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mei手机云播器av:紫砂欣赏——朱壶丹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56:33

 

 

 

大雄宝璜

分璜合璧地人天,织彩雕文五帝传。谁遣春温盈梦里,龙溪一水九千年。

        《大雄宝璜》“合而为璧、分而为璜”,壶面中间为蝙蝠飞舞图案, 壶身和壶座之间用一个圆孔及一条平行线相隔,使人联想千里流云, 壶身和壶座分隔处两边双数蝙蝠相对图案窜接,互相呼应, “蝠”、“福”谐音,寓示福份无疆,万事如意.流云为祥云.云是吉祥形象,有中国独特的意境美. 蝙蝠飞舞、流云呈祥等组合成“万福流云”吉祥的意象. 来表示求全、求吉祥、追求美好幸福的心理。

 

 

 一品竹段

朱泥未染一枝栽,壶醉春芽鹤醉梅。丹笑婵娟成竹段,心缘有佛去尘埃。

      “一品竹段”紫砂壶在看似不稳的壶身中,可感觉到竹的灵气,弯曲的竹枝为滴手和壶把,曲卷翻动的势与度恰到火候;创作此壶决不是延习古作,简单模仿,而力尽在适度的夸张和变形中,在思想和情感的融合中,在品位和格调的提炼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做到飘逸洒脱,高风亮节;由此,品格与艺术得到升华。 一品竹段、高风亮节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无法忘怀的魅力。

 

 

 心月壶

  几行旧句写缠绵,青鸟逍遥二老眠。最是一弯心月在,依窗点茗数归船。

传统工艺作品—心月壶,折射出作者不凡的艺术动力。那圆溜的嘴,钮,把与壶身,是那样的协调,圆浑,柔美中能渗透出那种慢工出细活的时间痕迹。精到嵌盖,虽能滋润舒展地转动,可连发丝也难以嵌入。  壶身上刻着工整,隽秀的140个蝇头小隶,把玩壶,赏壶,品壶,读壶的乐趣,尽情道来,题名“自乐”,这的确是“心月”的魅力所致…… 此壶荣获2002年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智竹提梁壶

梳风筛月万支缠,弯似金弓立似弦。疑是当年千滴泪,壶中来化一汪泉。

此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壶身以黑星砂为体,浑厚扎实,造型修灵,线条简洁、明快, 以弯曲的竹叶为提梁,竹节突兀,形象鲜明,自然附于壶身,极 富立体感;壶嘴短小精巧,壶盖新颖,无壶钮,壶盖镂空,内有玄妙,如同竹篓;壶底以竹枝嫩芽为三足,配上加文字落款、印章…… 呈现在您面前的活脱脱是一幅立体精妙的书画作品。

 

 

祥云壶

谁遣祥云下翠薇,呼来藻涧月同辉。蓬莱任尔三分界,不敌人间七碗肥。

        壶钮如珠,琢有祥云,似飘非离;流线的壶身,黄泥塑身,壶嘴向前方微扬,配以壶把微落;祥云浮饰于壶身,又 如同点点浪花簇拥。整个壶立体富有流线美,将线条美与立体美完美的融合在 一起,将紫砂,茶艺和雕塑等技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保文壶

 

 

 

 茶魂对壶

《壶魂壶》,系朱丹采纳广州壶友苏江南先生的人生理念,结合自身阅历,制壶图纸几经修改,历时一年有余。作者以“对壶”立意:一高一矮、大小有致,如君臣、似父子、更象夫妻?!砂壶有限,寓意无穷,给您遐想联翩。作品造型:紧扣“天、地,国家和个人”,天圆地方,即上圆下方;似“秦权”、即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衡:“秤砣”也,又似大印、即公章、权力之象征;人、做人、做好人:软与硬、圆与角、荣与辱、得与失、灵活与原则。即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该壶用料考究,陶泉居以黄龙山“底潮清”为主料恰当掺以红砂等天然紫砂(30码)泥料配制而成,色泽深沉稳重,制作精工。

    砂之魅 ,壶之魂。此壶立意高古,自然大气;立足传统,层出新意;文化内涵厚重。壶身由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安碧先生欣然以二种书法(行书、隶书)装饰题写,一面书画大好河山,另面书写历鹗词句,更具紫艺效果和珍藏价值。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 白云还卧深谷。《壶魂壶》(对壶)在中国厦门9·8展评中,一举夺得本届国际精品大赛“特等奖”。

 

 

 珠丹壶

朱壶怎解寄丹心,   一把成全万古吟。素手如兰砂似梦,   春霖几许惹瑶琴。

这是一把由父亲专为自己女儿设计的,并由其女儿亲自制作的紫砂壶。故又称『父女壶』。壶钮为一粒珠:红色朱姓也,隐含父亲掌上之明珠,再由水浪纹饰托起,犹如一轮初升的太阳……整个壶身为丹字:呈紫红色,蒋蓉大师题词:《朱壶丹心》的文字设计成图案为一横:朱丹已注册的商标“丹”字图案刚好作为一点。即完成了“丹”的汉字造型:朱丹的属相为龙,捏塑装饰於壶把,点缀不俗且又实用,可谓巧妙于壶中。百年后,当人们品茗清赏此壶的时候。会娓娓叙述这段“父女共紫艺,朱壶凝丹心”,壶情动人而真实的故事…… 2002年此壶一举获得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赛金奖。

 

 

 波纹壶

 

 

 

紫玉佩莲

  

鱼眼初生紫玉开,烟横仔细点芽苔,吹香却惹玉人来。素手拈杯姿态醉,芳唇叠露语言乖,春风寂寞入情怀。

 “紫玉佩莲”壶泥料考究,古朴沉稳,色泽老道,纤巧玲珑,和谐得体,品质高雅,是精湛的制壶技术与高雅的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使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己。作品一经问世,就深得各界名士和藏家的好评。一藏家评说:此壶乃是以古玉为题,无论是泥料的选择,还是制壶的功力都是一流,可说是精品款式。壶给人浑朴庄重,简练周正,配以紫砂嵌泥陶刻图案装饰更显典雅。

