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安全施工规范:您是合格的家长吗?+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25:52

 

您是合格的家长吗?这个问题部分家长可能没有在夜深人静时细细掂量过,陡然提起,让有些家长有点不知所以然!

很多家长自以为对孩子只要没有亏欠吃、喝、穿、用;只要在有条件(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情况下满足了孩子所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的一切学习、生活用品;只要对孩子没有厉声呵斥和暴力行为;只要利用一切空闲陪伴了孩子,利用所有假期出钱让孩子参加各种(不管是否符合孩子的“10商”基准,关于孩子的“10商”基准培养愚者另论)辅导、提高、强化班……,就是合格的家长。

不错,这些行为是合格家长的前提条件,也不过是家长们的本能而已,并不是所有必须的智者条件。

记得20045月,笔者给河北一家旅游公司组织面试,其中一职位是办公室副主任,条件:男女、地域、专业不限,年龄30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文字功底深厚,踏实勤快,礼仪水平较高。44人报名竞聘这一职位,笔试下来有5名并列第一,只好对前8名进行面试,结果令人惊奇的是,笔试并列第一的前5名仍然在面试中并列第一,这下老总和我们几位考官都犯了难。怎么办?正好快到吃午饭时间,我建议刘总,休息一下,让5名应聘者与我们共进午餐,保准选出一名符合办公室条件者出来。

进入酒店雅间后,应聘者李某在我们让座后首先坐在了背靠雅间门的位置上,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因为这个位置就是专门给众客人服务的。其他考生则不知所措,茫然不知自己的位置。

一番谦让,各自落座。刘总先让这5位竞争者点自己喜欢吃的菜,几次谦让,没人敢点菜,首先落座的李某点了一道手撕包菜,便将菜谱双手递给了我。其他考官点菜过程中,李某不断给大家添茶递杯。喝茶闲聊时,应聘者张某喝茶下咽时虎口大张,且“呵”声很大,让人看、听都很不舒服。菜上齐后开始用餐,不曾想到应聘者冀某总喜欢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来搅去,好像寻找什么宝物,然后才夹起自己喜欢的菜块儿;应聘者廖某在咬嚼菜肴时上下嘴唇总是发出让人不快的“叭叭”声;应聘者单某酒过三巡后话无遮拦,说话总是捎带一句“他奶奶的”口头禅,并对着菜肴口水四喷。

办公室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要承担对外接待,怎样让客人在不反感的情况下就餐十分重要。之后,他们5人中的哪一位能挺进职场,实现梦想,读者心知肚明!

事至今日,令我难以忘怀!

此时,也许很多家长会异口同声地说张某等几位真没教养。深层次想一想,难道真是他们的错吗?不,是他们家长当年的错。如果他们的家长在孩子尚小时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与礼仪水准不合的毛病,那会有这次的落聘,您能说他们的家长合格吗(当然,笔者并不排除他们家长其他方面可能的优秀)?

所以笔者曾讲到人生有11大决定,其中之一就是“礼仪决定生存资源”!而且经常重申:关键时候,良好习惯由于紧张是无法发挥出来的,必须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培养而成就,才能时到自然成!

无独有偶,《北京晨报》201189日消息,五年级孩子不堪补课重压竟然要签字画押与母亲断绝血缘关系(且不说孩子是否无知,如真无知,也是家长的“培养”)。难道中国仅仅这一位“虎妈”?再没有了“虎爸”吗?可怜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到了这种地步,家长们怎么“虎”得起来?不考虑孩子的“10商”基准成熟点,只管要求孩子怎么样做,能说他们是合格的家长吗?

只要您有时间打开中国几个比较有名气的电视台栏目,如南京台的《有请当事人》,江西台的《金牌调解》,中央台的《道德观察》和《社会与法》,北京台的《幸福秀》……;只要您走进中国各级法院民事审判庭,了解到有那么多让人心碎的赡养案件……;只要您目睹、耳闻到那些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姊妹相残、遗翁弃稚的大不敬之行为,常常会为那些不孝之辈的拙劣行径咬牙切齿、仰天长叹!不错,他们很可恶。但他们今天的可恶不就是当年家长们自己的溺爱、不加选择的包办一切、不善管教,做了不合格的家长所导致吗?

不仅如此,我们今天仍然看到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正在用“炫富”加“艰辛”培养着未来的不孝之辈;用只顾贪图自己一时安逸(还美其名曰“人生不易,不能亏了自己”)的理念正在培育着“发青力阔磨红日,鬓皓身衰捣腹嚎”的恶果……

那么,怎样的家长才叫“合格”?

