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免费观看的gv视频:越南的政治改革-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5:48:59
越南的政治改革越南大刀阔斧政治革新带来生机作者:时永明来源:法治周末来源日期:2011-1-20本站发布时间:2011-1-21 10:34:58阅读量:538次    越南的革新中比较重要的是提出了实现全面革新路线,从以经济革新为主,走向政治、文化和社会革新;从思维、认识和思想革新走向党、国家和人民各阶层的实践活动革新,以及执政党要进行与其执政党的政治任务相适应的革新

  ▲越南河内街头。  

  1月12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内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此次大会将选出越共新领导集体,并确定越南未来5年发展战略任务。

  这次会议吸引人们眼球的事情,除了新领导集体的构成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外,主要的是选举新领导的过程和近两年人们一直关注的越共要吸收私人企业家入党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反映出未来越南革新政治的走向。

   渐进全面的革新开放历程

  许多人都认为越南的革新开放是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发才开始的。但其实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面。越南的革新开放并不仅仅是国际形势变化的产物,它也有着深刻的国内背景,并且其发展趋势大有赶超中国的劲头。

  越南的革新探索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初露端倪。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越南经历了一段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1976年至1980年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基本没有完成,国民名义收入只增长0.4%,而通货膨胀率高达120%。以如今的市场经济眼光看,这无疑是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此时为尽快走出经济社会危机,一些在基层工作的领导人和人民群众大胆地冲破了制度禁忌。如胡志明市允许一些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外,将其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有一些省市允许农业合作社实行农业生产承包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这些活动从开始的少数人秘密地做,后来演变成多数人公开地做,形成了社会潮流。

  在这种背景下,1979年8月,越共四届六中全会在讨论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危机时,承认了多种经济形式对发展经济的积极意义,并认识到需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结合起来。

  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1986年12月越共召开六大,终于决定逐步在全国推行革新开放政策,并明确指出革新首先要从思维更新做起,而思维更新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运用客观规律,创建社会主义的新模式。

  越南的革新中比较重要的是提出了实现全面革新路线,从以经济革新为主,走向政治、文化和社会革新;从思维、认识和思想革新走向党、国家和人民各阶层的实践活动革新,以及执政党要进行与其执政党的政治任务相适应的革新。

  越南的经济革新最初主要在于承认公有制以外的多种经济成分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作用,以及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而使这种思想和政策能够不断转变的保证是越南同时也在进行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开始。同时在用人上也逐渐从军事官僚为主转向文官治国和专家治国。

  越南政治改革的第二项主要内容是在坚持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执政的民主化。其中第一个主要措施是加强国会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2年4月15日,越南八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越南的第四部宪法。该宪法在明确表述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是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力量的同时,还强调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制度。

  此后,从1993年起,越南国会代表便采取全国直选。选举程序相当严谨。候选人提名要经过其本人所在单位、居住社区和祖国阵线的三轮无记名投票通过;候选人简历及财产情况须至少提前60天在新闻媒体上公示;民众可对不合资格者予以检举;选举前,候选人至少需安排一周时间与选民直接对话,并接受选民质询;选举实行差额直选。

  此外,为使代表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越南选举法和国会组织法规定,国会代表分为专职和兼职,其中专职代表超过四分之一,而且比例近年还在上升。这种制度使国会代表选举带有较强的竞选性。以2007年越南第12届国会选举为例,当时全国875名候选人中只有493人当选。

  差额直选使国会代表的责任意识增强,从而也加强了国会的地位和作用。近两年国会地位增强,并发挥独立监政能力的最典型案例要算2010年6月,越南国会投票否决了越南行政部门关于在河内市与胡志明市之间建设高铁的议案。该议案受到总理阮晋勇的积极支持,但由于是与日本合作,成本高昂,被代表认为不符合国情,因而予以否决。

  执政民主化的第二个措施是决策过程透明化、民主化。其主要表现是2001年和2005年在党的代表大会之前将政治报告公布,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而国会对政府的质询也通过电视进行直播。

  执政民主化的制度建设并不仅限于中央,还包括强化基层民主建设。2002年,越南出台了《关于继续推进基层民主条例的实施意见》,2007年,又发布了《在乡坊市镇实施民主法》,以达到宪法规定的尊重人民群众权利,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的目的。2010年,在越南的第三大城市岘港开始了市长选举的试点,将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出执行委员会,再由该委员会选出市长的方式,改为由代表会议直接选举。

  越南在发展政治民主方面最重要的措施是积极推动党内民主。这主要体现在实行党内选举制。从2001年开始,越共在省级地方党政干部,以及中央委员包括总书记在内的重要领导职务实行差额选举。

  2006年,越共开始在中央加强选举制,对新一届中委政治局书记处人选实行半数票否决淘汰制,对九届中央推荐的中央委员等候选人名单首次进行逐一讨论和投票表决,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的差额选举比例分别达到30%和84%,甚至连总书记也出现了由差额选举产生的情况。

  这种民主建设还包括在党内实行质询制度,加强民主监督。越共在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引入质询制度。每位中央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以对政治局、书记处、中检委集体提出质询。