《武汉晚报》记者佚名:朱丹又从汉代老玉被风化后呈现出的“鸡骨白”特征,触发灵感,制出“紫玉佩莲”套壶(带二杯二碟)。她从玉这种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和恒久地位的图腾物中,寻找到紫砂壶的一个创作源头,对于一个刚刚三十岁的女性,她对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的理解或者说悟性。令人啧啧称赞。2005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紫玉佩莲》一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申博提梁  

   花桥飞架化提梁,华馆朱泥巧点妆。紫艺从来多圣手,纳新吐故又辉煌。

 2002中国十大紫砂茗壶“申博成功纪念壶”。

此壶延袭了传统的提梁壶造型,运用现代设计中简洁、流畅和多元化组合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把在黄浦江边世博会椭圆形展馆做成壶,再把由法国设计师的花桥造型,制成传统提梁壶的创意,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壶身正面镌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手书“世纪机遇”,背面以行书小楷记载了“申博成功”的历史。壶中注水倾倒犹如滚滚流淌的一江春水,值得一提的是此壶提梁的弧度在制作和烧制中难度颇大,因此这把集传统壶型,现代设计理念、名人手书、历史意义于一体的纪念壶充分体现了紫砂壶艺术变幻无穷的魅力,不愧为“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茗壶佳作。

 

 

 

 

 图腾如意

  两三寸水泛惊涛,  藻涧蟾光倒二毛。   谁敌供春砂一片,  图腾如意古风高

它追求的不光是形体,还有意念。作者尝试探索的同时又是壶艺之路上的一次搏击。流、钮、肩、直至把点缀而成的如意纹,将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纽带贯穿一气,从古至今,从内而外,不言而喻,内涵自发,显示中华文化传统的千古艺术魅力。

  流之龙头,老大自居,昂首傲视,端庄凝重,充满自信与吉祥,传达着五千年闻名中华的文化信息。透过龙头,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龙之形,龙之神,龙之飞腾,龙之翻江倒海,龙之子,龙之孙,龙之后代,万世基业...神韵质朴,五千年文明该怎样继承发扬,作为文化纽带的吉祥如意作出了回答。

  透过《图腾如意》,人们更深刻领会到了壶的艺术、壶的文化、壶的创意、壶的经典。它完美地揉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美学。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无法忘怀的魅力。

 

 

 秦古壶

 

 

浪淘沙

  

何来寸水浪淘沙,尽洗凡尘数粒芽。杯吐蟾光心致远,醍醐灌顶笑拈花。

朱丹的这把《大浪淘沙》,以其高卓的创意、新颖的设计、精当的做工堪为一个刚刚好的榜样,标明了紫砂艺术家面对经典的困顿与挣扎,突破创新的艰难与勇气,也展示了那灵气十足的别出蹊径之美。

以浪淘沙为题,暗合茶水冲激之态,并于题目中升华出一种形而上的历史感悟,给予观壶者一种若有所悟的智慧提升。最具创意的壶嘴,巧妙地以浪花之形于壶身延伸而出,此为创意者之大胆构思,足以见其“放”。以优质紫泥为其料,以精湛做工化其形,圆润的浪花,为足、为把,亦为那壶身点睛的一线雕刻。壶嘴与壶身之间衔以浪珠。以上种种足以见艺术家之一丝不苟,此为艺术家之“收”。这一放一收之间,最见艺术家那天然气度、无边情怀。

 

 

大明风韵 

  沉沉古韵大明风,绿雪烟泉漫碧穹。天上人间同此味,夺胎换骨又相逢。

这把壶的高妙之处,就是删繁就简,它的身上没有丝毫多余的东西。壶饰只在有无隐约之间,所谓画龙点睛之法不过如此了。我想朱丹设计此壶时,更多地体味到了明代家具的设计原则——简约。然而“简约”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和做得到的,恰到好处是“含蓄”,否则就是“矫情”了。这是原则与法则。原则给人以技艺,法则给人以思想,艺术总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出它的伟大。

在砂料的选择上,朱丹也是费了功夫的。《大明风韵》以黑星砂为体颇具匠心。其实黑星砂是种含铁比较多的紫泥,在高温烧制的过种中因氧化而呈黑色,故名黑星砂。这种色调,给人以高贵、沉着、古朴之感,最能体现《大明风韵》所要表达的主题了。

 

 

  逸竹壶

曲节宛转窍玲珑,纤手摹来造化工。但以虚心成妙器,岂因时势论枯荣。

此壶以大红调砂朱泥制作,色泽艳丽,造型凝练小巧,立意高古,形制优美。扁圆壶身、嵌盖。壶下端向内斜切面处理成一截竹段,整体气势舒展。壶钮重合叠起,一弯竹流嘴,张弓力度之把,表达竹的纯洁高雅,给人以清丽淡雅之趣。

壶上李昌鸿题款“老枝新篁含逸趣。”或由徐安碧所题“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添茗壶的艺术美感和美学品思。底铃“朱丹制壶”圆章(偶用方章),盖内有“朱丹”小方印。壶艺巧于构思,艺精得体,不经意间,逸趣天成。

该壶一举荣获2001年茶文化博览会一等奖。先后被《紫砂壶全书》、《中国紫砂鉴赏》、《中国紫砂茗壶珍赏》、《当代中国紫砂图典》等权威书籍征集刊登,这是对该壶创意及技艺的肯定与认可。

 

 

 魔井壶

  青荷来解紫砂迷,仙子凌波月下题。古井千年童话梦,潺潺流水入龙溪。

有天夜里,我做了个童话般的梦。在蒋蓉奶奶门前的那泓浅水,满目的荷花开了。像仙子舞蹈了。一个仙女从花蕊里探出来,含笑对我说,快把我们画下来吧,这是一段荷缘呢!于是,一把妙器就这样诞生了。古井般素雅的壶体,几根线条婀娜着,像花瓣,像魔井的茎路。

