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孙悟空的四字成语:科学解读饮食禁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8:58
科学解读饮食禁忌》(第一讲)

第一讲
饮食科学基本知识
为什么很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却缺乏饮食科学的基本知识?事实上,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笔者所说的饮食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现代科学知识和中医学知识两个方面。所以,即使一个文学博士,不了解食物的基本知识也是正常现象;即使学生物化学或现代医学的人不了解中医科学也是正常现象。我想,除了极少数的既精通现代医学又精通中医学的职业医生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和曾前的我一样,没有较系统地了解饮食科学方面的知识。今天的绝大多数的人早已经有了自由选择食物的条件了。要想正确理解、鉴别饮食禁忌,要想做到科学饮食,就必须具有科学饮食理念。正因如此,我决定把我掌握的一些有关饮食科学方面的基本基础知识和我对科学饮食的一些见解坦诚地告诉读者朋友。无论是中医饮食科学还是现代饮食科学,都是牵扯面很广的博大的学问,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常人没有必要付出巨大的精力研究饮食科学,只要拿出1个多星期的时间,了解一些必要的饮食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了科学饮食理念,能够指导自己做到科学饮食就足够了。我在该书中从七个角度概要介绍一些必要的饮食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现代饮食科学基本知识
现代科学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要想做到科学饮食,就必须具有基本的现代科学饮食理念。现代饮食科学知识面较广,笔者在这里仅从六个侧面介绍一些现代饮食科学基本知识:《饥、渴的化学机制》、《关于人体内的自由基》、《人体所需要的七大基本营养物质》、《日常食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从化学角度看人体》、《营养学关于食物的酸碱性》。笔者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了解了这六个方面的饮食科学知识,就能够建立起基本的现代科学饮食理念。
㈠、饥、渴的化学机制
每一个人感到饿了就吃饭,感到渴了就饮水,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要搞清楚大脑是怎样指挥让人吃饭、饮水的,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人体的自主功能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恒定。例如体温的恒定、血压的恒定等等。科学家们发现,人体上除了分布在体表的冷暖、气味等感受器外,在大脑以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也有许多感受器。尤其是在脑部,有许多大脑细胞能感受到脑的内部环境的变化。比如,有的能感受到体温的高低、有的能感受到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有的能感受到PH值(酸碱度)的变化等等。这些脑内感受器虽然广泛分布在大脑的许多区域,但在下丘脑最为集中。
科学家们起先是通过研究大脑对葡萄糖的感知变化发现脑内感受器的。这个问题曾经争论了很长时间,后来终于在大脑中找到了对葡萄糖反应的神经元(细胞),它位于下丘脑的饱食中枢,这种神经元能够被葡萄糖兴奋,故科学家们称它为糖感受器,他们对葡萄糖的感知非常灵敏,只要0.1皮摩尔(1皮摩尔=10-12摩尔)的葡萄糖就足以能使它们兴奋。事实上,象葡萄糖这类的感受器一样,能感知脑内化学物质发生兴奋或抑制性反应的感受器还很多,例如胰岛素感受器、脑啡肽感受器、脂肪酸感受器等等。其中大脑指挥人摄食的感受器是胰岛素感受器。
胰岛素是由人的胰腺分泌的化学物质。胰腺位于胃的后下方,它被十二指肠环抱,胰腺有外分泌部分和内分泌部分。外分泌部分主要分泌胰液,通过胰管流入十二指肠,参入消化食物;内分泌部分是一组组细胞团,分散在胰腺的各个部分,就象是湖面上的一些小岛子,所以称它们为“胰岛”。胰岛素就是由胰岛分泌出来后进入血液,主管人体糖分的。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胰岛出了毛病,胰岛素减少造成的。
人的大脑中的胰岛素的含量是相当稳定的,大脑中的胰岛素感受器就象是一架高精密度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脑内主管饭量的神经中枢,另一端则是主管摄食的神经中枢。饿时,胰岛素水平下降,使人感到饥饿,于是胰岛素感受器发出吃饭的“指令”;当吃到一定程度时,即胰岛素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胰岛素感受器则发出已经吃饱的“指令”。正是胰岛素感受器指挥一个人的饮食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另外,当胃里的食物缺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
就象大脑指挥人吃饭的原理一样,科学家们发现,人和动物的饮水的功能与两种化学物质有关——神经肽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有关。在缺水的时候,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则升高,于是大脑中的神经肽肾素感受器就发出饮水的“指令”。当喝进的水进入血液后,血管紧张素的浓度就降低;当降低到血液中不再需要水的浓度时,也就是说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时,大脑中的神经肽肾素感受器就发出停止饮水的“指令”。
大脑正是靠神经肽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这两种物质调节着人体中的水平衡。
知道了人饥、渴的化学机制后,大家就应该自觉注意调节自己饮食平衡,为此要注意5点:①、没有饥饿感不要进食,即使到了吃饭的时间,也要少食。若没有饥饿感而进食,只能导致营养过剩,导致肥胖。②、特别饥饿的时候不要暴食。胃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进食速度太快,当胰岛素感受器则发出已经吃饱的“指令”时,事实上已经过饱了,若经常过多的摄取食物必然导致肥胖。③、体型偏胖的人要注意节食,节食会消耗掉过剩的脂肪,但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常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需要的热量少,也要注意少食含热量较高的食物,否则易导致肥胖。④、不要渴了才饮。人感到口很渴时,体内的水平衡已经被破坏,细胞也开始脱水。因此,人们应当定时饮水,及时补充体液的丢失。⑤、特别渴的时候不要忌暴饮。“口渴不急饮”是一句谚语。快速暴饮水会危害健康。比如说,当你感到非常渴的时候,你实际需要1升水就够了。当你慢慢地喝水的时候,血液的水量会慢慢地增多,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就会将水量慢慢增加的信息不断向大脑中的神经肽神经传递,你就会觉得渴的程度在不断缓解。当你喝了近1升水后,血管紧张素的浓度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于是大脑中的神经肽肾素感受器就发出停止饮水的“指令”。饮到胃里的水进入血管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一般需要2~3分钟。当你感到很口渴时,如果你在1分钟内快速暴饮了2升水,但胃里的水仅有一少部分进入了血管,则血液里的血管紧张素的浓度降低还不大,所以你还是感到口渴,你就会继续饮水,当你感到不渴的时候,你实际已经超量喝了很多水了。而如果一次喝的水太多,使胃壁强烈扩张,胃的负担增加,容易造成胃下垂病。另外,胃里突然进了大量的水,一下子把胃液冲淡了,必然影响胃液的消化及杀菌功能。人体大量出汗会使体内盐分丢失过多,过量暴饮水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易出现肠胃绞痛、心慌、气急等症状。
㈡、关于人体内的自由基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当代,生活节奏日趋紧张,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又不尽合理,所以使得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有关专家统计,2007年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大城市成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0.4%,北京劳动力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成年人群和全国大城市成年人群的患病率),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糖尿病患病率为2.6%;肿瘤发病人数每年超过200万。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有关医学专家调查发现,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凶险的敌人是自由基。
自由基是人体(包括动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自由基在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者原子团。简单的说,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这就是,除惰性物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八主族元素)之外,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元素。科学家们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的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叫做自由基。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它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
自由基非常活跃,非常不安分。就象我们人类社会中的不甘寂寞的单身汉一样,如果总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可能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如何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的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对自由基的认知来自于北京卷烟厂在出口产品定单中外方产品的要求,外方,尤其是日本提出,吸烟有危害身体健康,不仅仅是尼古丁,焦油,还有一种更危害的物质是自由基。
当一个稳定的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而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自由基就产生了。于是它就会马上去寻找能与自己结合的另一半。它活泼,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当它与其它物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时,就会恢复平衡,变成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得失的活动对人类是有益的也是有害的。一般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从里到外的运动,每一瞬间都在消耗着能量,而负责传递能量的搬运工就是自由基。当这些帮助能量转换的自由基被封闭在细胞里不能乱跑乱窜时,它们对生命是无害的。但如果自由基的活动失去控制,超过一定的量,生命的正常秩序就会被破坏,疾病可能就会随之而来。所以说自由基是一把双刃剑。认识自由基,了解自由基对人体的作用,对健康十分必要。
人体内自由基,他们既可以帮助传递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也可以被用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还能参与排除毒素。受控的自由基对人体是有益的。但当人体中的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并失去控制时,这种自由基就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
生命体内的自由基是与生俱来的,地球上的生命历经35亿年沧桑而延续至今,就说明生命本身具有平衡自由基或者说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最近一百年来,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其中就有与日俱增的自由基。化学制剂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废气的增加、还有核爆炸……人类文明活动还在不断破坏着生态环境,制造着更多的自由基。由于空气污染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等,使现代人的体内含有了过多的自由基,骤然增加的自由基,早已超过了人以及生命所能正常保持平衡的标准,早已让人类应接不暇,人类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认清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6年起我国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军事科学院等有关科研单位与北京卷烟合作开始对自由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在地球上,细菌和病毒是人类生命的夙敌,于是,跟他们做了千百年的斗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物学家从烟囱清扫工人肺癌发病率高这一现象中发现了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人类才认识到我们还有比细菌和病毒更为凶险,也更隐蔽的敌人。自由基过量产生或人体自身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与恶化。
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使细胞膜被破坏;②、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③、损伤基因导致细胞变异的出现和蓄积。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充斥着不计其数的自由基,我们无时无刻不暴露在自由基的包围和进攻中。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例如,炒菜时产生的油烟中,就有自由基,这种油烟中的自由基使经常在厨房劳作的家庭妇女中餐大厨肺部疾病和肿瘤的几率远远高于其它人。吸烟产生的大量的自由基,有的是可以被过滤嘴清除的,但还要很多种自由基不能被传统的过滤方法清除掉。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自由基决不仅仅来自炒菜和吸烟,象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废气等等环境污染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也会在人们日常生活运动中被无防备的吸入。自由基对人体攻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体内的,也有来自外界的。当人体中的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并失去控制时,这些自由基就会乱跑乱窜,四处攻击。
自由基对人体的攻击首先是细胞膜开始的。细胞膜极富弹性和柔韧性,这是由它松散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正因如此,它的电子很容易丢失,因此细胞膜极易遭受自由基的攻击。一旦被自由基夺走电子,细胞膜就会失去弹性并丧失部分或者全部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心血系统疾病。更为严重的是自由基对基因的攻击,可以使基因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起整个生命发生系统性的混乱,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病。
大量资料已经证明,炎症,肿瘤、衰老、血液病、以及心、肝、肺、皮肤等各方面疑难疾病的发生机理与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炎症和药物中毒与自由基产生过多有关;克山病——硒缺乏和范可尼贫血等疾病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有关;而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产生过多和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两者都有关系。自由基是当今人类健康最隐避的最具攻击力的最危险的敌人。人体内的任何部位的任何细胞都有遭受自由基攻击的可能,所以人体内的任何部位都有患肿瘤等疾病的可能。
