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手机更换主题:巧妇之炊的最大“米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29:13

巧妇之炊的最大“米仓”(一)

(2009-09-21 22:54:40)转载 标签:

米仓

母爱

巧妇

汉节

屈原

中国

教育

分类: 作文讲座

    语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但大部分同学对此熟视无睹,“视之不甚惜”,结果,作文素材的“米仓”里终无一粟。其实,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所用事例大都出自语文课本,只不过作者运用自如,不留斧凿之迹罢了。在总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搜集写作素材,汲取材料。下面,本着抛砖引玉的原则,从五大类十四个方面对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写作素材的梳理:

                            (一)品质类

                                 一、恒心毅力

     1、孟子本人是一个具有强势人格的人,他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充满着坚毅的斗争意志。其“强势人格”精神主要包含“大丈夫”精神和“舍生取义”精神两个方面。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2、苏东坡屡遭贬谪,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谓伤痕累累,但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他独自走向江边,站在寥阔江边,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虽知世事艰险,却道“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拣尽寒枝不肯栖”“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在突围,他在逆境中保持了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毅然的站立在风浪巨口,乘风破浪。

    3、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个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但他却说:“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像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转动着轮椅建议大家来跳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他战胜了厄运,战胜了自己,不愧是“人生的斗志”!

    4、贝多芬在全聋情况下过了下半生,他却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力,与苦难抗争着。他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他一生给人类留下了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等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一首《命运交响曲》,诉说的就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力,奏出的就是人类得胜的凯歌。

    5、司马迁遭宫刑后,在写给好友的信中,提到了先贤们在困境中毅然崛起的情景:仲尼困厄,屈原受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此时,司马迁彻悟了——他们的痛苦处境和我不是一样的吗?但是即便是多么痛苦,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最初那分坚定的人生理想,那么,我又为何要向痛苦与屈辱低头呢?这是司马迁为完成远大志向的一次坚定心灵独白,更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次勇敢抗争。

    6、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甚至想到了结束生命的假期。但他在地坛万物生命的律动里受到了感染,在厄运和逆境中学会了坚忍,懂得了人是自己志向的主人。最终,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7、桑提亚哥老人在同鲨鱼搏斗中却表现了非凡的毅力,虽最终失败了,但他的力量从肉体到精神都完美地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信念。海明威认为“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斗争,而这场斗争永远不可能获胜。”他说,人生中没有什么东西能真正被说明,被改善,被挽救,所以也不可能真正提出会解决什么问题;但人完全可能也必须驾驭自己,在不可测度的人生厄运中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和风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8、王安石游览褒禅山后有了深刻的感悟: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游山如此,研求高深的学问,创建宏伟的事业亦如此,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饯行。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忍不拔地前进的。他认准了“变法”于国有利,决心推行新法,尽管遭守旧派强烈反对,却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9、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忍辱求和,但没有丧失信心,回国后,不忘国耻,日夜苦思复仇,他以苦行激励自己,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他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质:努力地自求上进,决不停息,决不懈怠。

    10、李清照像一株繁华的海棠,在雨疏风骤里,虽已是绿肥红瘦,风华不再,却顽强地站立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那个摇摇欲坠的时代,她用一生诠释了“抗争”。正如她笔下长盛不衰的秋菊,笑对西风,在百花凋零之际,依然站立。她教会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肉体倒下了,我们要让思想立着;富贵没了,我们要让精神立着。

    1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里的“中流击水图”,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革命青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图。生动地刻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藐视困难、敢于斗争、急流勇进、力挽狂澜、不为风险、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我们要有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和豪情。

 

                                 二、理想志向

      1、孔子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矢志不渝,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孔子不灰心,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63岁时,他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是理想王国里的一轮红日,凛冽现实中的一股暖流,照耀着后人,温暖着我们。

    2、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心英雄。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之,饯行之。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虽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依然闪亮。