除前面讲到的四个科学“只要”,家长还须做到下面七点:

其一,随时注意培养孩子的12种生存能力和先进理念(见愚者2009118日、1020日博文《“理财”是学子必备的12种能力之一》和《到底应培养学子什么》),以能力的培养、升华,以先进理念的动力促进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其二,善于开发孩子的生活和娱乐兴趣,并能把这些兴趣与文化课学习联系起来思考并加以引导。单纯就文化课啰嗦文化课,绝不会起到良好效果,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直至丧失学习兴趣和原动力。

其三,不用“炫富”,不用“哭穷”,不用“包揽”,而是用贫富效应、勤堕效果、能力自强三种比较法启发孩子自省意识,并促其自觉学习、实践。

其四,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哭诉艰辛,动不动就说:“我多辛苦你看见没有?”“我这一辈子不都是为了你好吗!”“你不好好学怎么对得起我和你爸(妈)!”“你看人家某某某就比你强多了,你咋那么没出息”……。久而久之,这些话不仅使孩子伤心,而且能燃起孩子的嫉妒之火,更会培养出孩子丧失自信的自卑行为(嫉妒、自卑,人之23种劣根性之一、二)。家长须知,人的嫉妒之火燃烧到一定程度,必生恶念,恶念之下必有恶果;人的自卑行为严重,那还再有前进动力,丧失前进动力,生存那有欲望。

其五,不要(总以自己忙,或为了自己娱乐,或为孩子成才而寻找理由)把孩子的课外、假期活动完全局限于文化课的辅导与强化,人为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给孩子更多的想象和实践空间才是上策。文化课的学习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家长的主要着眼点应在开发孩子的兴趣、想象等潜能及其与学习文化课的联想贯通上。孩子的12种生存能力与兴趣的发现、培养、保鲜都与文化课成绩的提升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机械、教条地分割开来,就像我们不能把自然界教条的分割成绝对的人世界、动物世界、植物世界一样!

其六,学会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能力内容。分解可按照时间段进行,也可按照时间段加三大内容以次序和节气分头分解。总之,不能教条,应灵活。这样做,不仅教会了孩子怎样分解这三大内容,从小掌握职业生涯的规划及未来的工作分析方法,而且家长也能从中领悟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更能从中深切感受到培育孩子是乐趣而不是负担,是情操的陶冶而不是生活的压力!

其七,家长做好榜样。这点十分重要。不管家庭多么富有,家长总能勤俭持家,喜欢学习并卓有成效;家长孝敬父母、尊重弱势群体,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对生人、熟人一样有礼有节;家长做事有板有眼、层次分明、追求完美;家长对事业孜孜不倦、认真负责,一句话,家长的良好习惯必然会对子女的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这就是“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的功效所在。

记得2006年高考结束后不久,有朋友让我与其仅仅考到202分的孩子谈心。其孩子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刻骨铭心!孩子说:“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看我爸我妈整天不学习,打麻将,上班还在网上聊天,多轻松,多悠闲,多自在,还不照样有好工作,还整天有人给送礼品、购物卡什么的!学习多累,稍有不慎轻则挨骂,重则挨打!伯伯,这话我只给你讲,天万别让我爸知道!”天哪……我无言以对……

部分天真且思维懒惰的家长总指望我国眼下的教育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既有学历又有能力、既有文化又有理想、既有知识又有常识、既有理论又有经验、既善消费又能创造的杰出人才,可殊不知自己经常的不经意、不合格的培育行为自觉不自觉的就把孩子扼杀在混沌的摇篮里。

 

到底应培养学子什么

 

没有一个人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一个教育机构不希望自己的学子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成为总理要求的向钱学森等那样的“杰出人才”。但怎样才能达到目的?

笔者曾在《太阳应由自己托起》的博文中讲到很多可以供家长们参考的方法。但是,看看眼前中、小学生们的情况,看看已经毕业的部分大学生们的生存质量,看看社会负面的影响,看看我们的教育机构中有多少人奉献了责任(特别是大学和那些所谓重点中、小学校的部分老师们,他们在工作时间内的课余时间做些什么?当然,责任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各行业,特别是政府都存在的严重问题,不仅是教育机构中的部分人存在)。所以,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早晨不到7点钟,离上课还有40多分钟时间,距离只有不到15分钟的两站路,很多小学生们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吃店里拿着各种小食品出来,一边吃着,一边招呼着出租车,颇有成年人的潇洒(用私家轿车、摩托车、自行车和公车送孩子的更不计其数)……

“到学校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就是干这种活儿的人,明白吗?”孩子顺着妈妈的手指方向,不屑一顾地看了一眼路边的清洁工人。

上小学3年级的小马,一天回家很不高兴。妈妈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和一名同学擦黑板的事发生口角,并且挨了一拳。妈妈即刻怒斥道:“你真是软蛋,你为什么不用凳子砸他呢?没出息的东西。下次再打不过谁,就让和你好的小家伙帮忙,要不回家告诉我。”

小季今年上初一,周末放学回家后看到家里有人在打麻将,问妈妈吃什么饭。妈妈说:“你没看我正忙着吗,你先做作业,反正晚上不上自习,等会儿咱们去外面吃好吃的。”

小龚已经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四年,参加各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共计8次。他的笔试成绩每次都在所报考职位的名次之内,但一次次却在面试中被淘汰。记得20069月,他报考的职位是某县农技站农技员,面试中有一道测试题是:“请问红军长征胜利距今多少周年?”(且不论这样的测试题目是否科学,是否是这个职位要测试的必然要素),他回答是35年。