击退自由基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它的天敌,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很多自由基的天敌,那就是日常食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也就是说人避免自由基危害的唯一途径就是摄取富含能破坏自由基的天然活性成分的食物,所以充分了解常见食物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㈢、人体所需要的七大基本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人从诞生那天起,到生命结束那天止,为了维持生命的活动,每天都必须摄取多种营养。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人体也是由物质组成的。人体所需要的基本物质可大致分为七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又称无机盐)、维生素、水、生物类黄酮。
我首先介绍人体所需要的七大基本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指导读者朋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选择食物;其二,识破当代和未来的居心叵测的各种食品(营养品)制造商导演的五花八门的骗局,防止上当受骗。我在介绍它们的作用的时候,在最后注明其功效,如我在介绍完碳水化合物的时候,将在最后的“()”内注明“笔者注:将此定为【碳水化合物的功效】”。在后面介绍某种具体食物的时候,只说明富含某种物质,一般不再重复说明其功效,有时只注明参见【×××功效】,如参见【碳水化合物的功效】。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二是为了能使读者朋友进一步加深对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的理解。
1、碳水化合物(糖)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由C(碳),H(氢),O(氧)三种元素组成。
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低聚糖、多糖类。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的糖叫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有甜味,易被人体直接吸收。人体需要的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的糖叫双糖,如蔗糖、麦芽糖等,双糖经消化酶作用,分解为单糖被人体吸收。分子中含有三个以上碳原子的糖叫低聚糖。分子中含有许多个碳原子的糖叫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多糖没有甜味,经淀粉酶分解为人体需要的葡萄糖。五谷杂粮富含淀粉,是人们获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有甜味的水果(如西瓜、苹果、椰子等)富含单糖,也是人们获取碳水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构成人体组织细胞。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碳水化合物(糖)在人体中的比例1~2%,每公斤体重需要大约7.5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②、供给能量:每克葡萄糖产热16千焦(4千卡),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消化变成葡萄糖或其它单糖参加肌体代谢。如果碳水化合物(糖)摄入不足,人会怕冷、易疲劳、机能衰退、体重减轻,会出现低血糖症。③、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素,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脑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功能障碍,并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④、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能调节脂肪代谢。如肝糖元有助肝脏的解毒功能,糖蛋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笔者注:将此定为【碳水化合物的功效】)
了解了碳水化合物的功效,生活中应该自己注意3点:①、为维持肌肉耐力,体力劳动者和职业运动员,可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糖)的摄取量。脑力劳动者应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的摄取量,因为活动量小,需要的热量就少,如果摄取过量,就会转化成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肥胖,还会而导致各类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②、已经肥胖的人可以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的摄取量减肥,但是不能绝对不摄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若绝对不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则人体的许多器官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完全不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只吃肉类的减肥方式是不科学的。许多减肥者绝对不摄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结果身体苗条了,但是不久以后身体却出了很多毛病,有的医学专家称之为“减肥综合症”。所以即使减肥的人或糖尿病患者每天也必须摄取少量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身体除了有点饥饿但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为宜。③、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尿糖,而过分控制对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取量,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药物等方法有效控制血糖、尿糖,根据自己的病情保证摄取身体所需要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只要这样,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否则的话,虽然血糖、尿糖控制得很好了,但是大脑或者心脏和神经系统可能就会出现病变。
富含淀粉(碳水化合物)的五谷杂粮还中含另一种多糖,那就是纤维素。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但是却对人体有重要的作用。在后面的《日常饮食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一文中再对此作详细的说明。
2、蛋白质
氨基酸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可以理解为蛋白质是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不同的氨基酸组成的。
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正如恩格斯所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如果人体内缺少蛋白质,轻者体质下降,发育迟缓,抵抗力减弱,贫血乏力,重者形成水肿,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失去了蛋白质,生命也就不复存在,故有人称蛋白质为“生命的载体”。可以说,它是生命的第一要素,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3%,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在体内主要用于重新按一定比例组合成人体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①、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比如大脑发育的特点是一次性完成细胞增殖,人的大脑细胞的增长有二个高峰期。第一个是胎儿三个月的时候;第二个是出生后到一岁,特别是0~6个月的婴儿是大脑细胞猛烈增长的时期。到一岁大脑细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数量已达成人的9/10。所以0到1岁儿童对蛋白质的摄入要求很有特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关重要。②、修补人体组织。人的身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细胞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小单位,它们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包括外伤,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肌体衰退。③、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输送氧(红血球更新速率250万/秒)、脂蛋白—输送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转运蛋白等。④、维持肌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⑤、保持人体的免疫力。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⑥、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我们身体有数千种酶,每一种只能参与一种生化反应。人体细胞里每分钟要进行一百多次生化反应。酶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的作用。相应的酶充足,反应就会顺利、快捷的进行,我们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则,反应就变慢或者被阻断。⑦、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⑧、提供热能。当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时候,蛋白质可以提供热量。⑨、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胶原蛋白还可以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可增高体内某些缺乏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从而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之内。胶原蛋白在协助机体排出铝质,减少铝质在体内聚集方面也有独特之处。胶原蛋白有加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成的功效,它具有改善循环、对冠心病、缺血性脑病有利。⑩、弹性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不溶性、大分子纤维状蛋白质,可拉伸数倍于原来的长度,在机体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恢复到起始状态,故被誉为“人体橡胶”。弹性蛋白的这一生物学特征,不仅使组织赋有弹性,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也起着细胞间黏附和支持作用,它与胶原等其它细胞外基质一起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弹性蛋白会产生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大,部分弹性蛋白衰变为伪弹性蛋白,20岁以下伪弹性蛋白含量极少,以后随年龄而增加;此外,手、面部与腹部皮肤相比较,由于手、面部易受日光照射,伪弹性蛋白含量高出2倍。因此,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共同被国际化妆品界称为两类蛋白精华元素。增加对弹性蛋白的摄取量,有助于皮下结缔组织中弹性纤维的生成,推迟弹性蛋白的衰变及老化,提高皮肤的弹性和柔软性。(笔者注:将此定为【蛋白质的功效】)
蛋白质摄入过少会造成内分泌紊乱、消化吸收不良、体重减轻,久而久之会造成抵抗力下降、易疲劳、贫血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摄入过多不能被身体充分吸收,会增加胃、肠、肾的代谢负担,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胃、肠、肾等器官发生病变。根据营养学家研究,一个成年人每天通过新陈代谢大约要更新300g以上蛋白质,其中3/4来源于肌体代谢中产生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的再利用大大减少了需补给蛋白质的数量。一般地讲,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60g~80g蛋白质,基本上已能满足需要。长时间运动时,应注意防止大量的蛋白质流失,有效方法是在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的同时,也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每天需蛋白质2.5克左右/公斤体重。脑力劳动强度很大的人也要注意保证对蛋白质的摄取量。
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肠胃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吸收后的氨基酸只有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能满足人体需要身体才能利用它们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有些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直接被吸收利用。
目前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体中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学上将20多种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半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三类:①、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这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制造的,故称之为必须氨基酸,需要由食物提供。[笔者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谐音记忆口诀——“借一两本蛋色书来”。谐音:借(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蛋(蛋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②、半必须氨基酸。人体合成精氨酸和组氨酸的能力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故称之为半必须氨基酸。③、其余的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人体能够自己制造,故称之为非必须氨基酸。对婴儿来说,精氨酸和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如果人体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抗体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疾病。同样,如果人体内缺乏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会产生抗体代谢障碍。(笔者注:将此定为【氨基酸的功效】)
现将八种必需氨基酸和两种半必须氨基酸的生理功能简要介绍如下:
2.1、赖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参与结缔组织、微血管上皮细胞间质的形成,并保持正常的渗透性。②、增进食欲、改善营养不良状况。③、可增加食欲,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免疫能力,改善发育迟缓,防止蛀牙,促进儿童生长。④、帮助产生抗体、激素和酶,提高免疫力、增加血色素。⑤、帮助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治疗防止骨质疏松症。⑥、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如果缺乏,会降低人的敏感性,妇女会停经,出现贫血、头晕、头昏和恶心等病状。(笔者注:将此定为【赖氨酸的功效】)
2.2、苏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是协助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不可缺少的氨基酸。②、对保护细胞膜起重要作用。③、能促进磷脂合成和脂肪酸氧化,防止肝脏中脂肪的累积。④、促进抗体的产生,增强免疫系统,有利于恢复人体疲劳,促进生长发育。(笔者注:将此定为【苏氨酸的功效】)