    3、屈原的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但他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宁死不渝,自投汨罗,以死明志。其实,屈原并没有离开我们,他始终站立在历史的峰顶,坚毅的昭示着后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司马迁为了实现他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伟大理想,选择了宫刑勇敢地活了下来。他没有向痛苦与屈辱低头,没有放弃自己最初那份坚定的人生理想,最终完成了使命。《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为完成人生理想的一次坚定表白,更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次勇敢抗争,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伟岸的身躯终于在一片烛光摇曳的暗室之中毅然崛起!一部伟大的《史记》,在一个人的笔下轰然诞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5、面对现实与理想发生激烈冲突时,苏轼没有让历史失望!在黄州的四年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怨天尤人,悲观消沉的苏轼。他始终忙碌着,一边主持兴修水利工程,奖励发展农业耕织;一边镌刻着精美诗文,坚守着精神家园。他豁达的心态和柔韧的人生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意义上的完美的苏轼——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并在这个位置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6、鲁迅先生个人的志向始终与时代相连。他弃医从文,力图“改变着国人的精神”;他时常仰望星空感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先生“用笔救国”的炽热梦想。他纵然对现实失望,但没有对革命绝望,在小说里,他没有忘记让夏渝在狱中劝牢头造反,他没有忘记在烈士的坟前奉献一束花篮。先生彷徨中的呐喊唤起了国人的觉醒和前行! 

    7、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求学时就有远大理想,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胸襟和远大抱负。1925年,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毛泽东迈开刚健的步伐,走出韶山冲,来到橘子洲头。他凝视着远方,指向广袤的时空,于是山岳在雷雨中焕发了新颜,河流在激荡中改变了方向。《沁园春•长沙》凝聚着他雄视千古的气势、改天换地的雄心,一个伟大而挺拔的生命就这样铸造在天地人寰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马丁•路德金博士,这位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因不能也不甘忍受政府的种族歧视,1963年率领他的黑人兄弟向华盛顿进军,争取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他一遍又一遍,慷慨激昂地说:“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这是多么响亮、多么激励人的宣告。就为着一个梦想,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最终献出了生命。马丁•路德的梦想是一种生命冲动、一种生活激情、一种对现存世界的反击和抗争。(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9、居里夫人说: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受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诚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10、在现代文学中,有很多寻梦者,这些寻梦者,主要有两类:一是像鲁迅那样,寻梦,却又以一种坚强的意志对抗梦的虚幻,在对抗中,认同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意义。另一种,就是戴望舒这样,戴望舒是一个“寻梦者”,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坚强的意志,但是,更多的却体现出忧郁悲哀的情绪。他更善于体验寻求过程中的忧郁悲凉的心境。

 

 

                             (二)情操类

                                、高尚情操

    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他满怀信心,认为人性本善,大同社会定可到来。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杜甫有一颗忠诚的爱心、一种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尽管飘泊似“天地一沙鸥”,他依然呼吁“独使至尊忧社稷,众臣何以报升平”,为国家担忧;尽管茅屋被秋风所破,他依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总是为国忧虑,为民着想,始终以他沉郁顿挫的文字诉说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思和深情,直到冻死在湘江的孤舟上。

    3、遥远的北海上,苏武,这位手持汉节的爱国志士,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从黑发到白头,他用半生的心血回望祖国,生动诠释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精神。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明亮,他是中国历史上一座亘古不倒的丰碑。

    4、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他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还是“眷顾楚国,系心怀王”,“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5、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他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

    5、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已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有利于国家的可喜结局。

   6、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7、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他还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8、李白奉诏入京,原本满怀希冀,期望可以一展宏图,奉献国家。可是,政治的乌云吞噬了他,这真是一种憧憬的夭折啊!黑暗湮灭他的理想,他在现实中痛苦着。他虽有时慨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虽有时抱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虽有时寄情仙界“梦游天姥”。但始终憧憬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图景,这既是诗人李白的自信,更是他渴望能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志向与梦想。

   9、刘和珍,进步爱国学生,她不威强权,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她和张静淑、杨德群等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徒手请愿,被警察射杀,为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不惜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0、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用诗情奔走沙场,血溅战袍,写下了《破阵子》中令人振奋的笔触,写下了《书江西造口壁》中豪迈磅礴的豪情,写下了《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愤懑。即使壮志最终未酬,但是,是他的诗吹响了人们作战的嘹亮的号角!

