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校歌简谱:曹明华致《南方周末》的一封公开信(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4:46

曹明华致《南方周末》的一封公开信(之一)

                                 (2011-08-15)

   【本人按语】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7月6日,《文汇报》发表署名曹明华的文章《“转基因”之争在美国》。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饶毅的文章《转基因在美国的遭际》。前者反对滥用转基因技术,后者大力支持转基因技术。我觉得,这样一种公开的、透明的交锋,即便不是有意安排的,对于读者全面了解转基因的利弊也是有益的。此后,7月14日,《文汇报》又发表了署名曹明华的文章《有一种误解亟须辨明》,继续就转基因的利弊在学术上进行探讨。此后,7月18日,《人民日报》再发署名饶毅的文章《转基因是现代科技的必然》。虽然饶毅的第二篇文章已经变成套话,没多少实质性内容。但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南一北两份报纸,就同一个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国家大事展开针锋相对的交流,我觉得是一种不错的现象。充分的探讨,充分的争论,双方的意见都能正大光明地表达,这也是近年来不多的争鸣。事情到此为止,都属于正常。

   但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7月21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署名“柯贝”的文章《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这篇文章在观点上延续饶毅在《人民日报》上两篇文章的观点,大力支持转基因。但是,在手法上已有很大变化。首先,曹明华是实名的,饶毅也是实名的,争论双方有名有姓,显得对自己的观点是负责的。但是,《南方周末》的“柯贝”却是一个化名,无人知晓其真实身份。其实,化名发表文章也未尝不可,但是,“柯贝”的文章已经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不顾事实、歪曲事实地攻击,而且把攻击对象一是对准了曹明华,二是朝向与此次事件毫无关联的蒋高明。《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多少有点打冷枪、射暗箭的意思。

   一个学术上的争论,为何要搞成这样?我也由此看到《南方周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人民日报》保持高度一致的紧密配合关系。而且,这种高度配合与《南方周末》过去对于转基因的态度相比,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过去,我还曾经引用过《南方周末》刊登的反思、质疑转基因的文章,如今,《南方周末》在转基因问题上,基本上抛弃了过去相对独立、客观的质疑立场,而与最大的官方媒体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南方周末》对待转基因的态度彻底转变,比较令人惊讶,我不太清楚也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方周末》发表署名“柯贝”的文章后,曹明华花了不少时间,写了一篇很长的反驳文章,向《南方周末》以及“柯贝”提出六个问题。曹明华本来是希望《南方周末》能够发表此文,以显示一家媒体相对客观的立场,但是未能如愿。受曹明华的委托,本人在我的博客上全文发布曹明华的文章,也算是对躲在幕后的“柯贝”的一个回应。由于曹明华的文章很长,为方便读者阅读,我分二次贴出。本人出于编辑的习惯,对于曹明华文章的个别文字作了修改。此外,蒋高明先生也对《南方周末》署名“柯贝”的文章有正式的回应,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致《南方周末》社领导的一封公开信

作者:曹明华

 

   【摘要:我本人并不认为,只有学过“分子生物学”的人才有资格来谈论“转基因食品”问题。但既然“柯贝”先生坚持这点,那我请《南方周末》领导主持公道——将我的学位论文和“柯贝”先生的学位论文同时贴到《南方周末》网站上,透明化地让尽可能多的专家来参与评判:我和柯贝,究竟谁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

 

   尊敬的《南方周末》社领导:

