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2中控改装图片:挑战·适应·变革:复杂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国际商务发展 会议直播模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8:12

 挑战·适应·变革:复杂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国际商务发展  会议主题: 挑战·适应·变革:复杂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国际商务发展

  会议时间:2011年5月14日

  会议地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主持人:

  尊敬的孙大使,各位嘉宾,各位领导,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省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正式开始,本次论坛在复杂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一次盛会,今年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全国将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本次论坛将是这个系列研讨活动的第一次。

  本次论坛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举办系列活动的第三次,今天这个论坛和明天将举行的会议合并是一个系列组成部分。今天的论坛也是明天研讨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今天的演讲嘉宾: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孙振宇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英国利兹大学PeterBuckley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王鲁军先生

  厦门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梅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

  我是赵忠秀,下面有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林桂军致欢迎词

  林桂军:

  感谢各位的莅临,贡献你们的知识和智慧。这次研讨会两个比较重要的任务,一是针对当今形势发展,非常高兴赵老师他们做的富有建设性的工作,会议安排捕捉了我们国家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现在是WTO入世十年,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些成绩归结为WTO,一会我们听孙大使给我们介绍,解决这方面的疑问。在座的诸位思考今年是十年,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同时为国家改革开放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还有走出去的代表,也是非常关心的,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活得不多,今天我们请来了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刚才我们还开玩笑国外风险不大,但是国内风险比较大。

  作为一个大国,要作些什么事,什么是我们的责任?可能我们整个国家也不是很清楚,我们请来李稻葵谈谈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总之,我们捕捉了非常重要的国家发展相关的议题。明天的会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商务开始正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我们国际商务能不能发挥领先作用,更好的指导国际商务的建设,这个会议非常重要的。

  再次欢迎各位嘉宾、各位国内同仁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预祝会议成功!谢谢!

  孙振宇:

  尊敬的林校长,赵院长,各位嘉宾,今天非常荣幸参加这次第三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和各位一起来探讨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和国际商务未来发展之路。

  这次大会组织方给我的任务谈谈中国加入世贸十周年回顾和展望,当时林校长也问我,加入十周年到底成绩在那里,今年是庆祝十周年的契机,大家都在不断探索和总结,问题是什么,今后怎么办,现在都在认真思考的阶段。

  一、十周年我们干了什么?

  刚刚加入世贸,国内对加入世贸还是非常有争议的,特别是学术界以及相关的部委都是有很大的疑虑和担心的。担心也是正常的,当时中国面临着国企改革中间的阶段,特别是很多职工因为结构的特征,特别是纺织业和夕阳产业面临调整,两千万职工下岗,我们的银行面临呆坏账比例非常高,进行重组,资产进行剥离,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担心,我们加入世贸,有一些做出的承诺超过一般成员的义务,大家担心也是正常的。当时朱总理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如果工作做的好,利大于弊。

  当然,这个担心不仅是中国人,外国人也担心。他们担心什么?担心中国的竞争力太强,在一些领域里竞争力太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他们会处于劣势。害怕中国。

  第二个担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人说话算数吗,中国做那么多承诺,做得到吗?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耍赖怎么办?

  经过十年的经历,应该说双方的担心还都没有发生,担心出的事情没有发生。

  我们做了那些事情?第一个最重要的中国履行了承诺,我们进去之后作了很多承诺,人家也是最关心,中央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履行我们的承诺。 当时中央召开了省部级的学习班,一周的时间书记亲自讲话,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履行承诺的结果,应该说是出乎外国人的意料,我们非常认真。比如清理法律法规,这是最大的问题,WTO加入以后,法律法规是不是符合WTO的规则?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清理,中央各部委清理一两千件,废除了500件,加上地方9万多件,这个工作是非常巨大的,任何一个国家做不到,美国也做不到。

  我们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就做了这么多工作。这个的结果对中国的法制建设起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法学会老会长说,我们过去的立法不是那么公开透明的,现在不管怎么样,由于加入了世贸组织,有了清理法规的阶段,立法程序要公开透明,也不简单。不管怎么样,搞个税,广大市民的意见还要听,最终法律怎么定,那是另外一会事,至少程序是透明的。立法过程中对程序是很大的推动。

  我们在世贸组织赢得了信誉,外国人觉得中国人说话算数,才有美国人后来提出的和中国利益相关方,和你有重大利益纠葛,我们要一起合作,当然也有竞争,不是把你当成无赖国家,一味打压。

  第二个方面,降关税,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么多关税完全按照我们的承诺做到了,只有汽车零部件的案子,后面我在详细的讲。总体来说,我们是履行承诺非常好的。

  这个履行对于促进国内海关体系,整个的管理,税则的体系和海关等等产生重大影响。过去我们的关税确实是高关税,保护非常厉害,尤其在敏感部门,典型是汽车。关税高达200%,副产品走私利润就很多,很有诱惑。当时在南方汽车走私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是拆装,在境外在中间拆开,各种部件进来,低关税进来,到一个地方重新组装,恢复原样照样卖,获取高额利润。过去南方走私车二三十辆,高关税引来高走私,现在少了,关税低了,不值得冒风险,去违法坐监牢的风险做这种事情。洋酒洋烟,当时的进口也非常严重。

  这种关税的降低,对防止走私是很重要的手段。对我们来说,在反腐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过去关税高,任何人找领导批条子,批条子的单位就是腐败的渠道。许可证配额当时是进口,保证挣大钱,也是一个腐败的渠道。

  通过关税的调节,对我们国内的法制建设、改善我们的经营环境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在标准方面,卫生检疫领域也有重大变化,变化非常大的。三检合一,这是外国人非常关注的。过去国外的是一个标准,国内的和国外不一样,外国人要求对内对外一致起来,现在成立质监局,国内和进出口合起来,一个标准,这是WTO要求,非歧视,对内对外一致了。

  国内的最惠国待遇问题,对于国外国内企业怎么一个公平待遇,我们还尽了一定的努力。其中也包括超国民待遇,享受15%的所得税,民营企业是33%,这是不合理的,经过调整,大家都是25%。外资和国内的民营企业大家都有同样的关税,非歧视性,也是世贸组织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国企改革,对民营企业融资准入各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对于外商也有抱怨,外商企业好象觉得经营环境有收紧,但是有改善。各类企业应当一视同仁。

  在农业方面,有重大的一个调整,加入世贸组织大家最担心的是农业,如果农业受了冲击问题就大了,国家的稳定就会受很大影响。我们采取应对措施时,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取消农业税,这是两千年中国一直有农业税,我们对农民好象是天经地义的,延续到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是补贴农民的,农民是没有税的,不但补贴,补贴非常高的。

  我们加大了支持三农的力度,按照WTO规则给农民做一定的支持。这十年来加大了对农民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给农民一些好处,通过三农政策,包括利用WTO里的(绿箱)政策,微量许可做了很多工作,给农民更多补贴。

  整体来说,履行承诺是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十年来是重要工作之一,一方面在国外赢得了信誉,国内推动了改革,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除了履行承诺之外,还有学习规则,掌握规则,运用规则来应对国际上的贸易摩擦,针对争端解决的案子。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非常担心,因为中国竞争力非常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纺织品,中国服装出口大国,过去美欧掌握规则制订,他们竞争力非常强的部门都要主张开放,但是竞争力非常弱的地方,尤其是服装有黑色区域,有高配额,有高关税,经过入世谈判,他们承诺了在纺织品的问题上,到2005年他们也要取消配额,把纺织品按照WTO规则处理。

  经过这样的斗争,到2005年美国欧盟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但是到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是世贸组织成员,一取消配额,中国过去纺织品受到配额限制的,我们的出口潜力发挥不出来。05年一取消配额和许可证,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国出现井喷效应,增长幅度70%、100%,欧盟是非常害怕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出口,利用他们的情绪重新压我们,和我们谈判,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必须取消配额,一取消配额,特别感到受害的是象土耳其、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向欧盟、美国出口,中国一进来,抢占了他们很大的份额,造成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对立,当时在WTO里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觉得美欧双重标准,非常讨厌他们的做法,另外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做伤害太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当时商务部和欧盟、美国重新谈判,最后把配额的时间延长到了08年,也缓解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到了08年经过纺织品在一论谈判,我们的纺织品也是增长的,但是没有那么大幅度,08年以后这个事情逐渐平息下来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适应了,中国的份额也逐渐固定了,没有那么大了。

  面临这样的情况,发达国家用反倾斜、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中国的出口。发展中国家也担心中国抢占他们的份额,怎么应对贸易摩擦也是我们很大的挑战。中国出口势头太猛,尤其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09年我们出口下降了20%,但是我们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反而从9.1%增长到9.9%,全世界下降,我们下降也很多,但是我们的份额还在增长,说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非常强的。

  他们给我们搞一些反倾斜,我们也就没有反映特别激烈,我们也不时用一些我们的反倾斜,抵消一下,告诉他们也不能老是单方面的挑衅,我们也理解他们的难处,我们也必须很好的有力有节的应对。

  我们企业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很多企业也是很成功的,对中国的反倾斜的幅度,企业应对得非常好,很多也不增加,保证企业的出口。

  在争端解决,WTO下争端解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进去以后二十几个案子,我们告对方八起,他们告我们十多起,我们逐渐积累经验,刚进去对美国的钢铁保障措施就是告美国,这是和欧盟、日本、加拿大一起告的美国。在这个案子里,美国是错的,搞保护主义肯定是要败诉的,尤其国内政治问题,一定要那么做。欧盟是牵头告美国,我们通过这个案子培养了很多人,欧盟人教我们,六个国家分工,协调非常好,最后打赢了官司。欧盟人和我们开玩笑,现在教你们,然后拿来对我们。也不行言重了,最近告了他们一个紧固件的案子,最后我们也胜诉。

  他们告我们的案子里,汽车零部件我们败诉了,但是我们争取了三十年的时间,使我们国内汽车产业有一个调整的准备。裁决下来以后我们也服从了,也改正了。知识产权的案子告我们,表面上他们胜诉了,关键的刑事门槛上,多大侵权以后判刑,最后的裁决中国人胜诉,其他的条款也做了一些修改。还有出版物,这些败诉我们也尽量争取,怎么裁决我们也要履行的。

  我们告别人的案子,我们胜诉的,包括钢铁案,美国的反倾斜反补贴,我们都是胜诉的。我们作为一个新成员,整个案件处理中,和欧盟、美国的成绩差不多。他们告别人80%胜诉,别人告他们80%败诉。通过WTO,争端解决赢一个案子以后,有些东西就会修改一些法律。如果没有WTO,任何一个政府让另外一个政府,让美国、欧盟修改国内的规定,是非常难的。

  在这方面我们是不断的积累经验,也是锻炼我们的队伍。

  第四个方面,参与规则的制订,这重要的,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不仅广履行规则,主要体现在多哈谈判。在谈判中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最后进入了核心层,最典型的是08年7月陈部长去谈判,谈了十天十夜,最后因为印度、美国国内政治问题,没有取得突破,也很遗憾。到现在今年也没戏,可能要到2012年美国大选以后,可能看有没有什么转机,多哈谈判是很不幸的,我们是积极推进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美国政治,现在美国国内没有这个需要,政治上对奥巴马是负面,政治变化以后,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二、谈谈当前面临新的形式和新的挑战

  现在的形势,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很多企业面临很严峻的挑战,经营环境实际上不是象以前那么好,包括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汇率变化,环保方面的要求,我们要淘汰落后产能,也牵扯一个就业问题,很多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现代企业经营比较困难。

  我们加工部分,占我们整个外贸出口50%至60%,怎么提高使得加工企业产业转型,经过技术创新,增加附加值,增加技术含量是很大一个课题。

  我们中国一下子忽然在世界上成了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人们对你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出现一方面是棒杀,一方面是捧,让你承担力所不及的责任,承担发展国家的责任,现在我们很难做到,我们压力越来越大。

  国内改革的内升动力不象以前那么强烈,很多难点。这也很正常,牵扯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阻力也非常大,借助外力,尤其是政府职能改变等一系列的问题,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最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领导都是新一代,他们当初的省市领导、部委领导对世贸组织的规则经过培训,都比较清楚,也知道怎么做。现在新的比较单薄一些,怎么维护稳定是大的考虑,对改革问题力度没有过去那么大,面临怎么再培训的问题。

  

  三、应对挑战的思考和建议

  在新的挑战下,我们有一些思考,以后怎么做?

