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汤:甩手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36:58
一切都是缘!3年前一位有道之人告诉我这种方法--甩手并念阿弥陀佛。他并没有渲染此法如何殊胜,只是说以前人们也有练,但没有念“阿弥陀佛”,练的时候不注意抛却杂念,故效果有限。那时候,从来身体健康的我刚刚经历一场大病,深知健康的重要,也急于寻求一种好的锻炼方法(本人比较懒,长跑什么的坚持不下来的)。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练了不到3个月,才发现有真实不可思议的效果。比如不再手脚冰凉了,连续打嗝放屁(通三焦!),旧病灶会有隐痛(感觉在通气血),睡眠变得超快超好,晨起练10分钟一天精神饱满。

这三年下来,我依靠这个方法,体制和精力都极大的改善,工作紧张压力大,但没看过一次医生,很少有疲惫感,对生活和事业都热情百倍。原来我认为自己没什么病还挺健康,练了这个才知道健康是身心的舒适和谐。更感到佛对众生的慈护关照。

我推荐给同修这个方法除了因为我自己身体力行受惠于此,还因为它较之其他锻炼方法有三大突出的优点:

1. 方法简单,人人可行,对场地和外界要求少,不受这些的影响。在家里即可实施。

2. 见效快(3个月开始起效),效果佳,没危险(不是气功,不需师傅保驾护航),特别对于咱们这些与佛有缘的人而言。一边念佛一边锻炼,心里充满对佛慈悲心赞叹和感激,效果更加不一般。

3. 同时念佛,增进上缘,我常常听着“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一边甩手一边念“阿弥陀佛”。一天我甩1000次以上(20分钟),每天就保证了1000遍念诵。最近我还常在甩手时悟得了一些道理,化解心里的不平。有的时候心里难受要起嗔心就甩手,把烦恼甩掉,还增进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说有什么困难的话,恐怕就是——持之以恒。我算做得很不错的,基本上每天都练,老实说不练都难受。我父母也练,他们做得才叫好呢,雷打不动,一天3000次,他们退休了。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效果。这里就不赘述了。

后来遇到一些台湾同胞,才知道台湾很盛行这种健身术。在一位法师的文章中有很详尽的说明。这里我贴出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裨益


甩手疗法是我国文化精华之一,对各种疑难症有很好疗效,不妨一试。但贵在坚持。它有充分的理论根据。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腿稍弯,肛门上提,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随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怀邪念。只默默数目,开始由二三百起,逐渐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约半点钟(或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亦可助心静)甩手运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健身运动。近来参加锻炼的越来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惊人。甩手学会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愈,关键在于勤习。


甩手原名‘达摩易筋经’,有十二卷,名气很响,很多书提到它,但早已失传,现在发掘出来,是中医最可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可惜不易为很多人所了解。


2、甩手特点

‘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随、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质、跨宜松、肛宜捷、跟宜稳、趾宜抓。

针灸推拿有反应,甩后更有反应。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反应规律是胸腹松了,脚生热了,四肢末稍原来血液不足地方皆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冷热、虫爬蠕动等等。病区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断勤习,坚持有恒,对改善体质,毫无问题。

3、甩手治癌

中医认为‘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从量变到质衰,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

每天上午甩二○○○次,下午甩二○○○次,晚上甩二○○○次,不间断地甩五个月可消除肺癌。

患关节炎,大便后流血,同时患食道癌,甩手后两种病见好,食道癌也可逐步消除,情况改善。

颈部生淋巴癌...每日甩手二○○○次,便可胃口大增,淋巴癌逐渐消失。

甩手几个月,可治愈半身不遂及肺癌。


癌到底是什么?癌与瘤都是气血的结聚,经络阻塞不通的结果。由于血液流转缓慢,质量、淋巴、粘液、胞汁等变化,由于血液动力功能不足,热量不足,就排不出去,消不脱。甩手后胃口开,新血增,肩胛劲,上部负担(僵硬)解除,腹部横隔膜,因甩手而升降活跃,使肠胃间韧气发生,肾间动气有兴奋与抑制作用。到了血液产生热量,有利于吐故纳新,补气益血。