2003年11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笫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此把源于童话般的梦中故事、几经修改的魔井壶》在参于国家级大师名作评选中,一举荣获国家级“银奖”。

 

 

 井栏壶

 

 

 金猴闹春 

齐天大圣小顽猴,惹恼如来手上收。 逃佛拜壶三片好,龙溪醉我不西游。

此壶选用纯正黑星砂制作而成,吉祥富贵;壶嘴为仙桃形,下用薄羽红泥大胆饰以猴王脸谱,峭皮可爱,简洁流畅;壶钮构思来自“美猴王头冠”、壶把为将军肩状。威风彰显王者风范。

 

 

 碧竹壶

清风两腋起,煮茗三山来。竹音随溪下,谁与共徘徊。

潇潇独语竹婵娟,玉宇澄清看月圆。虚节可容天地事,心求南往北来缘。

 

 

 渔翁壶

寒江钓罢钓龙溪,不上金钩问老妻。原是春来清梦远, 禅茶诗酒妙同题。

 

  

龙禧六方

雄浑积蓄,祥瑞氤氲。龙啸九天,傲冠六方。 

作品造型简洁,气度雍容,于含蓄古拙之间独具神韵。 壶方蕴圆,拱弧且棱,线条走势流畅落力,清晰明朗。柄端、壶口、流顶比例适度,极尽完美。紫茄泥藏紫轻红,温润若玉。壶面朴实无华,只于壶体底端,以点点金色饰出龙纹,妖矫灵动。整件作品和方谐圆,线面呼应,艺术感觉丰盈。

 

 菩提莲 

  

至宝如意

 

乐天壶

江上琵琶走夜船,落花珠玉指纤纤。 潮生明月今古在,不见当年白乐天。

 

 

 

  百岁壶

 

 海之恋

   碧海银沙一点斜, 椰林深处是人家。 落帆时候炊烟里, 月下瓜棚啜老茶。

《海之恋》以海浪、沙滩和跨海大桥为创制原素设计而成;是作者本人在紫砂艺海的探索与追求向新的境界飞跃。茫茫大海,无垠无际,海浪淘沙;紫砂创作艺人犹如砂海一粟,只是茫茫大海中渺小的一颗。搏击大海,眷恋大海,才能拓宽视眼,开阔心胸,才能在艺海中邀游畅想。永恒的大海也好,流逝的浪花也好,只有艺术生命的存在, 才能使人生的拼搏追求出现闪光的一页……

 

 

 

 鱼化龙

        壶身云纹间忽现龙腾、(另面)鱼跃!壶把以龙身及尾,壶盖钮(雲)下,龍头(还有龍舌头)伸缩自如,活神活现,栩栩如生,精彩纷繁!可谓玩壶藏家珍赏之爱。 

   春意壶 

此壶原型为高灯壶,很有民俗特点,但朱丹却把它做得端庄平和,眉眼间时时透露出女性特有的气息,此壶装饰全用点彩,紫地兰花、娴静灵秀,图案穿插细,图对视中稍加应变,主体和附件分隔处都有花边窜接,互相照应,周到细致。

 有人说它“这是一幅国画”,我却认为更象待字闺中江南少女的一幅女红绣品,飘然而出的是一种淡淡的脂粉气,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趣壶

缘知短梦不忘尘,惆怅天涯一角春。贴地篆空红影瘦,啼溪绕岸绿云新。

莫悲景色常来去,应喜文章老更醇。放眼风流不如我,且歌且酒问花人。

 

 

 

 

 子治石瓢

子冶朱瓢照眼明,风霜高洁韵篁清。何需七碗破枯寂,绣出新图近四更。

壶身铭:冬心先生余藏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蓋倣梅花盦者。倣梅道人子冶。

子冶石瓢为历史名壶,为几代制壶艺人所青睐仿制,然大凡出息名家在仿制此壶时,都有自己的理解,故风格有异。我认为:在造型上此壶去掉把、去掉嘴,就是三角形、呈金字塔;单去把或单去嘴是平形四边形。此壶看着精骨、清瘦,字画布局大胆泼辣、丁横倒竖,然看了舒畅,大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穷书生精神。故多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 

 

 

 

 阿丹石瓢

 

 

 新石瓢

朱丹妙意绝无同,一体浑然破古风。佛是我心空万物,长天秋水映壶中。

  

 

 清风壶

 惊眸紫玉谢清风,红茗流光恍惚空。若是春山来竟色,一时不在五行中。

无客柴门连草径,七弦清意共云邻。此生不得青鸟至,一盏春风如美人。

清风壶除了壶盖上的回纹着以重笔之外,扳、流、底等部位,或轻描淡写,或完全自然;泥色凝重而沉着。视之如同含苞待放的花儿,展现的是含蓄之美,这种美的魅力是可以穿云破雾,击蚀人的心灵身骨且不能相忘的——这就是清风壶的魅力!

 

 

 和竹壶

 

 

 

 敦厚壶

这就是那把大名鼎鼎的供春树瘿壶

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供春六瓣圆囊壶(应为后世仿品)

现存于香港茶具文物馆

 

 

 黄玉麟仿作供春壶

现存宜兴紫砂工艺厂

 裴石民仿作供春壶

 

顾景舟仿作供春壶

 

 汪寅仙仿作供春壶

徐秀棠:供春像

 

徐秀棠:供春学艺

 徐秀棠仿作供春壶

 

 徐汉棠仿作供春壶

  

 吕尧臣仿作供春壶

 曹婉芬仿作供春壶

李建军仿作供春壶

 王寅春作品鉴赏:六方井壶

由圆钮至盖面、壶身皆以六囊组成,线条清晰规整一丝不苟,筋囊匀称,比例均等,口盖密合且通转无碍,工精技巧。方柱圆钮、拱盖及壶身等各部份的差异造成切割后筋囊的变化,使此壶平中见奇,韵味隽永。

