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财经网:太空战略理论扫盲!兰切斯特方程在太空战中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2:08:37

太空战略理论扫盲!兰切斯特方程在太空战中的应用!

  • Vorkosigan

1楼

兰切斯特方程在太空战中的应用!



当下的太空战略是一个骗子横行的领域,仿佛一场无知者无畏的比傻大赛。大帝国未来的太空战术是不确定的,战略并不给定未来,而是给定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专家们习惯面对公众以后,不免急功近利的将未来的不确定以确定的方式放言。在给出可能性以后,战略已经排除掉混沌状态下的不确定性,因而战略本身是确定性的。战略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战略极力避免预测未来,同时又在清晰未来。我们很容易发现战略的双面性,战略的灵魂是方法论,而不是具体对策与方法,更不是预测学。

上兵伐谋。在谋划阶段,是技术决定论的;在决策阶段,战略的艺术性才会被体现。现在的网络里充满了各种错误的太空战略观念,在此简单的说说太空战阶段的舰队海战术。

在1916年,英国人兰切斯特研究空战最佳编队,发现了兰切斯特方程。远距离交战的时候,任一方实力与本身数量成正比,即兰切斯特线性律。在近距离交战的时候,任一方实力与本身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兰切斯特平方律。玩战火中的帝国时,面对AI从弱到强的过程,对兰切斯特方程作了完美诠释,对舰队海战术的高明使用,并没有使弱势的我被消灭掉,而是越战越强。稍微懂一点军事的都知道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道理,舰队海战术本身并不是绝对劣势,而在于如何使用。在面对面的战斗中,如果一方的战斗力一定,数量增加一倍,另一方吃掉此方,需要增加四倍的战斗力.我的舰队歼敌传统是三倍于敌人的兵力,接舷战与近战得手,避免远距离交火的情况出现。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来自于与敌人比较起来,我方初期的远程火力非常弱,必须刺刀见红,大炮近距离拼刺刀才有胜利的可能。双方都可以有效杀伤对方属于面对面的情况,而一方被攻击并无还手之力的时候,属于远距离交战,此时需要避免舰队海战术的使用。我的舰队擅长运动战,习惯于各个击破,这就是对兰切斯特方程的综合使用。(大家都看我诱敌人深入,示敌以弱,实则虚之的战报了吧?)

假定我军为A,对手为B,A的单位战斗力是B的一半,但是数量是B的三倍。假定B有100艘战舰,A有300艘战舰。如果是面对面的战斗,A方损失26.4艘战舰即可消灭掉B方的100艘战舰。现在A需要先接近B在进行面对面的战斗,按兰切斯特线性律,A付出100艘战舰的代价歼灭B方50艘战舰以后接近,在200对 50的近战中,付出18.7艘战舰的代价歼灭B方50艘战舰,总损失118.7艘战舰对100艘战舰。许多时候并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同样歼灭敌人,则是利用兰切斯特方程各个击破。现在围点打援,A 以10艘战舰的规模与敌人50艘战舰作战,显然,A方10艘战舰绝对弱势,但是10艘战舰将B方分割为互不联系的两个部分,当10艘战舰损失一半的时候加以增援 10艘战舰,对手则需要增大4倍的战斗力才能吃掉余下的15艘战舰,显然,A方至少可以拖住B一段时间。假定A方20艘战舰全军覆没,但是A方在另一场战斗中,余下的280艘战舰以50艘战舰的代价吃掉对方25艘战舰,近战中只需付出微不足道的2.8艘战舰的代价即歼灭余下的25艘战舰,然后227.2艘战舰的规模接替正好全军覆没的前20艘战舰投入未完的战斗,此时,既便B方50艘战舰没有损失,A方最多再付出20艘战舰的代价即可消灭B方。A方总战果是以90余艘战舰的代价歼灭对方 100艘战舰。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对手,代价比正面决战要小得多,战术使用得当,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可以一口一口吃掉对方优势兵力。

