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双子塔:中国未来人口与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49:39
扬   韬:中国人口问题忧思录   经济学中讲“人口红利”,意思是大量就业人口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这种说法,是肯定人的作用,肯定毛泽东主席曾经的观点,“人多力量大”。西方经济学既然肯定人口红利,那么,按照他们的观点,计划生育就没有道理了?似乎未必。中国计划生育实施30多年来,引发的问题无数,引发的争议无数,却仍坚定地在走下去。如果按照中国的计划生育理论,最近中国经济的增长就应该与人口红利无关才是。究竟谁是谁非,也许只有交给历史去裁判。

扬韬一直是坚定的毛泽东思想的拥护者。人多,力量大。因为只有人多,才会集思广益,才会在竞争中寻找最优路径。一个逐渐衰减的物种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人口逐渐下降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人口理应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模式下达到增长的和谐。因为只有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才是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人,才是社会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正因为如此,扬韬推崇毛泽东,他让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口繁荣,让汉族成为世界上人口第一的民族,也让人口最多的民族从此站直了腰板,并实现了最伟大的繁衍。

只是,研究中国人口现状,还是让人颇多感慨,颇多忧虑,颇多思考。不由得想把这些思考写下来,于是,有此文。

1、未来20年中国成长性最好的行业是什么?

是能源企业吗?非也,中国的能源有限,主要靠进口。是制造企业吗?非也,中国的制造业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是消费行业吗?非也,中国的消费人口将逐渐递减。

中国未来20年乃至于50年,成长性最好、最确定的行业其实是殡葬业。(1

统计数据显示,1962-1982年,这21年时间,中国年死亡人口都维持在600多万人,平均每年650万人。从1983年死亡人口达到700万之后,过去25年,中国年死亡人口数量一直在稳步递增。1998年突破800万,2007年突破900万。

按照人口出生规律,再过20年,也就是到2030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进入死亡高峰期。其中1963年一年出生人口2900多万。按照人均寿命80岁计算,到2040年前后,中国人口一年可能有近3000万人口死亡。可见,2020-2040年,将是中国殡葬事业的最高峰。年均死亡人口将相当于1982年之前的5倍左右。

所以,“改善民生”固然重要,“改善民亡”也不可忽略。中国各地的殡葬部门大都习惯了长期年死亡人口600多万的环境,最近20多年虽然死亡人口有增加,但总增量也不过30%,原有规模还可以应付一下。随着时间推移,再过10年,各地殡葬场所将陷入空前危机:火葬场少、火葬设备少、墓地少、殡葬关怀事业落后,等等。

其实,最近这十几年来,殡葬业也成为逐渐发达起来的一个产业。为什么呢?就是各地没有积极性投资新的火葬场,死亡人口的剧增导致行业紧俏。再加上经济发达,人们愿意为逝者花更多的钱了。

所以,殡葬事业大扩容也许应该成为未来10年各地投资的一个选项。如果有殡葬业公司上市,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2040年达到顶峰后,中国的死亡人口又将逐渐下降,到2100年的时候,每年死亡人口将可能只有1000万,比高峰时期下降四分之三。这是一个即将大起的行业,也是一个大起之后即将大落的行业。如果有人打算投资100年,那么这个行业还是有比较大的风险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人口的越来越少——1987年,中国出生人口2500万,1997年降低到只有2020万,2007年降低到1590万。按照这个速度,再过10-15年,中国年出生人口将不到1000万。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那么,改革中国的殡葬制度也许刻不容缓了。火葬作为一种曾经流行的方式,将遭到挑战——火葬相对于土葬更浪费能源,更缺乏人文关怀,却并不节约土地。与其人死之后一把火烧掉,烧掉大量的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还不如选择土葬,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真正的节能减排。要知道,如今的火葬之后,还是要挖个坑,还是要立块碑,那又何必去烧油呢?

