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的掠夺者1.02:明代 陈洪绶 书法大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5:27
明代 陈洪绶 书法大观 
陈洪绶(1598-1652)

《行草手札》

    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五言绝句诗轴》纸本 行草 纵137.6厘米 横26.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点击放大) 

自书诗轴 (点击放大) 图片由可嘉提供 
 


   《行草诗卷》局部 卷轴装,上海图书馆藏。纸高20·5CM,通卷长355·5CM。此乃 其书赠友人七言长诗,末署“洪绶书拟”,钤有“陈氏洪绶”印记。 《宝纶堂集》未载。 此卷原为“松筠 ”故物,后历为清宛平杨翰及近 人张大千所藏,题签下署“息柯居士得於松筠 、“大风堂供养”, 卷末钤有“在风堂长物”印记,并有叶恭绰跋及宋禹题字。


《画赞斗方》,金笺。纵28厘米,横24厘米。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隱居十六观自题 纸本 21.4X2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陳洪綬這件書蹟寫於五十四歲(一六五一),一夜醉飲西子湖,有佳人侍候筆硯,在十六幅描寫隱居雅趣的畫前,題詩抒發感時傷暮的心境。這些清瘦、飄逸,像蘭葉一般的撇筆與捺筆畫,散發出細膩、優雅的氣質。


   《五言绝句》 ,纸本,纵114.6厘米,横32厘米。

陈洪绶《任头放眼》五言联 宽22厘米,长92.6厘米 无锡博物馆藏    此联句佳、字奇、笔逸,实为对联中无上佳品。陈洪绶写来轻松随意,如入无人之境,隐约间透露出一股仙气。陈洪绶固是画家出身,于书法并无太大法度约束,同时,能在结字上别出新意,自标一格,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此联在书写中以顺势锋为主,强调字势的自然承接,强调一气呵成的奇妙之趣。仿佛老道一挥指尘般的自在洒脱。且在字的粗细、大小、正侧上都有独具匠心的安排,远远而观,飘逸潇洒,新气象无尘俗之气。加之其落款小字及收藏印章位置之奇特,均一破陈旧模式,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这是人生的意境,也是书家的情怀和追求。(胡传海)
 

致绮老道长尺牍 美国宝蒙堂藏

释文: 老弟云约夏晨老登山,了旧公案。竟於以丁舅远我何也?丁舅之局已破,此後谎不能行矣。奈何,奈何。 悔迟合什
绮老道长【按】此帖所致绮老无考,已难指其姓名爵里。其余帖中所及夏晨老与丁舅也未考知。
南京博物院藏(点击放大)
斜倚薰笼图局部羲之笼鹅图指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