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2008版字体库下载:赵绍琴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59:04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
  赵绍琴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赵绍琴(1918~2001年),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等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三者同为造血系统难治之病,出血倾向、贫血貌和一般虚弱症状是其共同的临床表现。
  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淤点淤斑,黏膜及内脏出血,常反复发作。其发病与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和毛细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因其出血倾向伴血虚症状较明显,临床常诊断为虚证出血,属气不摄血、脾不统血或气血双亏。
  传统观点常常将其诊断为血虚证而用补法治疗。而赵教授认为,对此病的治疗,应强调审证求因,求本治疗,不可见证治证,必须透过现象,抓住病机本质,这就是《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的辨证原则,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古方妙用,辨证施治
  赵教授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可表现出一些血虚征象,但究其病机实为血分郁热、热迫血妄行则出血,热与血结则成淤,故多见脉乱舌红。治疗不可温补,只宜凉血化淤,可用升降散加凉血化淤之品。
  赵教授善用升降散,此方出自《伤寒温疫条辨》,由清代名医杨栗山所著。全方以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4味药为主,是杨氏治疗外感热病的基本方。赵教授临床常运用升降散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
  方药:蝉衣、片姜黄各6克,大黄1克,小蓟、僵蚕、炒槐花、白茅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一般服药7剂后紫癜渐消,未出新的淤斑,血小板可升至8万/立方毫米。继续服用7 剂,血小板可上升至 15万/立方毫米。再依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全身淤斑可消失,血小板保持在10~26万/立方毫米之间。
  (本刊资料库)
  
  单方治病
  
  本期主持:郭剑华主任中医师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胃痛
  
  胃痛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胃痛多由忧思郁怒、脾胃虚寒、饮食不节引起。本症的特点除胃脘部疼痛外,还可兼有腹胀、呕恶、便秘、食欲下降等症状。
  肝郁气滞表现为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揉后疼痛减轻,嗳气口苦。
  ◇川楝子、玄胡索各9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沉香、白芍各9克,砂仁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吴茱萸1.5克,川黄连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香附、玄胡索各9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香附12克,砂仁9克,甘草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气血凝滞疼痛一般在饭后发作,如针刺状。
  ◇蒲黄、五灵脂各30克,研成细末,装入0.5克空心胶囊中。每次以黄酒送服4粒,每日3次。
  ◇煅瓦楞子100克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3克。以温开水送服。
  ◇三七、没药、乌贼骨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
  ◇丹参15克。水煎代茶饮服。
  ◇三七粉20克,玄胡索(研末)30克,和匀。每次以米酒送服6克,每日2次。
  饮食积滞胃脘部胀痛,嗳气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较舒,不思饮食。
  ◇莱菔子15克,水煎取汁,送服木香粉3克。
  ◇鸡内金、香橼皮各1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2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水煎代茶饮。
  编辑/于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