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北路611号地铁站:论大山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6:29:41

论大山精神

2011-11-16 06:46:51 来源: 云南日报(云南)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这些都是先贤圣哲对历史发展进程中,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所作的精辟论述,也是当代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

2011年8月30日,秦光荣同志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满怀深情地指出:“历史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

秦光荣同志进一步深刻阐述:“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雪雨而巍然。”

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期盼。

这是真情的流淌,这是正气的结晶,这是无畏的宣言。

(二)大山精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实际的奋斗目标。

以桥头堡建设的全面实施为标志,云南发展迈入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新阶段必有新目标,新目标赋予新任务。这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四张牌”,实现大开发,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4600万各族人民。

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近年来,尽管我们创造了过去自己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我们今天站在迈向新目标、完成新任务的历史起点上,仍然必须面对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省情和现实。

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任务与实际承载力的反差,只能靠精神与志气、胆识与魄力来填补。

(三)大山精神,要以开阔的胸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来凝心聚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

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精神,到“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开放创新”的山东精神;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到“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江苏精神;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到“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精神,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这些兄弟省区市无不注重用地域精神,激发人民干事创业热情,奏响改革发展雄浑乐章。

(四)大山精神,源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云南的大山,百态千姿,或婀娜妩媚,或刚健伟岸,中外闻名。梅里雪山之神奇,玉龙雪山之峭拔,大理苍山之雄健,宾川鸡足山之灵秀,高黎贡山之惊险,令人心驰神往。

云南人生在山上,长在山上,朝夕与大山作伴,经年累月与大山为友。“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对于文人墨客关于山景山情的吟咏,云南人有深切的感悟和体会。

几千年来,云南人与大山同阅人间沧桑,共历天地变化,结下深情厚谊。一方面,云南人孜孜不倦地敬畏保护大山,赋予大山人文韵味;另一方面,大山把自然的无限风光和生活的血液乳汁奉献世人,并对云南人民形成自己共同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山不管岁月如何演进,不管人类和自然如何对待,或膜拜呵护,或摧残折磨,总是高昂不屈的头颅,挺拔不阿的身躯,彰显坚定执着的品行,恪守与生俱来的责任:为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提供营养,为奔腾流淌的江河泉溪送去生命琼浆,抚养栖身山野的飞禽走兽,赐赠给人类蕴藏其身的矿产资源。此之谓大山的坚定执着。

大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灿烂阳光下,风雨如磐中,云雾缭绕里,大山始终风度依旧,保持本真。与狂躁不已的大海相比,大山淡泊宁静;与飘忽不定的行云相比,大山沉稳持重;与变动不居的流水相比,大山重情重义。不仅如此,大山从不投机取巧,始终乐此不疲地为自然、为人类做同样的事情:勾勒大地水陆畛域,描绘江河运行轨迹,给天地增添景致,替太阳滤色,为风雨定向,为寒温刻度,为空间标高。此之谓大山的扎实苦干。

大山从盘古开天地起,无论是面对炽热云团冷却时的荒凉寂寞、地壳陷裂隆起漂移的剧烈动荡,还是面对大海温床、堤岸、地球脊梁的反复变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我修持,攀高不止,精进不息。此之谓大山的图强进取。

大山从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起,不管是无数雷鸣电闪的锻造淬火,还是无数风霜雨雪的剥削侵蚀,都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一往无前的气概,始终从容面对,不曾回避,一动不动地昂昂矗立。此之谓大山的勇于担当。

大山的这些可贵品质经过长期的开掘过滤积淀,已深深融入云南人民的血液里,成为支撑和推动云南人民一路前行的精神动力。

(五)大山精神,贯穿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云南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深受大山熏陶濡染,充分吸收大山的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特质,逐渐凝成自己大山般的精神品格。

自古以来,云南人凭依大山般的坚定执着谱写自己的文明史诗。战国末期的庄蹻不远千里入滇传授先进的楚国文化技术,蜀身毒道、马援故道的开辟,郑和七下西洋书写世界航海史上的精彩篇章,护国运动打响反对倒行逆施、保卫革命成果的第一枪,滇西战场对日寇的浴血奋战、英勇抗击……大山般坚定执着的品质成为云南人民勇往直前的内在力量。

从两汉时期的农业技术和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西南丝绸之路的熙来攘往,到唐宋时期云南部分地方经济已接近中原地区水平、文化灿烂辉煌,再到元明清时期云南方方面面获得与内地的同步发展……一部云南地方史,承载的就是云南26个民族扎实苦干、开疆拓土的历史。