如果是肝硬化晚期腹水也能治,肝病是气肌不舒,有积水,不能排出,影响胃、脾、胆等,而甩手,一甩马上打呃、放屁,好得很,中医理论是三焦通了,新陈代谢改变。


硬化了,还能改变吗,主要气血动力不足,甩手一张一驰,使气血活跃,一面开胃增新血,及通窍,毛孔开,肝就从停滞状态逐步新生。没有硬,也没有块,硬变软,甩手的贡献是能使‘硬化’的肝产生新生作用而变软,是中医的一个杰出的创造发明。


4、甩手治眼病


患高血压影响了眼睛,经过甩手后,血压回复正常,眼镜也可不用。

患白内障者,日甩两次,早甩八○○次,晚甩一○○○次,四周以后可看见东西。


眼睛有沙眼、有色盲、眼皮上生小瘤。甩手后体质增强,体重增加,眼睛也没有毛病。


甩手对眼睛有利是一个普遍规律,有的戴三五百度眼镜的,甩手后不戴了。有的看书,看报很吃力,看不清,甩手后看得清了。


甩手后普遍规律是:能走路、能睡觉,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变化。


5、甩手治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在一起,这个就是身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肌肉、骨节起了变化。


特点是两边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跳、十跳,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酸、痛、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而充血,下而血气走不到。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兆。


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


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


6、甩手歌


1、用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恒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力充沛体轻松。


2、甩手治病的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血不通起百气,气和心平病难侵。


7、甩手与脉的变化


按脉是中医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作了很精细的工作,有辉煌成就,从脉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质的强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关键在于能改造体质,既然能改造体质,当然也从脉理反映出来...。


1、心脏病、高血压,一般脉浮高,太快,血压提高,跳得越快。因此,心脏病与高血压是密切联系的,正常的脉是六○至八○匀长有力而深。心脏病、年老体弱的脉低是六○而微弱,低血压脉散弱。


2、神经病,精神分裂症、肾脏病,一般脉快而滑、浮,中医叫心肾不交,心跳较慢。


3、血液病,淋巴病,一般脉慢弱,有的按之不动,有的左右不一样,两边脉的矛盾,血流也有矛盾。


4、半身不遂,中风的人往往脉两边不一样,有相差每分钟二○跳,与关节有关,一边不通,一面压力增加。


脉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就损失,是血分的不足。甩手能够补血,就有控制气的作用。从按摩肠胃等处增加运动,对于吸收营养上去补,脉跳太慢的,是血流转有阻碍和血量不足,甩手后四肢在运动牵动背、胸、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脚也正常了。脉的改变是经路的改变,脉从脚跟起,甩手重心在脉,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柱一般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了按摩作用。因此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通通都不难改变。‘上三下七’上虚下实,而更加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


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下来)七分是实。


初做腿部隐隐作痛,要尽量忍耐,做完不久则觉得脚步轻松,百病消除延年益寿,请坚信不疑,每日做‘有恒为成功之本’

適合行動不便者的坐式甩手功

《2005/06/20 17:39》


 因小兒麻痺必需靠拐杖支撐的于光彥,先練坐式甩手功,現在已經可以拋掉拐杖,站著練功四十分鐘。(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氣功可以強身,但很多行動不便的人,無法像健康的人一般站著練功,大力推廣「平甩功」的李鳳山師父,特別設計出「坐式平甩功」,讓行動不便的人也能坐著甩掉病痛,甩出健康。
 自小罹患小兒麻痺的于光彥表示,小兒麻痺的後遺症就是患肢的肌肉萎縮、無力,而年紀越大,後遺症越明顯,尤其到了四十歲左右,雙腳再度萎縮,越來越無力,上半身為了支撐全身的重量,變得非常肥厚,這種上下不平衡的狀態,讓他體力大不如前,連帶自信心和耐力也受到影響,所幸靠著這套坐式平甩功,他不但萎縮的腿又開始長肉,而且之前完全麻痺的右腳開始從腳趾有感覺,練到後來,他甚至可以試著站著練功,從最早的五分鐘到現在的四十分鐘,他的上下身形逐漸恢復平衡,氣血循環也變好,開始敢於放下拐杖,站著甩手。


