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战致幻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5:24

1.讲授法

(1)类型

讲解、讲读、讲演.

网络同步讲授、网络异步讲授

(2)优点

能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主动性与连贯性,易于控制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时间.

(3)缺点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搞不好会变成注入式满堂灌。

1.      演示法

(1)简述

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示范性实验与操作. 利用多媒体网络

(2)特点

与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结合.可交互演示、速度可控、服饰可选、可重复、可远程、可随机进行

(3)注意事项

目的要明确,引导学生观察。单向交流,提问、讨论促进教学信息双向流动

3实验法

(1)         简述

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

(2)特点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2)         注意事项

(3)         实验准备要充分(设备、材料;方案、方法;思想、态度)  加强指导及时总结、评价

4任务驱动法

(1)简述

属于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平台

(2)特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主体意识

(3)注意事项

实验准备要充分(设备、材料;方案、方法;思想、态度 加强指导 及时总结、评价

5.协作型教学法

简介: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意义: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信息技术是一个大的概念,细化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乃是由一项项设置,一步步操作组成,很适于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互助、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既解决了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的教学质量。

6.练习法

简介: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2.上机实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

注意事项:

①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置好上机内容、说明目的和要求。学生应事先做好准备,以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提高上机效率;

②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意创造性练习;

③正确的上机方法。上机练习要按确定的步骤进行。教师应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单,表上应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达到效果”等,要求学生及时填写;

④加强指导。上机时,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可由教师示范操作;

⑤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相协作精神的教育。上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机房、关闭电源,教师要做好机房安全检查工作。

7.游戏引导法

简介:通过游戏教学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操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并熟悉掌握该操作方法。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绝不雷同,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不外乎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各种窗口、图标、组合框、对话框等等。益智性游戏软件的界面设计是最精良的,它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即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游戏,却不能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一种手段;

②选择游戏要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加强学生的科幻意识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游戏软件的安装、解压、合理分配内存等计算机知识的探索实践,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之中;

③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误教。同时更不能忽视游戏的负面影响,要绝对禁止在一切学习时间玩游戏(包括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选择政治观点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游戏,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操作,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采用游戏引导教学法获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找到益智性游戏软件中这些教育“热点”和精华。

8.研究型教学法

简介:所谓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1.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原则

2.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3.研究结果的交流和评价。

4.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概述

9.讨论法

简介: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互相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学习形式。考虑到目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按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小组安排机房座位。因此,小组讨论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是水到渠成。小组讨论法比较适合于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的知识性论题的教学,例如,信息技术课中的多媒体作品制作、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信息文化等内容的教学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优点:首先,讨论法的运用能比较充分地体现诱思探究的理论思想。其次,采用讨论法比较适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三,讨论教学法的功能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第四,课堂讨论法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注意事项:其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其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0.资源型教学法

特点:教学软件一般具有界面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直观效果强、个别化学习特点突出、操作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利用这种软件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多种感官刺激中获得认知的意义建构。教学软件中内容的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专业公司针对某一模块内容专门制作的学科教学软件,如打字练习软件、单词学习软件、益智游戏等;还有教材出版社制作的与教师用书配套的教学软件等等。

信息技术课本身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CAI教学法因此备受教师关注,是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教学软件,为讲授课程内容服务;其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学软件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教学软件只是教师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才能使CAI法真正为教学服务。

11自由辅导法

简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指导一般以“师—生”双向的交流为主,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心理的指导等,该方法除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对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学科起步比较晚,教与学的经验都比较缺乏,学生预备知识的差异也比较大,而学生自主实践的课时又比较多,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学中,个别指导法的实施经常发生在上机实验中,这时教师一般在学生中巡回观察,及时给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指导。个别指导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更大范围地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需求,并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各种指导方案,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个别指导还经常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

12抛锚型教学法

简介:这种教学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即"任务")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一"任务"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特点:抛锚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前提在现实中去感受去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特点与信息技术课程以"任务驱动"为原则,在现实中组织实践学习活动的本质相一致,因此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中尝试"抛锚式"教学法。

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法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等能力。但由于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讨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确保学习按预定方向进行。

13.活动型教学法

简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特点:以活动教学法为主、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模式称之为活动教学模式,也简称为“活动教学”。

14.支架型教学法

简述: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中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逐步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达到独立建构知识的境界。简言之,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然后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特点:支架式教学模式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的正确理解。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而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以利于学习的迁移。而且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意事项:当然,任何统一的模式都有其局限性,支架式教学模式也只是我们初步研究的过渡阶段,随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架式教学不会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而是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

15主体型教学法

简述:主题教学模式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教师团队)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选择主题,从而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特点:。它以21世纪课程重组以及教学范型的变革为背景,以来源于学校、社区、网络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为基,以自然体验、环境问题解决及环境行为养成为目标,以跨学科的知识、信息及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作为自然体验、问题解决与行为养成的有效工具。

注意事项: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在环境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现状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与应用不足的理论盲点和实践空白;另一方面,当前学界对主题教学本身也缺乏深入的理路探询和科学建构。因而,只有把环境教育与主题教学模式问题联系起来研究,才能探寻出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新路径。

16.创作型教学法、

简介:教学中着重启发学生产生表现欲,鼓励学生敢于表现,并能巧妙、灵活地使用多种材料,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综合创造的能力。

注意事项: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开发。

17.虚拟型教学法

简介: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特点: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 从模拟的程度看,模拟教学可以分为模拟整体教学和模拟局部教学,从模拟的对象看可以分为模拟环境教学、模拟过程教学,从模拟效果肯可以分为仿真模拟和进似模拟。

注意事项:1、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知识准备

2、 从实际出发,大胆处理好教材

3、 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4、 发挥教师的导引作用,强调师生共同参与

5、促进学生间合作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