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制冷的是什么:浅谈我国道教题材纹饰铜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55:29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常
作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它本是古代照面的用具,但从唐初王度的《古镜记》中描写古镜法力无边,能镇百邪来看,镜子又是道教中的重要法器。由于铜镜的形制、纹饰、铭文等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考古学上一直将铜镜作为重要的断代器物。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铜镜出土于四千多年前的青海齐家文化遗址。之后,铜镜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达到鼎盛,宋元以后日趋衰退,直至清代中晚期时为玻璃所替代。
 
 
铜镜背面的纹饰是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铜镜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纹饰的题材图案和铭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各时代的一些思想情趣和社会意识等文化面貌。本文就道教题材纹饰的铜镜,按内容的异同以及流行时间的先后次序,分述如下。
 
 
一、秦汉神仙画像镜
 
 
道教虽然产生于东汉,但是作为道教核心内容的神仙信仰远在战国时楚国的诗歌中就已出现,秦汉时黄老思想兴起,升仙之说盛行,如秦始皇、汉武帝等均追求长生不老之道,而好神仙。《抱朴子─内篇序》有"桓帝亦好神仙,而祠老子"的记载。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中,画面的内容就反映了当时驾龙升仙的思想相当流行。这种思想的盛行直接影响了当时铜镜的纹饰。"汉初崇尚道家……而古代的神仙、怪兽、卜筮等内容和形式均成为道教美术的最初表现。"铜镜纹饰艺术当然也不例外。秦汉时期道教题材纹饰铜镜主要是流行于南方的仙人四神画像镜和神兽镜两种:
 
 
(一)仙人四神画像镜。西汉末期至新莽之际的铜镜中与仙人(即羽人)有关的纹饰非常流行,仙人图像开始出现。如汉"泰山七乳四神镜"(附图一)在乳钉间配置四神(即道教称为东方之神的青龙、南方之神的朱雀、西方之神的白虎和北方之神的玄武,以上均为道教的护卫神)及其它神兽,按顺序依次是青龙、朱雀、羽人逐鹿、白虎、独角兽、玄武、独角兽。外区铭文曰:"泰山作竟(镜)真大巧,上有山(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兮。"镜纹中的羽人,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拾遗记》中说:"燕昭王梦有人衣服皆毛羽,因名羽人。梦中与语,问以上仙之术。"也有人把道士称为羽人或羽士的。而"饥食枣"之典故,见于《史记─封禅书》:"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新莽至东汉时铜镜在镜铭中还出现仙人王子乔、赤松子等的名字。如表现"寿如金石"的"华氏长宜子孙镜"有铭文曰:"华氏作镜宜侯王,家当大富乐未央,子孙备具居前行,长保二亲辟邪,合和除凶所未得,仙人王侨(即王子乔)赤松子,食兮。"王子乔和赤松子均为道教传说中的神仙。据《列仙传》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者也,好吹笙作凤凰鸣……生而神异,幼好道……游伊洛(水)之间,道人浮丘公接往嵩山。三十余年后之七月七日,家人见其于缑氏山巅,乘白鹤升天而去。"道教称其为"右弼真人"。赤松子传为"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焚。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附图一汉"泰山大乳四神镜"
 
 
新莽至东汉时,铜镜四神主题纹饰逐步为龙虎、神兽和东王公、西王母所替代。如东汉"袁氏神人龙虎画像镜"(附图二):四枚连珠座乳将内区分成四区,两区分别为一龙或一虎,另两区各为一神二侍,神端坐,冠饰不同,二侍为羽人,侧身向着神仙。其外铭文曰:"袁氏作竟兮真,上有东王父、西王母,山人子侨侍,左右辟邪,喜怒毋央□,长保二亲,主□。"关于东王公、西王母,据《集说诠真》称:"东王公为男仙之主,西王母为女仙之宗。此二元尊,乃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万灵,育养群品,长生飞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觐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升三清朝太上也。"此外,西王母还有不死之药和长寿的仙桃。如《淮南子─览冥训》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在民间,由于西王母被誉为长生不死和掌握不老仙药的神人,因此西王母在汉代铜镜图形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附图二东汉"袁氏神人龙虎画像镜"
 
 
(二)神兽镜。神兽镜是以浮雕手法表现主题纹饰神像、龙虎等题材的镜类。这种镜将南极老人、伯牙、钟子期、东王公、西王母、句芒、黄帝、玉皇大帝等神像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以及其它神兽按一定方式排列布局。如重列式纹饰神兽镜由上而下分列成五段进行排列,在神像周边配置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于钮的左右。神兽镜是东汉新兴的铜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神兽形态较小,排列错落有序,各段线条划分鲜明。同时,神兽数目增多,四神形象突出,神像亦增加神农、苍颉、羲和、常羲等。这些神兽镜的纹饰和铭文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羽化登仙、长生不死的追求。
 
