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站到泽天大酒店:吳鞠通醫案(2——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35:30

吳鞠通醫案(2)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29 次   連翹(三錢)桔梗(三錢)豆豉(三錢)荊芥(二錢)薄荷(錢半)生甘草(一錢)郁金(二錢)元參(三錢)銀花(三錢)藿梗(三錢)   共為粗末,蘆根湯煎。   十七日老年肝郁挾溫,昨用辛涼芳香,今日舌苔少化,身有微汗,右脈始大,邪氣甫出,但六脈沉取極弱,下虛陰不足也,議辛涼藥中加護陰法。   桔梗(三錢)麥冬(三錢)元參(五錢)甘草(錢半)豆豉(二錢)細生地(三錢)連翹(二錢)銀花(三錢)蘆根(三錢)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每帖煮二杯。   十八日老年陰虧,邪退十分之七,即與填陰,耳聾脈芤,可知其陰之所存無幾,與複脈法。   炙草(三錢)白芍(六錢)阿膠(三錢)麥冬(八錢)麻仁(三錢)大生地(八錢)   十九日較昨日熱退大半,但脈仍大,即于前方內加鱉甲六錢,以搜余邪。   二十日脈靜便溏,再于前方內加牡蠣八錢收陰,甘草三錢守中。   風溫者,震方司令而化溫也。溫邪化熱,先傷乎肺,繼而變証甚繁,總之手三陰見症為多,治法宜辛涼,不宜辛溫,宜甘潤,不宜苦降。蓋辛溫爍肺,苦降傷胃。今觀先生之治,則有辛涼解肌,甘寒退熱,芳香利竅,甘苦化陰,時時輕揚,存陰退熱諸法,種種有條,方全法備,則先生不亦神聖工巧之手乎。(舒配瑭)   溫疫   章七十歲溫熱發斑,咽痛。   生石膏(一兩)人中黃(二錢)苦桔梗(六錢)知母(四錢)射干(三錢)芥穗(二錢)元錢)葦根、白茅根煎湯,煮成四碗,日三服,夜一服。   溫斑三日,猶然骨痛,胸痛,咽痛,肢厥,未張之穢熱尚多,清竅皆見火瘡,目不欲開,脈弦數而不洪,口干燥而不渴。邪毒深居血分,雖有藥可治,恐高年有限之陰精,不足當此燎原之勢,又恐不能擔延十數日之久,刻下趁其尚在上焦,頻頻進藥,速速清陽。再以芳香透絡逐穢,俾邪不入中下焦,可以望愈。   約二時間服紫雪丹二分,宣泄血絡之穢毒。   連翹(一錢)銀花(一錢)犀角(五分)薄荷(三分)牛蒡子(一錢,炒研)丹皮(五分)人中黃(三分)桔梗(一錢)白茅根(五分)元參(一錢)郁金(四分)藿香梗(五分)炒黃芩(三分)芥穗(三分)馬勃(三分)葦根(五分)射干(五分)   周十二時八帖。   照前方加金汁五匙,仍周十二時服八帖。   照前方加犀角三分,黃連三分,炒枯,仍周十二時八帖。   邪有漸化之機,但心火熾盛,陰精枯而被爍,當兩濟之。   犀角(一兩,先煎)銀花(六錢)生白芍(六錢)細生地(八錢)連翹(六錢)麥冬(一兩,連心)黃連(四錢,先煎)丹皮(一兩)生甘草(四錢)白茅根(五錢)鮮荷葉(四錢)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仍用前藥一帖,先煮半帖,約八分二杯,除先服昨日余藥一碗外,晚間服此二碗,余藥明早煮成,緩緩服之。   如前日法,邪去八九,收陰中兼清肺胃血分之熱而護津液。   生白芍(六錢)大生地(一兩)沙參(三錢)炙草(三錢)柏子霜(三錢)火麻仁(三錢)麥冬(八錢)白茅根(五錢)   八分三杯,三次服。   裡熱甚,胸悶骨痛,必須補陰而不宜呆膩。   生白芍(四錢)沙苑子(二錢)細生地(五錢)沙參(三錢)麥冬(五錢)柏子霜(三錢)冰糖(二錢)廣皮炭(錢半)   王三十八歲五月初十日溫熱系手太陰病,何得妄用足六經表藥九帖之多。即以《傷寒論》自開辟以來,亦未有如是之發表者。且柴胡為少陽提線,經謂少陽為樞,最能開轉三陽者。今數數用之,升提太過,不至于上厥下竭不止。汗為心液,屢發不已,既傷心用之陽,又傷心體之陰,其勢必神明內亂,不至于譫語顛狂不止也。今且救藥逆,治病亦在其中。溫病大例四損重逆難治。何謂四損?一曰老年真陽已衰,下虛陰竭;一曰嬰兒稚陰稚陽未充;一曰產婦大行血后,血舍空虛,邪易乘虛而入;一曰病久陰陽兩傷。何謂重逆?《玉函經》謂︰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今犯逆藥至九帖之多,豈止重逆哉﹗   連翹(三錢)銀花(三錢)薄荷(八分)麥冬(八錢)丹皮(五錢)桑葉(三錢)元參(五錢)細生地(五錢)羚羊角(三錢)   辛涼芳香甘寒法,辛涼解肌分發越太過之陽,甘寒定騷擾複喪失之陰,芳香護膻中,定神明之內亂。   十一日過服辛溫,汗出不止,神明內亂,譫語多笑,心氣受傷,邪氣乘之,法當治以芳香。   紫雪丹(五錢)每服一錢。其湯藥仍服前方,日二帖。   十二日《靈樞》溫熱論曰︰狂言失志者死。況加以肢厥,冷過肘膝,脈厥六部全無,皆大用表藥,誤傷心陽,致厥陰包絡受傷之深如是。現下危急之秋,只有香開內竅,使錮蔽之邪,一齊涌出方妙。且喜舌苔之板者已化,微有渴意,若得大渴,邪氣還表,脈出身熱,方是轉機。即于前方內加犀角三錢,如譫語甚,約二時辰,再服紫雪丹一錢。   十三日肢厥脈厥俱有漸回之象,仍服前方二帖。晚間再服紫雪丹一錢,牛黃丸一粒。明早有譫語,仍服紫雪丹一錢,不然不必服。   十四日厥雖回而噦,目白睛,面色猶赤。   連翹(二錢)元參(五錢)丹皮(三錢)銀花(二錢)麥冬(五錢)犀角(一錢)細生地(五錢)石膏(三錢)羚羊角(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即于前方內加︰柿蒂(六錢)黃芩(二錢)郁金(三錢)日二帖。   十六日諸症悉減,但舌起新苔,當防其複。連翹(二錢)元參(三錢)丹皮(二錢)銀花(二錢)麥冬(三錢)犀角(五分)黃芩(二錢)郁金(二錢)牛蒡子(二錢)柿蒂(二錢)細生地(三錢)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謝五月初三日酒客脈象模糊,苔如積粉,胸中郁悶,病勢十分深重,再舌苔刮白,大便晝夜十數下,不惟溫熱,且兼濁濕,豈傷寒六經藥可治。   連翹(錢半)滑石(三錢)郁金(二錢)銀花(二錢)藿香(二錢)生苡仁(三錢)杏仁(三錢)黃連(錢半)豆豉(二錢)薄荷(一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四日溫病始終以護津液為主,不比傷寒以通陽氣為主。   連翹(三錢)黃芩(二錢)桑葉(三錢)甘草(八分)麥冬(五錢)銀花(三錢)薄荷(一錢)豆豉(二錢)黃連(二錢)滑石(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五日舊苔已退,新苔又出,邪之所藏者尚多。脈象之模糊者,較前稍覺光明。   連翹(三錢)麥冬(四錢)通草(八分)銀花(三錢)薄荷(八分)天花粉(三錢)桑葉(二錢)滑石(三錢)黃芩(二錢)杏仁(三錢)藿香葉(八分)黃連(二錢)鮮蘆根(三錢)   初六日脈洪,舌滑而中心灰黑,余皆刮白,濕中穢濁,須重用芳香。   連翹(三錢)荷葉邊(二錢)豆豉(三錢)銀花(二錢)通草(錢半)郁金(三錢)薄荷(一錢)滑石(五錢)藿香(三錢)黃芩(二錢)蘆根(五錢)黃連(三錢)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七日溫病已有涼汗,但脈尚數而協熱下利不止。議白頭翁湯法。   白頭翁(五錢)生白芍(二錢)秦皮(三錢)黃芩(三錢)黃連(三錢)   初八日熱邪雖退,而脈仍未靜,尚有余熱未清。大泄十余日,大汗一晝夜,津液喪亡已多,不可強責小便。再胃之上脘痛,有責之陽衰者,有責之痰飲者,有責之液傷者。茲當熱邪大傷津液之后,脈尚未靜,猶然自覺痰粘,斷不得作陽衰論。且陽衰胸痺之痛,不必咽津而后痛也。與甘苦合化陰氣法,既可以保胃汁,又可以蓄水之上源,得天水循環,水天一氣,自然暢流。   麥冬(六錢)炙草(三錢)大生地(五錢)火麻仁(三錢)生牡蠣(五錢)黃連(一錢)炒黃芩(一錢)沙參(三錢)象貝母(二錢)   煮三碗,三次服。渣煮一碗,明早服。   初九日即于前方內加︰丹皮(三錢)赤芍(三錢)

吳鞠通醫案(3)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初十日肺脈獨大,仍渴思涼。連翹(三錢)知母(二錢)銀花(三錢)桑葉(三錢)黃芩(二錢)杏仁(三錢)生甘草(一錢)石膏(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一日左關獨大,仍喜涼物,余熱未清,小便赤,用苦甘法。   黃連(一錢)知母(二錢)黃芩(二錢)生草(一錢)丹皮(五錢)細生地(二錢)桑葉(三錢)赤芍(二錢)木通(二錢)麥冬(二錢)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長氏二十二歲溫熱發疹,系木火有余之証,焉有可用足三陽經之羌防柴葛,誅伐無過之理,舉世不知,其如人命何?議辛涼達表,非直攻表也︰芳香透絡。非香燥也。   初四日連翹(六錢)銀花(八錢)薄荷(三錢)桔梗(五錢)元參(六錢)生草(二錢)牛蒡子(五錢)黃芩(三錢)桑葉(三錢)為粗末,分六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初五日溫毒脈象模糊,舌黃喉痺,胸悶渴甚。議時時輕揚,勿令邪聚方妙。連翹(八錢)銀花(一兩)薄荷(三錢)元參(一兩)射干(三錢)人中黃(三錢)黃連(三錢)牛蒡子(一兩)黃芩(三錢)桔梗(一兩)生石膏(一兩)郁金(三錢)杏仁(五錢)馬勃(三錢)共為粗末,分十二包,約一時服一包,蘆根湯煎。   初六日舌苔老黃,舌肉甚絳,脈沉壯熱,夜間譫語,煩躁面赤,口干唇燥,喜涼飲。議急下以存津液法,用大承氣減枳朴辛藥,加增液潤法。   生大黃(八錢)元明粉(四錢)濃朴(三錢)枳實(三錢)元參(三錢)麥冬(五錢)細生地(五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快便止后服,不便或不快,進第二杯,約三時不便,進第三杯。   初七日其勢已殺,其焰未平,下后護陰為主,用甘苦化陰。細生地(八錢)黃芩(二錢)元參(三錢)生草(一錢)丹皮(五錢)麥冬(六錢)黃連(錢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渣煮一杯,明早服。   初八日脈浮邪氣還表,下行極而上也。即于前方內加︰連翹(三錢)銀花(三錢)去黃連   初九日脈仍數,余焰未息,口仍微渴,少用玉女煎法,兩解氣血伏熱。細生地生甘草麥冬連翹元參銀花生石膏知母各等分,服法如前。   初十日脈沉微數,自覺心中躁,腹中不爽,舌上老黃苔,二日不大便,議小承氣湯微和之。   生大黃(三錢)濃朴(三錢)枳實(二錢)水五杯,煮二杯,先服一杯,得利止后服,不快再服。   趙七十歲五月十二日溫病之例,四損重逆為難治。今年老久病之后,已居四損之二。況初起見厥,病入已深。再溫病不畏其大渴,引飲思涼,最畏其不渴。蓋渴乃氣分之病,不渴則歸血分。此皆年老藩籬已撤,邪氣直入下焦之故。勉議清血分之熱,加以領邪外出法。   丹皮(二錢)細生地(二錢)連翹(二錢)郁金(二錢)桔梗(一錢)羚羊角(錢半)甘草(五分)桑葉(一錢)銀花(一錢)麥冬(一錢)茶菊花(一錢)薄荷(八分)日三帖,渣不再煎。十三日今日厥輕,但老年下虛,邪居血分,不肯外出,可畏,用辛涼合芳香法。連翹(三錢)牛蒡子(三錢)藿香(錢半)元參(三錢)豆豉(三錢)薄荷(八分)銀花   十四日六脈沉數而實,四日不大便,汗不得除,舌苔微黃,老年下虛,不可輕下。然熱病之熱退,每在裡氣既通以后。議增液湯,作增水行舟之計。   元參(二兩)細生地(一兩)梔子炭(六錢)丹皮(六錢)麥冬(一兩)牛蒡子(八錢)   水八碗,煮三碗,三次服,均于今晚服盡,明早再將渣煮一碗服。   十五日仍未大便,酌加去積聚之潤藥,即于前方內加︰元參(一兩)細生地(一兩)   十六日脈已滑,渴稍加,汗甚多,邪有欲出之勢,但仍未大便,猶不能外增液法,少入玉女煎可也。既可潤腸,又可保護老年有限津液,不比壯年可放心攻劫也。   元參(三兩)知母(三錢)細生地(二兩)麥冬(一兩)生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銀花(六錢)連翹(五錢)   十七日渴更甚,加以保肺為急,即于前方內加︰黃芩(三錢)生石膏(一兩)知母(二錢)   十八日大便已見,舌苔未淨,脈尚帶數,不甚渴,仍清血分為主,複領邪法。   麥冬(三錢)生甘草(二錢)細生地(一兩)元參(五錢)丹皮(六錢)銀花(三錢)連翹(三錢)黃芩(二錢)煮三碗,三次服。   苗十七歲初一日溫熱本木火有余之病。無奈世人不識四時,乃以治冬日之羌防柴葛治之城為要。   麥冬(一兩,連心)生石膏(六錢)元參心(六錢)犀角(五分)蓮子心(一兩)竹葉心(三錢)細生地(五錢)黃連(二錢)連翹(五錢,連心)丹皮(五錢)勾藤勾(三錢)   再按︰痙厥神昏,故以清宮為主。血分太熱脈極數,故以地黃湯犀角為佐。邪氣在血分雖多一轍,其勢不得不用複方也,煮成三碗,分三次服。明日渣再煮半碗服。   初二日諸証俱減而未盡除,脈之至數亦減。但老年下虛,咳聲不滿喉嚨,可畏之至。議搜邪之中,寓補陰和陽之用。   麥冬(二兩,連心)丹皮(八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連翹(三錢)生石膏(一兩)細生地(一兩)大生地(一兩)犀角(五錢)   初三日脈証雖減,猶在險途。   大生地(一兩)黃連(二錢)犀角(五錢)黃芩(三錢)細生地(一兩)麥冬(二兩)丹皮(六錢)連翹(三錢)焦白芍(五錢)熟石膏(五錢)   初四日神識略清,脈洪數有力,周身盡赤若斑,大便大頻,用玉女煎加苦以堅陰。今晚明早,如神識不甚清爽,再服紫雪丹三五錢。   大生地(一兩)黃連(三錢)黃芩(三錢)知母(三錢)犀角(六錢)細生地(一兩)丹皮(六錢)麥冬(二兩)生石膏(八錢)炒京米(一撮)頭煎煮三杯,二煎煮二杯。今日服三次,明早服二次,各一杯。   初五日即于前方內加︰元參(六錢)去京米此証服紫雪丹共一兩八錢,牛黃丸五粒。神識清,大便通,舌苔退,脈靜身涼,后二甲複脈湯十八帖。   普四十四歲五月二十九日溫熱月余不解,初用橫補中焦,致邪無出路。繼用暑濕門中剛証非淺鮮,議甘寒、苦寒合化陰氣,令小便自通。若強責小便,不畏泉源告竭乎﹗   生石膏(一兩)元參(一兩)細生地(六錢)知母(四錢)連翹(八錢)丹皮(五錢)麥冬(八錢)銀花(三錢)生甘草(二錢)炒黃芩(二錢)黃連(二錢)煮成三碗,今日分三次服完,明早再煮一碗服。   三十日昨用玉女煎、銀翹散合法,再加苦寒,為甘苦合化陰氣,又為苦辛潤法。今日已見行舟,複入陰搜邪法。   麥冬(一兩)丹皮(六錢)生甘草(三錢)黃芩炭大生地(六錢)北沙參(五錢)生鱉甲(八錢)生牡蠣(六錢)柏子霜(三錢)黃連(錢半)   史三十八歲溫病汗后,法當脈靜身涼。今脈雖為汗衰,究有五至,且不能弱。況對醫者說病刺刺不休,豈一二日內欲虛脫者,而能若是乎?此証人僉畏其虛,我獨畏其實也。現下大便溏泄頻頻,勢若可畏,然不可與收攝腎胃兩關。蓋伏邪藏深,為日已久,茲方有出路,而可驟行納縮乎?但柔滑之品,須暫行停止。議熱淫于內,治以甘苦,佐以咸寒法,妙在即寓堅陰收納于其中。   (二兩)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二兩)黃柏炭(三錢)黃芩炭(三錢)   周六十三歲六月初八日溫熱最忌足三陽藥,且柴胡直升少陽,不至于下竭上厥不止。且即系傷寒,從無用柴胡十數日之多。現下嘔而便血,《靈樞》所謂不治之症。勉議犀角地黃湯,加黃連苦甘合化法。   大生地(六錢)犀角(二錢)黃連(一錢)生白芍(四錢)丹皮(四錢)麥冬(六錢,連心)黃芩(二錢)   分作二次服,以不嘔不便血,小便不赤為度。   十一日諸症稍減,但為日已久,以重護津液為主,複苦甘合化陰氣法。   大生地(一兩)黃芩(二錢)生白芍(五錢)黃連(八分)麥冬(一兩)元參(一兩)丹皮(六錢)廣郁金(二錢)   梁六十二歲丙辰年六月二十三日脈數急,身熱頭痛,思涼飲,暑傷手太陰,切忌誤認傷寒而用羌防柴葛。連翹(三錢)桑葉(錢半)甘草(一錢)銀花(三錢)石膏(四錢)苦桔梗(二錢)薄荷(八分)豆豉(錢半)知母(二錢)

