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娱乐圈结局:了解葡萄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35:48
怎样了解葡萄酒的“内”与“外”

        从祖父母起到我们这一代,家里十之六七的成员都与餐饮行业沾点亲。幼承庭训那个菜怎样才算好吃,如何制作才算标准等等等等,耳濡目染加上贪吃,饕餮性格由此而生,套用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身是乞儿身,口是皇帝口”。新认识的朋友还以为此人出自世家家世显赫呢,哈哈!

        留学澳洲与多数学生一样在唐人街中餐馆当侍应生,第一次接触葡萄酒压根就不明就里。向餐厅的一位资深前辈请教,答案是让我回去喝够十万块钱的葡萄酒再去找他。哈哈,虽然有点夸张却不无道理,因地乘便从此开始了我的葡萄酒之旅。

        当拉菲还没被胡乱炒作的年代,三千一瓶便有交易,更何况其他。所以读书的年代赶上了好日子,大量喝便宜酒(应该说性价比高的酒)。近年看到很多读了一两个相关课程的同好,有事没事就摆出波尔多专家的姿态,心里觉得好笑。试想即便我们从小吃中餐长大,也不敢贸然出来对各路餐馆评头品足,遑论此舶来文化岂是一两年能掌握到。如果看书能看懂葡萄酒,那画饼也能充饥了。

        很多朋友经常向我“学习”葡萄酒,说实在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去拼命钻研,自己喜欢就好。初接触要有包容心和冒险精神,选购葡萄酒别管她什么年份、产区的,这些对刚开始接触葡萄酒的朋友来说太深奥了,挑一些自己喜欢的酒标、名字容易上口的酒庄,一般葡萄酒专卖店零售价在三百块钱上下的进口货已具相当品质。每周末找上三五知己,开个两三瓶不同款的逐一品尝(人太多,好喝的话想回头也不行;人太少,不好喝还得受罪),喝过好的把酒标拍下来再慢慢研究她的年份产区什么的,慢慢就会发现个中的趣味。这样一年下来你和你的朋友们怎么也是个小专家了。时下各大网站、媒体都不泛专家们对葡萄酒的详尽介绍。劝君一句别听一家之言,还有就是相信自己。吃喝玩乐是十分个人的主观行为,正如小孩永远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爱吃苦瓜一样。品尝葡萄酒可以是享受也可以是难受。视乎和谁喝、什么环境喝、还有正在喝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对整体感觉影响至大。

        我和大家并无分别,只是未成年就爱上喝葡萄酒和嘴馋罢了。透过百度的经验,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多年对葡萄酒的心得和陆续发掘新的领域,放下身段、掀开面纱、敞开胸怀走进葡萄酒的世界,你会发现葡萄酒其实很简单。       

        启动百度经验的葡萄酒栏目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熟虑的课题。专业和教条知识网友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既然是经验分享,那就挑些常见的情况和大家探讨探讨。

步骤/方法

  1.  刚接触葡萄酒我们还不会很严格的区分颜色和香气,最直接的莫过于口感。绝大部分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经常先以酸和甜来判别葡萄酒。而酸度明显的往往又会被归类为“不好”这个范畴。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人家说这酒酸,不好。但很少听到人说这酒甜,不好。那到底葡萄酒带酸是否就不好呢?
            葡萄酒的酿造原料为酿酒葡萄,辅料有用于发酵时使用的酵母,一些寒冷地方政府允许在葡萄酒里加上糖,用于吸收沉淀物质的云胶或者蛋白以及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的硫类物质。所以在葡萄酒中,葡萄是永远的主角,而不同品种的葡萄以及酿酒师的技艺都决定了最后葡萄酒的味道。
  2.  葡萄从外到内分为梗、葡萄皮、葡萄肉和葡萄籽。梗一般含有非常涩的单宁,所以在收成的时候,第一步便是去梗。葡萄酒皮赋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气和颜色,同时为葡萄酒带来所谓的涩和滑的口感,是葡萄酒多样性的最主要来源。所谓的涩,是指抓紧口腔的那种感觉,而滑则是葡萄酒入口之后如天鹅绒般的顺溜。果肉提供果汁,一般是酸酸甜甜的味道,里面的酸和含糖量相差无几。而葡萄籽含有苦油(Bitter Oil)所以在压榨期间一般会除去,否则留给葡萄酒的是更多苦的口感。
            至于种植过程,市面上常见的白葡萄酒品种和红葡萄当中的黑皮诺适合低温生长,采收期较早,糖度相对低,所酿出来的葡萄酒酸味比甜味明显,所以这类葡萄酒需要低温或者冰镇后饮用以低温封住酸度,入口更为清爽舒畅。而常见的红葡萄一般来说糖度较高,采收期比白葡萄晚,酿制出来的葡萄酒甜度更高,所以大家才会觉得白酒酸而红酒甜,甜和酸不过是相对的感觉罢了,品尝一瓶酒我们讲究平衡(balance),入口之后酸与甜在舌头中流淌,两者相辅相成而不遮挡住对方那就是平衡。酸比甜明显,那就是偏酸,相反则是偏甜。只有酸味我们叫做“醋”哈哈,这是开玩笑喇。
  3. 而在早期,很多人习惯在喝葡萄酒,尤其是红酒时兑可乐或者雪碧,除了因为酒的劣质原因,这跟我们中华民族很少采用酸味为主导烹调口味有很大原因。酸很多时候是一个辅助菜、冷菜,却很少在一席之中作为主要味道,传统上的白酒、黄酒、药酒,不是药味、辛辣味就是甜味,所以在我们的遗传基因里酸不是个主流味道,中国八大菜系中就没有一个以酸为主的菜系。随着高速的城市化,大江南北的食材吃法广泛流转,我们早对甜酸苦辣见而不怪,我的老奶奶是典型的广东人,典型到连半点辣都吃不得,到我们这一代,少吃点辣都觉得不过瘾,这就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话说回来如果你问我那红酒兑雪碧难道就有问题吗?这样说吧,老外觉得在红茶里放糖放奶才算是标准是有文化,如果你享受在武夷山正岩名茶里放糖放奶,那葡萄酒兑什么都不是个笑话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