 

 

王寅春作品鉴赏:朱泥扁腹壶

朱泥色明亮澄和,令人一望生喜。扁腹鼓鼓,精实饱满。短直颈,口延一圈与盖边上下相吻,细腻优雅。流、把顺壶肩弧度自然伸出,衔接无痕宛若生成。流浑厚而精神,与圆把前后对称,更添此壶精实可喜的韵味。

 

 

王寅春作品赏鉴:碗灯壶

以碗灯为形,整体呈饱满有力的圆球状,以直流、壶口与平背把手划出一道直线,使左右的流与把虚实对称,壶身和微微隆起的盖上下呼应。

 

 

王寅春作品赏鉴:单环壶

圆筒壶身,直颈,拱圆盖,如成一体,流利顺畅,处处圆润细腻,而型挺括中正,极有泱泱之风。曲流挺而不过,动静合度,似谦谦君子,把圆而有形。半圆拱钮套以一环,韵味隽永。各局部皆卓然出众,而整体统一于壶身,形成一股强烈的个性。

 

 

王寅春作品赏鉴:梅花周盘壶

由上俯视,似梅花朵朵,盖的似蕊,盖面盖圈、壶肩皆为一朵朵盛放的花。通壶制作审慎,工精艺谨。由盖的到壶身,每一处转折线角明确清晰,筋囊工整匀称,相互间又一气贯通,流、把上的阴线流利明快,形成横向衔接,与壶身的直向性既对称,又有变化之妙。

 

 

 

王寅春作品鉴赏:亚明四方壶

桥钮宽而紧贴壶盖,加上挺括的立面,过渡自然的直边和圆角,刚柔相济,整个器形更显得古朴、大气。

  

 1897年出生的王寅春,13岁时拜赵送亭为先生、拜金阿寿为师从艺,20多岁崭露头角。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仿制紫砂古器。1948年参加上袁壶、缸生产合作社。1954年10月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担任成型辅导员。1959年、1960年两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礼品。有“亚明方壶”、“六瓣高瓜酒壶”、“梅花周盘”、 “裙花提梁壶”等代表作品传世。为“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
        王寅春制作茶壶以又快又好而著称。他制壶造型雍容大方,规矩挺括,光润和洽,口盖准缝严密,令人赞叹不已,人称“寅春壶”。王寅春从古人“斫木为模”的成型方法中得到启示,创出了以木模搪胚的方法,提高了工效且使造型更为精确周正。而为了能使作品口盖更为严合,他还请德国专家专门制作了薄型金属片样板,高度精密,当时国内没有设备和技术能达到。新中国成立后,王寅春被政府邀请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他多次承制国家礼品,为国家、集体做出了很大贡献。

 

 

 

 

徐汉棠作品赏析:大盖扁腹壶

扁腹壶身,扁而不塌,沉稳宁静。肩上弧度润泽饱满,暗接流、把,前后一气贯通,自然流畅浑成一体,韵味无穷。口延转接线条交待明确、干净利落。盖纽圆润暗与流、把呼应。做工细腻,技艺出众,且散发隽永神韵,令人再三观之,每有所得。

 

 

徐汉棠作品赏析:菱花提梁壶

菱花线条由盖中心向壶底延伸,筋囊规整协调上下相应,盖延亦作菱花形,使壶正视、俯视皆为盛开的菱花,形象秀雅出尘。扁方状壶身配以高提梁,虚实相应显得挺括有神,下有足撑起更为轻盈。流顺提梁转折向上,流畅典雅。

 徐汉棠,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轻工设计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陶瓷美术学会理事,中日陶艺研究协会顾问,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理事,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顾问,曾任宜兴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无锡市第十届政协委员,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出身于1932年5月11日陶艺世家,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洲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善复制传统产品,也精于创新,工艺造型独具匠心,以冰裂纹装饰见长,作品似冰如玉,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迹,均称“汉棠盆”,为上海盆栽界珍藏。

代表作有:古兽窥今壶、四方冰裂壶、四方藏园、三代同堂壶等。
  1984年设计创作的《五头上六茶具》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同年作品《什锦水平组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作品《石瓢》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十五件嵌银丝咖啡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他的代表作品还有:《裙花提梁壶》、《菱花提梁壶》、《龙宫宝灯壶》以及《微型花盆》等。传统与严谨是他壶艺的个人风格。

 

 

 

 

王石耕作品赏析:虎灯壶

壶身温润光泽、稳重端庄,下有圈足使沉稳的壶身挺括有神,不至呆板。口、盖大小适切,盖面隆起弧度和钮的形式,让整只壶散发明亮大方的韵味。流、把塑来有力,而流的弧度弯化更是充满韵律节奏。

 

 

王石耕作品赏析:高菊茶组(十一头)

此壶成形难度高,更显作者扎实的制壶功夫。筋囊片片规整对称,线条起自盖钮一路到底流畅利落毫不拘泥,口盖紧密吻合且通转无碍。流形优雅大方,手把搭配得宜。通壶展露着一股雍容大方的气度。

 

 

王石耕作品赏析:吉祥如意壶

六方形壶身,由盖面至圈足,线条一气贯通,规整明确,造型素洁典雅。过桥式盖钮高高拱起,外方内圆,极有特色,配上长而挺的流,上刚下柔的把,使壶于端庄中显精神,朴素中见不凡。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一个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在其父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秉承乃父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在王石耕15岁那年他头一遭徒手独立完成了两把仿古壶:一把“掇球壶”、一把“线园壶”,嘴平正,口盖准缝,颇见功力,是他壶艺生涯中的“处女作”。这两把壶被丁蜀镇上一位老中医珍藏着。王石耕数十年的陶艺生涯中曾一度脱离制壶工艺,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但他始终把“捏茶壶”作为自己一大生活乐趣,追求创造的至情不泯。

 

 

 

 

顾绍培作品赏析:高风亮茶组(五头)

