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毛骨悚然百度云:美国为什么不占领加拿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52:09
美国为什么不占领加拿大?

前天晚上在回家的车上,老婆问了我一个她在网上看到的老问题——有许多爱国者天天提醒我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时刻准备占领中国,那么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比我们的领土面积更大、自然资源更丰富、但人口更少、实力更弱,为什么美国不占领加拿大、而偏要不远万里来占领中国?

我问她网上是怎么回答的,她说网上有人说,美国也曾尝试过,后来让英国痛扁了一顿,白宫国会也给烧了,就不了了之了;后来又有人问那以后美国强大了,美国为什么没有报仇雪恨、继续尝试呢?就没有答案了。

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说我试着回答一下吧。以下是我的回答。

首先,美国历史上曾经也奉行过扩张主义的政策,否则美国没有那么大的国土,现在的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夏威夷都是抢过来的。美国也占领过古巴、菲律宾。那时候的国际环境就是那样,谁有本事都要去抢土地、资源,欧洲列强、日、俄莫不如此。但是后来美国没有办法以扩张作为基本的对外战略了,退入到孤立主义政策中,原因就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对外扩张,直接得到利益的主要是统治阶级、上层政治人物。统治者都希望统治一个大国家。统治者是一个国家的代理人,就像一个公司的高管,当然自己代理的财产越多、自己的福利越高、活的越爽。就像在20万年薪当中石油的董事长和200万年收入做一个民营加油站的老板之间选择,所有人都会选20万年薪中石油董事长的位子一样,所有的政治家都更愿意统治一个大国。但是打仗和维持占领需要花钱、纳税、死人,这些代价都是要普通老百姓来承担,而普通老百姓在侵略过程中的收获除了一点点虚幻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外,收益并不直接而且非常有限。对外侵略次数多了,老百姓会识破的,所以就会逐渐不支持对外扩张。如果民主制度和选票有效,就会限制这个国家对外扩张。

另外,民主制度虽然也曾走入歧途,比如纳粹以及法西斯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但是民主大都会走向理性和普遍尊重人权。如果美国这样富裕的国家占领了一个穷国,她不能将这个国家的居民全部杀掉、种族灭绝,甚至还要给这些人选票和公民权,虽然表面上是获得了更多领土和资源,但实际上是要承担更大的负担,以保证新占领土地上的居民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买卖。

但是这绝不是说美国是一个和平的、不对外扩张的国家;美国只不过是不太喜欢进行领土扩张而已。而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理解怎样维护“利益”这个问题。以石油为例,当初列强掠夺石油资源,最早都采用同样的方式——英国人独占了伊朗(波斯)的石油公司,就与伊朗共同设立了英波石油公司,也就是BP石油公司。后来BP石油公司成了英国石油公司,但是代表波斯的那个P始终没从名字中去掉。美国人也一样,独占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就与沙特共同设立了阿美石油公司,其中那个美就代表美国。后来二次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民族解放浪潮涌起,石油公司也被属地国“国有化”。除了直接没收这些公司的资产外,也有通过协商逐渐国有化的。比如阿美公司,原本沙特阿拉伯的全部石油资源都归这个公司所有,后来改为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归还沙特,阿美公司只是拥有开采权;到最后,连美国人在公司中的股权也还给了沙特。这是因为,石油开采需要大量资金,往往一个国家无法利用财政资金来支持石油公司的发展,最后都需要借助私人企业的资金。虽然以上说的石油公司都是国家石油公司,但是其背后股东往往都是在市场上融资的私人公司或者公众公司。美国人最终悟出来了,没有必要去以所有者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没有必要维护那些私人公司作为所有者的利益。就像现在许多在美国上市的大石油公司,虽然美国人不允许中国政府所有的国有企业去收购它,但是它的最大股东可能恰恰是中国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或者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美国人最大的利益恰恰在于,由于美国有规模最大的自由市场,任何企业和资源拥有者为了实现利润,就不能不进入这个市场销售产品。而在这个市场上必然会形成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而能够进入这个市场、实现利润,就必须用最有竞争力的价格。只要以最有竞争力的价格向这个市场提供产品和资源,美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就会获益,全美国就会获益。所以,美国人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所要做的,就是维护自己最有效率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以及维护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格局。

