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书法教学视频:韩寒反“革命”的三大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1:20:34

韩寒反“革命”的三大误区

2011年12月24日13:47 国际财经时报 我要参与(4739)

韩寒最近发表的《论“革命”》,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讨伐和争议。可以理解韩寒的立场,他之所以悲观,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当下中国的失望,另一方面,他的文章的立场也只能“到此为止”,他明白“在关部门”的底限,权且当他是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声音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不论你是赞成或反对,站在哪一边,结果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但他这种消极的观念,会影响中国的青年,让他们不能更积极的面对自己所在的世界。

韩寒的反“革命”主要有三大误区:

逻辑混乱。韩寒说:“什么时候是个革命的好时机,我只能说,当街上的人开车交会时都能关掉远光灯了,就能放心革命了。”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就像如果没有蛋哪来的鸡,没有鸡又哪来的蛋?该争的,不是先要有鸡,还是先要有蛋,而是如果不努力争取,体制还是那个体制,即使物质再繁荣十倍,我们也等不来“关掉远光灯”的那一天!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培养不出韩寒所说的那种人。

而靠等,我们是永远等不来那个“革命的好时机的”,这就像是要绿化沙漠,有的人硬说要等沙漠变成沃土,有降雨,又要有灌溉的保证后再去绿化。这无疑是一种空想,当沙漠己经变成绿洲,革不革命,还有那个必要吗。这样等“好时机”,中国的老百姓肯定不会答应,他们将要付出几代人来等,谁为他们逝去的青春买单?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先“退耕还林”,哪怕,一点一点的种树,一点一点的改造,尽管这会很困难,进程也很慢,但什么不得付出点代价,哪有什么等来的幸福?

二.缺少法制观念。韩寒花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篇幅,来讲当下的混乱,革命会更乱,走到最后一定会出一个像“袁世凯”这样的人物,但那是一种假设,当然,还有另一种假设,也可以出孙中山或蒋经国这样的人物。从人制转变到法制,就可以解决这种乱。况且时代在变,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这就像是一个人得了癌症,做手术很痛苦,不做手术马上死。你问他要不要做手术,大部分的选择是会要做的,因为只有做了手术,才会有希望,让病人的生活更有质量,谁也不愿意被死亡的阴影整天笼罩着,尽管做手术会很痛苦,而且前途未卜,但那会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而且,从来都只有“大乱而后大治”(毛主席说的),或者“多难而兴邦”(这句谁说的我不注解了),而且,不论如何,没有人是希望乱的,不管是国外势力,还是国内老百姓,国外势力在乱中得不到好处,国内想乱的只是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大部分的人,还是向往长治久安的。劝韩寒有空去趟台湾,也许从那里他能得到一些鼓励。

三.缺乏前瞻性。微博上有人评论说,韩寒以前说自己书读少了,以前以为他是谦虚,现在看来他说的是实话。我想,论“革命”更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而不是看当下我们缺少什么,革命就如同创业一般,永远不可能把所有的作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我们用一百年后的眼光看辛亥革命,无疑,它肯定是能成功的。但是在一百年前,连孙中山本人,也没有任何把握。清政府的倒台,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是一部永不停止的火车,他会推着所有人往前进。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要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说的就是政治政度。不论是十月革命,还是辛亥革命,都是在转换“生产关系”,而推动这一切的,就是历史。

韩寒说“人民素质低下,所以不适合民主”,难道他说的人民素质还不如叙利亚、突尼斯?还不如一百年前清末民初时的中华民族?革命是需要有土壤,但没有什么是必备条件,如果一定说要有,那就是人们对民主、自由的呼喊与渴望!说方法,甘地是用绝食来取得也成功,说革命的环境差,条件艰苦,看看毛泽东二万五千里长征苦不苦?

正是因为太多人的妥协,太多人害怕牺牲,所以统治者才有恃无孔,是无忌惮。正是因为没有人相信革命有可能成功,所以老百姓越发悲楚,而统治者才越发骄横!

我不想把本文的争论限定于韩寒是不是“五毛”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念的自由,能畅所欲言,本身就是一种自由与进步。老子说,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这个关乎所有中国人前途的问题,讨论一下,有益无害。不论谁洗谁的脑,或者谁得了精神病,都不重要,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就像在一个家庭里一样,谁不希望这个家庭好,只不过有的人得的好处多,有的人被照顾的少,有的人站的高看得远,有的人就算站在摩天大楼上,也只能尿到自己脚后跟。

(责任编辑:孙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