 坐式甩手功圖一。(記者楊文琳攝)

 坐式平甩功的鍛鍊法如下,最好找一張沒有椅背的板凳,椅面不可過軟,高度適中,坐下時,膝蓋變曲不超過九十度為原則,接著輕鬆坐定,呼吸自然,雙腳平行與肩同寬(圖一),雙手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圖二),兩手前後自然甩動,保持輕鬆,不要刻意用力(圖三)。
 李鳳山指出,適合坐式平甩功的人包括肢體殘障者、年長者、膝蓋關節退化的人,另外,有些上班族,因為空間、環境較不許可站著練甩手功,也可以坐著練功,每天至少甩手十分鐘,要有耐心的持續做。

 坐式甩手功圖二。(記者楊文琳攝)





平甩功
平甩功 甩出健康與幸福〈全民練氣功〉文/李鳳山
其實甩手功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流行了,但是有的甩手功,女性生理期不能練;有的甩手功,孩子太小不能上手,也不能練;有的則是年紀太大,關節比較硬化的時候,也不太能練。所以,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將甩手的方式更簡單化了。

我們的「平甩功」出自兩大系,一為達摩老祖的「易筋經」,一為張三丰祖師的太極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平甩功」能讓氣血到達四肢末梢,排出不潔之氣。而且基於十指連心的道理,氣血會回流循環到五臟六腑,使全身氣脈暢通,筋骨鬆開,使全身靈活、有彈性。這個功法學起來很簡單,而且經過持恆鍛鍊,可以改善各種身心病症。

平甩功的特點:
許多的甩手功有練習的禁忌,而且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練習。但是「平甩功」不同,它乃是經過梅門多年的體證,屬細水長流型。在動作上講究寧可慢不要快,練的時候全身放鬆,手自然擺動;但雖說是放鬆,又鬆中有動,而非完全的靜止;動中又有鬆,也非用力的動態,所以是一種很細緻的運動,而且陰陽調和、剛柔並濟。此外,練習時只要呼吸自然就好。

平甩功的反應
痠痛麻癢脹 就在排毒
剛開始練習「平甩功」,可能會出現「痠、痛、麻、癢、脹」這五種排毒效應的感受,我們稱之為「五感」。

●「痠」:平甩時,在關節、腰部、頸部、背部、手或胳臂產生痠的現象,多是因為平時累積勞累的緣故。一個人若是長期過勞或緊張,會造成元氣受損,抗體也會相對減弱。透過平甩,可以很快的把這種累積甩掉。

●「痛」:出現痛感,是因為累積太久,以致於某些部位已經全然不通或幾乎已經不通了。沒有鍛鍊的人,在一般循環下,每次氣血循環到那些不通的地方,就會自動躲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礙。「礙」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身體的堵塞,一種是心理的掛礙。身體和心理的阻礙,必須相提並論來調整,才能更見其功。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功法加上持恆的練習,就經常會有力不從心的現象。

●「麻」:麻的現象有兩種,一種是在打通的過程中,遇到原本有阻礙的地方,因為氣不斷的去通它,所以產生了痠麻的感覺,這是可喜的現象,因為如果沒有去疏通這些有阻礙的地方,它就會堵住,堵到最後,就會變痛了。另外一種則是「麻木不仁」,意思就是每次氣經過某個地方,感覺好像那裡空了一塊,似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經過,這種現象相當危險,因為氣血若是不能通過,就會變成瘀血,瘀血久了,就會腐壞,若碰到細菌感染,也容易變成「癌」。

●「癢」:甩手時感覺到「癢」,是因為氣到了!這種癢,是完全從裡面發展出來的癢,搔也搔不到癢處的癢,這是可喜的現象,表示功有練進去了。

●「脹」:脹的感覺通常出現在身體的末梢,這表示回流不夠好。身體若是不暢通,心就不暢通。身暢而後心暢,心暢而後身更暢,身心是相互輝映的。一般人身體出了毛病,很少能繼續保持心情愉快;情緒低落,也會造成生命力降低,抗體衰弱,免疫功能消失的現象。但是只要持恆的平甩,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現象,使得身心舒暢。