2.3、亮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能调节降低血液中的血糖值,对治疗头晕有作用。②、有利于促进皮肤、伤口及骨头愈。③、促进睡眠。④、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⑤、缓和焦躁及紧张情绪⑥、减轻因酒精而引起生化反应失调的症状,并有助于控制酒精中毒(笔者注:将此定为【亮氨酸的功效】)
2.4、异亮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能维持肌体平衡,治疗精神障碍。②、有促进食欲的增加和抗贫血的作用。③、④、⑤、⑥、(笔者注:将此定为【异亮氨酸的功效】)
2.5、缬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血红蛋白形成必需氨基酸。②、调节糖和能量的水平,帮助提高体能。③、帮助修复肌肉组织,加快创伤愈合。④、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调节肝功能。(笔者注:将此定为【缬氨酸的功效】)
2.6、蛋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参与胆碱的合成,帮助分解脂肪,能预防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②、有提高肌肉活力的功能。③、促进皮肤蛋白质和胰岛素的合成。④、将有害物质如铅等重金属除去。(笔者注:将此定为【蛋氨酸的功效】)
2.7、色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②、促进生长,促进睡眠,增加食欲。③、防治癞皮病。④、甜味为砂糖的35倍,配制生产的低塘食物等对糖尿病、肥胖病人食用较好。(笔者注:将此定为【色氨酸的功效】)
2.8、苯丙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在肌体内转变为酪氨酸,促进甲状腺素和肾和肾上腺素的合成。②、改善记忆力及提高思维的敏捷度。③、消除抑郁情绪。④、降低饥饿感。⑤、提高性欲。(笔者注:将此定为【苯丙氨酸的功效】)
2.9、精氨酸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是构成男性精细胞的主要成分,具有改善脑、性腺神经功能传导作用,减缓性腺衰老,提高勃起能力。②、是合成人体胶原蛋白的主要原料,可促进肌体细胞的再生和肌体受损后的修复。③、调节免疫功能。(笔者注:将此定为【精氨酸的功效】)
2.10、组氨酸
人及动物、多植物体中的具有强大生物活性的自体活性物质,它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属于机体在健康或疾病状态中行使各种功能的调节的物质。对于婴幼儿及动物的成长尤其重要。
营养学上根据食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将食物蛋白质分三类:①、完全蛋白质。这是一类优质蛋白质。它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彼此比例适当。这一类蛋白质不但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奶、蛋、鱼、肉中的蛋白质都属于完全蛋白质。②、半完全蛋白质。这类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虽然种类齐全,但其中某些氨基酸的数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例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便是半完全蛋白质,含赖氨酸很少。食物中所含与人体所需相比有差距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氨基酸叫做限制氨基酸。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多半较少,所以,它们的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③、不完全蛋白质。这类蛋白质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单纯靠它们既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例如,肉皮中的胶原蛋白便是不完全蛋白质。
另外再介绍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牛磺酸。牛磺酸,又称α-氨基乙磺酸,它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故得名。它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它虽然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但却与胱氨酸、半胱氨酸的代谢密切相关。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硫酸羧酶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要。它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10个方面:①、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②、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③、防止心血管病。④、影响脂类的吸收。⑤、改善内分泌状态,增强人体免疫。⑥、影响糖代谢。⑦、抑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⑧、改善记忆的功能。⑨、维持正常生殖功能。⑩、其它功能:防治缺铁性贫血,优化肠道内细菌群结构,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能够促进急性肝炎恢复正常,对四氯化碳中毒有保护作用等。动物体中都含有牛磺酸,其中鱼贝类的含量最为丰富。(笔者注:将此定为【牛磺酸的功效】)
蛋白质食物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保证优质蛋白质的补给是关系到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怎样选用蛋白质才既经济又能保证营养呢?首先,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能有效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每天食用的蛋白质最好有三分之一来自动物蛋白质,三分之二来源于植物蛋白质。我国人民有食用混合食品的习惯,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的氨基酸相互补充,可以显著提高营养价值。例如,谷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少,而含蛋氨酸较多。豆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多,而含蛋氨酸较少。这两类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大为提高。其次,每餐食物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人体没有为蛋白质设立储存仓库,如果一次食用过量的蛋白质,势必造成浪费。相反如食物中蛋白质不足时,青少年发育不良,成年人会感到乏力,体重下降,抗病力减弱。第三,食用蛋白质要以足够的热量供应为前提。如果热量供应不足,肌体将消耗食物中的蛋白质来作能源,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时提供的热量是18kJ,与葡萄糖相当,用蛋白质作能源是一种浪费,是大材小用。
在此须强调一点的是,一定保证孕妇和处在发育时期的儿童对蛋白质的摄取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记忆思维行为离不开核酸、蛋白质、乙酰胆碱等化学物质。美国图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脑中的促肾上腺皮激素和促黑素细胞激素,不仅能促进人的记忆,而且还能增强注意力。接受这些化学物质的学生,在一系列工作中,比起对照组的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能较好地记住在他们面前闪过的几何图形。而对原来智力迟钝的患者,经注射这种药物以后,效果特别明显。为了反映这些化合物的奇妙特点,研究人员送给它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天才药”。研究人员认为,不同人之间学习工作能力的差别,可能关键就是大脑中的天然的“天才药”的多少决定的。科学研究还证明,当一个人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充足时,脑中的茶酚胺就会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就活跃。而去甲肾上腺素与大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关系十分密切。这种脑物质分泌传递越活跃,思维和记忆的能力就会越强。成年人保证对蛋白质的摄取量就等于不断给大脑“加油”,孕妇保证对蛋白质的摄取量对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少年儿童保证对蛋白质的摄取量对促进大脑发育意义重大!正因如此,日本在战后提倡更多地食用蛋白,特别是水产品蛋白,人体素质和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欧美国家在战后也争先恐后地实施“学生必须饮牛奶工程”,现在我国专家也建议在中等以上城市实施“学生饮豆奶工程”。我根本不相信广告上说的任何关于健脑的“灵丹妙药”,即使有健脑的“灵丹妙药”,我也反对靠药物健脑的做法。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生理代谢平衡,靠食补可以有效地维持人体的生理代谢平衡;相反,靠药物健脑,就破坏了自己的生理代谢平衡。人和动物一样,都来自于大自然,我认为大自然产生的食物是最好的健体(特别是健脑)的“良药”。
人体发生某种疾病,事实上是人体内的某种或某些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发生了异常。我认为蛋白质发生异常的原因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某种或某些蛋白质遭到了病菌或病毒的攻击;二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不足;三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严重过量;四是,人体摄取了过多的不要的物质。在这里强调说明一点的是,人体内有数百万种蛋白质,但是组成、结构和生理活性已经研究清楚的仅仅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所以说仅从蛋白质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医学对疾病机理的研究仅仅处在非常低级的阶段,所以很多中医学问题还不能够被现代医学解读,所以过分夸大现代医学的观点是十分愚蠢的!所以仅仅从现代医学角度解读食物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十分片面的,所以我在本书中决定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双重角度解读食物。
了解了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之后,就能够自觉识破居心叵测的奸商臆造的卑鄙的商业骗局。在当代中国,商业骗局制造者最牛的应该算是“蒙牛”。“蒙牛”不仅在奶产品中添加对人体有毒害的三聚氰胺,而且还鼓吹了一个“特仑苏”神话,胡说什么“OMP”是一种对人体很多好处的“牛奶造骨蛋白”。事实上人体真正需要的是氨基酸,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在人体的胃肠中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吸收利用,即使“牛奶造骨蛋白”很美妙,即使“蒙牛特仑苏”中真含有“牛奶造骨蛋白”,那么“牛奶造骨蛋白”对人体的作用就像大豆腐一样,而且不如大豆腐营养全面。德润生CEB营养米也是一个无耻的骗,厂家胡扯什么“CEB”细胞营养因子有提高人体耐力、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事实上是,老鼠吃生大米,所以“CEB”对老鼠可能有效,但是很遗憾,人不能吃生大米!可见,许许多多的消费者之所以被从出不穷的五花八门的奸商蒙骗了,就是因为不了解蛋白质对人体的真正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现代科学饮食理念,所以上当受骗也就自然难免。所以说,如其仇恨骗子,还不如自学基本的现代饮食科学知识。事实上食品(保健品)骗子的伎俩都很拙劣,只要具有了现代科学饮食理念,就能够很容易识破所有的食品(保健品)骗子。就像孙悟空一样,只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就能够识破所有妖怪的骗局。
3、脂类
在化学上,脂类属于有机化合物。脂类是油脂、类脂的总称。
3.1、油脂
油脂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统称。化学上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营养学上所说的脂肪通常是脂类的统称)。油脂普遍存在于动物的的脂肪组织和植物的果实中。
因为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所以油脂又分为饱和油脂和不饱和油脂。陆地动物油脂主要是饱和油脂(不饱和油脂占少数),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等;植物油脂主要是不饱和油脂(饱和油脂占少数),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香油)等等。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首先在人体内被分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又成了人体合成自己的脂肪的原料。
分子中不含双键的脂肪酸叫饱和脂肪酸。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它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故进食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也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但如果饱和脂肪摄入不足,会使人的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易患肺结核、肿瘤和神经障碍等疾病。另外,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中也富含饱和脂肪酸。(笔者注:将此定为【饱和脂肪酸的功效】)
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双键)的脂肪酸叫不饱和脂肪酸,简称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体内脂肪的一种脂肪酸,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正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②、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③、是合成人体内前列腺素和凝血恶烷的前躯物质,故有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④、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⑤、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不饱和脂肪酸摄取不足时,将导致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胆固醇增加,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病;还会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对婴幼儿将影响智力发育,对老年人将产生老年痴呆症。(笔者注:将此定为【不饱和脂肪酸的功效】)
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种。
食物脂肪中,常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较多的油品有花生油、橄榄油、芥花籽油等。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有降低“坏胆固醇(LDL)”,提高“好胆固醇(HDL)”比例的功效,所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笔者注:将此定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功效】)
食物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其中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是人体不能合成,或是合成的量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酸。
亚麻酸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①、预防心脑血管病。②、降血脂。③、降低临界性高血压。④、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⑤、抑制过敏反应、抗炎作用。⑥、抑制衰老。⑦、增强智力。亚麻酸对孕产妇和胎婴儿的功效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促进人脑正常发育,提高胎婴儿的大脑发育和脑神经功能。②、增强胎婴儿视力。③、促进胎婴儿的机能和形体发育,特别是对发育不良的胎儿和早产儿能促进机体发育到正常水平。④、控制孕产妇体重,促进产后皮肤和体形的恢复。⑤、促进泌乳,增强乳汁营养质量。⑥、增强孕产妇身体抵抗力。如果孕产妇摄入亚麻酸不足,会产生亚麻酸缺乏症,主要症状表现在7个方面:①、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形体小于正常胎儿。②、睡眠不好、情绪烦燥不安。③、孕产妇精力不足,时常有疲劳感。④、孕产妇体重增长幅度大。⑤、出生儿智力低下,视力不好,反应迟钝,抵抗力弱。⑥、产后乳汁少,并且乳汁质量低。⑦、产后体重超重,体形、皮肤、精力恢复慢。(笔者注:将此定为【亚麻酸的功效】)