吳鞠通醫案(4)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二十四日即于前方內加︰藿梗(二錢)廣郁金(三錢)杏仁泥(三錢)荷葉邊(一張)   二十五日六脈洪大而數,渴思涼飲,純陽之症,氣血兩燔,用玉女煎。石膏(一兩)細生地(八錢)知母(五錢)元參(四錢)麥冬(一兩)生甘草(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梁二十二歲壬申年六月初四日溫熱自汗,脈浮,舌滿白,最忌足三陽表藥發汗。用辛涼法。   苦桔梗(五錢)杏仁(三錢)甘草(三錢)薄荷(二錢)銀花(六錢)藿香(二錢)連翹(六錢)郁金(二錢)牛蒡子(五錢)   初六日溫病脈浮自汗,喘喝,舌苔白濃,思涼飲,用辛涼重劑。生石膏(一兩)桑葉(五錢)知母(五錢)牛蒡子(五錢)連翹(六錢)元參(一兩)銀花(六錢)人中黃(三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   初七日疫后肢痺。   杏仁泥(三錢)連翹(三錢)石膏(六錢)銀花(二錢)防己(三錢)生甘草(一錢)廣郁金(錢半)   十一日肢痺。   桂枝(三錢)生薏仁(三錢)生石膏(五錢)防己(三錢)杏仁泥(三錢)片子姜黃(三錢)海桐皮(二錢)   溫熱複作,身熱身痛,舌苔重濁,忌羌防柴葛,議辛涼合芳香法。   荊芥穗(五錢)元參(三錢)藿香葉(二錢)薄荷(三錢)豆豉(三錢)連翹(六錢)苦桔梗(六錢)銀花(八錢)甘草(三錢)牛蒡子(三錢)郁金(三錢)   共為細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大渴思涼飲,大汗如注,脈數急,非辛涼重劑,不足以解之。生石膏(二兩)知母(五錢)麥冬(一兩)生甘草(三錢)細生地(一兩)連翹(三錢)銀花(三錢)桑葉(二錢)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用辛涼重劑,大熱已解,脈小數,以養陰清解余邪立法。麥冬(八錢)丹皮(三錢)細生地(五錢)知母(二錢)生甘草(二錢)元參(五錢)煮法如前。   甘五歲壬申年六月十八日溫熱七日不退,渴思涼飲,脈仍洪浮而長,急宜辛涼退熱,加入芳香化濁,最忌羌防柴葛發表。腹痛者,穢濁也。勿認作寒,用溫藥。   連翹(六錢)牛蒡子(三錢)銀花(六錢)石膏(六錢)廣郁金(三錢)藿香葉(三錢)苦桔梗(六錢)豆豉(三錢)知母(二錢)人中黃(二錢)黃芩(二錢)丹皮(二錢)   共為粗末,分六包,約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九日熱稍減,脈勢亦減過半,氣分尚未解透,血分亦有邪耳﹗今用玉女煎加芳香法。   麥冬(一兩)知母(三錢)細生地(八錢)郁金(錢半)丹皮(六錢)豆豉(一錢)生甘草(三錢)元參(六錢)生石膏(六錢)煮成三茶杯,渣再煎一茶杯,每服一杯,分四次服。   二十日幼童溫病,熱退七八,以存陰退熱,為第一要著。麥冬(二兩)生甘草(一錢)細生地(八錢)知母(錢半)元參(兩半)丹皮(三錢)頭煎兩茶杯,二煎一茶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熱漸退,手心熱特甚,陰傷之象,用存陰法。大生地(五錢)焦白芍(三錢)細生地(五錢)麻仁(三錢)丹皮(三錢)炙草(三錢)沙參(三錢)麥冬(六錢)   二十三日幼童熱病退后,一以存陰為主,最忌與枳朴開胃,黃芩清余熱,醫者誠能識此,培養小兒不少矣。   焦白芍(五錢)炒玉竹(二錢)炙草(二錢)麥冬(五錢)元參(三錢)沙參(三錢)大生地(五錢)丹皮(三錢)   陳氏甲子年四月初三日溫病誤汗七次,以致心陽受傷,邪入心包,神昏不語,膈上之邪,仍然不解。非芳香化濁,能入心包者,不足以救之。牛黃丸三丸,約一時服一丸。服后如神仍不清不語,再服二三丸。前方用芳香開膻中,是治邪法。恐老年陰氣告竭,自汗而脫,再用複脈法護陰,是固正法。二更后服。   炙甘草(三錢)生地(五錢)丹皮(三錢)白芍(三錢)生鱉甲(六錢)麥冬(六錢)阿膠(二錢)麻仁(三錢)元參(五錢)   初四日老年溫病日久,誤用風藥過多,汗出傷津,以致大便堅結不下,口干舌黃,系陽明症,當下之。但氣血久虛,恐不任承氣。議增液湯,一面增液而補正,一面去積聚以驅邪,增水行舟計也。   元參(兩半)次生地(兩半)麥冬(一兩二錢,連心)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不便再服,便后服前方一帖。   初五日脈仍有力,舌黃黑,仍有宿糞未淨,再服增液一帖。元參(兩六錢)細生地(二兩)麥冬(二兩)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初六日大便后仍用二甲複脈法,以複其喪失之真陰。   炙甘草(六錢)大生地(八錢)炒白芍(六錢)阿膠(一錢)麻仁(三錢)麥冬(八錢)沙參(三錢)牡蠣(五錢)鱉甲(五錢)   濃煎三碗,零星緩服。   于溫病誤表,面赤神昏譫語,肢掣肉。先用牛黃丸清包絡之邪。牛黃丸(三粒)湯藥用麥冬、生地等味。   十三日今日脈浮,鼻息太粗,粗甚則為喘矣。溫病大忌喘促,恐化源絕也。再手指與臂,時時掣動,螈之象也。勉與玉女煎法。   細生地(五錢)大生地(五錢)生石膏(一兩)元參(五錢)知母(三錢)生甘草(二錢)麥冬(一兩)丹皮(五錢)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四日前方沃法也,今日仍用,加︰石膏(五錢)犀角(三錢)以清包絡而護腎水。   十五日脈浮為邪氣還表,渴甚加石膏。連翹(五錢)銀花(五錢)生石膏(一兩六錢)犀角(三錢)麥冬(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細生地(六錢)   今日一帖,明日渴甚服二帖。渴止服一帖,不熱不渴,或去石膏。   十七日溫病誤治日久,上焦之熱未淨,下焦之液已虧,用清上實下法。   細生地(五錢)大生地(五錢)麥冬(六錢)生鱉甲(六錢)知母(五錢)石膏(八錢)甘草(三錢)牡蠣(五錢)丹皮(五錢)生白芍(三錢)明日熱全退不渴,去石膏,即不退全,不渴思涼飲,亦去。假使病如今日,方亦如今日。頭煎二碗,二煎一碗。   十九日照前方再服一帖。   二十日渴止脈靜身涼,用複脈法。   楊甲子年四月初四日溫病自汗,脈浮芤,神氣昏,時有譫語,可先服牛黃丸二丸,繼以人參白虎湯。   生石膏(八兩,先煎)洋參(四錢)知母(四兩)京米(二合)炙甘草(一兩)神清止牛黃丸,熱退止石膏。不然俱再作服。   初五日于前方內加洋參(四錢),共成八錢。   初六日大用白虎,脈為斂戢,熱未全退,咳而腹痛,議甘苦合化陰氣法。   麥冬(六錢)生甘草(二錢)沙參(三錢)杏仁粉(五錢)連翹(三錢)細生地(五錢)黃芩(三錢)銀花(三錢)知母(三錢)黃連(二錢)   今日晚服一帖,明早一帖,每帖煮二碗。   初七日今日脈少斂,但手心熱甚于手背,溫熱未淨,而津液已虧。用存陰退熱法,兼潤肺燥。   沙參(八錢)桑葉(三錢)麥冬(二兩)柏子霜(三錢)細生地(一兩)丹皮(六錢)知母(六錢)生甘草(五錢)元參(五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   初十日脈複大而芤。   生石膏(二兩)知母(八錢)甘草(六錢)京米(一撮)洋參(二錢)麥冬(八錢)細生地(六錢)   五杯水煮兩杯,分二次服。渣如上法。   十一日脈勢火斂,但手心熱甚,應治裡。議熱淫于內,治以甘苦,佐以咸寒。   炒知母(三錢)甘草(三錢)細生地(六錢)生鱉甲(八錢)麥冬(八錢)生牡蠣(五錢)黃芩炭(二錢)   頭煎三杯,二煎一杯,分四次服。   十二日脈複浮大而芤,前方去二甲黃芩,加石膏、洋參。   十三日脈少斂,熱未淨,左脈仍空大,用存陰退熱法。   細生地(八錢)丹皮(五錢)元參(四錢)白芍(六錢)麥冬(一兩)桑葉(三錢)知母(三錢)煎四碗,日三服,夜一服。

吳鞠通醫案(5)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十四日邪少虛多,且左大為下焦血分,非右大可比。議複脈法,複胃中之陰,漸有驅邪之勢。   炙甘草(五錢)阿膠(三錢)麥冬(六錢)麻仁(三錢)生白芍(六錢)大生地(六錢)生鱉甲(六錢)生牡蠣(六錢)知母(四錢)   頭煎水八碗,煎成三碗,二煎一碗。日三服,夜一服。   十八日服前方。   五月初五日溫病愈后十五日,未服真元,複中暑溫卒厥,俗名暑風,治在厥陰足少陽。   桑葉(二錢)杏仁泥(錢半)羚羊角(二錢)菊花(二錢)銀花(二錢)連翹(二錢)鉤藤(錢半)生甘草(一錢)荷葉邊(三錢)日三帖。   岳七十八歲二月十八日右脈大于左,滑而且數,舌苔老黃,渴欲涼飲。診尺篇,所謂尺膚熱為溫病者是也。法宜辛涼解肌,合芳香化濁。切忌辛溫發表,甘熱溫裡。   連翹(二錢)銀花(二錢)藿香葉(錢半)薄荷(一錢)元參(錢半)牛蒡子(二錢)郁金(二錢)杏仁泥(二錢)豆豉(二錢)蘆根(三把)   水三杯,煮一杯,日三服。   十九日其人素有痰飲,又以客氣加臨,身熱,苔黃,脈數,思涼,為溫病。昨用辛涼芳香,今日大便后,病勢仍未除。仍須辛涼解散。《金匱》所謂先治新病,舊病當后治也,但當回護痰飲耳﹗   生石膏(四錢)杏仁粉(三錢)連翹(三錢)蘆根(二錢)郁金(一錢)牛蒡子(二錢)薄荷(八分)藿梗(錢半)生甘草(一錢)   今晚明早共三帖。   二十日病勢雖較前稍減,脈體亦小,黃苔亦徹。但寒從左升,熱從入分,寒少熱多,頗似溫瘧。議白虎桂枝法,加青蒿等,使陷下之邪,一齊涌出,庶不致纏綿日久,坐耗真元也。   石膏(三錢)知母(錢半,炒黑)甘草(一錢)桂枝(三錢)京米(一撮)青蒿(八分)   二十一日痰飲是本病,溫熱是客氣。客氣易退,本病難除。現下客氣已減六七,脅下常痛引痛,系痰飲為患。大溫大涼,皆在難施之際。仍議以辛而微涼者,清不盡之邪,複以芳香降氣開痰止痛。如下半日渴思涼飲,仍如石膏三錢。   降香末(三錢)蘇子霜(二錢)製香附(三錢)連翹(二錢)杏仁泥(三錢)銀花(三錢)旋複花(三錢,包)郁金(二錢)   二十二日脈靜身涼,舌苔悉退,溫熱已盡。惟余痰飲脅痛,一以宣通懸飲為法。   生香附(二錢)降香末(三錢)廣皮(錢半)旋複花(三錢,包)小茴香(三錢)半夏(四錢)蘇子霜(二錢)郁金(二錢)杏仁泥(三錢)   甘瀾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明早一帖。   二十三日今日大便后,面微赤,脈微大,舌微苔,胸中熱思涼飲,又有余邪上泛之故。議芳香之中,仍稍加辛涼。   旋複花(三錢,包)杏仁泥(五錢)連翹(二錢)降香末(二錢)小枳實(三個)銀花(三錢)生香附(二錢)郁金(二錢)蘆根(三把)   二十四日猶有余熱,舌苔未化,仍用前法。但小便不禁,去枳實。   二十五日脈靜身涼,惟頭微熱,余邪已去八九,一以宣肺透飲為主。須能入脅者宜之。   杏仁泥(三錢)郁金(二錢)茯苓(二錢)旋複花(三錢)藿梗(三錢)降香末(二錢)生香附(三錢)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分二次服。   三月初四日食複,脈弦細而滑,脅痛脹,舌苔重濁,不思食。其人本有痰飲,與兩和肝胃法。   旋複花(三錢)青皮(錢半)郁金(二錢)製香附(半錢)廣皮炭(錢半)紅曲(八分)降香末(三錢)半夏(三錢)神曲炭(二錢)   脈雖安靜,苔尚未化,未可恣意飲食。脅下刺痛,開胃兼與和絡。   半夏(五錢)新絳(三錢)烏藥(二錢)廣皮(錢半)旋複花(三錢)歸須(二錢)青皮(錢半)降香末(三錢)郁金(二錢)生香附(二錢)延胡索(一錢)小枳實(一錢)   章丙寅年二月十一日頭痛身熱,脈芤數,口渴,自汗,喉痛,舌苔重濁而尖赤甚,溫病也。勢甚重,法宜辛涼,最忌發汗。   連翹(三錢)銀花(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三錢)桑葉(錢半)細生地(三錢)甘草(一錢)薄荷(八分)射干(二錢)元參(三錢)牛蒡子(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二日溫熱咽痛之極,陰本虧也。   桔梗(八錢)人中黃(三錢)馬勃(三錢)牛蒡子(八錢)元參(八錢)連翹(六錢)射干(四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銀花(三錢)薄荷(二錢)荊芥穗(二錢)細生地(四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三日大便通,咽痛減,脈漸靜,不可躁。   