平甩功的鍛鍊
動作說明:
1.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
雙手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2.兩手前後自然甩動,保持輕鬆,不要刻意用力。
3.甩到第五下時,微微屈膝一蹲,輕鬆的彈兩下。

練習原則:
1.一開始就要培養一種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貪功。
2.腳踏實地,呼吸自然。
3.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微微舒指,高度不過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時候,保持膝蓋彈性,視個人放鬆狀況,可高蹲亦可低蹲。
6.速度和緩,保持規律。
7.每回至少甩十分鐘(約五百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續甩到三十分鐘以上,效果更好。
8.練完之後,慢慢喝杯溫開水,更有助氣血循環、氣機穩定。

平甩功的效果
●甩五百下大約十分鐘,第一個十分鐘可以達到渾身的循環,第二個十分鐘開始進入我們身體過勞之處,第三個十分鐘開始調整病灶,達到以柔克剛的境界。

●平甩時,因為放輕鬆,保持四平八穩,全身上下不用力,自然而然可練出韌性和彈性,體會「在有力中無力」、「在無力中有力」的意境。

●平甩的屈膝動作,非刻意負重與用力,要保持輕鬆,因此長期鍛鍊之後,膝蓋會更靈活有勁、不老化,甚至退化的關節也會活化開來。

●每甩第五下蹲一蹲,鬆中帶沉,一沉到底,讓人不會心浮氣躁,也不會因為不斷地動而變得身體緊張。這個規律性,使人動靜合一,自然集中,日久漸能進入高妙的神定狀態。

● 整體來講,十指充滿而後感傳,由感傳而循環,因此,五臟六腑很容易得到滋養,甚至受損的臟腑也會得到修復。即使是年紀大的人,只要用心鍛練,就可以消除許多老毛病和老人病,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Q:要練多久,身體才會有明顯提升的感覺?
A:這裡面有個小學問,氣功不論好壞,只要了解其理論基礎,每個人都能夠把氣功練得很好。有句話說:「每日十分鐘,十年不得了」。不管是有沒有時間,或是自己很懶惰,只要每天能夠花十分鐘,就能夠見效。不管是運動、氣功、打拳,最重要的就是循環,循環一好,其他的緊接著就好起來了;如果循環不好,其他的都不用說了。所以能夠每天持續不斷,在個人睡眠的前後練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保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平甩功Q&A
Q:飯後多久才可以開始練功?
A:空肚子練的效果當然是最好,尤其初學者盡量不要肚子飽飽的就練。但是,「平甩功」是一個平和的功法,練了一段時日有相當火候之後,就是吃飽了也可以練習,反而會幫助消化。平日練功掌握一個原則──有時間就練,隨時隨地都可練。

Q:「平甩功」與一般運動有什麼不同?
A:一般的運動,只運動到外在的筋骨與肌肉,不易深入五臟六腑。此外,運動時多半需要使力,全身肌肉緊繃,而非放鬆,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平甩功」練習時全身放鬆,因十指連心之理,很快就能氣達末梢;又因微蹲兩下,可使氣沉至腳底;再加上慣性的擺動,使氣血能夠回流五臟六腑,不但刺激到頭部,還能按摩臟腑,達到全身氣血暢通的作用。

Q:平甩的時候發現左右不平衡要怎麼辦?
A:左右如果有不平衡的問題,是「筋」與「骨」的問題,要用「心」協助有障礙的一邊,以強的去遷就比較弱的那邊。一般來講,每個人的左邊跟右邊都不太一樣;有的人就是右腳比較笨,左腳比較靈活;有的人就是右手比較笨,左手比較靈活,大家差不多都有一點「半身不遂」。如果我們沒有鍛鍊,在功法上規律的去製造一個永恆的良性循環,它就會一直累積掛礙,到最後,就變成真正的半身不遂了!   

