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贤齐 兄弟 写给谁:延边三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39:19

五一长假,延边办民俗旅游节,去凑热闹。走了延吉、安图、图门三个地方。玩在次,吃为先。有三顿印象深刻。

延吉有一个“百年石锅”,据说是延吉老店。到延边第一顿饭,就找到这里,正宗的朝鲜族风味。吃牛肚,蘸辣根,吃烤鱼,配冷面,清爽之至,觉得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牛肚软硬恰到好处,辣根调得也恰到好处,辛香宜人。烤鱼外焦里嫩,别有风味。冷面是荞麦制成,色泽黑亮,筋道可口。一餐下来,连酒在内,两人花费六十二元,好吃又实惠。冷面是朝鲜人的日常食品。是以土豆淀粉为主,掺以麦面或荞面压制而成。与汉族的餄餎相似。但冷面凉吃,冷面汤酸甜微辣,别有一番风味。这顿冷面,勾起我不少往事回忆。

我第一次吃冷面是一九七四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县河东公社,是随领导去作征购粮调查。在此之前,听说过冷面,知道那是好东西,但没机会吃。要是没有这次调查任务,我还没这个口福。

那时是粮食统购统销时期。当时黑龙江省朝鲜族农民对征购政策意见极大,原因是朝汉两族的征购任务不平等。历史上汉族农民不种水稻,种玉米。玉米产量低,因而征购任务定的低。朝鲜族农民种水稻,水稻产量高,因此征购任务也高。当时玉米产量一亩大约在四、五百斤,水稻能到七、八百斤,征购任务能相差百分之四十多,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多产多缴,少产少缴,道理上不差,本来也相安无事。但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推进旱改水,汉族地区也开始种水稻,且越种越多,有的地方已经完全实现了旱改水。可是征购粮指标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还是汉族地区指标低,朝鲜族地区指标高,产量相同而缴粮任务不同,矛盾因此而起。有的地方出现了朝鲜族农民抗缴的现象。实际上这个矛盾已经不是经济问题,变成了涉及民族政策的政治问题。省革命委员会便决定下去调查。调查地点定在尚志县河东公社。为什么定在河东公社,因为河东公社比较典型。河东公社十八个大队,正好九个朝鲜族大队,九个汉族大队。九个汉族大队又都实现了旱改水。征购粮任务不平等的矛盾非常突出。河东公社书记与社长都是朝鲜族,听说省里来人调查,两人喜出往外,使出浑身解数招待。到公社的第二天,我第一次吃到了我向往的朝鲜冷面。

朝鲜人爱吃狗肉,有人以为冷面也用狗肉,说,朝鲜人吃狗肉冷面。其实不然。最好的冷面是鸡丝冷面。一般的,用冷面汤,配牛肉片、苹果、辣白菜。没有狗肉冷面。我第一次吃冷面,便是鸡丝冷面。汤,当然是鸡汤。看厨师操作,如同艺术家创作。整鸡下锅炖汤。待鸡烂汤浓,将鸡捞出。汤用纱布滤清,清似清水。鸡只用鸡脯,把肉撕成棉线粗细。那时没有冰箱,为追求其凉,厨师将鸡汤吊入井中拔凉。冷面入碗,冰凉的鸡汤浇入,先铺一层辣白菜,再码一层黄瓜丝,最后鸡丝蓬松将碗盖满。待拌起,红黄绿白相间,嗅之似无味,食之鲜香之极。鸡汤鲜美,辣白菜香辣,黄瓜丝清脆,冷面滑爽。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多么难得的一顿美味啊!

因此我对朝鲜冷面有了感情。后来到北京,常常到西四的延吉冷面馆解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延吉冷面馆的冷面大碗五角四分,小碗四角五分,辣酱拌牛肉七角一盘,味道很好,价格也实惠。可惜当时北京经营朝鲜冷面的仅此一家。再后来,好像突然间,冷面馆遍地开花,至少是东北、华北地区。但那味道、质量也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有的是只有其名,全无其实,让人无可奈何。这次在延吉,吃到正宗冷面,品味其间,不无感慨。

 

到图门,下车已是中午一点,住在图门江宾馆。放下行李,就打车去郊区朝鲜屯。想品一品朝鲜族农家菜。司机带我们到一家,告诉我们,这家的土鸡货真价实,真正的农家做法,值得一尝。结果这一顿土鸡炖土豆,吃的我们大呼痛快,直打饱嗝仍不愿放筷。