20076月,大学毕业已经两年的小杨,以第一名的笔试成绩进入了某市公务员面试资格。面试中有一道题为“你怎么理解闻鸡起舞?”他答:“只要一听,不用看就知道鸡跳的是什么舞蹈,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像听鸡跳舞一样。”

20089月某市招考教师,四道面试题中有一道题为:“请你就教育国际化、教育全球化和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举例说明自己的认识。”153名考生中竟然没有一个考生回答出来。

有消息报道,今年刚上大一的小刘,因和同学沟通经常出现不快而不得不退学回家。

25岁的张某,5岁时就是江苏有名的神童,曾倒背《新华字典》如流,被多家媒体报道。但现在,经父母9年的艰辛培训,才学会与人交流,仅仅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20世纪80年代被媒体大肆炒作的神童们竟没有一个成大器。

这样的事例不仅司空见惯,而且让人寒栗。但很多人不以为然。

上述案例中,家长们灌输给孩子们的理念具有相当的未来危险性。学子们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家长、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培养的学子们连基本的人文精神都失却的很多,更不用说什么思维能力、爱国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等。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普通人都忧心忡忡,更何况受人尊敬的任继愈、钱学森、温家宝等专家和国家领导人。

温总理200994日,在北京第35中听了五节课后,仅仅是对35中的老师们提了几点要求和意见吗?拿着不薄的人民血汗钱的主管教育的一些官员们脸上发烧吗?这些年来有那一个主管教育的官员们能腾出一上午时间去听课呢?听一节课的恐怕有,但为了做秀才是实质。

我们整天呐喊教育改革,并且有很多名实相符的专家也提到过一些很有见地的改革建议,例如“培养合格人才”,倡导“教育公平和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使360行都出状元”,“正确对待学位”,“减少名校情结”,关注“有形资产、人力资源、文化内涵和办学体制”等,但教育行政部门究竟怎么实施的?实施了多少?探索了多少?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只有雷声没有雨点;既得利益集团内部某些人的利益不能冲撞,等等,这又是中国一大特色。正是这种特色在为全社会灌输着“稳妥的”难以进取的理念,使得教育改革举步维艰;正是这种特色在培养着一茬茬的笔试高手、能力低手;也正是这种特色导致建国60年来,中国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项获得者(虽有9名中国人获得,但并非中国培养);也正是这种特色把中国教育推上了“危机”的边缘,而主管教育的官员们还在为自己涂脂抹粉。

教育改革关乎国家、民族、全社会的利益,更关乎学生们和家长们的终身利益。所以, 温总理说“必须要树立教育的先进理念”。

对个人来讲,心态不仅决定他的生存方式,而且,理念决定他的生存质量!教育理念又是诸多理念中的基石。对一个国家、民族,对一个组织群体、家庭,理念同样决定着他们的生存质量、竞争质量。

有个故事,上帝见一个乞丐整日里讨吃别人的残烫剩菜,饱受歧视,经仔细观察,见他思维正常,便化作一个老头前去点化。上帝问他:“你整天讨饭很辛苦,假如我要给你1千元钱,你先做什么?”

“买一部好手机,这样,联系酒店的剩饭剩菜方便。”

 “那我给你1万块钱呢?”

“雇佣一批打手,赶走其他的乞丐。”

“给你10万呢?”

“再买一辆小轿车,去酒店吃剩饭剩菜方便气派”

“给你100万呢?”

“我会买下这座城市里所有酒店的剩饭剩菜,共我一人享用。”

“好,你在这里等着。”上帝走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而乞丐却一直在静静的等待上帝拿钱来给他,结果被活活饿死。

乞丐的理念决定了自己的生存质量,也决定了自己的可悲下场。

对不谙世事的学子们来讲,除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外,培养其先进的理念和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应当是教育目标中最根本的任务,也是家长的首要任务。我们再不能给孩子灌输与社会进步相悖、降低生存质量的理念,再不能继续培养没用的笔试高手了。如此下去,纵能培养出13亿名不副实的“工程师”、“教授”、“经济师”等等,能使经济社会良性持续发展吗?所以,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培植自己的新理念和高质量的生存能力。这也是家长们最主要、最首要的责任。因为,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他们的终身老师!

认识不到这一点,除了想把杰出人才的培养责任一味地推卸外,除了想坐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果实以外,还有别的理由吗?