看到那么多人喜欢甩手功,我把我以前收集的发上来看看,参考一下,共享给大家!
                                                                                                 易筋经甩手功真传

前言


原著 ~ 蕭天石 註腳 ~ 李章智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养生保健功法之一是「甩手功」,甩手功就个人所知,早在民国 50 年代就在台湾与香港等华人社会流行了,那目前就有关「甩手功」的资料很多,在『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总主编:萧天石-自由出版社-民国 52 年- P77 页』有详加叙述 (有兴趣的人可以买一本来研读) 。其中「甩手功」的观点与要领应该出自萧先生 (个人猜测,欢迎指证) , 由于内容不多,所以就此刊载供大家参考,并附上个人浅薄的看法,望读者海涵。
先简单介绍一下萧先生的生平,让大家对于萧先生有个了解,先先生对于文化与出版界有重大的贡献。
一九○九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线,三十一岁:在成都期间与任职中央军校之南怀瑾 (著名密教上师) 认识。经过袁焕仙与南怀瑾的介绍,认识光厚老禅师。三十四岁:得大病几乎快死掉,后来得到光厚禅师救治,而恢复健康。禅师传给净土、禅法与天台宗法法门,并嘱咐要遍参道家名师,访求延生续命之术,萧 先生遵行禅师的交代,因而走上发扬道家文化之路。次年偕南怀瑾遍访僧道,曾参访岷山派罗门,师礼罗春浦真人,而得陈希夷先天道秘旨;又从二仙庵无名子道人,学得北派真诀。三十六岁:出任四川省灌县县长,三年多,而道教圣地青城山刚好在其管辖下,从天师洞之李八百丈人得其南宗真传;又由易道士心莹而得尽窥藏经楼之秘籍,并携出青城秘录及其它多种不传之钞本。四十八岁:出版《道藏精华》第一集,以后陆续出版至第十七集,费时二十余年。六十九岁:新文丰出版社公司印行《正统道藏》六十一册,先生为道藏编印委员会委员兼主编。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十二月下旬,先生仙逝。(由上可知 萧 先生的甩手功是有传承有系统的,值得学习甩手功的人好好研读,其所提的次数与要领更是要注意,否则虽是简易功法也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一)前言
    易筋甩手功,属于道家之导引强身治病功,为仙家初乘修持之安乐延年法门,乃外护功法,与华陀之五禽戏,及达摩之易筋经,张三丰之太极拳,同为强身治病、练形换形之助道品。达摩易筋经第十二卷中,不少节均曾提及之(个人就 萧 先生所?的该书,前后阅读数次均不见【甩手功】相关词句) ,但早已失传。道经青城秘录末卷,亦曾附录及此,以其简易易行,故文亦不详(所以 萧 先生因此就其所知详加说明甩手功的细节) 。修道人入门时,亦间多传此功,以为却病治病与强健身心之用。四川罗门,则以此为外练换形的「辅助功」之ㄧ。其治病之种类甚多,尤以慢性病,其见效之速与收功之宏,实不下于易筋、太极拳与五禽戏等多种拳术及动功,切不可以其简易而轻忽之也。甚有谓其反属中老年人并与慢性病及因虚弱亏损而引起之病症,几无有不治无有不愈者!故特辑录之以供同好(练功调身仍须看症状,对症练功收效才会好,有一实例说明,有位学生因胸闷,自行练习甩手,经甩手后觉得胸闷情况改善,但是反而觉得内脏与子宫有严重下墬感,十分不舒服,所以练功的量与次数或要领都是要注意的,如同维他命吃多了也会中毒)。
    甩手特点是「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 (比如高血压,头部发热、四肢冰冷) 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反应问题:针灸推拿有反应,甩手更有反应。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于是胸腹松了,脚也热了,四肢末稍原来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胀痛、冷热、虫爬、震动等等(气在人体内通行时会出现八触的现象,有现象随他去,但不需去追求这些现象) 。 病区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坚持有恒,则改善体质,战胜疾病,是毫无问题的。