就是普通农家。进门便是地炕,铺了炕革,打扫的十分洁净。朝鲜族民居是进门即炕,谓之地炕,东北汉族人也称之为地火龙。所以进门就要脱鞋。过去铺的都是炕席,如是睡处,再加铺一层蒲席。如今进步了,改成炕革,更易清扫。天虽已暖,但因做饭有余热,地炕仍暖暖的,脚踏上去润润的,十分宜人。屋内已有三四桌客人,都席地而座,正吃的起劲。便与媳妇坐了下来,要一个土鸡,要一盘蘸酱菜,点半斤酒,盘腿静坐,等菜上桌。心想,六十元一盘土鸡,量小不了,两个人怕是吃不完。及至土鸡上桌,果然量大,应是四人食量。鸡是农家自养的土鸡,味道与饲料饲喂的速成鸡完全不同。土豆是典型的东北大土豆,真正黄沙瓤。鸡炖的软烂而不失香嫩,土豆吸饱鸡汤,酥软香浓。半斤酒下肚,一大盘鸡块土豆竟一块不剩。倒把蘸酱菜剩下半盘。在图门的第一顿饭,吃了个开门彩。

朝鲜人烹调方法与汉族相差极大。汉族人煎炒烹炸,朝鲜人烤腌煮拌。过去朝鲜人不炒菜,不炖菜。肉可煮、可烤、可拌,甚至可以生吃,象生拌牛肉,生鱼片,就是不炒不炖。我们吃的土鸡炖土豆,是汉式韩餐,但也实在是大大的好。

我们到的朝鲜屯,就在图门江边,距江也就几十米。江对面就是朝鲜。江面不宽,对岸景物清晰可见。问及对岸情况,当地朝鲜族老乡直撇嘴:对面还想吃鸡?想吧!人都没吃的,拿什么养鸡!咱们春节放花放炮,对面黑乎乎一片,都站在外面往这边看,说,那边过得是神仙的日子。我听后感到心里酸酸的。吃完饭回城,一路沿着江往对面看,田地里有人,也有牛,播种季节,正在种地,人灰灰的,牛灰灰的。我的心情似乎也变得灰灰的。想着朝鲜族老乡的话,默默祝愿对岸早日改革开放,让人民也享受晴空朗朗的生活,也能吃上土鸡炖土豆,也能在春节放花放炮。

 

离开图门的头天晚上,特意到韩都烤肉店吃烤肉。据当地人介绍,这家店烤肉正宗。朝鲜烤肉过去吃过不少。我最推崇两家。一是北京朝外的韩京饭店,有传说这家店是南韩的情报机构办的,不为挣钱,只为掩护,因此价格便宜,质量上乘。其实只是传说。但韩京的烤肉实在做得好,服务也好。还有一家是哈尔滨的青瓦台。这家店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焦志敏办的。焦志敏嫁给南韩的车宰亨,成了韩国媳妇,但念念不忘家乡,回国办了不少企业,青瓦台就是其中一个。现在不知为什么歇业了。当年刚开的时候,我没少去解馋。让我没想到的是,图门的韩都烤肉,除了环境设施比不上北京、哈尔滨外,无论味道、嫩度、酱料,都高出一筹。因为我们只有两个人,只点了一盘牛里脊,一盘五花肉,加上赠送的六碟小菜,吃的饱饱的。韩都烤肉的蘸料很讲究,有三样。一是韩式辣酱,二是花生辣椒粉,三是芝麻辣椒糊,可以选着蘸,换着吃,很有些在家里吃饭的味道。在边境小城,能吃上如此美食,十分满足。

黑龙江朝鲜族分布也很广,也有不少特色美食,但与吉林比,多少有些差别。原因一是吉林、辽宁两省的朝鲜族大部分是北朝鲜靠近鸭绿江、图门江地区的居民,在清中期逐渐迁入中国的,已成土著。而黑龙江的朝鲜族,除牡丹江、鸡西地区,大部分是南韩移民,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日本人强迫迁到中国的开拓团成员。迁到中国的时间不足百年,尚是客族。二是吉林延边的朝鲜族大部分是集居形态,而黑龙江的朝鲜族因为迁入时是硬插入满汉集居区的,形成大分散,小集居的形态,与满汉民族交流更频繁。吉林的朝鲜族主要集中在延边与吉林市,而黑龙江几乎分布全省。北到嫰江地区的讷河县,也有朝鲜族集居区。当年开拓团集中的松花江地区更是与汉满民族交错居住。五常、延寿、木兰、尚志、通河、海林、宁安等县尤为集中。黑龙江的传统粮食作物是大豆、高粱、玉米。本不产水稻。就像歌里唱的,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抗战前的景象。现在是大大不同了。南韩的移民们把水稻引入黑龙江,完全改变了黑龙江的种植结构。黑龙江今天成为优质大米基地,享誉全国,实在有朝鲜族同胞的莫大功劳。

延边一行,美食相伴,用两个字概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