先进的理念,就是那些使人萌生出与时俱进、文明奋进、强国兴邦的,并在相对时效内以此能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一系列问题的方略动因。例如,教育关爱、传承文明、训练理事能力、培养磨砺习惯、开发兴趣激情、熏陶生存价值,等等。理念的问题解决了,其他诸如学科成绩、操作能力等等自会迎刃而解。

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就是任何难题面前从不以借口推辞,而是千方百计能寻找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技巧。

眼下,令全社会尴尬的是,都说要提倡素质教育,可部分教育工作者竟不明白素质到底是什么;都说能力是生存之本,强国之基,可谁把学子们的能力培养真正放在了首位;都说应试教育可恶,可上下都喜欢搞应试教育;都知道培养杰出人才是教育的本分,可还要国家领导人一再倡导;……

所以,国家要繁荣昌盛,民族要图强振兴,组织要事业发达,家庭要幸福美满,个人要成就事业,没有比下力气培养学子的先进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超群能力更重要的了;一切形式上的教育改革没有比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培养更为迫切、真实!

 

“理财”是学子必备的12种能力之一

 

你可能是理财高手:炒股赚了一笔,购买基金赚了一笔,项目投资又赚了一笔,把赚到手的钱财管的井井有条……

但你的学子会理财吗?恐怕没几个家长想过这个育子(女)的战略问题。理财不仅仅是家长的事情,更是学子未来高质量生存所必须具备的12种潜在能力之一的体现。笔者曾在《太阳应由自己托起》中简单陈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11种能力问题(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倾听能力、沟通能力、兴趣保鲜与再生能力、回报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现在再简单陈述一下学子必备的理财能力的培养方法(欲达抛砖引玉之目的)。因为,没有能力梳理钱财,钱财就会毁掉学子的美好前程(钱财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一定要注重对他(她)们从小进行培养,两岁开始,高中毕业即可具备高水平的理财能力。

人生财富要依赖四个来源,即创造、争取、积累、梳理。物质财富如此,精神财富亦是如此。而不是人们过去经常讲的一要创造,二要节约。节约有必要,创造更可贵。但如今,梳理钱财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创造、争取的未必是财富,只有梳理后的才是财富。

理财是一种生存能力。如果善于掌管国家财经,则体现的是一种强执政能力、强平衡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如果善于掌管家庭经济,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强影响能力,更是一种强昌盛能力及强和谐能力。有人一生赚钱不少,但到头来遇到关键问题竟然是囊中羞涩,空空如也,甚至背负重债,就是不具备理财能力的结果。金融海啸使得很多经济“巨人”轰然倒下,同样是理财能力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因此,英国便在学校开设了理财课程,而中国的教育界至今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就像至今没有认识到学校(最起码从高中起)必须要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一样,令人遗憾万分。

所以,大凡需要提升孩子诸如生存能力等种种好事情,家长不要天真的想着学校会完全承担,必须自己动脑、动手辛勤地培养孩子去做。因为中国至今的高考还依然是仅仅看孩子的笔试(表面)成绩而不看能力和素质(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只不过是摆设的花瓶两只)。如果我们的家长现在还不能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科技生活一体化、信息生活一体化、生态生活一体化、法制(治)生活一体化的今天和未来,孩子的理财能力是日后高质量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功能,将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中国人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贺岁钱,不管年消费300万的达官刀客,还是年纯收入仅仅几百元的贫民,无一例外。

有的孩子一个春节下来少的可挣几百元,多的可挣到几千、几万元贺岁钱。平时孩子的消费是家长掌控,还是孩子自己调理;贺岁钱是让孩子保管,还是由家长代管;是存银行,还是搞其他家庭项目建设;孩子属于奢侈型,还是计划节约型的;两岁到学前班的孩子怎样理财,小学生怎样理财,中学生又怎样理财?……都需要家长们认真对待、研究,只要家长们不想使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理财这件事情上表现的很平庸、被动。

理财,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积蓄或贷款用来搞项目投资、存入银行、炒股、贸易,或者一毛不拔等,这些当然也是理财的一种方法,只要理念合乎时宜,方法得当,关注经济运行规律即可。但帮孩子梳理钱财却是一件既简单又很麻烦,且项目繁多的事情。正因为表面简单才不被有些家长重视,不被认知的“表面简单”往往是挡住某些人前进路上的阳光的阴霾;正因为麻烦和项目繁多,才使得一些家长难于坚持培养,总会以“孩子长大自会明白”为借口而逃避。请家长记住,大凡家长自己不愿意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学子长大必然不会是这件事项上的高手,充其量凭智商比自己强一点而已。

要想很好地培养学子的理财能力,必须先懂得理财都包含什么内容。除了上面说的成年人能做的几项外,这里的理财就是对钱和物品的梳理(包括管理、料理、处理、导理、引理、生理等六项),让学子从小对货币和物品具备正面接触和正确认识,并使其随着年龄的阶段成长最终懂得货币和物品的获得需要付出,货币只不过是商品交易的方便替代物的至理。

一般应将学子理财成长阶段分为五个步骤:两岁到四岁、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里只是给家长提供一个简单分类的方法参考,不能绝对化,因为各自学子的智慧商数、灵魂商数、情绪商数、逆境商数、管理商数、舆论商数、生态商数、逻辑商数不同,阶段分法、培养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让孩子对货币有个基础认识。不要害怕孩子接触货币,因噎废食不可取。此阶段,只要教会孩子对货币的纸币、硬币、数目、单位、尺寸、纸质、编号、字母代号、出版年号、图案以及图案的意思等十一项内容能予以分辨和认知即可,家长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内容认知阶段。因为,其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宝藏,即便是经常与金钱打交道的人都不一定弄明白。这个阶段的认识步骤家长们如果能耐心做得很到位的话,不仅对孩子以后若干阶段的理财能力的培养省时、省力,还能使自己和孩子共同增长财政和社会知识,也使自己以此奠定了和孩子永远成为挚友的基础。

