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什么意思:央企“走出去”之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51:02

央企“走出去”之惑

2010年10月29日07:35中国经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海外大单对于希望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来说充满了诱惑,很多央企把这种大单当成自己的“面子工程”,甚至是炫耀的资本。由此贸然出手,最后折戟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健全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管机制,特别是建立问责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这几天,股吧里又开始炸开了锅,网友们的留言一条比一条激烈。而一条“不负责任的国企,谁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几乎覆盖了大部分股民的心声。

事情的起因则是因为10月25日晚间,中国铁建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显示,中国铁建公司承建的沙特轻轨项目因在实施过程中,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工程量大幅增加等原因,预计总亏损额高达41.53亿元。

此消息一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甩在了人群里。缘何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之旅如此艰难?屡交“学费”后仍然得不到教训,国企海外投资到底应该如何问责等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海外巨亏41亿

25日晚间,中国铁建发布公告称,公司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预计亏损达41.53亿元,将对公司第三度净利润造成重大影响。在此重大利空的突袭下,中国铁建A股和H股连续2日下跌,截至27日收盘,中国铁建A股收于7.51元。

看着狼藉的股票走势,股吧里炸开了锅,有股民呼吁全体散户集体起诉中国铁建。“发动全国散户,集体起诉中铁建,支持的‘顶’一下,到1000人次,我请律师。”一位股民发贴呼吁到。“在项目实施之前,为什么不进行风险提示?”、“公司6月已知晓继续施工将导致亏损,为什么没有提前公告披露?”……对于上述问题,有记者致电中国铁建的董事会办公室,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2月10日,中国铁建同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决定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由公司负责三年的运营和维护。该轻轨项目是自2008年6月中沙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协定》之后的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当时的公告称,合同总金额66.5亿里亚尔,折合人民币121亿元。还特意注明“约占本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07年营业收入的6.81%”。但不曾料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总收入超过了总预算39.99亿元,再加上财务费1.54亿元,共亏损达41.53亿元。

亏损解释各方不买账

对于亏损的原因,中国铁建在其公告中也给出了解释。但市场仍然对其充满了疑问。

关于公司亏损的原因,中国铁建给出的解释可归纳为四点:一是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二是业主大量指令性变更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计划工期出现阶段性延误;三是“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算”,即人民币升值增大亏损;四是由于该项目社会影响重大且受到两国政府高度关注,为确保工期进度,公司下半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了项目主体工程按期完工,满足了业主有关2010年11月开通运营的要求。

然而,针对这样的解释,股民们似乎并不买账。

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实际工程量大大超过预计工程量,这就说明预计存在较大失误。这既需要追究具体工程人员的责任,也需要追究工程领导、公司领导、拍板签约领导的责任。

与此同时,解释中提到的业主在工程建设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承建方理应得到业主方的追价款。这是市场规则,也是国际惯例。但中国铁建在公告中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司仍在就上述变更索赔事宜与业主协商,尚未获得业主的批准。”

至于说到因人民币升值而亏损,业内人士指出,首先中国铁建在对外做生意时,应该有汇率变动的概念;其次,人民币汇率变动在这41亿元多的巨额亏损中只占到1000多万元。

对于海外巨亏事件,多家机构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摩根大通称,基于汤森路透的数据,中铁建2010财年的净利预期为80.8亿元,因此该项目的亏损额相当大。摩通强调,如此高额的亏损由单一项目产生,确实令人震惊。

瑞信则表示,中铁建就此项目获得大额赔偿的可能性偏低,因此将其投资评级由“跑赢大市”降至“跑输大市”,目标价也由12.34港元大幅调低至10.13港元,较资产净值折让约15%。瑞信称,谨慎地假设公司在今年末季及2011-2012年没能得到赔偿,据此将其今年的盈利预测下调33%,但维持2011-2012年的盈利预测不变。

此外,研究机构在报告中也就均提到了中国铁建的执行能力及风险管控能力令人忧虑。

投资失败或是必然

近几年来,国企海外投资失利的案例可谓一桩接一桩。对此,著名财经评论人皮海洲在其博客中写到:“中国企业一次次被海外大单所‘炸’,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中的中国企业也开始了走向世界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支付‘学费’是难免的,但频频被海外大单所‘炸’,这就不是‘学费’的问题了,这其中的原因需要好好总结。”

皮海洲写到,海外大单对于希望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来说充满了诱惑。而且很多中国企业也抵挡不了这种诱惑。尤其是很多中国企业把这种海外大单当成了自己的“面子工程”,甚至是自己炫耀的资本。如中国铁建在拿下“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后,甚至在2009年年报中也不放过大肆宣传的机会,鼓吹“沙特麦加地铁项目是中沙两国的标志性项目”。正因如此,面对海外大单,中国企业往往会贸然出手,最后挨“炸”自然就不可避免。

然而,细数国企海外战败的并非只有中国铁建一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据一项公开的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71%,再考虑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所占部分,国有资产占据对外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资源、金融等重要产业领域和大规模对外投资项目,更主要由国企进行。对此,业内人士直指“这种状况非常最令人担忧”。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企业只要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仔细地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就完全可以避免被海外大单所‘炸’”。皮海洲认为,中国铁建拿下“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却对工程量的大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无正确的评估。由于该项目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业主对该项目的2010年运能需求较合同规定大幅提升、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业主为增加新的功能大量指令性变更使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调整等因素,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计划工期出现阶段性延误,“如此一来,等待中国铁建的只能是巨亏的命运”。

应制定有效“游戏”规则

国企海外投资该如何问责,由谁来问责?这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伴随着中国铁建海外投资失利的这又一案例,这个话题无可避免地被再次搬到桌面上。

业内专家指出,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应该具备所有权优势,包括资金、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等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各种要素。相比国外企业,中国企业的企业制度要素更为关键。恰恰在这点上,我们的国有企业存在致命缺陷。毋庸讳言,虽然国企改革推进多年,但至今为止,国企的监管、经营体制仍然存在问题,如何既让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主运行,又能进行有效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管,仍是未尽之事。在国内投资经营,有各级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百姓和媒体的时时监督,尚且不能令人满意甚至问题多多,到境外投资经营,几乎完全摆脱了目前的监管体系,而其自身监管又远不到位,几近失控状态,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不难理解,我国多年来的对外投资,大多数是失败的。

而皮海洲在博客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频频被海外大单所“炸”,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管理上所存在的巨大漏洞,尤其是缺少责任制。任凭海外大单给中国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公司法人都不会因此而承担责任。虽然公司被海外大单“炸”了,但公司董事长的职位却稳如泰山。也正因如此,中国企业频频被海外大单所“炸”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那么,中国企业如何避免被海外大单所“炸”?皮海洲认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前提条件。如今年7月,中国南车就放弃了价值70亿美元的沙特高铁项目竞标。其原因就是考虑到沙特高铁需要在高温、沙漠这样一个特殊地带施行,存在较多的不确定风险,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慎重考虑,中国南车退出了最后的竞标,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对一些海外大单项目要落实责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谁拍板谁负责,哪怕是集体决定最终出现问题,则由作出决定的公司成员集体负责。做到这一点,企业再面对海外大单时,自然会慎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