   读了贵报7月21日在科学版刊登的《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我感到震惊和遗憾——因为文中所出现的针对我个人的错误百出的人身攻击,居然出现在中国以“有良知”而著名的大报上。
   首先,以“国内生物学家”自居的作者“柯贝”在文中说:“曹明华……她其实并没有弄懂分子生物学。她在文章中用的‘基因学’就是她自己杜撰的,因为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至于‘神经老化分子学’,真正搞生物学的人,也是闻所未闻。”
   从以上这两句话,我曹明华做人的信誉几乎已被“柯生物学家”摧毁了85%以上。当然,大多数读报者是信任《南方周末》的,大概极少有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会心存疑惑而自己动手搜索如下:
   “百度”搜索“基因学”词条,得到相关结果超过一百万个 (1,830,000);
   “谷歌”搜索“基因学”词条,得到相关结果超过一千万个 (10,100,000);
   再以“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检索“基因学”词条,又得到无以计数的相关学术文献。【见注*8】
   而“柯生物学家”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借《南方周末》一角断然宣布:“(曹明华)在文章中用的‘基因学’就是她自己杜撰的,因为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
   我的原文是:“基因学研究实在还是一门尚处于“婴儿期”的科学。转基因专家们尽可以关起门来继续实验、继续探索、继续证实、继续证伪…… 而急于将一门如此不成熟的“科学”尚处于矛盾重重的尝试阶段中衍生出来的产物 ---- 搬上人们的餐桌, 未免太草率了吧!”
   在这里,我使用“基因学”,显然要比用“遗传学”或是“分子生物学”来得贴切。当我多变性地交替使用这几个专有名词时,心里是存有这几个互相关联的专有名词词义之间的“交集”与“子集”的关系的,我运用它们时尽可能使得其含义在段落中相对来说最贴切。
   而这位“柯贝”生物学家居然代表“科学界”对我作出如此愚不可及的宣判:“基因学……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这让我们有所怀疑这位受《南方周末》推崇的“生物学家“的真实科研能力、脑筋的灵敏度、以及知识的老化程度……。由这样的“专业人士”急先锋来研制“转基因食物”以及动员我们吃他们所做的产品——还声称其安全性有所保证,很难让我们感到放心。

 

   第二,更为荒谬的是:他质疑我的专业。
   让我摘一小段我母校南加州大学网站上的介绍:A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school ofgerontology in the world, ……the USC Davis School was built on thebedrock of excellence in aging research. Research in molecularbiology,neuroscience……”用最简单的术语,我可以说我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但因为是在Neurogerontologyprogram里的分子生物学,所有的实验模型都是在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上研究神经老化,所以我将它最贴切地译为“神经老化分子生物学”。
   本着“低碳”的原则,我节约2个字,就省略了“生物”——因为任何业内人士都能看懂:“神经老化分子生物学”与“神经老化分子学”没有什么理解上的区别。
   没想到:这位“柯生物学家”居然对省略了“生物”两字的表达方式看不懂。看不懂就谦虚点嘛!最最骇人听闻的是:这位“柯贝”竟然还跳起来代表所有“真正搞生物学的人”宣布说:
   至于‘神经老化分子学’,真正搞生物学的人也是闻所未闻。”
   ——听他那口气!有几个不明真相者敢不相信他的断言?!
   我惊诧于这位“柯生物学家”的脑容量怎么会如此有限?对于他不懂、不理解、没听过的东西,不是承认他自己的无知,而是大言不惭地宣布别人不存在。
   我尽最大的善意来想象造成“柯专家”孤陋寡闻的可能是,在他所接触的“海龟”中,还没有学这个专业的。——就像那类眼界狭隘、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人,将他自己脑容量所理解不了的科学研究统统斥之为“伪科学”,这位“国内生物学家”柯贝也竟然代表中国“科学界”、乃至全世界“真正搞生物学的人”发言说: 曹明华的专业“闻所未闻”。
   我知道美国的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雇用了中国学生、学者,但我在南加大时的program里的学生、研究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美国、欧洲的,少数日本,我总共只有过一个中国同事,是隔壁实验室的博士后,他后来去了UCLA做研究员,至今也未“海归”。
   也许是因为致力于研究如何延缓人体衰老和神经老化等课题,在目前的中国还是一个奢侈。而欧洲和日本,是对于研究人体老化、神经老化、以及预防衰老特别重视的地区。——这两个地区也刚好是转基因食品禁止得最为严格的地区。
   因为相关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吃了虽然不见得很快会死人、或送医院急救,但却会慢性地影响生物体肝脏等内脏器官的老化速度……而我因为学习了人体老化和神经老化的机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这方面问题,是尤其敏感的。(大概没有人愿意自己提前衰老或加速衰老吧!)
   鉴于“生物学家”柯贝极其蛮横可鄙地指责我的专业对于“真正搞生物学的人”“闻所未闻”(他是想暗示读者,我是一个骗子吗?!)那么我建议:

