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主题曲中文版: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解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21:47
十二经络图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
',1)">
点击全屏观看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语音解说
',2)">
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的散热冷降变化。
[本经穴]天池、天泉、曲泽(合)、郄门(郄)、间使(经)、内关(络)、大陵(输、原)、劳宫(荥)、中冲(井)。
1.天池
[别名]天会。
[穴义]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并循经下传。
[名解]
1)天池。天,天部也。池,储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本穴位于乳头外侧,而乳头为人体体表的高地势处,亦是本穴也位于高地势处,即天部,穴内物质又为心包经募穴膻中穴传来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气血既处高位又为经水,故名天池。
2)天会。天,天部之气也。会,会合也。天会名意指心包经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膻中穴上行而至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为会合之状,故名天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高温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后循心包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降浊。
[治地]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2.天泉
[别名]天温,天湿。
[穴义]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
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天泉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是从高处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地部温热经水,由天池穴上部传至本穴时是从高处落下,气血物质如同由天而降,故名天泉。
天温。天,天部也。温,温热也。天温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向经穴外部传递温热之气。
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温热经水,在由上部经脉飞落下至本穴时向外大量散发温热水气,故名天温。天湿名意与天温同,湿指心包经经水下行时散发大量水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下行的温热经水及经水外散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心包经下行并向天部散发水气,天部的温热水气散热后冷降为水液亦循心包经下行于曲泽穴。
[功能作用]散热增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3.曲泽合穴,属水。
[穴义]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
[名解]
1)曲泽。曲,隐秘也。泽,沼泽也。曲泽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本穴为心包经之穴,所处为南方之地,虽然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经气在此汇合并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但天泉穴下传本穴的经水仍大量气化水湿,本穴如同热带沼泽一般生发气血,故名曲泽。
2)心包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物质一为天泉穴下传的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冷湿水气,二为心包经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湿之气,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为心包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心包经下传郄门穴,天部水气散热冷降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散热降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4.郄门郄穴。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
[名解]
1)郄门。郄,孔隙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郄门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曲泽穴传来的温热经水,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郄门。
2)心包经郄穴。理同郄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温热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回流体内。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
5.间使经穴,属金。
[别名]鬼路。
[穴义]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
[名解]
1)间使。间,间接也。使,指使、派遣也。间使名意指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行至本穴后,经水逐步降温,生发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如被它物间接的指使一般,故名间使。
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经的经水由本穴流行通过。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故名鬼路。
3)心包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动而不居,故为心包经经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化气,所化之气性凉,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经下传于内关穴,凉湿水气则汇入天部的肺气之中。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浅泻或水针。
6.内关手厥阴阴维之会。
[别名]阴维。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名解]
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名内关。
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
3)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针。
7.大陵俞穴,原穴,属土。
[别名]心主,鬼心。
[穴义]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
[名解]
1)大陵。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大陵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大陵。
2)心主。心,心包经的气血也。主,主帅也。心主名意指穴内气血以气为主。心包经中运行的物质以气为其主,以血为其副,而内关穴传至本穴的物质当中,地部经水稀少,且从脾土中渗流于经穴之外,穴内物质则以脾土的气化之气为主,气为血之帅、为血之主,故名心主。
3)鬼心。鬼,与天相对,指地部。心,中心内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湿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经水渗流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为南方热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湿因而大量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化之气如同来自鬼所处的地心,故名鬼心。
4)心包经俞穴。俞,输也。本穴向外输出的是脾土中的气化之气,为心包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故为心包经俞穴。
5)心包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脾土中生发的干热之气性同心包经气血,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出之源,故为心包经原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水土混合物,至本穴后其变化为燥湿生气,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土的混合物。
[运行规律]水湿渗流于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并生发干热水气。
[功能作用]燥湿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8.劳宫荥穴,属火。
[别名]五里,鬼路,掌中。
[穴义]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名解]
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劳宫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劳宫。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较干燥。
[运行规律]吸热胀散并上行于天部。
[功能作用]散热燥湿。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9.中冲井穴,属木。
[穴义]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
[名解]
1)中冲。中,与外相对,指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中冲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中冲。
2)心包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质是来自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为心包经井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外出体表的高热之气,此气外出体表后急速散热降温,所行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
[运行规律]急速散热降温而行于天之中下部。
[功能作用]发散内热。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黑或稀淡),热则泻针出气(莫出其血)。
经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位。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备注
天池 乳头外1寸,当第四肋间隙中 宽胸理气,止痛消肿 胸闷、心烦、咳嗽、气喘、胸痛、瘰癧、乳痈 手厥阴、足少阳之会
天泉 腋纹头下2寸,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分岐之间,伸臂仰掌取穴 宽胸理气,止咳宁嗽 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曲泽 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取穴 清心镇痛,和胃降逆 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咳血、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 合穴
隙门 仰掌,于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清心镇咳,凉血止血 心痛、心悸、心烦、衄血、呕血、疔疮 隙穴
间使 仰掌,于腕横纹上3寸,为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宽胸解郁,宁心降逆 心痛、心悸、失喑、干呕、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 经穴
内关 仰掌,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宁神镇痛,疏肝和中 心痛、心悸、不寐、癫狂、痫证、胃痛、呕吐、热病、肘臂挛痛 络穴,别走手太阳
大陵 仰掌,腕横纹正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宁心安神,宽胸和胃 心痛、善笑、癫狂、痫证、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 输穴
劳宫 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是穴 清心安神,消肿止痒 心痛,癫狂,痫证,呕哕,胸胁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口疮,舌烂,口臭,鹅掌风。 荥穴
中冲 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开窍醒脑,泄热清心 中风、中暑、昏厥、急惊风、热病、吐泻、耳鸣、心痛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