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冷再生机理:历史复习浅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52:38
一:立足基础知识,突出重点 中考考纲明确规定,中考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因此,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显得特别重要。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点夯实基础,进行拉网式,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决不遗漏中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另外复习基础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一定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突破,否则学生哪怕是熟读课文,但遇到课本上没有的题目,仍然是无法应对。由于现在的中考直接问时间,地点,人物的题目已很少见。例如:某市2001年中考试题“下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中,最能反映当时社会进步要求的是”备选答案有《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宪法》。如果平时在复习中,对重要事件的背景,内容做深层次的分析,尽管试题设问的角度有所不同,但由于学生对背景材料已有所了解因此不会感到陌生,分析解答时也不会无从下手。所以,切记复习课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必须拓宽,深化。 二: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 在复习课本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了由薄到厚,掌握了大量信息,学生不容易为使学生容易掌握,迫切需要将这些知识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由厚变薄。用一根根线索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清晰的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是一条重要线索。近代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这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战争。复习中,我们不能仅仅粗线条另一下,还要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即每次爆发战争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做到点线面结合,复习到位。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还需横向联系。例如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次工业革命这一专题时,引导学生横向思考: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学生联系中国历史得出结论,如此的训练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也影响着中国。总之,这样多方位,多角度的复习既巩固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   三:结合基础,训练强化 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的加大,试题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从微观上,又要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在实践中尤其引导学生对知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考试水平要求的辨证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不断地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思路,灵活抉择。 要加强题目的变异训练。有不少学生平时做了大量的练习,可考试中只要没有碰上原题,还是做不好或者做不好,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概念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对知识结构不能融会贯通等有关系,也与学习过程和方法方面缺乏“变通”训练有关。              四:关注社会焦点 现在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点从中考中也能体现。这几年,中考屡考热点不回避。所以在平时复习中老师要注意哪些历史知识与这些焦点相关,哪些历史知识可以为当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学科知识来理解分析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例如近年来,台独分子大肆宣扬“两个中国”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频繁出现的恐怖主义事件与法西斯的比较,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五: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空间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初三前阶段的复习中,教师一直把握着方向,复习进程、复习方式、复习内容都由老师掌握,学生的主要让任务是跟上老师的步伐。所以在复习的后一阶段,要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梳理、内化知识、以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这样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书本、带着问题走向老师,这也是一个主动消化的过程。这比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一味的强灌效果要好。 六:指导学生学会审题   每次考试都会有部分学生因审题不细,导致失分。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在这方面多加指导,如选择题要抓住关键词如根本原因、客观原因、最不同等;列举题找出所有定语如时间定语,地点定语,条件定语等进行分析;材料题要先看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在讲评试卷时通过讲评试题使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审清题意,找出中心词、限制词,明确答题范围和内容要点,做到答题史论结构化、段落化、要点化、层次化,行文有序条例清晰,不要堆砌史论、空发议论.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审题训练,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情境、新角度提问和要求的试题时,应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