桔梗(三錢)麥冬(五錢)黃芩(一錢)銀花(三錢)元參(五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人中黃(一錢)丹皮(二錢)蘆根(二錢)黃連(一錢)細生地(五錢)白茅根(三錢)牛蒡子(三錢)   煮兩碗,分二次,今晚明早各半帖。   十四日脈靜,痛止大半,小便未暢,余焰尚存,仍不可食谷。   細生地(五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丹皮(三錢)銀花(二錢)人中黃(錢半)元參(三錢)牡蠣(三錢)桔梗(二錢)黃芩(一錢)麥冬(六錢)黃連(八分)   二帖共煎四碗,分四次服。明日午前服完,計今日兩碗,明日兩碗,如服完后,喉仍微痛,小便不暢,明曉再服一帖。如喉痛已止,小便亦暢,可少啜粥湯,靜俟十六日換方服藥。   十六日脈靜身涼,用一甲複脈湯。   炙甘草(六錢)大生地(六錢)阿膠(三錢)麥冬(五錢)白芍(六錢)麻仁(三錢)牡蠣(八錢)   趙初六日熱病脈七至,煩躁無寧晷,譫語神昏,汗出輒複熱,脈不為汗衰。《內經》所邪,獲效亦不少。但黃帝岐伯所雲之死症,誰敢謂必生,勉與玉女煎法。   生石膏(四兩)次生地(八錢)知母(一兩)麥冬(八錢)甘草(五錢)京米(一合)煮五杯,分五次服。外服紫雪丹。   初七日溫熱未清,又加溫毒,喉腫,舌腫,唇腫,項強,面色反青。伏毒不發,與痘科之悶痘相似,可與代賑普濟散。   一時許服一包,鮮荷葉邊湯煎,其紫雪丹照舊服不可斷,有好牛黃清心丸亦可。   初八日熱病螈,痙厥神昏,脈洪大而芤,與育陰潛陽,咸以止厥法。但喉舌之腫,未能一時消盡,可與代賑普濟散間服,其紫雪丹仍用。   細生地(一兩)麥冬(四錢,連心)生白芍(五錢)勾藤勾(三錢)丹皮(四錢)生鱉甲(八錢)生牡蠣(八錢)犀角(三錢)黃芩(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十日左脈洪而有力,右脈甚軟,是溫邪日久,陷入下焦血分無疑。古謂三時熱病,深入下焦血分者,每借芳香以為搜逐之用。仍用紫雪丹五分一次,約三次,熱退神清能言即止。   次生地(一兩)丹皮(三錢)生鱉甲(六錢)生白芍(五錢)麥冬(五錢,連心)生龜板(六錢)生牡蠣(六錢)生甘草(五錢)生阿膠(五錢,藥化入)   十一日汗已得而脈未靜,宿糞已解而腫未消、神未清,其代賑普濟散仍服一二次,紫雪丹仍服三五分,其湯藥與重收陰氣。   生白芍(五錢)細生地(一兩)生甘草(五錢)麥冬(五錢)黃芩(三錢)生牡蠣(二錢,研粉煎湯代水)   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明日服。   十二日汗出脈靜身涼之后,甫過七八日,忽又身熱,脈洪數有力,便澀口渴思涼。乃余邪續出,以當日受邪之時,非一次也,並非食后勞複之比。但久病不宜反複,恐氣血不支也,與玉女煎法。紫雪丹(三分)一次,身熱神昏螈則服,否則止。   生石膏(八錢)生甘草(三錢)知母(五錢)細生地(五錢)麥冬(五錢)黃芩(三錢)京米(一撮)   十三日減石膏。   十四日今日脈浮大,下行極而上也。   生石膏(二兩,另煎),有熱則加。

吳鞠通醫案(6)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知母(五錢)次生地(八錢)生鱉甲(五錢)生甘草(四錢)龜板(五錢)麥冬(六錢)生牡蠣(五錢)京米(一撮)   頭煎三杯,今夜服。二煎兩杯,明早服。若能睡熟但令穩睡,不可呼之服藥。   十五日今日右脈已小,左脈仍壯,邪氣又歸下焦血分。先用紫雪丹以搜之,繼之培陰清熱。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法。   知母(五錢)生甘草(四錢)生牡蠣(六錢)次生地(一兩)丹皮(四錢)生鱉甲(六錢)黃柏(三錢)麥冬(六錢)生龜板(六錢)生白芍(三錢)   煮五杯,今晚服三杯,明早兩杯。   十六日今日右脈複浮而大,猶思涼飲,暫與玉女煎法。其芳香搜逐邪濁之法,仍不能止。   生石膏(一兩)知母(五錢)生甘草(四錢)次生地(六錢)麥冬(六錢)生鱉甲(六錢)京米(一合)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七日今日右脈稍沉而小,左脈仍洪大而浮。余邪續出,神識反昏,微螈,肢微厥,非吉兆也。舌上津液已回,大便甚通。自始至終,總無下法,只有護陰,一面搜逐深入之伏邪。   大生地(一兩)生鱉甲(五錢)生甘草(四錢)丹皮(三錢)勾藤勾(三錢)生白芍(六錢)生牡蠣(五錢)麥冬(六錢)阿膠(三錢)生龜板(五錢)   煮五杯,分五次服。   十八日神清改方。   十九日溫毒日久,諸症漸減,惟脈未靜,應照邪少虛多例,其不盡之邪,付之紫雪可也。   生白芍(四錢)鉤藤(三錢)生鱉甲(五錢)大生地(八錢)麥冬(六錢)生龜板(五錢)炙甘草(三錢)羚羊角(三錢)生牡蠣(五錢)丹皮(四錢)阿膠(三錢)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日病雖漸次就退,伏熱猶未清楚。暫與少加清熱之品。   生白芍(四錢)鉤藤(二錢)次生地(一兩)生甘草(三錢)羚羊角(三錢)丹皮(三錢)麥冬(六錢)生牡蠣(六錢)黃芩(二錢)生鱉甲(四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一日猶有螈,仍從少陽中求之,再用紫雪丹(一錢),分二次服。   劉六十歲癸丑年七月初九日溫病誤表,津液消亡。本系酒客,熱由小腸下注,溺血每至半盆,已三四日矣。又亡津液,面大赤,舌苔老黃而中黑,唇黑裂,大便七日不下,勢如燎原,與急下以存津液法。   大承氣,減枳朴分量,加丹皮、犀角。   初十日昨日下后,舌上津液已回,溺血頓止,與清血分之熱。焦白芍(四錢)犀角(四錢)麥冬(四錢)丹皮(五錢)銀花(五錢)細生地(五錢)生甘草(二錢)天冬(二錢)   十一日照前方。   十二日前方加麻仁(三錢)。   十三日前方四帖。   十七日邪去七八,已能進粥,陰虛甚于余邪。複脈湯去參桂姜棗,二帖。   十九日照前方加生牡蠣、生鱉甲,二帖。   二十一日照前方又加生龜板,服二十一帖。   八月初十日照前方又加海參(二條),鮑魚片(五錢),服二十帖。   史氏二十七歲癸丑年七月初一日溫熱誤汗于前,又誤用龍膽蘆薈等極苦化燥于后,致七月胎動不安,舌苔正黃,爛去半邊,目睛突出眼眶之外,如蠶豆大,與玉女煎加犀角。以氣血兩燔,脈浮洪數極故也。   生石膏(四兩)知母(一兩)炙甘草(四錢)犀角(六錢)京米(一撮)細生地(六錢)麥冬(五錢)   初二日煩躁稍靜,胎不動,余如故。照前方再服三帖。   初五日大便不通,小便數滴而已,溺管痛,舌苔黑,唇黑裂,非下不可。雖有胎,經雲︰有故無殞,故無殞也。   生大黃(六錢)元明粉(四錢)川朴(一錢)枳實(一錢)煮兩杯,分二次服,得快便即止。   初六日下后脈靜身涼,目睛漸收,與甘寒柔潤。   初十日複脈湯去剛藥。   十四日複脈加三甲。   二十日服專翕大生膏十二斤,至產后彌月方止。   趙五十五歲癸丑年六月二十六日體瘦無子,過服桂、附,津液枯燥。于二十二日得溫熱,自服補中益氣湯三帖,致邪無出路,服辛涼輕劑二帖,竹葉石膏湯三帖,至七月初二日,煩躁不寐,並不臥床,赤身滿地混抓,譫語干熱,無汗舌黃,與調胃承氣湯,加元參一小劑,得大便少許,隨出赤紅疹數十枚,少安半日,其症如前,與沃陰之甘涼法。二三日大躁大狂,又與調胃承氣湯一小帖。又出疹數十枚,又少安,熱總不退,脈總不靜。如是者前后共下十三次,出疹十三次。而后脈靜身涼,服複脈湯七帖后作專翕大生膏半料,計十二斤,半年后始複原。此証原案已失,舉其大略,以備一格。   王三十八歲溫病狂熱,大渴引飲,周十二時,飲涼水擔余,癲狂譫語,大汗不止。每日用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石膏用半斤,日服二帖。外用紫雪一兩有余,間服牛黃清心丸五六丸。如是者七八日,熱始漸退,藥漸減,后以複脈湯收功。溫疫者,厲氣流行而兼穢濁,戶戶皆然,如役所使也。是証也,悉從口鼻而入,先病手太陰,而后延布三焦。治法一以護陰、清熱、逐穢為主。然法者規矩也。規矩不能使人巧,巧用在人也。今于其証中之有証者,先生則法中之有法。病見極重之証,方施至重之方,然未嘗有一毫護此失彼之弊。如案中王、趙、史、劉數姓之,非先生胸有定見,法施奇絕,安望其生耶?真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豈庸手所能乎﹗至于精微妙旨,善讀者細玩案中,自知其妙,予不敢再加妄論也。(舒配瑭)   吳鞠通醫案卷二   暑溫   甘二十四歲壬戌六月二十九日暑溫邪傳心包,譫語神昏,右脈洪大數實而模糊,勢甚危險。   細生地(六錢)知母(五錢)銀花(八錢)元參(六錢)連翹(六錢)生甘草(三錢)麥冬(六錢)竹葉(三錢)生石膏(一兩)煮三碗,分三次服。牛黃丸(二丸),紫雪丹(三錢)。   溫邪入心包絡,神昏痙厥,極重之症。   連翹(三錢)竹葉(三錢)銀花(三錢)生石膏(六錢)細生地(五錢)甘草(錢半)知母(三錢)麥冬(五錢連心)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再服紫雪丹(四錢)。   周五十二歲壬戌年七月十四日世人悉以羌防柴葛,治四時雜感,竟謂天地有冬而無夏,不亦冤哉﹗以致暑邪不解,深入血分成厥,衄血不止,夜間煩躁,勢已膠錮難解,焉得速功。   鮮蘆根(一兩)丹皮(五錢)荷葉邊(一張)羚羊角(三錢)元參(五錢)杏仁(三錢)桑葉(三錢)滑石(三錢)犀角(三錢)細生地(五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厥與熱似乎稍緩,據雲夜間煩躁亦減,是其佳處;但脈沉弦細數,非痙厥所宜,急宜育陰而戀陽,複咸以止厥法。   生地(六錢)元參(六錢)麥冬(八錢連心)生白芍(四錢)桑葉(三錢)羚羊角(三錢)丹皮(三錢)犀角(三錢)生鱉甲(六錢)   日服二帖。   十六日脈之弦剛者,大覺和緩,沉者已起,是為起色;但熱病本屬傷陰,況醫者誤以傷寒溫燥藥五六帖之多,無怪乎舌燥如草也。議啟腎液法。   元參(一兩)丹皮(五錢)桑葉(二錢)犀角(三錢)天冬(三錢)麥冬(五錢)沙參(三錢)銀花(三錢)生鱉甲(八錢)   日服三帖。   十七日即于前方內加︰連翹(錢半)鮮荷葉邊(三錢)細生地(六錢)   再按︰暑熱之邪,深入下焦血分。身半以下,地氣主之。熱來甚于上焦,豈非熱邪深入之明征乎?必借芳香以為搜邪之用。不然,恐日久膠固之邪一時難解也,則真陰正氣日虧一日矣,紫雪丹之必不可少也。紫雪丹(錢半)分三次服。   十八日厥已回,面赤,舌干黑苔,脈洪數有力,十余日不大便,皆下証也。人雖虛,然亦可以調胃承氣小和之。   生大黃(五錢)元明粉(三錢,沖)生甘草(三錢)先用一半,煎一茶杯,緩緩服,俟夜間不便,再服下半劑。(服前方半劑,即解黑大便多許)。便后用此方︰

吳鞠通醫案(7)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生白芍(六錢)大生地(一兩)麥冬(一兩)生鱉甲(一兩)   十九日大下宿糞如許,舌苔化而干未滋潤,脈仍洪數,微有潮熱,除存陰無二法。   生白芍(六錢)沙參(六錢)炙甘草(三錢)麥冬(六錢)丹皮(四錢)牡蠣(五錢)天冬(三錢)大生地(一兩)鱉甲(五錢)   日服二帖。   二十一日小便短而赤甚,微咳,面微赤,尺脈仍見數洪象,議甘潤益下,以治虛熱,少複苦味,以治不盡之實邪。且甘苦合化陰氣而利小便也。按︰甘苦合化降氣利小便法,舉世不知,在溫熱門中誠為利小便之上等法。蓋熱傷陰液,小便無由而生,故以甘潤益水之源;小腸火腑,非苦不通,為邪熱所助,故以苦藥瀉小腸而退邪熱。甘得苦則不呆膩,苦得甘則不剛燥,合而成功也。   炙甘草(四錢)生鱉甲(八錢)生白芍(六兩)元參(五錢)阿膠(三錢)麥冬(六錢)麻仁(三錢)丹皮(三錢)沙參(三錢)黃連(一錢)   二十二日已得效,仍服前方二帖。   二十三日複脈複苦法,清下焦血分之陰熱。   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五錢)麥冬(五錢)生白芍(六錢)阿膠(三錢)丹皮(五錢)麻仁(五錢)天冬(二錢)元參(三錢)日服二帖。   王三十八歲癸亥六月初三日暑溫舌苔滿布,色微黃,脈洪弦而剛甚,左反大于右,不渴,初起即現此等脈症,恐下焦精血之熱,遠甚于上焦氣分之熱也。且舊有血溢,故手心之熱又甚于手背。究竟初起,且清上焦,然不可不免知其所以然。   連翹(二錢)豆豉(錢半)細生地(錢半)丹皮(二錢)銀花(二錢)生甘草(一錢)藿梗(一錢)元參(錢半)薄荷(三分)牛蒡子(錢半)白茅根(二錢)麥冬(二錢)苦桔梗(一錢)   初六日熱退大半,胸痞,腹中自覺不和。按︰暑必挾濕,熱退濕存之故,先清氣分。   連翹(二錢)豆豉(二錢)杏仁泥(二錢)銀花(錢半)生苡仁(三錢)白扁豆(二錢)藿梗(三錢)白通草(八分)郁金(二錢)滑石(錢半)日二帖。   初七日病退,六腑不和。   藿梗(三錢)郁金(一錢)半夏(二錢)濃朴(二錢)豆豉(二錢)生苡仁(三錢)廣皮炭(一錢)滑石(三錢)   初八日向有失血,又屆暑病之后,五心發熱,法當補陰以配陽;但脈雙弦而細,不惟陰不充足,即真陽亦未見其旺也。議二甲複脈湯,仍用舊有之桂、參、姜、棗。   炒白芍(四錢)阿膠(二錢)麥冬(三錢)麻仁(二錢)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五錢)沙參(三錢)大生地(四錢)生牡蠣(五錢)桂枝(二錢)大棗(二個)生姜(二片)   又丸方   八仙長壽丸,加麻仁白芍蜜丸,每日三服,每服三錢。   馬三十八歲癸丑年六月初六日暑熱本易傷陰,誤用消導攻伐,重傷陰氣,致令頭中、耳中,鳴無止時,此系肝風內動。若不急救肝腎之陰,螈熱厥至矣。   炒白芍(六錢)炙甘草(三錢)生鱉甲(五錢)大生地(六錢)麥冬(五錢)生牡蠣(五錢)丹皮(三錢)桑葉(三錢)茶菊炭(二錢)麻仁(二錢,便不實去此)   服四帖。   十二日外邪雖退,無奈平素勞傷太過,虛不肯複,六脈無神,非參不可。   