美国人基本上是在西方国家中最先悟出这个道理的,所以她很爽快的放弃了以往石油公司的一切权利,条件只是要求像沙特阿拉伯那样的国家作为她的盟友永远向她提供石油。而在埃及向英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时候,美国站到了埃及这些国家的一边。而英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当时还没有想明白,傻乎乎地和埃及人打一仗,死了人还自取其辱。

美国人后来又闹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政治上的民主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很难想像一个政治上民主自由的国家有可能通过所谓的经济计划和国有企业来控制人民的经济上的自主;也很难想像有能力控制人民在经济上的选择的国家不走向专制暴政。所以美国人一旦摆脱了自身的种族歧视这类的历史梦魇之后,就突然化身为道德师爷不遗余力地向外推销和推广民主、人权这类的价值观。只要一个国家民主了、遵守普适的人权标准了,就不可能不去维持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越强大,美国人自身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

所以说,美国人的扩张主要是价值观的扩张。在价值观问题上,他们总是咄咄逼人,有时甚至不惜为价值观一战。因为推广价值观本身就是一桩大生意,是最好的买卖。美国人的扩张不体现在领土和资源这样有形的疆域内,而是在人的思想这样无形的疆域内。这也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为什么美国不侵略、占领加拿大?因为加拿大人的价值观已经与美国人一样了,根本没有必要了。这个回答同样适用美国为什么不占领瑞士、不占领英国、不占领法国……也适用于美国为什么最终不会占领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

伟大的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说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如果不将“谋”狭义地解读为“谋略、战略”,而是解读为思想,那么孙子讲的就是这么回事。《三国志》也有这样的说法:“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其实也包含了这样的含义。

我有时总是感觉,美国好像倒是继承了伟大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衣钵。而相比之下,我们当代中国人似乎是败害了祖业的不肖子孙。

 


美国历史上两次入侵加拿大都以彻底失败告终

 

 加拿大地广人稀,美国为什么一直没有对加拿大动武呢?实际上,美国对加拿大这片“地广人稀”的地区动过至少两次武,然而都没有讨到便宜。

第一次动武,是在1774年。可能网友会问:那时候不是北美十三州刚刚开始闹独立,哪来的“美国”?

没错,大家都知道,美利坚合纵国是1776年宣布成立的。

可见这美利坚民族就是不一样,自己的国家还没正式宣布成立,正在为“独立”而战,就敢对外寻衅了。

这事的起因是:英国宣布在加拿大实施《魁北克法案》。这个法案是当时英国为了安抚魁北克法裔人口的妥协让步,却因此激怒了正在闹独立的北美十三州。根据这个《魁北克法案》,当时的魁北克辖区应当包括密西西比河流域往西的地区和今天俄亥俄州。这不仅阻碍了北美十三州的“西进”,而且十三州的人进入这个区域,不但得受英国管制,还得受法国的民法管制。《魁北克法案》赋予天主教的特权,也是北美十三州的清教徒难以容忍的。

既然英国的《魁北克法案》阻碍北美十三州向西开疆拓土的路线,咱北美十三州就来个釜底抽薪,干脆设法让魁北克也一起独立。在《魁北克法》通过的同一年,位于魁北克南方的北美十三州向北方的加拿大派遣了两支军队来搞定他们的“第十四个州”。当其中一支军队在理查德-蒙哥马利(Richard Montgomery)的领导下攻取了蒙特利尔时,加拿大的英国总督盖伊-卡尔顿爵士(Sir Guy Carleton)只身仓皇出逃。卡尔顿及时逃到魁北克城,组织起了针对另一支入侵的本尼迪克特-阿诺德(Benedict Arnold)军队的防守力量。阿诺德开始包围这个要塞城堡,并在那里很快就与蒙哥马利会合。然而,加拿大人还是很牛逼的:在冬季进行的战斗中,蒙哥马利战死,阿诺德将军受伤。春季到来之后,进攻方不得不撤退下来。在吃过这次大亏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后期,加拿大领土上基本没有发生其他战争。

