天津周边古镇盘点:为什么漫画在日本成了全民连环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22:17

漫画:全民连环画

余天任

叨公司的光,老冰坐飞机也混过几次商务舱。商务舱除了座位略微宽敞一些之外,在跑大阪到上海这种短途时其实和经济舱没什么大区别。但是商务舱能进贵宾室休息一下,趁登机前的几分钟在网上找人打个招呼,胡说八道几句比经济舱候机楼方便些,所以只要能够,老冰还是捣腾商务舱坐。日本机场贵宾室常能看到一幅很有趣的图画。身穿名牌高级西服,从里到外一丝不苟,一看胸前别的徽章就知道是日本一流商社的社员,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再挑剔的礼仪专家来也很难挑出毛病来。可是这些人庄严肃穆地坐在沙发上,确是很认真地看漫画。

这种景象在其他国家人哪儿都不太看得到,只有在号称动漫王国的日本才有。据说现在不少企业有内部指示,禁止员工,尤其是高级白领在涉外场合下公开看漫画。

这种规定也很正常,一般说来在社会常识中,漫画只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借以得到信息的手段,文字阅读上没有困难的成年人不应该看漫画。

但这种普世常识在日本不通用。不但成年人几乎人人在看,作为一国政府首脑的麻生太郎首相就公开宣称他是重度漫画爱好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麻生宣称喜欢看漫画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公开的个人爱好,而是作为赚取人气的一个手段,就是说和更加多的选民起码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能够说明热爱漫画在日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漫画别的国家也有,欧美的讽刺漫画就极其有名,但欧美人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来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而日本漫画则不同,更多的日本漫画是用一种绘画的手段将作者的思考和认识写实出来拷贝给读者。

日本怎么会搞出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艺术形式?而日本人又怎么会超越一般社会常识去接受这种艺术形式?更为莫名其妙的是,看起来现在不仅仅是日本人被漫画所萦绕,全世界似乎都在逐步接受这种不可思议的漫画。

提到日本的漫画,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的连环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小人书。叫小人书的原因应该是这类图书的读者群都是孩子,据说是小孩子还没有能力阅读过多的文字,所以大人们就以直观的图画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信息,可是日本的漫画怎么以成人作为对象了?

其实日本的漫画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日本在20世纪初的时候漫画也是儿童读物。漫画成为成人读物还是战后的事情,一般的说法是以《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在1947年和酒井七马一起创作了漫画《新宝岛》,之后在50年代形成了一种“故事性漫画”的风格,所谓故事性漫画不像以前的儿童读物是将成年人的读物简略以后配上图画介绍给儿童,而是一个原创的故事,没有什么很多的文字解说,只是偶然用发言气球(Speech balloon)的形式表示人物说话,而且这种“故事性漫画”和原来的连环画最不同的是一般都是一个系列,有一个主人公,整个故事围绕着这个主人公展开。

这种形式就为成年人接受漫画创造了条件。如果仅仅是成年人读物简略而成的连环画的话,成年人起码在公开场合阅读还是很难为人接受的,但这是原创的东西,并不存在什么有文字不读来看图画是不是有点丢人的踌躇。再有一个就是这种围绕一个主人公转的故事形式能够创造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反映社会上最吸引人的主题,从而得到读者的共鸣,所以虽然看上去是小人书的形式,其实反映的是成年人的主题,成年人自然能够接受。

联想到漫画在日本开始风行的年代,就更加能够理解这个艺术形式了。漫画在日本真正风行起来是在1960年代,那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使人们物质生活变得富裕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节奏使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悠悠地去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读书成了一种奢侈,而漫画则不需要花费什么脑力,也不需要思考,就能够适应社会现实,这可能是日式漫画不但在日本受到欢迎,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流行起来的最大理由,实际上全世界都生了病。

一般说来,日本人手都比较巧,多少都有点手艺人的气质。有过和日本人交往经验的人都会发现日本人很擅长用图画来表明自己的意见,这种特长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说不清楚,但起码可以说,是日本教育中的图工课起了很大的作用。画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反正日本人知道如何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过来日本人也就更加容易接受图解了的意见,这也是漫画能够流行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漫画的存在形式不仅仅是故事漫画,不少很严肃的题材照样用漫画形式来表现,历史题材不用说,甚至连计算机教材都能看到漫画版的。可能是长期接受漫画熏陶以后对文字的接受能力下降所引起的,有些过激的漫画作家甚至把漫画文化作为和“活字文化”对立的表现形式,有意煽动对“活字文化”的敌视。日本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节目,就是在日本的外国人一起讨论在日本生活学习工作中受到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其中有一集就是日本的漫画。几乎所有出席的外国人都对日本人如此热衷于漫画,如此滥用漫画这种表现形式表示不解,认为滥用漫画这种过于直观的表现形式会阻碍想象力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讨论,可是当时在场的日本漫画家的反应特有意思。

那位漫画家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说:“你们这是在主张活字文化!”老冰看得目瞪口呆,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字文化成了罪过了?

这种排斥活字文化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已经从宽松式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最近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学力而进行了一连串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令人吃惊:日本儿童对文字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已经低到了使人无法接受的地步了。

比如有这么一道题目:“长度为240厘米的红色带子是绿色带子的6倍,绿色带子的长度是多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正答率居然只有30%。老师为了讲解这道题,只好在黑板上把红绿带子之间的关系用图画出来讲给学生听。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老师在苦苦思索用怎样的图画才能让学生们理解三位数的除法,因为居然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式子。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泛滥的漫画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又需要更多的漫画,到了最后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例子就是那位号称超级漫画爱好者的内阁总理大臣麻生太郎在国会的演讲和答辩中再三出现错别字,成了笑柄,传媒界对这个是毫不客气的。日本的政治家喜欢在讲话时引用从中国古籍学来的文绉绉的词,弄得电视里还要打上字幕,有时甚至加上解说,这样显得他们有知识有教养,而麻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连常用的汉字都读不出来,媒体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看多了漫画的结果。

看多了漫画不但认字少了,连说话也会变少。对于小学生解答文字应用题能力下降的一种解释就是过度沉溺于漫画和电子游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的减少,而漫画和电子游戏里面的主人公几乎都是不说话的,最多只发几个单音节声音,有人担心,将来的孩子们会不会像漫画上那样只会出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