长直四方高筒状壶,取自竹的形态,墨绿泥调砂,老节粗皮,似古竹自在写意。壶身向下延伸出四足。收肩、隆盖、高的等各局部的搭配共同营造出此壶挺拔俊朗的气质。把上强下柔充满力感流的造型亦相当生动,状物抒情,其意高雅悠远。

  

 顾绍培,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副所长、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等职,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

1958年进宜兴陶瓷中学学习,1960年进紫砂工艺厂,师承陈福渊老艺人学艺,后又得顾景舟大师教泽指导。从艺四十余年以来,创作的新品先后共十九次获省级以上展评大奖,其中《百寿瓶》(合作)获1984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双百福寿瓶》获199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金杯奖;作品《仰宇提梁壶》获2001年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又获2002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首届“华艺杯”金奖。1985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作品曾被紫砂之家收录。
  顾老师作品新颖高雅,东方式的端庄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是他个人紫砂艺术的风格特征。

 

 

 

 

 

曹婉芬作品赏析:葵花碗灯壶

碗灯为形,泥料细致润泽,壶身挺秀温婉。盖面微隆,顶上的的钮如苞含蕊精实有神。流微翘,把弯成圈,相应相通,大有韵味。肩上装饰出众,壶腹诗、字皆隽永,通壶散发一股澄和典雅的美感。

 

 

 曹婉芬,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事壶艺创作。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1958年任紫砂工艺班“小辅导老师”,培训青年艺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上级委派,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紫砂壶艺工作者,促进了紫砂壶艺的普及。
  1982年创作的《玉婷壶》获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1983年作品《宝方抽角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90 年作品《壶艺掇英组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和“景德镇杯”国际精品大赛二等奖;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艺创作的《四季流芳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大彬瓜楞壶》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嵌银丝无暇壶》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苑林提梁壶》收藏于南京博物院。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个人专著《曹婉芬紫砂集》。

 

 

 

 

 

 

鲍仲梅作品赏析:蟠龙万寿壶

四方壶身,墨泥为料,嵌银为饰,并镶有“万寿”字样,更显得高贵雅致。蟠龙成盖,龙首为的,有形有神,刻划手法细腻出众,极有个人风格。

 

 

鲍仲梅作品赏析:龙凤酒具(九头)

高直筒四方壶身,下小上大,造型优雅挺括。凤首为流,姿态端庄有神。盖的及把造型独特,与整体搭配恰当,更显出众。纹饰借鉴青铜器的装饰手法,细致古朴,白鸟图案与壶体造型结合,更显隽永的韵味。

 

 鲍仲梅,1944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紫砂艺术创作。
  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陶刻老艺人任淦庭学艺,1983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造型进修班学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进厂,研究所工作,这时期,鲍仲梅和同事共同探索紫砂金银丝镶嵌装饰新工艺,后在他长期努力专攻下,使其成熟,并成功地形成紫砂装饰工艺的又一新路子,同时也成为他个人壶艺的风格特征。
  作品《乾坤八宝》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银葵茶具》(合作)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代表作品还有《山水芙蓉》、《神鸟山九洲》等。

 

 

 

谢曼伦作品赏析:佛手桩壶

瘦长的树桩壶身本无特殊,作者利用树节由下至流横斜发展,产生视觉上的变化及牵引效果。左下方做成一道去皮露骨状,不仅增强律动的感觉,也有稳定下方重心的目的。流、把弯角夸张,前后对应,造型相当出色,与壶身搭配协调,具有整体感。壶腹的佛手黄果绿叶色泽美观、秀雅精致。

 

 

谢曼伦作品赏析:段竹茶组(五头)

段竹壶身造型特殊大有奇趣,不规则的竹节纹路恰好形成丰富的变化效果,引发节节高升的联想。两枝小竹为盖的清秀可人。流与壶身略向前倾,夸张的弯把则使连续变化的造型取得平衡与统一。壶腹竹叶的装饰布置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谢曼伦 ,女,1942年生于安徽芜湖,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朱可心学艺,曾担任宜兴西汍紫砂王艺厂技术指导。1989年作品《大桑宝壶》获江苏省轻王厅新品展评金牛奖;1990年作品《碧玉如意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代表作品有:《竹福茶具》、《双竹提梁壶》(与张守智合作)等。

 

 

 

 

 

潘持平作品赏析:方钟壶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潘持平作品赏析:金字塔壶

以三角形为壶,由盖至底,线条明确利落,各处交待清晰,一丝不苟,显见功力出众。四方圈足,壶腹转折成弧形,整体向上收缩至盖的尖顶,点、线、面的变化运用,自然灵活,带来生动而隽永的气息。三角型把,方中寓圆,与壶身的意象统一。做工精细,造型出奇,寓意亦颇耐人寻味。

  

 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常务会员。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名艺人徐盘大、陈福渊学艺,后得顾景舟大师教泽指导,先事盆艺,后专事壶艺,尤擅长紫砂壶方器造型,代表作品有《四方段玉壶》、《方舟壶》、《方钟壶》等,作品《升方壶》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其撰写的论文《传统陶艺与宜兴紫砂》及《浅谈方壶成型工艺》等在香港《中华传统陶艺及现代陶艺论坛》、《紫砂春华》等刊物上发表。
  70年代以花盆扬名上海,尤其深受日本人喜爱。而后受厂内特别培养,专攻方壶。其所制方壶极为突出,仿制前人作品,添加自己的想法,作品虽平易却见新奇,风格颇为独树一格。
  潘持平的工艺精致,极具个性,声名远播,日本客商指名要「阿平」印款盆,小盆、微形盆在上海盆栽界更是争相收藏。

 

 

季益顺作品赏析:岁寒三友壶

直筒竹身为壶,挺直坚劲,竹枝弯把充满力道,壶腹墨绿色的新技嫩叶显得生气勃勃,由壶嘴横伸出的点点黄梅,更是令人欣喜,布局、配色皆巧妙。梅干为流,形状既厚实又有生意。松桩成的,精实可喜。

