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机器人:徐景安:中国靠什么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5:25
徐景安:中国靠什么崛起? 

      中国2006年GDP总量达到2.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指年可待。1848年以来,振兴中国的百年梦想就可实现。这无疑为中国上下所振奋。《大国崛起》的播出,自然引起关注,并引发了一场争论。这是中国改革方向之争的延续。温总理的文章对我国如何崛起,也发表了见解。核心问题是中国怎么崛起,靠什么崛起,崛起的目标、目的、方向是什么?这是值得讨论的,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决定我们当下的政策、方针。

      中国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吗

      世界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都是经济强国。这既表现为经济总量,也表现为人均水平处于世界前例。而我国目前人均GDP仅1900美元,世界排名第100位,还低于泰国。我国领导人十分清醒。温总理说:“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这就可以理解,温总理为什么强调“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可理解温总理所说“要抓住当前国际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自己。发展是硬道理,不仅是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外交实力的基础。国家间的竞争,基础在实力。”

      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永恒的任务,就像一个人永远想改善物质生活一样。人要幸福,物质需求的满足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人对物质的追求受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经济更是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历史上的大国大都是靠坚船利炮、武装掠夺资源而生成,今天的中国显然不能走这条路。所以,电视片在叙述大国崛起的历史时有意不强调血腥掠夺的一面,而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理念和制度的创新。这显然是基于推进中国改革的良苦用心。而对中国改革有异意的人,就批评作者故意掩盖、歪曲大国崛起的血腥历史。

      有一篇文章指出:“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殖民地建立和瓦解中,所有的商业活动,生产活动都被涂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这种鲜血还不是马克思说的 ‘资本’剥削的‘鲜血’,因为资本剥削是‘市场规则’。早期崛起国家身上的鲜血很明确的来自枪炮、大刀、铁索、皮鞭和棍棒。”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该文却故意掩盖、抹杀经济、政治、文化理念和制度的创新在早期崛起国家中的作用,说:“欧洲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议会制,承认公民权利。意识形态上追求人权和政治地位平等。但是,这是西方在这个时期崛起的原因吗?不是。”“《大宪章》制订后二百年,西班牙、葡萄牙人称霸世界,已经有了《大宪章》的英国人也就是乾瞪眼看。大宪章什么作用也没起,什么忙也没帮。《大宪章》颁布后三百年荷兰称霸世界,英国有《大宪章》也没起作用。”这位作者的意思很清楚,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念和市场经济制度建设都是一堆无用的垃圾,与崛起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呢?他说:“这五百年世界大国崛起的道路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道路,一种是苏联和中国现在走的道路。”“走前一种道路要成为大国,就是要用暴力手段在全世界攫取尽量多的经济资源,使自己拥有最大的经济优势并成为最富有和强大的国家。”“中国和苏联不可能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用暴力手段获得工业化资本,因此,于是采取了中央政府用非市场经济规则集中和配置国内资源,以重工业为先导快速实现工业化。由于这两个国家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国际市场并没有严重的壁垒,因此可以采取和平方式创造一个巨大的、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这个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就是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任何后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大国要迅速崛起,最合理的方法是通过国家配置资源手段提高积累率取得发展资本,并迅速形成一个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于是苏联、中国崛起了……” (1)

      按这位作者的意见,中国不可能走暴力攫取资源的道路,只能走计划配置资源的路,并断言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任何后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大国要迅速崛起”“最合理的”选择。如果这篇文章写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道理,今天苏联崩溃了,中国放弃了,还作为研究的新成果来推荐,似乎这一切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然而,他指出的中国已没有过去大国崛起的外部条件是事实。那么,中国靠什么崛起?

      日本面积小、资源少,战后主要靠自由贸易、利用他国资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我国是不是可以走这条路?答案是肯定的。我国现在走的就是这路。然而,中国又是人口大国,中国按经济总量可以成为经济大国,但按人均占有,永远不能成为经济强国。因为按人均消费,中国达到美国的水平需要6个地球。所以,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要建设成为人人幸福的国家

      中国不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国人不能过美国人的生活,中国岂不无望,中国人岂不悲哀?这就错了。世界经济强国本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美国人的生活也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不是吃不着嫌葡萄酸?非也。回到人学问题,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人幸福吗?