  第一,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继续做,通过开放,继续促进国内创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包括立法程序、立法内容、立法出发点,立法光是政府管理出发点,对经济长远的好处,立法要保护弱视群体,出发点非常重要,立法程序公开透明,政府职能转变也非常重要,还有很长一段路,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还是一个主要的,利用市场实现资源配置,老领导也批评,看不见的手作用越来越有限,看得见的手伸得越长。 说明国内改革需要下更大的工夫。

  第二,利用规则,继续参加国际的博弈。

  在实践中团结发展中国家,在制订规则中有我们的声音,有我们的贡献,最后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

  积极参加多哈谈判,促进区域的贸易合作,准备开展新一轮的培训,特别是领导的培训,部委和省市领导的培训,他们是政策决策者,让他们有一些概念,省得出一些和WTO规则维违背的政策。

  总之,在今后的十年,中国应该更坚定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团结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升我们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孙大使,下面有请李稻葵教授演讲!

  李稻葵:

  尊敬的孙大使,赵院长,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六十周年的光辉时刻来到我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同时非常高兴参加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活动。

  我们的会议组织者赵院长给我了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一起来探讨和研究。

  在我看来,我们入世十年以来,世界经济和金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十年的变化可能不亚于二战之后的很多的国际金融和经济的变化。为什么?很简单,过去的十年,既发生了恐怖主义的事件,反恐成为全球各国政治上的主要话题,同时也出现了过去七十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凸现出来,今天仍然在见证,仍然在感受这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格局有什么变化,新的形势是什么特点?

  在我看来,我个人的感觉,金融会出现世界经济长达十年比较混乱的调整过去。就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看到了金融危机本身是一个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危机,这种金融风暴比较快的,三个月内出现通过发达国家利用国家信用作支撑修补个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形式遏制了,国家信用做后盾的救助活动,今天发达国家出现非常大的危机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各个发达国家,除了个别国家,主要的发达国家出现国家信用的下降,主要国家的财政问题非常严峻。

  这样严峻的财政问题我相信不可能一两年时间迅速解决,为什么?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财政问题和我们不一样,财政格局是什么?财政支出主要是负权性的支出,通过立法、法律手段硬化的给老百姓各种各样的福利支出,这种支出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发达国家面临社会契约重新签订的问题,政府和纳税人、福利享受者重新签订崭新的制度安排。发达国家客观上说,需要互换新的一轮深刻改革,类似于里根政治人物,需要学者提出新的理论,客观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看不到,看不到发达国家出现这样的政治英雄,没有看到发达国家提出一个系统的在全球化时代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社会启约重新签订的理论,这种学者都没有出现。

  我坚信发达国家在未来十年之内会有一个非常艰苦的调整过程,也许十年之后会调整。发展中国家本身也面临着非常深刻的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印度和巴西为例,表面上非常光鲜,但是宏观管理方面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矛盾,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比较冷静的判断,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未来五年左右会不会出现新的一轮自己的金融危机,我看在所难免,印度、巴西长期以来贸易逆差等等,总之新的形势非常严峻复杂,未来会经过比较痛苦的调整阶段。

  在这个形势下,中国的地位尤其重要,当今世界,我自己的感觉,三个国家,穷国富国中国。中国的作用和地位和新兴市场不同了,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和富国也不一样,事实上穷国和富国结合部,一个桥梁,在这个大背景下,理解中国的国际责任,可能得到一些新的结论。

  具体说来,中国在未来十年,国际经济不断波动三件大事需要我们做好,既符合中国的利益符合世界经济的利益。

  第一件大事,我们已经做了,只是宣传没有跟上。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过去两年对全球经济的在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说以国际贸易领域来说,我们在金融危机前,我们的贸易顺差大概在3000多亿美元的水平,占GDP的比重高达9%,经过两年多的调整,经过不断扩充内需,不断通过各种措施刺激我们经济的发展,贸易顺差在去年已经降到1831亿美元,我们的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占3.03%,今年的贸易顺差还会进一步下降,第一季度11亿美元逆差,四月份仅仅出现114亿美元顺差。去年年底我们自己有一个预测,当时我们预测今年的贸易顺差会从去年的1800亿降到1500亿,今年很可能会降到1200,甚至1000亿美元左右。

  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做成,继续发展的话,外贸顺差占GDP比重将会降到2%以下,甚至1.5%,1%多一点,到那个时候,事实上今天应该和国际社会说了,我们中国对世界经济在平衡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如果美国、欧洲能够和中国一样,把贸易逆差降到GDP2%左右,通过几年努力,或3%左右,这个世界很平衡了,非常美好了。很多问题已经缓解了,但是这件事情我们讲得不够,为什么讲得不够,在国际上我们一说话,就理屈。

  当然我们的学者出去交流的频率和强度不够,还有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些研究,我们学者、学会研究没有跟上,尤其在国际同行交流,甚至吵架过程中,我们的理还不直、气不壮。

  经常帐户的顺差占GDP的比重还不够精确,对于象中国经济体而言,经常帐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的贸易顺差,另外一部分是我们长期积累在境外的索取权,比如三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获得的投资回报,这两件事情本质不一样,为什么混在一起?经常帐户我们的贸易顺差是应该下降,已经下降,我们正在做,通过贸易顺差的下降,我们相当于减少在境外市场的依赖,给国外贸易伙伴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让他们有更多当地的就业,这个事情已经作,但是我们经常帐户余额中间投资汇报外国人这部分不纳入经常帐户指标,这是历史上形成的,这是不平衡的积累,不影响目前的流量。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外汇储备或其他的走出去企业,境外获得更高的回报时,恰恰证明我们中国经济对外国的、国际世界经济的贡献是上升的。

  正是因为通过我们这部分资本的运作,带动了很大贸易伙伴其他国家的就业,比如电力集团出国投资,如果一年回报率上升了,就表明了在某一个国家业务扩大了,雇佣当地的职工数量上升了,这是好事情,为什么把这两个事情混在一起。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我们应该提什么?提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这个作为目标,甚至以2%为上线都可以做到,不笼统把经常顺差除以GDP,一定要说清楚,我们做得很多,说得不够,对世界经济的在平衡我们要做出贡献,已经作了贡献,但讲得不够。

  第二件事情,在国际社会我们的责任,事实上我们已经尽到这个责任,我们的贡献是什么?我们的贡献是保持国际金融的稳定。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面临非常艰难比较长期的调整过程,这个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信用不断下降,比如美国国债权,国家信用下降,大量的国际投资者问一个问题,以什么方式逐步逐步把美元、欧元、日元的计价产品转到人民币或其他计价产品中来。

  因此这个过程中,国际金融一定会出现波折,一定的冲击,美元、欧元、日元对主要其他货币的汇率,有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下降。我谈的中长期,不是短期的事情,这个过程一定是这样的,大量的国际投资者试图转变他们的资产配制,都在纷纷问,如何把自己的资产转换成人民币,这件事情不见得是平稳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作用。而且已经发挥部分作用,比如说在过去一两年之内,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09年年初以后,当美国的国债权事情部分撤资,中国美国大部分撤资。我们是增资的日本的国债权,我们起到国际金融稳定期的作用,这件事情我们做了很多,讲得不够。而且在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爆发前一阵时间,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兑美元没有贬值,不象其他国家的汇率,都兑美元进行了贬值,我们没有,支持了美国的金融发展,只是后来升值比较缓慢,其他国家大贬大升,我们是逐步的,这对国际社会金融业的支持也是巨大的。这个道理要讲,如果当时中国跟学了韩国、日本、新加坡,国际的经济格局更加混乱,中国企业肯定更好。 我们做了很多,讲得不够。

  第三件事情,正在做,我想我们的一些研究还没有跟上,一些思路可能还不尽完全正确。

  什么事情?推进改革,国际经济界重大改革使得国际上的金融交易和世界实体经济的规模和格局要相配合,讲的非常具体。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未来世界金融交易贸易交易结算货币一定要和实体经济相配合。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美元也好、欧元也好,日元也好,国际地位一定会逐步下降。一定要提升其他的重要的经济体的货币的国际地位,包括人民币,这是大趋势。这是一个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趋势,设想一下,如果未来的经济仍然象危机前那样,由美元担当最主要的国际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结算的作用,这个国际经济是不可能稳定的,一旦美国内部出现问题,全球经济跟着走,跟着波动,这完全是不合理的。这个进程,我们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也希望这个进程是逐步的渐进式的,不希望美元国际地位迅速下降,毕竟我们有三万亿个理由稳定美元。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做什么?是和国内改革紧密相关的,需要我们做两件事情,现在做的只是皮毛,只是在贸易领域推动人民币结算,只是皮毛,本质上两件事情:

  1、第一件事情,在国际上创造更多的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让养老投资者、国际保险金投资者逐步把日元、欧原等等资产卖掉,换成人民币投资在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里,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我们一定要产生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包括国债券,山东电力的股票,债权到国际上发,让国际投资者买。当然这个过程要非常谨慎,为什么谨慎?一旦我们的资产由国际投资者持有的话,资产的质量,我们信息披露的质量就受到了国际的监督,一定要避免大起大落,如果外汇投资者大量购买山东电力的股票,明天又抛售,对你的股价影响是非常大的,股价影响反过来影响企业经营,更不用说宏观经济的波段,一定产生稳健、严格监管的高质量的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中国自身的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尽到国际责任是紧密相关的,只有把自己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质量稳健度大幅度提高,在国际上产生有质量有吸引力站得住脚的金融资产,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2、第二件事情同样重要,那就是当外国人国际投资者把金融资产转换成人民币的时候,必然是境内机构和家庭,或我们的人民银行会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欧元、日元等等,一定是等价交换,不可能是免费的。我们手中的外汇储备还会上升,怎么办?已经三万多亿,已经管不过来,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可必然走的道路,就是把外汇储备交给企业,交给山东电力,交给民营企业,交给马云的阿里巴巴,也交给家庭,由我们出国投资,尤其是交给家庭出国投资,如果这个趋势发展起来,一定要做到在境内、北京、上海去一个商业银行的分支点,在电脑里可以告诉业务员我买美国的股票,人民币资产转到美元,一定是这件事情,否则不可能形成对流和潮流。

  国际社会需要我们成为国际货币,希望人民币能够提供大量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需要我们的人去投资,严峻挑战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人才?足够的机构,保证出国投资回报率超过外国人进入中国境内购买人民币计价的金融投资回报率,人民币国际化才真正能够给中国经济、中国百姓造福,这是美国人美元的国际化进程中长期能够做到的。计算一下,金融危机之前国外出国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我们的出国投资回报率的。

  整个来说尽到国际责任,满足国际社会金融稳定需要,我们需要做的,还是自己的功课,非常重要的,对我们的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人才,以后不仅是在中国的金融界、中国的企业里要会运作,而且要会帮助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百姓,中国的家庭出国投资,做到非常高的回报率,非常有效的回报率,打过外国人到中国境内获得回报率,那时候中国才真正成为站得住的世界大国。

  谢谢各位!