沙參(三錢)大生地(六錢)阿膠(三錢)元參(六錢)麻仁(三錢)生鱉甲(六錢)麥冬(六錢)生白芍(六錢)炙甘草(四錢)   得大便后,去元參,加牡蠣(三錢)人參(三錢)桂枝大棗(二枚)生姜(一片)   七月初六日病后飲食不調,又兼暑濕著裡,腹中絞痛,痛極便溏,脈微數,欲作滯下,議芩芍法,奪其滯下之源。   黃芩炭(一錢二分)小茴香炭(八分)廣木香(一錢)濃朴(二錢)焦白芍(錢半)黃連炭(八分)炒廣皮(錢半)枳實(一錢)神曲炭(二錢)山楂炭(錢半)一二帖后腹痛除,仍服複脈湯服十余帖。   榮十五歲乙丑六月十一日暑溫挾痰飲怒郁,故脈芤身熱而脅痛,誤用足六經表藥,煩躁不寧,六日不解,至危之証。   生香附(三錢)旋複花(三錢)連翹(二錢)藿梗(三錢)生石膏(四錢)杏仁(三錢)薄荷(一錢)郁金(二錢)   每帖煮兩杯,分二次服。三時一帖,服二日大見效再商。   十三日于前方內加︰   青橘葉(二錢)鮮荷葉邊(一張)蘆根(五錢)   暑傷足太陰,發為脹,渴不欲飲,飲則嘔,身微熱,舌白滑,肢逆,二便閉塞,病在中焦居多,以香開六腑濁氣為主。   半夏(五錢)藿梗(三錢)廣皮(二錢)枳實(三錢)濃朴(四錢)生香附(三錢)郁金(二錢)生苡仁(三錢)白蔻仁(二錢)杏泥(三錢)旋複花(三錢)   煮兩杯,分二次服。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孫四十五歲乙丑六月初六日頭痛,左關獨高,責之少陽內風掀動,最有損一目之弊。   若以為外感風寒,則遠甚矣。議清少陽膽絡法。再此症除左關獨高,余脈皆緩,所謂通體皆寒,一隅偏熱,故先清一隅之熱。《金匱》謂先治新病,舊病當后治也。   羚羊角(二錢)苦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薄荷(六分)丹皮(錢半)桑葉(錢半)菊花(錢半)刺蒺藜(一錢)勾藤勾(一錢)鮮荷葉(半張)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初八日前日左關獨浮而弦,系少陽頭痛,因暑而發,用清膽絡法;茲關左已平其半,但緩甚,舌苔白濃而滑,胸中痞悶,暑中之熱已解,而濕尚存也。議先宣上焦氣分之熱。   生苡仁(五錢)郁金(三錢)旋複花(三錢)藿梗(三錢)杏仁泥(五錢)白蔻仁(二錢,連殼)半夏(五錢)廣皮(三錢)茯苓皮(三錢)滑石(六錢)通草(一錢)   頭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初九日諸症俱減,舌白未除,中濕尚多,議進法于前方內加︰   加生蒼術(三錢)草果(一錢)   王二十八歲初三日暑傷兩太陰,手太陰之証多,一以化肺氣為主。   杏仁泥(五錢)鮮荷葉(一錢)銀花(三錢)蔻仁(二錢,連皮)連翹(三錢)滑石(八錢)生苡仁(五錢)濃朴(三錢)白通草(一錢)藿香葉(一錢)白扁豆花(一枝)   煎二杯,分兩次服。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四日兩太陰之暑症,昨用冷香合辛涼,暑中之熱,已退其半,但裡濕與熱未克即除,故大便紅水,胸中痞悶。   杏仁泥(三錢)生苡仁(五錢)藿梗(三錢)澤瀉(五錢)白蔻仁(錢半)滑石(六錢)濃朴(三錢)豬苓(五錢)郁金(二錢)白通草(二錢)茯苓皮(三錢)   煎三杯,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五日舌苔白濃,腹甚不和,腸鳴泄瀉,聚濕尚多,急宜分泄。   生苡仁(六錢)白蔻仁(三錢)澤瀉(五錢)半夏(五錢)藿梗(三錢)茯苓皮(六錢)椒目(五錢)廣皮(三錢)滑石(六錢)蒼術(三錢)濃朴(三錢)   水八碗,煎取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廣二十四歲七月二十二日六脈洪大之極,左手更甚,目斜視,怒氣可畏,兩臂兩手,卷曲而螈,舌斜而不語三四日,面赤身熱,舌苔中黃邊白,暑入心包膽絡,以清心膽之邪為要,先與紫雪丹。   桑葉(三錢)羚羊角(三錢)細生地(五錢)連翹(五錢,連心)竹茹(三錢)銀花(五錢)丹皮(三錢)嫩荷葉(一張)天冬(三錢)麥冬(五錢)犀角(三錢)煮四杯,分四次服。碧雪丹(三錢)涼開水調服。以神清熱退為度,不清再服三錢,雖三四次,均可服。   二十三日肝熱之極,加天冬涼肝,于前方加︰   天冬(三錢)紫雪丹仍照前調服。   二十四日暑入心膽兩經,與清心絡之伏熱,已見小效,仍用前法而進之。   犀角(五錢)連翹(四錢)細生地(五錢)羚羊角(三錢)銀花(三錢)茶菊花(三錢)麥冬(五錢)桑葉(三錢)丹皮(五錢)

吳鞠通醫案(8)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加鮮白扁豆花(一枝)鮮荷葉邊(一枚)黃連(錢半)黃芩(三錢)   二十六日暑入心膽兩經,屢清二經之邪,業已見效。今日飲水過多,水入微嘔。蓋暑必夾濕,議于前方內去柔藥,加淡滲。   犀角(二錢)茯苓皮(五錢)黑山梔(三錢)茵陳(三錢)荷葉邊(一錢)桑葉(三錢)銀花(三錢)羚羊角(三錢)黃連(一錢)連翹(三錢)黃柏炭(二錢)生苡仁(五錢)   二十七日暑熱退后,嘔水,身微黃,熱退濕存。   茵陳(三錢)杏仁泥(三錢)白通草(一錢)銀花(三錢)白蔻皮(二錢)連翹(三錢)生苡仁(五錢)黃柏炭(二錢)茯苓(五錢,連皮)黑山梔(三錢)服二帖。   二十九日熱未盡退,舌起新白苔,胸痞。暑兼濕熱,不能純治一邊。銀花(三錢)黃連(錢半)滑石(六錢)連翹(三錢)藿梗(三錢)杏仁泥(五錢)白通草(一錢)生苡仁(五錢)雲苓皮(五錢)白蔻仁(錢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八月初二日暑熱已退七八,惟十余日不大便,微有譫語,脈沉。可與輕通陽明,與增液承氣法。   元參(八錢)生大黃(四錢)麥冬(六錢,連心)細生地(六錢)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約二時許,如不大便,再服第二杯,明早得大便,止后服;否則服第三杯。   初三日溫病下后宜養陰;暑溫下后宜兼和胃。蓋暑必挾濕,而舌苔白滑故也。脈緩,與外台茯苓飲意。   茯苓(五錢)濃朴(二錢)半夏(三錢)白蔻皮(錢半)麥冬(五錢)生苡仁(五錢)藿梗(三錢)郁金(一錢)   暑溫熱退濕存,故嘔,腹不和而舌白苔。   杏仁泥(五錢)濃朴(二錢)白蔻仁(錢半)益智仁(一錢)半夏(五錢)生苡仁(五錢)黃芩(三錢)藿梗(三錢)生姜(三片)   服二帖。   鞠通自醫,丁巳六月十三日,時年四十歲。   先暑后風,大汗如雨,惡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湯一帖。為君之桂枝用二兩,盡劑毫無效驗。次日用桂枝八兩,服半劑而愈。   史男七歲癸亥六月十二日右脈洪大無倫,暑傷手太陰,有逆傳心包之勢,喘渴太甚,煩躁不寧,時有譫語,身熱,議兩清營衛之法。   連翹(一錢,連心)生石膏(三錢)知母(一錢)銀花(二錢)真山連(一錢)生甘草(八分)竹葉(二錢)濃朴(一錢)杏泥(二錢)藿梗(一錢)丹皮(一錢)日二帖。   十三日諸症俱減,熱已退,但右脈仍洪,舌黃而滑,嘔未盡除。銀花(錢半)飛滑石(一錢)真山連(一錢)連翹(錢半,連心)生苡仁(二錢)炒知母(八分)生甘草(八分)鮮荷葉邊(三錢)葦根(三錢)杏泥(錢半)二帖。   俞男三歲七月初二日暑濕傷脾,暮夜不安,小兒脈當數,且少腹以下常腫痛,肝腎亦複虛寒;況面色青黃,舌苔白,手心時熱,調理乳食要緊,防成疳疾。議腑以通為補,食非溫不化例。   生苡仁(二錢)姜夏(錢半)濃朴(錢半)炒扁豆(一錢)杏泥(錢半)小枳實(八分)焦曲(錢半)雞內金(一錢)廣皮炭(八分)白蔻仁(四分)煨姜(三片)小茴(一錢炒黑)四帖。   前証已愈,惟脾尚虛弱,以疏補中焦為主。   田十四歲暑溫誤下,寒涼太多,洞泄之后,關閘不藏,隨食隨便,完谷絲毫不化,脈弦。與桃花湯改粥法。   人參赤石脂(末)禹余糧(細末)炙甘草干姜粳米   先以參、草、姜三味煎去渣,湯煮粥成,然后和入赤石脂、余糧末。愈后補脾陽而大健。   伏暑   周十四歲壬戌八月十六日伏暑內發,新涼外加。脈右大左弦,身熱如烙,無汗,膠痰,舌苔滿黃,不宜再見泄瀉。不渴,腹脹,少腹痛,是謂陰陽並病,兩太陽互爭,難治之症。擬先清上焦濕熱,蓋氣化濕亦化也。   杏仁泥(三錢)銀花(二錢)白通草(一錢)滑石(三錢)蘆根(二錢)淡竹葉(一錢)生苡仁(錢半)濃朴(二錢)大貝母(一錢)連翹(二錢)梨皮(二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七日案仍前。   連翹(二錢)蘆根(二錢)杏仁泥(錢半)銀花(二錢)薄荷(八分)濃朴(錢半)梨皮(錢半)桑葉(一錢)苦桔梗(錢半)知母(三錢,炒)鮮荷葉邊(一張)滑石(三錢)白扁豆皮(二錢)   午一帖,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八日兩與清上焦,熱已減其半,手心熱于手背,謂之裡熱,舌苔紅黃而濃,為實熱。宜宣之,用苦辛寒法。再按︰暑必夾濕,按腹中之痛脹,故不得不暫用苦燥法。   杏仁泥(三錢)小枳實(錢半)黃連(錢半,姜汁炒)木通(二錢)濃朴(錢半)黃芩炭(一錢)廣木香(一錢)栝蔞仁(八分)廣皮炭(一錢)小茴香炭(錢半)炒知母(錢半)檳榔(八分)   十九日腹之痛脹俱減,舌苔干燥黃黑,唇肉色絳,嗆咳痰粘。幼童陰氣未堅,當與存陰退熱。   麥冬(六錢,連心)丹皮(五錢)元參(五錢)沙參(三錢)炒知母(二錢)犀角(三錢)蛤粉(三錢)杏仁(三錢)生甘草(一錢)細生地(四錢)石膏(四錢)   二十日津液稍回,宿糞未除,潮熱因邪氣還表,右脈仍然浮大,未可下,宜保津液,護火克金之嗽。   焦白芍(四錢)沙參(三錢)牡蠣粉(錢半)麥冬(六錢)柏子霜(三錢)杏仁粉(二錢)細生地(六錢)霍石斛(三錢)石膏(三錢)元參(六錢)犀角(一錢)   煮三杯,陸續服。   二十一日諸症悉解,小有潮熱,舌絳苔黑,深入血分之熱未盡除也,用育陰法。   焦白芍(四錢)天冬(錢半)柏子霜(三錢)大生地(五錢)麥冬(六錢)丹皮(三錢)沙參(三錢)炙甘草(二錢)牡蠣(三錢)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二十二日津液消亡,舌黑干刺,用複脈法。   炒白芍(六錢)丹皮(四錢)柏子霜(四錢)生鱉甲(六錢)麻仁(三錢)麥冬(六錢)生牡蠣(四錢)阿膠(三錢,沖)大生地(六錢)   頭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右脈仍數,余邪陷入肺中,咳甚痰艱,議甘潤兼涼肺氣。   甜杏仁泥(三兩)桑葉(三錢)菊花(三錢)苦桔梗(三錢)麥冬(一兩,連心)玉竹(三錢)大貝母(三錢)梨皮(三錢)細生地(五錢)沙參(三錢)甘草(三錢)丹皮(二錢)   煎四茶杯,分四次服。   二十四日舌黑苔退,脈仍數,仍咳,腹中微脹。   杏仁粉(三錢)象貝母(二錢)郁金(錢半)茯苓(三錢)沙參(三錢)藿梗(二錢)生扁豆(三錢)丹皮(三錢)細生地(五錢)桔梗(二錢)麥冬(五錢)   頭煎三杯,二煎一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昨晚得黑糞如許,潮熱退,唇舌仍絳。熱之所過,其陰必傷,與複脈法複其陰。   沙參(三錢)麥冬(一兩)阿膠(二錢,沖)炙甘草(三錢)炒白芍(六錢)生鱉甲(五錢)丹皮(三錢)元參(三錢)大生地(八錢)麻仁(三錢)生牡蠣(五錢)   八碗水,煮成三碗,分三次服。二煎煮一碗,明早服。   二十六日又得宿糞如許,邪氣已退八九,但正陰虛耳,故不欲食,晚間干咳無痰。大生地(八錢)阿膠(三錢)生白芍(五錢)麻仁(三錢)炙甘草(三錢)牡蠣粉(三錢)沙參(三錢)麥冬(六錢)天冬(二錢)   外用梨汁、藕汁、荸薺汁各一黃酒杯,重湯燉溫頻服。   二十七日熱傷津液,便燥,微有潮熱,干咳舌赤,用甘潤法。   元參(六錢)知母(二錢炒)阿膠(二錢)沙參(三錢)麻仁(三錢)細生地(五錢)麥冬(六錢)郁李仁(二錢)梨汁(一杯沖)地栗汁(一酒杯,沖)   二十八日伏邪內潰,續出白痧如許,脈較前卻稍和,第二次舌苔未化,不大便。  

吳鞠通醫案(9)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連翹(二錢,連心)麻仁(三錢)牛蒡子(三錢,炒研)炒銀花(二錢)阿膠(錢半)沙參(三錢)元參(三錢)生甘草(一錢)大生地(五錢)麥冬(六錢)   服此方后,晚間即得大便。   九月初四日潮熱複作,不大便,燥糞複聚,與增液承氣湯微和之。   元參(五錢)細生地(五錢)麥冬(五錢)甘草(一錢)生大黃(二錢)   服此得黑糞如許,而潮熱退,脈靜。以后一以養陰收功。   陳二十八歲左脈洪大數實,右脈陽微,陰陽逆亂,伏暑似瘧,最難即愈。議領邪外出法。   生鱉甲(三兩)青蒿(四錢)桂枝(三錢)麥冬(八錢)焦白芍(三錢)甘草(錢半)沙參(三錢)丹皮(三錢)知母(三錢,炒)   三帖即愈。   十四日伏暑寒熱已愈,不食不飢不便,胸中痞悶,九竅不和,皆屬胃病。   半夏(五錢)廣皮(錢半)青皮(錢半)桂枝(錢半)郁金(二錢)生苡仁(五錢)茯苓(五錢)黨參(三錢)   三帖。   十七日久病真陽虛則膺痛,余邪化熱則口苦,正氣不複則肢倦。西洋參(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黃芩炭(錢半)焦白芍(三錢)生姜(二片)廣皮炭(錢半)炙甘草(錢半)大棗(二枚)   某乙丑八月二十二日不兼濕氣之伏暑誤治,津液消亡,以致熱不肯退,唇裂舌燥,四十余日不解,咳嗽膠痰,譫語口渴。可先服牛黃清心丸,清包絡而搜伏邪;湯藥與存陰退熱法。   細生地(三錢)麥冬(五錢)白芍(三錢炒)甘草(一錢)沙參(三錢)生牡蠣(五錢)生鱉甲(五錢)生扁豆(三錢)   二十四日暑之偏于熱者,誤以傷寒足經藥治之,以致津液消亡。昨用存陰法,兼芳香開絡中閉伏之邪,已見大效。茲因小便赤甚而短,熱雖減而未除,議甘苦合化陰氣法。   二甲複脈湯,加黃芩(三錢)如有譫語,其牛黃丸仍服。   二十六日昨用甘苦合化陰氣法,服后大見涼汗,茲熱已除,脈減,舌苔盡退,但六脈重按全無,舌仍干燥。議熱之所過,其陰必傷例,用二甲複脈湯,重加鱉甲、生甘草八帖。   某乙丑九月十六日夏傷于濕,冬必咳嗽。況六脈俱弦,木旺克土,脾土受克則泄瀉,胃土受克則不食欲嘔,前曾腹脹,現下胸痞,舌白滑,此寒濕病也。