      美国文明、西方文化的核心,说好听一点叫物本位,讲难听一点就是利欲熏心。美国经济靠举债维持,国债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0%;美国人靠举债消费,负债占可支配的年收入的89%。这意味着美国人消耗着全世界的、以至下一代人的资源。美国想把它的文明推广到全世界,这种文明学得来吗,能持续吗?如此利欲熏心会顾忌他人吗?美国也就成了暴力事件最严重的国家,每2分钟一起轻罪事件,每7分钟一起暴力犯罪活动。刚刚发生的校园抢击事件,竟然死伤38人。美国根本没有办法防止这样的事发生。按人口计算,美国警察最多,监禁的犯人也最多。但一切无济于事。一位美国议员出招,让老师也带枪。这还是学校吗?师生间随时可举枪,人际关系到了这个地步,还有幸福可言吗?美国对外也是利欲熏心,一切行动都以美国利益为核心。它想打哪个国家就打哪个国家,它要干涉哪个国家就干涉哪个国家。美国也就成为恐怖袭击的对象,时时处于恐惧之中。如此经济强国,它的人民幸福吗?

      一个以物的占有、物的消费为价值追求的国家、家庭、民众一定是不幸福的。英国未来基金会的迈克尔.威尔莫特和威廉.纳尔逊在《复杂的生活》一书中指出:“在过去50年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多少快乐。这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安全,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他们的生活却似乎更压抑……”。在短短的10年间,英国受“焦虑不安、精神沮丧和神经紧张”折磨的人,从10年前的5%增加到现在的9%,进入了“焦虑社会”。

      为什么物质越富裕,精神越不安呢?在物欲滚滚的洪流面前,有的为得不到满足而焦虑、而自责、而自卑;有的为实现满足的竞争而心绞、而疲惫、而疯狂;有的为满足实现的亢奋过后而空虚、而自大、而狂躁。将物的满足作为人生追求,人会越来越自私、心量越来越狭小、神经越来越紧张、得失算计越来越敏感、心灵承受越来越脆弱。在快节奏的奋斗中、无情的倾轧中、不安的前景中,人的精神怎么受得了无尽头、无限制的折磨。

      所以,物质富裕与人的快乐未必成正比,以为只要抓好经济建设,老百姓一定会快乐;以为口袋里的钱多了,自己一定会幸福,是现代物质文明的最大误导。

      中国还很落后,中国人还不富裕,中国要加快发展自己,这似乎没有错。但是,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把这条作为至高无上的“硬道理”,实践证明已发生了严重的偏差。中国有严重精神病患者1600万,在疾病排名中已超过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居于首位。全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每2分钟自杀9人,其中8人未遂,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3倍,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深圳是全国最富裕的城市,每年2000人自杀,精神障碍率十年间增加了     100倍。物质富裕、精神不宁,是中国的奋斗目标吗、是中国的理想社会吗?

      我们的决策高层应该醒悟了,经济建设是要抓,这一点没有错。但不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更不是衡量的指标,只是一项日常的任务。我们的目标、中心是真正造福中国民众,使中国人人人幸福。

      有人会认为,这是不是太虚了?一点不虚。世界很多机构都在研究幸福指数,力图将幸福量化为可衡量的指标。我在《你的选择与中国的未来》一书中,对国家与民众的幸福指数作了初步研究。我将全面小康归纳为五大特征:一是经济殷实;二是资源低耗;三是环境清洁;四是社会和谐;五是精神愉悦,并分解为28项指标。全面小康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物质富裕程度不如发达国家,但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社会很和谐,精神很愉悦。除了物质水平一项以外,其余都优于西方现代化。而全面小康的这一弱项,正是换来与地球生态的协调、人类社会的持续,使全人类都能实现,不像西方现代化只能供少数人享用,这实际不是缺点,而是优点。全面小康可取代西方现代化,不仅作为中国,而且可成为地球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全面小康的五大特征,其实质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所以,全面小康的高级阶段就是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尝试。

      中国靠什么崛起,主要的不是靠经济,更不是靠军事,而是靠文化、靠理念。小康的理念、和谐的理念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小康、和谐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不要利欲熏心,人的幸福主要的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来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来自正确地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自然,来自道德、来自精神、来自胸境、来自心灵、来自平衡。

      茅于轼先生说得好:“当一个人做了一件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后,他内心的愉快是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一切官感上的快乐,都有达到饱和的时候,正像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也会腻一样……。唯有德行给予人的愉快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你越是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下,你就越是远离了一切烦恼。” (2)

      早在30多前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说:“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3)汤因比所说的“统一”当然不是指极权或武力,而是可供人类借鉴的一种文化理念、可为世界追求的一种社会模式。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理念和社会模式。

