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公主盘点:厚积才能薄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10:50

厚 积 才 能 薄 发

──略谈我对篆刻、书法创作的认识

邬浙雷

 

前些日子,接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名家艺苑”编辑来电,嘱我写一些文字,介绍一下自己近年来从事书法、篆刻创作的体会,刚接电话,思绪茫然。近日得暇习字治印,心境澄澈,思绪也渐趋清晰。

几年来,我的篆刻、书法作品已十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展览,其中有机遇,但更多的是靠积累。二○○二年是我继九五年之后又一次创作丰收年。我的篆刻作品入选了全国最高书展“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展”、天津艺术节的“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书法作品入选了“全国第四届楹联作品展”、获“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银奖。这些应是对我书法篆刻创作的认可吧。

我于篆刻创作,往往是有感而发的。比如,平时读书看报时,遇到佳句或是脑子里蹦出自己认为有文采的文字时,就摘录下来,等到某天技痒,有创作欲望,就寻章摘句,经营位置,一气刊成。如投“兰亭书展”之印作,有一方印文是“宿将还山不言兵”,出自《普陀山史话》记载的高僧行悦梅谷之偈语,而这正是我父亲三十余年从戎心态的写照,另一方印“年近不惑”则在边款上刻曰:年近不惑、惑仍多矣。我投稿作品多是平日所作,很少为应付展览匆匆上阵。风格上喜静穆、雅逸一格,用刀冲切结合,兼工带写。不喜过分破碎,将文字故作肢解状。当今印坛,鼓吹写意,以为不“粗头乱服”不足以显其才情,敦不知写意印所追求的是一种神韵,一种境界,缺乏对其深刻认识,则印章徒具形式而精到不足,内涵贫乏,文字线条单薄疲软,盲目跟风只能迷失自我,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印屏的制作也是很有讲究的。西泠印社成立九十五周年举办一次社员作品展,几个日本籍的印人所制印章精美、考究、让人流连忘返。这次投“兰亭奖”作品,我将印屏制成一个册页,扉页镶以深蓝色,附上仿古宣题的签,末尾则以工楷写上自己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可谓书印合璧。恰有汉上名家陈新亚君舟山一游,见示谓“不俗”,予以肯定。这更增强了我投稿的信心。

书法创作上,几年来我一直钟情于章草、大草的研习,尤心仪王遽常先生之章草,爱其古朴奇崛。平时也留心篆籀,然纯为治印服务。二○○○年,因故寄往岳母家,由于房屋狭小,容不下大的几案,难以进行大幅创作,因此就找了一些古人小楷名篇,悉心揣摩,几年下来,颇有收益。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小楷世用极博,不仅可以培养一个人沉密细致的功夫,亦可陶冶性灵,怡养气质,故前人有“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之说,非在于利禄也。我作小楷力求雅逸,与印章气息相通,略参以行书笔意,使其机巧自出。虽有幸在省展中获奖,但自知与晋人精神气质相差远矣。

总之,书法创作需要灵感、才气,但只要潜心研习,多方面充实自己,总有机会一睹书法女神的真容。对一名书法爱好者而言,机遇和成功往往只垂青于那些勤于耕耘、善于思索者,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有积累才能有升华。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