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qq头像:什么时候背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7:13

什么时候背诵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常听到老一辈学者随口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令我们这些学养严重不足的后人汗颜,望尘莫及。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教材点名要求背诵的,还有我们认为出色的作品,一般都要求学生背诵。一篇优秀的诗文,放在教学什么阶段背诵,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读了不少教学简案和实录,其中不少涉及背诵要求的。近读《<赤壁赋>教学简案及评点》(载《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12A期),作者是这么处理的:熟读成诵。运用多种方法,如示范朗读、大声齐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找出骈句用心细读。这是教学环节的第二个,安排在第一个环节“走进作者,知人论世”之后;而第二环节“倾情诵读,涵咏情致”中还有“欣赏录音朗读,聆听文本,进入境界”、“指导朗读,辅以《平湖秋月》古曲,营造氛围”。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就能把全文背诵起来,我只能感叹李颖辉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佩服辽宁大连市十二中学学生优异的学习素质和惊人的记忆能力,放在别人的一般学校恐怕是根本做不到的,如果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连读还没有读顺读畅呢。

一篇课文,而且是一篇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千古美文,通过三步两步的引导,气氛的渲染,示范的榜样,学生自己几遍的朗读,就能背起来,我没有见过,没有遇过,还是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姑且不论学生的聪颖,但就老师的教学环节的安排我就觉得极不合理。过去私塾老师不讲解诗文内容就让学生背诵,背起来再讲解,这是他们常用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过时了,早就被淘汰了。而现在的课堂绝对不允许教师这么做,因为这不不符合现在的教学理念,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背诵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文本之后再背诵记忆。这样既省时又见效。文章不理解或理解不深或理解错误,背诵起来肯定费时费力,难度很大。《赤壁赋》是一篇惊世名文,李老师在学生没有全面接触文句意思的情况下,就大胆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实在是勇气可嘉。至于学生背诵的效果,我们无法知道,李老师在简案上没有反映出来。评课老师董一菲、史世峰大力褒奖了李老师的课,就第二个环节评价说“用极富感染力、极富激情的语言带动学生走进文本,完成了跨越千年的对话,激荡灵魂,浸润心灵,丰盈情智。”但就“熟读成诵”中的“诵”而言,简案中就没有落实在实处,纯粹是环节的虚设,是留给读者们看的。“诵”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读出声音来;念;另一个是背诵。显然在李老师的的“熟读成诵”中,显然是第二个义项。不知是评论老师的疏忽,还是故意回避,这个存在明显缺憾的教学环节,没有得到一点纠正,堂而皇之地呈现在简案里,暴露在我们面前。

诗文背诵,放在何时合适?目前没有定论,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但有一点,肯定不是放在教学环节的开始,起码等到学生比较好地理解文本之后。这,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