而脈反數,思涼思酸,物極必反之象,豈淺鮮哉﹗急宜戒惱怒,小心一切為要。   半夏(三錢)旋複花(二錢)杏仁泥(四錢)白蔻皮(一錢)生苡仁(五錢)滑石(三錢)郁金(二錢)茯苓皮(五錢)通草(一錢)   水五杯,煮兩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脈數甚,思涼,濕中生熱之故。   通草(二錢)郁金(二錢)滑石(六錢)茯苓皮(六錢)白蔻仁(錢半)藿梗(三錢)生苡仁(六錢)半夏(四錢)杏仁泥(六錢)小枳實(錢半)黃芩(二錢)   水八碗,煮三茶碗,渣再煮半碗,分四次服,日三夜一,二帖。   二十日伏暑必挾火與濕,不能單顧一邊。至服藥后反覺不快,乃體虛久病,不任開泄之故。渴思涼者火也,得水則停者濕也。   生石膏(六錢)半夏(三錢)杏仁泥(六錢)炒知母(錢半)蔻仁(一錢)黃芩(一錢)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二十二日去蔻仁加︰通草(錢半)石膏(四錢)滑石(四錢)知母(五分)藿梗(三錢)   二十七日飲居右脅,不得臥,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腎,故嗌干。杏仁粉(三錢)蘇子(三錢,去油)小枳實(三錢)香附(三錢)廣皮(二錢)旋複花(三錢)半夏(五錢)茯苓皮(三錢)藿梗(三錢)   十月初二日小便不通,于前方內加︰滑石(三錢)通草(錢半)生苡仁(三錢)   前后共九帖。   初六日小便已通,于前方內去滑石通草苡仁服三帖。   巴二十二歲面目青黃,其為濕熱無疑;右脈單弦,其為伏飲無疑;脘痞胸痛,合之脈弦,其為肝郁無疑。上年夏日曾得淋症,誤服六味酸甘化陰,致令其濕熱穩伏久踞,故証現龐雜無倫,治法以宣通三焦,使邪有出路,安胃能食為要。   生石膏(八錢)半夏(五錢)旋複花(三錢)滑石(一兩)蠶砂(三錢)香附(三錢)生苡仁(五錢)茯苓皮(五錢)郁金(三錢)通草(二錢)杏仁泥(三錢)萆(四錢)   初六日其人本有飲症,又加內暑外涼,在經之邪,似瘧而未成,在腑之邪泄瀉不止,恐成痢疾,急以提邪外出為要。按六脈俱弦之泄瀉,古謂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湯為主方,況加之寒熱往來乎?六脈俱弦,古謂脈雙弦者寒也,指中焦虛寒而言,豈補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現下寒水客氣,燥金司天,而又大暑節氣,與柴胡二桂枝一法。   柴胡(六錢)炙甘草(一錢)桂枝(三錢)黃芩(二錢)半夏(六錢)生姜(三錢)焦白芍(二錢)大棗(二錢)藿梗(三錢)廣皮(二錢)青蒿(二錢)寒熱止即止。   初八日寒暑兼受,成瘧則輕,成痢則重。前用柴胡二桂枝一法,現下面色青,熱退,痰多而稀,舌之赤者亦淡,脈之弦勁者微細,不渴,陽虛可知,與桂枝柴胡各半湯,減黃芩加干姜。   桂枝(二錢)半夏(六錢)柴胡(三錢)黃芩(一錢,炒)白芍(錢半,炒)生甘草(二錢)干姜(三錢)生姜(五錢)大棗(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九日內暑外寒,相搏成瘧,大便溏泄,恐致成痢。口干不渴,經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也,合之腹痛則更可知矣。仲景謂表急急當救表,裡急急當救裡。茲表裡無偏急象,議兩救之。救表仍用柴胡桂枝各半法,以太、少俱有邪也;救裡與理中法。   桂枝(四錢)黃芩炭(二錢)生苡仁(五錢)白芍(二錢,炒)干姜(三錢)炙甘草(錢半)川椒炭(三錢)柴胡(四錢)良姜(二錢)半夏(六錢)白蔻仁(錢半)生姜(五錢)大棗(二個)   初十日昨用兩救表裡,已見小效,今日仍宗前法而退之,脈中陽氣已有生動之機故也。不可性急,反致僨事。   桂枝(三錢)黃芩(錢半,炒)濃朴(二錢)白芍(二錢,炒)干姜(二錢)炙甘草(錢半)川椒炭(二錢)柴胡(三錢)煨草果(一錢)半夏(六錢)生姜(五錢)大棗(二個)   十一日內而痰飲蹯踞中焦,外而寒暑擾亂胃陽。連日已奪去成痢疾之路,一以和中蠲飲為要。蓋無形之邪,每借有形質者以為依附也。   青蒿(三錢)小枳實(三錢)黃芩炭(錢半)杏仁泥(三錢)茯苓皮(五錢)柴胡(三錢)半夏(一兩)廣皮(二錢)白蔻仁(錢半)生苡仁(五錢)桂枝(三錢)炒白芍(二錢)生姜(三片)   十二日雜受寒暑,再三分析,方成瘧疾,寒多熱少,脈沉弦,乃邪氣深入,與兩分陰陽之中偏于溫法。   青蒿(三錢)半夏(八錢)檳榔(一錢)柴胡(三錢)濃朴(三錢)良姜(二錢)黃芩炭(錢半)枳實(二錢)藿梗(三錢)生姜(五片)栝蔞皮(二錢)大棗(二個)   十四日寒熱少減,胸痞甚,去甘加辛,去棗加生姜。   十六日脈弦細,指尖冷,陽微不及四末之故。兼之腹痛便溏,痰飲咳嗽,更可知矣。以和胃陽,溫中湯,逐痰飲立法。   半夏(六錢)良姜(二錢)杏仁(三錢)川椒炭(三錢)干姜(二錢)炒廣皮(三錢)桂枝(三錢)蔻仁(二錢)生苡仁(五錢)生姜(三片)   張十七日伏暑酒毒,遇寒涼而發,九日不愈,脈緩而飲,滯下,身熱,譫語,濕熱發黃,先清濕熱,開心包。   茵陳(五錢)茯苓皮(五錢)黃連(二錢)梔子炭(二錢)通草(一錢)黃柏炭(三錢)滑石(五錢)生苡仁(三錢)黃芩(三錢)   十八日熱退,滯下已愈,黃未解。   茵陳(三錢)黃連(八分)茯苓皮(五錢)滑石(五錢)梔子炭(三錢)杏仁(三錢)黃柏炭(三錢)通草(一錢)燈草(一錢)萆(三錢)   十九日黃亦少退,脈之軟者亦鼓指;惟舌赤、小便赤濁,余濕余熱未盡,尚須清之。   茯苓皮(五錢)茵陳(四錢)生苡仁(三錢)黑梔子(三錢)杏仁(三錢)黃柏炭(二錢)半夏(三錢)黃連(八分)廣皮炭(二錢)萆(三錢)滑石(五錢)

吳鞠通醫案(10)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二十日黃退,小便赤濁,舌赤脈洪,濕熱未淨。滑石(五錢)梔皮(二錢,炒)萆(三錢)黃連(一錢)海金砂(三錢)半夏(三錢)   王二十八歲乙酉三月二十日上年初秋伏暑,午后身熱汗出,醫者誤以為陰虛勞損,不食,胸痞,咳嗽,舌苔白滑,四肢倦怠,不能起床。至今三月不解,已經八月之久,深痼難拔,勉與宣化三焦,兼從少陽提邪外出法。   桂枝(三錢)蔻仁(二錢)黃芩(二錢,炒)青蒿(三錢)茯苓皮(五錢)滑石(六錢)苡仁(五錢)半夏(五錢)杏仁(四錢)廣皮(三錢)通草(一錢)   此藥服二帖,能進飲食;服四帖,飲食大進,即能起行立。后八日複診,以調理脾胃而愈。   李十八歲十一月初九日伏暑如瘧狀,脈弦數,寒熱往來,熱多于寒,解后有汗,與青蒿鱉甲湯,五帖而愈。   金氏三十歲乙酉四月二十二日上年伏暑,寒熱時發如瘧狀,以通宣三焦立法,補水補火皆妄也。   杏仁(三錢)藿梗(三錢)蔻仁(五錢)茯苓皮(五錢)苡仁(五錢)半夏(四錢)青蒿(八分)炒黃芩(二錢)生姜(二錢)大棗(二個)   服四帖。   初二日伏暑愈后,以平補中焦為要,仍須宣通,勿得粘滯。   半夏(三錢)蓮子(五錢,去心皮)廣皮(二錢)益智仁(一錢)茯苓(五錢)生姜(三片)生苡仁(五錢)   某九月二十四日初因肝郁,繼因內飲招外風為病,現下寒熱如瘧狀。又有伏暑內發,新涼外加之象,六脈弦細而緊,兩關獨大而浮,厥陰克陽明,醫者全然不究病從何來,亦不究脈象之是陰是陽,一概以地黃等柔藥補陰,以陰藥助陰病,人命其何堪哉。勢已沉重,欲成噎食反胃,勉與兩和肝胃,兼提少陽之邪外出法。   桂枝(三錢)蔻仁(二錢)川椒炭(二錢)青蒿(一錢)苡仁(三錢)杏仁(三錢)半夏(六錢)香附(三錢)生姜(四錢)廣皮(三錢)旋複花(三錢)   二十八日寒熱減半,嘔止,舌苔滿黃,但仍滑耳,于前方內加︰   黃芩(二錢,炒)   再服四帖,如一二帖內寒熱止,去青蒿。若舌苔干燥,腹痛止,去川椒,加茯苓(五錢)   十月初六日伏暑已解七八,痰飲肝郁未除,下焦且有濕熱。   杏仁(四錢)旋複花(三錢)通草(一錢)蔻仁(三錢)香附(三錢)萆(五錢)苡仁(五錢)半夏(五錢)蠶砂(三錢)茯苓皮(五錢)廣皮(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數帖痊愈。   陶五十八歲乙酉九月十八日伏暑遇新涼而發,舌苔HT白,上灰黑,六脈不浮不沉而數,誤與發表,胸痞不食,此危証也。何以雲危?蓋四氣雜感,又加一層腎虛,又加一層肝郁,又加一層誤治,又加一層酒客中虛,何以克當﹗勉與河間之苦辛寒法,一以宣通三焦,而以肺氣為主,望其氣化而濕熱俱化也。   杏仁(四錢)郁金(三錢)藿香葉(三錢)蔻仁(三錢)黃芩(三錢)黃連(一錢)苡仁(五錢)滑石(五錢)半夏(五錢)茯苓皮(五錢)通草(一錢)廣皮(三錢)   二十三日舌之灰化為黃,滑而不燥,唇赤顴赤,脈之弦者,化而為滑數,是濕與熱俱重也。   杏仁泥(五錢)茯苓(六錢)木通(五錢)蔻仁(三錢)茵陳(五錢)苡仁(五錢)黃連(二錢)滑石(一兩)黃柏炭(四錢)半夏(五錢)   二十六日伏暑舌之灰者化黃,茲黃雖退,而白滑未除,當退苦藥,加辛藥,脈滑甚,重加化痰,小心複感要緊。   杏仁(五錢)郁金(三錢)滑石(一兩)蔻仁(三錢)藿梗(三錢)苡仁(五錢)枳實(三錢)半夏(一兩)黃柏炭(三錢)廣皮(三錢)茯苓皮(六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初二日伏暑雖退,舌之白滑未化,是暑中之伏濕尚存也,小心飲食要緊。脈之滑大者已減,是暑中之熱去也。無奈太小而不甚流利,是陽氣未充,不能化濕,重與辛溫,助陽氣,化濕氣。   杏仁泥(五錢)廣皮(五錢)半夏(六錢)蔻仁(三錢)益智仁(三錢)川椒炭(三錢)苡仁(五錢)干姜(三錢)木通(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舌苔黃為度。   初六日伏暑之外感者,因大汗而退,舌白滑苔,究未能化黃,前方大用剛燥未除也,務要小心飲食,毋使脾困。   杏仁泥(四錢)煨草果(八分)益智仁(三錢)蔻仁(三錢)茅術炭(三錢)半夏(五錢)苡仁(五錢)廣皮炭(五錢)濃朴(二錢)茯苓皮(五錢)神曲炭(三錢)   王氏二十二歲二月二十六日伏暑咳嗽寒熱,將近一年不解,難望回生,既咳且嘔而泄瀉,勉與通宣三焦,俾邪有出路,或者得有生機。何以知其為伏暑而非勞?瘵勞之咳,重在丑寅卯木旺之時,或午前,或終日,濕家之咳,旺在戌亥子。勞之寒熱后無汗,伏暑寒熱如瘧狀,丑寅卯陽升,乃有汗而止。勞之陰虛身熱,脈必芤大,伏暑之脈,弦細而弱。故知其為伏暑而非勞瘵也。再左邊久不著席,此水在肝也。   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蔻仁(二錢)半夏(五錢)茯苓皮(五錢)郁金(一錢)青蒿(八分)香附(三錢)桂枝(三錢)旋複花(三錢)生姜(三片)大棗(二個)   煮三杯,分三次服。   此方服四帖,寒熱減,去青蒿,又服十帖,后健脾胃收功。   裘四十歲乙酉八月初五日酒客中虛濕重,面色滯暗,業已有日,現下又感伏暑新涼,頭脹便溏,舌白滑,脈弦細,中虛寒濕可知,不能戒酒,斷乎病不除根。蓋客症易除,久病伏濕虛寒難退也。   杏仁(三錢)廣皮(五錢)藿梗(三錢)苡仁(一兩)半夏(六錢)黃芩炭(六錢)蔻仁(三錢)茯苓(一兩)青蒿(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頭脹除去青蒿,服七帖愈。   周五歲本系伏暑,誤以為風寒挾食,發表消導難進,致邪氣深入下焦血分,夜熱早涼,與煎厥癉瘧相似。食減脈大,汗多便結,先與救陽明之陰。   梨汁(一酒杯)藕汁(一酒杯)鮮蘆根汁(半酒杯)荸薺汁(一酒杯)元參(五錢)連心麥冬(五錢)   三帖。   溫毒   劉甲子五月十三日面赤腫,喉痛,身熱,自汗,舌黃。   馬勃(三錢)銀花(六錢)牛蒡子(六錢)荊芥穗(二錢)元參(六錢)薄荷(錢半)人中黃(二錢)桔梗(五錢)連翹(六錢)射干(二錢)板藍根(三錢)桑葉(六錢)   共為粗末,分七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十四日用前法。   十五日于前方內加︰   黃連(二錢)黃芩(三錢)   某甲子五月十一日溫毒喉痛發疹,腿酸痛甚重症也,須用急急輕揚,恐其聚而為災也。   馬勃(五錢)射干(五錢)薄荷(五錢)元參(一兩)連翹(一兩二錢)荊芥穗(六錢)桔梗(兩半)僵蠶(五錢)板藍根(三錢)銀花(一兩)牛蒡子(八錢)人中黃(四錢)   共為粗末,七錢一包,一時服一包,通十二時服十包,服完再作服,蘆根湯煎,二帖愈。   王氏二十三歲甲子五月十一日溫毒頰腫,脈伏而象模糊,此謂陽証陰脈耳,面目前后俱腫,其人本有瘰,頭痛身痛,譫語肢厥,勢甚凶危,議普濟消毒飲法。   連翹(一兩二錢)牛蒡子(八錢)銀花(兩半)荊芥穗(四錢)桔梗(八錢)薄荷(三錢)人中黃(四錢)馬勃(五錢)元參(八錢)板藍根(三錢)   共為粗末,分十二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服,腫處敷水仙膏,用水仙花根去蘆,搗爛敷之,中留一小口,干則隨換,出毒后,敷三黃二香散。   三黃二香散   黃連(一兩)黃柏(一兩)生大黃(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   上為極細末,初用細茶汁調敷,干則易之,繼用香油調敷。   十二日脈促,即于前方內加︰   生石膏(三兩)知母(八錢)   十三日即于前方內加︰   犀角(八錢)黃連(三錢)黃芩(六錢)