亚油酸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具有预防胆固醇过高、改善高血压、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胆固醇造成的胆结石和动脉硬化的作用。胆固醇必须与亚油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如果缺乏亚油酸,胆固醇就会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如果亚油酸摄取过多时,会引起过敏、衰老等病症,还会抑制免疫力、减弱人体的抵抗力,大量摄取时还会引发癌症。(笔者注:将此定为【亚油酸的功效】)
花生四烯酸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花生四烯酸是人体大脑和视神经发育的重要物质,对提高智力和增强视敏度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婴幼儿的大脑和视觉发育极其重要,所以已经被用于乳制品等婴幼儿食品添加剂。②、还具有酯化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度,调节血细胞功能等一系列生理活性。③、它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具有重要功效。(笔者注:将此定为【花生四烯酸的功效】)
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是大脑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参与脑细胞的形成和发育,对神经细胞轴突的延伸和新突起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可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参与大脑思维和记忆形成过程。②、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③、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栓形成受阻、血液粘度下降,血液循环改善,并使血压下降。可用于防治脑血栓、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④、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治疗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笔者注:将此定为【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功效】)
在这里我顺便特别提醒一下读者朋友,被某些商家吹得玄乎其玄的“脑黄金”和“DHA”其实就是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英文名称是“Docosahexaenoic Acid”,简称“DHA”。人体自身具有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能力,鱼、虾之类的水产品中特别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正常人只要不偏食,只要经常吃一些鱼、虾之类的水产品,就完全能够满足身体对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需求。有些商家居然把“脑黄金”吹嘘成“聪明药”,这是别有用心的商业误导。事实上二十二碳六烯酸仅仅是一种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而已,与人和动物的智商没有什么关系。对任何天生弱智的人,即使每天都加倍吃“脑黄金”,也不会变成一个聪明的常人!再说,现代科学还没有研究清楚人体对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需求量,所以我建议不要盲目长期大量服用“脑黄金”。
人通过食物摄取的主要脂类是脂肪。脂肪除供给人体热能、构成组织细胞外,还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一般食物中脂肪占人体总能量来源的20~25%,脂肪在人体中的比例为10~15%。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1.5g。人主要是通过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摄取人体所需要的脂肪。绝对杜绝摄取脂肪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显然是错误的,显然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笔者注:将此定为【脂肪的功效】)
脂肪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器官组织中的细胞构成,不利于溶脂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但是长期摄取脂肪过多,也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动脉血管硬化或心脏方面的疾病。血脂、胆固醇过高也与脂肪摄取太多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职业特点决定对脂肪摄取量。重体力劳动者可以适当增加对脂肪的摄取量,但是脑力劳动者和身体已经发胖的人要注意适度控制对脂肪的摄取量。
3.2、类脂
类脂的品种很多,最常见最重要的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脂蛋白、类固醇等。
3.2.1、磷脂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它又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个小类。
磷脂是生命基础物质之一。细胞膜就由70%左右蛋白质和30%左右的磷脂构成。它是由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等组成。这些磷脂分别对人体的各部位和各器官起着相应的功能。磷脂对活化细胞,维持新陈代谢,基础代谢及荷尔蒙的均衡分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再生力,都能发挥重大的作用。概括的讲磷脂的功效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增强脑力,安定神经,平衡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和再生力,解毒利尿,清洁血液,健美肌肤,保持年轻,延续衰老。②、特别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参加糖代谢的作用,所以豇豆等富含磷脂的食物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笔者注:将此定为【磷脂的功效】)
卵磷脂又名磷脂酰胆碱,它是生命的基础物质,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其除具有磷脂的两个功效外,还有3个特点:①、是肝脏的保护神。②、对心脏健康的积极作用。③、能有效地化解胆结石。(笔者注:将此定为【卵磷脂的功效】)
3.2.2、糖脂
糖脂是糖和脂质结合所形成的物质的总称。在生物体分布甚广,但含量较少,仅占脂质总量的一小部分。糖脂的种类繁多,其中研究得较为深入的是糖鞘脂。糖脂也是生命基础物质之一,细胞膜上的鞘糖脂与细胞生理状况密切相关。
3.2.3、脂蛋白
脂蛋白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可溶性脂蛋白枣血浆脂蛋白在动物体内脂质的运输方面起重要作用,脂蛋白中的脂质还能与细胞膜的组分相互交换,参与细胞脂质代谢的调节;此外,血浆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低脂蛋白血和高脂蛋白血也都是血浆脂蛋白异常的疾病。不溶性脂蛋白是各种生物膜(如细胞膜、细胞器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3.2.4、类固醇
类固醇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一大类环戊稠全氢化菲衍生物的总称。又称类甾醇、甾族化合物。类固醇包括固醇(如胆固醇、羊毛固醇、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胆汁酸和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强心苷(如毛地黄毒苷)和皂角苷配基以及蟾蜍毒等。此外还有人工合成的类固醇药物如抗炎剂(氢化泼尼松、地塞米松),促进蛋白质合成的类固醇药物(苯丙酸诺龙)和口服避孕药等。
现代科学的局限性曾经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的误导,所以至今还有一些人对脂类的认识产生了一些误区:有些人把胆固醇视为可怕的“毒物”,有些人拒绝食用陆地动物油脂,还有些人把植物油脂视为无害的“绿色食品”大饱口福等等。为了消除一些人的认识误区,我在这里重点谈谈胆固醇的利与弊。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在化学上胆固醇属于醋源化合物。
胆固醇在人体(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中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形成胆酸。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②、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③、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多细胞肌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肌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缺少了胆固醇就会影响激素的合成,后果也是危险的。由此可见,把胆固醇视为可怕的“毒物”是十分错误的!(笔者注:将此定为【胆固醇的功效】)
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肌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高则饮食调节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伴有高血压,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食疗和药物治疗。
人体的肝脏可以将饱和油脂转化为胆固醇。所以如果拒绝食用陆地动物油脂,那么肝脏就没有了加工胆固醇的原料,这显然是违背了身体正常的代谢需求!所以不应该绝食用陆地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只是饱和油脂占少数,但是如果过量摄取植物油脂,那么饱和油脂就不再是少数了,那么就会导致肝脏制造胆固醇过剩,所以把植物油脂视为无害的“绿色食品”大饱口福的做法也是错误的。
总之,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职业特点决定对脂肪的摄入量,原则也是满足身体需要即可。
4、矿物质
4.1、矿物质及其生理效应概说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迄今,化学家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元素已达112种,自然界存在的约有94种,在人体中发现的已有50多种,而且有的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可分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两大类。
必需元素是指人体新陈代谢或生育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们中又可分两类:一类叫宏量元素(又称常量元素),是指每天撮入0.04克以上,且占人体0.05%以上的元素,宏量元素有11种,它们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其中氧、碳、氢和氮四种元素占人体总重的96%,其余7种占人体3.95%,总计宏量元素占人体99.95%。另外一类叫微量元素(也称痕量元素),指每天摄入量在0.04克以下,在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目前已确定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铷、锶、氟、铜、硼、溴、碘、钡、锰、硒、铬、钼、砷、钴、钒等,这些元素占人体约0.05%。
古时候,人们都想找一块能使自己的家族繁衍兴旺的“风水宝地”。有人在地形、水源、光照等方面选择到合适的地方以后,并不急于在那瑞安营扎寨,而是先在那里放几年牧。然后观察动物的生长情况,最后把羊、牛、马等宰了,再仔细观察动物的所有内脏器官有没有发生病变,如果一切正常,他们就正式在那里安居乐业。所以有人把这种做法叫做“牧羊择居”。
“牧羊择居”听起来似乎有点神奇,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人从胎儿起到成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从食物中吸取各种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不论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离不开那里的水土。因此,一个地区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决定着该地区居民食物链中的化学构成。如果那里的自然环境不好,也就是说水土中缺少人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或者存在着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学元素,那里的人的健康就会受到损害。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体的健康与水土密切相关。英国地球化学家汉密尔顿通过测定人体血液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和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值,发现两者之间非常相似,即地壳中丰度值高的元素(如铁、钙、钠等)在人体中含量也比较高;丰度值低的元素(如锌、锰、钴等)在人体中的含量也较少。汉密尔顿把含量较高的元素称为“生命结构元素”,含量较低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这两者元素在人体中共有25种以上。在人体中不管缺少哪一种元素,人体的健康都要受到影响。
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在人体中都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人体中的各种元素在人体中含量是一定的,某种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组成人体的元素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有些元素虽然已经被科学家证实存在于人体内,但它们在人体内起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有些元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尚有争议。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小,但其生理功能却非同寻常,概括地说:主要包括7个方面:①、微量元素是人体制造各种蛋白质的原料。可以说如果没有微量元素,人和所有动物将不能制造自己所需要的任何蛋白质。②、在酶系统中起着特异的活性作用。有些微量元素是肌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成分。在已知的酶中,大多数都含有一个或几个金属原子,当酶分子中失去微量金属时,酶的活力就要丧失或下降;重新得到这些微量金属,酶的活力就恢复正常。作为酶的活力所不可缺少的因子,有的还是酶的激活剂。例如锌离子能激活肠磷酸酶及肝、肾过氧化氨酶,为胰岛素合成所必需;锰离子可激活精氨酸酶、磷酸酶、羧化酶及胆脂酶等。③、帮助激素发挥调节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作用。④、把普通元素送到全身。微量元素铁是红细胞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把氧带到组织细胞中,如缺铁就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氧就无法输送,组织细胞就不能进行正常代谢。⑤、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在体液内能调节渗透压、离子平衡和酸碱度,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⑥、遗传。微量元素能影响核酸的代谢,在实验中,科学家发现钒、铬、锰、钴、铜、锌、镍等影响核酸的代谢作用。⑦、参与维生素的结构,某些微量元素是维生素的活性组成部分。在人体中不管缺少哪一种元素,人体的健康都要受到影响。例如,人如果缺铁就会引起贫血,就会降低血红蛋白结合、运载和释放氧的功能;缺钙就会引起骨质疏松症或者成为侏儒;缺碘就会得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缺锌就会导致畸形儿、智力低下等。可见微量元素不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而且对人体的所有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注:将此定为【微量元素的功效】)