游击战法是一个兰切斯特变形方程,在限定区域内,交战的双方互相看不到对方,都是向对方所在区域进行攻击,这时候一方损失率不但与对方兵力有关,增加己方兵力反而增大损失。各方初始兵力与对方战斗力成线性关系。如果是正规军对游击战,则是另一种情况。我军对地面丛林战的研究表明,以敌人游击队8倍的兵力才能获胜,但是我军地面部队在丛林游击战中最多达到6倍兵力而无法继续增加,因而我军在MABOO森林星失败的退出。

  • 2009-12-29 23:38
  • 回复
  • Vorkosigan

2楼

因此,在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的策略下,兰切斯特方程被各种方式所使用。比如神话一般的函谷关狙击战,我军以48人口兵力狙击敌军413人口兵力半小时,以伤亡20人口舰队的代价歼灭敌军413人口的舰队,全军覆没。这时候我军是守住防线,在限定作战空间内,能够展开的兵力有限。攻方损失要按平方律计算,而在实际战斗中,我军地面轨道炮兵对敌军集结地进行大规模攻击,战列线前沿并非单纯防守,而是交叉进行战舰反冲击,因而敌军的绝对优势兵力与绝对优势火力并没有发挥出线性优势来。物品军集中火力可以达成敌军平方律的损失,而敌军集中兵力火力无法达成我军的线性损失。在太空攻击作战中,我军取得胜利的战斗几乎都是在运动战中完成的,而在轨道空间攻坚战中纯属消耗,在攻坚战中损失惨重。我在轨道空间攻坚战上的伤亡率比运动战还大,典型反映出兵力的弱势


兰切斯特方程没有考虑战场上的许多要素,并不完全,对局部的战役有参考价值,对整个战争的结局无能为力。兰切斯特方程在战争摸拟的时候会被经常使用,恩格尔曾经使用兰切斯特方程摸拟硫磺岛战役,计算结果与事实非常接近。

我军在防御战中完全发挥出火力优势,比如著名的函谷关防御战战役,我军;两个分舰队对抗敌军十五个太空舰队,敌军在20分钟的时间内损失了300人口以后,才攻破我的战列防御线,我军的优势火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我军随即从空间站开始反攻,在空间站争夺中杀伤了越军100人口的舰队,我的舰队自身阵亡15人口的舰队。最后,我军使用空间站防御火力和地面大炮将敌舰轰成了渣,解决战斗。但是地面的丛林战,成了我军永远的伤痛了。

舰队海战术在面对面的较量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有效发挥的场合是在野战中。在游击战、攻坚战、防御战等模式下,火力起决定性作用。即便是面对面的作战,也要能够有效杀伤对方的条件才行。我军在函谷关伏击战役的中,达到了惊人的1:20的战果,正是由于在近战中,敌军的火力相比太空战和地面轨道炮非常薄弱,并且大量被我军火炮杀伤。

严格意义上的舰队海战术并不与送死划上等号,在自然界中,数量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的释放是一种求生本能。有一种海龟在某一个时间从海滩上大规模的集体冲入大海,而海鸟只能在这个特定时间捕食一定数量的海龟,最终在最短的时间内,小海龟以最小损失率返回大海。


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选择最优策略,无疑是战略需要研究的问题。给定条件以后,如何选定策略需要数学工具的帮助,依靠直觉往往并不能达成占优策略的。舰队海战术看起来似乎是送死的情况在于对还手之力的错误评估,缺乏有效还手能力的时候,那是大屠杀,而不是真刀真枪的战斗了,此种情况下建议投降算了,简单的说,这仗没法打了。

没办法打仗,只说明决策者是多么的愚蠢!