   (二)实施要领
    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伸开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摆动,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堕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平视,集中一点,心中不怀思念。只数数(心理只要专心数数目就可以,就跟气功数习法一样可以使人心专志一) , 开始由一二百起,逐至每次五百次渐增到一千次为止,时间约三十分钟。随即撒腿,散步。 (坊间有说到二千下 ~ 值得斟酌,一天多次练习的效果比一次长时间的练习安全,尤其是单一的功法练习不要一次练习太久,否则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或副作用,由于甩手攻一次站 30 分钟,会造成下肢循环不良,所以练习完后要散散步,溜溜腿等收功操,活络两脚的气血,这样可以守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甩手十九诀(参补记)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垂。齿宜叩,舌宜抵,津宜咽。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沈,腕宜重,手宜划,腹宜实,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坊间只写十六字诀,除有遗漏外并有错别字)

    (四)甩手歌诀
1. 内中提。 (吸气提肛,可以防止内脏下垂,与强化前后二阴的括约肌,有防止小便不禁遗尿等功效。)
2. 展开连绵摇关节,活络舒筋浊气沉,虚实变换利开合,气贯四肢百脉行。
3. 两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气充沛体轻灵。
4. 甩手治病啥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脉不通起百病,心平气和病难侵。
    说明:「上三下七」指虚实,即上虚下实, 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七分是实。
    全身来讲:用劲的比例是上面七分,下面七分。
向前摆来说:开始出手是虚三分,接下来向后变实就是七分。
    从手来讲:手是可轻可重的但手与脚始终要保持三分与七分的比例,手重脚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劲下更用劲。( 注意一下甩手时下下巴是否会往上台下 ,我门诊偶而会看到脖子痛来的,问他们做过啥运动,"甩手",一看,姿势都有问题.还有手太往后,前肩膀受力会大,如果原本肌力不足或关节不稳定的,也会有问题.有人甩手腰会出问题(每甩一次肚子就往前顶一下的)主要是整体姿势,如果姿势OK了,往下往后就比较没问题,只是往后身体其它部位受力较大。
    不用劲,不是完全放松,要用劲也不是全部用劲,全松不起作用,反而要搞错,而错了在于脚放松,手用劲一点,就成为上实下虚了。甩手十九注意手,听了用劲,当然是手里;不知还有脚的作用,还有腰的作用;而脚与邀是无形的,比手更重要,这点很难理解。打太极拳,从中医经络学说研究,就容易理解。(想要把甩手功练好,可以练练太极拳把身体的重心与虚实搞清楚,想把甩手的原理了解就需要懂中医,才可以懂得变化的原理,役功法而不役于功法,就跟医家说的:医必有方而不执于方的道理一样)甩手的手是从腰里出去的,而腰的根在脚,如果上(手)用劲,下(脚)不用劲,就叫失重。
    很多人只知道因车上船上跌倒叫失重;不知道头重脚轻现象,上实下虚现象也是失重;很多慢性病也是失重; (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上实下虚,出现头重脚晕的现象也是,中医是讲症状来决定虚实而非病名)肩胛胁起 (疑似斜顷) 也是失重;半身不遂也是失重;甩手的贡献就是在调整失重,变为平衡。脚里用劲有何必要 ? 脚里涌泉穴是肾穴,(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 心 跳,失眠,按摩涌泉穴就能治疗,就能镇静。脚里还有五脏六腑的不少穴拉 (位) ,可以治五脏六腑的病,用劲即是调整,即是治疗。万病一针是夸大,但针灸推拿治病,不止百病,因此甩手治病,并不夸大,甩手本身是一奇迹。 (治病有八纲来判定,才能对症治疗,针灸推拿有其适应症,同样甩手有适应与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关节脱位,除了推拿复位外,针灸、吃药、甩手可以见效吗 ?贫血不吃中药与食物补充营养,光靠针灸或甩手有用吗? )

