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亚利桑那:大师沙龙 艺林纪事:(10 )【上了桥,忘了下来】黄永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1:41
    大师沙龙 艺林纪事          10。【上了桥,忘了下来】    
         
                  ——— 杨明义《江南百桥》画集序·黄永玉



     “我过的桥比你一辈子走的路还多!”这样牛皮难以让人相信。

      若是有人说,我的女朋友跟野男人走了,我要从这座桥上跳下去!你可以信一半,因为真要跳桥的人不太会告诉人的。但也未必不跳。

      《魂断蓝桥》电影中的“桥”就是伦敦那座“滑铁卢桥”,听说多少年来时常有人从那儿下去的。甚至,有人向往于费雯丽的美丽因而殉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谁在天津桥上,杜鹃声里栏杆”、“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忆昔午桥桥上饮”、 “天津桥上人不识、独倚栏杆望落晖”……一大串、一大串,写的都是诗人的感受,和人事沧桑有些关系的。现代的人把它们引入自己的情怀,煞有其事地当作自己的坎坷遭遇,没有也以为有。托尔斯泰说:“音乐令人发生从未有过的回忆。”诗词也当如此。

      外国的桥我也曾有过感动。伦敦那座会开启的桥,意大利佛罗伦斯的“老桥”,但丁遭逢比亚特丽契的“圣三一桥”,巴黎横过赛纳河无数座眩眼的桥,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香港特区的赤蜡角大桥都让我佩服、惊讶。还有糟蹋我青年时代无数光阴的上海外白渡桥……这些桥,有的具有典故意义,有的勾起怀旧情绪,有的就只有“过河”的实用价值了。

      一生中最想念不止的是宋朝蔡襄建造横跨五里海峡的“洛阳桥”。从泉州到惠安、仙游、蒲田去的话一定要经过洛阳桥,千根、万根、10米、20米、30米长,一米多两米直径,难以想象的大花岗岩石头条,检阅似的昂扬地开向海峡对岸“洛阳”。你在上头走着,你像只小蚂蚁,你舒展衣襟,沐浴着阳光,你满胸满肺都是海风,你狂妄、你笑着、什么都不想只想到自己,你把昨天和明天的烦恼都当做狗屁……你觉得闽南人对外方人真好,好宽的心地,他们才有资格盖开元寺、承天寺,才配建这座伟大的洛阳桥。

      秦始皇造长城真傻,得一个“长”字,实用既不可靠,也没什么看头。今天你乘旅游车说去就去,古时候除了镇守边关,几个人上过长城?并给人一种历史的恶感。毛主席对于登临的印象并不佳妙,“惟余莽莽”而已,900年来洛阳桥今天结实得还可以过汽车,坐在汽车上的感想今古相同。70年后的回想里还带着海香。我一生对桥的印象比城好。

      南方的桥,准确地说,江浙的小桥像梦,像一个个从未真实过的微笑的小情人。你会细数往日的桥,桥下涟漪,倒影,一丝飘来鬓边的蛛丝,一线掠过腮边的初春之风。夜晚的桥灯,早晨的薄雾,草香,穿过桥下的橹声,远处雾里有寂寞的野鸟的呼唤……

      明义画了一百座江南的桥。其实一座就足够了。要知道,从桥头抵达彼岸将有漫长的回忆和随想,这是有心人一生美的历程的缩影。看明义的画,上了桥,忘了下来。

      修桥铺路是善事,画桥也是积德的善举,在桥的面前,很少有人不受感化的。明义对桥的精致的体会,出手的讲究,艺术门道说来是超乎有益于心智之上的。
  
                                   二○○七年八月二十日于万荷  



黄永玉(1924—)湖南省凤凰县人,土家族。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著名中国画家,版画家。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明义(1943—)江苏苏州人。中国画家,亦擅版画。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专,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深造,1991年毕业于美国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国画院画师。





(图:杨明义的画作《江南百桥》之一)  今年4月,杨明义的江南《百桥图》艺术画册首发式在苏州古旧书店举行。“上了桥,忘了下来”是黄永玉先生为《百桥图》所作的序言。黄永玉从《百桥图》创作到一半时就计划为它撰写序言,之后反反复复、仔仔细细阅读了三遍作品,然后款款舒毫,洋洋千言,将人引入杨明义的水乡境界,上了桥,忘了下来。

即使单独来看,这也是一篇很好的散文。

黄永玉先生一生坎坷,堪称传奇。当年,他为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设计的猴票,价值涨了十万倍。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有着智者的深邃,也有着活色生香的潇洒。他在北京东郊的筑馆栽荷,名曰“万荷堂”,宛如世外桃源。




(图:黄永玉先生在他的万荷堂园中)

说点老先生有意思的事情吧:

    有一次,十几家媒体的记者组成了一个“观光团”,到黄老的万荷堂参观采访,20多个人,虽然老先生很喜爱和年轻人打交道,但这样的阵势一起出现在黄永玉7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还是把老先生吓了一跳。由于人数多,记者提问只能轮番上阵,每人问几个问题。在这里,记者领略了老人家性格中另外的一面。






     遇到自己不喜欢的问题,他不会敷衍了事,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自己的态度。当他觉得记者的提问没什么价值时,他会说:“你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的问题你问我。”当遇到自己觉得不愿意谈的问题,他会说:“这个有什么谈的必要吗?”而当一位记者试图与黄永玉探讨他4岁时就在墙上写字的“意义”时,他更是哭笑不得,回答说:“难道我是为了自己70年后接待记者采访而写的吗?不可能,就是信手写的。”当然多数情况下他的“回绝”是用幽默的方式,比如当一位记者问他在看什么书时,因为他实在说不清自己看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书,所以沉思片刻,他来了一句“我不告诉你”,稚气十足。






     在接受采访中,他最反感的就是记者经常问他做某件事情有什么意义,他觉得这样弄得他都不像自己了:“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过日子平平常常,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意思,不是什么都有特别的意义。你把我做的事情都当作很有意义,跟我谈话,那你就失望了。我就是普通人,只是某些事情做得比较喜欢罢了。什么伟大的意义、深刻的意义,世上压根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