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作文复述127小时:红楼梦索隐:林黛玉补记爱新觉罗.弘皙历史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13:41

红楼梦索隐:林黛玉补记爱新觉罗.弘皙历史

(摘自《一缄书札藏何事》)
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儿:“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竟是一语道破天机。黛玉因何来自天上呢?书中交待: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幻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因而,这绛珠仙子便幻成了林黛玉,跟随神瑛侍者幻成的宝玉到人间造历幻缘。并且明确表露,要用一生所有的眼泪作为报偿还给宝玉。“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此黛玉还泪而来,正对应“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说明黛玉是为了报偿宝玉用一生眼泪“哭成此书”。

正因为林黛玉有不同寻常的来历,作为著述人弘皙“替身”,更有奇特的表演技能。有时表述实实在在的人物原型;有时又作为虚幻人物,只替著书人来点情说事儿,形同“画外音”,更像是著书人的影子。分析著书人塑造黛玉这一人物,应该是著书人在“身心都病”的特殊境界中幻变而生的。也就是在胤礽被废黜太子和弘皙归隐两个时期。

通过解读黛玉,可以见到著书人“才情之最”聪明的一面,也可见到作者看破红尘超凡脱俗的一面,更可见主人公背负重托愧对先人的一面。黛玉所表现的正是著书人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经历。在“游幻境指迷十二钗”正册第一页: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将黛玉来历结合正册首页背面隐含,更可说明这黛玉就是著书人一个幻身。判词中的“玉带”,对应清朝史可视作清宗人府记载宗室档案的《玉牒》。说明著书人将自身《玉牒》补记在林黛玉身上。有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恰恰是对著书人弘皙点评。   一、恩逾常格养宫中

林黛玉作为弘皙替身,自黛玉进府开始便有两种提法:一种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一种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两个回目都在说明什么呢?真的是大家闺秀没了母亲,便来到姥姥家寄养吗?按作者提示“看书看背面”的方法讲,这些都属表面文章,是用来遮饰真情的。著书人所要表达的真情,在于隐述弘皙早年往事。

首先,在“演说荣国府”回中,交待黛玉父亲林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如此一说,便将这黛玉家世有所隐露。

清朝自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自称英明汗,国号后金,年号天命起,到圣祖玄烨是第四世。第五世为世宗胤稹。然弘皙父亲胤礽自幼册立为太子,虽两次被康熙废黜,但却与胤稹同为康熙的皇子,同在第五世上。看来这林如海是对应胤礽而写。“起初时,只封袭三世。”清朝定鼎中原,建都北京,正是第三世世祖福临。从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算起,到胤礽册立储君,亦在第三世上。作者为着重点明这林如海所隐含原型身份,故意在这有可考之处重复用笔。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文中有脂评道:“可笑近时小说中,无故极力称扬浪子淫女,临收结时,还必致感动朝廷,使君父同入其情欲之界,明遂其意。何无人心之至!不知彼作者有何好处?有何谢报到朝廷廊庙之上?直将半生淫污秽渎睿聪;又苦拉君父作一干证护身符,强媒硬保,得遂其淫欲哉!”

批书人之言,竟直指当朝,并映射乾隆为美化自己来路正派而改写历史。难怪乾隆帝将《石头记》列为禁书了。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解读此说,可见作者在有意强调胤礽为康熙唯一嫡生子。

清朝自康熙帝起,注重满汉融合。康熙效仿汉家立储制度,立储注重嫡生,即所谓嫡长制。在康熙三十五个皇子中,排序有二十四个,论嫡生只有胤礽。史料记载,康熙在位时,共册封皇后三人。第一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子有二,次子承祐早殇,七子胤礽,出生后赫舍里死于难产,胤礽两岁便册立太子。第二位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无子女。第三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生一女儿。孝懿皇后去世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此后的二十六年康熙未立皇后。直到康熙五十四年,应该是册立了皇后,但清史不见记载。究其缘故,应与泯灭家史相关。关于康熙帝因何在孝懿死后的二十六年间不册立皇后,有两看法:一是康熙为了确保胤礽嫡子位置;二是册了三个皇后都早亡,有妨后之说。如今分析,后一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孝懿封后,本来就是病重快要死了,康熙为了安慰而封其为后。可见,康熙帝是很看重嫡子传国的。

再看: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过去因无子,故将女儿当儿子照看,也有儿子多的,拿儿子当女儿照看的。书中作此解说,只不过是为表述黛玉进府而作的表面文章。因康熙立储注重嫡生,两废太子胤礽后,秘密立嫡孙弘皙为“以朕心为心者”的接班人,故而书中对“嫡生”多有重笔。堪堪又是一年光阴,如海妻贾氏病故。林如海对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云不往?’黛玉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扬扬洒洒,一段“演说”,可见这书中的林如海便是在映射胤礽。其中“再无续室之意”,隐说胤礽继承宗室大业无望。考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作为胤礽嫡子弘皙替身的黛玉,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有“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一说,更有“我长了今年十五岁”一言,并见脂批道:“黛玉才十五岁,记清。”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到胤礽一次被废黜太子位,恰好十五岁。可见,这“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便是隐记胤礽被首次废黜太子之后,弘皙无所依靠,康熙让其到宫中寄养。因四皇子胤稹一直都视养宫中,故而弘皙宫中养育时,便与胤稹同在一处。