一台机器由许许多多的部件组成,每一个部件都有不同的作用;缺少了任何一个部件,机器都不能运转。如果把人体比作是一台特殊的机器,那么组成人体的元素就是特殊的部件,它们在人体中各司其职,各自为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作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人体中缺少任何一种元素,肌体就会发生病变,甚至死亡。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所有微量元素既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又可能对人体造成受害。人体对微量元素摄取过多,就会增加肝和肾的代谢负担,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肝和肾发生病变。当微量元素的摄入量超过了肝和肾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在体内富集,当富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砷是人类生命必需的非金属微量元素之一。它有刺激造血、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及促进生殖功能;参与蛋白质的代谢;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使肠壁变薄,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有效抑制肠道寄生虫,降低肠道细菌数量。砷化合物对各种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厌氧菌均有抵抗作用。一般水体中含砷量不高,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有些被工厂污染的水体含砷量就能使人体产生危害。砷急性中毒表现为鼻出血、胸痛、咳嗽、头痛、恶心、呕吐、肠绞痛、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肝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表现为头昏无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肝区痛等。砷化物常用来制造灭鼠毒药,当年潘金莲就是用砷毒药毒死了武大郎的。民间也常有一些人服砷毒药自尽的,所以一般医院都备有解毒剂。
4.2、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我在拙作《水·生命·健康》(东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对各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我在这里再重点介绍一下钙、钾、钠三种宏量元素和铁、锌、硒、锰、碘五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我之所以介绍钙,是因为少年儿童、孕妇、老年人容易缺钙。我之所以介绍钾、钠,是因为这两种元素与人的血压有密切关系。我之所以介绍铁、锌、硒、锰、碘,是因为人体常缺乏的这五种微量元素。
4.2.1、钙
钙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宏量元素之一,成年人体中的总含量约1000g,在人体中的含量约1.4%。在人体内,99%的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其余1%的钙元素大多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血液中,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钙,它与骨骼钙维持动态平衡。混溶钙池钙作用却重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体液中钙含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的成分可以渗出血管外,这就是某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注射钙制剂,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过敏性疾病即可缓解。②、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钙离子有降低神经骨骼肌兴奋性的作用。血钙浓度低到每100毫升血7mg以下时,神经骨骼肌兴奋性增强,可以出现手足搐搦症或惊厥。这时静脉推注钙制剂,提高血钙浓度,惊厥即可停止。③、参与肌肉的收缩肌浆里的钙与骨骼肌收缩有直接关系,对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也起重要作用。如果钙浓度过高,可以减弱肌紧张,引起心跳减慢或心脏停跳。④、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抽血化验时,常在血液标本中加入柠檬酸钠或草酸钾等抗凝剂,柠檬酸和草酸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减少,血液标本不凝固。因此,在人体内混溶钙池钙亦可称为生理活性钙。在水盐代谢过程中,混溶钙池钙易随尿、汗排泄物逸出体外。当通过膳食摄入的钙量不足或食物钙源的溶解性差而导致吸收率低时,骨骼钙向混溶钙池钙迁移,以维持混溶钙池钙的相对恒定,保证人体生理活动正常进行。钙缺乏主要影响骨骼的发育和结构。临床症状表现为婴幼儿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症。钙是虽然是无毒元素,但过量摄入将导致高的血清钙(即高血钙,成人血钙若超过2.75毫摩尔/升即为高血钙),从而导致血清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
少年儿童容易缺钙是因为身体发育;孕妇容易缺钙是因为胎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老年人容易缺钙是因为对钙的吸收能力降低。一般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钙,所以饮水是人体摄取钙的最重要的方式,所以缺钙的人不多。缺钙的普遍原因是某地的饮水中含钙较少(软水)。
常见富含钙的食物有:蚕豆、小麦、燕麦、豆制品、芝麻酱、牛奶、虾皮、银鱼、海带、紫菜、雪里红、芹菜、油菜、香菜、苋菜、芥菜、萝卜缨、金针菜、杏仁等。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宏量元素钙的功效】)
4.2.2、钾和钠
人的体液中若缺乏电解质,许多生理机能都会停摆,人体水份与酸碱质的平衡也会被破坏。钾和钠是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它们就像是两个各负其责的好兄弟,共同控制人体的水平衡。它们必须彼此均衡,才能对体液均衡分布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绝大多数的钾存在于细胞内,极少数的钾存在于细胞外,其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①、调节细胞内适宜的渗透压。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与渗透压的稳定。②、调节维持血液和体液的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循环。③、参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④、改善内分泌,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和心肌运动。⑤、帮助心脏维持规律的心跳,并协助血压的稳定。在摄入高钠而导致高血压时,钾具有降血压作用。⑥、促进细胞再生,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⑦、净化血液,强化解毒作用。⑧、促进妇女分泌奶汁。
肾对钾的代谢特点:多食多排,少食少排,不食也排。钾丢失的渠道有3个:消化道丢失,肾脏丢失(成年人最主要原因),皮肤丢失。所以人需要通过饮食不断地补充钾,才能满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钾。
当体内缺钾时,会造成全身无力、疲乏、心跳减弱、头昏眼花,严重缺钾还会导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钾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肠麻痹,加重厌食,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临床医学资料还证明,中暑者均有血钾降低现象。
体内钠主要在细胞外液,占总体钠的44~50%,骨骼中含量也高达40~47%,细胞内液含量较低,仅9~10%。其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它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的主要离子,参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②、维持血压正常。③、维持体内酸和碱的平衡。④、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⑤、它对ATP的生产和利用、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能量代谢都有关系,此外,糖代谢、氧的利用也需有钠的参与。⑥、它是胰汁、胆汁、汗和泪水的组成成分。
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动物性食物高于植物性食物,但人体钠来源主要为食盐,正常人正常情况下不会缺钠。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禁食、少食,膳食钠限制过严而摄入非常低时,或在高温、重体力劳动、过量出汗、肠胃疾病、反复呕吐、腹泻使钠过量排出而丢失时,或某些疾病,如艾迪生病引起肾不能有效保留钠时,胃肠外营养缺钠或低钠时,利尿剂的使用而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时均可引起钠缺乏。钠的缺乏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倦怠、淡漠、无神、甚至起立时昏倒。严重缺乏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痉挛等。
钾和钠在体内含量要有一定的比例。如果过食红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常会出现心中发烧的现象(即所说的“烧心”),就是因为钾含量过高,破坏了了体内的钾和钠比例平衡。预防的办法是多吃点食盐(如咸菜)。
如果体内钠盐积聚过多,渗透压就要变动,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就会吸收大量的水分,整个血液的容量也就增多,从而使心脏负荷过重,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症状,钠过多还使血压升高,促使肾脏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因此不论是高血压还是心脏病,都必须在饮食中控制食盐的用量。由此看来,钾和钠都不宜过多,尤其要维持两者的平衡。
因为钾和钠都是宏量元素,一时少量缺乏或轻微过量都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但是无论是暂时还是长期处于严重缺乏或者严重过量状态,都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流失大量的水份时(如大量的出汗或腹泻),除了补充水份,还要注意同时补充钾和钠,若只大量补充水份而未补充钾和钠,就会产生无力、痉挛、呕吐腹泻等的症状。在炎热的夏季和易出汗的体力劳动者要注意及时补充钾和钠。
钾能够使体内过剩的钠排出体外,所以当一时因摄取过多盐分而感到口渴时,吃些香蕉、草莓、橘子、杏、苹果、葡萄等富含钾的水果感到特别解渴。因此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要注意适当多吃些高钾低钠(钾含量高钠含量低)食物。
常见的高钾低钠食物有:红薯、马铃薯、玉米、糙米、青稞、豆类(黄豆、绿豆、蚕豆等)、花生等杂粮,冬瓜、山药、菠菜、苋菜、大蒜、大葱、食用菌、海带、紫菜等蔬菜,香蕉、草莓、橘子、杏、苹果、葡萄、核桃等果品,黄鱼等所有的水产品,禽畜肉类(特别是鸡肉、牛肉、羊腰、猪腰),奶制品等。高钾低钠食物是慢性肾盐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平常注意摄取高钾低钠食物能有效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和预防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冬瓜等高钾低钠蔬菜是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理想佳蔬。但是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患者不宜多食。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钾、钠的功效】)
4.2.3、铁
铁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成年人体内约4.2g左右,在人体中的含量约占0.006%。女性比男性略少。
铁在人体内的分布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组织中都有,其中以肝、脾中含量为最高,其次是肺。铁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可为两大类:血红素类和非血红素类。血红素类主要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酶类;非血红素类主要有运铁蛋白、乳铁蛋白、铁蛋白、含铁血红黄素及一些酶类。人体内60~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内,15%左右构成各种细胞色素,20%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及肠黏膜中,5%左右构成肌红蛋白。
铁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铁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载体;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与氧结合,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供人们呼吸氧化,以提供能量,消化食物,获得营养;人体内的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之中,含有亚铁血红素,也结合着氧,是肌肉中的“氧库”。当运动时肌红蛋白中的氧释放出来,随时供应肌肉活动所需的氧。②、铁与某些金属酶的合成与活动密切相关,酶是生命运动的催化剂。铁参与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合成,担负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过程,解除组织代谢产生的毒物。现已知铁与乙酰辅酶A、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的活性密切相关。这些酶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③、铁元素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④、铁与免疫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有研究表明,铁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中性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也可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
人体缺铁或利用不良时,将导致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免疫功能障碍和新陈代谢紊乱等。因此,若注意适当增加对铁的吸收,也有利于益寿延年。
少年儿童缺铁主要是因为身体发育需要大量的铁,女人缺铁主要是因为铁随经血排出,男人缺铁主要是因为铁随精液排出,孕妇缺铁主要是因为胎儿发育需要大量的铁,老年人缺铁主要是对铁的吸收能力降低。所以经血过多的女人和性生活比较频繁的男人尤其要注意通过饮食补充铁。
富含铁的食物主要有:富含铁的食物主要有:大米、小米、黄豆(等豆类)、芝麻、花生等杂粮,菠菜、芦笋、萝卜、土豆、大葱、大蒜、黑木耳、海带、等蔬菜,红枣、桃、桔子、菠萝、栗子等果品,禽畜肉类(特别是鸡肝、猪肝、牛肝、马肾、猪肾等动物肝脏、肾脏)、禽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水产品,茶叶等。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铁的功效】)
急性铁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呕吐物有血性物质,呈咖啡色。皮肤出现瘀斑、呼吸困难等症状。解毒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去铁敏、促排灵。一般水体中的铁含量不会引起人体中毒。
4.2.4、锌
锌也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成年人体内锌含量约为2.3g,在人体中的含量约占0.0033%。以肝、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为高。血液中75~85%的锌分布在红细胞,3~5%分布于白细胞,其余在血浆、精液中。