此外,从孩子出生到第三阶段结束,这期间亲朋好友给孩子的贺岁钱,家长们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而花掉,必须以孩子的名字存入银行,等孩子懂事的时候交其保管,哪时他会明白一个道理:父母从来没有乱用过自己的钱,而自己也会学着将来不随便用父母或别人的钱,孩子对于金钱应用的良好品德从此也就奠定了不会轻而易举地被外物摧毁的坚实根基。

第二阶段,对货币和物品的生活用途简单讲解和实践。不同币值的货币如何购买不同量和不同质及不同形状、颜色、用途的物品,最好以孩子和家长自己或家庭共同的物品为参照物进行讲解。如此,孩子不仅接受能力提高快,还会得知更多事理。节假日最好和孩子一起去商场买物品(即实践),很多家长虽说和孩子一起去了,但大都是自己匆匆买完就走,从不给孩子讲解如何购买最合算、最好用以及为什么要用货币支付的道理,认为孩子太小或者与孩子的学习无关。岂不知,世间一切外在事物均与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有些是直接有些是间接关系而已,凡能看到间接关系未来作用的家长才是战略型智慧家长);正因为太小才要一点一滴面对实践讲解(培育),以增加孩子对学习以外的事物的探究兴趣。须知:家长付出在眼下,孩子收获在未来;家长付出在口,孩子收获在心。

第三阶段,自己管理少量钱财,略知钱财的社会用途。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学子(上学后应称为学子)钱财的主要来源有三:家长给予、亲友赠送(如贺岁钱、生日纪念物、学习和生活用品等)、社会捐赠。学子上小学以后,在具备第一、第二阶段理财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家长应帮学子做好三件事:

第一,根据年龄的递增、能力的提升和环境的变化让其管理少量钱财(如几十元以下的货币,自己的物品和家中共同常用的一些简单物品),如让其使用储蓄罐积攒零用钱,并让其从储蓄罐中支付简单的玩具和学习、生活用品费用;让学子从这个阶段就明白“量入为出”是聚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免成人后误入“月光族”行列。

第二,三年级以后,可以指导学子记载一些与自己智力(智慧和能力)水平相当的自己收支的财务(物)流水账目,但不可太细,让其从此步入真正理财的程序,以此掌握最简单、最基础的理财技巧。此举琐碎,但贵在坚持,坚持数年,习惯养就,必有好处。

第三,讲解简单的钱财具备的社会功能,如物品包含商品,(因“商品”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专用名词,有些物品暂时并非用来交换,姑且统称其为物品,但在经济社会中,最终没有不是商品的物品,只是为了方便家长和小学生交流,本文才使用“物品”一词,但期间的区别可以给五、六年级以后的学子简单讲解);如何用货币衡量物品价值;货币与物品储藏的各自利弊及其关系;以及货币在物品交换中具有的媒介作用等等。

第四阶段,让学子学会凭能力赚小钱。学子步入初中以后,前述“八大商数”在家长和学校的培育下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期间,家长一定要横下一条心(只要前三个阶段家长做得都很好,就省力气多了),同样帮学子做好三件事:

第一,筹划收支,做好简单预算,以达“截流”财富之目的。这里的“简单预算”应以半年为佳。这里的“收”,是指学子心理明白的十拿九稳的家长的定期、定事的给付和至亲、至朋(如舅舅等必不可少)的贺岁钱(生日礼品等)及自己零用钱罐的结余(包括她们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等等。这里的“支”,一定是必须的生活、学习、交流、娱乐费用,而不是本来可以步行但却要打的或搞其它毫无价值的奢侈活动之费用。

此外,帮学子在小学时期笼统记载流水账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个人收支的简单分类账目,此举可提高学子的层次清晰分类能力,不至于养成做事粘粘糊糊的习惯。

第二,尝试“导理”(指导理财)、“引理”(引导理财)和“生理”(“生产”理财)。家长以自己拥有的经验(知识)指导学子赚小钱为“导理”,例如和学子一起去银行,让学子办理存款手续、购买绝无风险的国库券等;家长用已知的但尚不拥有或不完全拥有的理念和技能引导学子赚小钱为“引理”,例如明知帮某人做某件事只是可能有一点好处费或一点馈赠物品,也要支持学子去做;帮学子用自己的小储蓄给某些小项目投资,年终分得微小红利(如自己或亲友的商店、作坊等,不要真正在乎分多少,目的是让学子明白投资比储蓄更能赚得财富),或自己用知识、劳动而“新生”钱财之道理为“生理”,如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帮亲友孩子辅导功课、干活儿等,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几元钱,但学子掌握(不仅仅是明白)的却是终身受益的哲理:财富必须凭借智慧和劳动以及与别人的合作才能创造而来。

