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怎么去芽庄:林军讲述中国互联网史《沸腾十五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0:19

林军讲述中国互联网史《沸腾十五年》
      林军讲述中国互联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走上了持续快速繁荣发展的道路, 进入了一个世人瞩目,奇迹迭出的时期。而这个不寻常的历史时期,正好与世界信息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时刻差不多同步到来。上世纪90年代扛着“把互联网带回中国去”的旗帜从硅谷归国创业的田溯宁说得好:“一个国家的发展赶上这样一个技术变革的年代,这在人类历史上也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我们赶上了IT技术从发明到真正应用的时代。”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真正的科学技术突破几乎都走过相同的轨迹,经历一切新生事物成长的过程。就像一个伟大人物,小时候并不一定引起过太多注意。随着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面的扩展,它远远超越人们开始时对它的认识和估计,使人类社会不知不觉间发生重大变革,走上新的高度。

      林军讲述早期的互联网,也曾被许多人暗暗地认为只不过是“通讯技术的一个小小变种”。曾几何时,就像从一个魔瓶中走出来一般,它竟然变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巨人,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使“世界变得扁平”的主力军,信息的海洋,交互的媒体,生活的助手,社会变革的驱动器,成为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全面的(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政府运作和服务,可以说涵盖人类社会的全部内容)基础设施平台。从互联网平台上发生和发展出来的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动人的故事七彩纷呈,花样翻新,使人目不暇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我们像是坐着一块魔毯,飞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之中。

      林军讲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时,首先会想到的是“上网去查一查”;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和计算机看作是谋生和致富不可缺少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有网络这个发表作品的天地而忽然发现自己原来还具有很好的艺术创作才能;网络改变交友的圈子,使地理位置分散,从不相识但具有相近兴趣爱好的人们逐渐变成朋友;网络使孤独无助的残障人士得以与社会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找到新的人生价值;最普通的人通过网络获得参与制定社会游戏规则的话语权, 并从而体验到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新鲜的责任感;执政者能从网上获知人民对社会问题的真实看法,找到与草根阶层直接沟通的有效途径,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拓了新的渠道;等等,等等。

       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正在与日俱增!


1998年至2008的十年间,不仅网民数量达到了2.89亿,从而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23%,而且男女网民比例已经从相差悬殊变为接近均衡:从1988年的男,85%,女,15%,变为2008年的男,52.5%,女,47.5%

年富力强,在家庭和社会都发挥着中坚作用的30-50岁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逐步上升,1998年是18.4%2008年是27.2%

2008CNNIC的统计表明,农村网民数量增长速度为60.8%,远远超过城镇增速的35.6%。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省份网民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地区(39.3%)。

在新增网民中,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较高。

对于我国社会进步最具有长期、深远影响的,我认为还是人民通过互联网得以高效率地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在社会观念、精神世界等深层次的方面获得新鲜的营养。

       广义的理解,网络上的学习,绝不仅限于用网络传播教材,教师和课堂。更重要的影响是来自于“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每个人都是教师也是受教育者。关键在于网络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就像汶川地震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大量涌现,大批80后在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让人对灾难中的英雄敬佩有加。而网络的传播,又使这些故事感动、教育了更多的人,无疑,这对弘扬正气,逐渐成就勇于担当、不惧艰险、义无反顾的社会精神、社会风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最广大的平民百姓,能从网上获得各种知识,对各种社会问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在社会大讨论中观察其他人对事情的看法,在比较和交流中自然而然地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社会观念、价值取向。这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过程中的学习,是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加速成长、成熟的过程。这种开放的交流无疑正在大大加速我们的国民素质提高,从而加速国家的现代化。

         互联网对于人,对于社会的这种影响,既是深刻的,又是潜移默化的。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不是通过大张旗鼓的运动和口号,而是每日每时,静悄悄地改变着社会,改变着我们,而互联网本身,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变化,在不断地自我塑造。

互联网如果是一个大厦,它是成就于所有的建设者、运营者和使用者手中。它不同于任何其他新技术:以发明和制造者提供给使用者,作为发明过程的终结。互联网不是。互联网本身的面貌,不仅取决于他的发明者和缔造者,而且取决于所有建设者、使用者的发明、创新能力、道德水准、精神风貌、人生价值观念等等。所以,述说互联网,确实必须述说互联网周围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我惊喜地发现,林军撰写的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一书,竟然能够如此脉络清晰、生动鲜明地把这样一大批创业者的形象和他们动人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些人,在互联网落户于中国大地这个复杂多变的漫长过程中,从各个方向走来,因为各种原因和理由,下定决心做一个互联网的拓荒者。他们的个人发展历史,已经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紧密融合,编织在一起。如今他们成了知名人士,成了网络业界明星、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的缔造者和见证人。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与他们的创造、奋斗、失败与成功、胜利和辉煌密不可分。而当初促使他们走进互联网的,与其说是对互联网已经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还不如说主要是年轻创业者的梦想、热血和激情,加上对这种开放网络技术的着迷。

      早期的互联网真像是一片沃土荒原。这技术好是好,可是除了电子邮件以外,对我们中国人还有什么用处?如何发掘出这荒原下的沃土?种什么庄稼?这些早期的拓荒者们跋涉长途,走过各自不同的道路,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以他们的个人魅力和领军才能,建立创业的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过五关、斩六将,对这些使人感到迷惑的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每当我看到,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不可须臾或离的东西,看到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活跃的生活,兴旺的交易,看到互联网已经进入主流媒体行列,看到央视频道把网络热点问题拿到更广大的电视观众中一起讨论,听到许许多多关于互联网给普通人,给边远山区的农民,给残障者带来的奇遇和机缘时,我总会想到这些创业者,拓荒者,以及对他们的一种深刻的、发自内心的感谢。无论他们创办的公司是否赚到了钱,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是,在迈开双脚,坚定不移地走出互联网在中国的道路这一点上,他们都是成功者,是功臣,是最有理由为今天互联网的辉煌感到骄傲和快乐的人。

这本书,正是他们的传奇故事。也是互联网在中国的一部创业史。

当然,互联网毕竟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创业者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军。成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环境条件,根本上说,是取决于政策的开明。在这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决不能忘记许许多多处于各个层面上的政府领导人,科学技术专家,他们在一系列最关键的时刻、最关键的问题上为互联网落户中国和在中国的持续辉煌打开了绿灯,使互联网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频频关注互联网,与网民亲切交流,使互联网的创业者、运营商和使用者受到极大的鼓舞,感到无比振奋。

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或许这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网民。在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网络文明程度的,是网民。网络就像一个最大的公共场所。每个正常的人都会希望公共场所干净整齐,空气新鲜,服务周到,设备齐全。对于网络来说,只有建设者、运营商和使用者一起采取行动,才能创造出人人喜欢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改善,是网民文明程度提高的标志。在过去几年中,当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网民群体都曾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谴责恶行,揭露真相,主张正义,维护国家尊严,表达了网民们满腔爱国热情,使世人震撼,为之动容。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对有难的同胞,网民群体总是拔刀相助,主持公道,热情关怀,努力促使问题合理解决。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实在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无限光明的前途。因为,归根结底,国家的潜力是藏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体现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益提高的素质。

互联网,我确信,将有助于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更好地成长,帮助他们“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担当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的大业。无疑,书写互联网,也会成为一个重任。

我祝贺林军此书的成功付梓,祝愿将有更多书写互联网的好书出现,以飨读者。

本贴来自:  http://www.0791pxw.cn/post/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