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较食堂出兑:关于脾切断流的预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8:00
L:Ligation,i think.
国内有人主张在首次手术即行“脾切+断流+脾肾分流”,理论上讲这一术式既能够保证一定的向肝血流,又可以降低门脉压力,而且对患者的门脉血流动力情况无特殊要求,同时也降低了手术后再出血率。但是此术式技术要求较高。我个人认为,只要技术操作规范,目前公认的几种术式均可以取得相似的效果,至于有些文章推荐的各种术式作者虽然均得出**方法优于***方法的结论,缺乏多中心协作的对比,无法排除主观干扰,其结果仅有参考价值。个人技术水平对于手术疗效很重要
术后再出血要看是何原因引起的。此类患者多有门脉高压性胃病,断流术后由于胃底、胃体的血供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不一定是门体侧支破裂引起的。
如果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含溃疡等)引起的出血,内科药物疗法比较容易止血。门体新生侧枝出血一般也不会很凶猛,保守疗法大多还是奏效的;内镜检查发现病因的同时,进行介入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目前似乎套扎术更受推崇;以我们的经验,药物+介入对于大部分再出血者均已够用,确实非再次手术止血不可,我认为急诊手术还是以断流为首选,或断流加食道-贲门吻合器横断再吻合术;如预防性择期手术,可以考虑分流术。
至于TIPSS,国外通常作为肝移植前等待供体期间的姑息治疗,最终还是由肝移植彻底解决问题。象gemini_d 提到的这种情况,如果做肝移植,技术难度是较大的:腹腔内有粘连,断流后会有新的门体侧枝形成.......,这些都会对受体肝切除、供体肝植入带来困难。
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在关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上,裘法祖极力主张行断流术,并强调要结扎高位食管支,其实,迄今为止,解剖学上并无明确的证据证明该血管支一定恒定存在!后来我到国内著名的大医院上研究生,才发现作分流的也很多,开始觉得裘院士为了提倡断流术,夸大了断流术的优点,也夸大了分流术的缺点。我现在也跟着某院士学习,我觉得院士们都是德高望重、造诣坚深的大学问家,但在具体的问题上不宜过于武断,还是留有余地好!
顺便说一句,我很尊敬裘院士!
东线骑士001 wrote:
我觉得院士们都是德高望重、造诣坚深的大学问家,但在具体的问题上不宜过于武断,还是留有余地好!
顺便说一句,我很尊敬裘院士!



说得好,批判精神是学术进步的动力。
就脾切断流,请大家继续各抒己见。


分流与断流来说,各自的优缺点都已经明确,两者可以互补,客观地综合各方面情况以制定治疗方案才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我个人认为,分流和断流术都有其不同的治疗目的和缺点,做那种手术要看患者当时的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片面强调某种术式不妥

呵呵,我这话是不是有点骑墙啊?
今天正好看到一篇关于“门脉高压症到底是行分流还是断流”的文章,里面有句话觉得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门脉高压症到底是行分流还是断流的方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患者的肝脏功能状态
大家觉得咋样?

呵呵,我们只是抹桌端茶的伙计,各位同道尽可在此高谈阔论,发表真知灼见。


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在国内一直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依然未得到共识。
然而这种争议在国外文献可谓凤毛麟角,在美国教材中从来就没有断流这种术式,或是一带而过,各种分流及其改良术式占绝对主流。日本则多推崇sugiura术式。我国的断流术就是从sugiura术式简化改良而来的。
治疗门脉高压术式选择似乎和门脉高压病因有关。在日本sugiura术式效果良好,美国学者曾试图引进终因死亡率过高而放弃。美国门脉高压症主要病因是酒精性肝硬化,而亚洲大多数为血吸虫性或肝炎后肝硬化。这可能是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已经达成共识的是:血吸虫性肝硬化单纯性断流术就足够了,而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上有很大争议,我国学者甚至提出了断流+分流的术式。
在4版外科书以前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推崇断流术(裘法祖院士编),但在5版外科术则删去了部分夸耀之词,并适当介绍了其他术式(潘承恩教授)。近期的报道也证明伴门脉高压性胃病不宜行断流术
随着肝移植的发展,断分流之争(大约只存在我国学术界的)必将迎刃而解。一切治疗似乎都要为将来的肝移植创造有利条件,美国主张的顺序大约是内科治疗-tipss-远端脾肾分流-肝移植,这也许是我们将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