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坐盗市投稿系列四眼:巧记文言文实词(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8:16:23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惜) 爱屋及乌(喜欢)     节用爱民(爱护)     爱不释手(喜欢)
   爱毛反裘(爱惜,舍不得)
爱毛反裘: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安之若素(舒服)
安然无恙(安全) 安土重迁(安居)       安居乐业(使……安) 安身立命(使……安,平静、稳定)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被褐 : 1.穿着粗布短袄。谓处境贫困。 2.用以指不慕荣利,安于贫贱的高人隐士。怀珠 : 1.比喻怀藏才艺。
被甲枕戈: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
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哀,哀伤;兵,军队;哀兵,由于受压或遭受危难而处在悲愤中的军队
按兵不动: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指故意拖延时间而不急于做某事
厉兵秣马: 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呻吟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愁潘病沈:泛指烦恼和疾病。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枵腹终朝:xiāo fù zhōng cháo,谓终日饿着肚子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曾经)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原文: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 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故事:从前,曾参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名同姓,他杀死了一个人。有人就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 人的。”说完,便只管织自己的布。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照常织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 曾母害怕了,翻墙逃走了。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乘人之危:chéng rén zhī wēi 。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乘坚策肥:chéng jiān cè féi。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出处】《汉书·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乘龙快婿:( chéng lóng kuài xù ) 【解 释】 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才貌双全的女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guī。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衣轻乘肥:yì qīng chéng féi。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出处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因利乘便:yīn lì chéng biàn。因:顺着。趁着有利的形势。 出 处 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近义词】:惊惶失措、惶恐不安、胆战心惊。【反义词】:处之泰然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近义词】: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反义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èi kāi。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除旧布新:布:安排,开展。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近义词】:推陈布新、革故鼎新【反义词】:因循守旧、蹈常袭故
斩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兴利除弊:弊:害处,坏处。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出自】:《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近义词】:除旧布新、破旧立新【反义词】:陈陈相固、故步自封
清宫除道: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安良除暴:ān liáng chú bào。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近义词:杀富济贫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假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近义词】: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出自】:《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辞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出自】:《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近义词】:词不达意、言不及辞
辞微旨远:cí wēi zhǐ yuǎn。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出自】:《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bēi cí hòu bì。: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一辞莫赞:yī cí mò zàn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假人辞色:jiǎ rén cí sè 。【解释】: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大放厥辞:dà fàng jué cí。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原指极力铺陈词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出自】: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以文害辞:   yǐ wén hài cí。 解释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溢美之辞:   yì měi zhī cí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 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的形象。 “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从壁上观:cóng bì shàng guān。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出自】:《左传·僖公四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近义词】:稳扎稳打【反义词】:操之过急、仓促行事。用于不急于作出决定
从善如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近义词】:从谏如流、从善若流【反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出自】:《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过从甚密:guòcóngshènmì。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弃笔从戎:qì bǐ cónɡ rónɡ。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典故】
班超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后,班昭继承班固事业,完成了《汉书》。然而班超对文学不感兴趣,书香门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将,也算罕见了。
在班固入洛阳为官的时候,班超和母亲也都到了洛阳,当时他们家里很穷,班超靠替人抄写文字赚点钱贴补家用,很是辛苦。
落魄的名将大都是不安分的家伙。班超曾经弃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 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当时在一旁抄书的人都嘲笑他,班超感叹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这句话和陈胜吴广的“燕雀焉知鸿鹄志哉”同样嚣张了。这便是弃笔从戎的典故,倒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班超放弃了一份很有前途的文学工作,年轻人有出人头地的想 法并不稀奇,不安于现状的豪言壮语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但说到做到、成就伟业的就很少,不过千万不能因此而小看年轻人的志气哦。
后来班超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在艰难的环境下当机立断、百战不殆,写下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 历史名将之西域神话,扬我中华国威,牵制匈奴保汉帝国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西域诸国和平往来。班超既没有陷入内战,也没有屠杀自己人, 又不居功自傲,更不为名利而战,其为军人之表率,当之无愧。
何去何从: hé qù hé cóng 。   去:离开;从:跟随。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取舍。
(出 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形容心中没底,不知去向,无所适从 。 反义词: 听天由命、听之任之
择善而从:zé shàn ér cóng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近义词】:见贤思齐、取长补短、从善如流【反义词】: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吹毛求疵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百战不殆:bǎi zhàn bù dài。 【解释】: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出自】:《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近义词】:百战百胜、所向无敌、所向披靡【反义词】:一败涂地、每战必殆、一触即溃。
殆无孑遗:dài wú jié yí ,【解释】: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出自】: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chē dài mǎ fán。 【解释】: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出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zhī zhǐ bù dài 。【解释】: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殆无虚日:dài wú xū rì 【解释】: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 “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
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近义词】: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反义词】: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快意当前:kuài yì dāng qián 【解释】: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独当一面:dú dāng yī miàn 【解释】: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近义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义词】:俯仰由人、仰人鼻息
长歌当哭:cháng gē dàng kū 【解释】: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离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解释】:①原为佛教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谓正气 难以修得,而邪气容易高过正气。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②比喻一事物兴起,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它也说明法律总是晚于应用的,尤其是入世后,国家法制化建设要加快速度。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③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与之敌对的另一方。【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近义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反义词】: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道路以目:dào lù yǐ mù。 【解释】: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出自】:《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近义词】:缄口不言、三缄其口【反义词】:畅所欲言、敢说敢做
东道主:亦称“东道主人”,原指东路上的主人春秋时晋秦合兵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秦穆公,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事见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郑国秦国东面,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东道主”因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为“东道主”,客人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现在“东道主”一词用的很广泛,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作东道主。
安贫乐道:ān pín lè dào。 【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近义词】:安贫守道【反义词】:为所欲为、胡作非为。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问道于盲 : wèn dào yú máng 。释义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近义词】缘木求鱼、求道于盲。含贬义,也作自谦用语。出处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师道尊严:shī dào zūn yá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筑室道谋:zhù shì dào móu。含贬义【解释】: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出自】:《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渍于成。”【近义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优柔寡断【反义词】:当机立断、一心一意。
离经叛道:lí jīng pàn dào。【解释】: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出自】:元·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近义词】:大逆不道、背信弃义【反义词】:安分守己、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坐而论道:zuò ér lùn dào 。【解释】: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出自】:《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近义词】:纸上谈兵、徒托空言。【反义词】:身体力行、事必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