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李娜的歌曲视频:目标定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48:14
目标定位
      1. 团队建设目标:
      (1)总体专业建设目标:在稳定保持国内同专业前二十名的基础上,争取在专业建设的内涵全面性、竞争领先性、特色鲜明性上有较大提升,在社会相关部门(如社科院、文化事业单位、重点中学、大型企业等)参与情况下制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
      (2)团队建设目标:在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导的专业教师队伍构成、具有2名省级教学名师基础上,培育1 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建设一支以教学名师与专家学者领衔的科研实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与教学研究成就突出、利用教育技术程度高的师资队伍。通过优化师资,建设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2个。
      具体做法是:通过未来3-5年的发展,完成学科带头人的新老更替,中青年教学骨干后继有人,青年教师的成长勃勃有生气,打造一支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主要工作包括
      一、在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上,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学科带头人的顺利交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得中青年在各类教学获奖中取得突出成绩,并具有很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在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学科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引进具有国外学术背景的博士以上学术人才,充实与优化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教师构成。通过引进与培养,使得团队的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
      三、扩大教师与海外大学的联系,通过联合举办学术会议、从事教学活动、赴海外进修等,使教师具有更加广阔的国际眼光,提升教学理念与科研水平的国际化程度。
      四、再培养1名校级以上教学名师,培养1名国家教学名师,在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都能获得教学名师称号。

      2.教学成绩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根据江苏省社会经济文化尤其苏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持了对中文教育人才的大量而持久的需求,依据社会需要,从本专业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出发,为江苏省及全国提供优秀的中文人才。
      本专业包括三个专业培养方向:汉语言文学(基地)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主要培养三类人才:(1)以基地班为主为汉语言文学的科研培养后备人才,(2)为各类高级中学培养集科研、教学、管理于一身的中学语文教师(3)培养服务于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文秘人才。
      完成三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在完成国家文科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基础上,完成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长线机制,探索与总结中国文化传统、地域优势文化传统与教学资源的整合。分别在基地教育、师范教育、文秘教育三个专业方向上建立3个左右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争取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当年学生的考研率达到20%以上,考取一流大学的比例有较大提高。

      3.教研成果建设目标:
      本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本科教学,将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科研优势,坚持以科研带动本科教学,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师资素质的全面提升,将优势的科研力量与优秀的本科教学水平相结合,结合苏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引导,将本专业打造成在国内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争取做到:
      (1)争取建成1个国家重点学科。
      (2)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以上。
      (3)争取在未来四年内获得省级以上(包括教育部)科研二等奖以上8项。
      (4)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奖2项以上。
      (5)将科研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在具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主干学位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争取在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再增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
      (6)以精品课程为基础,探索并完成“汉语言文学网上教学平台”的建设,扩大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师教学的覆盖面及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7)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优质的文化与文学资源,借鉴海外经验,完成“中文知识计算机自测系统”的研发,服务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4.教材建设目标:
      在主编与参编5门国家级普通高校规划教材的基础上,配套完成自编且能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批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优秀教材,形成“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系列”、“文艺学系列”、“汉语言文字学系列”及“中国古代文学系列”,其中在国内能够被其他高校采用的有影响教材10部以上,国家级普通高校规划教材达到10部以上。

      具体改革方法:学院通过对教材建设的扶持,争取学校的精品教材与省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扩大与出版社的使用,争取自编教材建设获得更大发展,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发展:
      (1)加强古代文学断代史方向的教材建设(唐宋诗词概论、明清小说概论等),加强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中国文字学、汉语史、汉语音韵学等)的系列教材建设,丰富并完善本专业的教材体系。
      (2)创造条件在具有领先教学研究实力的学科如文学理论、比较文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等方面出版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古代文学方向出版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材。
      (3)加强应用性教材的建设,在写作学、文秘、中学语文教学方面各建设精品1部,尤其是编写中学语文新课标欣赏与教案教材1部,并通过培训,产生直接的教育影响。
      (4)通过优化教材建设,争取校级以上精品教材建设达到10部以上,省级以上精品教材覆盖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5)在专业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打造适合理科与工科学生需要的学校公选课程体系,以文学鉴赏为主体,以审美经验养成为中介,以人文素质提高为目标,编写《大学文学鉴赏》系列丛书、《大学语文》等。

      教材建设的目标性成果:
      (1)以《中国当代文学史》、《音韵学》、《语言习得》、《戏剧文学》、《昆曲欣赏》、《文学批评学》、《大学语文》、《比较文学原理》、《中国古代文论名篇类解》等为主要培育对象,争取通过校级精品教材建设,争取5部以上自编教材列入国家规划教材。
      (2)形成苏州文化研究与教学的系列教材,如《昆曲欣赏》、《园林欣赏》、《苏州艺术史》、《评弹欣赏》、《吴语文化概论》等。
      (3)以学分制为建设动力,扩大选修课教材建设,在每个学科重点建设2-3部新教材,形成基础课教材与选修课教材的配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