   11、一代英才诸葛亮, 忠心耿耿,为了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想来真令人扼腕而悲啊!他如同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中华民族的心中。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白色恐怖,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依然奋起,沉痛的叹息劳苦大众的命运,用生命的笔端来纪念那些热血青年,他的责任就是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鲁迅先生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他洞悉了生活的本义。在这对世界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中,一个民族魂在中华大地上顽强的前行着……

                     

                          二、亲情爱情

    1、亲情是李密小心翼翼端上的汤药,亲情是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那一言半语,亲情是归有光踌躇满志接过的象笏,亲情是项脊轩外一树亭亭如盖,的枇杷,亲情是系在古往今来所有人心灵中的一条亘古不变的柔软却坚不可摧的丝带。

    2、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陶渊明好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尽管有时有劳累、彷徨、块垒和长啸,但亲情为他疗伤,给他希冀和抚慰,给他激励和温暖……

   3、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母爱是什么?母爱是能鼓起你生命风帆的激励;母爱是什么?母爱是照射在冬日的阳光;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扶慰你受伤心灵的微笑;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泓沙漠里的泉水。母爱能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4、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主人公或辗转反侧,苦苦追寻着,追求的是一份纯真的爱情。

    6、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他们爱得像一把火,轰轰烈烈,气势磅礴;他们毁灭也像一把火,尽管光焰消失,却为寒冷漆黑的大地留下了青春的爱的温暖。他们以自己短暂却有惊心动魄的生命,证明了爱情与青春的崇高与壮丽,谱写了一曲激情洋溢的悲壮之歌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我们,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三)精神家园类

                          一、精神家园

    1、孟子是一位圣人,他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他认为,纷繁世间,酒色财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干扰。“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这是流淌千年的一股清流,滋润着后人干枯的心灵。

    2、是披蓑戴笠的行者么?是牵黄擎苍的老夫么?苏东坡,本不该是如此多舛的命途。他那满腔耀眼的诗情豪意,足可以让他入相为将,封妻荫子。他仅仅只需要低一低他高傲的眼皮,弯一弯他那倔强的脊梁,在那众人皆醉的时代,歌功颂德,游戏笔墨。然而他,抛却名利,鄙夷官场,坚守住自我的豪情,在穿林的打叶声中,捡起一支青绿的竹枝,穿上简陋的芒鞋,与寒鸦和孤鸿为伴,享受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样人生。

    3、是严肃坚韧的思想者么?是秉笔直书的记录者么?司马迁,一个清高的士大夫,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专制世界里,本可以和无数人一样,谄媚、拍马、谗言、倾轧。然而他偏要站在世人的对立面。在惨遭屈辱的刑罚后,在世俗的冷眼里,低下头颅默默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坚守住自我的气节,在危险的狭缝中,书写出一个壮丽大写的大大的“人”字。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是谁在轻唱动听的歌谣,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静者吧?是那个“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悔者吗?是那个世人称赞的“五柳先生”吗?是,是他,陶渊明!他不随波逐流,放弃锦衣玉食,脱离尘网,过上了“复得返自然”的田园生活,心灵得到了自由。是啊,“户庭无尘杂,居室有余闲”的清净的精神家园一定是他的向往!

    5、在那个人人都歌功颂德,以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的时代。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用昂扬志气撑起铮铮之铁骨,你用凛然气概塑成巍峨之天柱。你不为强权所折腰,视权如烟雾,毅然决然的站在奸佞面前,高声喝道:“安能摧眉折腰示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振聋发聩的声音,把世俗惊出一身冷汗,奸佞为之屈膝,世人为之憾言。

    6、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喘息挣扎……楚国的落日染红了汩罗河。屈原,带着一身正气凛然,披发行吟至河畔。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举世皆浑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叹划破寂寥的长空,画出一道惟美的弧线,汩罗河从此有了圣洁的灵魂。

    7、巴金是“五四”新文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最后一位文学巨匠,是不朽的精神路标。他曾说他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巴老正是在这种精神炼狱中最终完成了自己独立人格的历史选择。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说真话”的勇气,他追求真理的精神赢得了中国文化界的尊敬。巴金作品显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思想与精神的力量。