锌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①、是人体很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激活剂,在组织呼吸和物质代谢中起很重要的作用。②、与DNA和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可加速创伤组织的愈合。③、与性机能有密切关系。锌不但对维持雄性激素的活性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调节体内多种激素的水平。前列腺中锌缺乏可抑制睾酮向二氢睾酮的转化。缺锌也可引起性腺功能不足。缺锌还能影响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缺锌时还会导致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缺锌对睾丸组织的损伤比其它组织更明显和严重,因为睾丸组织对锌有强烈的依赖性。肾脏是含锌量较多的器官之一,体内暂时性缺锌会导致肾的生理或活性降低,从而产生腰酸背痛的感觉,若长期性缺锌则导致阳痿,甚至引起肾、前列腺等器官发生病变。④、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及功能,并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⑤、还具有能使细胞膜或机体膜稳定化的重要作用。⑥、正常人唾液中的味觉素是一种含锌唾液蛋白,它为味蕾及口腔粘膜提供营养,故缺锌时不仅味觉减退,还因口腔粘膜营养不足而发生口腔炎。⑦、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与锰、铜、铁联合及时清理人体内的自由基。人体细胞也能合成一些清除自由基的酶,叫做超氧物歧化酶(简称SOD),这些超氧物歧化酶必须与一些金属元素结合才能发挥清除自由基的活力。可与其结合的有锌、锰、铜、铁。超氧物歧化酶与金属元素结合后,具有防衰、防肿瘤、抗辐射等功能。因此,若注意适当增加对锌的吸收,也有利于益寿延年。所以说锌、锰、铜、铁、硒等微量元素是人体内的自由基的一个天敌。
人体缺锌的原因同铁。
内分泌失调也是一种衰老现象。锌缺乏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会有障碍,从而造成垂体促性激素生成减少,造成老年人性机能衰退。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物质。当维生素A参与视网膜感光和变色的时候,必须有锌参与才能起到视觉反应作用。
锌在大脑、肾脏、前列腺、卵巢等器官中含量较高,人体若缺锌,这些器官就通常会首先发生病变。孕妇适当多吃富含锌的食物则利于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少年儿童适当多吃富含锌的食物也有利于大脑的发育,而且有利于健康成长。缺锌影响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如身材矮小,甚至可致缺锌性侏儒症。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畸形、脑发育不良、神经管缺陷,如无脑儿、脊柱裂等。成年人(特别是男人)适当多吃富含锌的食物有利于肾脏保健,提高性欲。精子的产生需要大量的锌,因为性腺是体内生长最快的组织,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是锌金属酶。正常精液中锌的含量为1.2~3.8毫摩尔/升。所以精液过多排泄,必然导致体内缺锌。性生活过度的男人若不能及时补充锌,轻则出现腰酸背痛、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头晕眼花等“亚健康”症状,稍重一点则出现阳痿等性功能障碍,更严重的就会导致前列腺、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如,当男性血液中缺锌时,前列腺就会肿大,食富含锌的食物对治疗前列腺肥大有明显疗效。缺锌还会引起核酸活力减退而导致营养不良、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对癌的易感性等等。
富含锌的食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燕麦、黑米、黄豆(等豆类)、芝麻、花生、等杂粮,土豆、丝瓜、芸豆、豆角、大白菜、小白菜、金针菜、大蒜、香菇、木耳、银耳等蔬菜,葡萄、桃、梨、核桃等果品,禽畜肉类(特别是鸡肝、猪肝、牛肝、猪肾、猪脑等动物肝脏、肾脏、脑)、禽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水产品,茶叶等。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锌的功效】)
从机理上看,锌是通过酶的活性中心起作用,故过量的锌往往不能与酶定量络合,反而引起副作用,所以控制锌过量也是必要的。
慢性锌中毒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贫血,食欲下降,合并有血清脂肪酸及淀粉酶增高。长期过量摄取含锌食物会影响铜代谢,造成低铜,锌、铜比值过高,可影响胆固醇代谢,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并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20%~25%,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
某些水体中的过量锌主要来自于电镀废水。
4.2.5、硒
硒是人类生命必需的非金属微量元素之一。成年人体中的总含量约19g,在人体中的含量约0.0027%。广泛分布于除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中,主要以含硒蛋白质形式存在,以肝、胰、肾中含量最高。
硒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因为它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必需成分。此酶的作用是催化还原性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可发挥抗氧化作用,是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体内自由基,能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保护细胞膜,延缓衰老。它还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这一生理功能与维生素E、胱氨酸的作用相似,但机理不同。它维生素E、胱氨酸互相补充,具有协同作用。缺乏硒还会导致未老先衰。所以美国科学委员会提出每日饮食中需要硒如下:大于7岁:50~200μg;4~6岁:30~120μg;1~3岁:20~60μg;0.5~1岁:10~40μg;最大的安全摄取量<750~800μg/天,这相当于10瓶爱可乐生态水中的硒含量(50μg/瓶)。②、增强免疫力。在体液(血液、分泌液、细胞外液等)硒能提供红细胞的抗体功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在细胞内。当缺含水的络合结构的硒(Se)时,则减少巨噬功能数目和杀灭致疫型细胞。硒能提高淋巴细胞的分丝分裂及增殖作用。硒还能使中性粒细胞(PMN)产生活性氧化代谢物(ROS),直接可以杀伤肿瘤细胞。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所以它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认定的防癌抗癌元素。美国癌症研究所医学专家指出,适量的硒几乎能防止一切癌变。美国倡导每人每日饮食硒的摄入量为200μg。硒对艾滋病(AIDS)很敏感,测试表明,所有艾滋病患者,其硒的含量太低,所以有些学者说“低硒是艾滋病的病因之一”。人体缺乏硒时,则增加人体对癌肿的易感性,导致癌症的发生。③、保持重要的人体器官维持正常的生理活性。可保护视网膜,增强玻璃体的光洁度,提高视力,有防止白内障的作用;它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能防止骨髓端病变,促进修复,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保护肝脏、肾脏、前列腺等器官,预防肝病、肾病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缺硒则导致人体心、肝、肾、前列腺、肌肉等多种组织产生病变。性生活过度的男人缺硒症状与缺锌症状类似。④、解毒、排毒。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锡、铊、铅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人体缺硒的原因同铁。另外还与生活环境中的硒的含量有关。我国因为有71%的地区处于低硒或缺硒状况,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日饮食硒的摄入量为50μg。目前,北京、太原等大城市的调查结果多低于50μg。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硒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脱发、指甲脱落、周围性神经炎、生长迟缓及生育力降低等。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和汗液有蒜臭味,手指颤动、肝肿大。
富含硒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黄豆、芝麻、花生等杂粮,蒜、葱、姜、辣椒、小茴香、冬菇等蔬菜、葡萄、桃、猕猴桃、柚子、金桔、梨、核桃等果品,水产品(特别是虾、龙虾、鲜贝、海参、鱿鱼、带鱼、松花鱼、黄鱼、螃蟹等),禽畜肉类(特别是鸡肝、猪肝、牛肝、马肾、猪肾等动物肝脏、肾脏)、禽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硒的功效】)
4.2.6、锰
成人体内约含12mg的锰,在人体中的含量约0.00002%。这些锰遍布人体全身,主要储藏于肝、胰、肾,其次为脑、肺、前列腺、心、脾、睾丸、卵巢等器官。普通人的膳食中,锰的需要量为每天4~9mg,其中约一半经肠道吸收。
硒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锰是人体内多种酶的成分,例如精氨酸酶、脯氨酸酶、丙酮酸羧化酶。还有一些酶,虽不是含锰酶,但没有锰存在时它就没有活性,例如羧化酶、磷酸化酶、醛缩酶、胆碱脂酶。锰离子能催化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鸟嘌呤核苷(GTP)、三磷酸胞嘧啶核苷(CTP)、三碳酸尿嘧啶核苷(UTP)聚合成大分子核糖核酸。②、锰是酶反应的催化剂,加速脂的代谢。它在人体内参与精氨酸酶等多种酶的合成作用,激活核米酶合成核酸,参与造血过程,并在胚胎的早期发挥作用,具有促生长发育、强壮骨骼、防治心血管病的功能。它促进维生素B1的集蓄,提高蛋白质代谢率。科学家们还发现:锰具有激活体内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的作用,这两种酶是细胞内合成硫酸软骨素所必需的酶,而硫酸软骨素则是组成骨骼、肌腱、皮肤和眼角的重要成份。③、线粒体是细胞进行锰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场所,所产生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有人将锰称为“抗衰老元素”,锰可促进线粒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从而确保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据研究,锰元素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据一些含锰丰富的植物有抗癌作用分析,认为锰有抗早衰的作用。这从我国长寿地区广西巴马和新疆的长寿老人中可得到印证。广西巴马老人的头发中锰含量显示了高水平。专家们分析其长寿的原因,这些百岁老人多生活在红土、黄土地带,红土、黄土中生长的植物含有微量元素锰、硒等,尤其是含锰丰富,由于锰有防止心血管病、抗肿瘤、增强新陈代谢等作用,因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极少患这类危及人们生命的疾病,所以获享遐龄。看来锰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金丹”。④、甲状腺是一种蛋白质,它的合成必须有激活锰的酶催化才能完成。锰还参与中枢神经介质的传递及中枢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锰离子与头发色泽有很大关系,头发变白是一个衰老标志,黑发含锰充足,灰白发含锰较少,白发含锰最低。
人体缺锰的原因同铁。
人体缺锰时,会发生骨骼畸形和不育症,导致贫血、动脉硬化及癌症。若中老年人机体内缺锰,其结果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疲乏无力、腰痛、牙齿早脱、骨骼易于断裂等早衰现象。最近国外科学家还发现骨骼疏松症的发生也与血液中缺锰元素有关。人体骨骼中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它们共同维持骨骼的正常代谢。
当人体内缺乏锰时,破骨细胞作用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若不及时补充,随着时间延长,破骨细胞活性大大增强,骨组织变得又薄又脆,强度及硬度下降,韧性减退,骨组织疏松。如果人体缺锰,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孕妇缺锰导致婴儿缺锰,可出现新生儿运动失调;幼儿及青少年缺锰,可损害生长,并可造成骨骼畸形;成年人缺锰,可出现生殖功能紊乱。临床化验得知,男人缺锰轻者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性降低,重者会出现阳萎、不育等性功能障碍。因此,若注意适当增加对锰的吸收,也有利于益寿延年。
锰广泛存在于常见食物之中,一般说来,食物中茶叶、坚果、粗粮、干豆含锰最多,蔬菜和干鲜果中锰的含量略高于肉、乳和水产品,动物肝脏、肾脏含锰量比其肉多。常见的富含锰的食物有:糙米、小麦、大麦、大豆等豆类,花生,土豆、四季豆、黄瓜、大蒜、芹菜、柿子、莴苣等蔬菜,核桃等干鲜果,茶叶,动物肝脏、肾脏,螃蟹、虾。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锰的功效】)
人体内缺锰不可,但摄入锰过多又会造成中毒。锰中毒的早期表现为疲倦乏力、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情绪上不稳定、抑郁或激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又逐渐出现下肢有沉重感,走路晃动,语言不清或“口吃”,表情呆滞。晚期重症又可出现面具样面容;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尤其是出现明显的肢体震颤、书写困难,字越写越小(又称“小字症”);有的出现发烧和呼吸困难,但用抗生素治疗毫无效果。走路时身体前倾,倒退行走更困难。
4.2.7、碘
碘也是人类生命必需的非金属微量元素之一。在成年人体中小于30mg,在人体中的含量约0.00006%。其中50%分布于肌肉中,20%存在于脖子上的甲状腺里,肌肉里的碘,浓度为甲状腺的千分之一。正常人血液中碘的含量为0.08~0.60μg/100毫升,低于0.08μg/100毫升,则称为缺碘。
人体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甲状腺内的甲状腺蛋白是一种含碘的蛋白质,是人体的碘库。一旦人体需要时,甲状腺球蛋白就很快水解为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素,并通过血液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甲状腺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它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100多种酶,调节能量转换,加速生长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
研究证明,儿童缺碘,则严重影响其智力发展,导致智商低下,因此人们将碘称为智能元素。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00μg的碘,若长期摄入量不足50μg/天,就可能得碘缺乏病。缺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特别是严重缺碘,会引起一系列疾病,主要有: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克汀病(呆小病)、亚临床克汀病、早产、流产、死胎等,这一系列疾病统称为碘缺乏病。它对益寿延年也有重要的作用。
碘在某些地域中含量太少,所以造成食物链中缺碘,所以造成人不能通过饮食摄取身体所需要的足够的碘。缺点地区的人通过食用碘盐(在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一般不会造成缺碘。但是很多摄盐量小的人还是容易缺碘。因高血压等疾病需要控制摄盐量的人也易缺碘。所以凡是容易缺碘的人都要注意通过富含碘的食物补充碘。
富含碘的食物主要有:海产品(特别是海带、紫菜、鱼、虾、蟹等)、蛋黄、乳制品、菠菜,等。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碘的功效】)
各种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都含有矿物质,但是动物肝脏、肾脏、大脑、血液、骨骼中含量较丰富。饮水也是人体获取矿物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水体(特别是优质矿泉水)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另外,枸杞子、人参等中草药中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一些中草药之所以能够治病,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充了人体缺乏的某些矿物质。
4.3、常见必须微量元素的富含食物来源
参见下表:
元素
名称
生理功能概说
富含食物来源
日需要量
(mg)

