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重处极少数:艾条的制法 口腔溃疡 陈日新艾灸临床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0:54:35
返 回
时间: 2007-09-20
陈日新
艾条的制法
一、用细桑皮纸或容易燃烧的薄纸,裁成六寸长、四寸宽的长方形,将艾绒约六钱重平铺在纸上,再用一块小板将艾绒拍的厚薄均匀,纸的四边各留出约半寸宽的地方折起来。
二、用一根织毛衣的钢针或挺直光滑的铁丝,放在一边。
三、慢慢卷拢,快卷到尽头时,用手或木板搓紧,抽去钢针或铁丝。
四、用浆糊粘住纸边,就成为一根有手指粗细的艾条了。
自制艾柱方法
一、准备材料:纸一张,尺寸大约为A4纸一半;一些艾绒;笔或小棍一支
二、将纸折成锥形
三、放入艾绒,用笔将艾绒捣实
四、将纸打开,取出艾柱,如图
总结:这种方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而且艾柱大小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艾柱形状为锥体,上尖下圆,顶尖药力无法下渗时由于尖小而燃烧的快,不至于浪费;缺点是力道不好掌握
原创: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眼病
以两寸毫针扎神庭穴,大幅度提插,小幅度捻转,一般在下午治疗效果更好.与头皮呈15度角,往百会方向透刺,留针约30分钟,每10分钟行手法一次
治疗过敏性鼻炎,一般三次即可.方法:VD胶性钙1ml+VitB12 1ml穴注迎香穴双侧,配合灸印堂更好
病毒性乙型肝炎
主穴:肝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期门、太冲、内关。
慢性肾炎(尿毒症)
主穴:肾俞、脾俞、命门、大椎、关元。配穴:三阴交、水分、足三里、筑宾、三焦俞。
慢性气管炎
主穴:肺俞、中府、足三里、膻中。配穴:丰隆、鱼际。
哮喘
主穴:定喘、大椎、肺俞、膻中、足三里。配穴:丰隆、中脘、内关。
肺结核
主穴:肺俞、膏肓、足三里、脾俞。配穴:中府、丰隆、大椎、曲池。
肺门淋巴结核
主穴:身柱、肺俞(或只灸身柱)。配穴:中脘、足三里。
慢性结肠炎
主穴:脾俞、大肠俞、天枢。配穴:足三里、上巨虚。
慢性甲状腺炎
主穴:人迎、大椎、足三里。配穴:合谷、中脘。
食道癌
主穴;在胸腹部病灶直上相应地体表上取穴,或敏感点上取穴。配穴:背部在病灶相对应处取穴或取身柱、灵台、腹部、中脘及足三里、内关。此灸法也可用治其他肿瘤。
白血病
主穴:膈俞(血会)、大椎、关元。配穴:足三里、中脘、曲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主穴:大椎、关元、足三里、血海。配穴:中脘、内关、三阻交、阴陵泉、百会、风池。
系统性硬皮症
主穴:大椎、肾俞、足三里、肺俞。配穴:关元、中脘。
艾滋病
主穴:大椎、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关元。配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天枢、大肠俞。
经常感冒
主穴:风门、肺俞、大椎、关元。配穴:足三里、外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穴:大杼(骨会)、大椎、肾俞、命门。配穴:关元、中脘、足三里、绝骨(髓会)。
强直性脊柱炎
主穴:大椎、身柱、灵台、病灶两侧华佗夹脊穴。多穴多灸无妨,可以长期施灸。
配穴:肾俞、绝骨(髓会)、太溪、三阴交。
养生保健灸
可取足三里、大椎、中脘、神阙、关元、三阴交,选1~2穴。或单灸足三里,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小儿可独取身柱穴,能促进发育,强壮身体。
养生保健灸,一次不过数分钟时间,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施灸,坚持下去,可以预防疾病,提高免疫能力,延年益寿。取穴最好请针灸医师指导。
口腔溃疡的各种治疗法
口疮,就是口内生疮,也叫口腔溃疡,边缘色红,中心是黄绿色的溃烂点,疼痛剧烈,流口水,常伴口臭、口干、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轻的口疮只溃烂一二处,重的口疮可扩展到整个口腔,甚至引起发烧和全身不适。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病因较复杂,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等有关。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就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血虚性口腔溃疡:此病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通过中药辩证施治可达到治愈目的。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 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有些复发性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除外敷、内服药物外,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处方] 太溪 三阴交 神门 内关 太白 足三里(均取双侧)
