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键:当廓尔喀弯刀遇到解放军三棱枪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01:43

全球最凶悍的5个雇佣兵集团 之 尼泊尔廓尔喀雇佣兵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他们个子不高,但非常凶狠,据说战斗中,他们的牛腿弯刀一旦出鞘就必须见血,这就是尼泊尔特有的廓尔喀雇佣兵。19世纪初,英国入侵尼泊尔,发现廓尔喀人忠诚耐战,于是就招募这

 

些山民建立一支殖民武装,1857年印度次大陆起义时,要不是廓尔喀联队为英军浴血奋战,英国对南亚的殖民统治就不可能延续到20世纪。在英国人的调教下,来自山区的廓尔喀人心里产生比印度人更高贵的想法,在镇压印度独立运动时也下得了狠手,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中,廓尔喀雇佣兵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数以千计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于非命。

 

1947年印度独立时,根据英印尼三方《加德满都协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尔喀部队,规模达到18个联队(相当于步兵营),成为印军最著名的部队,印军习惯把他们称为"托马"。据称,廓尔喀人是反应迟钝、感情冷漠的民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他们成为杰出的士兵,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中仍能泰然处之,极为冷静。虽然廓尔喀人不具有锡克人的那种热忱,但其脾性中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韧性,每当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正乐趣,廓尔喀人便感到由衷的高兴。与众不同的是,当对生活感到厌倦时,他们没有那种牢骚满腹、吹毛求疵的恶习。当受到挫折或面对艰苦时,他们又若无其事,谈笑如常。

 

由于廓尔喀士兵大多为生活所迫。世代当兵为业,不少廓尔喀人毫不掩饰地说:"我到印度当兵就是为了钱,没有其它目的。"为保住饭碗,他们一般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认为"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理所当然。据说,廓尔喀士兵没有命令绝不乱动,即使一天不吃饭,命令他坐着,他也不会离开。他们具有山民的性格,平时沉默寡言,但是惹起性子来,就无法控制。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不顾死活地和你拼命。

 

1999年5月下旬,穆斯林游击队占领了泰格尔山,直接威胁印度在克什米尔的统治。为了夺回阵地.印军一支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廓尔喀步枪联队从山的侧背向顶峰发起进攻。他们的处境实在艰难,士兵沿着陡峭且毫无掩护的山坡一米一米地向上攀爬,每人还得背着重达25公斤的行军包。居高临下的游击队甚至懒得向这些士兵开枪,他们等到廓尔喀士兵费力地爬到半山腰之时,就向山下扔石头,用这种"滚石战术"把廓尔喀人打得尸横遍野。

 

但廓尔喀人有着死战不退的传统,在他们的战争辞典中只有"战斗"和"战死"两个词。最后在炮兵掩护下,11名擅长攀登的廓尔喀人组成敢死队,继续向主峰突击。敢死队匍匐在地面,利用炮击留下的弹坑作为掩蔽所,他们一边躲避,一边灵巧地使用手雷还击敌军的机枪。尽管蝣击队火力猛烈,敢死队员还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挪动,终于接近了敌军阵地,白刃战随即展开。经过5个小时的搏斗,泰格尔山回到印军手中。11名敢死队员用尼泊尔土语报告:"长官,11个廓尔喀人上战场,11个廓尔喀人凯旋归来。"

 

廓尔喀简介:

 

尼泊尔中部城市,廓尔喀王朝发祥地。位于加德满都西北80公里,海拔1,500米。县的行政和商业中心。居民多为古隆人和马嘉人。十八世纪曾为尼泊尔王朝的首都。加德满都至博克拉的公路通过此地。产稻、玉米、小麦、粟、蔬菜等。有印度教女神庙。

 

在阿富汗战场,廓尔喀兵的保护让哈里王子(右)感到很安全,他们间的关系很融洽。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廓尔喀雇佣兵

 

前不久,英国哈里王子因行踪被媒体曝光,不得不提前从阿富汗前线回国。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待在英勇善战的廓尔喀兵中间感到很安全,因为这些廓尔喀兵佩有锋利的廓尔喀军刀,当弹药用尽时,会挥动廓尔喀军刀攻击。让哈里王子大加赞赏的廓尔喀兵,其实就是英军派往阿富汗的廓尔喀部队--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最令人生畏的雇佣军队。

 

英军精锐王室看重

 

廓尔喀兵是英国从位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尔招募的雇佣兵。1814年,尼泊尔王国的廓尔喀战士奇袭了英控克什米尔,英国人以3万人对付尼泊尔1.2万人,经过两年奋战才实现和平。这一战,英国人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廓尔喀兵宁死不屈的勇猛精神却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后,英国与尼泊尔签订条约,开始招募廓尔喀兵。

 

1815年,英军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兵组成的战斗营,在此后发生的所有与英国有关的冲突中,都有廓尔喀兵参战的身影。廓尔喀兵无限忠诚地为英国效劳,他们毫不留情地镇压反对英国殖民者的亚洲同胞,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1982年的英阿冲突中曾远征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群岛),至今仍战斗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

 

在过去的200年中,廓尔喀兵的足迹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鲜和伊拉克等地。另外,他们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曾在科索沃和东帝汶等地服役。1997年香港回归前,廓尔喀兵也曾长期驻扎香港,号称是驻港英军的"拳头部队"。

尔喀步兵团!

