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坏了怎么修复:书记要卖官,依靠监督是不中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21:24
周光全是原巢湖市委书记,此公在就任巢湖一把手期间,大肆卖官,对于想让他提携的下属官员,,少则2000元,多则数万元,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今年6月初,安徽省巢湖市6名处级干部因“买官”被免职;此前的5月份,该市两名副市长和一名区委书记因“买官”被免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市先后有10多名处级干部因“买官”被免职。而这些“买官”事件皆是周光全的“杰作”,因此,人称周光全为“卖官书记”。

      买官卖官对于中国官场来说,实在是老调重弹的话题了,在古代,莫说相当于周光全官位的的四品知府敢卖官,就是皇帝老儿也有卖官的。《史记》记载,秦始皇四年规定,“蝗灾大疫,准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大抵算是最早的关于买卖官爵的制度了,不过,这里买卖的主要是爵位,而无官权,也就是享受县级、厅级待遇之类;到了东汉灵帝时,宦官当政,吏治腐败,开卖的就不再是无甚实权的县处级待遇了,而是直接的县太爷大帽,“二千石官二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不仅如此,那时还可以赊账,由官方提供一揽子金融贷款服务,“贫者到官后加倍缴纳”,也算是为欲做官者考虑周全了。

       周光全考虑得也很周全。当今早已取消卖官制度,各级约束机制里早就不下三十令五百申地严禁买官卖官,违者轻则撤职,重则法办乃至处于极刑。这或许是让“卖官书记”周光全既肆无忌惮,又辗转反侧的原因。因此,他在大卖官的同时,又对贿赂款收下后退回、退回后又收下、收下后又退回。如此随着纪委监察机构查处的松紧而相机度事,可谓步步为营。但是,周光全仍然得以在巢湖市委书记任上平安维系,而后历经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委主任等职,相信如果不是因为其他案件而被牵涉进来,周光全在巢湖期间的贪腐行为永藏为秘史而使其“安全着陆”。

      可能性都是有的,并不是每一个官员的贪腐行为都会被追查出来,如果一伸手就被抓,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官员前腐后继。然而,我们的监督体系并非不完善,从党务系统的纪委到司法系统的检察院,再到人大以及政府内各种各样的监察和监督办公室等等,大抵是叠床架屋,层层设防了。但腐败还是一如既往。这说明什么?说明光靠监督是治标不治本。

       监督主要是威慑和约束作用,但如果权力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且这个权力还可以在管辖范围内领导或者左右监督,那么权力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架空监督,这是第一个认知。
    
    第二个认知是,权力是与利益挂钩的。从古到今的买官卖官都是基于利益而行的,“三年县太爷,十万雪花银”,其实从今天的某些“县太爷”和“知府大人”的表现来看,并不为过。只要权力可以产生利益,更大的权力可以产生更大的利益,买官者就会想方设法花钱买更大的或者更有实权的官。如果官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不能够随意调动庞大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不能够威风八面,还要处处受到钳制,有谁会去买官呢?

     第三个认知是,民主集中制出现了问题。仔细翻查卖官案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卖官者多是书记。这是由于民主集中制发生偏差,民主被集中所代替,而且主要“集中”在书记这个“一把手”身上,以至于“党领导一切”被歪曲成“书记领导一切”,这才会出现让“用人民主”名存实亡的卖官书记。

    第四个认知是干部任用制的方向被误导。一些地方在任用干部时,主要靠任命而不是选举,而任命权最后落在“一把手”手里,通常情况下也就是被书记所掌控。试想,如果官员提拔的决定权不在书记手里,书记便不可能去卖官,如果书记都没有权力去卖官,别人又凭什么掺和呢?

所以,书记要卖官,光靠监督是不够的。还得斩断权力与利益的连接链条,扩大用人民主和探索任职选举制等等。当然,说到底,仍然要对官员限权。权力小了,所附庸的诱惑自然也就小了,买卖官员的市场自然而然地随着诱惑的消除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