[操作] 太溪、三阴交施平补平泻法,神门、内关、太白、足三里皆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治验] 龙××,男,42岁,1987年2月22曰就诊,患口疮19年。口腔溃疡,反复发生,久治不愈,多于睡眠不足,劳累过度,饮食不当,大便不畅时易复发。溃疡局部疼痛异常,伴口干,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烦躁,大便秘结。查体:上唇内侧有绿豆大圆形溃疡,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诊断:复发性口疮(虚火上炎)。治宜滋养肾阴,清热降火。依上方上法治疗7次而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本病属中医“口疮”范畴,虚火上炎型,治则为滋阴清热降火。方取手少阴心经神门,手厥阴心包经内关,脾经太白以清心脾经之热兼有镇静安神之效;刺脾经三阴交、肾经太溪滋肾养阴,壮水之主,刺足三里可清阳明腑热,以利通便,标本兼治,其效迅速,多年痼疾得愈。
口腔溃疡炎的针灸治疗
[处方1] 地仓 颊车 内庭 合谷
[操作] 地仓透颊车,其余各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曰1次。
[治验] 陈××,男,32岁,1985年5月5曰就诊。口腔溃疡10余天,半年前口腔溃疡时发时作,反复发作,服药物无效。查体:口腔上面、左右共有四处溃疡面,每处大小不同,三处溃疡面呈绿豆大小,另1处呈黄豆大,便秘,没黄,苔黄腻,脉弦数。诊断:溃疡性口腔炎。依上方上法治疗15次而愈。
[按语] 本病属中医“口疮”范畴,胃火亢盛型,治则为清胃泻火。地仓、颊车、内庭皆为胃经经穴,刺之以泻法,可泻胃中实火;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治之可疏泄阳明实热。故上穴合用可获效。
溃疡性口腔炎针灸治疗
[处方] 太溪 三阴交 神门 内关 太白 足三里(均取双侧)
[操作] 太溪、三阴交施平补平泻法,神门、内关、太白、足三里皆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治验] 龙××,男,42岁,1987年2月22曰就诊,患口疮19年。口腔溃疡,反复发生,久治不愈,多于睡眠不足,劳累过度,饮食不当,大便不畅时易复发。溃疡局部疼痛异常,伴口干,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烦躁,大便秘结。查体:上唇内侧有绿豆大圆形溃疡,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诊断:复发性口疮(虚火上炎)。治宜滋养肾阴,清热降火。依上方上法治疗7次而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本病属中医“口疮”范畴,虚火上炎型,治则为滋阴清热降火。方取手少阴心经神门,手厥阴心包经内关,脾经太白以清心脾经之热兼有镇静安神之效;刺脾经三阴交、肾经太溪滋肾养阴,壮水之主,刺足三里可清阳明腑热,以利通便,标本兼治,其效迅速,多年痼疾得愈。
六神丸可以治口腔溃疡
利用六神丸抗炎、止痛、生肌、收口、抗病毒等功效,外涂治疗口腔溃疡效果良好。其方法: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入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为稀糊液备用。用药时先清洁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0~15分钟用药为佳,每曰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达到止痛效果,进餐无疼痛,增进食欲。小溃疡1~2天可痊愈;多发性溃疡用药3天痊愈。此法对白血病、中毒性休克、口腔外伤、高热、脑梗塞、哈弗他口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有较好的效果。
口腔溃疡食疗方
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蜂蜜疗法: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曰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曰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曰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曰1 2次,可治口腔溃疡。
菜籽疗法: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曰1次,可治口腔溃疡。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核桃壳疗法:将30-50克核桃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眼病
我在临床中用的方法较多,其中包括穴位注射,也叫水针疗法。今天主要谈谈穴位注射治疗结膜炎的方法结膜炎简介:结膜炎是指眼睛的结膜感染上病毒或细菌而发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我们经常用手擦眼睛,经细菌感染便会引发此病。另外现在年轻人常常熬夜上网,也是高发此病的原因。此外,亦可能因各种病毒感染,造成流行性结膜炎。夏天,游泳池往往是此类病毒的温床,患流行性结膜炎时,一般需1-2星期才可痊愈。
典型病例:某男 16岁 初三学生
这个病例是在2001年的4、5月份,记得刚开学两个月多点,一天,一个学生来到校医室,对我说:“校医,您看我的眼睛,可磨的很了,怎么办?”当时也正值红眼病流行季节,我以为他可能患了红眼病,就给他配了一直眼药水。是地塞米松2mg、利巴韦林2ml、注射用水5ml。对在一起,每天点滴3-4次,并嘱咐回家后一定要放到冰箱里。
3、4天后,这个孩子又来到校医室,对我说:“校医,您给配的眼药水挺好使得,我还想在配一支。”
我说:“你的眼睛见好就不要总上眼药了,上多了对眼睛也没有好处,这只眼药主要是用于病毒性感染的。你是否还有其他眼病?”