相比之下,土葬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减排,同时更容易形成祭扫文化。土葬的另一个优点,是有利于植树造林,更加绿化环境。而且,土葬到百年之后,大约多数墓葬可以平整掉重新利用。

如果要改革土葬制度,其实可以划出专门区域用于土葬,要求葬后必须植树,形成新的绿化带。那么,大约百年之后,墓区将变成林区,并不浪费土地。所以,未来发展土葬,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未谈生,先谈死。实乃我国人口发展中,死亡事大。死亡,其实更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



2、为什么经济增长要达到10%?

最近30年,中国经济的确是发展起来了,几十倍的增长数字,也确实让人鼓舞。但是,如果要总结30年的成果,恐怕不能只谈经济数字的增加,而应该更多一些社会发展数字的减少。比如,这30年腐败人口减少了多少?监狱里的犯人减少了多少?两相对比,也许更能体现出社会的进步来。

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中国如果要享受经济的增长,应该保持怎样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社会进步的发展呢?或者说,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呢?这一点,还是要先从人口数字找根据。

1950年,中国新增人口只有1029万(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其中,当时的出生人口约2000万,死亡人口约1000万。随后,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人口逐渐繁衍。除了三年灾害期间人口有短暂下降外,其它时间人口都在稳步增加。到1963年,人口一年增加2200多万,随后一直到1971年,每年新增人口都超过1900万。9年时间累计新增人口1.81亿人。其中,出生人口2.4亿人。这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如果我们把时间略微放宽一点,1962年到1975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4年累计新生人口3.57亿人。这也就是中国的第二次“婴儿潮”时代。第一次“婴儿潮”出现在1950-1957年,8年时间新生1.66亿人。

为什么1977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转折?恐怕与1950-1957年期间出生的第一批婴儿潮人口进入就业期有很大关系。到1977年,第一次婴儿潮时期的人口大多实现了就业(包括上山下乡)。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劳动、学习、思考,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迎来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没有那么一批婴儿潮时期的人口的思考,就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改革开放10年后,1988-1989年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又一次转折,并在1991年完成了拐点。而这个时期,恰好是第二次婴儿潮时期的人口就业高峰期。大量人口就业,对于社会需求急剧膨胀,社会生产不能满足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需求,由此引发了反思和改革,也在情理之中。

1992-2007年,这16年黄金发展时期,离不开两次婴儿潮的人口在事业发展黄金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其中,第一次婴儿潮人口(50后)在这16年走向成熟步入辉煌,接近退休年龄,而第二批婴儿潮人口(也就是60后、70后)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到2008年,1975年出生的人口也已经33岁,成家立业了。“人口红利”也到了派发的末期了。

此时,中国另一个出生高峰期的人口恰恰进入就业时期:1981-1997年,中国年出生人口又都超过2000万,并在1987和1988年达到2500万人口的最高峰。这17年,中国总计出生人口3.7亿。其中,1987和1988年之所以有巨大人口出生,是由于1962-1963年时期出生的人口进入生育阶段(24岁和25岁恰是进入结婚生育阶段)。到2008年,最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恰恰进入大学或者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1988年前后,中国的大学招生率比较低,大量青年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就业了。20年后,大约30%的适龄青年进入大学,要延续4年教育后才就业,另外70%的人口即大约1400万以上直接进入社会。目前,我们每年要安排的就业人口都超过2000万。

从人口周期看,目前我国虽然每年死亡人口有900万,但退休人口大约600-700万。这些岗位如果自然接替,社会还需要新增1400万个就业岗位。按照每个岗位需要创造GDP2万元计算(2007年数字),社会需要新增GDP约3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08年社会GDP总量的10%。

也就是说,2009年前后,中国的GDP增长必须达到10%,才能让就业人口有工作、不失业。否则,这些年轻人就要思考、反思、琢磨,就会促进社会出现变革。

如果经济增长保持8%,大约200万人口失业。即,经济增长速度降低1个点,失业人口增加100万。因此,保8,在以前也许可以,随着社会发展,人均GDP的数字也在增加,保持就业所需要的,将不再是人均1万,而是人均2万了,那么,经济总量必须提高,这个数字,在2009年,就是经济增长要达到10%。