第二次对加拿大的入侵发生于1812年。此时,加拿大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的独立战争刚刚结束不久。
美国独立后,英国一直企图卷土重来。1807年,英国利用对拿破仑作战的机会,颁布枢密院谕令,宣称凡与法国或其盟国通商的船只都可被搜查,大大影响了美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美英之间矛盾激化。当时,英国正与法国的拿破仑处于战争状态。美国人认为这次利用英国在欧洲陷入苦战的时机,一定能拿下加拿大,1812年6月居然首先对英国宣战。所谓“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开始。

几次战斗打下来,美国军队却败在了英国正规军和加拿大武装力量的手下。战争爆发不久,密执安湖入口处的麦基诺(Michilimackinac)要塞就很轻易地落入英国人手中,而且在其后的战争中再没有夺回来。尽管有伊萨克-巴洛克(Isaac Brock)将军的英明领导,和肖尼部落头领特库姆赛(Tecumseh)及其战士的帮助,美国人从底特律边境的进攻仍然被迫撤退,败得很惨。防守底特律的军队被迫投降,底特律要塞也被英国人攻陷了。同年后期,美国人又从尼亚加纳前线发动进攻。不幸的是,巴洛克将军本人早在昆士顿高地的战斗中战死,这次入侵也随后告吹。

战争中,英军一度直捣纽约和波托马克河畔,占领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烧了白宫、国会大厦及国会图书馆。但由于美国人民的坚决抗战,英国终未能取得胜利。
  
    当然,这期间也有好几次,美国占领整个上加拿大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然而每次都是以加拿大的一场出色防御战而扭转乾坤。最重要的一次是1813年发生在夏杜盖(Chateauguay)和克莱斯勒(Crysler’s Farm)农场的战斗。当时,美国军队威胁要攻占蒙特利尔,切断上加拿大唯一的运输线。在夏杜盖,查尔斯-德萨拉贝利(Charles Salaberry)机智地把冲锋号手部署在入侵敌人前面的树林里,使美国军队以为他们已经被优势兵力所包围。这次战役也为法裔加拿大人提供了与英裔同胞肩并肩共同战斗的机会。战斗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无论上加拿大还是下加拿大人的民族自豪感。

在1814年圣诞节前夜,大不列颠和美国终于签署了和平协议,协议条款要求双方占领的要塞城堡和领土都恢复以前的状态。这次战争使得加拿大地区人民的心里燃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美国和加拿大合并为一的所有可能性彻底烟消云散。

第三次流产的动武,则是美国内战期间的事。从1861年到1865年,英属殖民地的人们饶有兴致地但也忐忑不安地关注着美国内战的进程。他们从这次南方邻居国内发生的巨大冲突看到了一个刚刚统一的装备有强大而过剩战争工具的国家,而且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多人太想针对这个北方邻居大不列颠殖民地使用这些武器了。正在这时,美国一些极端分子重新弹起了合众国“天定命运”的老调,要把英属殖民地划进美国的版图。这一次暗藏的危机使得加拿大人对自己这片土地有了一种家园的归属感。他们未雨稠懋,为了使加拿大变得强大而不总受南方邻居的惦记,他们开始考虑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自治性联邦国家。结果美国还没有动手,已经拥有联合政府的英属殖民地进行了合并,成立了自己的自治政府。结果,美国的雄心勃勃转化成了没有实际行动的威胁而已。

历史上的两次动武失败和一次预谋的流产,以及加拿大正式宣布成为英联邦内部的自治成员,使得美国基本上放弃了对加拿大动武的考虑。

从那时起,加拿大就成为了英联邦的一个自治区,尊英国女王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加拿大至今拒绝完全宣布独立,拒绝共和制,仍然坚持以自治区的身份留在英联邦之内,很多人对此觉得难以理解,美国可能存在的入侵威胁,应该是加拿大坚持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