 

 

季益顺作品赏析:知足常乐壶

底印:季益顺·鹿形印

扁而丰厚的壶身,饱满浑厚而不塌,自然的延伸出流,宛若生成其竹枝形状颇有灵气。圆形提梁挺括周整,力度恰到好处,使壶更为生动。盖上墨色大蝉为的,画龙点睛之效,使此壶更为出众。

 

 

季益顺作品赏析:开片冰梅壶

泥料细腻润泽,绞泥饰成冰纹,瑰丽出众,点点错错贴塑薯凸起黄梅与平面上的红梅局自成一格。的、流、把互相呼应以梅桩成形,宛如由壶身延伸而出,更显欣欣向荣。

 

 季益顺,196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主任,收藏监赏委员会主任。

1960年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197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著名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丽君学艺,言传身教,基础扎实,1983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系毕业,现在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任副总工艺师,并创办了益顺陶艺中心。 在紫砂艺术探索中心,把绘画、浮雕与壶体有机结合,创作作品以【新】、【特】、【精】、【巧】、和实用著称于世,题材寓于诗意,造型优美,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近几年多次荣获首届、二届、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银奖,并多次在电视台、报刊杂志中作专题介绍。

 创作作品《莲心壶》、《合欢壶》、《葫芦组合壶》等系列。

 

 

 

葛陶中作品赏析:六方圆腹壶

壶中亦方亦圆,方圆并济相融无碍。自的到盖沿延伸至壶角六方线条周整明确,采弧形修饰,筋囊对称工整又达到圆润流畅的效果,无边无角可觅,口盖通转自如,密合无缝。环形圆把对转折夸张的流前后对比,一方一圆。近90度的转角,流仍旧采弧线构成,形式似方非方。此壶制来不易,妙在似方非方、似圆非圆、方中有圆、圆中寓方。

 

 

葛陶中作品赏析:提壁茶组(六头)

壶肩线延伸至提梁,与之通成一气,自然流畅,提梁框起一四方虚空间,同一条线既形成圆又勾勒出方,著实呈现方中寓圆,圆中带方的本相。由正视面看下圆上方相互烘衬,另有美感。壶腹亦有一道,缘与流贯通,衔接无痕,明快流畅。斜肩,下有圈足,盖钮高起成圆壁形与壶身呼应。

 

 葛陶中,1957年生于宜兴,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76年6月进紫砂工艺厂随李碧芳学习,1978年进入紫砂研究所,师众沈蘧华,并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贴身指点,从事紫砂陶创作,技术全面,制作精良,不断探索紫砂之精华,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来达到其艺术效果。

1986年设计”四方回纹鼎壶“被评为江苏省轻工业产品一等奖,制作的“五头提壁茶具”获1978年全车纪念品一等奖,“五头夜知已”茶具获1990年江苏陶瓷新产品三等奖,与吴鸣合作设计并制作的“期待茶具”获第三届日本美浓国际陶瓷节评委会特别奖。

 

 

 

 


 

江建祥作品赏析:岁寒三友壶

壶身圆饱丰美,呈现紫砂细致华丽的质感。短圆嘴塑成斑驳老松,新枝舒展于壶身上半部,松针形象犹如国画的装饰法,自如而生气澎勃。老竹节为盖的,嫩枝新叶布满盖面,秀雅俊逸。梅干弯成把充满力道,花枝三两点缀壶身。此壶以紫砂为底,布局讲究重点间相互协调,有留白的美感。呈现自然的圆满,春夏秋冬时时充满生意,处处皆有情。

 

 

江建祥作品赏析:松皮壶

松桩一截做成壶身,树皮粗鳞斑驳,而露骨处则润滑光泽。直直伸出的松枝为流挺秀有神。盖沿为不规则型,有年轮的效果。小松桩盖钮与壶身对应以小衬大,针叶 于盖面装饰。流、把同朝前倾,把的曲度与流伸展方向相同,不仅取得了造型的均衡,亦使壶充满动感活力。

 

 江建祥,又名建翔,男,江苏省宜兴丁山人,1957年5月生,现任职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任工艺美术师。1982年和1991年曾二次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

 1976年进紫砂工艺厂,从师许成权学艺。由於成绩显著,1978选拔进厂研究所深造,拜汪寅仙为师,悉心钻研紫砂传统技法,著力紫砂塑器研究。经由不断的学习、研究,创作逐渐形成意念新、变化大、内涵深、题材广等特点;尤以塑器见长,手法细腻、造型俊秀简洁、画面清新,点缀恰到好处。作品圆润中透著灵气,繁复中含著精练,残缺中有著新的延伸,单一中却能让人回味。 作品以「松」为题材,能显示出松的粗犷苍健;以「竹」为题材的,能显示出竹的清秀俊逸;以「梅」为题材的,能显示出梅的水肌铁骨;以「桃」为题材的,能显示出桃的婀娜多姿、刚柔并济;以藤本植物为题材的,如「葡萄」、「葫芦」、「南瓜」等作品皆栩栩如生,静中见动,而素器作品亦能充分显示张力。嘴和凿的造型更有其风格特点。

 

 

 

 

 

 

吴群祥作品赏析:天龙戏珠提梁壶

壶形似仿古铜器,敦厚朴质,线条流畅利落。提梁圆而方,与肩衔接处化为龙形,自然而适得其意,与盖上的珠状的,即为双龙戏珠为此壶的重点。流顺壶势伸出,由粗至细,长而挺拔,使此壶在简单中而暗藏玄机,意义深厚。

 