吳鞠通醫案(11)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十四日于前方內加︰大黃(五錢)   十五日于前方內去大黃,再加︰生石膏(一兩)   十六日于前方內加︰金汁(半茶杯)分次沖入藥內服。   十八日脈出,身壯熱,邪機向外也。然其勢必凶,當靜以鎮之,勿事荒張,稍有譫語,即服︰牛黃清心丸一二丸。其湯藥仍用前方。   二十日腫消熱退,脈亦靜,用複脈湯七帖,全愈。   王二十三歲乙丑八月十一日溫毒發斑,時在初秋,盛暑未消,何妄用大汗大下之傷寒六經法,悖謬已極。右脈洪大芤甚,渴甚,汗太甚。急急重用化斑湯。   生石膏(四兩)細生地(一兩)知母(二兩)京米(一兩)炙甘草(一兩)犀角(五錢)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渣再以水五碗煮兩碗,夜間明早,服至已前完。   史二十二歲溫毒三日,喉痛脹,滴水不下,身熱脈洪數,先以代賑普濟散五錢煎湯,去渣嗽口與喉,噙化少時,俟口內有涎,即控吐之。再嗽再化再吐,如是者三五時,喉即開,可服藥矣。計用代賑普濟散二兩后,又用五錢一次與服,每日十數次,三日而喉痛止,繼以玉女煎五帖,熱全退,后用複脈湯七帖收功。   代賑普濟散方   主治溫毒、喉痺、項腫、發疹、發斑、溫痘、牙痛、楊梅瘡毒、上焦一切風熱、皮毛痱痤等証。如病極重者,晝夜服十二包,至輕者服四包,量病增減。如喉痺滴水不下咽者,噙一大口,仰面浸患處,少時有稀痰吐出,再噙再吐,四五次,喉即開。服藥后如大便頻數,甚至十數次者,勿畏也,毒盡前愈。如服三五次,大便尚堅結不通者,每包可加酒炒大黃五六分,或一錢。   桔梗(十兩)牛蒡子(八兩)黃芩(六兩,炒)人中黃(四兩)荊芥穗(八兩)銀花(一兩)蟬蛻(六兩)馬勃(四兩)板藍根(四兩)薄荷(四兩)元參(十兩)大青葉(六兩)生大黃(四兩,炒黑)連翹(十兩,連心)僵蠶(六兩)射干(四兩)   上為粗末,每包五錢,小兒減半,瓷瓶收好,勿出香氣。   按︰此方用東垣普濟消毒飲,去直升少陽、陽明之升麻、柴胡,直走下焦之黃連,合化清氣之培賑散,改名曰代賑普濟散,大意化清氣,降濁氣,穢毒自開也。方名代賑者,凶荒之后,必有溫疫,凶荒者賑之以谷,溫疫者賑之以藥,使貧者病者皆得食賑,故方名代賑也。   李四十歲周身斑疹,夾紫黑痘數百枚,與代賑普濟散,日五兩,服至七日后愈。   戴氏感受穢濁,滿面滿脊楊梅密布,與代賑普濟散,每日六兩,九日消盡。   徐五十一歲己酉五月二十日因濕毒而發天行楊梅瘡,脈弦兼有外風。   代賑普濟散,每日服三包,每包五錢。加︰   土茯苓(五錢)煎三杯,分二次服,日共六次。   陳三十二歲溫熱面赤,口渴煩躁,六七日壯熱大汗,鼻衄,六脈洪數而促,左先生用五苓散雙解表裡。余曰︰此溫病陽明經証也,其脈促,有燎原之勢,豈緩藥所能挽回非白虎不可。   生石膏(八兩)知母(一兩)生甘草(五錢)粳米(二合)白茅根(一兩)側柏葉炭(八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盡劑而脈靜身涼。   《脈經》謂數而時一止曰促,緩而時一止曰結。按︰古方書從無治促、結之明文,余一生治病,凡促脈主以石膏,結脈主以杏仁。蓋促為陽,屬火,故以石膏得肺胃之陽;結脈屬陰,乃肺之細管中塊痰,堵截隧道而然,故以杏仁利肺氣而消塊痰之陰,無不如意。然照世人用藥,石膏用七八錢,杏仁用三五錢,必無效也。吾嘗謂未能學問思辨,而驟然篤行,豈非孟浪之極,既已學問思辨,而不能篤行,豈非見義不為,無勇乎。   濕溫   王三十三歲壬戌四月二十二日証似溫熱,但心下兩脅俱脹,舌白,渴不多飲,嘔惡噯氣,則非溫熱而從濕溫例矣。用生姜瀉心湯之苦辛通降法。   生姜(一兩)干姜(五錢)茯苓(六錢)生薏仁(五錢)半夏(八錢)黃芩(三錢,炒)黃連(三錢)生香附(五錢)   水八碗,煮三茶杯,分三次服。約二時服一次。二煎用水三杯,煎一茶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心下陰霾已退,濕已轉陽,應清氣分之濕熱。   連翹(五錢)杏泥仁(三錢)銀花(五錢)藿梗(三錢)蘆根(五寸)滑石(五錢)熟石膏(五錢)黃芩炭(三錢)郁金(三錢)黃連(二錢)水八碗,煎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四日斑疹已現,氣血兩燔,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黃湯法。   生石膏(兩半)牛蒡子(六錢)知母(四錢)元參(八錢)銀花(一兩)薄荷(三錢)連翹(一兩)細生地(六錢)犀角(三錢)桔梗(四錢)黃芩(四錢,炒)人中黃(一錢)   二十五日面赤,舌黃大渴,脈沉肢厥,十日不大便,轉矢氣,譫語,下証也。小承氣湯。生大黃(八錢)枳實(五錢)濃朴(四錢)   水八碗,煮三碗,先服一碗,約三時得大便,止后服;不便再服第二碗。   又大便后,宜護津液,議增液法。麥冬(一兩,連心)連翹(三錢)細生地(一兩)銀花(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炒)煮三杯,分三次服。能寐不必服。   二十六日陷下之余邪不清,仍思涼飲,舌黃微,以調胃承氣湯小和之。生大黃(二錢)元明粉(八分)生甘草(一錢)   二十七日昨日雖大解而不爽,脈猶沉而有力,身熱不退而微厥,渴甚面赤,猶宜微和之,但恐犯數下之戒,議增液承氣,合玉女煎法。   生石膏(八錢)知母(四錢)黃芩(三錢)生大黃(三錢,另煎,分為三份,每次沖一分服)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若大便稀而不結不黑,后服勿沖大黃。   二十八日大便雖不甚爽,今日脈浮不可下,渴思涼飲,氣分熱也;口中味甘,脾熱甚也。議用氣血兩燔例之玉女煎,加苦藥以清脾癉。   生石膏(三兩)黃連(三錢)元參(六錢)麥冬(一兩)細生地(一兩)知母(三錢)黃芩(六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得涼汗,止后服,不渴,止后服。   二十九日大用辛涼,微合苦寒,斑疹續出如許,身熱退其大半,不得再用辛涼重劑,議甘寒合化陰氣加辛涼,以清斑疹。   連翹(三錢)元參(四錢)細生地(五錢)銀花(三錢)黃芩(三錢)花粉(三錢)黃連(二錢)薄荷(一錢)麥冬(五錢)犀角(三錢)煮三碗,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大熱雖減,余焰尚存,口甘弄舌,面光赤色未除,猶宜甘寒苦寒合法。   連翹(三錢)細生地(六錢)黃芩(三錢)丹皮(三錢)元參(四錢)黃連(二錢)麥冬(五錢)銀花(三錢)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初二日于前方內加︰犀角(二錢)知母(錢半)   初三日邪少虛多,宜用複脈去桂、棗,以其人本系酒客,再去甘草之重甘,加二甲、丹皮、黃芩。   此甘潤化液,複微苦化陰,又苦甘咸寒法。   初四日尚有余邪未盡,以甘苦合化入陰搜邪法。   元參(二兩)黃芩(二錢)麥冬(八錢)知母(二錢)細生地(六錢)生鱉甲(八錢)銀花(三錢)丹皮(五錢)連翹(三錢)青蒿(一錢)頭煎三茶碗,二煎一茶碗,分四次服。   陳二十二歲乙丑四月十七日面赤目赤,舌苔滿布如積粉,至重之溫病也。最忌發表,且用辛涼。   荊芥穗(五錢)薄荷(四錢)生甘草(三錢)桔梗(六錢)連翹(八錢)銀花(八錢)藿香葉(五錢)牛蒡子(五錢)杏仁(五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某初九日面赤目赤,舌苔滿布,至重之溫熱病,脈反緩而弦,外熱反不盛,口反不渴,肢微厥,所謂陽証陰脈,乃本身陽氣,不能十分充滿,不肯化解耳。茲與化邪法。   荊芥穗(二錢)郁金(二錢)藿梗(二錢)豆豉(錢半)銀花(二錢)連翹心(錢半)青蒿(一錢)桔梗(錢半)薄荷(八分)杏仁泥(二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吳鞠通醫案(12)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十一日溫病未有不渴而燥者,今舌苔布滿而不渴,雖黃而滑,脈緩甚,熱不壯,蓋挾濕之故也。議照濕溫例,治用苦辛寒法。   生蒼術(三錢)廣皮(二錢)郁金(三錢)黃連(一錢)蔻仁(一錢)連翹(三錢)銀花(二錢)藿香(二錢)天花粉(三錢)黃芩(一錢,炒)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各兩杯,兩帖而安。   陳三十三歲初八日六脈弦細而勁,陰寒脈也;咳嗽稀痰,陰濕咳也;舌苔刮白而滑,陰舌苔也;嘔吐泄瀉,陰濕証也。雖發熱汗出而解,乃濕中兼風,病名濕溫,天下有如是之陰虛証乎?   茯苓(四錢)澤瀉(四錢)桂枝(三錢)于術(三錢)炒白芍(二錢)生苡仁(五錢)半夏(五錢)廣皮炭(二錢)生姜汁(三匙沖)   初十日痰飲兼風,誤治成壞証。前用溫平逐濕除風,諸惡証俱成,惟寒少熱多,熱后汗出未除,現下面赤口渴,暮夜譫語,有風化熱之象,但六脈尚弦,未盡轉陽也。再咳嗽則胸脅小腹俱微痛,又有金克木之象。   桂枝(三錢)茯苓(四錢)杏仁(三錢)青蒿(三錢)炙甘草(三錢)半夏(二錢)炒白芍(二錢)生姜(三片)豬苓(五錢)石膏(六錢)大棗(二個)   十四日脈弦數,午后潮熱,前有白苔,複變黃苔,嘔惡口渴,頗有濕瘧之象;但咳嗽便溏,又有濕溫之形。伏邪內陷,所致最難清理。   桂枝(四錢)茯苓皮(五錢)生石膏(八錢)青蒿(二錢)知母(三錢)杏仁泥(三錢)炙甘草(二錢)苡仁(五錢)滑石(六錢)   某初十日六脈俱弦而細,左手沉取數而有力,面色淡黃,目白睛黃。自春分午后身熱,至今不愈。曾經大瀉后,身軟不渴,現下雖不泄瀉,大便久未成條,午前小便清,午后小便赤濁。與濕中生熱之苦辛寒法。   茵陳(四錢)杏仁(三錢)滑石(六錢)茯苓皮(五錢)通草(錢半)黃連(一錢)苡仁(四錢)蠶砂(三錢)黃芩(二錢)海金砂(四錢)蒼術炭(三錢)十三日前方內去蒼術,加石膏,增芩連。   文三十八歲丁卯七月初二日濕溫,舌苔白滑濃濁,脈象模糊,弦細而且沉濡。用通三焦法,先寒熱,繼微熱,后不熱,更方三十余帖,大抵不出滲濕之苦辛淡法。四十五日以后方解,解后以兩和脾胃收功。   冬溫   張六十八歲甲子十一月二十五日舌黃,口渴,頭不痛而惡寒,面赤,目赤,脈洪熱甚,形似傷寒,實乃冬溫夾痰飲,與伏暑一類。   連翹(六錢)桔梗(八錢)杏仁(六錢)荊芥穗(五錢)銀花(六錢)甘草(三錢)半夏(八錢)廣皮(三錢)郁金(三錢)通草(三錢)藿梗(七錢)   共為粗末,分七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二十六日前方內減荊芥穗通草   二十七日余熱未清。連翹(三錢)杏仁(三錢)知母(二錢,炒)桔梗(三錢)薄荷(一錢)小生地(三錢)黃芩(錢半)甘草(一錢)銀花(二錢)   水五杯,煮兩杯,二次服。二帖。   二十九日溫病渴甚,熱甚,面赤甚,脈洪甚。杏仁(五錢)生甘草(三錢)半夏(四錢)銀花(五錢)石膏(八錢)連翹(六錢)郁金(二錢)荊芥穗(三錢)薄荷(三錢)桔梗(五錢)   三十日溫病最忌食複,況年老氣血已衰,再複則難治矣口渴甚,痰多,脅痛,前方加︰香附(一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初一日大勢已退,余熱尚存,仍須清淡數日,無使食複。細生地(五錢)麥冬(五錢)連翹(三錢)銀花(三錢)丹皮(二錢)甘草(二錢)元參(二錢)黃芩(錢半)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二日脈洪滑,于前方內加︰半夏(三錢)   某三月二十二日脈不浮而細數,大渴欲飲,大汗,裡不足之熱病也,用玉女煎法。生石膏(一兩)甘草(三錢)桑葉(三錢)知母(四錢)麥冬(五錢)細生地(五錢)粳米(一撮)二十三日溫熱大渴大汗,脈數,昨用玉女煎法,諸証俱減,平素有消渴病,服昨藥后,大便稀溏,加牡蠣。一面護陰,一面收下。生石膏(五錢)炒知母(二錢)炙甘草(三錢)大生地(五錢)麥冬(五錢)京米(一撮)牡蠣(一兩)   某初一日冬溫,脈沉細之極,舌赤,面赤,譫語,大便閉,邪機純然在血分之裡,與潤下法。   元參(六錢)元明粉(一錢)細生地(六錢)麥冬(六錢,連心)生大黃(五錢)丹皮(三錢)生甘草(二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便,止后服,湯藥之先,先服牛黃清心丸二丸。   初三日冬溫,譫語神昏,皆誤表之故,邪在心包,宜急急速開膻中,不然則內閉外脫矣。大便閉,面正赤,昨與潤下法未通,經謂下不通,非細故也。得藥則嘔,忌甘也。先與牛黃清心丸二三丸,以開膻中,繼以大承氣湯,攻陽明之實。   生大黃(八錢)元明粉(三錢)枳實(四錢)濃朴(二錢)元參(八錢)丹皮(五錢)煮三杯,得便則止,不便再服。   吳鞠通醫案卷三   中風   陶氏六十八歲左肢拘攣,舌濃而蹇,不能言,上有白苔,滴水不能下咽,飲水則嗆,此中風挾痰之實症。前醫誤與補陰,故隧道俱塞,先與開肺。   生石膏(四兩)防己(五錢)杏仁(四錢)姜半夏(五錢)茯苓塊(五錢)桑枝(五錢)陳皮(三錢)白通草(錢半)   服一帖而飲下咽,服七帖而舌腫消。服二十帖,諸病雖漸減,而無大效,左肢拘攣如故,舌雖消腫,而語言不清,脈兼結。余曰︰此絡中痰堵塞,皆誤補致壅之故,非針不可。于是延郟七兄針之,舌上中泉穴一針,出紫黑血半茶碗,隨后有物如蚯蚓,令伊芳子以手探出,即使針孔中拉出膠痰一條,如勻粉,長七八寸,左手支溝穴一針,透左關手背三陽之絡,用小針十數針。以后用藥日日見效。前方止減石膏之半,服至七十余帖,自行出堂上轎矣。   哈六十六歲中風濕,口歪,臂不舉,腿腫,脈洪數,口渴,胃不開,與辛涼開水道法。   桂枝(三錢)防己(二錢)飛滑石(一兩)通草(二錢)半夏(五錢)桑葉(五錢)石膏(四錢)茯苓皮(一兩)晚蠶砂(三錢)   二帖而效,十四帖痊愈,后以補脾胃收全功。   中風,神呆不語,前能語時,自雲頭暈,左肢麻,口大歪,不食,六脈弦數,此痱中也,與柔肝法。   生白芍(三錢)麥冬(二錢)生鱉甲(五錢)左牡蠣(五錢)炙甘草(三錢)生地黃(八錢)   一帖而神有清意,人與之言能點頭也。又于前方加生阿膠三錢,丹皮四錢,三帖而半語,七帖而愈,能食,十二三帖而如故。   李氏七十二歲伏暑挾痰飲,肝郁,又加中風,頭痛,舌濃白苔,言蹇,畏寒,脈洪數而弦,先與辛涼清上。   苦桔梗(三錢)桑葉(三錢)連翹(三錢)蒺藜(二錢)甘草(一錢)茶菊花(三錢)銀花(三錢)薄荷(錢半)   四帖而頭痛畏寒止,舌漸消,苔不退。茲以通宣三焦,兼開肝郁。   茯苓(五錢,連皮)杏仁泥(五錢)半夏(四錢)白蔻仁(二錢)飛滑石(六錢)香附(二錢)通草(一錢)廣郁金(二錢)薏仁(五錢)   服二十余帖而大安,一切複元。   少陽螈   某氏己卯七月其人本有肝風頭痛病根,少陽郁勃,真水不能上濟可知。又現伏暑內發,   犀角(三錢)丹皮(五錢)鮮荷葉(一張,去蒂)羚羊角(三錢)細生地(五錢)鉤藤(二錢)茶菊花(三錢)桔梗(二錢)甘草(錢半)桑葉(三錢)間服紫雪丹一二錢。   又此症肝風無疑,昨服柔肝清熱之劑而燒退,是外邪已解。現下六脈弦細,手足發涼,似有厥意。治法熄風之中,似宜參入開心胞之絡為是,倘一二天不醒,便難挽回矣。   丹皮(五錢)茶菊花(三錢)細生地(五錢)羚羊角(三錢)嫩桑枝(二十寸)刺蒺藜(二錢)石菖蒲(一錢)生甘草(一錢)生牡蠣(三錢)沙參(二錢)生阿膠(二錢)生鱉甲(二錢)   間服紫雪丹及牛黃丸。   又用玉女煎加︰