第三,劳作“争奖”。学子不管对谁,只要有学习之外的智力和体力付出,就一定要得到奖励(物质、金钱,多少都行),家长不要以为是给自己家里做事是应该的,给亲朋好友做事又不好意思“争取”(其实,坦率说明是对学子的理财能力进行培养,不仅会得到亲朋的理解,对亲朋也是宝贵的启示)。家长如果不懂得“利益均等,互不吃亏”(即劳动产品的等量交换不仅是为了满足使用价值,还应补偿劳动耗费才是平等)的价值规律,不仅自己在平素不知不觉中已经丧失了很多钱财(或被别人剥削)外,还会使学子在未来的损失比自己更惨重。家长有时也可以故意不给学子奖励,等待或启发学子“争取”,“争取”也属于人们身在江湖、游刃有余的重要能力之一。

第五阶段,教会学子运用简单货币理论,驾驭货币“两性”。简单的货币理论,不外乎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途径、货币拜物教、商品价值规律等。高中阶段,学子们已经在很多事情上超越了家长的理念和知识、技能(不管家长有多麽高深的文化,除非是“36行”的专家),例如这些简单的货币理论,他们会通过课外书籍、听讲座、政治课程获得(当然,政治、语文老师的知识渊博与否的确很关键)。这就逼着家长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这样就不能达到继续与学子沟通、交流,培养的效果。家长们要想使学子们成为对自己无话不谈的朋友,永远不抛弃(心里抛弃,而不是血缘抛弃)自己,就必须任劳任怨,坚持刻苦学习新的东西。

家长不必为自己欠缺点政治经济学专业知识而不好意思,简单的货币理论具有初中文化就可掌握,只要善于长期学习。例如货币的本质,它不过是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本身形成的价值结果,事实上也不过是人的劳动及其产品的社会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最终也不过是隐藏在物品后面的体现人的各种关系的表现形式。只要家长肯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说明货币的背后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劳动、价值、贵贱、交换、储藏、支付、转换等)关系就能使学子们明白货币特有的优、劣两性,明白货币不过是商品流通的替代物以及获得货币的合法途径。

完成以上沟通内容并不是第五个阶段的终结(和学子一起掌握简单的货币理论不仅增长了学识,主要是阐明后面的道理才会深刻,学子也感到有味),最终结果,是要让学子通过简单货币理论的掌握和对社会商品交易的初步实践以及货币的合法获得途径的了解,达到利用(驾驭)货币的优、劣性能,从而成为货币的主人而不会成为货币的奴隶之目的。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能运用社会现实中一些“愚者”在人生河流中行船被河水倾覆的案例阐明货币的两面性。钱财就像滚滚河流,人生就是航船,没有水,航船就会搁浅,但不理水性,贪“水”无度就会中途被淹没。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也是同一道理:人没有钱不行,但一切单纯为了钱又不行;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最后,必须让学子回归到“财富需要不断创造、争取、积累和梳理;创造应有方,争取必合法,积累要有道,理财须科学”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理财的目的:货币转换为资本(或财富),资本又促进自己、家庭、社会良性持续发展。

提示:以上五个阶段的理财能力的简单培养方法,家长们不能教条使用,应根据学子的具体情况灵活多变,才会事半功倍,学子成人,家长才会真正放心。但眼下,家长必须要克服轻视简单,讨厌繁杂,不愿坚持的弊病才能达到效果。

对学子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家长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其实,在“浇”子成龙、育女成凤的漫长过程中(而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而不达标),对学子的每一项能力的培养何尝不是如此!

此外,家长还应明白,对学子理财能力的成功培养,同时辅之以提高的还有逻辑思维、创新和情绪控制及前述11种能力。

 

摘自《中国教育人博客》卢书民

 

丢弃扼杀孩子“八商”的13把“刀子”

 

 

己不正,何以正子女。抽烟、酗酒、随地吐痰、无节制的娱乐、官气十足、不尊重弱者,劣根性严重……,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家长不下决心改造自己,不丢弃扼杀孩子“八商”的13把“刀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十有八九只能是空中“望”、梦中“盼”,而不会真“成龙”、“成凤”。

有对夫妻,对孩子千般呵护,而对父母却万般挑剔。一天,他们对父母的恶劣态度被儿子看到了,儿子大声叫喊:“我记住了!”父母不解,便问记住了什么?儿子说:“我记住了你们是怎样对待爷爷和奶奶的,等我长大了,也这样对待你们。”父母哑然。

冀某对孩子要求也十分严,孩子在他面前也十分听话,但他老发觉家中零用钱经常少,总以为妻子用了。偶尔一天看见孩子和几个同学(初二)聚会喝啤酒,并“吞云驾雾”。勃然大怒:“再抽烟、喝酒看我怎么收拾你。”孩子竟当着同学面回答:“你为什么抽烟、喝酒?你现在打我,看我长大怎么收拾你。”引起同学哄笑。