Fe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10~20

I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0.1~0.2

Zn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10~20

Cu
参与几十种酶的组成和活化,对肌体的生物转化、电子传递、氧化还原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具有造血、影响铁代谢、强壮骨骼、软化血管、增强防御机能功能。
紫菜、菜花、西红柿、辣椒、黄瓜、平菇、枣、桃、甘蔗、牛肉、牛肝、猪肝、鸭肉、鹅肉、螃蟹、鱿鱼、茶叶等。
1~3

Mn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参见《介绍8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2~5

Co
是构成维生素B12的成分之一,参与核糖核酸及与造血有关的物质代谢,刺激人体骨髓的造血系统,帮助人体制造红血球。它具有治疗恶性贫血和刺激造血改善锌的活性,促进生长发育,预防冠心病、心肌炎、贫血、动脉硬化和白内障等。
大豆等豆类,、芝麻、大蒜、菠菜、卷心菜、莴苣、西瓜、禽畜类动物肝脏肾脏、奶制品、螃蟹、沙丁鱼等。
0.0001左右

M
参与人体内铁的利用,可预防贫血、促进发育,并能帮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莴苣、蒜苗、大葱、四季豆、萝卜、芹菜、菠菜、藕、禽畜类动物肝脏等。
0.1~0.3

Se
参见《介绍7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参见《介绍7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0.3左右

Cr
参与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调节血糖,减少胆固醇的含量,缓解动脉硬化。
谷物、绿豆、芝麻、菠菜、黄瓜、山楂、牛肉、羊肉、鸡肉、鸽子肉、动物肝脏、螃蟹、虾等。
0.01~0.2

Se
参见《介绍7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参见《介绍7种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生理功能》
3左右

V
刺激造血功能、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代谢,减少动脉硬化;有胰岛素类似的作用,有利于正常的糖代谢及骨骼发育。
红薯、蚕豆、豌豆、芝麻、花生、土豆、山药、芋头、胡萝卜、红萝卜、竹笋、藕、芦笋、苋菜、空心菜、生菜、芹菜、香菜、韭菜、菜花、黄瓜、、冬瓜、苦瓜、丝瓜、南瓜、茄子、西红柿、青椒、菜豆、豇豆、蘑菇、核桃、栗子、松子等。
0.01~0.02

F
氟参与骨骼及牙齿组织的代谢。骨和牙齿中含有人体内氟的大部分,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
小麦、大豆等豆类,白菜、土豆、芥菜、萝卜、茄子、丝瓜等蔬菜,鸡蛋、鸭蛋等禽蛋,牛肉禽畜肉类,沙丁鱼、虾、大马哈鱼等鱼类,添加了氟化物的饮用水。
1~2

G
在人体机能如物质代谢、能量转换、抗病能力,心血管、神经、生殖等功能中,都有锗的参与。促进抗体产生,有抗肿瘤、抗衰老作用。
大蒜、蘑菇,饮用水。
0.4~3.5