    8、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华盛顿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华盛顿,作为生命个体,他的清白、诚实及所有伟岸特征皆完整保持到了生命终点。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其理想内涵不会因光阴的淘洗而褪色变质,相反,却历久弥新,来自后世的敬重与感激亦随着历史经验和世界参照的积累而愈发强烈。

    9、为留住经典的古都北京,为留住一丝人类的悠久文明,梁思成付出了一生和生命。他本来可以远去,可以不说话,但他实在太爱这座城市了,太敬仰文明了。于是,他用瘦弱的肩去担负,用微弱的声音去呼喊。终于,在人声鼎沸中,像北京的城墙,他轰然倒下了,但梁思成永远站成东方古城第十二座雕像!

    10、李冰是一个郡守,他没有随波逐流,倾心于官场,削尖了脑袋往上爬。他却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心系百姓,只关心清泉、谷米和蔬菜。他手持铁锸站在江边,规整着江水,呵护着百姓。从此,都江堰流泻出独特、洁净的精神,灌溉着广袤的土地,滋润着干涸的民心,洗涤着污浊的官场。

    11、把一切荣辱抛在身后,把一切欲望抛在身后,把一切患得患失的顾虑抛在身后,把一切私心杂念抛在身后,你就进入了无人之境。在这个世界里你对事业倾注全部执著和热情,你的内心拥有一个自己的天堂。在这个境界中李白吟唱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在这个境界里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个境界里梭罗扛着斧头,独自走向自己的瓦尔登;在这个境界里海子的“十个海子已经复活”。这是一个被你的情操和品德打磨得晶莹剔透的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变得出神入化、灵魂如翼、自由飞翔的世界。  

巧妇之炊的最大“米仓”(二)

(2009-09-21 23:00:40) 转载 标签:

米仓

巧妇

一份

名缰利锁

陶渊明

田园

教育

分类: 作文讲座

 

                            二、独立人格

   1、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如奇峰突起,如平地惊雷,一种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出。经历了政治大失败的李白,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确的时代里,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鄙薄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他决意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陶渊明个性张扬的旗帜在飘扬。他是菊,有孤芳自赏的高傲品质和傲然脱俗的高尚人格。他更是松,是孤独的、寂寞的、挺拔的、傲岸的。人生最可贵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贫瘠、菊的凄美,如果没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挺立一生的主体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见高枝”呢?陶潜的选择恰好代表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解放。

    3、司马迁直言犯上为李陵的辨护他的其实是为了坚持自己作为一个史官所应该坚守的一分公正还有客观啊。这是司马迁所毕生信奉的原则与真理,正是凭借着对这分真理的坚定信仰,人群之中,弱小的司马迁毫不迟疑地站了出来,和庭上几乎所有的人对峙,甚至和皇帝对峙!在他弱小的身躯中,却暗暗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抗争精神。是的,就是这种精神,它真实的存在于每一位对真理有着坚定遵从信仰的人们身上,伽利略是如此,布鲁诺更是如此。

    4、当时,王勃外露的才华和不羁的作风被时人看作露才扬己、恃才傲物,因而为社会所不容。所以他的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他慨叹宇宙无穷,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不就的感伤;他悲悼盈虚有数,表明自己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他引用众多典故,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

    5、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兰芝是一个聪明、勤劳、善良、办事果断、不慕荣利,不向压迫者和恶势力示弱的人。莺莺,对爱情有一份不怕天崩地裂的勇气,对彼此有一分不畏刀山火海的执著。她有心与他举案齐眉,长相厮守;她奋力排斥功名利禄,封建礼教,她振臂高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足贵。她,因反抗而美丽。窦娥原本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她希图官府保护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但是,无情的拷打使窦娥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指天斥地、发誓赌愿。实质上是对整个不合理社会的愤怒控诉,她是一个被黑暗的现实折磨的柔弱的反抗者。

    6、1934年,因为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平返乡探望。此时他与张兆和新婚不久,因途中环境不很安全,一路上写了很多信给妻子,以免她牵挂,其中一封写道:“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 沈从文墓石的正面镌着这位大师的十六字真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7、梵高一直生活在他的秋季。于他而言,四季的更迭只是惘然;于他而言,有葵花的地方,就有天堂。所以有人说,梵高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他把心驻扎在秋天。心在秋天,则是“愁”,这也注定了他一辈子的孤独与疯狂。