云南的大山,山与山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铸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瑰丽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人的情感和精神。这些民族文化成为各个民族生存的根和血液,成为一种信仰和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像灯光一样引导他们的生活,神形兼备,形影不离,并以图腾、口传心授、文学、音乐、歌舞等形式,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它既是民族的心灵史,又是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历来就是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如大山一样不屈的精神力量,同时,又是凝聚民族团结和人心的强大力量,犹如巍巍大山,坚韧不拔、坚不可摧。这种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是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要充分吸收、弘扬,使之成为打造大山精神,建设云南的强大精神力量。

(六)大山精神,蕴含着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情怀。

青山不老,草木有情。多山的云南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巍巍大中华联系在一起。自近代以降,在挽救危亡、振兴中华、保卫边疆中,杜文秀起义、马嘉理事件、刘永福抗法斗争、周云祥起义、反对英法掠夺路矿权的斗争、片马事件、辛亥起义、护国首义、班洪事件、抗日战争、“一二·一”运动、云南解放等荡气回肠的壮举,将云南人民大山般图强进取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对云南人民作出这样的评价:“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欺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无论是聂耳面对祖国危难,自觉扛起音符救国的使命,为民族解放加油喝彩,还是腾冲张问德“历史重任,双肩担承。抗战到底,步步前行”的气贯长虹就职演说、“余仅能竭其精神以尽其责任”的大义凛然《答田岛书》,大山般勇于担当的品质无不充盈毕现。

俯首为民,是心忧天下所有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百姓为天的大情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与人民始终保持了鱼和水、血与肉的紧密联系,搞改革、促发展、抓建设、保民生、谋幸福的每一项决策措施,无不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达着对老百姓的牵挂。近年来,我省以空前的力度加大民生投入,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应对自然灾害、饮水安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兴边富民”工程、高原湖泊治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这是全省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人民是大山的主人,服务人民,全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是大山精神的应有之义。

大山精神是云南省情、民情、民心、民意的提炼与升华,展现的是一部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的壮美画卷。

(七)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大山精神,不仅是云南山水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执着,就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保持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认定方向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手,碰到困难不退缩,坚持拼搏不停步,不达目标不罢休。

扎实苦干,就是瞄准既定目标不分心分神,不左顾右盼,不瞻前顾后,真正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锲而不舍抓落实;就是“不说大话,不悦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就是坚持脚踏实地,用行动说话,靠实践检验,心无旁骛地想事干事干成事。

图强进取,就是胜利而不骄傲,失败而不气馁,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就是以勇立潮头的胆略、舍我其谁的抱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冒,化挑战为机遇,化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变落后为先进。

勇于担当,就是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勇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就是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遇到困难不绕道,碰到风险不缩头,出了失误不躲后,在履职尽责中无私奉献、勇于牺牲。

大山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与云南人民的历史生命相生相伴,更与云南人民的现实创造与未来发展相随相依。它植根于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渗透在云南各族人民的血肉心灵里。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大山精神,是浑然一体、有机统一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性与云南人民个性的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理想追求与价值实践的统一。

(八)大山精神的弘扬,要在“恒”字上下功夫。

“恒”既是大山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弘扬大山精神决不能走过场、一阵风。要时时刻刻都应当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提倡大山精神,弘扬大山精神;事事处处都应当有这样一种文化自强,彰显大山精神,身体力行大山精神。各级各部门,都应当锲而不舍地用大山精神感召、激励、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只有这样,大山精神的光芒才会长久地普照红土高原,弘扬大山精神的涓涓细流才会汇成浩荡洪流,产生强大的精神驱动力,推动云南人民意气风发地开拓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九)大山精神的弘扬,要在“实”字上做文章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们弘扬大山精神,决不能停留在口头和字面上,应当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用大山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把大山精神化作更大的手笔、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角、更宽的胸襟,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发展,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用大山精神铸造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的强大引擎。另一方面,要在加快发展中不断丰富大山精神的内涵,用发展成果凸显大山精神的应有价值,用发展业绩证明大山精神的强大无形力量。只有这样,大山精神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新云南建设才会有更加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十)大山精神这朵盛开的精神奇葩,必将结出大山般的硕果回馈云南人民。

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云南山水孕育大山精神,云南历史造就大山精神,建设新云南呼唤大山精神,现实新发展亟须大山精神。大山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驱动力,必将激发云南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斗志,有力推动云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发前行。

(本文来源:云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