 吴群祥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市丁蜀镇,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室从艺。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从吕尧臣、顾景舟大师学艺;1983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修陶瓷造型设计课程。长期从事壶艺创作,1978年作品《双龙戏珠提梁壶》作为礼品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1980年作品《大小书扁壶》分别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和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6年作品《千禧龙凤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7年作品《提壁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在紫砂艺术的创新设计上,吴群祥始终坚持探索、求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乐于吸收新知,用于突破自我,他的作品以厚重见长,古朴端庄,圆润苍劲。其壶韵的刚劲与柔弱共济,强劲与灵秀共存。吴群详在传统的同时,并不刻意模仿,而是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把紫砂陶艺当作一种文化理念来研究,并发扬光大。

 

 

 

 

施小马作品赏鉴:丰圆提梁壶

壶身似瓜梨,腹圆、盖圆。的为桥型钮,形与提梁对应,而圈起的虚空间亦近似圆满,提梁顺壶肩延伸工整丰满,上下形成虚实相应更显古意盎然,正如中国人悠游自在而朴实的生活形态。

 

 

施小马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职改办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72年进紫砂工艺厂,1994年作品《红与黑壶》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创作评比一等奖;1997年作品《珏提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创新展评一等奖。
  1998年作品《珏提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一等奖;作品《扬帆壶》获“全国陶瓷专业设计评比”二等奖。1999年《垒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二等奖。2000年作品《凌云壶》获“首届杭州西博会”银质奖;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2001年作品《垒壶》获“杭州西博会”银质奖。

 

 

 

 

周定华作品赏鉴:四方君子壶(九头)

壶形似方而无角,俊秀雅致如谦谦君子。下以四圆足支起,使壶不过于凝重。四方短直头与盖吻合无痕,四方圆珠盖钮立于盖中高高擎起,加强通壶俊挺的风采。细把背圆边,平利于端握,流的造型优雅宁和,线条流畅利落。壶腹刻划兰、竹布局适切,点明题旨。

  

 周定华,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陈福渊,高丽君学艺,后进厂研究从事新品创作,1990年作品获全国陶瓷艺术展三等奖。

 

 

 

 

 

 

 

刘建平作品赏析:可心圆竹壶

圆筒壶身细致周整,盖沿、口沿、底圈处处下足功夫。竹枝做流,胥屈有度,颇具特色。装饰壶身的竹叶塑得挺秀俊朗,令人观来神清气爽。

 

 

 

刘建平作品赏析:高劲竹壶

壶身下半截三道节纹使高壶得以稳重如山,也利于上半部的变化展开。小枝做流,长枝成把,不论强风吹得嫩枝弓起弯向壶身,或卷曲为的,依旧挺直向上,是为劲竹。顺势向下装饰壶腹的竹叶,只略微点缀,更增清逸之气。

 

 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职改办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
  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吕尧臣大师学习紫砂技艺,曾先后在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1986年创作的《富贵茶具》获第三届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1990年创作的《九头源泉茶具》获第四届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1994年创作的《十头晨曲茶具》获第五届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88年起,连续人选第二、第三、第四届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并获奖;作品《富贵茶具》被国务院收藏在中南海紫光阁;《缘茶具》被文化部收藏;《春涌大地》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李慧芳作品赏析:五小福

各壶造型优雅协调,局部间比例恰当,形式搭配合度。工精艺谨,显示作者制壶功力的全面。瓜果筋囊的勾勒有其个人特色。

 

 李慧芳,女,工艺美术师,葛陶中夫人,现于紫砂厂研究室任设计员。

1957年生于江苏常州。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李碧芳学艺,师成后考进紫砂厂研究室随沈邃华进修壶艺。其间曾修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课程。作品制作精细,富有新意。

 代表作品有子瓶壶、红夹砂花蕾壶、比翼双飞壶、葵花八瓣壶、五头夜知己壶。

 

 

 

 

 

 

恽益萍作品赏析:松段壶

松段为壶身,段泥做骨与褐色皮对应成趣。流形朴拙特殊。松干曲成手把,衔接自然,把与根处伸出果、叶装饰壶身。盖钮亦为枝干附于盖上,果、叶略做点缀。此壶利用多色泥料制成颇具特色。

 

恽益萍, 工艺美术师.195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工艺美术师(宜兴市职改办评定)。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何道洪学习制壶技艺,开始紫砂工艺生涯.在艺师的精心授艺下,经勤学苦练,今已能独当一面,制茗壶.近年参加厂部中级培训班和中央工艺美院陶瓷造型培训班学习,知识面又有拓宽.创作新品日趋成熟,制作线型精细周到,添加松,竹,梅布局均衡,耐人寻味。

获奖作品有《凤鸣壶》等,《梅花三弄组壶》收藏于香港茶具博物馆,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从事壶艺创作。

 

 

 

姚志泉作品赏析:红寿桃壶

壶身为桃丰腴厚实,腹间一道弧线更加强桃果饱满欲满的形象。桃叶塑成盖,层层叠叠围绕著高高的蒂状钮,使丰满的壶看来精神焕发。桃干做把,伸出几片叶子装饰壶身,红泥鲜艳却不显俗气。

 

 姚志泉,197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90年7月丁蜀中学高中毕业后,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母亲汪寅仙学习紫砂造型艺求。1992年2月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专业半年。1992年8月回紫砂厂研究所随母亲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和制作。其间,新作不断。1993年,黛彩丹锦壶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艺术鉴定四等奖;1995年,缘圆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二等奖。她的作品分别在港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展览,并得到收藏爱好者的好评,时常有作品在海外杂志上刊登。
    作品既吸收传统技法之精华,借鉴传统造型之优点,继承传统文化所包含之独特韵味,并将现代陶艺思维语言巧妙融合于作品之中。光货作品追求线条简洁,内涵丰富,力图展现珠圆玉润之美感。花货作品注重观察自然,尽力捕捉生态万物之美、之共性,加以概括提练,以期达到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又不失法度。

 

 

 

直筒斜肩壶

底印:邵亨裕

直流、长身、拱盖、高钮、挺把,此壶一派英逝昂扬之姿。整体配置得当,处处规整挺括,线条利落细腻。

 

 