“我从小就有慢性结膜炎,已经患有7-8年了,每当春季就犯病严重,不敢见阳光,也不能上体育课。现在已经转成慢性结膜炎了,每年都要治疗,也去过沈阳,总是在反反复复中度过,真是很痛苦。每天早起的时候,分泌物都很多,都是我奶奶给我洗眼,把眼嗤先给我清理干净后,我才可以睁开双眼。”
“孩子,你的病我可以治疗,但是一定要经过家长的同意。你回家可以告诉家长,如果家长没有意见,就给我打电话。”
当晚,他奶奶就给我打电话了,说:“如果没有危险还是同意治疗的。”
治疗方法:用2ml注射器一支、5号针头。
治疗药物:庆大霉素8万、地塞米松2mg、利多卡因1ml
治疗穴位:患侧太阳、双侧曲池穴。将上述药物混合,穴位常规消毒,直刺穴点感到酸麻胀感,稍留针片刻,回抽无血,即可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入1ml 。
经过6次的穴位注射,这个孩子已经痊愈,与当年的11月份应征入伍。至今未犯。如果不是这么治疗,他当兵肯定没戏。
治支氣管哮喘要穴─四 縫
操作方法]
三棱針點刺放液法。穴位常規消毒後,用小三棱針或6-7號注射針頭,直刺雙手四縫穴,以刺到指骨為佳,針拔出後,加以擠壓,可擠出白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或血滴,然後用於酒精棉球擦乾淨。3日或1週再重複針刺。
[適應症]
小兒支氣管哮喘。胸滿氣喘、呼吸困難。
[釋義]
四縫穴位於手掌面,除拇指外,食、中、無名、小指等四指中節縫紋的中央,故名四縫。
四縫穴屬經外奇穴,早在《針灸大成》中就有治療"小兒猢猻勞"(即小兒疳積)的記載。四縫穴與臟腑有著一定的聯繫,對其關係,古今醫家卻眾說紛云,意見不一。
(1)《針灸大成》載:"食指與小腸,中指與三焦,環指與肝,小指與命門。"
(2)《小兒推拿廣義》云:"食指與大腸,中指與小腸,環指與三焦,小指與膀胱"。
(3)根據陸氏小兒分經察紋法:"食指與脾,中指與心包,無名指與肺,小指與膀胱"。
(4)有人認為"十指連心",與心關係密切。
以上幾種說法,意見不一致,但可以認識到四縫穴與內在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繫,而針刺四縫穴確有調節這些臟腑氣血的功能。特別是小兒具有臟腑嬌嫩,形體未充的生理特點,腧穴與臟腑聯繫更為密切,作用力更強,治療效果更為明顯。四縫穴雖為奇穴,但位於"肘膝以下"近於 "根"部,故可治療頭面、軀幹、臟腑的病症了。
現代研究表明,針刺四縫穴可以改善蛋白質的吸收和合成,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及網狀細胞吞噬能力。並能調節大腦皮層及精神狀態的改善,有利於機體的代謝和小兒的生長發育。所以近年來,四縫穴的治療範圍有了進一步的擴大。臨床上除了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外,還常用於治療小兒哮喘、百日咳、小兒蛔蟲症、小兒低熱、丹毒等病症,效果顯著,已成為治療小兒疾患的常用有效穴。
點刺四縫穴治療哮喘,是因四縫穴與臟腑有著一定的聯繫,點刺放液、放血,使邪氣有所出,故能疏通肺氣而有平喘作用。另一方面,肺脾兩臟生氣和水津代謝方面有著密切聯繫,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小兒脾氣虛損,常可導致肺氣不足。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而成痰又能影響肺氣的宣降,故可出現咳喘、痰多等症。針刺四縫穴具有健脾益胃、消積導滯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脾強則肺氣足,脾健水濕得以運化則痰源消除,故使肺氣宣降的功能恢復正常則哮喘自癒。
[按語]
1.陳林才氏報導,點刺四縫穴治療小兒哮喘120例,痊癒108例,無效12例。治癒率達90%。經針1-2次獲癒70例,3-4次獲癒38例。
2.點刺四縫穴治療哮喘,應注意在治療2年內忌食辛辣、海鮮及公雞、魚蝦、豬頭肉、醬油等。平時注意氣候變化,防止感冒。某些病後如麻疹、過敏性疾病及注射麻疹、百日咳疫苗後引起的過敏性哮喘,採用本法治療點刺四縫穴常無粘液且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探討。
3.關於四縫穴的定位,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1)楊甲三主編《腦穴學》:"仰掌伸指,於食、中、環、小四指掌面近骨關節橫紋中點取穴"。每指l穴,兩手共8穴。
(2)郝金凱編著《針灸經外奇穴圖譜》:"位於手食、中、無名、小指掌側,遠側指節關節(即中指節骨與遠側指節骨間關節)之中央"。每指l穴,兩手共8穴。