      怎么建设人人幸福的国家

      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各有各的幸福观,人人幸福的国家怎么建?有一篇奇文说,将社会主义理解为“普遍幸福”,就是提倡“娼妓社会主义”、“麻将社会主义”、“毒品社会主义”。(4)这种荒唐的推理中孕含着一个深刻的真理,现代文明把人的幸福理解为物欲的满足,现代化就是“以不断增长的速度把东西消费掉、烧掉、穿掉、换掉和扔掉。”(5)娼妓、麻将、毒品可以带来感官的刺激和满足,中国继续走这样一条路,一点不错就是建成“娼妓社会主义”、“麻将社会主义”、“毒品社会主义”、“网吧社会主义”、“卡拉OK社会主义”、“高尔夫社会主义”,总之就是“吃喝玩乐社会主义”……只是中国发展还不平衡,只有沿海城市的少数人能享受。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能享受这种社会主义的快乐!

      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高度一致地树立了“以骄奢淫逸为荣耀、为成功、为骄傲,以省吃俭用为耻辱、为失败、为窝囊”的荣辱观。国家以经济为中心的国策、社会以消费为尺度的舆论、民众以金钱为第一的追求、学校以分数为衡量的标准,都是在鼓励、培养利欲熏心、物欲横流的人。难道不是吗?不信,可以调查一下,官员到民众、教师到学生、老板到雇员、成人到年轻人,他们羡慕、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以物质追求为目标的中国固然带来经济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带来道德的堕落、灵魂的丧失、精神的空虚。问题还在于中国有多少资源来满足今天13亿、将来16亿人口的物质欲求,用武装去掠夺、靠举债来维持,可行吗?欲壑难填的国民能建成和谐社会吗?

      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前途就在于追求物质的同时,找到一条追求精神的道路,使国民在寻求物质享受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从精神的追求中即真诚的亲情、真诚的爱情、真诚的友情、真诚的工作、真诚的服务、真诚的奉献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从安宁的心灵、健康的体魄、淡泊的生活、关爱的人际、和睦的氛围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物质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往往体现在享用的瞬间,还不能过度,否则有害而无益;而精神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回味无穷、多多益善、有益无害。物质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要耗费资源、损害环境,要争夺、竞争、算计,要忙碌、紧张、妒忌。而精神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很简单、很轻松、很自然、很安逸、很方便。人要获得快乐和幸福,并不复杂,也不困难,但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心狠、越来越手辣,可离开快乐和幸福却越来越遥远。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25个发达国家的国民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20%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还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美国的一位名叫麦克马洪的历史教授花了6年时间写了一本研究幸福的书,他的结论是“你永远不可能幸福”。他坦言他所研究的幸福植根于西方文化和比较富裕的社会。他说:“很糟糕,花了6年时间研究幸福的历史,我原以为能找到答案,但是,我没有。”(6)富裕的西方社会都没找到幸福,“以经济为中心”能带领我们找到幸福吗?

      选择的困惑

      说找幸福不困难,其实很困难。这位西方学者找不到幸福,但目标毕竟是幸福。我们却有不少人反对找幸福,特别反感以人人幸福、普遍幸福为目标。中国曾经高喊过:“砸烂你的狗头”、“踏上一脚,叫你永世于得翻身”、“地富反坏狗崽子,就是要专你们的政”。今天,有些人依然怀念斗争的时代、革命的时代、专政的时代、计划的时代。当然,什么事情不能绝对,那个时代有可怀念的地方。比如实现了“第六工业强国”,搞了“两弹一星”,重工、国防是搞上去了,但苦了百姓啊;说是当时物价低,一点没错,“一张电影票只需壹角钱,也就是说农民卖掉壹市斤小麦就可以去电影院看3.8次电影”,可是那时的农民填饱肚子都困难,谁去看电影啊;说农民“是真正的国家主人翁”,那时农民连出门讨饭的自由都没有,要不怎么会饿死数千万人!说是“城市的人们享受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和福利住房”,这是实情,可城里人的福利是建立在盘剥广大农民的基础上的,改革前3亿多人处于贫困线上啊!说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少,不受当官和有钱人的气”,这也不假,当时除了毛泽东在各地有行宫、出版毛选有百万收入外,大多数的官钱不多,特权也只优先分配房子、儿女参军提干。大家都凭票供应,没有有钱人,物质上的气是没有,但是多少地富反坏右,多少反党分子、反动权威、内奸、特务、卖国贼、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走资派以及他们的家属、子女何止是受气啊!这才是人斗人、人吃人啊!剥削你,你还可辞职不干,另找门路;专你的政,你往哪里躲、往何处跑?那是罪上加罪!这是一位叫张勤德的人在写“十七大”建议书中所表达的怀旧之情。(7)还有一位人士说:“人民的这种怀旧是倒退吗?”“从人民曾经取得的成果倒退回去两步甚至三步。由此算起,‘倒退’一步就是前进。”(8)