  • 2009-12-29 23:38
  • 回复
  • Vorkosigan

3楼

战报参考
http://tieba.baidu.com/f?kz=688476234
http://tieba.baidu.com/f?kz=688698629
http://tieba.baidu.com/f?kz=688481726

  • 2009-12-29 23:41
  • 回复
116.225.134.*

4楼

赵括发来贺电...-_-
  • 2009-12-30 02:31
  • 回复
  • Vorkosigan

5楼

那是指挥官的问题 被坑杀了40W..都说要合理应用了

以下来自BAIDU

而且兰切斯特方式是讲解火力 兵力的一个线性代数
兰彻斯特的战斗力方程是:战斗力=参战单位总数×单位战斗效率。它表明:在数量达到最大饱和的条件下,提高质量才可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而且是倍增战斗力的最有效方法。在高新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军队的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质量居于主导地位,数量退居次要地位,质量的优劣举足轻重,质量占绝对优势的军队将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一般说来,高技术应用在战场上形成的信息差、空间差、时间差和精度差,是无法以增加普通兵器和军队数量来弥补的;相反,作战部队数量的相对不足,却可以高技术武器装备为基础的质量优势来弥补,即通过提高单位战斗效率来提升战斗力。
     战争实践表明,提高质量是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在部队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质量高者获胜,质量差者失败;倘若不能形成同一质量层次的对抗,处于劣势的一方纵有再多的飞机、坦克、大炮,也可能失去还手之力。假定A的单位战斗力是B的一半,但是数量是B的三倍。假定B有1000人,A有3000人。如果是面对面的战斗,A方损失264人即可消灭掉B方的1000人。现在A需要先接近B在进行面对面的战斗,按兰切斯特线性律,A付出1000人的代价歼灭B500人以后接近,在2000对500的近战中,付出187人的代价歼灭B方500人,总损失1187人对1000人。兰切斯特方程没有考虑战场上的许多要素,并不完全,对局部的战役有参考价值,对整个战争的结局无能为力。兰切斯特方程在战争摸拟的时候会被经常使用,恩格尔曾经使用兰切斯特方程摸拟硫磺岛战役,计算结果与事实非常接近.

兰切斯特把战斗简化为两种基本情况:远距离交火和近距离集中火力杀伤。远距离交火时,一方损失率既和对方兵力成正比,也和己方兵力成正比,以微分方程表示即为
     dy/dt=-a*x*y
     dx/dt=-b*x*y
     其中x和y分别为红军和蓝军的战斗单位数量,a和b分别为红军和蓝军的平均单位战斗力,因此双方实力相等的条件为
     a*x=b*y
     即任一方的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的数量成线性关系,也称兰切斯特线性律。这就是说,如果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包括武器、训练等因素)是红军四倍的话, 100 名蓝军和400名红军的战斗力相同,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交战的结果是同归于尽。集中优势兵力只是拼消耗,并不占便宜。但近距离集中火力杀伤时,一方损失率仅和对方战斗单位数量成正比,而和己方战斗单位数量无关,即
     dy/dt=-a*x
     dx/dt=-b*y
     双方实力相等的条件变为
     a*x^2=b*y^2
     即任一方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称兰切斯特平方律。仍假定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是红军的四倍,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近战后,当蓝军 100人全军覆没时,红军仍有sqrt(400^2-4*100^2)=346人留下(这里sqrt为平方根,^2为平方),即损失54人。这就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数学依据,而且优势兵力一方的实际损失比劣势兵力的一方还小。
     考虑另一个情况:2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交战,双方实力相等(sqrt(400^2-4*200^2)=0)。如果红军通过战术动作或计策使蓝军分成各为100人但互不支援的两半,则红军可以 54人的代价先歼灭蓝军的第一个100人,再用剩余的力量以64人的代价歼灭蓝军的第二个100人,红军总代价为118人,总战果为200人。这就是“各个击破”原则的数学解释,也是兵败如山倒的数学解释,因为兵败的典型特征是各自为战,首尾不顾,在客观上强化了被各个击破的机会。
     仍然考虑蓝军100人,红军400人,双方战斗力差距为4:1的情况,但双方距离很远。如果红军付出一半的代价推进到近距离,按4:1的线性律,这时红军还剩200人,蓝军50人,但接下来红军就可以发挥近战优势,以27人的代价消灭蓝军的第二个50人。这就是勇猛突破、近战歼敌以克服敌人远射火力优势的数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