(3)承淡安著《中國針灸學》:"在兩手除拇指外第二、三、四、五指,掌面第一指節與第二指節橫紋縫之兩頭"。每指2穴,兩手共16穴。
以上三種說法,當從第一種說法為正確,即除拇指外,各指的第一與第二指節之間橫紋的中央(一、二、三指節是從近端向遠端數)。第二種法是錯誤的。關於四縫穴是每指取一穴,還是取兩穴,李鼎氏指出:"這主要從刺法的要求來考慮,《針灸大成》要求刺出血,臨床實踐證明不必刺出血,只要出些黃白色的淋巴液就行。為了刺取淋巴液,只刺一點不夠,應在指縫兩端刺兩點,並加以擠壓出液,故說每縫二穴"。可供參考。
陈日新艾灸临床经验
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肯定,深受历代医家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艾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日趋衰落的现象。导师陈日新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20年,尤其重视灸疗的研究和应用。笔者随师伺诊,每见导师用灸疗病,效如桴鼓,深感艾灸疗法之神奇。现将导师艾灸临床经验简作如下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1.探查腧穴喜恶,不拘寒热虚实
艾灸应用于临床以来,历代医家对于艾灸禁忌证尤为重视,不少医家认为灸法属于温热刺激,而热能伤阴,故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皆不可灸。然纵观历代文献,细详个中曲委,导师认为艾灸虽为温热刺激,但火热之症并非绝对是灸疗的禁忌症,只要施灸于是其适宜刺激的腧穴,即探查到喜热的腧穴,诸证皆可用灸。
1.1寒湿入体,灸优于针
寒邪收引,湿性凝滞,寒湿为邪,经络闭阻,而艾灸疗法深具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凝湿滞、经络闭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导师认为,在治疗由于寒湿引起的病症中应以艾灸疗法为主,取其“以阳制阴”之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典型病例
余某某,女,46岁,职工,于2005年2月21日就诊。主诉:右肩背部疼痛2年,加剧3天。患者诉2年前受寒后出现右肩背部疼痛不适,经中药内服(药方不详)及针刺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时有复发。三天前因沐浴受凉,致右肩背部疼痛加重,活动时加剧,经针刺治疗,疗效不明显。症见:右肩部及右肩胛区肌肉强硬酸痛,有广泛性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在右肩胛天宗穴附近可触及条索样结节改变,局部喜热恶寒,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滑。诊断为寒湿型背肌筋膜炎。探查到大椎、肩井、风门、天宗穴喜热,采用艾卷温和灸疗法,取穴:大椎、肩井、风门、天宗,每穴施灸30分钟,每日两次,治疗5天后,疼痛症状消失,局部无压痛反应,条索样结节消失,活动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yishujia.findart.com.cn
1.2阳虚病症,灸贵于针
艾叶为纯阳之品,性温通经络;艾火温热,可直达经络,补虚起陷。因此,对于以阳虚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疗能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使火气助元气,以达助阳治病之功。
典型病例
王某,男,42岁,干部,于2004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性功能障碍6月。患者诉6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勃起障碍,并伴有轻微腰部酸软,手足不温,多次求助于针刺治疗及中药内服,但疗效不佳,因婚姻生活不如意而精神苦闷。症见舌淡苔白,脉虚无力,体态虚胖,手足不温,阳物彻夜难举。诊断为阳痿,证属元阳不足。采用艾卷温和灸法,以温肾壮阳,培补元气。探查到关元、气海、命门、腰阳关穴喜热,每穴艾灸30分钟,每日两次。治疗2天后患者诉晨起时阳物有自举现象,且较坚,约历5分钟后自行恢复常态。连续治疗1月后,患者诉性生活已恢复如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1.3火热之症,灸亦所宜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汉代张仲景指出热证灸治可引起不良后果,并告械人们无论是阳盛的热证或是阴虚的热证,均不可用灸法。宋代《圣济总录》也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清代医家王孟英还提出了“灸可攻阴”之说,把灸法用于热证,视为畏途。近代还有不少针灸教材,也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有些人甚至认为“用之则犹如火上添油,热势更炽”。故无论伤寒杂病,凡涉及三阳者,皆禁用灸治。
