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论破苗木诚情侣: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5:53

7、气血津液病证如何辨证?

答:气血津液病证是由于组成人体的气、血、津、液正常功能失调或机能障碍,或外邪侵袭所导致的病证的通称。它们所导致的病症包括气病、血病、气血合病、痰病、饮病五类。具体分述如下。

⑴气病

气病按其病理性质分为虚证、实证两类。虚证中,气虚所致当补气,气陷所致当升提,气脱所致当固脱;实证中,气滞所致当理气,气逆所致当降逆。

具体证治分型如下:

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大便溏软,舌淡胖,有齿痕,脉虚无力;为脏腑机能衰退,元气亏虚所致,治疗益气补中为主,方药选用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气陷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目昏眩,脘腹坠胀,纳谷不香,或内脏下垂,或久泻久利,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无力;为脏腑虚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所致,治疗以益气升提为主,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等。

气脱证:气息微弱,神志淡漠,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质白润,脉微欲绝;为脏腑衰极、阴竭阳亡、元气欲脱所致,治疗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为主,方药选用参附龙牡汤加减: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生姜、大枣等。

气滞证:脘胁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嗳气,或腹痛腹胀,矢气则胀满减轻,舌苔薄,脉弦;为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所致,治疗以行气止痛为主,方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等。

气逆证:咳嗽喘逆;嗳气呃逆,呕吐恶心,头痛,眩晕,咳呛胁痛,咽中如窒,舌苔薄,脉弦;为气机升降失常、上逆不顺所致,治疗上属肺者降气化痰为主,方药选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肉桂等;属胃者降逆和胃为主,方药选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等;属肝者镇逆平肝为主,方药选用五磨饮子加减: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台乌药等,或四七汤加减:肉桂、人参、半夏、甘草等。

⑵血病

血病的症证可概括为血虚、血热、血寒、血瘀、血溢五种,除血虚外,血热、血寒、血瘀属实,血溢有虚有实。虚证者以补血养血为主,实证者,以凉血、散寒、化瘀为主。

血病的具体证治分型如下:

血虚证:头晕目花,心悸少寐,四肢发凉,唇爪无华,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无力;为血虚不荣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养所致,治疗以补血养血为主,方药选用四物汤加减:地黄、芍药、当归、川芎等。

血热证:身热,神昏谵语,烦扰不安,口渴,吐衄、下血,斑疹紫黑,面红目赤,舌红绛起刺,脉细数;为火热炽盛、入营动血所致,治疗以凉血清热为主,方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芍药、丹皮等。

血寒证:手足厥冷,口唇皮肤青紫,筋脉拘急,肢体麻木,腹中冷痛,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脉沉紧;为血为寒凝、运行不畅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方药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细辛、芍药、炙甘草、通草、大枣等;或温经汤加减: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丹皮、甘草、半夏、麦冬等。

血瘀证:痛处固定不移,或刺痛拒按,面色黎黑,肌肤甲错,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舌青紫或瘀点,脉细涩;为血行不畅、停滞为瘀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等;或抵当汤加减:大黄、桃仁、水蛭、牤虫等。

血溢证:本证分为阴阳两型、虚实两证。阳络伤者,以咳血、吐血、鼻衄、齿衄和肌衄为主;阴络伤者,以便血、尿血、月经量多为主。其相同的治疗原则是止血,但各证又有所不同,具体有:实证中,有以火热迫血妄行所致者,治疗侧重清热凉血为主,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加减:黄连、黄芩、大黄等;有以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所致者,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方药选用茜根散加减:茜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炙甘草等。虚证中,多为气不摄血所致,治疗以补气摄血为主,方药选用归脾汤加减:白术、当归、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生姜、大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