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专列火车到新疆旅游: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8:32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解读

                 

                         [原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解读]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看似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世间万物都由它主宰。国家政务(企业管理)都是遵循“道”的规律来发展变化的,依照其规律去运作,就可以有所作为而取得成功;违背其规律去强行作为,将一事无成,甚至将会得不到预期的目标而招致失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政者(管理者)如果能体悟“道”的原则,按照“道”的规律行事,即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去运作,事物自身将会得以充分发展,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百姓返璞归真,他们就遵守“道”的规律,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一旦发生偏离规律的情况时,就要用“道”的规律来进行纠偏或引导。

你只有真正体悟到“道”,才能把握住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要达到此境界,就必须返璞归真,做到少私寡欲。为政者没有贪欲之心,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诗译]

大道通常无所为,作用反而无不为。

君主如能保守它,万物矛盾自消化。

发展变化欲望兴,我用朴镇化无形。

无形之朴镇定住,万般贪欲尽化无。

没有私欲就平静,天下自然又公正。

诗译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ced2901009svd.html

 

[心灵药]

         少私寡欲、不求功名,不计较得失,你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要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去作为;

对于下属应该放手、授权,让他們自己按照职责及权限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你只須把握大方向,随时注意纠偏就可以了。这样的老板当得不累,而又可以把事业做大;事必躬亲者,下属的作用无法发挥,自己越累事情反而越做越糟!    

人有私欲便会产生出贪欲渴求,要想不使下属的贪欲得逞,首先要从你自身做起,少私寡欲,才能带动下属返璞归真,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平析]

本章是《道德经》中“道经”的最后一章,应该认为是总结性的文字,应结合其它各章来理解每一个字。研究“道”的目的,是为了治理社会——治理社会必须自然无为。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将会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

在二十五章提到“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是无为的。“静”、“朴”、“无欲”都是无为的内涵。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 “无为”的思想贯穿于老子《道德经》全篇中。

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则是客观存在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不为了。

第二句便引入人类社会,谈到“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老子根据自然界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若能守之”,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无名之朴”也是“道”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有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章的说明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于闹事,那就要严厉加以镇压。这种解释,有悖于老子的原意。要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联系起来理解。“镇压”应当是“镇服”、“镇定”、是用“道”(无名之朴)来进行纠偏或引导之意,绝非是武力手段的“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