  主持人:

  谢谢李教授,非常的精采,提出让人深思的问题,穷国、富国、中国,我们说得比我们做得好,我们在座的学者学会更好的说,我们的讲坛就是给大家说的地方,希望李教授今后能够经常参加我们的论坛,上一段演讲到此结束,中间是茶歇!

  主持人:

  谢谢李教授,非常的精采,提出让人深思的问题,穷国、富国、中国,我们说得比我们做得好,我们在座的学者学会更好的说,我们的讲坛就是给大家说的地方,希望李教授今后能够经常参加我们的论坛,上一段演讲到此结束,中间是茶歇!

  (茶歇)

  下面有请英国利兹大学PeterBuckley教授,题目是国际商务发展的新议程:全球视角。大家掌声欢迎!

  PeterBuckley:

  (英文)

  主持人:

  下面有请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总经理王鲁军先生,题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

  王鲁军: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们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是从2000年开始探讨走出去,在海外做电站EPC,E就是设计,P就是采购,C就是建设移交。所说的交钥匙工程总承包,目前在印度、新加坡、约旦、埃及等等都有项目,正在执行的合同额147亿美元左右,1200千瓦的容量。应该说在中国海外做电站EPC的企业里我们是排在绝对的第一位,在全球排名里是第79位。

  刚才赵院长鼓吹了很多,受之有愧,我们公司说实在的,外经贸大学培养的,我们当时探讨走出去需要找一位老师,就找到了赵院长,到我们企业给我们讲课,连续办了三年培训班,我们现在海外的骨干、公司领导层的很多骨干都是赵院长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到现在管理团队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时的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之所以三公司在走出去的时间里,走的比较健康,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育、引导、帮助、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三公司永远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

  我在欧洲期间接到了赵院长的短信,讲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当时想说这个题目确实不好讲,后来觉得这么诚恳不好拒绝。

  我当时和一个博士后讨论,他正好是研究风险的,我说这个题目确实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不好讲。我来了北京已经两天了,前面有很多活动,昨天晚上和办事处的人说不要打扰我,要准备明天怎么讲。想了一晚上也没有想起来,今天硬着头皮来了,一看主题就找到灵感了。

  主题是挑战 适应 变革,我们三公司在走出去这十几年以后,我们近几年一直在思考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如何走出去,往那里走?如何走进去?走出国门了,往那里走,选定的市场能不能进去?走进去了,能不能健康的走下去?我觉得让我讲这个风险管理,就从这三个方面切入。

  当你决定要走出去,风险就有了,潜在的风险就存在。为什么当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门往那里开都不知道,就硬着头皮来了。而且非常幸运碰到了赵院长。当时我们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份额很小,国内的企业很多。属于僧多粥小的局面,知道国外和早上校长和孙大使说的一样,十年前走出去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活下来的,知道有很多风险。

  我们就想找一个老师,为我们的团队找一个老师,想来想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该知道,我们出去承包工程,对外经贸之一,硬着头皮来了,到了大门小心翼翼进来了。到处打听,知道有经贸学院,正好赵院长是副院长,觉得不错,年龄差不多,能沟通。迫不及待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怎么出去?赵院长就说你想怎么样?我说就想培训,带着老师去我们那里培训。

  2000年开了一个班,一年是两期或三期,一期是三个月,选的都是公司的骨干,都是得力干将,现在都走向了公司管理岗位。我觉得这个就是风险管理之一,企业要走出去,是否做准备了吗?

  就象我们要做潜水,要做基本的培训,万一发生了危险,知道怎么自救。所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我们三公司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们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出去的员工虽然有一点感觉,但是遇到问题知道找谁,当时法律、商务、财务等等老师都给我们讲,碰到困难应该找谁,找哪些咨询公司管用,这些小伙子闯出去的时候,并不惧怕,碰到问题知道该干什么。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实风险管理,我觉得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程里,关于走出去的风险一直没有比较规范的或系统的理论,比较权威的就是我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发布一个国别风险报告白皮书。走出去选择往那里走的时候,看看那个是非常管用的。

  国别风险图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从政治风险,一方面从商业风险方面,形成综合的国别风险图。现在中国很多走出去企业在北非、中东吃了很多亏,赔了很多钱。幸运的是三公司所在的国家很稳定,没有动荡原因给项目执行造成损失。

  如果风险在细分确实很多,从政治风险方面,碰到的社会主流政治团体主导的政治倾向,民族文化,社会的导向。商务风险涵盖很多,有很多本身的风险,也有合同细分的内容,我们电站EPC总承包分技术合同、商务和,这两个合同都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比如技术,首先是一个执行标准的问题,执行什么标准?如果说我到沙特去做项目,沙特要求你执行沙特标准,沙特的标准就是欧美的标准,欧美的标准就要具体到哪一部分,高压电器部分应该执行英国什么什么标准,控制部分执行美国什么什么标准,标准方面就存在很多标准。

  如果不了解我们中国的设备能不能达到这些标准,有没有按照这些标准制造的经历,碰到问题,就会造成损失。比如电站技术指标,指标有很多,比如罚款指标、作陪指标等等,有些是可以商议的指标。比如电站现在都采用电涂层,是颗粒的,排放每立方不能超过50毫克,有的是80毫克。谈技术合同的时候,不在这方面非常了解中国的设备状态,国际上的设备性能状态,那你就非常难把握。比如100毫克,要求你80毫克你也接受,其实可能是差一点,但是机械设备里差10毫克、5毫克就是做不到。

  对于技术方面的各项指标谈判是一个非常复杂,一个电站十几个专业,每一个专业有很多指标设定,比如噪音,太专业的说出来大家可能不太了解。

  在谈合同的过程中有很多风险。在商务合同方面,包括价格,索赔条款,包括税收、汇率等等,我们三公司后来为什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每年举办两次汇率研讨会,我们觉得汇率风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难以控制的。我每年在汇率上损失几个亿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人民币的升值,大部分签订的是美元合同,美元在这方面的损失,我和赵院长说,损失几个亿,如果办一个研讨会,给我一点启发和指导,花几十万、几百万能够省几千万、几亿。所以我积极推动赵院长的帮助和支持,结果做成了。

  每年汇率风险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风险,有些风险是可控的,比如技术指标风险是可控的,但是汇率风险是不可控的。我在控制汇率风险方面,可以签订合同的时候,一起和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合同,但是所谈的价格,也是影响你企业的利润。

  我们尽管每次合同也签掉期协议,很多银行也吃不准,胆子也比较小,我们一个合同执行期四十多个月,三十多个月,就不敢做满。比如只能签订一年,后面一年价格得重新谈。大家举行这样的研讨会,让大家探讨汇率、研讨汇率,把所有的银行做掉期业务的人都叫过来,一起探讨,给银行壮胆子,让他有胆子和我做,如果没有胆子做,我的汇率损失更大。银行说规避汇率损失方面,不是过去签了掉期协议就可以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掉期协议还是有不同签法的。银行说通过举办这几次论坛之后,银行在和我们探讨远期结汇、掉期方面积极多了,有些银行过去不懂,还不能教他,说他,让专家告诉他,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论坛还得继续,现在银行越来越明白掉期是什么回事,越来越明白怎么谈,这对我们更好的规避汇率方面是非常有利的措施。

  当合同签订了在执行阶段,走出去了到了执行阶段,怎么走进去。合同的执行对于我们做电站EPC来说,和的执行决定能不能走进市场。作好了,那你就走进去了,成功了,不好就得拜拜。

  在电站行业一个单就是十几亿,人家花了那么多钱,电站建得不好,在那里没有树好形象,下一单肯定没有你,必须退出来。过去很多中国大企业,很多部级企业,很多项目走到一半走不下去了。我们在执行过程中确实也有很多风险。

  比如中国企业一个很大的弱点,领导肯定不知道合同条款是什么,还有就是真正执行的人,不知道和内容是什么。这这在中国所有的企业里非常常见的,为什么某一个大企业在海外一下赔四十多亿,一个项目总共18亿美元,赔40多亿,这是多大损失。

  合同本身没有弄明白,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合同条款去作,真正的条款本意没有弄明白。人家要了一瓶矿泉水,非得送给人家一瓶茅台,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可能人家按照茅台给你的价格,你非得做成矿泉水,肯定也不行。

  对于合同内容的把握,这是中国企业一个致命的弱点,尤其是大型国企,领导就是听报告,象我这样小企业的一把手,亲自去谈合同的很少。领导下班一汇报,大体一概括,时间不能长,领导就累了,一听汇报就签了。实际上在合同很多细则没有研究好。给后面合同执行带来很多困难。甚至完全违背合同,到了执行阶段,在中国企业一个传统,合同是合同部的事情,真正去执行的,要履行合同的人根本不知道合同怎么规定的,所以就出问题了。 合同风险在合同执行方面,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失败很多。

  在走出去的过程,还有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对质量、工期、对社会的贡献、环境都有要求。比如在中国,我们要投产一个电站,几乎没有人说是你先解决排污,因为每一个电站配套了污水处理站,只要走到中东市场,这些国家市场第一个投用的就是污水处理站,否则这个项目所有调试工作无法做。但在中国很多都是后面才作。很多企业吃亏就在这里,就是抓主线,抓主题工程,在传统的国内投产发电很长时间才去调试,把这套搬过去,不知道人家对环境要求这么严。进入调试阶段,污水处理不调用,所有调试做不了,开始傻眼了。

  合同执行过程中也有很多风险,比如安全管理,在印度有一个山东企业,一下子倒了,砸死四十多个人,这种颠覆性的问题一出现,这个项目不可能在有效益,也不可能作好。合同执行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把风险分析透了,把风险把握住了,采取那些措施抓安全,采取那些措施保质量,采取那些措施在设计过程就保指标,才能使合同执行好。