    (五)甩手治病诀要
    甩手何以能治病?人体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中医认为是「气血」,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掌握了主要原因,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原本萧先生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及对于癌症的治疗效果,也许当时有癌症的患者不若此时的多,现在也许多人练了甩手功改善的这些症状,其原因简单的说就是气血循环好的造成身体没有淤滞,身体机能自然改善而达到消除疾病的效果,但是并不是说生了病不去看医生,光靠甩甩手就能治疗或改善,这是不对的观念)
    甩手对眼睛有利,位什么 ? 内经中说:「目受血而能视,」还是一个血的问题。气血走不到,当然引起各种病变,全身上下相通,脉脉相达,自然就没有病,有人认为眼睛是独立系统,与肌体关系不大的观点,实不尽然。甩手运动后,普遍的效果是:能吃饭、能走路、能睡觉、大便通,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变化。(其实这样的效果就几乎能治疗现代人许多疾病,能吃饭表示胃气的功能良好,能吸收各种养份,能走路代表下半身肌力未衰退,能睡觉代表神经系统平衡而且睡觉是身体最佳恢复的方法,大便通表示毒素可以排出体外,肠子功能良好身体免疫功能佳。)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连在一起,这就是身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肌肉、骨骼起了变化。特点是两边的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跳、十跳(这一部分有待商榷) ,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酸痛、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面充血,下面血不到。
    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奏,中风是两边血流有问题,因此脉里反应出来不平衡,上下不平衡。

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 ... 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
按脉是中医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作了很精细的工作,有辉煌成就,从脉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质的强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关键在于能改造体质,既然能改造体,当然也能从脉里反应出来。
    脉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就损失了,是血分不足,甩手能够补血(应该是因为甩手刺激到肠胃的循环,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所以也补血功效,另一说是血行于脉,气行于脉外,若是不能协调一致就会生气病或是血病,所以甩手使气与血速度一致,难经第 22 :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 ,就有控制气的作用。脉跳太慢的,在血流畅有阻碍和血气不足,甩手后四肢在运动,牵动背、胸、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脉也正常了。
    脉的改变是经络的改变,怎么改变 ? 脉从脚根起 (人身体的 12 经脉经起于手指与脚趾,所以井、荣、输、原、经、合都在四肢末端。),甩手重心在脚,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桩一样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了按摩作用,由此而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骨髓,改变。


(六)补记 十九字诀用法
(一)上宜「虚」。虚乃空虚之意,上体自脑以下宜虚,虚则空灵自在,而不滞重呆板也。
(二)下宜「实」。实乃后重之意,下体自腰腹以下宜实,实则稳健刚重,而不轻浮虚弱也。
(三)头宜「悬」。「悬」者挂也,似有绳悬起顶上之发,可以上接天气也。
(四)口宜「垂」。垂者自然垂合,将嘴巴微微合起,下颚并微向后收,以防削往上冲(冲)也。
(五)齿宜「叩」。叩者即上下齿微微用劲相叩,叩齿乃道佛门中散步时常用之工(功)法也。
(六)舌宜「抵」。抵者即舌尖微微上 挠( 翘),抵住上龈,以接神水及任督脉气也。
(七)津宜「咽」。咽者即咽华池神水,俗所谓吞津之工(功)法也。
(八)胸宜「絮」,「絮」、是棉花,想着胸部如棉花一样轻松无力。柔和而不用劲也。
(九)背宜「拔」,「拔」者,像有东西在上,,用力将你的背脊拔了起来,使上挺也。
(十)腰宜「轴」,「轴」、是车轮的轴心,想象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转。直竖如轴心也。
(十一)臂宜「摇」,手臂似扒船然轻轻在摇。
(十二)肘宜「沉」,肘即手 ?,在甩手之际,用意沉下往后甩出。
(十三)腕宜「重」,在甩手时,腕部应该用力下后翻并且将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张。
(十四)手宜「划」,划者划船者也,手向后作划船状。也是使内脏不断牵动。
(十五)腹宜「实」,如果肚子像铁石之实,则自有上轻下重之感。
(十六)跨宜「松」,双足稍为闸(扎 ? )马,跨部自然轻松。
(十七)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样,将肛门上提。为不必用劲,使其自然也。
(十八)跟宜「石」,将臀部稍微下沉,腰伸直,自然脚跟稳如盘石。
(十九)趾宜「抓」,用意念想着一双足掌似有勾抓着地面,不由自主便达到「上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