吳鞠通醫案(13)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犀角丹皮   又用玉女煎加︰   犀角丹皮連翹銀花。重用石膏知母。   又少陽頭痛甚急,外因亦未盡解。   生石膏(一兩)生甘草(二錢)炒知母(二錢)桑葉(三錢)丹皮(五錢)天冬(二錢)菊花(三錢)鉤藤(二錢)銀花(三錢)羚羊角(三錢)左牡蠣(五錢)連翹(三錢,連心)細生地(五錢)麥冬(五錢,連心)   間服紫雪丹三分。   肝風   章氏七十二歲癸丑正月二十八日老年下虛上盛,又當厥陰司天之年,厥陰主令之候,以致少陽風動,頭偏右痛,目系引急,最有壞眼之慮,刻下先與清上。羚羊角(三錢)刺蒺藜(一錢)連翹(一錢)桑葉(二錢)茶菊花(二錢)生甘草(八分)桔梗(錢半)蘇薄荷(八分)日二帖,服二日。   ◇三十日少陽頭痛已止,現下胸痞脅脹,肝胃不和,肢痛腰痛。議兩和肝胃之中,兼與宣行經絡。桂枝尖(二錢)子青皮(一錢)製半夏(五錢)廣郁金(二錢)廣皮(錢半)製香附(二錢)杏仁泥(三錢)生姜汁(三匙)服二帖。   ◇二月初二日因食冷物晝寐,中焦停滯,腹不和,泄瀉,與開太陽闔陽明法。桂枝(五錢)茯苓塊(五錢)炮姜(錢半)蒼術(三錢)半夏(三錢)木香(錢半)豬苓(三錢)廣陳皮(錢半)澤瀉(三錢)藿香梗(三錢)煨肉果(錢半)頭煎兩茶杯,二煎一茶杯,分三次服。   ◇初四日諸症向安,惟余晨泄,左手脈緊,宜補腎陽。煨肉果(三錢)五味子(一錢)蓮子(五錢,連皮去心)補骨脂(三錢)生于術(三錢)芡實(三錢)菟絲子(二錢)茯苓塊(五錢)水五碗,煮成兩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明早服。   ◇初七日即于前方內去菟絲子,加︰牡蠣粉(三錢)   ◇初十日太陽微風,以桂枝法小和之。桂枝(二錢)廣陳皮(二錢)白芍(二錢,炒)茯苓塊(三錢)炙甘草(八分)半夏(三錢)生姜(二片)大棗(一枚,去核)水三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十一日右目澀小,酉刻后眼前如有黑霧。議清肝絡、熄肝風、益肝陰法。桔梗(錢半)青葙子(二錢)沙參(三錢)生甘草(八分)茶菊花(錢半)沙蒺藜(二錢)何首烏(三錢)三帖后,了然如故。   陶氏癸酉二月十五日上脈洪大,尺部更甚,左脈弦細,上盛下虛,卒中不能言,如中風狀,乃肝風內動絡熱竅閉之故,証勢甚重。羚羊角(一錢)桔梗(一錢)麥冬(二錢)桑葉(一錢)沙參(錢半)生鱉甲(三錢)茶菊花(錢半)甘草(八分)刺蒺藜(一錢)細生地(錢半)日二帖,服三日。   ◇二十日上盛下虛,竅閉不能語,用清輕合芳香開上,今稍能言,但虛煩不眠,心悸頭暈,仍系厥陰未熄。茲用補心肝之體,兼實下法。白芍(六錢,炒)沙參(三錢)阿膠(二錢)蓮子(五錢)大生地(五錢)棗仁(五錢,炒)龜板(四錢)朱砂(五錢)麥冬(五錢,連心)炙甘草(三錢)茯苓塊(三錢)水五碗,煮取兩碗,分三次服。再煮一杯服。   黃三十歲肝風內動,脈弦數,乃真水不配相火,水不生木,故木直強而上行,頭暈甚,即顛厥也。久不治為痱中,醫雲痰者妄也。先與清肅少陽膽絡,繼以填補真陰可也。羚羊角(三錢)茶菊花(三錢)黑芝麻(三錢,研)桑葉(三錢)生甘草(一錢)丹皮(二錢)苦桔梗(二錢)鉤藤(二錢)薄荷(七分)丸方定風珠。   肝厥   高氏四十五歲乙丑十一月十一日肝陽上竄,因怒即發,十余年矣。經雲︰久病在絡,豈經藥可效?再肝厥之症,亦有寒熱之不同。此症脈沉而弦細,其為寒也無疑。大凡寒厥必死,今不死者,以其為腑厥而非臟厥也,現下脅下有塊有聲,經色紫黑。擬先用溫通絡脈法。新絳紗(三錢)旋複花(三錢)川椒(二錢,炒黑)降香末(三錢)歸須(二錢)製半夏(五錢)桂枝尖(三錢)生香附(三錢)桃仁炭(三錢)煮二杯,二次服。   三兄夫人二十二歲除夕日亥時先是產后受寒痺痛,醫用桂附等極剛熱之品,服之大效;醫見其效也,以為此人非此不可,用之一年有余。不知溫燥與溫養不同,可以治病,不可以養生,以致少陽津液被劫無余,厥陰頭痛,單巔頂一點,痛不可忍,畏明,至于窗間有豆大微光,即大叫,必室如黑漆而后少安,一日厥去四五次。脈弦細數,按之無力,危急已極,勉與定風珠潛陽育陰,以熄肝風。   真大生地(八錢)麻仁(四錢)生白芍(四錢)麥冬(四錢,帶心)海參(二條)生阿膠(四錢)生龜板(六錢)炙甘草(五錢)生牡蠣(六錢)生鱉甲(六錢)雞子黃(二枚,去渣后化入攪勻)煮成八杯,去渣,上火煎成四杯,不時頻服。   ◇正月初一日微見小效,加︰鮑魚片(一兩)煮成十杯,去渣,煎至五杯,頻服。   ◇初四日腰以上發熱,腰以下冰涼,上下渾如兩截;身左半有汗,身右半無汗,左右渾如兩畔。自古方書未見是症,竊思古人雲︰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此症當令其複厥,厥后再安則愈。照前方定風珠減半,加︰青蒿(八分)當夜即厥二三次。   ◇初五日照前方定風珠原分量一帖,服后厥止神安。   ◇初七日仍照前方。   ◇初八日方皆如前,漸不畏明,至正月二十日外,徹去幃帳,湯藥服至二月春分后,與專翕大生膏一料痊愈。   楊室女四十九歲甲申十二月初二日初因肝郁脅痛,繼而肝厥犯胃,醫者不識病名肝著,與絡痛治法,無非滋陰補虛,或用涼藥,以致十年之久,不能吃飯,飲粥湯止一二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稍聞聲響即痙厥,終夜抽搐,二三日方漸平,六脈弦緊而長,經閉二年,周身疼痛,痰飲咳嗽,終年無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此症內犯陽明,故不食;木克脾土,故飲聚;陽明空虛,故無主,聞聲而驚;外犯太陽,故身痛而痙;本臟致病,故厥。經謂治病必求其本,仍從肝絡論治。新絳紗歸須川椒炭桂枝郁金旋複花青皮蘇子霜半夏降香末   ◇十四日服前方七帖,脅痛雖輕,痰飲特甚,喘咳頻仍,夜臥不安,暫停絡藥,專與和胃蠲飲。半夏(八錢)廣陳皮(四錢)生苡仁(五錢)茯苓(六錢)枳實(三錢)淡干姜(三錢)桂枝(三錢)   ◇十七日胃稍開,能食稀粥半碗,脅仍痛,仍服前活絡方去川椒,加廣陳皮。   ◇十二月初四日十一日脅痛平,咳嗽未除,又服前蠲飲方。   ◇十一日因余有由紹興之行,令其常服和胃方,脅痛發時,暫服新絳旋複花湯,此時已能食爛飯半碗矣。   ◇乙酉二月二十八日脈稍和平,雖弦而有胃氣,干飯能吃一碗有半,經亦複通,仍間服前二方。夜間偶感燥症,欲起不得起,欲坐不得坐,欲臥不得臥,煩躁無奈不可當,約二時,服霹靂散三兩許始安。次日仍與和胃。   ◇十八日能食干飯兩小碗矣,六脈又和一等,仍間服前二方。四月初三日余複由淮至紹,初八日至蘇州,不放心此病,作書一封,令其調適性情。五月間又作書一封,痛以大道理開導之。十月間始得回書,據雲竟以余書作座右銘,每日諷誦一過,飲食又進,精神大長,闔家歡樂。   脅痛   伊芳氏二十歲肝郁脅痛病名肝著,亦婦科之常証,無足怪者。奈醫者不識,見其有寒熱也,誤以為風寒而用風藥。夫肝主風,同氣相求,以風從風,致令肝風鴟張;肝主筋,致令一身筋脹;肝開竅于目,致令晝夜目不合、不得臥者七八日;肝主疏泄,肝病則有升無降,失其疏泄之職,故不大便,小溲僅通而短赤特甚。醫者又不識,誤以為腸胃之病,而以大黃通之,麻仁潤之,致令不食不飢,不便不寐,六脈洪大無倫,身熱,且坐不得臥,時時欲嘔,煩躁欲怒,是兩犯逆也。《金匱》論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不待智者而知其難愈也。議宣通絡脈法,肝藏血,絡主血故也,必加苦寒泄熱,脈沉洪有力,且膽居肝內,肝病膽即相隨故也。旋複花(五錢)炒黃連(二錢)桃仁(四錢)歸須(四錢)郁金(三錢)川楝皮(五錢)新絳(四錢)絳香末(四錢)蘇子(四錢)急流水八碗。又服前方見小效,即于前方內加︰丹皮(三錢,炒黑)生香附(二錢)減川楝皮(二錢)又脅痛減其大半,但不得寐,時時欲嘔,擬兩和陽明厥陰,仍兼宣絡。半夏(五錢,醋炒)青皮(錢半)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歸須(三錢)蘇子霜(三錢)秫米(一撮)桃仁(三錢)川楝皮(二錢)廣郁金(二錢)黃芩(二錢)煮三碗,日二夜一。又昨方業已效,今日複苦藥,即苦與辛合,能降能通之意,即于前方內加︰(姜汁炒)古勇黃連(二錢)又昨用苦辛法,脈減便通。今日腹中覺痛,將近經期,一以宣絡為主。新絳紗(五錢)蘇子霜(二錢)丹皮(二錢,炒)製香附(二錢)兩頭尖(二兩)旋複花(五錢)元胡索(二錢)條芩(錢半,酒炒)桃仁泥(四錢)降香末(三錢)歸須(三錢)郁金(三錢)水八碗,煮取三杯,日二夜一。又昨日一味通絡,已得大便通利,腹中痛止,但不成寐;今日用胃不和則臥不安,飲以半夏湯,覆杯則寐法,仍兼宣絡。此仲景先師所謂沖脈累及陽明,先治沖脈后治陽明也。半夏(一兩)旋複花(五錢)降香末(二錢)秫米(二兩)新絳(四錢)水十杯,煮成四杯,日三夜一。又昨與半夏湯和胃,業已得寐,但脈沉數,溲赤短,議加苦藥,泄肝熱而通小腸火府。半夏(六錢)降香末(三錢)黃柏(二錢,鹽水炒)秫米(一兩)新絳(四錢)旋複花(五錢)生香附(三錢)黃連(二錢,炒)煎法如前。又昨日和胃宣絡,兼用苦通火府,今日得寐,溲色稍淡,口亦知味,是陽明有漸和之。惟胸中微痛,背亦掣痛,按肝脈絡胸,背則太陽經也。是由厥陰而累及少陽,肝膽為夫妻也;由少陽而累及太陽,少太為兄弟也。今日仍用前法,加通太陽絡法。半夏(五錢)降香末(三錢)黃柏(錢半,鹽水炒)旋複花(三錢)古勇黃連(一錢)桂枝尖(三錢)新絳(三錢)秫米(六錢)生香附(三錢)煎法如前。又繞臍痛者,瘕也,亦沖脈肝經之病。桂枝尖(三錢)新絳(三錢)半夏(五錢)炒雲連(一錢)當歸(三錢,炒黑)生香附(三錢)淡吳萸(三錢,炒)小茴香(三錢,炒黑)秫又兩和肝胃,兼治瘕痛。半夏(八錢)青皮(二錢)吳萸(三錢,炒黑)新絳紗(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黑)生香附(三錢)旋複花(三錢)桂枝尖(三錢)雲連(錢半,炒黑)淡干姜(二錢)烏藥(三錢)秫米(一兩)降香末(三錢)全當歸(三錢,炒黑)煮成四碗,日三夜一。又腹中拘急而痛,小便短赤,皆陰絡阻塞,濁陰凝聚之象。與宣通陰絡降濁法。桂枝尖(三錢)降香末(三錢)琥珀(三分,研細末)小茴香(三錢,炒)川楝皮(三錢)原麝香(五分,研沖)新絳(三錢)兩頭尖(二錢)元胡索(二錢)吳萸(錢半)歸須(三錢)桃仁泥(二錢)水六杯,煮成二杯,每服半杯,沖韭白汁兩小茶匙,日二杯,夜一杯,明早一杯。又仍用前方,但昨日未用半夏,今徹夜不寐,酉刻再服《靈樞》半夏湯一帖。又因肝病不得疏泄,兼有痺痛,擬兩疏氣血法。桂枝尖(三錢)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黑)牛膝(二錢)防己(二錢)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歸須(三錢)蠶砂(三錢)桃仁泥(三錢)黃連(一錢,吳萸汁炒)又諸証悉減而未盡,左脈已和,右脈弦大,是土中有木,于兩疏氣血之中,兼泄木安土法。桂枝尖(三錢)牛膝(二錢)郁金(二錢)歸須(三錢)白芍(三錢,酒炒)杏仁(三錢)蠶砂(三錢)降香末(二錢)半夏(五錢)青皮(二錢)川楝子(三錢)防己(二錢)新絳(三錢)小茴香(三錢)茯苓皮(三錢)又右脈弦剛,土中木盛。白芍(六錢,酒炒)茯苓塊(四錢)郁金(三錢)桂枝尖(四錢)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姜半夏(六錢)歸須(三錢)廣皮(二錢)小茴香(三錢)川楝子(三錢)又脈弦數,頭痛時止時甚,向來時發時止,已非一日。此乃少陽絡痛,虛風內動也。今日且與清膽絡法,勿犯中焦。桑葉(二錢)甘菊花(二錢)刺蒺藜(一錢)丹皮(錢半)羚羊角(八分)苦桔梗(一錢)炒白芍(二錢)鉤藤(一錢)生甘草(八分)又治下焦絡法。桂枝尖(二錢)澤蘭(錢半)新絳(二錢)整當歸(五錢)生香附(三錢)小茴香(三錢)白芍(六錢,酒炒)縮砂蜜(二錢,研細)郁金(三錢)煮成三杯,日二夜一。又八脈麗于肝腎,肝病久,未有不累及八脈者,用通補陰絡,兼走八脈法。桂枝尖(一錢)杞子(二錢炒黑)小茴香(二錢)杭白芍(六錢)歸身(三錢)縮砂仁(錢半)新絳(錢半)桂圓肉(二錢)又法同前。桂枝尖(一錢)全當歸(三錢)桂圓肉(二錢)廣木香(一錢)炒白芍(六錢)降香末(三錢)生香附(三錢)新絳(三錢)川芎(二錢)澤蘭(一錢)