  我们在海外作的第一个尼日利亚项目,同时签订合同,授标给我们,同时四家企业,四家企业同时开工,结果总统卸任的时候,去起动的时候,西门子工程出现问题,搞的满城风云,没有达到条件。结果到我们那里实事求是,很好,比较优势就出来了,当时的项目经理授予了酋长头衔。

  下一步如何健康的走下去?可以说这一段风险很多,健康的走下去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就国内来说,我们在国内应该算是做电站EPC最好的一家,我们企业确实很小,在这个产业导向上,听不见我们的声音。如果说要这么健康的走下去,确实后面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为什么?在中东市场上,过去中东尤其是(GCC)六国是欧美日韩垄断的,自从08年开始冒出我们来,而且所向披靡,尽管我们买了很多GE、西门子很多设备,但是他们是很不服气的,过去是他们主导市场的,他们从国家、行业战略角度也开始想办法控制你,排挤你。就象中国发展大了,有些人不舒服,睡不着觉,琢磨怎么整你。我们企业现在就碰到这种困难,如何健康走下去,面临很多问题,这是问题之一,我们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但是我们的声音太小。

  上次来这里讲,国字号的企业如果这里在坐着的话,我们在井下,他们根本听不到我们的声音。本身在电力产业走出去方面,因为过去这些国字号企业没有一个成功的,所以没有总结,没有经验,也就没有政策,也就没有导向。总体上这个战略是很迷盲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们走出去。

  比如现在的西门子也好,GE也好,日本、韩国都是国家成体系的支持,比如你要走出去,银行帮助融资,保险公司给你担保,总统访问。我们现在都缺这个,我们中国在产业方面很迷盲,在世界上怎么布局不知道。已经有人打到前面去了,已经占领了制高点,后面粮草跟不上,这很危险,有可能带来颠覆性问题,这是我们健康走下去的重大风险之一。

  我们在走下去方面如何在当地树立好形象,因为这么多对手说你坏话,想把你揣出去,必须自己树立好形象,多给自己积德。我们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承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指导教育,我们制订了本土化的战略,就说了三个含义:

  1、资源本土化

  2、品牌本土化

  3、我们要熟知、认可当地文化

  我们公司在贯彻所有的项目本土化方面确实都做得非常出色,不仅在当地,当地使领馆都给予高度评价,比如在约旦、印度等等,使领馆都召集企业去我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交流我们是怎么作海外项目的,过去中国企业出去,尤其是国字号大企业有政府支持,做饭的都是国内带过去的。你去当地发展,挣当地的钱,连骨头都不吐,不给当地发展作点贡献,在经济上没有贡献,他就烦你。

  中国一个国字号企业在沙特18亿的项目,我们是18.5亿项目,我们中国去的管理人员不超过100人,那个公司多的时候去的是一万六千人。我和项目经理在使馆开会的时候,人家是副部级的领导去开会。

  在当地没有解决劳动就业,没有使用当地资源,在当地来说印象是非常不好的。这个企业不是给我社会带来积极的支持和贡献的,你确实是来挣钱的。包括有些当地可以使用的机械、物资,应该适当的作这方面的工作,作点贡献,作了就象上午就象李教授说了,一定要说。我们在印度签证危机的时候,就针对中国企业签证危机,当地鼓励新闻媒体炒到劳工部,中国企业做电站,把所有的工人都带来,没有给当地解决就业。我们邀请劳工部的部长、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主席到我们项目上参观,确实一看我的工程师不足200人,一个工地上上万人,全部是当地的。自己200员工也有四五十都是印度当地的工程师。他就说我们公司很好,没有突破指标,应该批发工作签证。这是一个风险,但是这个风险是可以解决的,是可以事先做好准备这些工作的。

  中国企业过去有一些形式上的走出去,过去很多企业失败也在形式上的走出去,没有战略,没有打算在那里长期发展。很多领导就是大家走出去,上级要求不走出去不行,我要走出去。不管怎么样,签了一个合同完成了,该提拔的也提拔了,该调走的也调走,后面没有执行。我们在海外项目承担社会责任是有计划的,比如我们在尼日利亚在工地周边捐赠一所小学,叫做友谊下学,可以容纳300学生上学,从小学设计、建设、所有的教具都配上。还有印有我们公司标的书包等等,包括提高当地医院医疗水平等等,尼日利亚袭击的时候,我们这个项目周边都是非常安全的。老百姓对你没有敌意,觉得我们很好,在这方面能够走下去,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之一。

  已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健康的走下去,应该研究这方面的风险,变革我们企业传统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思路,确实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产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还是管理者本身个人层面,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这个变革对于我们三公司来说,开始了,正在进行中,未来的路能够走成什么样,现在不好说,我想我们会努力的!我们会借着国家发展的东风,应该是明智的走出去,坚定的走进去,我们在变革中健康的走下去,谢谢!

  主持人:

  谢谢王总经理,把三公司十年的经验、心得和大家分享,三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一个样板,也是我们国际商务教育所需要得到的一种实际案例。

  我们经贸大学也非常有幸邀请王总经理担任我们学院的兼任导师、客座教授,对我们同行也有一个借鉴。

  今天上午的论坛是四位嘉宾都从各个角度作了非常精采的发言,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上午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经过了一个上午的讨论,大家收获都特别大。 下午有着很多的精采发言等着我们,第一位是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教授,演讲题目是十二五规划与中国外资、外贸政策调整,大家有请!

  张燕生:

  首先,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主办方,也衷心的感谢邵秘书长的介绍,还有来自于国内的学长给我机会在这里把最近的一些研究想法向在座的学长做一个汇报。

  一、十二五规划与世界结构调整

  从十二五规划应该大家都非常熟悉,也就是说我个人觉得,从来没有哪一个五年的规划能够象十二五一样受到全球瞩目,从来没有过。因此,我们被派到欧洲去宣讲十二五,和欧洲的议会议员们、德国、法国各界朋友们讲解的时候,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世界关注中国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发展,因此从十二五来说,我觉得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也是我们会发现代表着一个新的三十年的开始,中国将会走出一个很可能是非常不同于过去三十年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也知道,十二五充满了挑战,每次看见指标的时候,我总会想,比如说我们的发展指标中,提出来GDP的增长要保持7%,我心里就会有一个困惑,十一五平均的年增长率是11.2%。

  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把GDP有一个明显,重点不在规模和速度,重点是在质量和效益。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做到。在比如十二五提出服务业的增加值比值要上升4个点。我们知道,在十一五中西评估有五个指标是费了牛劲都没有完成,其中有一个指标也就是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什么?朋友们说是因为我们的服务业实际税收负担显著重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明显偏高。说我们服务业的管理的体制机制明显不能适应我们下一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等等。

  我们就面临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十二五三个问题能不能在体制、机制、战略上取得显著的突破。还有一个指标,我们会发现宏观上的研发强度,我们也发现十一五没有完成指标。十二五提出一个很高的指标,也就是增长从1.75到2.2,发改委开始讨论的时候指标远远没有那么高。

  在往下走,我们会发现十二五很多的指标都意味着要实现他,包括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等等,要想完成他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个艰苦的努力,在我个人理解首先是体制、机制、战略上要发生一个大的转变。

  所以说我们就会发现十二五中心思想就是贯彻五个坚持,怎么能够把调结构、促创新、保民生、实现两型社会和推动改革开放这五个坚持能够贯彻我们整个的十二五,当我们放眼世界的时候,会发现美国总统说了一个著名讲话,岩上之星,美国队这一场贩私中长期的结构也就是从政创新,从政出口,从政高端的就业,我们会发现美国现在短期是实现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着力点主要就是量化宽松发钞票和扩大出口,中长期会发现出现了结构调整和战略调整。我们看到美国整个一套计划、国家法案一整套东西,我个人觉得很象1979年,我们知道1979年整个世界要走出滞胀,欧洲是怎么走的?欧洲走出滞胀是治理通货膨胀,通胀率控制在3%,失业率上升到10%以上,美国走出滞胀,1980年治理经济停止,十年最后走出了一个IT革命和新经济,治停,从调结构入手,调整是不平坦的,在调整过程中,美国面临着严重失衡,谁为失衡买单?日本。1985的协议就是一个标志,日本人为了他买单。最后的结果是日本付出了20年停止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我们会发现新一轮的调整开始了,上个月我们去欧洲调研,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欧洲的2020年战略,你会发现欧洲的2020年战略既是对前十年的批评和反思,也是对未来十年欧洲的发展和中长期结构调整指出了明确方向。你会发现提出了三个方向:

  灵巧和智慧型增长,可持续绿色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提出了五大指标,七大计划。因此我们看一看欧洲,会发现欧洲的2020年中国的十二五和美国的当前的回归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我们会发现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也就是看未来的五年到十年,谁的结构调整能够取得成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我们会发现,英国、日本、韩国,把这个名单拉下来,我们把他各个国家目前所进行的调整,把个表列下来,我们能够发现未来的十年是一个变革的十年。

  二、东亚模式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

  我们知道,东亚的模式是有两种模式,重点说的是制造。两种模式:

  1、我们的台湾以中高端的代工为特征,以参与欧美工序分工体系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外向型经济模式。

  2、韩国的模式,以自主生产为特征,以国际差异化分工和交换形成另外的一种模式。

  我们会发现东亚两种模式都是取得了显赫的成绩,都是很成功的不同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在十年前,1979年7月2日受到重创,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的自主生产模式受到了重创。因为那次危机是亚洲人的危机,待工的危机受到了重创。

  因此我们会发现十年前到韩国访问的时候,韩国的高官很善意建设我们大陆应该学习台湾的模式,不要学韩国的模式,看看韩国现代倒了、(起亚)倒了。十年后以后,台湾的高官到我们办公室交流的时候,提出我们要学习韩国,他们很担心韩国的代工大厂跟着惠普到了重庆,担心会被边缘化,我们和台湾的高官说,不要担心。你的台湾大厂到了重庆一定会转变待工的生产模式。

  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有这样二元结构的贸易和生产体系,一元以工序为基础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为主体形成的加工贸易生产体系。

  二是以国际比较优势和差异化分工为基础,以本地企业为主体的一般贸易生产体系。我们会发现这两种生产体系在我们国家发挥着不同作用。

  我们会发现去年的贸易顺差总顺差是1831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是3300亿美元,一般贸易是逆差470多亿。根据以前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加工贸易的本地增值也就是2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就会发现当人民币快速升值来解决3万亿外汇储备余额的时候,年升幅度是3%或5%,或发现创造顺差的大跨国公司影响很小,大跨国公司的产品价值链主体在国外。因此人民币升值还是出口下条率下调,对跨国公司影响都是很小的。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二元结构条件下人民币的升值,包括快速升值如何解决二元结构产生的调整负担不对成现象,对于我们是一个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要考虑来调整我们下一步外向型经济模式的时候,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也就是如何解决好领孩子和养孩子之间的关系。领孩子是世界五百强别人养大的孩子有出息,我们把他领到自己家喊我叫爹,要考虑负什么代价。

  还有一个是养孩子,内生性出口因素的培育,我们现在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地方和各个部门都来不及养孩子。都想领孩子,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将对中国长期潜在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个人觉得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把握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概念,2016年猜想。这个猜想也就是今年4月份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提出,按照购买力评价测算,在2016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这是一个最新版本的赶超预测。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看法,就是这个假定,假定我们中国和美国之间一步一步趋同,最终我们能够弯道超车,前提是趋势不会减速,不会逆转。也就是我们的弯道能够成功实现超车,而且不会出现弯道减速和弯道刹车。

  在这个地方,我个人有这样一个看法,2016年很可能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坎,我们都知道2016年是中国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一年,我个人估计很有可能在2016年至2019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与完毕的时间,很有可能印度将近4亿15岁至34岁年轻人参与国际分工的时间。意味着很有可能在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在。

  这样以来发现2016年完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国外的企业在业不可能象过去轻易对我们实施反倾斜诉讼的时候,我们的成本却不在便宜。

  当我们的综合的投资成本上升的时候,会不会在2016年加工贸易的巨额顺差出现拐点性的下降,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引进来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外资是投资房地产业、非制造业,投资是内销而不是外销,越来越多的来自于避税天堂和自由港和短期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在2016年我们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出现一个形式的逆转。

  这个地方我提出来也就是是一个猜想,我们必须用事实证明,在2016年能够支撑我们55.8万亿GDP的人民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因素是什么?优势是什么?和条件是什么?

