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总统演讲称赞中国:从《周易》象数义理试谈《周易》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01:59

从《周易》象数义理试谈《周易》研究

                       贵州  周易玄

    近人常拟《周易》所涵盖独象数及义理二者,此说实为知其一不晓其二之典型。殊不知象与数,义与理尚可分解,且以人类社会之进化解析周易之演变,不外象数易(出世初之伦理易)、汉易复源及今解之易。八卦几何?实为事体运行之规律分类耶,六爻几何?实为进而化之反映各类事体发展之不同阶段也。故而《周易》乃拟作宇宙全息之发生使天、地、生、人四道共有之演变规律。故可据点成面,尤可以某一时段之信息重建整体或发展之过程,此即为《周易》之全息信息反映矣。

  亘古以来,注《周易》之书,亦是恒河沙数,可谓汗牛充栋,洋洋大观。注解涵及研究,故越演越烈,终成今日之浩瀚。然《周易》原为上古巫术之占卜工具书,含有象数及义理之两体,故若以思路之重建而行易学传承之分析,或可化繁就简,理清脉络。今人可曾思索,占卜之学何以隐含哲学思想,传统文化,乃至学术之渊源?则警醒学界当着重解释学理性之重建与研究。

  孔子于易之研究,形成易之解说——《易大传》,亦即《十翼》,则可认为斯为易学之发端。孔子及其弟子传易于义理,乃使《周易》本为巫师操控之经典转化为经道之书,尤为随后儒家六经之首。更非只此,战国时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唐宋后儒、道、释各家学术之思想,更无不源于《周易》天人之学。

  周易之《经》部,乃重视卦之形象及数字之关系,乃云如何查卦求解之绳法;周易之《传》部,乃后世学人自巫师流分化独立而出,则试以另类角度研探周易,自文王所演出天、地、人三类可能演变规律之形式推理探讨万物之情及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流变”之规律,乃至人类如何适应此等流变规律之行为法则及其规范,便生发天理即人道之天人合一思想矣。

    然则象与数、义与理尚可再分。自易学继承及变迁之研究,四分之趋势则显然可见,窃以为明确此四分之法必更利于易学之深究。

   “象”反映易乃巫师占卜之工具书,乃初民社会之巫师据此口头流传之书即可行以占筮。每卦有其卦象,每爻亦有其爻象,总释一卦称之大象,分释每卦各爻称之小象,象使卦及爻暗示事物之性质及发展之阶段。而暗示多形多义,故可与诸多事物相联系,预示占卜结果。

  “数”反映易经64卦、384爻排列之关系,即反映卜之卦义,亦反映其一定之数学关系,隐含现代之科学知识,譬如遗传密码之排列关系。“数”之两面性尤为明显,占筮关系乃数传统之方面,然卦与爻排列之关系则反映其数学渊源,便是其对现代科学之预示。

    “义”反映其伦理之道义。文王演易便包含一定伦理之论述。而孔子注易成传则使其于天理伦常一道,得以尽善。

    “理”反映周易对事物规律之探讨,即易道之分析,犹今日今人所云之物理。

    故将易之象数义理视为易之四德,名曰易象、易数、易义、易理,此故为易学,或曰易道。

   人类进化之研讨,使人类注意到人类乃由猿猴经人猿进化而来,而猿猴及人猿科学之研究,表明必须保持群之有序性,方可于其时生产力极低之境地克服“恶劣”之自然环境,保持种群生存与进化,故尔起始便或以等级社会出现。此种等级社会需巫师通过祭祀来决定行动。遂出现占筮且以“象”做解之象数易。

  汉易尤重形象与数字,更求使经文字句与卦形皆发生关联,更甚者须字字对应,被称为“象数易”,猜想其时或许夏易《连山》,商易《归藏》尚未完全失传,因而“象数易”尤重占卜之术,周易之占卜与义理两体,以及孔子义理之注释在易学中并未成流,加以社会受术士影响颇深,占筮之法大行其道。因而汉易象数,有其解释学之根本。

   伴随人类智慧之发展,技术增以生产力之供应,社会、智慧、技术此三类耗散结构之平衡关系发生转化,社会圈之控制有序性削弱,智慧圈之有序性增加,促使技术圈进行更有效之负熵进化,保以社会圈之生产力供应。