当然还有其它办法,比如让大学生考研、参军,但这都解决不了庞大的就业人口。如果经济衰退会怎样?那没有办法想象。我们不能允许经济出现负增长。按说,这么多人就业,也不该出现负增长。

自然,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也不能出现负增长。因为我国的人口下降趋势早已形成。

3、下降的趋势如何逆转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中国的人口红利大约还有5年时间就到顶峰了。不过,扬韬认为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延续到2017-201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候。因为第三次婴儿潮的出生人口虽然在1987年达到顶峰2508万,但随后的下降速度并不快,到1997年的时候出生人口还有2028万,1998年还有1934万,随后下降速度才逐渐加快了。到2017年,大学毕业的人口是1995年前后出生的,他们这一批人口就业数量仍超过2000万。

不过,从2020年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就真的过去了。2003年,中国人口出生数量已经低于1600万,创下三年灾害以来的新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估计到2010年的时候,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低于1500万。渐渐的,大约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就可能出现负增长——假如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化的话。

人口的负增长,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对于社会来说可以称之为一场灾难。尤其看看中国的人口增长情况,更是让人忧心忡忡:

1970年之前,中国年新增人口(出生减死亡)还达到2000万,随后在1979年下降到1100多万,1987年重新增长到1700多万。从那以后,中国的新增人口就越来越少,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的那一年,中国新增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2007年,中国新增人口竟然只有680万了。短短8年时间,新增人口减少340万,相当于每年30多万。按照这个速度,再过20年,中国人口岂不是要负增长了么?

想一下,到2030年,中国出生人口1200万,死亡人口1300万,那是一个什么景象?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社会原来建立起来的应对新生人口的所有设施都会衰减:医院的产房、妇产医生护士、儿童护理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乃至于大学、教育人口、培训机构、就业机构等等。想一下,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应付新生儿和各类人群的机构都是按照每年出生2000多万来计划的,再过10年,人口出生量就只有原来的一半,那意味着什么?

特别重要的是,到2030年,死亡人口多于新增人口,再往后,到2040年,每年有3000万人死亡而新增就业人口将只有1000万,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社会经济将如何维系增长呢?

所以,中国目前的人口政策,恐怕已经到了要调整的时候。否则,再过10年,中国出生人口如果还跟不上,那么,建国80年的时候,国家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是现在无法估量的。

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两个例子值得我们参考。日本和美国。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面积只有中国的六十分之一,却养活着相当于中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按说,这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更应该实施计划生育。但是,日本没有这样的国策。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人口出生率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罕见的直线下降的情形。1964-1978年,日本人均新增人口(出生减死亡)都超过100万,并在1971年前后超过了150万,创下新高。当时日本的总人口只有1亿多,年均新增人口要超过1%。这些新增人口,主要是战后出生的一代年轻人进入生育年龄造成的。

但是,我们或许应该注意到,日本经济的名义增长率恰恰在1964-1978年间达到顶峰。1963年,日本GDP总量只有25万亿日元,到1978年已经达到204万亿日元。1978年,也是日本经济名义增长率最后一次超过10%。这一年,也是日本人口增长最后一次超过100万。

1978年后,日本经济增长率放缓,日本新增人口也逐渐减少。1988年,新增人口就比10年前少了一半,只有50多万。1998年,降低到只有30万。目前,日本每年新增人口只有20多万——这是一个上亿人口的大国啊!正常估计,2020年之前,日本人口就会进入负增长。如果我们假设未来日本人的寿命是80岁,那么,到2040年后,日本每年的人口死亡数字将超过100万,而每年就业的人口也许只有20多万。大量社会岗位将出现空缺,经济又怎么能发展!