  所以说对下一步来说,尤其对中国来说,确实有着很多的严峻挑战,有着很多新机遇,中国下一步从外贸和外资的角度来说,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将是走向大国经济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首先,第一个因素定价权,真正成为一个经济意义上的开放大国。也就是世界主要产品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追随者,是国际主要规则制订和修改的决定者,而不是接受者。是国际重大责任承担者和逆周期的调节者,而不是责任推卸者或顺周期参与者。这是下一步中国外贸和外资可能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变化。

  第二,走向大国经济的金融实力,金融的竞争力和金融的开放对中国是下一步发展的坎。

  我们知道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积累了三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资产,我们会发现对外资产结构中股权投资只有7%,美国人持有亚洲人的资产股权投资占到70%以上。也就是全球的控制力,全球剩余有序索取权。从这个角度,对于中国下一步来说怎么调整我们的对外金融的资产,怎么能够渡过我们的金融的开放,金融的深化和金融的市场化的坎,对于下一步来说,是下一步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对于这场危机,在金融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中国如何对冲全球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这个问题对中国下一步来说,也是一个大坎。

  第三,走向大国经济下一步如何能够成为创新策源地。

  我们从全球的研发创新活动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全球的研发创新高度的集中在大三角地区,也就是集中在美、日、欧地区,我们会发现,研发的全球化和研发的含量是呈反比的。也就是越国际化技术含量越低,技术含量越高越本地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下一步如何迈过研发创新这个坎,很长时间我在说我们研究所对我国研发创新的三个看法:

  1、我们用实证研究证明我国经济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的能力很弱,只有7%的企业有研发创新的支出。

  2、我们企业研发创新支撑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很弱

  3、招商引资的直接的技术创新能力很弱

  如何解决三个瓶颈,从要素驱动走向规模创新解决三个瓶颈也是大坎。

  第四,走向大国经济也就是如何承担大国责任

  在这种形成下,对十二五为起点的外贸和外资来说,如何能够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型,对于我们下一步来说,是一个需要迫于眉睫的课题。

  第一,加快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也就是我们说工序分工模式下一步从组装走向真正的制造。也就是前三十年,我们一个农民工,从农民到工人这个转变培训一般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对年轻的农民培养成工人,效率和所能够承担的工作一定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没有什么管理含量的。当中国的农民工不在便宜,中国的各种要素都不在便宜,这个时候中国如何从末道工序,加工组装环节走向真正的制造,也是一个未来的变化。一个农民工如何承受一年的培训,使产出、效率、担负的工序和工作能够明显的往上走一步,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差异化的部分如何从同类低端产品进入到中高端。

  第二,如何推进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是小企业的创新体系,这个问题对中国是非常迫切的。目前我们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并不是真正放在这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很大的转变。

  第三,也就是下一步如何从代工走向自主生产体系,这对中国前三十年很不同的一个变化。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有两个企业案例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一个是汽车,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和汽车生产国。我的一个朋友说了一段极端的话,我们还会造汽车吗?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一汽、二汽、上汽有很高的收益,能够生产出任何一种品牌的汽车。但是连一个螺丝钉不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品牌、销售,我们的一汽、二汽、上汽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大众的新竞争对手?我们的新生汽车工厂,跨国公司凡是本地企业能够生产的低端车都底价取消,凡是中国生产不出来中高端汽车就高价,保持超额利润,把本地的汽车工厂紧紧压在低端,怎么才能改变?

  我们看另外一个行业,核电,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核电在发展的时候,无论是一代、二代、三代,我们走过的路和韩国的核电基本上是同时起步的,比韩国的核电有着更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会发现前年阿联酋的核电设备全球招标战胜了美国等的是韩国,我一直在反思,缺少自力更生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下一步可能也是中国很大的转变。

  下一步我们发展模式的调整,包括下一步如何把握内需快速增长的机遇,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如何加快推动生产国际化和走出去,也就是讲未来的三十年,和前三十年的一个最大的变化,也就是前三十年我们是被动的参与和接受国际分工。未来的三十年,可以主动的建立起我们中国自己的区域和全球生产体系。

  在这个方面,包括我们的贸易、包括我们的投资,包括我们的货币,包括我们的银行、生产体系、综合物流、渠道和研发设计中心的一步一步的走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大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利用三十年解决这些问题。上午我们研讨一季度我们的贸易是逆差10.1亿美金,我们不是想减少外汇储备余额增加,我们要扭转贸易顺差局面,但是今年一季度告诉我们即使是逆差,仍然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加。也就是建立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四分之一是人民币跨境结算带来的,也就是进口付人民币不购汇,出口是加快收汇形成的外汇储备的净增加这些问题怎么办?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调整面临的新问题。

  上个月到印度尼西亚调研,四个问题中中国对印度尼西亚贸易投资究竟是机遇还是威胁?很多官员说是机遇,也有很多人说是威胁。说威胁其中有两个故事,一个是说中国进口是煤炭,是石油、木材,把我们的树砍了运回中国,资源和能源都拿走了,对我们印度尼西亚创造了多少税收、经济发展方面带来了什么贡献?甚至说印度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印度是本地创汇、本地税收促进了印度本地发展,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利润最大化的追逐者,而忽略了如何能够共享发展。

  在另外一个国家,那个国家严重缺电,大的区域五百万人口,研究设计制造75亿美元2200万公里高速公路,但是那个国家没有人口。那个国家严重缺钱,我们走出去未来三十年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也有很多坎,希望未来三十年我们能够取得比过去三十年更大的成就。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张教授信息含量、思想含量、政策含量非常丰富的演讲。相信大家对他的演讲非常震撼人心,充满了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怎么面对?需要智慧、研究和思考。

  我们走出去做了很多不及后果,不考虑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午四位演讲者,最后一位就是走出去很成功的企业,他们出去制订的就是本地化的战略。在他做的电站,国内用的不超过100人,另外一家大型企业作的同样的实验国内带出去的劳工是16000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走出去案例。

  下面演讲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桂军副校长,大家欢迎!

  林桂军:

  我的演讲主题是亚洲经济的相互依存与中国对外贸易,大众化内的毛及,47.1%为零部件,在所有出口到世界的零部件中,大中华区内部贸易战36.1%。我们想从零部件的角度看,是不是存在一个生产网络,这个工作还再继续运行,我们有一个非常紧密的大陆、台湾、香港之间存在的生产网络,通过零部件的贸易,能够勾画出来。

  这个网络里原来有一个欠缺,认为把香港、台湾相同的对待,进一步深入看数据,香港零部件贸易可以达到1800亿,和台湾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台湾在电子方面表现非常突出,58%至56%出口的都是零部件电子方面,其他方面表现弱。为什么台湾没有象香港一样,和中国大陆进行更加密切零部件贸易,还是数据有失实。

  还有一个比较,我们在零部件贸易生产方面,垂直分工或加工贸易方面依赖程度到底如何?这是东亚和我们大中华的,香港台湾大陆,很明显东亚最明显,构成生产网络。第二是欧盟,第三是北美,零部件方面对于东亚是非常高的,形成的理念我国生产一体化,在生产一体化中是大中华的概念,另外表现东亚,欧美、北美。

  亚洲零部件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更新的数据2010年开始往上了,日本爆发地震以后,出现比较有意思的,亚洲零部件出口份额最大,这是北美的、亚洲、欧美,看到亚洲生产能力确实很大,从零部件贸易可以得出这样基本的概念。

  从进口份额,亚洲也是明显大于北美,大于欧洲。亚洲在金融危机以后,我们说亚洲只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先者,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说亚洲经济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军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我们看这是亚洲的增长,姿部分是其他地区的增长,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危机之后出现另外一个变化,亚洲内部贸易的份额在开始出现新的上升,当然没有达到最好点,但是出现新的趋势。我们预计随着自由贸易协定,在亚洲不断发展,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出现另外一个情况,对美国和欧盟的依赖程度下降,市场多元化取得成绩。红的部分是亚洲出口,北美市场逐渐缩小,说明重要性下降,这部分是欧美,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比较快的是世界其他地区,新兴市场,成为更大的明显市场。

  从我们的进口角度来看,美国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从新兴经济体进口应该说出现比较明显的增加。可以看出,美国政府一直扩大自己的出口,美国行政当局在谈判,包括WTO,历史进程来看,99年来向全世界出口份额是逐渐的减少。说明行政当局的努力几乎是无效的。

  我们需要接受另外一个事实,中国贸易总量远远超过日本,这是中国大陆的贸易总量,超过日本已经是一倍的规模。有意思的地方,从贸易因素角度看,我们的贸易一直能够达到43%,而日本22.3%,可以看出日本经济是内向的,消费很多产品依赖本地生产,引起一个置疑,到底日本的经济效益怎么样,经济结构过渡依赖本土生产的东西,日本岛国应该更开放,我们的开放性是不是太高了,我们自己干的事是不是太少了。

  这是中国和一些主要的国家贸易份额的情况,我们看贸易份额在逐渐增加,日本的贸易份额远远到后面,德国被我们超越,美国是直线和我们收敛,估计可能很快这两条线就会交叉。1994年这个时候我们是中国贸易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超过了历史最高点。在94年之前我们不论改革开放进行十几年,但是没有超过历史最高点。

  这是我们和其他小的经济体相比,这条线表示的是意大利的,这是印度的,被我们远远甩在后面。

  从历史上看,1913年占世界贸易份额1.9,最高点1925年达到,一直往下降。直到1994年恢复,二十世纪大部分时间花去了,真正超越历史的增长应该是在1994年以后。

  另外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中美进出口力量上的比较,这是中国的进出口总值,这是美国的,但是我们和美国的差距之所以小,主要是这部分,我们的进口小,美国的进口非常大。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进口超过出口,因为是美元。这种情况长期存在,美元的可信程度会发生很大问题,美元的货币体系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要让美元慢慢衰退,太急全世界都乱了,慢慢进行调整。

