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翻页怎么设置:国学商道:“易通天道”说伏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23:06

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前文《国学商道:“炼石补天”说女娲》提到,西方文化的“二元化”思维哲学缺陷,最终往往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合流于“拜物拜金主义”的极端自私自利。从1%西方富国对世界99%穷国的剥削,到美国1%剥削本国99%所引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说明这五百年来西方文化对世界的扭曲已经到了极限。因此我们今天要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要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文化,不但要打破五百年来西方精英文化技术实证思维的“洋迷信”,还要能够打破两千多年尊卑贵贱等级礼教的儒家精英文化“土迷信”,更还要能够打破最近四千年来私有制社会下形成的惯性思维定势。

从华胥氏及其子女伏羲和女娲的故事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看出,女娲氏时代已经是华胥时代的后期,也已经是处于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我们关注这个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过渡变化,不仅仅是在于男女平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关注男女平等的经济基础演化。有人将此归结为“血缘情结”与“物缘情结”和“金钱情结”的转变过程,也可称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向私有化的嬗变过程。事实上,这种公有制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逐渐解体,以及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建立,正是后来父系社会的发展产物。而所谓“血缘情结”与“物缘情结”或“金钱情结”,归根结蒂是“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或“以资为本”的意识思维问题。至于只有物质文明与科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有建立公有制社会的基础条件,这也本来就是人类最近一百多年来才形成的思维定势。难道我们能说,“女娲补天”及其以前的古远时代,那时的生产力水平会比此后的奴隶制时代更先进?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解释上古时期的这次社会剧变?难道是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公有制社会过渡为私有制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而这种假设的历史逻辑,又正好完全颠覆了我们最近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可见,公有制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模式选择,应该是与生产力水平高低并无必然的关系,甚至与母系和父系社会模式也无必然的关联,而关键还是取决于人们对于“人与物”和“公与私”的关系认知。或者说,根本还是取决于人们的意识思维与文化价值观。这是一个社会学、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命题,更是一个人类世界今天所共同面临的时代困惑。

可以想见,在距今上万年以前的“华胥古国”后期,从女娲氏到伏羲氏,他们所面临的从母系时代向父系时代的社会转型和关系调整,仅仅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也依然是人们从公有制社会向私有制社会渐变的心理调整与精神挣扎。因此,“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与其说这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天灾时,一场由女性领导的部族集体团结自救的英雄史诗。毋宁说,这是一曲“以人为本”和公有制社会的集体主义精神时代挽歌。而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化趋势的不可逆转,正是以这场“大洪水”天灾为前奏的。接下来的父系时代,我们称之为伏羲时代。迎接这个时代挑战的代表人物,就是“华胥古国”的后世传人伏羲氏。

在前面的《国学商道》系列中,我们已经大致勾勒出了从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华胥氏、女娲氏直到伏羲氏的代序传承脉络。其中,以伏羲氏时代为标志,即宣告了中国上古时期母系社会时代的终结,并由此开启了绵延至今的父系社会时代。因此,伏羲氏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以及留给我们的文化印记,也便更为巨大而深刻。如前所述,中国人内心深处共同的精神图腾,除了“龙”的形象以外,还有一个如影随形的“阴阳双鱼八卦图”。而这两个文化印记,最早就是伏羲氏留下来的。所以,说中国文化,就得讲阴阳思辨和易理大道,就得知道《易经》和中国象形文字的文化源头,就得知道伏羲的故事和伏羲时代的往事。否则,你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人。

当然,中国自“黄帝命仓颉造字”以前的历史,只能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的“口说历史”。再加上各地语音方言因素,因而在后来整理形成的文字典籍中,对于伏羲就有了许多不同的写法和称谓。除伏羲之外,还有伏犠、伏戏、伏牺、包牺、包犠、宓犠、炮牺、庖牺、虑羲、牺皇、皇羲、太昊、大昊、大皞、太皞、太白皋等。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这也是中国象形文字的最早发端,从而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教人们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发明了,创作了《驾辨》曲子。

据古籍记载,伏羲本姓风,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徙治陈仓(今陕西宝鸡),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司马贞:“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易·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由于伏羲时代与汉代已经时隔久远,难以细考。而司马迁治史严谨,因此《史记》即从黄帝记起,所记伏羲仅有寥寥几笔。其中《太史公自序》篇曰:“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封禅书》篇有管仲言:“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载:“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 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也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一样,亦为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因此中国人才有了“龙的传人”之说。而“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示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宇宙自然“天人合一”而又生生不息,这既喻示着中国人的由来,也意味着伏羲才真正是中国道家文化的鼻祖。