    8、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是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伟大女性;她有刚柔并茂桑,追求个性解放。她的作品读来既有女性的细腻,更多须眉的阳刚狂放气势;飚举的大气,劲舞的“解放”的旗帜,让读者击节赞叹。她给法国带来了荣誉,创造了奇迹,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她为女权奋然前行的思想象火炬一样不会熄灭,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9、古代闺怨诗中爱情的主导者是男性,女性只能在闺房中无尽的等待,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地位。《氓》中的那位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认识到了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一句 “亦已焉哉”,反映了她的坚强和自立。在《致橡树》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则被彻底否定了,诗人用橡树与木棉树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的比邻而居、并肩战斗的形象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的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爱情。

    10、和而不同。由于同伴的畏难而“怠”,随之“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悔”在“随”,在“力足”“火明”的有利条件下,从中也可见:一个真正的思想者虽有“身不由己”的“情不得已”的时候,但他的思想是“不从众”的,有作为一个真正的士人的那份“诚意”与“和而不同”的独立性。

 

                                  三、美的真谛

   1、能够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是脱尽名缰利锁的至真至纯,是远离奢华和世俗的美奂美轮。精神之美震撼着人心,昭示着人类;艺术之美带给我们心灵以和谐和安宁;情感之美使我们的内心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爱与悲伤,和那些纯净的捕含有一点杂质的美好温暖。

    2、“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句名言是爱因斯坦给予玛丽•居里的评价。当然,这些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她视名利如粪土,那是因为她有远大执著的追求,更是因为她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她不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金钱.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多么至高无尚的荣誉,而居里夫人本人呢?这我们很清楚,淡薄名利.这是多少人都缺少甚至没有的一种高贵品质啊!多少了不起的发现,多少了步起的品质啊.而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具备这种品质呢?我们不得不慨叹:能够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是脱尽名缰利锁的至真至纯,是远离奢华和世俗的美奂美轮。

    3、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字,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字。诗人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态于1928年秋重游康桥的。作者的“寻梦”,表现了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对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对“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夕阳中的金柳,康河里的水草和清泉,远处梦幻般的彩虹和星群,互相交织,相映成趣的康桥晚景。这是诗人对“康桥理想”形象化的图解。本来很平常很一般的景物,作者却把它渲染得如此旖旎迷人,就是借以表达诗人的理想的美好,感情的激动、快乐。

    4、沈从文代表作《边城》,是作家关于宇宙、生命、人性的认识和美学理想的最高体现。所体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是沈从文对生命的理解和理想中的人性,是对命运的一种悲悯而又达观、冲淡超脱的情怀,是对美好人性和人的顽强生命力的执着追求。

    5、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是人类美好的心灵!

 

                              (四)自然生活类

                                 一、崇尚自然

    1、陶渊明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长期隐居农村,心平静气地接受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他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种种羁绊烦扰,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与自然“和一”的境界。

    2、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于是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溢于言表。“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兰亭集会的畅快。

    3、人们常说,人是大自然的主宰,人定胜天。可是,人类究竟了解大自然多少呢?面对横亘绵延的高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对广阔无边的天空,谁敢说能征服它们呢?品读《敬畏自然》,我们将明白: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4、《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就来自一个边远小城——凤凰古城。现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5、陶渊明和梭罗,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一心一意的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6、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一首最美的诗。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融化在了康桥的柔波里,沉淀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7、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勇气。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二、诗意人生

    1、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苏东坡,被贬杭州时,他用至高无上的艺术手法润饰了湖滨,成就他设计风景的旷世奇才。六十岁时,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他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的理想。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东坡志林》,考订药书,赋诗作词。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

    2、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陶渊明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思想在南野田园中自由飘荡,在水面轻轻摇荡;与寂寞高洁的菊松倾心交谈,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让知识的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那时,我们也像陶渊明那样实实在在是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