  这里看出和美国争夺重要的位置就是扩大进口,实现贸易平衡,国际上的地位和吸引力将会大幅度增加。

  关于进口,国内争论的问题很多,有一个数据:中国曾经是大豆净出口国,95年转为净进口国。有统计如果中国大豆实现自给自足,需要的土地是Nebraska洲的面积。一吨大豆需要1500吨水,通过计算,通过进口大豆,中国实际上进口了14%的水需求。

  下一个事实是亚洲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出口大于对美国和欧美出口,这是日本队中国的出口,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东盟、台湾,日本是93.9,印度是5.7,韩国是41,东盟是72.1,欧盟是40.8,日本实际上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日本的行为和密切贸易伙伴无关,实际上并不是按照经济规律做事,长期来说日本政府会扭转过来。

  我们看到韩国的一些行为,和现实情况也有相扭,对中国是80.6,日本是16.2,也严重依赖中国。

  这个数据是亚洲各国对区域内贸易依存程度,马来西亚是65.2,所有这些国家红的主要国家都严重依赖亚洲,我们好一点,我们比日本还是要好,日本是55.1,我们还是比较多元化。依赖程度给亚洲经济一体化体现了强有力的动力。

  我们看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印度队我们的依存度9.3,日本是20.5,韩国是20.5,香港是47.8,新加坡是10.1,中国对印度的依赖是2.0,对日本是10.4,韩国是7.1,可以看出这些经济体实际上依赖我们的程度比我们依赖他的程度高。比如美国得出的结果,依赖中国少,你对我美国依赖的多。

  这是中国对贸易伙伴的依存度,对欧盟是16.5,北美是14.9,反过来人家对我们是4.3,北美是7.5。从多方面考虑,对我们是有利的。红的表现对中国依存程度非常高的,十大贸易伙伴中,对人家依赖很少,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欧盟,其他都是依赖我们

  这是我们12已或正在签订子毛区协定经济尸体的依存度,都是别人依赖我们多,我们依赖的少。

  亚洲的服务贸易发展是滞后的,有一个新的增长点,跨境医疗,泰国下很大工夫,印度也认为自己是新的增长点,新加坡拥有先进的技术,力争世界一流,韩国在济州岛投资3.15亿美元打造跨境医疗中心。我认为这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该注意到。

  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服务业方面做得怎么样,这有一个评价,亚洲的服务业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开放措施基本上都是单边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涉及的范围一般大于GATS,对于服务业市场总体不大。

  具体来说,自由贸易区协定易于取得自由化的方面,跨境交易和消费者的流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外国设施存在其开放的容易度与WTO多变谈判类似,与GATS相比,人员流动没有过多的成若。整体看成效并不大。

  亚洲贸易一体化严重滞后贸易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金融。这个图可以看到,亚洲经济周期同步性指数,05年明显上升,最后提出挑战,各个国家彼此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过去金融危机亚洲各国政府表现比较好。

  这是法定金融开放度落后发达国家,我们看流量到底开放和发达国家相比怎么样,这可以看出开放程度低于发达国家。

  如果我们看地区市场,可以看到把美国和日本相比,亚洲国家对日本依赖程度比美国高,好多地区象新加坡、香港、上海,将来谁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很难说,政策是把香港、台湾、大陆联合起来打造。

  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减弱,如果非常高,说明国家体制不够开放的。90至96年相关系数是0.6,然后下降到0.008,2000至2009年是0.1。

  开放度提高GDP波动降低,预警机制,我们计算了一下,按照事实开放度,这是法定开放度,可以看出开放度越高,GDP的波动是下降的。

  消费波动,开放度越高,波动幅度是降低的。可能我们对有些开放方面的恐惧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如果不开放,过去曾经不开放,有过三年自然灾害。

  亚洲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亚洲内部贸易量达到50%,非常大,而且中国是马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能源最大消费者。很多国家把能源卖给我们,整个这样的格局我们使用的外部何必来规避我们内部贸易的风险,使用美元。

  未来怎么办?亚洲现在处在一个区域注意非常高,我认为这个趋势还会继续持续,理由是:

  1、亚洲主要国家都是积极推动者,我们国家也非常积极。东盟也变得更加积极,利用FTA扩大贸易和先进生产网络的参与。

  2、在多哈会合停滞不前的情况下,FTA是通过贸易和投资加深生产网络的工具。

  3、即使多哈会合谈判在2011年完成,由于一些新的FTA协议谈判的范围超出了WTO,包括投资、竞争、知识产权和公开采购。

  现在大家关注三个主要一体化建议:

  东盟、东盟加三,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加六,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TPP。

  专家认为最优路径是按序分布实施:

  第一步,实质是日本、韩国、中国,

  第二步,假设日本贸易度足够快,东盟加3和加6并轨,实现对接,最后实现和TPP对接,然后实现和东盟对接

  中国的面对这样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战略?

  先双边后区域,重点实现增强垂直分工生产网络,开拓新兴市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我们的资本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大市场,用我们的大市场换,换新的市场,现在我们很多制造业消费品是过剩的,谁开放市场我给他开放市场,签定协议。稳定外资、确保海外资源供给和防止贸易转移五个目标。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先生,有请!

  张礼卿:

  今天上午在昌平开了一个会议,谈到全球经济的一些问题。也许我应该换一个题目来说,这个题目上午开会的期间产生了很多想法。谈谈全球经济失衡,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三个问题在我看来是当前我们政策方面非常重要需要做决策的问题。

  关于全球经济失衡这个问题,关注了很多年。我们眼下说全球经济失衡,这个情况是从2002年开始,当美国的经济出现越来越多的经常项目逆差,中国是经常项目顺差,加速了上升。

  这样的一种发展,在2002年初期应该说大概两国都是在3至5的样子。但是经过四五年发展,到06年全球经济失衡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美国经常占7%,中国达到11%。应该说达到了历史性的高点。07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两国的经常项目失衡都有所回落。 去年天地两国差不多回落到4%,中国是4%点多,美国是占3%左右。是不是全球经济失衡消失了,其实并没有消失。展望未来失衡重新成为问题,至少需要关注相当长时间。

  从美国来说,应对金融危机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从这个后果早晚会反映在经常项目逆差扩大上。中国实际上如果现在政策不进行明显调整,顺差进一步扩大,也是非常可能的。我个人觉得全球经济失衡完全有可能重新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

  到底如何看待过去大约十年时间里全球经济失衡,虽然有波动,整体来说值得关注。如何看待?原因讨论很多了,概括说有这么几个方面,实际汇率的失衡,简单说中国的人民币可能存在低估,美国美元存在高估,实际上谈到汇率的时候,实际汇率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比如中国要素市场价格扭曲,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在中国人民币低估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美国同样,美国的美元笔直偏低,背后也有很多结构性问题。比如人们过渡消费习惯,这就是结构性问题。

  另外一个分析框架,储蓄投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和东亚国家储蓄太多,美国储蓄太少消费太多,中国储蓄太多背后有很多结构性因素,比如说我们的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很多防御性储蓄,我们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我们消费信用不发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增长。农村信用改革滞后,使得个人储蓄积累成为简单再生产必须的选择。

  可以认为储蓄投资失衡背后也有很多结构性问题,经常会提到,人口结构问题。

  国际生产结构的变化,具体说我们由于国际生产结构变化,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我们一方面大量从东南亚进口配件,中间产品,然后再中国组装出口到欧美,中美之间有严重贸易失衡,体现为我们有大量顺差,对东南亚有大量逆差,贸易逆差和顺差地区不平衡,表现国际生产结构不平衡。

  除此之外,还有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使得很多相关国家特别是逆差国得以通过比以前更大规模的负债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八十年代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3%,到了极限,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危机前达到7%,还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这说明比以前更容易借到钱维持逆差。

  最后一个原因中美两国的政策,中国方面的政策对出口的鼓励,引资的鼓励一定程度上推动我们顺差的发展。美国方面,美国限制出口,也是导致逆差大幅度的原因。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是结构性现象,既然是结构性现象,调整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同时也要意识到在政策上,我们还是加快调整,特别是我们不能南辕北辙,明明知道减顺差,很多措施可能是增加顺差,这就有问题。

  这个情况在现实中间,还是多少存在,要不然过去几年时间,我们调顺差从07年开始,决定要减少顺差,要不是金融危机冲击,顺差还是相当大。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能够感觉到还是继续膨胀。 内需是越扩越小,顺差是越调越大,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接下来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要调整,在中美之间两个全球经济失衡主要的伙伴之间如何分担责任?有人说,这个责任主要是美国,美国过渡消费,过渡赤字,主要责任不在中国。

  我个人觉得,实事求是说,中美双方都有责任。因为失衡,一边有逆差,那边肯定有顺差。不存在是一方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当然不能去为美国承担责任,在这调整的过程中,美国人应该作他自己的功课,我们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是比较客观的态度。

  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我们确实还需要认真思考,拒绝调整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利益,以失衡维持增长就业是否值得,3万亿美元储备意味着什么,我们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而且有巨大的美元贬值风险。这种调整其实现在看来非常难的,现在谈到了外汇储备,人家总在想怎么消化,最近一段时间,对存量的消化兴趣很大,怎么走出去,是不是成立新的主权财务机构,我个人觉得对存量的化解是重要的,更重要防止增量的进一步增加。

  搞清楚以后,在全球经济调整中,中国的利益到底在那里?搞清楚了以后,我们就能够坚决的采取措施,我们不会再调整具体政策出台的时候,犹犹豫豫,任何调整都是有障碍,都是要付出代价,代价不断增加的时候,是缩回去还是继续往前走。我觉得中国对外经济失衡的调整是两方面:

  一个是对就业和增长的关注,第二是来源于既得利益的阻力。对于就业和增长关注是毫无疑问的。是否没有其他路可走呢?其他经济增长模式就不能支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吗?还是可以研究的。我个人觉得扩大内需有巨大的空间。西部的开发可以重新启动,我们过去两三年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起动了4万亿计划,这是很好的投资,对中西部开发创造了很大空间。

  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些这方面的投资和建设,少一些简单的出口?同样都可以创造就业,都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另外一个阻力,相信来自于一些既得利益,尤其是出口企业。中国大量的贸易顺差中,到底谁是主要的受益者?我想有农民工、地方政府、大量出口企业,其中可能大量的外资企业在我看来可能是这里最大的赢家。

  在美国讨论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有一股力量从来保持沉默,是在华投资企业,非常反对中国进一步进行调整的。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考虑,在这种结构调整中,我们有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转厂,工人寻找新的出路,我认为我们不要怕,必须面对的代价。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通过税收的政策,来缓解这个阵痛,不要看不行了赶紧缩回去。

  可能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性的思考,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调整,会不会降低开放度?我觉得有可能,但是同时也觉得适度降低开放度是有益的。当前的严重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治理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开放结构,我的主张是加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度。同制造业的开放度相比,我们的金融服务业开放度太低了。其实这方面是有空间的,问题同样会影响垄断型企业的经济利益,如何面对?这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汇率的变动,具体说人民币升值对失衡的调整,到底有多大作用?这是有争议的,正义来源于有人认为,汇率人民币没有低估多少,人民币基本是均衡的,也有人认为虽然低估了,汇率的传导有一个过程,即使人民币升值了,这种作用传导有漏洞。即使不完全的,仍然应该使用这个杠杆,不要忽略。