 
东汉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比较发达,使得佛教艺术大为发展,铜镜的图案内容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道教哲学思想在铜镜中的图形和铭文装饰标志逐渐向具有佛教特色的佛像和礼佛者过渡。
 
 
二、隋唐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和唐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
 
 
唐时政治的强大和经济的繁荣使铜镜艺术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历史时期,铜镜制作精美,题材广泛,风格迥异。在形制上突破圆形格局,创造出葵花形、菱花形、荷花形、亚字形等不同形式的铜镜,新出现有柄铜镜,而且各类铜镜自成一体,甚少共性,形成了"隋唐式镜"独特的风格,在造型与装饰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图案装饰生动活泼而趋向写实,布局灵活多变。如通过鸳鸯、对鸟、蝶恋花等花鸟装饰表达纯洁的爱情,以双鸾衔绶象征长寿等。而与道教题材纹饰有关的铜镜主要有: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
 
 
(一)四神十二生肖镜
 
 
十二生肖也是道教中的神。如元代山西永乐宫道教壁画就绘有十二生肖神君像,与八卦神君、二十八星宿、三十二天帝君等神像并列。四神十二生肖镜盛行于隋唐之际,并一直流行到明清。唐末五代以后十二生肖图形渐趋简化,常与八卦结合成十二生肖八卦式镜。这种镜可分为十二生肖镜、四神镜、四神十二生肖镜和十二生肖八卦式镜等多种。如"仙山四神十二生肖镜"(附图三):方格与 V 纹分割的四区内图案分别配置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外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环绕奔驰。中区有铭文曰:"仙山并照,智水齐名,花朝艳采,月夜流明,龙盘五瑞,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
 
 
附图三东汉"仙山四神十二生肖镜"
 
 
(二)神仙人物故事镜
 
 
众所周知,李唐王朝崇奉道教,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兴建道教宫观,提高道士地位,大倡道教文化艺术,使整个社会弥漫着浓厚的道教神仙气息。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手段,当客观环境改变时,文化自然也会随之改变。唐时经济繁荣,加之唐王朝倡导"道大佛小"的环境自然影响到铜镜艺术文化。事实上,早在魏晋南北朝时,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道教文化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大量出现专门记载仙人变化飞升等灵异故事的神仙传记,如《搜神记》等。反映到铜镜上,就是道教神仙人物故事题材的纹饰大量运用。如月宫镜、飞仙镜、真子飞霜镜和王子乔吹笙引凤镜等。
 
 
1、月宫镜。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多种。该类镜主要表现嫦娥、玉兔、蟾蜍和桂树图案。如唐"月宫镜"(附图四):镜背纹饰中一株桂树兀起,枝繁干虬。树右侧嫦娥作飞舞状,双手高举,左手托盘,脚下树旁一蟾蜍四腿张开;树左侧玉兔直立,双耳竖起,正在筑杵。纹饰生动地表现了月宫中嫦娥振袖起舞、白兔筑杵捣药、蟾蜍跳跃、桂花盛开的内容,突出了道教中关于嫦娥奔月的神仙传说主题。据傅玄《歌词》中《初学记》引古本《淮南子》关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的评述,嫦娥奔入月宫后,变成了丑陋的癞蛤蟆。但唐代铜镜图形中,月宫里的嫦娥与蟾蜍并存,可见嫦娥仍是一位美女。
 
 
附图四 唐"月宫镜"
 
 
2、飞仙镜。一般造型为飞仙身着长衣,飘带漫卷,腾空在祥云之中,高处是仙山福地。如河南洛阳出土之唐"二飞仙镜"(附图五):钮两侧各一飞仙,头戴宝冠,天衣飘扬;镜上方正中有高低起伏之崇山峻岭,山上几朵祥云缭绕;飞仙下方各有一大朵云彩随之飘逸上升,衬托出仙人升空的情景;镜下方亦有重岩叠嶂之山峰,峰顶上有株枝叶繁茂的大树。不难想见,钮上山脉乃是仙山福地,钮下则为人间俗土。
 
 
附图五 唐"二飞仙镜"
 