透过神话迷雾和历史尘埃,我们可依稀发现,从女娲氏到伏羲氏时代,由于那场“大洪水”的冲击,华胥部族曾被迫离开地处渭河中下游的“华州”故园,沿河边逆流而上向西迁徙到地势较高的陇西成纪一带。并在那里休养生息了很长时间,这便是华胥氏“生庖羲于成纪”的由来。等到“大洪水”慢慢消退后,就又沿原路顺河而下向东返回关中。然后“徙治陈仓”,最后“都于陈宛丘”。这里的“治”与“都”,含义均类似于现在的“首都”。也就是说,到了伏羲时代,华胥部族的文明播迁,已经从渭河流域扩展到潼关以外的广大地区了。在此过程中,华胥部族也完成从母系社会向伏羲社会的转变。

如前所述,按照“华胥古国”所处的“华州”地区陕西方言,“华胥”与“华夏”、“男娃”与“女娲”、“父亲”与“伏羲”及“父系”等词语,都是相互对应的近谐音。在那个没有文字记述的口语传说时代,伏羲与女娲的故事,则反映了华夏部族正处于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过程中。因此,母系时代“炼石补天”和“抟黄土作人”的女娲氏,与父系时代“兄妹成婚”的女娲氏,已经是相隔多代的不同的“女娃”了。

这个“兄妹成婚”的故事,只是说明了伏羲时代在“大洪水”灾后面临的部族延续问题。此时的一对“男娃”和“女娃”,哪怕是“兄妹成婚”,都是在履行部族延续的神圣使命。但因为是发生于伏羲时代的事情,伏羲和女娲就被演绎为“兄妹成婚”代表性的故事主角了。这个明显有悖人伦的故事能够世代相传,则说明了中国人历来把民族生存延续视为与“天”同大的自然“天道”。同时,又是含蓄的道德警示,那便是除非遭遇族群灭绝之危,断不许有此违悖常伦之事!

关于“兄妹磨盘成婚”的故事,有民间传说这样描述道,那场“大洪水”吞没了整个人类,唯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幸存了下来。要使人类不致灭绝,他俩就必须结为夫妻。但兄妹成婚毕竟是很难令人接受的的,于是他们商量由天意来决定这件事。怎样决定呢?兄妹俩各自拿了一个大磨盘分别爬上昆仑山的南北两山,然后同时往下滚磨盘。如果磨合,就说明天意让他俩成婚。结果,磨盘滚到山下竟然合二为一了。于是,他俩顺应天意成婚,人类从此得以延续。

要论伏羲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伟大贡献,就首推“始画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据载,早在16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就创立“中国学院”专门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位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1984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感叹“至为可惊”!八卦中的许多奥妙,世人至今还在研究探讨之中。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从“盘古开辟鸿蒙”到伏羲“作《易》八卦”,中国文化的基因特质,由来就在于“道”和“易”。离开了易理大道,中国文化就无从谈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文化强国就更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从“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则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精神。所谓的“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二元化”思维困境,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被中国人有无相生阴阳相形的超然智慧给破解了。或许,伏羲“作《易》八卦”,也正是当他面对母系社会公有制与父系社会私有制时代变迁困局时,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所谓“天人合一”易理大道的精神内核,便在于“道术用”浑圆归一的“大道惟公”。若达不到“大公无私”的至高精神境界,是断不可能获此“通天”灵感的。

也就是说,从华胥氏和女娲氏时代到伏羲氏时代,华夏部族只是发生了从母系时代到父系时代的社会形式变化,而伏羲氏却把握住了公有制的社会本质始终未变,并为此后从神农氏到黄帝时代数千年的持续兴旺发达提供了精神滋养。从“有巢氏教民筑屋安居”,到“燧人氏教民取火熟食”,再到“燧人弇兹氏教民织衣”,直到伏羲氏“作《易》八卦”和“教民结网渔猎”,这都是“大道惟公”文化精神的一脉相承。在这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就是“集体的”,包括个人的发明创造和专业技术。所以,伏羲“作《易》八卦”和“作结绳而为网罟”,也就谈不上什么个人技术专利和版权稿费。大家能推举他“王天下”,只是因为他有“教民”的公德与智慧。而此时所谓的“王”,绝不等同于后来私有制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王”,也仅仅只不是老老实实的“人民公仆”而已。

从有巢氏到伏羲氏的“教民”,都是让全体民众平等地享受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最起码是要为99%的人谋福利。这样,才是“大道惟公”的“天人合一”。所谓“道法自然”,“识天文而化人文”,“作《易》八卦”,最大最多才是“一”,浑圆归一才是“公”。此所谓“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无“公”则难言有“道”。有了文字记载的时代,人们都想把自己的功德写进书里刻在碑石上,以求万古流芳。而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却是少之又少。而从那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却世代流传下来了这些远古“圣王”的故事,这便是“有口皆碑”,也是“天人合一”的“大道之理”。

所谓“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用”。后世之人不问“道”而只求八卦之“术”,则已经远“道”而“失道”了。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为何至今难以完全破解“伏羲八卦”的奥秘?正是因为我们从超越个人及1%之“私”,进化到99%及100%的至“公”境界,总有很长很长的距离。而这种距离的跨越,似乎与时间远近无关,也似乎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阶段无关。所谓大道至简,一阴一阳,一“公”一“私”而已。“易”则“不易”,“不易”则“易”,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