  还有一种观点,我们现在其实是可以保持名义汇率的稳定,调实际汇率,意味着涨价,通过通货膨胀,包括提高要素市场价格,去实现实际汇率升值。前两年通货紧缩,有很好的时机改革要素市场,现在遇到了压力,通胀压力非常大。个人认为还是动名义汇率,可能还要动得稍微大一点,小动作用也不行。要素市场的改革也还可以继续,稳步推进可以。

  其实名义汇率要素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其实有一种很好的配合协调作用,可以防治要素市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失控。这两者同时进行,既解决了一个短期的实际汇率升值问题,也解决了长期导致失衡结构性问题。

  关于汇率还要强调,虽然现在人民币汇率改革重点仍然是扩大外汇幅度弹性,在这一点上有了非常紧迫性。我们知道,汇率如果僵化,导致外汇市场失衡,还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下降,这一点现在非常明显。美国现在利率明显低于我们,如果我们在给对方一种汇率升值很确定的幅度,3%或5%,他们会理所当然认为在将资本流入中国获取逆差的同时,还有稳定的汇率升值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加快汇率体制的改革,浮动更大,资本流入中国来说,就要考虑未来汇率会不会肯定升值?可以加大风险,使汇率调整的实际汇率明显下降,缩小逆差。

  结论是汇率改革,加快机制改革,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人民币国际化,最近两三年有了明显的发展货币,在危机期间和很多新兴市场签订互惠互换协定。此外还发行人民币债券,虽然规模不大,有很大的示范引导作用、指示性作用。所有这些都清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起动之中。

  人民币国际化客观说对中国来说、全球来说有一系列的积极意义,从全球范围来说,有助于克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比如说通过货币竞争,一旦人民币形成主要国际货币时,将和美元、欧元、日元形成竞争,使得美国、欧盟这些国家更加关注自己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制约特别是美国的放任。

  当市场上只有美国一个老大的时候,可以为所欲为,当人民币国际化时,真正达到一定幅度,一定程度,对美元特权形成挑战,这是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主要是减少货币错配。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就不多说了,我想强调的是主要发达的成熟金融市场,人民币的稳定和稳重区升也是非常重要。展望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国际化有一些工作可以继续做,最重要的是深化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各种前提的尽快形成。

  扩大跨境贸易结算范围,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发行,在资本帐户没有能够进一步的开放时候,我们应该说可以创造条件,或者通过某些政策实际,可以允许境外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继续有所发展。还有可能影响香港的货币政策,在其他市场影响不了多少。

  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但是在境外人民币市场越来越大,也要关注形成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突然之间人民币大量流回国内。

  最后强调的观点,现在很多人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显得很亢奋,觉得人民币国际化会带来很大的政治利益,也有很大经济利益。实际上也许是值得关注,但是我们同时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特别是要防止为了人民币国际化而不切实际的加快资本帐户上的开放。虽然资本帐户开放有自身的逻辑,这是危险的。加快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汇率制度的彻底改革,如果没有改革到位,我们加快开放的资本帐户,这是非常危险的。

  汇率僵化会影响投机,资本帐户的开放,使得投机没有成本,很容易进去。要想使得资本帐户进一步开放,先改汇率制度,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很危险。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帐户已经很自由,管制成本很高,管制效率很低。这是事实,透过贸易渠道,发生的资本违规流动非常容易,但是我想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我们主动推动资本帐户开放,特别是允许更多的金融产品发展,更多便利资本帐户开放的金融产品,这是两码事。金融市场的开放,需要更多的政策去推动,这是一种主动的开放,我们可以承认,资本管制效率在下降,尤其是通过贸易渠道,流动很多。并不意味着同时要去接受这样的政策设计,为了人民币国际化,加快资本帐户主动开放,我觉得这是有危险的。

  时间关系,我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有请厦门大学的黄梅波教授,大家欢迎!

  黄梅波:

  和大家汇报一下我最近做的工作。我常年来是做国际货币体系,怎么现在说到中国的对外援助领域,从06年开始接触这个题目,发现国内做得非常少,不成体系,从拿回来以后,每年稍微跟踪了一下这个课题。

  从去年开始,去年参加一个专题组,是和对外援助相关的,下半年在瑞士主要做的中国对外援助的问题。这一段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关注中国对外援助问题。

  我来自厦门大学,关于援助的问题,今后可能也会成为相当一段时间的主要方向。这个题目叫做中国的对外援助及其在国际援助体系中的地位。就象上午的专家提到中国经济实力发展比较快,世界经济因素变成各国分类成穷国富国中国,中国的整个的世界影响力在加快,很多经济领域不得不探讨中国问题。

  我在瑞士半年,研究机构就在国际组织边上,我们研究机构作的任何讲座都可以请到国际最大牌的专家,谈到任何的问题,不管是知识产权问题,WTO等等的问题,都会谈到中国。

  关于援助也是这样,他们要写国际援助发展的一本书,他们给我的题目就是这个题目,中国是不是要国际援助体系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是不是中国想使用援助在中国外交政策或对外政治把援助作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或重要的手段来作。

  特别是05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非议也是非常多的。但是中国的对外援助相对并不是那么透明的,谁也不知道具体数字是多少。国际上就是来猜的,有的非常大,有的非常小。而且在这方面出现比较奇怪的现象,关于中国对外援助,中国学子要写方面的文章,引用的数字是外国人写的数字,外国人的数字也没有确切来源,也是猜的,很多数字差别非常大。

  因此我们有必要作为中国的学者,有必要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

  论文包括几个方面:

  中国对外援助及其政策演变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对外援助概括

  中国对外援助体系的特点

  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方向

  首先看一下历史及其转变,原来我们都有接触,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援助额是很大的,过去主要是政治目的。那时候最主要的方式是成套设备、赠款等等。援助部门主要是基础设施等生产性领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发生自己的经济,根据国情调整了对外援助规模和布局。八十年代之后对外援助更加侧重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

  强调双赢,不仅对受援国有利,对我们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向生产性项目投,中国援助很重要的特点,投资和贸易相结合。

  援助的原则,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总的原则是一样,八项原则,有一些调整,就是改革开放后的调整相对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效,共同发展。

  我们简单看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政策是有一些变化的:

  第一,意识形态在对外援助中的作用逐渐减弱

  第二,经济因素在对外援助中的作用不断增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互利双赢,受援国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正向影响。我们更强调的是援助要和贸易投资相结合。

  第三,越来越侧重能力建设,受援国在生产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很多项目是投在生产性部门,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帮助培养人员。

  第四,环保因素在对外援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上午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也提到了,我们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建立项目的工程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也要重视。中国从08年开始实行环境方面赤道的原则,越来越重视环保因素。

  第五,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加大,大家看新闻、电视业能感受到,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家听到的印度海啸、地震等等,中国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做了一些自己应作的工作。

  

  看一下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这些数据是商务部的一位研究人员提供的,一般国内不公布这些数据。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对外援助总的数额是逐年上升的,特别是04年上升的幅度比较大,每年接近30%的上升幅度。

  对外援助渠道,主要是双边和多边。中国的对外援助绝大多数是双边的。国际的趋势是鼓励多边的,因为多边不带有政治意图。

  国际上大家认为应该搞教育医疗重视,发达国家全部就去干了,这方面就会非常多,有的项目没有做。国家协调并不是那么强,如果给国际组织,相对更加中立,国际上是鼓励多边援助的。

  援助的分配,这些钱给了谁。首先是地区上的分配,相对非洲比较多。从受援国的收入水平,国际趋势来说,援助更多给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国总的趋势也是这样。我们的三分之二援助资金给了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

  对外援助方式:无偿援助、无息援助、优惠贷款。95年之后发达更多的是政府优惠贷款,由中国进出口银行直接对外贷款,商业利息和给对方的利息中间的利差由财政支付,利差是支付,不是整个贷款额是援助。

  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援助体系目前所存在的传统国际援助体系有什么不同。目前的援助体系由发达国家站住的,发展援助委员会,主要规则是由他们制订的。我们的援助和传统的援助国是不一样的。

  首先,目标和动机,这两点是可以和发达国家找到共同之处,中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和发达国家是一样的,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这是联合国提出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努力,在这一方面,联合国召开多次会议,中国也是积极响应联合国倡议,中国也宣布了在援助上的态度,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但是每个国家在对外援助的动机是不一样的,从动机来分析,援助学的角度,任何国家的对外援助都是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外交动机,包括军事政治动机

  2、经济动机

  3、发展动机

  4、人道主义动机

  分析每个国家援助动机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但是表现不一样。作为中国,我们的援助动机除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从政治上,八十年代之前我们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方面,另外中国也希望发展中国家支持我们,加入联合国,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我们入世、申奥都需要发展中国家,这是政治军事方面。经济方面,也希望对他们进行援助的时候,同时对中国和贸易起一个正像促进作用。人道主义,特别是200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必然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

  第一个目标是和发达国家是一样的,第二个目标动机从几个方面,都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但是每个国家的政治地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动,动机表现有所区别的。

  原则和特征方面,中国的对外援助和发达国家的对外援助是完全不同。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周恩来提出的,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仍然指导着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强调:和我们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切实帮助受援国自力更生,力求接受国真正收益,尽量减轻受援国的负担,严格履行承担的义务。

  这是和发达国家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我们中国的基本原则,绝对不会改变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因为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不是发达国家,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既对当地经济社会有利,同时对我们中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我们和发展中国家是南南合作。

  由于前面两个原则导出中国的对外援助,援助与经济合作相结合,集中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产性部门,采取措施积极扩大对外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鼓励中国企业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平等互利的投资,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为他们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分享减贫和管理援助的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在减贫领域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居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5年全球减贫事业成就的70%左右来自中国,按照中国官方贫困标准计算,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78年的2.5亿下降为09年的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8%。

  中国对外援助体系的发展方向,中国是否要在国际援助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中国根本不想成为很重要的很关键的一方,因为我们政府的态度始终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今年的4月21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对外援助的白皮书,中国在对外援助过程中,首先要搞清楚的位置。我们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方向或我们的定位,我们是要一如既往推动南南合作。一方面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外援助投入,共同推动全球减贫进程。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援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大地发挥对外援助的作用。

  中国愿意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尊重受援国意愿的基础上,与有关方开展优势互补,富有成效的三边和区域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中国对外援助发展的方向:

  坚持前两点的基础上,坚持南南合作,我们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加强那方面的调整:

  1、加强对外援助理论研究,一方面中国的研究少,能够在国际援助领域的参加,并且提供英文论文非常少,所以舆论是一边倒。

  2、提高援外透明性,因为中国是没有对外援助的立法,我们很多数字也是不公开的,让国际社会都是猜,想说大就往大里的猜,如果说中国做得还不够,就往小猜。没有一个正当的渠道,是我们应该逐步改进的。中国这方面也做了一部分工作,发布了中国对外援助的白皮书,这也是里程碑式的,过去从来没有发表,这是第一次。