吳鞠通醫案(14)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尹氏三十二歲誤服大辛大溫,致傷心陽,使下焦濁陰來攻,過提致少陽無忌,有升無降,上愈盛,下愈虛。且與鎮固法,非治病也,特醫藥耳。新紗(三錢)梔子(三錢,炒黑)半夏(六錢)旋複花(三錢)古勇黃連(錢半)代赭石(一兩,)降香末(五錢)焦白芍(三錢)紫石英(一兩,研細)炙龜板(五錢)煮成三大茶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服。又鎮沖脈,泄膽陽,業已得效,仍宗其法。其血絡之郁痛未能卒治,蓋事有緩急也。紫石英(一兩)代赭石(一兩)焦白芍(五錢)新絳紗(四錢)古勇黃連(一錢)山梔(三錢,炒)炙龜板(八錢)旋複花(三錢)半夏(六錢)   蘇氏三十二歲癸亥十月二十八日脈弦數,左尺獨大,瘕居右脅,發則攻心,痛躍不止,病名肝著,先宜宣絡,后補八脈。新絳紗(三錢)歸須(二錢)廣郁金(二錢)旋複花(三錢)炒桃仁(三錢)兩頭尖(三錢,揀淨兩頭圓)降香末(三錢)丹皮(三錢,炒)元胡索(二錢)   ◇初二日肝著用通絡法,業已見效,仍宗前法。但必須用化氣丹間服為妙,取其治病而不傷正耳。新絳紗(三錢)歸須(二錢)元胡索(二錢)旋複花(三錢)桃仁(三錢)生香附(三錢)蘇子淨霜(三錢)降香末(三錢)半夏(三錢)廣郁金(三錢)烏藥(二錢)二帖。   ◇初三日于前方內加︰兩頭尖(三錢)丹皮炒(三錢)白芍(三錢)韭白汁(三小匙)   ◇初六日藥力不及,且用進法。新絳紗(三錢)桃仁泥(三錢)藏紅花(二錢)旋複花(三錢)歸須(錢半)生香附(三錢)焦白芍(六錢)丹皮(五錢)川楝子(三錢)三帖。   ◇十四日仍宗前法。新絳紗(三錢)桃仁泥(五錢)歸須(二錢)旋複花(三錢)藏紅花(三錢)降香末(三錢)子(三錢)三帖。   ◇十六日甲子正月十九日業已見效,照前方日服半帖,丸藥減三分之二。經來五日,顏色已正,不得過行傷正。其瘕氣,留為丸藥化可也。茲擬寧心止汗。白芍(六錢,炒)粉丹皮(三錢)洋參(二錢)茯苓塊(五錢)製五味(一錢)牡蠣(五錢)小麥(三錢)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三帖。   甘氏五十歲凡兩畔不同者,皆肝病也。此証氣至丑寅則上升,暮卒複。左脈沉弦,右脈浮弦,升降失司,痰飲斯聚。姜半夏(五錢)降香末(三錢)旋複花(三錢)小枳實(三錢)廣陳皮(三錢)杏仁泥(三錢)蘇子霜(三錢)黃芩炭(八分)生姜(三片)   肝癰   謝四十四歲辛巳三月二十四日病起肝郁脅痛,痰中帶血,病名肝著。醫者不識絡病因由,與絡病治法,非見血投涼,即見血補陰,無怪乎愈治愈窮也。大凡血症之脈,左脈堅搏,治在下焦血分;右堅搏,治在上焦氣分。茲左手脈浮取弦,沉取洪大而數,重按即芤,前曾痰有氣味,現下痰挾瘀滯黑色,唇舌皓白,其為肝經絡瘀挾痰飲,咳血無疑。勢已憊極,勉與宣絡止血,兼之兩和肝胃,以逐痰定咳。(方此未服)新絳紗(三錢)旋複花(三錢)歸須(錢半)桃仁泥(三錢)半夏(三錢)廣皮炭(二錢)蘇子霜(一錢)降香末(錢半)廣郁金(二錢)煮兩茶杯,分四次服。二帖。   ◇四月初三日血家左手脈堅搏,治在下焦血分。此症先因肝絡瘀滯,以致血不歸經,日久不治,由陰經損及陽氣,自汗溺變痿弱,陽虛也,左脈洪數而芤,陰傷也。如是陰陽兩傷之極,而瘀滯仍然未淨,通絡則虛急,補虛又絡滯,兩難措手。不得已用新絳一方,緩通其絡,其補藥則用陰陽兩攝法,聊盡人力而已。(從此服起)遼參(一錢)麥冬(四錢,連心)海參(二錢)五味子(一錢)沙苑蒺藜(三錢)茯神(五錢)枸杞子(三錢)龜板(五錢)牡蠣(六錢)   ◇初四日病起于脅痛,瘀血致壅,久嗽成勞,至骨痿不能起床,仍有瘀滯不化之象,且痰有臭味,即系肝著成癰。前日脈雖芤大而澀,昨日大見瘀血后,今日則純然芤矣,豈非瘀血之明征乎?若一味貪補,斷難再起,兼之宣絡,萬一得蘇,妄誕之診,高明酌之。新絳紗(三錢)旋複花(二錢)歸橫須(八分)半夏(錢半)廣皮炭(一錢)桃仁泥(三錢)丹皮炭(五錢)此方《金匱》載在婦人虛勞門,有識者其悟之。上半日服此方完,下半日服前補方。   ◇初五日痰中臭味太甚,黑痰未淨,是活絡之方不能除;脈芤自汗甚,是補攝之方又不可緩。痰稀純白,內有支飲,于補方中去牡蠣、海參。鹽味之礙飲者。此症極虛極實,時人但知其虛而不知其實,所以日誤一日,以至于此。治實礙虛,治虛礙實,焉望成功。一通一補,俱每日照前服法未改。   ◇初七日脈較前斂戢,于新絳方內半夏加錢半,作三錢,余仍舊,服法亦如之。   ◇初八日今日左尺脈獨大,加封固腎氣法,余有原案二方,每日間服如前。人參(一錢)炙龜板(八錢)蓮子(五錢)炙甘草(三錢)製五味(一錢)杞子(三錢,炒黑)沙蒺藜(二錢)左牡蠣(六錢)雲茯苓(五錢)麥冬(三錢,連心)炒白芍(三錢)   ◇初十日于前方內加遼參五分作錢半,又加海參一條,淡蓯蓉三錢,四帖,余悉如前。   ◇十三日仍照前服,每日間服一通一補方。   ◇十七日左脈空大未斂,精神較前雖好,猶宜收攝下焦,于前方內去龜板、五味子、白芍、海參、蓯蓉,余如舊間服法。煮好去渣,再上火煎成二杯,分二次服。同日痰色猶不能清白,氣味亦不淨,仍須宣絡。新絳紗(三錢)旋複花(二錢)半夏(五錢,姜製)廣皮炭(錢半)廣郁金(錢半)當歸須(一錢)上半日服,四帖。   ◇二十一日脈少斂,通補二方間服如前,四帖。   ◇二十四日痰濁未變,脈象少斂,午后微熱不寐,飲食由漸而加,不可太過不及。人參(錢半)蓮肉(五錢,連心皮)炙甘草(三錢)枸杞(三錢,炒黑)沙蒺藜(三錢)雲茯苓(五錢)左牡蠣(五錢)麥冬(三錢,連心)熟五味子(一錢)炒棗仁(三錢)海參(二條,洗去砂)大淡菜(三錢)午后服此。   又方︰新絳紗(二錢)旋複花(二錢)半夏(三錢,姜製)廣郁金(二錢)歸須(一錢)桃仁泥(二錢)廣陳皮(八分)香附(二錢)煮兩小茶杯,午前服。   ◇初九日複診于補方去牡蠣、五味子,余仍二方間服如前。   ◇十三日痰已漸清,肝亦漸平,精神漸旺,擬去搜逐而補中,與外台茯苓飲意。(專用一方)。雲茯苓塊(六錢)人參(二錢)香附(三錢)生于術(五錢)炙甘草(二錢)半夏(五錢)生薏仁(五錢)小枳實(二錢)   癲狂   陀五十九歲病由情志而傷,中年下焦精氣不固,上年露痱中之萌,近因情志重傷,又在相火主令,君火司天,君火客氣,內與本身君火相火相應,以致肝風鴟張,初起如狂。醫者仍然攻風劫痰,大用辛溫剛燥,複以苦寒直下,是助賊為虐也。現下左脈實大堅牢,大非吉兆,勉以紫雪定螈肢厥,而泄有余之客熱,再以定風珠濟不足之真陰,而息內風之震動。如果病有回機,神色稍清,再擬后法。紫雪丹(二兩,每服二錢,二時許一服,以神清為度。牙關緊閉用烏梅蘸醋擦牙根,其牙即開)大生地(一兩)生白芍(一兩)生鱉甲(一兩)炙甘草(六錢)真阿膠(四錢)麻仁(四錢)麥冬(八錢連心)左牡蠣(八錢)蚌水(半酒杯,冷開水沖入)雞子黃(二枚,藥煮成去渣和入上火三沸)煮成三碗,渣再煮兩碗,共四碗,四刻服半碗。盡劑再作服。   ◇二十日左脈仍然牢固,較昨日諸証俱減,舌苔黃黑,尺膚熱,陽明絡現。昨謂不止本身虛熱,且有客氣加臨,非虛語也,湯藥仍照前方,再以清宮湯,化牛黃紫雪輩,二時一次。連翹(三錢,連心)元參心(五錢)麥冬(五錢,連心)蓮子心(錢半)鮮竹葉(三錢,卷心)服牛黃丸紫雪丹,即以此湯化服。   ◇二十一日螈肢厥雖止,其狂如故,會厭不利,脈仍牢固數大。按︰陽盛並于上則狂,的系陽火有余,非極苦之藥,直折其上盛之威,其勢未必得減。況小腸火腑,非苦不降,痰亦因之而降,其會厭庶可得利矣。洋蘆薈(三錢)真雅連(三錢)龍膽草(三錢)生白芍(六錢)知母(六錢)細生地(六錢)丹皮(八錢)麥冬(八錢)元參(五錢)犀角(八錢,先煎代水)頭煎三碗,今日服,二煎兩碗,明早服。二帖半。   ◇二十四日脈氣大減,但陽升陰絡,機不靈,擬兼清會厭膽絡之熱。羚羊角(三錢)龍膽草(錢半)知母(三錢)鉤藤(二錢)連翹(錢半)桑葉(錢半)洋蘆薈(錢半)大生地(三錢)麥冬(三錢,連心)米醋三杯,每藥一茶杯,沖入半酒杯,今晚一帖,明早一貼。

吳鞠通醫案(15)

时间:2010-07-16 06:57点击:230 次   ◇二十五日于前方內加︰石膏(二兩)   ◇二十六日稍進糜粥,覺勇力培常,舌紅黑,脈亦較昨日實大,猶為陽火有余。蘆薈(四錢)龍膽草(三錢)雅連(四錢)犀角(六錢)丹皮(五錢)細生地(四錢)麥冬(五錢)知母(五錢)米醋(每一杯藥和入半杯沖)濃煎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二杯,明早服。   ◇二十七日于前方內加︰鐵落(一兩代水)   ◇初二日諸証與脈俱減,然未以淨,苦藥猶不能除也,頰腫系客氣,擬加辛涼。蘆薈(三錢)龍膽草(三錢)真犀角(五錢)丹皮(五錢)麥冬(六錢,連心)雅連(三錢)知母(三錢)羚羊角(三錢)連翹(三錢)鉤藤(三錢)銀花(三錢)鐵落水煎頭煎三杯,二煎三杯,六次服,明日午令盡,間服牛黃紫雪輩,日三次。   ◇初三日于前方內加︰生地(八錢)   齊四十二歲己巳二月初二日脈弦數而勁,初因肝郁,久升無降,以致陽並于上則狂。心體之虛,以用勝而更虛,心用之強,因體虛而更強。間日舉發,氣伏最深,已難調治。況現下卯中乙木盛時,今歲又系風木司天,有木火相煽之象,勉與補心體瀉心用兩法。洋參(三錢)大生地(一兩)蓮子心(一錢)黃柏(三錢)白芍(六錢)丹皮(四錢)麥冬(六錢,連心)生龜板(一兩)丹參(三錢)真山連(三錢)外用紫雪丹(六錢),每次一錢,與此方間服。   ◇初六日操持太過,致傷心氣之狂疾,前用補心體,瀉心用,攝心神,已見大效,脈勢亦減,經謂脈小則病退是也。洋參(三錢)白芍(六錢)丹皮(五錢)真山連(二錢)生龜板(一兩)黃柏炭(二錢)麥冬(三錢)女貞子(四錢)蓮子(五錢)龍膽草(二錢)米醋(一酒杯沖)鐵落水煎   某二十七日左脈弦勁,經謂單弦飲癖,前五日因觀戲后,病惡夢,病狂肢厥,經謂陽並于上則狂,兩陰交盡之厥。《靈樞》有淫發夢一卷,大意以五臟偏勝,非因夢而后病也。前人諸般怪症。皆屬于痰之診。雖不盡然,但此症現下咳嗽塊痰,左脈單弦,應作痰治。半夏(五錢)丹皮(三錢)石菖蒲(二錢)天竺黃(二錢)茯苓塊(五錢)白附子(二錢)先服陳李濟牛黃清心丸一二丸,溫開水調服。   ◇二十八日狂而厥,左脈單弦,咳嗽痰塊,昨議應作痰治。今日左脈漸有和平之象,証于外者亦效,但形貌怯弱,色白而嫩,脈亦不壯,此症之痰,究因驚起,凡神氣壯者不驚,況驚后惡夢發后大汗,其為陽虛神怯顯然。此症將來必大補而后收功,現下不得以攻痰見效,而忘其虛怯,與化痰之中,微加益氣。半夏(五錢)茯苓塊(五錢)秋小麥(八錢)石菖蒲(一錢)麥冬(五錢,連心)大棗(二枚)   ◇二十九日體虛有痰之証,不能純治一邊,今日脈微滑數,于昨日法中,少加逐痰。半夏(五錢)白附子(二錢)秋小麥(一合)陳膽星(一錢)石菖蒲(錢半)茯神塊(五錢)麥冬(三錢,連心)先服牛黃清心丸半丸。   ◇初一日昨日稍加逐痰,痰出如許,大勢安靜,但多怒耳,右脈仍滑,痰未淨也。半夏(六錢)秋小麥(八錢)白附子(二錢)石菖蒲(一錢)旋複花(三錢)茯神塊(三錢)代赭石(五錢,飛)炙甘草(一錢)其后痰去,以大補心脾而安   鮑三十二歲十月初二日大狂七年,先因功名不遂而病,本京先醫市醫儒醫,已歷不少,既徽州醫、杭州醫、蘇州醫、湖北醫。所閱之醫,不下數百矣,大概補虛者多,攻實者少。間有已時,不旋踵而發。余初診時,見其蓬首垢面,下體俱赤,衣不遮身,隨作隨毀,門窗分碎,隨釘隨拆,械系手足,外有鐵索數根,錮鎖于大石盤上,言語之亂,形體之羸,更不待言。細詢其情,每日非見婦人不可,婦人不愿見,彼盡鬧不可,叫號聲嘶,衰鳴令人不可聞,只得令伊芳姬外家強侍之,然后少安,次日仍然,無一日之空。診其脈六脈弦長而勁,余曰︰此實症,非虛症也。于是用極苦以瀉心膽二經之火,瀉心者必瀉小腸,病在臟,治其腑也,但無出路,亦必瀉小腸也。   龍膽草(三錢)胡黃連(三錢)天門冬(三錢)細生地(三錢)丹皮(三錢)大麥冬(三錢,連心)   服二帖而大效,妄語少而舉動安靜,初三日見其效也。以為久病體虛,恐過剛則折,用病減者減其製例,于原方減苦藥,加補陰之甘潤。初五日,病家來告雲,昨服政方二帖,病勢大重,較前之叫哮妄語加數倍之多,無一刻靜,此症想不能治,諒其必死,先生可不診矣。余曰︰不然,初用重劑而大效,繼用輕劑加補陰而大重,吾知進退矣。複診其脈,弦長而數,于是重用苦藥。龍膽草(六錢)洋蘆薈(六錢)天冬(五錢)麥冬(五錢,連心)胡黃連(五錢)秋石(二錢)烏梅肉(五錢)一氣六帖,一日較一日大效,至十一日大為明白,于是將其得病之由,因伊芳念頭之差,其念頭之差,因未識文章至高之境,即欲至高,尚有命在,非人力所能為,何怒之有。人生以體親心為孝,痛乎責之,俯首無辭,以后漸去苦藥加補陰,半月而后,去刑具,著衣冠,同跪拜,神識與好人無異。服專翕大生膏一料而大壯,下科竟中矣。   章氏四十二歲先是二月間病,神識恍惚,誤服肉桂、熟地等補藥,因而大狂,余于三月間用極苦以折其上盛之威,間服芳香開心包,治三十日而愈。但脈仍洪數,余囑其戒酒肉,服專翕大生膏,補陰配陽,彼不惟不服丸藥,至午節大開酒肉,于是狂不可當,足臭至鄰,不時脫淨衣褲,上大街,一二男子不能搏之使回。五月十四日,又延余視,余再用前法隨效,二三日仍然如故,蓋少陽相火極,挾製君主行令,藥隨暫開其閉,暫折其威,相火一動,而仍然如故。延至六月十六日,午刻複自撕其褲,人不防而出大門矣。余坐視不忍,複自漸無術以已其病,因謂其胞弟曰︰此症非打之極痛,令其自著衣褲也不可。蓋羞惡之心,亦統于仁,能仁則不忍,忍則不仁,不仁之至,羞惡全喪,打之極痛,則不能忍,不忍而仁心複,仁心複而羞惡之心亦複矣,此古聖王撲作教刑之義也。伊芳弟見其乃姊如是景況,羞而成怒,以保父母體面為義,于是以小竹板責其腿,令著褲,彼知痛而后自作衣著衣稍明。次月十七日立秋,余以大劑苦藥,一帖而全愈,蓋打之功,與天時秋金之氣,藥之力,相須而成功也,后以專翕生生膏而收全功。   虛勞   伊芳勞傷急怒,吐血二者,皆治在肝絡,醫者不識,見血投涼,以致胃口為苦寒。二十歲所傷殘,脾陽腎陽,亦為苦寒滑潤,伐其生發健運之常,此腹痛晨泄不食,脈沉弦細之所由來也。按︰三焦俱損,先建中焦,補土可以生金,腎關之虛,亦可仰賴于胃關矣。蓮子(五錢,去心)芡實(三錢)白扁豆(錢半)冰糖(三錢)茯苓塊(三錢)廣皮炭(一錢)人參(一錢)緩緩多服為宜。   陳二十三歲左脈搏大,下焦肝腎吐血,上焦咳嗽,中焦不食,謂之三焦俱損,例在不治,勉擬三焦俱損,先建中焦法。桑葉(二錢)白扁豆(三錢)茯苓塊(一錢)蓮子(三錢)芡實(三錢)冰糖(三錢)桂枝(二錢)焦白芍(錢半)沙參(三錢)胡肉桃(三錢)服四帖后能食。   陳氏三十二歲甲子四月初五日脈弦細失音,謂之金碎不鳴,暮熱不食,食則嘔,亦系俱損為難治。胡桃肉(三錢)甜杏仁(三錢)冰糖(三錢)白扁豆(五錢)茯苓塊(二錢)桑葉(二錢)洋參(二錢)沙參(三錢)柏子霜(三錢)另含鮑魚片,洋參片。   施二十歲形寒而六脈弦細,時而身熱,先天不足,與諸虛不足之小建中法。芍藥(六錢)生姜(四錢)大棗(四枚,去核)桂枝(四錢)炙甘草(三錢)膠糖(一兩,去渣化入)前方服過六十劑,諸皆見效,陽雖轉而虛未複,于前方內減姜桂之半,加柔兼藥與護陰大生地(五錢)五味子(二錢)麥冬(四錢,連心)   姚三十歲乙酉五月初五日六脈弦細而緊,勞傷吐血,諸虛不足,小建中湯主之小建中東加茯神四錢。共服二十一帖全愈。   李二十四歲乙酉五月初三日每日五更,胃痛欲飲,得食少安,胃痛則背冷如冰,弦細,陽微,是太陽之陽虛,累及陽明之陽虛,陽明之陽虛現症,則太陽之陽更覺其虛。此等陽虛,只宜通補,不宜守補。半夏(六錢)廣皮(四錢)川椒炭(五錢)干姜(四錢)桂枝(八錢)十四日背寒減,腹痛下移,減桂枝,加萸、良姜。   傅十八歲乙酉五月十三日六脈弦細而緊,吐血遺精,陽氣不攝,胃口不開,法當與建中複其陽︰奈系酒客,中焦濕熱壅聚,不可與甘,改用辛淡微甘以和胃,胃旺得食,而后諸症可複也。半夏(五錢)白芍(五錢)姜汁(每杯點三小茶匙)廣皮炭(三錢)桂枝木(三錢)生苡仁(五錢)雲苓塊(五錢)麥冬(三錢,連心)炒神曲(五錢)七帖。  
  • 共4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