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经济增长高峰时期,人口生育水平比较高,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生育水平也会下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即将过去,如果再不抓紧放宽生育政策,要当心2020年经济发达后人口生育政策即便放宽,人们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了。

另外的一个例子是美国。1930年,美国新增人口还有130万,大萧条时期,新增人口数字迅速下降,1933-1934年每年新增人口都不足80万。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一个道理:经济不好,生育水平就会下降。

但经济转暖后,美国人口增长很快就达到100万以上。二战期间,珍珠港战役后,美国人每年仍新增140多万人口。1945年打完仗,年轻人开始结婚,1947年人口激增273万,且这一势头持续到1966年,每年都有200-300万新增人口。这段时间,就是美国的婴儿潮。这个婴儿潮,让美国人口从1.4亿增加到2亿。想一下,日本人口达到1.1亿后,新增人口就开始低于100万了,而美国人却在抓紧时间生孩子。

战后的婴儿潮,换来了美国70年代、80年代的经济繁荣,也就是所谓人口红利。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生活富裕而减少生育水平,美国新增人口长期稳定在每年200-300万的水平。这使得美国60年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婴幼儿设施不会过剩也不会不足,显示出了美国社会的稳定。

单纯从人口角度说,美国的经济情况就可能比日本更健康,毕竟,过去60年,日本人口不过增加了4000万,增幅才50%多,而美国人口增加了1.6亿,增幅超过100%。同样,考虑到美国的人口趋势,我们也不由得要担心再过若干年,中国也许仍然无法与美国对比——至少从目前看,再过20年,美国的人口还在增长,而我们已经开始下降了。

1946年,美国人口只有1.4亿,60年后变成3亿人,净增加1.6亿。为此,我们不妨分解一下,就能看到其稳步增长的态势:1966年,1.96亿,20年增加5600万;1986年,2.4亿,增加5400万;2006年3亿,20年增加6000万。

我们呢?1949年5.4亿,1969年8.1亿,1989年11.3亿,2009年预计13.4亿。第一个20年增加2.7亿人口,第二个20年增加3.2亿,第三个20年就只增加2.1亿了。到第四个20年,我们也许只能增加1.2亿人口。而那时候,美国人口仍将增加6000万以上。再过40年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考虑人口战略,也许应该以百年为单位来规划。

 (1)03/24] 国内殡葬业被曝疯狂敛财 10倍暴利不是新闻核心提示:在太平间停放遗体一天的费用是200元,而在殡仪馆,一天的费用是30元。打电话请殡仪馆来车接送的价格是100元,4个人抬遗体的价格是50元。在武汉最贵的一块墓地是14万元,面积不过4平方米,比市中心最贵的房价都贵。查看全文>>武汉晨报3月24日报道  “清明节就要到了,有些话我憋在心里一直想说。你知道吗?从死者进入太平间开始,家属就陷入殡葬暴利的层层盘剥陷阱。”12日上午,一位在殡葬行业“混”了20多年的业内人士找到记者,他要以亲身经历披露殡葬暴利内幕。

在问到他的姓名时,这位身材魁梧、穿着整齐西服的中年男子有些犹豫:“我以后还要在这个行业中生活,就不要写我的真实姓名了,你可以叫我老李,我在单位专门负责内部人员的丧葬工作,这一行真是太黑了。”

遗体存放 太平间三天多收510元

家属在医院去世,遗体送到医院太平间,这看似顺理成章的事,其实是殡葬暴利的开始。

在太平间停放遗体一天的费用是200元,而在殡仪馆,一天的费用是30元。

一般情况下,遗体停放3天,丧户要多付510元。医生、护士、太平间的人都知道这个差价,但他们不会告诉你,“因为,从这个差价中,他们能拿到好处”。

服务一条龙  都是“介绍人”拉的“野班子”

当然,医生、护士、太平间的人也并非什么都不说,他们会“热情”地给你一些殡葬一条龙服务“专业班子”的名片,这些人声称是某某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或者打着市民政局的牌子。

“如果你真以为丧事交给他们就放心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老李叹了一口气说:“你仔细想想,丧葬毕竟不是一件好事,殡仪馆怎么会跑到医院拉生意,而民政局就更不可能了,政府管理机构怎么会派人搞丧葬服务呢?"