  3、建立健全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我们可以向西方国家目前能够学的很重要的就是管理,从政策法规的一些制订,到后面的组织架构的设立,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人员管理等等,援助有效性的分析,是可以向他们学习,相对他们是比较有经验的。

  4、加强国际援助交流,我们应该不能完全封闭,应该多接触,多交流。分成两个阶段,和发达国家进行接触和交流,我们要了解他们是怎么做,我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不同,那些可以学习,那些是要坚持自己的特色。第二个方面,因为国际社会不是就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巴西等等,他们也都开始对外援助,和他们之间也是可以交流的,可以探讨我们的援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在援助方面的原则制订、做法、经验推广。

  5、扩大与多边援助组织合作,因为总的世界趋势是多边援助,是提倡多边援助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多边组织中发挥自己作用。

  这是我说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黄教授,她的演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演讲。之前我们对援助没有这么深入,尤其是对进一步的研究,那些方面我们需要拓展的建议,我觉得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已经被世界各国说成大国,大国有大国的样子,在这个方面如果有很多指责、误解,需要中国人把自己已经做到的事情说得更清楚一些。

  现在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发表演讲。

  隆国强:

  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议,我要讲的题目,入世十周年,开始新起点。

  主要是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入世的成就与经验

  2、入世十周年后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3、新形势下开放的战略目标与重点

  一、入世的成就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事件,中国崛起为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我们现在是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也是利用外资最重要的东道国,在不同的年份排名有所区别,但是一直在前五年之内,个别年份成了第一、第二名。最近这几年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对外投资的大国,去年是世界第五大投资国。作为经贸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

  更重要的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这个过程中,全国人们树立了开放意识和规则的意识。加入世界组织,对我们的实体经济的帮助是巨大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更深远的意义,是对我们的思想意识,对我们的体制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不仅建立起符合WTO规则的涉外经贸体制,更重要是促进了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人的观念意识以及对经济制度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将会影响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虽然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谈判过程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要看到中国人没有浪费漫长的谈判时间,把漫长的谈判过程演变成为全民开放意识的教育过程,很多国家看到WTO是非常专业的,只有少数官员和企业关注。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妇孺皆知WTO。实际上这个过程中,把我们几百年形成的封闭的民族意识进行了开放意识的教育。

  第二,我们把谈判的过程,演变为不断增强产业国家竞争力的过程,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的各种智库做了很多的研究,媒体也在说狼来了,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关税水平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进一步兑现承诺,降低到9.8%,这个过程是推进中国渐进开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引进外部竞争压力,推进国内竞争改革,使得我们很多产业逐渐的增加国际竞争力。此前我们普遍担心的,汽车、农业,并没有真正受到冲击,相反可以看到,去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当然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大规模的对外开放的举措需要,坚定的政治决定,使中央明确作出决断,统一领导,使中国入世谈判能够顺利推进。

  第四,加入世贸的谈判中,形成了一套对外谈判的内部协调机制,这个机制非常之重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在谈判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进一步的强化内部的协调机制,是能够统一对外取得谈判进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们正确的处理扩大开放和防范开放带来的风险防范的关系,趋利避害。很多国家开放太快,未得其利先受其害,有的国家不愿意开放,丧失了很多机会。

  今天我们的开放面临着一个新的形势,今年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这个会议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确实需要对过去十年的总结和回顾,更重要是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如何进一步的推进开放,过去十年取得了重大成就,全球金融危机,对不同的国家来说,影响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可能是冲击大于巨大挑战,对有的国家也许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判断中国到底开放到了什么程度?有很多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潜台词就是我们可以缓一缓,可以喘喘气了。很多说在中国处在改革的疲惫症,甚至有人说我们开放过渡了,站在新的起点,到底中国有多开放?我们现在开放新的起点是什么起点?

  我们去年也做了一个依靠数据说话的分析,把开放的四个重要领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资,贸易和投资分别来计算了一下依存度,平时所的开放度,简单汇总到一起,作成衡量中国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数。

  这个指数算下来的结果,确实有点让我们吃惊,包括我本人得到结果也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在128个经济体,我们算下来发现如果中国把加工贸易一方面进,另外一方面出重复计算剔除之后,中国在全球最不开放经济体排放中,我们高居第四位。如果保函重复计算,我们是第五名。不管怎么算,我们从最不开放排名是前五名。这个结果确实让我们吃惊。

  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越大的经济体相对来说,开放程度会低一些。在这个表上列的是我们选出相对比较大的经济体,包括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德国、英国等等。即便是这些大的经济体,我们的开放度也仅仅是比日本高一点。告诉我们的开放程度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高。我们开放的空间还非常之大,如果结合自己的身边各种各样的事例,你会知道我们的开放度是很不够的。

  我们可能会说服务贸易的一百多个领域里,我们有接近100个领域有开放的承诺,你们会发现每一个开放领域里附带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开放的深度是很不够的。比如说今天在学校里讲高等教育,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一个叫做中外合作办学吗?随着中国发展的势头,发展很多国外一流的大学,愿望到中国来办分支、分校,但是找一个合作办学的伙伴,他就犹豫了,为什么不能利用外部的教育资源,非要远渡重洋去英国,成本很高。能不能让留学的钱在家门口享受一流的教学资源?类似的事情非常多。

  比如医疗,现在开不进来。但是医疗是不需外资来办的,唯一的意外是台湾的长庚医院,我们医疗资源是不够的,为什么不去引进好的医疗资源资源中国老百姓?我们周围的切身经验告诉我们开放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如果我们理性的看一下,今天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恰恰是十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确立下来的,在这个过去十年有一些改变,但总的没有太大的改变。恰恰过去十年是中国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的十年,所以我个人在过去几年经常说,我们今天的开放程度其实已经滞后了。很多人还在说改革滞后于开放,从事开放工作的人,非常有一种满足感,觉得开放已经走在前面了。只是说相当于改革走在前面了,相当于中国的竞争力的提升,相当于中国未来要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来说,我们的开放也是滞后的。

  我们应该象十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采取重大的举措,在对外开放方面进一步采取重大的举措,中国的对外开放推向新的高潮,才能更好的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来提升我们国家的地位。来推进我们转变发展方式。

  在我们看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而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过去充分的发挥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使之中国变成了制造力大国,今天制造力大国的地位确立,为我们进一步开放提供了更加坚强物质的基础,这是新的起点。同时我们会看到,在沿海招工难,劳工工资上涨,都反映出重要的信号,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低廉劳动力的因素正在逐渐弱化,同时看到新的优势在迅速显现,包括中国的本土市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口国,大的市场也没有一个象中国那样扩大那么大。

  我们的普通劳动者的成本上涨,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我们每年有700万的大学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我们的人力资源大大提升,这些从事研发的人力资源,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发达经济体,中国的人力资源再次体现了质量高、而成本低,是发展经济体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而且中国有完整的配套产业,油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这是未来参与全球分工和全球竞争的新的比较优势。

  在我们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在未来的十年,可能会是世界上唯一的接近大市场,和低成本优势的国家。

  危机爆发以后,各国都受到冲击,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样一个全球洗牌的机遇。牢牢的把握住危机爆发以后,在我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机遇,不仅在引进来,在走出去方面,都有着新的机遇。包括引进高端的产业活动,引进高级的人才,我们在99年对跨国公司的调研里,有31%的回答问卷的跨国公司准备在中国开展研发活动,这么高的比例全世界是很罕见的。

  我们说这些调演可以相互应征,随着比较优势的表现,中国战略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在走出去方面,我们看到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的资源、企业、市场价值短期迅速下调,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获取资源、技术、品牌、国际市场网络。过去看到很多值得称道的成功并购案例。

  另外,全球经济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经济体经济的复苏进程相当缓慢,但是新兴经济体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包括中国、印度、巴西这些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他们发展势头脱离了原来受制于发达经济体的传统模式。这些新兴经济体在进入了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阶段,在新的阶段,对工业设备、基础设施产生了巨大需求,恰恰对中国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设备的出口提供了重要市场。

  危机爆发以后,三大经济体在我们出口的比重第一次降到了50%以下,包括香港转口在内,其实还是超过50%的。新兴经济体迅速提高,更重要不在于数量的变化,而在于质量。我们成套的设备,机床、铁路设备、建筑机械等等,得以顺利进入这些市场。我们很难设想中国的成套设备进入欧美成熟市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我们出口结构的升级,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出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在危机爆发以后,如何提升在全国治理中的地位,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挑战涌现出来,包括大国责任论,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我们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双边贸易的极端的不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气侯变化问题,对我们贸易发展、经济发展产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最后我们会看到随着重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说中国的十二五可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管的五年规划,在开放领域里,对外开放从来都是服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子战略,过去三十年,我们的总体发展战略就是快速推进工业化,为了制约工业化的双缺口,外汇缺口、资金缺口,对外开放把出口创汇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目标。无论是我们引进外资,还是对外出口,都是围绕解决外汇短缺的突出矛盾来展开的。

  今天中国拥有了3万亿的外汇储备,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完成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制约,完成了这个战略性的任务,未来国家的发展战略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是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三重目标,在这个新的发展理念之下,新的发展战略之中,对外开放必须要调整他的战略,我们认为,未来的开放战略有两个新的目标:

  1、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创造互利共盈的外部环境,确保中国和平发展

  八大战略重点:

  1、大力实施互利共盈的开放战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实施可持续外贸发展战略,实现外贸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3、利用全球资源,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4、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服务业之所以竞争力相对低下,主要是对内管制过渡,对外开放不足。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内放松管制,加剧国内竞争压力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5、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6、力争掌控国际资源产业链制高点,保障海外资源安全

  7、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我们各个省份、各个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开放战略里,沿海要提高水平,内陆要发展循环经济,沿边要通过对外开放,加速发展。

  8、审慎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维护经济安全,金融开放不当往往导致系统性风险重要的原因。

  最后我们说,如果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决策做好了未来的开放工作,新的战略下将是我们开放实现四个转变:

  1、从以往的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转变为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目标

  2、从以往追求外资外贸规模与速度转变为讲求质量与效益

  3、从以往的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4、从以往的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并重

  在总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的辉煌成就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看到我们面临着新的开放形势,全球化还有很多新的机遇,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我们更好的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所以对外开放不应该满足,不应该自满自足,我们要看到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还肩负着艰巨的任务,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今天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维持一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即将落下帷幕,我代表主办方,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指委向今天九位演讲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也向全体参加会议的会员、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的教师、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个主办方在确定我们这次论坛主题时,我们有一个标准,就是高端、敏锐、深度,今天的嘉宾演讲很好的体现了我们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个论坛是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打造的,今年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指委也加入,这个平台将为国际商务的发展,为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共同锻造一个平台。

  这个平台所依托的人才,我相信经过我们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论坛的平台和未来的国际商务学位教育将会相得益彰,共同成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开放,推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的智力资源。

  在这里,我代表主办方感谢为这次论坛作精心准备的志愿者团队、为提供各种服务的各方们,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的论坛也不会这么成功,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