 
3、真子飞霜镜。盛行于唐代,有菱花形、葵花形二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真子飞霜镜"(附图六):镜钮左侧竹林旁一人披衣端坐,置琴于膝,前有几案;钮右侧树下一凤鸟展翅翘尾翩翩起舞;钮下方有曲石荷池,池水涟漪,池中长出半截荷柄;钮上方田字格中铭"真子飞霜"四字;铭文之上瑞云之中群山重叠,半月高悬。有的"真子飞霜镜"上方无铭文,而以祥云托月代之,或以飞鹤翱翔代之。镜中祥云、飞鹤、仙人等图案表现了当时民间流传的神仙故事。也有专家认为,披衣端坐者为伯牙或司马相如,并非仙人。
 
 
附图六 唐"真子飞霜镜"
 
 
附图七唐"王子乔吹笙引凤镜"
 
 
4、王子乔吹笙引凤镜。有圆形、葵花形等多种。如八弧葵花形"王子乔吹笙引凤镜"(附图七):钮上方一丛修竹,下方山峦叠嶂,茂林突现;左侧王子乔头戴幞巾,身着长衫,端坐吹笙,引得右边一凤展翅翘尾,闻声而至。镜背纹饰不但生动地表现了仙人王子乔吹笙引凤的主题,而且突出表现了道教音乐具有"感动群灵"的飘拂飞翔之声。道教《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引"太真科"称:"斋堂之前,经台之上,皆悬金钟玉磬……非唯警戒人众,亦乃感动群灵。"
 
 
(三)八卦镜
 
 
"八卦",亦称经卦,乃《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每卦由三个爻组成。以"-"表示阳,以"--"表示阴。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图形象征龟卜之兆,《易传》作者以八卦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唐宋时铜镜中常饰八卦纹。器形有圆形、方形和葵花形三种。主要是以八卦作为主题纹饰,配以符箓、星象、干支、生肖等具有道教意味纹样的图像。这类镜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八卦镜、八卦十二生肖镜、八卦干支镜、百卦百炼镜、八卦星象镜、八卦双鸾镜等。如湖南出土的宋"四神八卦镜"(附图八):内区环列四神,形态简单粗糙;外区八卦纹排列与内区四神方位相符,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乾卦在西北,坤卦在西南,艮卦在东北,巽卦在东南,震、兑、离、坎四卦分别在东、南、西、北。隋唐后的五代时期还流行一种符箓镜,镜主区四方饰符箓,四角书"元本师命"字样。
 
 
附图八 宋"四神八卦镜"
 
 
三、宋吹箫引凤镜和气功镜
 
 
宋时因讳"镜"字与宋太祖赵匡胤之祖父赵敬的"敬"字谐音而将铜镜多改称"照子"。如"湖州三十郎照子"宫扇状流云飞仙纹镜等。吹箫引凤镜在宋镜中作骑凤升仙图形。据《列仙传》记载:"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此外,宋代还有多种气功图形镜。如"观星望月气功镜"(附图九):钮上朵云中有半月星辰,钮下草丛中站立一道士模样的人,全神贯注,观星望月,正在做气功。有的在道士旁还有象征长寿的灵龟、仙鹤。
 
 
附图九 宋"观星望月气功镜"
 
 
四、元八仙镜
 
 
八仙乃道教神仙,八仙之说起于唐者有之,始于元者亦有之。但八仙镜主要流行于元代。如元"八仙过海镜"(附图十):镜上方有二只展翅高飞的仙鹤和流云,其下是波涛滚滚的连天大海,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等道教的八位神仙交错排列成四行,各显神通,足履不同宝物,飘然悠哉过海。
 
 
五、明清八宝纹镜
 
 
明清铜镜装饰中比较流行八宝纹。所谓八宝纹,是指道教八仙手持的八种器物。这"八宝"究为何物,有多种说法,道教一般认为是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和花篮。但民间也有将珠、球、磬、祥云、方胜、书、画、红叶、鼎、灵芝、锭等任选八种称为八宝。也有将和合、鼓板、龙门、玉鱼、仙鹤、灵芝、磬和松等八种寓意图形称之为八宝的。如明"人物八宝镜"(附图十一):镜钮上方有一宝塔,塔前有丹陛和台阶,宝塔两侧各有一飞翔的仙鹤;钮两侧各有一侍者手捧宝盘,作行走状。侍者两侧和钮下方饰磬、珠、犀角、瑞兽、画、盘肠、宝钱和灵芝等杂宝八种。整个宝镜图案寓意吉祥。
 
 
附图十元"八仙过海镜"
 
 
附图十一明"人物八宝镜"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哲理深奥。有关道教题材纹饰的铜镜也非常广泛,难以一一举列,仅谈及此,以求教于诸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