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防水卷材定额:薛理泰:深海采油技术之于南中国海纷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37:22

深海采油技术之于南中国海纷争

[薛理泰] (2011-07-29)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北京对于南中国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重视,自2010年开始公诸于世,表征之一是加大了对付南沙群岛主权争执的力度。最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华,同中国军方举行会谈时,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提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关于南沙群岛主权的争执,并就此阐述了中方的立场,足证今日北京对于在南中国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重视。

  过去北京之所以没有对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占领南沙诸岛礁作出强烈的反应,除了在战略上没有重视海洋勘探、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南沙距离中国大陆太远因而鞭长莫及这两条原因以外,还有一层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当时中国根本不具备在南中国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当然,归根结蒂,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期间,没有在战略上引起重视所致,因为越南、马来西亚至今尚不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可是它们在所占岛礁附近海域划分区块,招商引资,让西方石油公司出资勘探、开发,分享开采油气资源所获,巨额利润滚滚而来,这两国得以坐享其成。

        推进深海采油技术 并壮大海军

  北京自2010年起加大了对付南沙群岛主权争执的力度,决策背景之一是近年中国在深海采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且研制成功能在深海进行作业的钻井平台。换言之,亦即中国业已拥有深海采油的技术手段,至少在技术层面已经为深海采油提供了可行性。

  一般学者就南中国海纷争作对策研究时,仅着眼于主权归属、油气资源开发及安全利益层面而已,忽略了中国拥有深海采油技术这一点对南中国海北京相关决策的影响力。北京早就批准在深海采油技术和设备项目上的巨额投资,整合国内研究、工业部门,大力推进这个重要项目。

  不仅如此,新世纪伊始,北京作出决策,在着力推进深海采油这一项目的同时,还锲而不舍地锐意发展海军实力。近年中国扩展军事实力,在各军兵种中,海军实力的壮大是最引人瞩目的。当年中央军委之所以作此决定,据判不仅出于为了震慑台独势力而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考虑到有朝一日在南中国海进行军事博弈的需要。基此,可见北京的某些战略谋划确有独到之处,能够做到“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回顾一下中国开发深海采油技术设备的历程。当前陆地油气资源行将枯竭,各大国开发油气资源的注意力聚焦在深海油气田。全球70%以上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底,其中50%的海底油气资源集中在300至500米的深海,浅于200米的海底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7%。因此,研制深海采油技术设备是中国开发能源的必经之路。于是,中国在成功实施载人航天项目之后,又从天际潜入了海底。

  截至不久前,中国仅具备开发不足300米水深的浅海油气田的能力,而西方石油公司早已拥有开发3000米水深的深海油气田的能力。鉴此,上世纪末,中国对深海采油技术设备予以立项,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工程,亦即举世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前后投资人民币60亿元(11.2亿新元)。

  这座钻井平台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担设计、采购、建造和完工调试,美国Friede Goldman公司承担初步设计,上海第708研究所承担详细设计。2004年起,中国加快了该项目的进度,并于2008年开工建造钻井平台。

  该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等多种作业功能,设计自重3万吨,长114米,宽79米,平台稳性和强度能抵御南中国海两百年一遇的波浪载荷,在1500米水深内可使用锚泊定位,甲板最大载荷9000吨。最大作业水深超过3000米,钻井深度超过1万米。这些技术指标堪与世界最先进的钻井平台相媲美。

  2010年2月,该钻井平台被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其后交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使用。中海油将用来在南中国海北部海域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将向深海进军开发油气资源。

  同时中国研制载人潜水器的项目也在齐头并进。日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成功,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全球七成海底。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速度自然触发了该国对资源开发的异常渴求。估计今后“蛟龙号”之类的载人潜水器也将在南中国海开发中起到非凡的作用。

  “蛟龙号”的设计深度为7000米,为世界第一,预计2012年将进行7000米级海试。耐压和密封是考验深海载人潜水器性能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潜入水下7000米时,将承受相当于70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等于1平方米面积承重7000吨。巨大的水压对潜水器的耐压能力、密封性能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潜航员身处狭小的空间,要在极深的海底孤军作战,连续工作6至8小时,可能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

        时过境迁 中国战略须重估

  今日中国非常缺乏油气资源,综合国力更上一个台阶之际,面临一个无从回避的瓶颈。中国掌握了深海采油技术,海军实力也已今非昔比,这就促使北京采取进取性的姿态,在处理南中国海岛礁主权纷争时表现得远比过去积极。

  南中国海事态发展也恰如北京所料。假如中国整合外交、军事、经济诸层面的影响力,予以一体发功,自信足以左右当地情势。惜乎如今时过境迁,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有意介入南中国海纷争,情势丕变,令人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感慨。北京究竟应该如何因應,似乎又要另作一番战略盘算了。

  台湾对拥有油气田资源的渴望,比大陆有过之而无不及,却缺乏经济、军事能力;大陆经济、军事能力固然差强人意,却在南中国海没有立足点。从某一个侧面看待这个问题,似乎两岸在经济层面进行合作,联合勘探并开发南中国海油气田,也不失为一个绝处逢生的良机。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