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小木马:开展视频互动教学 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28:05
 日期:2011年4月29日  出处:中国教育信息化    作者:张鹏高,谢笑宇  【编辑:yangguangtop】  摘  要:2011年对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是任务艰巨也是未来发展目标明确的开局之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中对教育信息化做了全面规划和详细指导,文章针对上述纲要及工作中所涉及的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这块工作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给各地教育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模式;视频互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08-0004-03
   
    一、深刻理解国家教育纲要及工作要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
    以上教育工作精神明确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在远程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内容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深入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由于各地教育水平和教育特点的差异,采用的教材和教学进度可能都不一样,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到唯有教师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资源才是最有价值的,通过网络开展课堂教学视频直播,并将教师讲课内容同步摄录成教学视频,根据知识点大纲整理分类、形成专辑,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和传播,有益于创建一个开放式的网络教学环境,覆盖教育薄弱地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二、当前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育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已经推进了多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所建设的各类教育资源库甚至多达百G量级,这些资源不仅在内容上多种多样,在表现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应用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资源的应用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资源库内容庞杂,缺乏针对性,存在不能有效支持常规教学、与课程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实际应用这些教育资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去筛选,这些海量资源的存在与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有效应用资源等问题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
    教育资源具有数据量大、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教育性强等诸多特点,如何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易用的教育资源,如何将本地分散、无序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面向广大教师、面向学生及家长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并在大范围内实现共享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中存在下面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应用资源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1.资源内容建设模式问题
    目前各学校教育资源内容建设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社会厂家购买,二是由学科教师本人开发。许多学校通过从市场上购买教育资源库的方式获得了几十到上百G的数据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反映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能直接使用的资源难以找到。这些由社会厂家提供的教育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对教学缺乏支持,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部分教学资源以PPT课件居多,缺乏连续性,虽然能够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但却难以共享,难以被他人引用。
    2.优质资源的评议问题 
    教育资源的增多会带来一个应用问题,搜索出来的多个同样资源,就面临着质量选择。在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教学资源质量的把关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教育资源建设中,缺乏有组织性的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对于教育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无法进行有效保障。
    3.资源共享模式问题
    资源的共享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通过建立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而目前存在的各类教育资源平台涉及多个厂家,普遍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整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影响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三、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研究
   
本模式的研究是以区域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为整体,以实现区域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学生、教师、社会,提供学习活动的环境和个性化服务为研究目的。
  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些教学质量比较好的优质学校,长期拥有优质的师资、相对充足的教育经费,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将分散在各名校、各学科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挑选、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薄弱学校,以快速、高效地弥补薄弱学校的师资不足,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
    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涉及资源表现形式、共享模式、优质资源的评议方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四个方面。  
    1.以视频模式为主的资源表现形式
    过去建立的教育资源库或多媒体教学课程资源,基本都是基于文本、图片、动画、音视频等素材简单的堆积,主要是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素材,而并非面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随着网络宽带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完全采用视频技术来承载,建立同步课堂教育的视频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讲稿、板书,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能实现强大的互动教学和交流功能。通过视频形式可以记录同步课堂的全部信息,让参与的学习者感受到教学课堂的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视频教学资源更容易受到学习者的欢迎,能直接覆盖到学生、家庭、社会。  
    2.区域性的集中共享模式
  建立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运营的、唯一的区域性教育视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各学校为教育视频资源的共建单位。平台具备网络视频直播和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教育资源,促进各学校开展同步课堂的视频录播,鼓励教师个人录制针对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共同参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利用网络对社会开放。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都纳入到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中。
  学校视频公开课资源建设及区域共享模式示意图见图1。
  3.优质资源的评议方式
  把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视频教学资源纳入区域年度教学成果、优质教学资源的评定之中,以学校为单位,内部自评后申报参赛,通过教育视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举行公开评比投票,并组织专家鉴定后评选为优质视频教学资源。
    4.可持续发展模式
  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对于鼓励信息资源建设者,调动其积极性,对于持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是必要的。首先,应强调精神激励,提倡奉献精神。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从古到今,始终有着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为强国富民,以“红烛”、“春蚕”自律,甘为人梯,自觉奉献个人知识资源以共享,是现阶段应当积极鼓励和大力提倡的。以突出奉献精神为主的评先选优式的激励,还应该与被表彰对象的提前晋职、晋级结合起来,这样才符合规律,便于长久发展。其次,应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分阶段进行验收评比。及时表彰先进,促动后进,认可其成果,奖励其主创单位与个人。
    四、视频互动教学工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实践
   
为了帮助各地实现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求,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9年启动了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试点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开展“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应用工作的函》,在全国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该项应用工作建设。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目前已有20个地区正在开展该项建设工作,该项工作对该地区及周边地区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育视频资源共建共享并引进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如何依据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使之能够体现应用特色、学科特色、区域特色,既能支持优质资源的高效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支持个性化教育,真正为课程改革服务,是我们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的基础目标。
    开展视频互动教学工作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一次重要的实践,是利用基于互联网的视频技术开展的全新的教育技术服务模式,以视频形式继承课堂教学信息和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将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服务之中。其核心是充分利用网上开放式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活动的环境和个性化服务,通过创造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