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实验小学:商业厕所的奇迹 - 菁城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22:51

商业厕所的奇迹 

默认分类 2011-04-06 20:03:36 阅读21449 评论142   字号: 订阅

       公共厕所应该由谁提供?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由政府免费提供。公共厕所服务市民,属于市政工程,毫无疑问应当是政府职责。然而,公共厕所在全世界的通病都是“脏、乱、差”。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厕所就不必说了,污水横流,臭气薰天还算是好的,最怕的是常找不到厕所。发达国家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是也不能让人满意。免费公厕的卫生状况总比酒店、咖啡屋这些消费场所的厕所差得多。流浪汉、瘾君子、小流氓、性交易者总是盘踞其间,让人十分难堪。

       每遇此类情形,就会有人站出来指责政府失职——不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嘛,市民逛街连厕所都找不着;不是大笔的资金投入嘛,怎么还是脏乱差?官僚们的托词永远是:投入不够,市民素质低。他们开出的药方永远是:加大投入,加大宣传教育。情形少有改观。即便这一切问题解决了,官员们也不敢公开财务数据——巨额的资金投入和生活中糟糕的体验形成反差,足以让市民咒骂一阵子。

政府在免费公厕上吃力不讨好,这不过是众多低效率市政工程的一项。由于政府长期包揽公厕服务,脏乱差的情形差不多从第一天就存在,很多人形成固化的印象。他们没有想过,如果把公共厕所当成普通的服务交给私人企业去做,情形会大大改善。

德国瓦尔公司是这个领域的杰出典范。像其它国家一样,建造公厕也被认为是政府的一项“职责”,但是德国公厕基本上采用市场运作模式,政府只作协调。德国法律对城市里的公厕密度作了粗泛的规定,而在地点、数量和设施标准方面就交给调查公司完成。调查公司从上万市民中搜集意见,整合方案,交给市政当局表决,选择最优的方案。

方案一旦落实,就通过竞拍将经营权承包出去。企业先缴纳一笔租金,承诺提供达到服务标准,再通过公厕赢利。厕所服务是一个成本颇高,收益微薄的行业。行业内计算,按每人每次收费0.5欧元的高价(接近人民币5元)经营柏林的所有公厕,亏损额将达到100万欧元。

其实这些数据是基于政府公厕的人流量和成本投入,不足以反映公厕市场的盈利能力。况且政府经营的公厕还有很多盈利点没有开发,瓦尔厕所公司看准这个机会,以提供免费公共厕所为承诺,在缺少竞争,只需交纳低廉管理费的情况下,一举拿下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

私人公司提供免费厕所?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的前景。既然是企业,肯定是赚钱为第一目标,瓦尔厕所公司的盈利点显然不在厕所门口的投币口上。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广告。

瓦尔公司联系了许多著名的大企业(包括苹果、诺基亚、夏奈尔、派克等著名品牌)在厕所上打广告。(没错,这些广告确实是打在厕所的外墙上)。不过这些厕所的外墙制作得十分精致美观,和城市灯箱没什么区别。加之瓦尔公司的墙体费用比一般广告公司低得多,这些企业当然乐意考虑。瓦尔公司不单在厕所外墙做广告,还将内部的摆设和墙体也作为广告载体。考虑到德国人如厕时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甚至将广告印在手纸上。广告收入是瓦尔厕所最大的盈利点,在柏林、法兰克福等5个城市,瓦尔公司就获得超过3000万欧元的广告收入。

此外,瓦尔公司的厕所内安置了公用电话,瓦尔公司可以向通信运营商获取一定的提成。虽然数额不大,但是着实提高了如厕者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广告载体的租金。

当然,瓦尔公司也提供付费厕所。他们修建一些高档厕所提供诸如个人护理、婴儿尿布、擦拭皮鞋、后背按摩、听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服务。虽然数量不如免费厕所那样多,还是满足了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提高了瓦尔的声誉。

至于成本的控制,瓦尔公司自己成立清洁团队,派出管理车巡查。由于几乎所有的厕所都安装自动清洁装置,实际清洁工并不多。依靠一系列的精打细算,瓦尔公司很快就获得了成功。根据中国记者2003年的一个报道,德国瓦尔公司1990年的收入是988万欧元,到2002年时达到8827万欧元,2003年经营收入估计将达到1.6亿欧元。瓦尔公司的业务也跨出德国,在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建立了18家分公司,员工也从1990年的71人增加到560人。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人体验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没有掏出税金交给低效率的官僚,不用再听喋喋不休的抱怨,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瓦尔公司的奇迹是市场的奇迹。说起来并无奇妙之处:自古以来,人们都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负责,不曾求助于一个万能的政府。近世秉持“责任”“公共服务”理念的大政府大包大揽,像保姆一样呵护着缺乏自理能力的婴孩,只让情况变得非常糟糕。厕所的市场化告诉人们,吃喝拉撒是自己的事情,和上餐馆没有本质区别。与其交给政府,不如交给企业。企业需要讨好顾客,还要尽可能地节约成本,他们的才能是官僚永远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