书中写这黛玉见外祖母处,凤姐有一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此一句“嫡亲孙女儿”,按作者隐笔“推背图”来看,即是在隐指嫡孙弘皙。所谓“老祖宗”,在清廷来看,也可看成是康熙帝。解凤姐这言外之意,似在说康熙既然对这嫡孙钟爱有加,怎么还会将太子胤礽废黜呢?在凤姐言语处有脂评:“这方是阿凤言语,若一味浮词套语,岂复为阿凤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阿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看著书人用此“丰姿”表述黛玉,用“风月宝鉴”照看,便知并非只指长相,而是“老祖宗”钟爱。

查清宫秘史,自然见不到弘皙宫中收养的记载。这缘故不说自明:一是因“弘皙逆案”,清廷必将其家史泯灭;二是这一“辉煌”史,已被移花接木,修史者秉承圣意写成了乾隆皇帝弘历养育宫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分析一些相关史料,便可见端倪。首先,有康熙遗嘱记载:“废太子胤礽、皇长子胤褆性情不顺,依前拘囚,丰衣美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从这遗嘱的真实可信上说,有令人疑惑之处。历来不见有皇帝立遗嘱封王,若欲封王,康熙在世时即可封,又何必立遗嘱?此虽难解,但弘皙被老皇帝康熙“钟爱”理应属实。因为后来的修史者,是不可能无中生有,为这位革除宗室的“败者”添彩。如此看来,康熙“朕所钟爱”的孙子当属嫡孙弘皙。

再者,清史所记乾隆帝弘历“恩逾常格养宫中”实属自相矛盾。稍加分析,便可见是牵强附会之说。秘史记雍正传位乾隆遗诏:“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诏见诸王大臣,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藏于乾清宫最高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此载疑惑之处:其一,雍正元年时,弘历仅有十二岁左右,所说立储缘故不在情理,谙习政事亦不太可能;其二,弘历于雍正十一年进军政中枢军机处,参与政事,在此之前并无特殊表现;其三,圣祖康熙帝在去世的最后一年里,弘历方得见祖父。这十一二岁并不起眼的皇孙,便一直跟随祖父,从千叟宴到避暑山庄,再到木兰秋狄,深得康熙钟爱。这也不太令人信服。

乾隆为说明自己来路正派,用得先祖康熙钟爱为由来说明康熙先传位其父,再传位自己。史称: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年届六十九岁的老皇帝在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再摆千叟宴。刚刚十二岁的弘历,第一次见到祖父康熙,并与其他皇孙一起向老臣“执爵献酬”。这一说法便令人生疑。如此盛大场面,怎么可能让一小孩儿登大雅之堂呢?又称三月间,康熙生辰之际康熙应四子胤稹之请,四天两次临幸雍亲王胤稹圆明园赏花,在镂月开云殿见到弘历。欢愉兴奋的弘历同腼腆拘束的弟弟弘昼拜见毕,康熙便考学业、问国语、讲天算。小弘历神态自若,应对得体,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智慧和胆量。眼见这个天庭饱满、身材修长、仪表堂堂、聪颖慧敏、活泼可爱(十二岁便有天相?压倒了众多皇子皇孙了?)的孙子,康熙满心欢喜,当即提出要将弘历宫中养育。一个多月后,康熙巡幸塞外,携弘历同行。到了避暑山庄,康熙指定他在万壑松风读书。这万壑松风踞冈背湖,一面是数百株枝叶茂盛的黑皮松,一面是险峻的岩壁,临湖有个晴碧亭,真是读书的好地方。祖孙二人朝夕不离,寝食与共,相互间的感情日益增进。闲暇时,祖孙俩漫步月下,凡三十六景之地,无不周览。九月底,康熙携弘历回到北京。此后一个多月,年迈的康熙便因病去世,弘历永远失去了敬爱的祖父。根据朝鲜方面史料记载,康熙病重时,曾“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稹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直到康熙弥留之际,还在眷念着和他共同生活半年之久的这个可爱的孙子,并把他视作清帝国的未来和希望。

若考证康熙两立两废太子的历史,便可见老皇帝康熙在选定大清国继承人问题上简直就是伤透了脑筋,怎么可能将初次见面才十多岁的弘历确认“有英雄气象”?更不用说替雍正定下将来“必封太子”了。康熙自己传位都成为败笔,哪有闲情逸志再管隔代的事呢?足可见这是后来乾隆为美化自己的“移花接木”之笔。

通过考究,所谓“恩逾常格,宫中收养”,应该是弘皙在父亲胤礽第一次被废黜太子位后宫中养育。胤礽一次被废黜太子位,翌年便复立为太子。直到康熙五十年,胤礽再次被废,便彻底失去了继位希望。那么,在这以后的弘皙,又是怎样情景了呢?所谓“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句回目便将真情隐含其中。胤礽再度被废,弘皙已经长到十八岁了,这一段历史又会记在何处呢?因著述人讳知情者(黛玉进府处避讳年龄),这一笔便幻身写成了贾芸。书中写这贾芸“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来给宝叔(雍亲王胤稹)请安,宝玉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书中便写贾琏在这打遮掩:“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随后又故意写了“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子”等语。实际上,主要是在泄露十八岁的弘皙,在父亲胤礽再次被废时,过继在雍亲王胤稹门下。当然,这应是康熙安排的。

来看“偶结海棠社”一回,有这贾芸写给宝玉的一字帖: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是认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解这一回真情,是弘皙王妃曹氏生下龙凤双子。所谓的两盆白海棠,映射两个“偶结”的婴儿。这是记述弘皙生得双子后向皇父报喜。此情与前贾芸认父相佐证,可见弘皙早在十八岁时,便过继给胤亲王胤稹了。

    清史记载,胤稹一直都在康熙宫中,并不像大阿哥、三阿哥等视养于他处。因此便可以断定,是弘皙而非弘历“恩逾常格,养育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