儿子所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亲,女儿所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母亲,但最根本的影响来自于父亲。这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家中父亲的权威地位、监督作用和社会的权力欲望、虚荣欲望等,却是一般孩子模仿的对象。

例如,父亲喜欢使唤别人,孩子也对其他小朋友吆三喝四;爸爸喜欢运动,孩子也喜欢蹦蹦跳跳,等等。有个叫子悦的人,受其父亲的影响爱睡懒觉,后来当教师时经常因早晨起不来误课;当记者,也因为睡懒觉经常误了采访,早餐没有吃上,晚餐有事又太紧张常常顾不上吃,几年过后便得了胃病,经常在别人的调侃中度日。

再如,28岁的小唐,去医院查出患有酒精肝,医生很奇怪,他竟自嘲的回答:“这是托我老爸的福,我的酒龄长达25年。3岁时,父亲就用筷子蘸酒让我尝,把我培养成了他的酒友。我爸39岁时就查出有酒精肝。并且经常讲,每个人都有酒精肝,很正常。”

父母亲的不良生活习惯往往给孩子的是不经意的暗示:“他可以这么做,我也可以。”

虽然和谐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全会成为天才,但成功的孩子大多有一个和谐的家庭。

有人说,家长不咋的,而子女成才的也大有人在。不假,是有。但那主要是孩子的悟性高于家长,并且孩子所处外围环境的优质因素多于家庭环境中的劣质因素。

但无论如何,人们总不能抹煞“优秀家长的孩子大多数总会是优秀”、“劣习成性家长的孩子优秀者总是特殊少数”的事实。

人有不良习惯约101种,最突出的是以下90种:

1)、身上从不带笔;(2)、不分场合吸烟;(3)、堆放物品杂乱;(4)、满口脏话;(5)、固执拙见;(6)、爱发脾气;(7)、对别人的不幸冷漠无恻;(8)、心胸狭窄,嫉妒成性;(9)、不尊重他人,特别是地位、行业不如己的人;(10)、缺乏主见,人云亦云;(11)、见异思迁;(12)、过于自信;(13)、过分虚荣;(14)、私心太重;(15)、得过且过;(16)、信口开河,语无根据;(17)、拨弄是非,奔走谣传;(18)、漠视准确;(19)、无意自立;(20)、生活习惯没有定律;(21)、不爱锻炼;(22)、爱打断别人谈话;(23)、消极处世;(24)、集体用餐,大声喊叫;(25)、爱听顺耳话;(26)、到处乱画;(27)、没有规则意识;(28)、懒惰成性;(29)、荣耻不分;(30)、因循守旧;(31)、不讲个人卫生;(32)、砸人洋泡;(33)、自作聪明;(34)、不守信用;(35)、无原则讨好上司;(36)、好大喜功;(37)、好为人师;(38)、好为人上;(39)、随地吐痰;(40)、没有忍性;(41)、不愿交际;(42)、感情脆弱;(43)、缺乏责任心;(44)、不爱学习;(45)、不讲公德;(46)、过分注重人情;(47)、意志不坚;(48)、乞求别人同情;(49)、给人无益的同情;(50)、独言为快;(51)、衣冠不整;(52)、行走目邪;(53)、坐无正像;(54)、玩物无度;(55)、同行抢先;(56)、指手画脚;(57)、酗酒;(58)、爱打口仗(59)、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讲话拐弯抹角;(60)、爱说我不行,你行;(61)、或者爱说你行,我不行;(62)、随遇而安;(63)、误用杞人忧天;(64)、急躁不稳;(65)、乱扔杂物;(66)、聊天无度;(67)、上网成瘾;(68)、过分霸道;(69)、不爱提问;(70)、不讲程序;(71)、口是心非;(72)、拖泥带水;(73)、挥霍零钱;(74)、不会微笑;(75)、不愿说“谢谢”;(76)、对别人的“谢谢”无动于衷;(77)、吝啬道歉;(78)、不懂倾听;(79)、打探隐私;(80)、与人交谈音量刺耳;(81)、正规场合,衣着随便;(82)、浓妆艳抹;(83)、见利争先恐后;(84)、不回避私事;(85)、目光冷漠;(86)、没有时间意识;(87)、饮食过量;(89)、公共场合爱吃零食;(90)、爱睡懒觉。

家长如果染上这些劣习,会不知不觉地生出扼杀孩子“八商”(灵魂商数、智慧商数、情绪商数、逆境商数、管理商数、舆论商数、学习商数、生态商数)系数的13把“刀子”。

第一把:独断专制。以“都是为你好”为借口,用简单方法代孩子做决定。社会已进入柔性化时代,独断专制无法与人为伍。这把“刀子”会在无意识中砍去孩子的民主和谐,种下蛮横的种子。