      确实,连人要幸福,他们都反对,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和终极的价值追求,那什么是前进,什么是倒退,什么是成果,什么是苦果,自然说不清、道不明。过去我可以专你政,现在专不了了,你说是前进,还是倒退?过去什么是社会主义,我说了算;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来定。现在可好,提出什么“人民社会主义”、“普遍幸福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要什么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正义、幸福,简直闹翻了天,这像社会主义吗,社会主义能这样吗?这是前进,还是倒退?

      从物质条件、人身自由等方面,今天的中国人比昨天的中国人肯定是前进、是进步。从这个意义说,今天的中国人比昨天的中国人幸福。但是,今天的中国人依然缺乏幸福感,这是需要反省的。结论是继续经济改革、实现经济民主;起动政治改革、实现政治民主;推进社会改革、实现社会民主。同时,吸取西方物质文明的教训,中国必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齐抓的口号早就提出,物质文明建设虽然任重而道远,毕竟取得了进展;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作了努力,但基本上是无效。

      中国领导人面临太多的难题、太多的困惑。

      守旧人士强烈地反对改革,要求倒退。这很清楚,倒退不是出路。但是,他们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理由,以捍卫宪法为依据,政治上似乎天意无缝,意识形态又十分正统。奈何不得。

      改革人士强烈地呼吁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这也很清楚。但是,今天任何一项改革的推进,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积弊太深,阻力太大,又难以控制改革的风险、预测改革的前景。踌躇莫展。

      民众百姓不满改革,大多数理由成立,特别是群发事件越来越多,一调查都是地方官逼出来的,弱势群体实在可怜。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安定团结是大局,只有委曲了再说,扑灭于萌芽之中。稳定第一。

      文人雅士要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宪法为据、理由充分,但是已经心烦意乱,还要七嘴八舌。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又说话不腰疼。不能允许。

      美国霸主,咄咄逼人,一会儿人权、一会儿升值、一会儿制裁、一会儿诉讼,有理无理不让人,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真是又怨又气,但实力不如人,又要做生意。不能得罪。

      还有台湾的陈水扁不断挑衅、香港的民主派总出难题……

      中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也带来史无前例的麻烦、史无前例的挑战。发展的任务还没完成,发展带来的问题一大堆。物质文明还没建设好,又要建什么精神文明。现代文明的课还没补完,现代文明的不持续已暴露无遗。当年,邓小平认准治穷是中国的第一位任务,所以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今天的中国固然还要治穷,但比治穷的任务更复杂、更艰巨,用经济建设为中心就难以应对了。所以,以什么为中心的问题要重新考虑。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可以统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统领经济、社会、政治改革,统领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统领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正义、幸福等价值理念,统领学习现代文明、又超越现代文明。

      历史上的中国共产党是靠先进的理念起家的,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也要靠先进的理念当家。我们现在提出了先进的口号,就要转化为先进的理念。因为只有上升为理念,才能转为国策,才能指导实践。应对千头万绪,关键在于理,“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个理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辩驳。这个理要尊重实践、合乎实际。这个理要顺应民心、符合人性。

      中国要崛起,是为民众真正获得快乐、幸福而崛起。离开这个宗旨的崛起,都是无意义的,并且是有害的。如果说,国家间竞争,就比哪国的民众更快乐、更幸福,比哪国民众的快乐、幸福更有广泛性、代表性、持续性。按这个标准,美国已铁定淘汰出局,其它发达国家也难取胜。中国最有条件使民众在获得快乐、幸福的比赛中获胜。但可能转为现实取决于全体国民的努力,其中领导人的智慧和魄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的崛起需要伟人。

           注释

注1:邋遢道人:《一个根据意识形态需要随意剪裁拼接历史的典范作品---“大国崛起”》网文
注2: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300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注3:阿.汤因比、池田大作著《展望二十一世纪》第
289.295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11月第1版
注4:杨连旭《以人民的名义剥夺人民》网文
注5:施里达斯.拉夫尔著《我们的家园—地球》第56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注6:《参考消息》2007年5月2日第7版
注7:张勤德:《民主社会主义的九大罪状》网文
注8:卫建林:《世界向何处去》《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