直筒平盖壶

底印:邵亨裕

圆筒身,骨肉亭匀,素朴挺括。配以直流及力度感十足的把,显得极有精神。把的造型很有个性。平盖,的钮与壶身上下相呼应。此壶稳而有神,素朴但有个性。

 

 

十三竹双色紫砂壶

邵亨裕

制作年代:清初

十三枝竹束为壶身,直劲高挺,与错落参差的竹节纹饰形成直线与横线的对比变化。长流与细把前後对称,看来稳定舒适,而俊俏秀雅的造型,亦予人生气勃勃的感触。盖面贴塑竹叶为饰与竹枝盖钮丰富了腑视面。壶身竹节纹多集中于近壶口和底部,既生动又有安定重心的效果。流、把、钮搭配合度,且整体布局巧妙,耐人寻味。

 邵亨裕,即是邵文银,明万历时宜兴制壶高手。时大彬弟子,生卒不详。兄文金亦为大彬高足。所制砂壶多文巧,饶有时门风格。

 

 

圆珠紫砂壶

底印:清德堂

制作年代:清初

光泽润滑的圆珠身端正挺秀,以盖面吻合如一,高起的盖的成扁圆形,显得精实有神。短直流和弯把前後对衬,比例适切,增加整体的稳定感。壶色鲜明澄和,壶形端洁秀雅,予人愉快的观感。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清德堂”为清初著名文物鉴藏大家宋荦游宜兴时所定制之堂号。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

 

 

直筒圆壶

底印:友兰秘制

长直圆筒身,肩线收缓成直颈,半圆盖,拱钮。造型朴素稳重。延着肩线前后发展出流与把。流型尖直挺俏,对应勾勒缓和的大把,趣味顿生。

邵友兰,在清嘉道年间宜兴人。文献记载他与邵大享同时代,颇为长寿,一直活到咸丰初年。邵友兰所制茗壶常钤带边方章“友兰秘制”和楷书“友兰”椭圆小印,在故宫博物院中亦藏有他的作品。

 

 

高灯潘壶

盖印:潘

泥色火红,华丽而不流于俗艳。造型挺拔俊俏,口、盖准缝严密,线条流畅明确做工细腻周到。

 

 

潘壶

盖沿:潘

壶腹鼓鼓缓收成底,肩处大弧线一折做短直颈,丰腴朴质。盖面微微隆起,的钮型制与壶身相应。流嘴一析向上,细把松松圈起,自然不造作。

 

 潘壶

盖款:潘

紫砂色泽光润高雅。矮圆的壶身丰实有力、骨肉亭匀,沉稳端重有大气。流、把弧度前后相

应,浑厚有劲。把圆而挺括,似乎有循环不已的动势蕴于其中。壶予人大方隽永之感。

 

 潘仕成,字德畲,清道光广东番禺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到宜兴订制茗壶。在品茗实践中,潘氏特别嗜爱紫砂“一手壶”,小至 200cc 容量,大至 300cc 容量,还亲自挑选壶样,画图设计,将潘氏风格的茗壶定式定款,并习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籇字“潘”印。由于潘氏所订制定样的紫砂“一手壶”品茗把玩恰到好处,远播海内,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之为“潘壶”。潘壶形制为“掇球”与“仿鼓”的变异修整,高式形状取其“掇球”之形,胎为紫红色底槽清材质,细润如玉。置脚加颈虚盖部稍平,盖板线与口吻合,珠圆钮有的脚,结构分明。一弯嘴纯圆如玉,出水成线,缀茗尚雅。流线顺畅自然,骨玉停匀。矮式形状取其“仿鼓”之形,扁圆壶身,高足高额,扁腹圆浑,上下匀称,嘴把自然衔接,浑然一体,整体融切,端庄浑厚。壶体曲线张弛有力,整器如碧玉之完美。制作工手、泥色俱佳,历来为嗜茶人士所珍爱。潘壶之所以能成为书斋雅供,主要是紫砂“一手壶”的妙用,使文人雅士名流一边品茗,一边把玩,一边书写文章、吟诗作画,欣赏评论,成为一时风尚。

潘壶的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鱼化龙壶

邵大亨制

此壶选泥精细,泥色极为纯正。通身作海水波浪纹,线条流利,简洁明快。鱼龙吐珠,神韵生动。壶盖安装的龙首伸缩自如,优美灵活。配以龙尾执柄,浑成一体,格津谨严。考清代中叶阳羡制壶名手一时涌现,特以二泉杨彭年为制曼生壶饮誉独高,然细审传世真品,大亨所制巧思出群,格调高雅,诚有过之。惜其颇自珍重,距今虽百有余年,而作品传世绝少。鱼化龙式为其代表作,此壶已为国内孤品。壶盖内钤阳文楷书"大亨"瓜子形印。

 邵大亨,川埠乡上袁村人,清嘉庆间(1796-1861)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鱼化龙壶,伸缩吐注,灵妙天然。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现有《鱼化龙壶》《龙头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馆。

 

 

扁壶

程寿珍制

南京博物院藏

壶身扁圆,腹部双折成微凹的带形。流扁,把圆,底凹进似矮圈足。盖与口齐平,桥形钮。色泽赭红。肩部一侧刻行书“桐君之录尤重。宝如刻”。同侧腹部刻篆书“大吉羊宜用”并隶书“汉洗文”。底钤阳文篆书“艺古斋”方印,盖内钤阳文篆书“寿珍”小方印。

 

 

扁掇球壶

程寿珍制

镇江文物商店藏

此壶腹部扁圆,肩有圆棱,平盖,扁圆钮。底部印“冰心道人”阳文篆书款,执手跟部印“真记”楷书款,壶盖内及壶内底心有“寿珍”篆书印款。

 程寿珍,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其造型以优美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整把壶稳健丰润。该壶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得金奖,当时名重一时。

 

孤菱提梁壶

吴云根制

宜兴陶瓷陈列馆藏

壶身为圆角方形,两直柱一横梁组成提梁,靠壶嘴的柱又分为两叉,增加了自然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