    3、我们想到了那位高唱着“归去来兮”,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路上的大彻大悟的诗人;想到了瓦尔登湖畔梭罗先生简单而愉快的生活——他悠闲地穿越村子,吹着口哨,像微服出行的小王子;还想到了荷尔德林关于“诗意地栖居”的名言……在质朴的自然和瑰丽的艺术世界里,这些人类的精神大师们目光清纯、心灵洁净,他们在大自然鲜泽的阳光下看到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4、沈从文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充满了一种牧歌情调,是一幅没有任何阶级纷争与伦理规范的静穆和谐的人生图画,是一曲健康优美《人生形式》的牧歌。

    5、其实,诗意生活的人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6、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7、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当方山子听了苏轼被贬的遭遇后,先是“俯而不答”,接着“仰而笑”。这俯仰之间其实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的态度,笑傲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人生自是云淡风轻。
    8、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要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三、放弃的智慧

    1、自然的人在社会中常常扮演着不同角色。有时,“心为形役”,成了自己、他人和外物的奴隶,不再是自己了。但是,人们的内心又时时刻刻渴望着能摆脱俗世的羁绊,能自由轻松地生活。所以,要像陶潜那要敢于放弃角色,回归本色,按照自己内心真实去生活。这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2、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3、放弃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坚守了自己。田园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灵和自由美好的生活。他坚持着一份崇高,一份淡泊与清净。那份出于自然、回归自然、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的精神家园啊!

 

                        

                       (五)求知、创业、文化类

                             一、求知创业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凝聚着他们勇于探索事物真相的宏伟抱负与进取精神。“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

    2、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因不自信而盲从别人,令人后悔的事吗?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

    3、学习无止境,“学不可以已”;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重在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因为创新而成为永恒。北宋初年柔媚的词风即以花间樽前为背景,以表现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为主题的“花间”词风占主流。而苏东坡的词表现出更大的独创性,他主张诗词一体和“自成一家”,他把创新精神贯穿到词的创作中,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意境,突破了词的形式,格律的限制,开创了与传统的婉约派词相对的豪放派词,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

    6、要学习苏轼这种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而且敢于探索,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的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在已知事物中可以找出未知的因素,对于已知事物的描述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所以,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对于名人的观点,我们都不能看成一成不变的真理,要敢于质疑,并且去小心地求证。

    7、在做人和做学问方面都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像王安石那样,不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要经过自己的头脑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有真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不盲从权威或定论,要敢于质疑,反对臆断,重视实践。

    8、登山探险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游山如此,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所以要有百折不回、果断刚毅、敢于创新的思想作风。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忍不拔地前进的。他突破重重阻力,积极推行新法,因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9、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外,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0、古人能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能凭一叶之落,而知天下之秋。他们“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能知微见著。很多大道理往往存在于细微的事物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思考。我思故我在!

    11、《宋史•王安石传》上记载着他的三句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正是他坚定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后来的“熙宁变法”中,他敢于同强大的保守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变法,力排众议,表现了他决心革新宋王朝百年来因循敷衍、墨守成规的积习的勇气,尽管后来变法失败了,但在他却是“尽志”而“不悔”的。

    12、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精确计算圆周率,并指出误差的范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杰出的。试想祖冲之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对艺术和科学的热爱,如果没有对科学的执着和献身精神,怎么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解开一个个科学之谜呢?怎么会登上世界艺术之巅呢?

                                二、文明碎片

   1、分布在尼罗河两畔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被称为世界的第七大奇迹之一,现在已成为世界的旅游胜地。它所迷到游客的远远不是因为它是一堆规模宏大的墓冢群而是他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它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它对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起到了催生作用因为它延续了一个民族的记忆,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内在精髓。

    2、都江堰是当今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她以为人类默默哺育了数千年,至今不息。无论在烽烟四起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安定的时期,她始终如一,默默为人类奉献这自己的一切。她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存在千年,却从不娇宠,她既无长城的伟岸也无故宫的华丽,但她那朴实无华的身影却一样高大,不可磨灭。

    3、王羲之用他饱含情感的笔调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描绘了兰亭美景,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读他的文章似乎可以听到他悠长的叹息,看到他默默倚栏的身影。在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我们总能想到这位大文豪他的如椽巨笔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书法作品,同时也把我们带到了兰亭,去欣赏,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