这些“专业班子”其实都是“野班子”,他们打着正规的牌子挣黑钱。

如果是正规价格,将遗体从医院送到殡仪馆,打电话请殡仪馆来车接送的价格是100元,4个人抬遗体的价格是50元,而这种主动上门的服务班子的开价是:车费150至200元,人力费200元。

也就是说,死者还未进殡仪馆,他的家属一不留神就要多掏六七百元,这其中约有200元会流进“介绍人”的口袋。这也是为什么“野班子”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死者信息的原因。

以前,市民政局曾经成立执法队,专门打击这些挣昧心钱的“野班子”,但后来不了了之。

加塞费  借封建迷信蒙蔽逝者家属

在殡仪馆,整容费50元,火化费中,可视程控炉800元,红布费、写字费、封坛费、消毒费一共200元,这些都是经过市物价局审定的,明码实价的贴在墙上。

可在这些明码实价的后面,有一些“加塞费”是令人费解的。

老李透露:遗体火化时要盖所谓的遮丑布(平安布),一块30元;火化后,骨灰盒上还要盖一块红布,又要收30元。“殡仪馆搞这些项目,其实是借封建迷信挣钱,很不妥。”“还有所谓的仪仗队,随便吹吹打打一下就要收180元。”

当然,这些自选项目表面上死者家属可以选择不要,可是你想一下,当这些自选项目和常规项目混在一起摆到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面前时,谁还会一个一个选择要还是不要。

骨灰盒  价格低长期无货

骨灰盒价格是殡葬暴利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微妙。

老李说,成本100元的骨灰盒卖1000元,成本1000元的骨灰盒卖10000元,骨灰盒有10倍暴利已不是新闻。

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殡仪馆应该向贫困丧户提供200元以下的骨灰盒。在汉口殡仪馆骨灰盒售卖点中,确实列有190元的骨灰盒,但是这个骨灰盒是不会有货供应的,它是专门做样子应付上面检查的。一旦上面来人检查,拿出来,这就是供应廉价骨灰盒的“最好证明”。平时,丧户要想买到,门都没有。不仅190元的骨灰盒如此,300元、400元,只要是低于800元的骨灰盒,店家都会告诉你没有货,除非遇到“狠人”,店家才会极不情愿地卖出一个便宜骨灰盒。

漫天要价  3000元可以还价到300元

“就连我也一直不明白,追悼会告别厅的收费价格是怎么定的?”老李介绍,在汉口殡仪馆,租用开追悼会的告别厅有明码标价。简易厅有两种:分别收费130元和230元,这里没有话筒,一切从简,死者亲友只能绕圈向遗体告别,最多不过半个小时。

正规厅有三种:小厅,同样没有话筒,厅要大一点,价格增至610元;中厅,设有话筒,亲友可以为死者致悼词,收费1500元,一般加上装花写字的费用,大约要用1900元左右;大厅的收费是2500元,一般进了这个厅,各种费用就会很大,一场追悼会下来往往要四五千元,“追悼会少则20分钟,多则一个多小时,就收几百上千元的费用,是不是漫天要价?”

“在殡丧中,这种打着服务的旗子,漫天要价的事比比皆是。”见记者半信半疑,老李举了两个成功还价的例子,来反衬这些暴利。

一次车祸,死者腹部开裂要缝起来,殡仪馆向死者家属开价6000元,不二价,家属只有请老李出面,他去了,还到了1000元;还有一次,单位出工伤,死者需要接头,殡仪馆开价3000元,最后300元也成交了。

墓地 价格越涨越高

“我所在的单位是个大单位,几乎每个月,我都要跟武汉的几个大陵园打交道,从去年7月至今,武汉整个墓地的市场价格又涨了1000元。”老李扳着指头逐一数起了武汉周边陵园墓地的最低价。

洪山石门峰陵园墓地最低价8880元,汉阳扁担山墓地最低价8980元,黄陂归元陵园最低报价3480元,但已没有墓地可卖,现在那里最低墓地价格已由去年的4480元涨到了5880元,加上烧像贴金铂差不多要六七千元。

这就是武汉市最低的墓地价格。据老李说,他在武汉见过的最贵的一块墓地是14万元,面积不过4平方米,“比市中心最贵的房价都贵”。 (本文来源:中新网 作者: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