   请《南方周末》领导主持一下,将我和柯贝的学位论文同时贴到《南方周末》网站上,让尽可能多的专家予以鉴定和评判:我和柯贝,究竟谁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

 

   第三,这位“柯生物学家”反复混淆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转基因技术研究”与“转基因食物产业”。而我已经极其明确地表达过我的立场:“转基因技术,是一门富于探索性的实验科学。而商业化了的转基因食物产业,则是科技工匠的作为——它基本上无视已更新了的、重要的生物学原理,而在拿他人的风险赌自己的利益。”
   转基因技术研究与转基因农作物应用有两点基本不同:一是在相对可控的实验室内环境中与放到自然界外环境下自由生长的不同;二是产品的目的不同:前者的产品不是供人食用的,而后者是要取代人们赖以生存的日常食物。即便以医用为目的的转基因,它的副作用和风险也是被认可的。作为科研的“转基因”,成败都是正常的。而转基因作物作为粮食,将大规模普通人卷入试验,失败和差错是不允许的。
   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柯生物学家”是如何在他的大批判文章中混淆我原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逻辑的。(而这种逻辑混乱、头脑不清的人,声称自己是专家——并有资格做转基因食品给我们吃,我们敢吃吗?)
   (1) 我原文中说:“‘可变剪接(AlternativeSplicing)原理’的发现和证实,在相当大程度上破灭了想以转基因来实现农作物增产的良好企图。”而柯贝却气急败坏地批驳说:“可变剪接……根本没有破灭转基因,目前转基因成功的例子很多……”。是这位柯贝先生的汉语理解力有问题吗?——“破灭靠转基因增产农作物的企图”与“破灭转基因”是一回事吗?
   (2) 他指控我“犯了低级错误”——“曹明华时间错位,不知道发现‘可变剪接’之后才有转基因方面的工作。”那么我在这里明确纠正他:“转基因方面的工作”开始于1971年之前【见注1】,而“可变剪接”发现于1977年【见注2】。那么到底是曹明华还是“生物学家”柯贝“犯了低级错误”?!
   (3)更为重要的是,我文中强调的不是“可变剪接”原理的“发现”,而是(i)它在真核生物中的广泛性是如何被证实与确认的,(ii)以及这一原理在转基因食物研发中的现实位置。关于这两点,柯贝先生无知到了(!)都让我不忍心嘲笑他的地步——他只会在网上“谷歌”一下“可变剪接”发现的时间以及何时得诺贝尔奖的时间(至于这两个时间,我当然早就比他知道得更清楚!),而他就居然以“科学界”代言人的姿态来教训我说:“如果连这种分子生物学常识也不知道,要么是她水平太低,要么是偏见蒙住了她的眼睛。”
   假如是一般的读报者(生物学的外行),单听他的口气,都会被蒙住——以为我曹明华真是一个愚蠢的人。但这位柯贝专家的表现实在是:嚣张的火焰甚高,真货的底气不足。
   柯贝只知道“可变剪接”书面上的历史,我可是真正地知道它现实的遭遇。
   “可变剪接”的原理,一直被孟山都搞转基因作物的“专家”忽视和否认,一直到2000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后,对于“可变剪接”现象在真核生物中的广泛性普遍性被确认后,他们才不敢那么盲目了。但我观察到中国搞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者一直到2005年、2006年左右,所做的项目也还是忽视“可变剪接”这一原理的。
   我本人的经验是,一直到2009年、2010年时,我在美国的网上与孟山都的枪手辩论时,对方还以侥幸的心理强词夺理:“可变剪接”是少数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他所谈及的目标基因很可能是豁免于这一原理影响的。(我在美国也参加质疑转基因食物的活动,因为我关心食品安全,这是全人类的事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