第二把:欲壑难填。当家长贪图享乐挥金如土,却在为父母购物或支付赡养费十分吝啬时;当家长为了继承父母遗产和兄弟姐妹大打出手诉诸公堂时;当家长在不公正的对待双方亲戚,并在孩子面前卖弄小聪明,或者因此夫妻发生争吵打架时;当家长和孩子在公共场所看见小偷正在作案却拉着孩子匆匆离去时,等等,不知不觉地已经为孩子撒下了私欲的种子,也砍去了他们爱心的幼苗(1996年夏天,杨振华教授从美国归来,为100名贫困大学生办了银行救济储存卡,四年过去,他们谁也没忘记每月从银行取100元生活费,但仅有两名学子给杨教授写了一封感谢信。没有回报之心,没有感激后的回报行为,何谈对社会、国家的爱心)。

第三把:说谎失信。孩子经常在心里问我们:“你大人为什么就能说慌,而我不能,我说了就得挨揍。”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说谎专家,被家长砍去了诚实信用的树枝。人一旦没了诚实,做人的根基就被抽去。在孩子面前,根本就没有善意和恶意谎言之分。家长不能总希望别人都讲信用,而自己却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孩子的狡诈。

第四把:过多代劳。孩子都十好几岁了,还不敢上街买东西,还不敢使用煤气灶,上学、放学还要人接送。过多代劳,只能养就孩子平庸无胆,不想作为的习性,这把“刀子”砍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想象能力。人生事事有危险,代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挑战自我。

第五把:不守规则。孩子自己过马路,总会走人行道,不闯红灯;自己买东西总会自觉排队,而家长常常不以为然,甚至自己违犯交规反而在孩子面前痛骂没有违规的对方。用恃强凌弱之法有意给孩子撒下了炫耀违规的种子,也打掉了孩子守法的萌芽。

第六把:丢失良知。当孩子要捐献爱心,家长却问:“是不是学校安排的,学校定的最低标准是多少你就捐多少。”当同事或领导者得罪了自己,自己就唆使孩子拔掉他的自行车气门芯,或直接告诉孩子不要理会那些“王八蛋”。这不仅击杀了孩子善良的细胞,而且撒下了以恶为荣的种子。

第七把:鼓励破坏。带孩子去名胜风景地旅游,喜欢折花踩草,甚至刀刻留言。这不仅剜掉了孩子心中对美丽的追求,而且在鼓励孩子破坏环境,不辨荣辱。

第八把:崇尚守旧。对孩子的提问,不是因为忙或劳累无动于衷,就是因为无知或虚荣而巧妙阻止,甚至还迸出让人吃惊的话来:“知识够用就行了,我和你妈不也过来啦。”殊不知这砍掉的是孩子的创造精神,播下的是蜗牛度日的种子。

第九把:培养嫉妒。孩子讲到某某同学有什么特长时,家长不以为然,不去鼓励,反而奚落孩子的短处。久而久之,给孩子播下了嫉妒的种子,砍杀了孩子纯真的欣赏心灵。

第十把:种植仇恨。对同事的进步,对朋友的成功,不是教孩子如何欣赏、鼓励、祝贺,寻找合法的竞争技巧,而是自己首先由嫉妒变为仇恨,以为孩子不懂,不是谩骂,就是焦躁、怨恨、夜不能寐。殊不知此举已经给孩子植下了仇视别人的种子,砍掉的是孩子的能者生存的竞争技巧。

第十一把:严子宽己。表面看来,对子女要求很严,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不许和这个来往,不许和那个交际;要努力学习,不然将来就去扫大街,掏大粪,下农田,等等。然而,自己却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或为所欲为,纵欲(娱)过度,甚至给孩子吃饭也是凑合。久而久之,给孩子埋下的是阳奉阴违的祸根,砍杀的是孩子坦率纯真、脚踏实地的激情。

第十二把:培养急躁。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让孩子学会忍耐、等待和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时间得到什么东西就一刻不差地在什么时间办到,这无疑是扼杀孩子情绪商数的一把“刀子”。

第十三把:急功近利。具体表现,一是让孩子作超过自己“八商”系数的事。(如李某的孩子不到五岁就让上学,小学就让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就让学高中的课程,孩子也学了,但没消化。结果上高中就不行了,他不但没吸取教训,不让孩子打好基础,反而花钱让孩子去读什么重点高中,结果高考时仅得了199分)。二是常常用语言刺伤孩子的心灵。如“你真笨,你看谁谁谁------”;“我求你啦------”;“我们没本事,就看你了------”;“没见我正忙着吗------”;“我们可全是为你好哇------”;“要听话,好好学,争取------”(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曾说,“太听话”是中国孩子的最大缺点)等等。三是请家教想一劳永逸。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坎去了孩子的自尊和童心的梦幻,而且播下了机械和依赖的劣习。

其实,扼杀孩子“八商”系数的不止这十三把“刀子”,还有很多。家长有多少劣习,就有多少把扼杀孩子灵性的“刀子”。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并不把这十三把最残忍的“刀子”当回事,结果只能是自己孩子的未来很难从平庸走向优秀,再从优秀迈进卓越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