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k t3000:姑苏门生的学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37:32

姑苏门生的学养

乌尔沁

那些不同凡响的名牌学校,总是跟那些德高望重的师长的名字息息相关。就象提到北京大学,人们就会想起蔡元培、马寅初、周培源、翦伯赞,提到中山大学,我们就会想到陈寅恪,提到中国人民大学,我们就会想到吴玉章,提到复旦大学,我们就会想起陈望道、谈家桢、苏步青,提起东北师大,我们就会想到成仿吾似的。名校与名师的交融亲合,是那样的自然而然。这些知名学府的师长们是用了自己独特和包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后学一代趋名前往,投桃报李之间学有所成。说到名校,我们自然想到了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苏州。

2003年对于江南名都姑苏,不是一个简单和平常的年月。能够引起不同寻常感触的,是因为2003年是姑苏名门后人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是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的红学研究遭受批判半个世纪,是大画家颜文梁先生在沧浪亭创办的前苏州美专附中被迫倒闭七十周年,是教育事业家蔡晋镛先生在草桥创办的苏州公立一中因故停办九十周年,还是江衡校长在沧浪亭北开课的的苏省中学堂始办整整一百周年……

当代中国文坛有文史八家之称的前辈学人当中,顾颉刚、叶圣陶、俞平伯、吕叔湘、钱穆、吕思勉六人,全都与姑苏的身份、姑苏的学养、姑苏的中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顾颉刚和叶圣陶两位先生,是苏州公立一中优秀的学生,而吕叔湘、钱穆和吕思勉则是苏省中学的名教。仔细说来,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还是苏州中学创立的奠基者,因为早在1904年前后,王国维前贤曾在当时的江苏师范学堂教习伦理,一时学者云集,后来聆听过大师演讲的师生中间,有所建树者颇多。

二十世纪末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先生的外祖父蔡晋镛(云笙)先生三十岁时,从日本考察归国,1907年在苏州一批进步绅士热心支持之下,创办了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不但是它的俗称;其实,细观当初这所学堂质朴简陋的校舍,也确如一间草舍学府。但是,姑苏的这所草桥中学的师资力量,在当时全中国学界也堪属一流,不说文史等主科,就连美术这样的专科教员,草桥聘请的都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画家,比如樊少云、陈迦庵、沈尹默、陆抑非等等。至于江苏省苏州中学的师资力量,自然也属上乘,象语言学家吕叔湘、历史学家吕思勉、孙起孟、杨人楩和钱穆等名师都曾执鞭该校。

著名画艺大师颜文梁先生更是姑苏的人杰,也是中国画坛的“玄奘”,他老人家四十余岁从法国学成归来祖国时,不远万里乘坐邮轮,没有什么行李细软,随身只带了500具画艺石膏像,颜文梁用这500具艺术石膏像,在姑苏家乡创立了当时中国设备最完整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那五百座完全按照欧洲雕塑物馆的陈列模式组配在姑苏美专的雕像,被后人称为是大陆美术界的“玄奘取经”。然而不幸的是,1937年日本兵攻入姑苏,坐落在沧浪亭的苏州美专变成了日寇司令部,颜文梁先生的那500石膏像成了鬼子兵的枪靶子。

苏州的文人是显得柔弱一些的。这里的园林不够喧沸,这里的艺术也仿佛不够遒劲。整整八十年前的1923年,胡适先生的得意门生二十周岁的顾颉刚,在上海读书时水土不服,患了一身湿疮,还感染了肺炎,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姑苏老家悬桥巷顾家花园调养。顾颉刚在修养之中常常回到自己的母校草桥中学闭门苦读,收获甚丰。顾颉刚不无幽默地称道:生病乃是纳税,盖以数日之病换得一年之工作也。从顾颉刚的养病心得中,我们可以清凌凌感受到,姑苏家乡灵秀山水对于她孕生抚养的学生的精心滋育。二十世纪70年代初,80岁的顾颉刚先生在心脏病、肺气肿等百病缠身当中,还要不断书写“政治材料”。他曾说过: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我并不怕死,只是胸中还有数篇文章未能写出。倘能把它们写出来,我死而无怨。说这话时的顾颉刚,是在北方京城东区的干面胡同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