    随以人类智慧之逐步产生,在自然环境下产生作为技术产物之人为环境。故生产力提高,乃使社会等级愈加复杂,然其统治关系却反而逐步削弱,欲控制此种削弱关系,遂出现伦理易。

  易学自象数转变为义理,三国魏之王弼可谓功不可没。其《周易注》处处弥漫老子气息,使混沌神秘之象数易学重返宁静无为人之睿智境界,成为政治动荡时三国时代众人关切明哲保身之哲学。

    反映魏晋玄学之王弼易学,以天地之道论证老子人道之无力,故尔虽属“义理易”、“出世”易,却非“入世”易,此很适于汉晋唐社会之关系,上层对下层控制严格,“出世”易利于社会稳定,因而王弼易注被唐代五经正义采纳,成为致仕一途之金科玉律。

    唐历经五代之乱,世风日下,沿街商业于宋代方始真正出现,下层自所困街坊中解放而出,上层对下层控制有所松懈,是故宋明理学应世而生。下层活动冲击当时之社会,出世伦理已然失其控制作用,宋明理学即转向入世伦理。

  从城市格局之演变亦可反映上述之转化,战国时,王城与民城分开,民城时常多城相连,各各居民却是分开而居,俾便上层控制;汉时,王宫搬至城中。却更专门集中于一地,并有规定交易之时间,沿街不可设门立市,实则惟王室始可有夜生活;唐朝继承汉制,却已允许达官贵人沿街开门,故达官显贵方有其真正之夜生活;宋朝则允许沿街商业出现,下层居民从街坊解放,始有“夜”生活,其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则反映其时下层自街坊解放出来之市井闹市。

  反映宋明理学之易,以程颐《伊川易传》四卷,朱熹《周易本义》十二卷为其代表。《伊川易传》注释之法与王弼如出一辙,然不同处在于不取王注之机智飘逸有老庄气象而代以真挚之道义情感,并将象数及占卜悉数舍弃,成为一部入世之伦理经要,成为规范社会行为之道德义理,对世风日下之松驰下层起以精神控制,成为儒家伦理易之典范,顾炎武据此推崇:“自古说《易》者,数百家,未见超出程传以上者。”

  而朱子注易虽偏重于入世伦理,然对其占卜之说不曾否认。朱子专长于儒学入世,以求对世俗伦理起更大作用。

    清代学风,以考据为其特色,宋明理学于哲学类有深入研究,但对古文之理解,却多疏忽,往往超出古典原义之外,乃受考据学之非难。清之考据,追溯原义接近注释,故亦称汉学。在此学风影响之下,清之易学致力于汉易之复元。

    然,清代易学盛行之前,王船山《周易内外传》、《周易大象解》乃拟汉易象数与程氏义理不可偏废,更不可拘泥为占卜之书,亦不限定其为思维之书,象数与义理,应当一致,占卜与思维,更复一理,此种易学一元论回复而至文王演易之本义,即退回周易原解矣。

  诚如上文,社会之进化乃使得出世之易渐而变为入世之易,现当代科学之发展,人类智慧日益,促使技术圈充分发展,使伦理易转化为易道之研究。

  易学传承从未对周易所提出之道理及何形成与发展进行解释。现代易学研究转向理性重建乃为易学变迁发展之新阶。当代易学最新发展之方向,乃是寻求易道对现代自然科学思想之启迪。

  人类须摆脱牛顿力学所构建之世界图景(即直观世界),亦即分析性之三维世界之显结构图景,断不可追求直观模型,进而认识超出牛顿力学之世界图景,尤在于微观乃至宇观世界、宏观世界之整体图景等隐结构图景,使人类对隐性结构之认识能够自觉地不要求去建立直观模型,如此,则势必从东方神秘主义,包括瑜珈术、佛教(密宗、禅宗等)教义汲取灵感。而《周易》乃东方神秘主义之圣典名著,于当前隐性结构之研究乃为一部最具启发性之著作,故尔《周易》之研究风靡全球,“传统”及“开拓”,“旧学”及“新学”皆在研究易道,岂是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