  与此同时,越共还提倡自我检讨、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如越共党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张晋创近日在十一大上向大会作第十届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工作报告时,就对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批评。

  我们今天总结越共革新的进程似乎很简单,而实际上的思想认识进程相当复杂。这包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进行的清党和整党运动。总体上看,越南在政治民主化建设上进行的一些制度上的改革与探索的尝试还是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因此,近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大,在这种探索上还能走多远,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十一大的背景与议题

  越共十一大的核心议题还是如何发展经济。大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修订1991年制定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该纲领实施20年来,到2010年,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060亿美元,人均约1200美元。越南实现了摘掉低收入国家帽子的目标。

  因此,十一大要为国家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在2011年的新纲领中将国家的发展方向描绘为:“我国人民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以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为目标;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现代化的生产力实现经济高度发展;具有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人民过上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有条件实现全面发展;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和帮助;建设共产党领导,属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而具体的经济目标则体现在大会审议通过的越南《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该战略,越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要达到2100美元,2020年达到3000美元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5%;城市化比例达45%以上,全国一半以上的乡镇达到新农村的标准。

  越南经济虽然近来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例如,通胀过高,居民生活面临较大压力;外贸赤字过大,货币面临贬值压力。穆迪公司近日刚下调了越南的主权债务评级。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大规模投入。

  高投入导致进口过多,持续出现贸易赤字,同时货币过于宽松推动了通货膨胀。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二是推动经济转型,积极发展私营企业。但是这种看似简单的经济政策调整,在越南则包含了复杂的政治问题。

  十一大的主题是“继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发挥全民族力量全面推进革新事业,为到2020年越南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奠定基础”。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如何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二是如何发挥全民族的力量。其实这是越南革新开放以来一直面对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政党与私有制经济体关系的问题。

  越南革新开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完成对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目标关系的认识过程。2001年越共九大才正式明确了“按市场机制运行、有国家管理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简称“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思路。

  但是,“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并没有立即完成对上述关系的认识过程,因为要解决这种认识还涉及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问题。

  直到2006年的十大,越共才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过渡阶段的特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此次大会修改了党章。提出了全民党的思想,指出越南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越南劳动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民族利益的忠诚代表”。

  由此,十大明确提出“党员从事私人经济在规模上不受限制”。如果党员能够从事私人经济,那意味着共产党也可以吸收私营企业家入党。但是,十大对此问题并没有明确表示。因此,本次党代会的第三大议程是修改党章。新修条款是否能将这点明确表述,也成了对越南政治改革进程的一个关注点。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这将有利于外商对越南的投资。

  事实上,这种进程在形式逻辑上存在着与目标的矛盾性。因为在十大的党章中,在党的宗旨中增加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公平和文明社会”的思想。有人将这解释为越共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关注。这多少有点牵强附会。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平与正义有着自己非常成熟的语言表达体系,而上述表达方式显然与市场经济并不相符。其实,这更可能是反映了越共内部在如何处理目标与手段的矛盾上的意见分歧。

  十大是事先将大会政治报告公布由全民进行讨论的,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但十一大却没有这样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越南的政治改革依然是婉转曲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政治改革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越南近两年的特点是在理论上越来越突出强调全面的革新发展,在国强之外,主要强调民富、民主,以及公平和文明。虽然在实践中对政治民主进行了较多的尝试。但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身的特性以及与资本主义民主究竟有何异同等问题的探索则较为欠缺。

  政治理论探讨的欠缺,决定了改革实践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目前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增加透明度和扩大选举的范围与作用上。而在处理执政党与民众的关系上,依然停留在领导与被领导的范畴。在如何使民众更多地表现出自主性这个问题上,还显得非常谨慎。

  2009年,曾有报道说:“越共的十届十中全会,原计划提出‘公民社会’。不过最后因为担心敏感,暂时搁置了。”但越共已基本肯定“公民社会”的建设方向。“公民社会”是西方政治学中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这种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民间团体,或称非政府组织。

  本次大会上,我们看到越共党中央委员、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黄担发表了关于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为成功落实党的十一大决议作出努力的参会论文,突出强调了越共要“继续加强和发挥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加强、扩大和发挥祖国阵线和各民间组织在新时期的作用”,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当然,通过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来保障民主权利,也可能带来民主被“滥用”的问题。因此,黄担又指出,要“同时对违背人民民主权和利用民主权进行违法行动、煽动人民骚乱、对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以及分裂民族大团结等违法行为严加处罚”。逻辑上讲,参与政治的民间团体都可能演变为政党或带有政党特性的组织,这对坚持一党制的越共来说,也将构成考验。

  其实,在推进政治改革的过程中,越共对西方可能借机实行对越南的“和平演变”的问题也始终保持着警惕。越南的政治改革使一些人开始产生了幻想。例如,2006年越南民主党重新在海外组党,该党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宣布解散。此后,越南国内又出现了要求开放党禁的声音。本次党代会之前,越共领导人曾一再表示,越南将继续坚持一党制,显然也是有针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