然而,通考《内经》全文,并无“发热不能用灸”的条文与字样,却有“热病二十九灸”之说;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认为“火郁发之”, 而灸法正可以使血脉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散热退热与祛邪外出的目的;明代龚居中在其《红炉点雪》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灸法用于寒热虚实诸症,无往不宜。因此,艾灸疗法并非是“以火济火”,而恰恰是“热能行热”。所以,导师认为:火热之症,灸亦所宜。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21岁,工人,于2002年3月就诊。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患者2天前突感上腹疼痛,渐次出现右下腹疼痛,不能直腰,咳嗽时疼痛更剧,体温升高,自服抗生素(氨苄西林),疼痛无明显改善。症见:右下腹疼痛、压痛,阑尾穴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不明显,口干喜冷饮,无恶心呕吐,大便3日未解,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温37.9℃。患者两年前有急性阑尾炎病史。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证属瘀热结于大肠。探查到天枢穴喜热,乃采用艾条温和灸,左右天枢穴各1小时,灸时患者感热流直下入腹至深部痛区,且痛区热感明显强于施灸的天枢穴皮肤表面。施灸1次后,疼痛立解。同法治疗3日,每日施灸两次,症状消失,嘱继续自行艾灸2天,以巩固疗效,3年未见复发。yishujia.findart.com.cn
1.4气阴不足,亦可用灸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此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由此,许多医家认为灸法有劫阴耗气之弊,故对于气阴不足病症不宜用灸或禁止用灸。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之所以用于阴虚证的治疗,是因灸有补阳之功效,而“阳生则阴长”也。另据龚居中《红炉点雪》所说“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气虚、阴虚者,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此为“以阳化阴”之意。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用灸经验,认为气阴亏虚之症亦可用灸。
典型病例
万某某,男,65岁,退休职工,于2005年2月27日就诊。主诉:右肩活动无力3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肩部活动不利,继之逐渐出现右肩胛及右上臂肌肉萎缩无力,服药后(具体药物不详)病症无改善。症见:右肩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有不同程度萎缩,以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为甚,右肩部及右上臂无疼痛、压痛,活动无力,右上肢前伸60°,外展70°,肌张力下降,肌力3级,口干不多饮,舌淡苔少,脉细。诊断为痿证,证属气阴不足。探查到脾俞、肾俞、肩髃、臂臑穴喜热,采用艾卷温和灸疗法。每穴艾灸30分钟,每日两次。治疗20天后,患者诉活动较前有力。再灸20天后查体示:萎缩的肌肉已较前丰满,肌力4级,右上肢前伸85°,外展90°。yishujia.findart.com.cn
2.艾灸温和持久,每穴施足灸量