    解放军战史中最后一场白刃战是对印自卫还击战中与印雇佣军廓尔喀士兵的一场战斗。

 

    解放军步兵的三大战技:射击、投弹、拼刺。当时部队宣传的就是:敢于刺刀见红才是好战士。当时的武器是56半自动步枪,枪刺是三棱刺,设计这样的刺刀其实说来挺不人道的,一枪刺中,留下三道创口,伤口缝都缝不起来,刺不死你,把你

血也放光了

    1962年,中印两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爆发了边境冲突,问题的由来是历史上有名的“麦克马洪线”。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印度军队中,有一支由尼泊尔的廓尔喀人组成的雇佣军团,十分骁勇善战。我军和廓尔喀军团的初次交锋,是在1962年7月,地点是中印边界的加勒万河上游。

 

    1962年4月,印度陆军总部命令西部军区司令道拉特·辛格派人再加勒万河上游建立哨所,以控制中国哨所。辛格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他电告总司令考尔:“中国很早就在萨木崇岭设了哨所,任何威胁这个哨所的行动,都可能引起中国军队的强烈反应。”考尔回答:“别怕,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人不会有强烈反应。”辛格仍然很担心,主张巩固已设立的哨所,不再设立新哨所。考尔却说:“我们必须抢先一步,控制他们,我们的政策是前进!前进!前进!”

 

    就这样,一支由廓尔喀雇佣军联队在1962年7月初到达指定地点,并开始修筑工事,切断了中国哨所的后路,阻拦中国的运输队。中国ZF提出抗议,印度ZF却置若罔闻。

 

    7月10日,中国军队在萨木崇岭巡逻时,遭遇印度军队,双方剑拔弩张,僵持了一段时间,最后为避免流血,中国军队主动后撤。一位懂印度语的中国战士向印军喊话:“廓尔喀士兵们,中尼两国人民有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朋友,请你们不要开枪。”事实上,尼泊尔ZF并不愿意看到廓尔喀士兵和中国军队作战。因为中尼两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并且按照尼泊尔同印度的协定,印度派廓尔喀雇佣军上前线时,印方有义务通知尼泊尔ZF,但这次印度却没有通知尼泊尔。

 

    考尔得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欣喜若狂,认为中国军队胆怯了,更加得寸进尺,派军增援,于8月初接近萨木崇岭。此时中国也派军增援以防止印军继续深入。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1962年10月20日清晨,我军各攻击部队源源不断进入各自岗位,等待反击印军入侵的进攻命令。司令员张国华和副司令邓少东看着表,等待那庄严一刻的到来。7点29分,另一位副司令赵文进下令炮火准备。7点30分整,随着一声“射击!”我军万炮齐发,猛然间,地动山摇,印军阵地上顿时一片狼籍,克节朗河两岸充满了火药味。战斗中,我军采用中央突破法,在三、四号桥之间部署三个团,其中一个团担任正面攻击,其他两个团从侧翼进攻。我军进展十分顺利,一小时之内就占领了扯东哨所。

 

    但是在攻打廓尔喀联队时遇到麻烦,他们驻守在一个较高的山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我军某连队到达山下时,被密集的敌军火力压制住了。恰在此时,火箭班赶来增援,火箭班长钟琪带领战士,背着火箭筒冲了上去,敌人的碉堡里喷出熊熊火焰,钟琪和战友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火力,架好火箭筒,随着一声巨响,敌人被消灭了。后面的战士一跃而起,冲上山顶,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

 

    激战之后,敌方阵地上只剩下十来个廓尔喀士兵。绝望中,他们企图做最后一搏,向中国军队投掷手榴弹,端着刺刀冲出战壕。炮手王润在敌人跳出战壕的瞬间,发射了致命的一炮。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阵地上宁静了,反扑的敌人全部倒下,我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敌方阵地。战斗结束后,团长王应龙下令用隆重的军礼厚葬廓尔喀士兵,以示对他们战斗精神的敬佩。

上面报道里没有描写白刃战的过程,不过可以想象当时的惨烈,战斗以廓尔喀联队全部阵亡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