由于灸法操作费力,施灸者难以持久,故临床疗效难以保证。导师认为,常规灸量很难达到治疗所需的艾灸剂量,因此疗效不甚理想。根据临床实际,导师提出温和灸疗法宜温和持久,每次每穴应达到足够的施灸剂量,不应拘泥于教科书所示、且取穴宜从精从简。
典型病例
罗某某,女,67岁,农民,于2005年1月5日就诊。主诉:左膝关节疼痛,伴活动不利5年,加剧1月。患者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出现左膝关节酸痛不适,活动时可加重症状,1月前,因天气寒冷,疼痛加剧,活动尤甚,自行热敷、中药内服(方药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症见:左膝关节轻微肿胀,疼痛,外膝眼处有明显压痛,关节因疼痛而活动不利,负重时疼痛加剧。摄片检查示左胫骨髁间隆起稍尖锐,关节面尚平整,关节间隙变窄,提示退行性病变。舌淡苔厚白稍腻,脉细。诊断为痹痛,属寒湿闭阻型。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治疗,穴取外膝眼,艾灸1小时后,患者诉疼痛大减,活动改善。嘱其自行艾灸此穴,每次1小时以上,每日两次。第三天复诊时患者诉疼痛已不明显,外膝眼处仍有轻微压痛,活动及负重时有轻微疼痛。嘱其再行灸疗三天后,患者诸症消失。yishujia.findart.com.cn
3. 重视“热敏点”灸,着力激发感传
导师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在疾病状态下,人体体表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新形的疾病反应点,这种反应点对艾灸的热感有着特殊的反应形式,而且,探查此类反应点进行艾灸时,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根据这种反应点的特性,导师将之称之为“热敏点”。
“热敏点”在体表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其部位与传统穴位的定位并不完全符合,在“热敏点”上施灸时,很容易激发灸性感传现象,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热敏点”是一种新的疾病反应点,是腧穴反应病症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临床治疗的最佳施灸点。“热敏点”灸疗法丰富和发展了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
典型病例
病例1:周某某,男,71岁,退休职工,于2004年9月24日就诊。主诉:颈项部酸痛10年,加重2天。患者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项部酸痛,赴当地医院就诊,经摄片检查后诊断为颈椎病,经针刺治疗后,症状缓解,但10年间时有复发。2天前,因伏案劳累,致颈项部酸痛不适,活动时疼痛加剧。症见:颈项部肌肉稍有强硬,颈4、5椎旁压痛明显,颈部活动功能尚可,但活动时酸痛症状加重,上臂牵拉试验阴性,摄片检查示颈椎曲度变直,颈4、5、6椎轻度增生。舌淡红,苔白,脉弦细。诊断为颈椎病。治疗时在患者百会穴附近找到“热敏点”后施行艾卷温和灸法,2分钟后患者诉有一股热流沿督脉下行至大椎处,再折向右肩井,直至肩髃,并沿手阳明经下行,直达右食指,期间持续5分钟左右,灸感慢慢回缩消失。遂停止灸疗。治疗结束后患者诉颈项部酸痛大减,病症豁然减轻。第二天治疗时,在其颈5、6椎间隙处找到“热敏点”,施灸时患者感艾卷之温热徐徐透入2寸许,异常舒适,持续30余分钟后消退。遂停止灸疗。治疗结束后患者诉颈项部轻松,疼痛消失,活动自如,颈项部已无压痛。嘱其自行艾灸颈项部,以巩固疗效。3月后随访无复发。yishujia.findart.com.cn
病例2:王某某,女,36岁,工人,于2004年8月9日就诊。主诉:口角右歪1天。患者诉1天前,因受空调冷气直吹面颊后,逐渐出现口角右歪,左眼闭合障碍。症见:口角右歪,左鼻唇沟变浅,左眼闭合时眼裂增宽,左眉抬举障碍,左侧额纹消失,鼓腮漏气,左耳后疼痛,压痛,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有力。诊断为面瘫(左侧)。治疗时在患者的风府、风池和翳风处找到“热敏点”,施灸时,患者感风府、风池处热力徐徐透入1寸许,持续20分钟后渐渐消失;灸翳风处,患者感热流渐次扩散致整个左侧面颊,持续30分钟左右后消失。遂停止灸疗。如此连续治疗5天后,患者感灸感感传现象已不明显,但患者露齿时口角基本对称,左眼闭合力度稍差,左侧面颊表情肌活动基本正常,双侧额纹已对称,鼓腮已不漏气。再以艾灸翳风穴巩固治疗2天,患者痊愈。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