S
能维持骨骼、软组织和结缔组织的正常生长,对人体主动脉硬化具有软化作用,可强壮骨骼、促进生长发育,对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关节炎和神经系统紊乱等可起到防治作用,并具有防癌抗衰老的功能。
谷物、禽畜肉、饮用水。
10~50

Ni
激活肽酶,有增强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和刺激造血及稳定细胞超微结构作用。
大米、裸麦、燕麦、豌豆、红小豆、花生、豆角、萝卜、胡萝卜、卷心菜、韭菜、黄瓜、芦笋、芹菜、菠菜、丝瓜、茄子、洋葱、荠菜、蘑菇、海带等。
0.2~0.5

Sr
能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对老年骨质增生有保护作用;锶的聚集程度可以作为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小麦、谷物、山楂、饮用水。
1.9

As
有刺激造血、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及促进生殖功能;参与蛋白质的代谢;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使肠壁变薄,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有效抑制肠道寄生虫,降低肠道细菌数量。
谷物、水产品
0.01~0.02
4.4、环境污染与排毒食物
在当今社会还要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的水体污染也十分严重。当因为污染使水体中某种物质含量很高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再食用某种物质含量高的食物,而是应该注意选择一些能够排除某种物质的食物。例如,我国大陆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已发现了饮水型砷中毒的存在,远早于倍受国际关注的孟加拉国国国及印度西孟加拉国国地区灾难性的水砷污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疆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就已经报告了井水砷污染对人群造成的毒害效应;继之又在内蒙、山西、吉林、宁夏、青海等地发现大面积砷中毒病区。我国政府于1994年正式将砷中毒列为重点防治的地方病进污管理,并在全国开展普查。直至目前,已有至少十个省、自治区发现了饮水型砷中毒,中毒地区范围之大已经远远超过孟加拉国国。而日随着调查研究的逐步深入,中国饮水型砷中毒病区还在逐年扩大:在2003年7月27~30日于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上,有报告指出云南、河南、浙江等地也发现了疑似砷中毒病例,一旦经深入研究进一步确定,这些省份将很可能成为下一批受灾地区。按照WHO的水砷标准,中国砷中毒危害病区的暴露人口高达1500万之多;已确诊患者超过数万人。砷本身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是因为某些地区的水体污染,使砷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在砷污染严重的地区,就不宜再吃含砷比较丰富的食物。而应该注意选择一些具有排毒功效的食物。事实上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污染物种类极其复杂,有时候因为很难确定污染物的成分,所以很难选用排毒化学药物。在我国中医典籍中记载了许多被作为排毒药材的食物,很多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例如,我在《人·成语·环境》(东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介绍过,大蒜和苹果可以吸收人体中的铅。事实上,黄瓜、荔枝、木耳、蜂蜜、胡萝卜、苦瓜、海带、茶叶、绿豆等也都是古代中医认为有排毒作用的食物。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胡萝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果胶,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之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出。通过食物排毒既有效又安全,所以很有发展前途,所以非常有必要研究中药排毒制剂。这方面若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那将是中医科学对全人类的一个了不起的新贡献。正因为我国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在本书中将重点介绍一些能排毒的常见食物,如黄瓜、荔枝、木耳、蜂蜜、胡萝卜、苦瓜、海带、茶叶、绿豆等。
总之,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当地的环境状况,坚持饮食多样化的原则,做到既确保对矿物质的摄入量,又要通过食物避免某些矿物质的污染危害。
我在这里顺便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下当代诋毁中医的领军人物、笔名叫做方舟子的人攻击中医的一把“利剑”。笔名叫做方舟子的人本名叫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自费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这位美国生物化学博士连个大学讲师的头衔都没有,却成了一个网络文学“大侠”,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担任新语丝社社长,自诩“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方舟子博士攻击中医的伎俩很多,其中 “砷”是其攻击中医的一把“利剑”。简言之,方舟子博士认为“砷”是一种对人有毒有害的重金属,而事实上他不知道“砷”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非金属元素。他还以为“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从方舟子博士在化学方面的这样的信口雌黄来看,证明方舟子博士根本就没有学好大学基础化学,更不知道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从方舟子博士的身上我看到了当代诋毁中医的人物的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信口雌黄,而是无知无畏。
5、维生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肌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最好的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所以它们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
维生素是怎么被人们发现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付出了多少代价?维生素的发现有一个漫长的历程。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3000多年前。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虽然他们并不清楚食物中什么物质起了医疗作用,这是人类对维生素最朦胧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它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建议海军和远征船队的船员在远航时要多吃些柠檬,他的意见被采纳,从此未曾发生过坏血病。但那时还不知柠檬中的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的试验,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维生素B1)。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Vitamin(维他命),也称维生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维生素按A、B、C一直排列到L、P、U等几十种。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有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某种维生素,经过简单的代谢反应即可转变成维生素,此类物质称为维生素原,例如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A。水溶性维生素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肌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通过肾脏过滤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由胆盐帮助吸收,循淋巴系统到体内各器官。体内可储存大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和K主要储存于肝脏(K储存较少,牛肝和鱼肝油中K较多),维生素E主要存于体内脂肪组织。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4个共同点: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它们不是构成肌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肌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肌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肌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mg或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笔者注:将此定为【维生素的功效】)
维生素虽然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但是也不同把维生素当宝贝,因为过量摄取维生素则对人体有害无益,过量摄取的维生素人体不能吸收,只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长期过量摄取的维生素会给肾脏造成严重负担,可能会使肾脏发生病变。如果过量摄取的维生素尝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就会对人体造成毒害。
下面介绍15种常见的重要的维生素。
5.1、维生素A
不饱和的一元醇类,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易出现干眼病,故又称为视黄醇、抗干眼醇。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需。缺乏时,上皮组织干燥、增生、过度角化,抵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降低。例如泪腺上皮分泌停止,能使角膜、结膜干燥,发炎,甚至软化穿孔。皮脂腺及汗腺角化时,皮肤干燥,容易发生毛囊丘疹和毛发脱落。②、促进生长、发育及繁殖。缺乏维生素A时,儿童生长发育不良,骨骼成长不良,生殖功能减退。③、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人体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倘若维生素A供应不足,杆状细胞中视紫质合成减少,会导致暗视觉障碍──夜盲症。④、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肠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损害。所以说它也是人体内的自由基的一个重要天敌。(笔者注:将此定为【A的功效】)
动物的肝脏富含维生素A。在我国唐代的医学食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关键性的突破,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率先提出:“以脏治脏”,“以脏补脏”的学说。他在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详细而系统地列述了大量动物脏器的主治功效,其中如指出:用牛、羊、猪、兔等动物肝脏补肝明目,防治夜盲,这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现在世界各国的医生都赞赏这个好办法,是因为这个办法可以让人在享受美食的情况下治好了夜盲症。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哺乳动物的内脏及有关器官的化学元素构成与人体相似,若人体某器官因为缺少某营养素而发生病变,可以通过吃动物的某些相应的器官得到恢复。正常的人通过吃哺乳动物的内脏及有关器官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可以说维生素A的发现是对中医学的一个很好的解读。我坚信,中医学会被未来的科学逐渐解读,中医学最终将全部汇入人类的科学海洋。
过量摄取维生素A会产生副作用。每天摄入3mg维生素A,就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长期每天摄入33mg维生素A会使食欲不振、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骨骼和关节疼痛,甚至引起流产。所以说不能把维生素当作补品。
5.2、维生素B族
B族维生素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是人体内的辅酶。B族维生素富含于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胡萝卜、鱼、蔬菜等食物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5.2.1、维生素B1
又名硫胺素,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参与糖在体内的代谢。②、能增进食欲。③、维持神经正常活动等。对改善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利,能安神定志,辅助治疗失眠症。缺少它会得脚气病(因此维生素B1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神经性皮炎等,还可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道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障碍。(笔者注:将此定为【B1的功效】)
成人每天需摄入2mg左右即可满足身体需要。它广泛存在于米糠、麦麸、黄豆、瘦肉、蛋黄、牛奶、西红柿等食物中。
5.2.2、维生素B2
又名核黄素、卵黄素。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和脂肪的代谢可提高肌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②、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是肌体组织代谢和修复的必须营养素。③、强化肝功能、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④、保护皮肤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维生素B2的欠缺会导致口腔、唇、皮肤、生殖器的炎症和机能障碍,称为核黄素缺乏病。(笔者注:将此定为【B2的功效】)
成人每天需摄入3mg左右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许多谷物、蔬菜、水果、乳制品和水产品等食物中富含B2。
B2在碱性或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所以在用小米、大米等五谷杂粮熬粥时不宜放碱。
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的,因为多余的量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不会贮留在人体中。服用B2时,有时尿液会变黄色,就是因为B2随尿液排出。
5.2.3、维生素B3
B3又称尼克酸、烟酸、烟酰胺、烟碱酸、尼古丁酸、维生素PP等,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在体内与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结合构成辅酶Ⅰ和辅酶Ⅱ,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电子载体或递氢体作用。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②、它是合成性激素不可缺少的物质。③、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减轻胃肠障碍。④、减轻美尼尔综合症的症状等。⑤、对脂溢性皮炎和湿疹有效,具有美白和活化皮肤细胞的作用。⑥、是胰岛素的激活剂,糖尿病人经常吃些富含B3的莴苣等食物,可改善糖的代谢功能。缺乏可引起癞皮病。此病起病缓慢,常有前驱症状,如体重减轻、疲劳乏力、记忆力差、失眠等。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出现皮炎、腹泻和痴呆。由于此三系统症状英文名词的开头字母均为“D”,故又称为癞皮病“3D”症状,所以B3又称抗癞皮病维生素(笔者注:将此定为【B3的功效】)
B3是B族维生素中人体需要量最多者,成人每日摄取量是13~19mg即可。因为常见食物中多富含B3,所以很少有缺B3者。在全麦制品、糙米、绿豆、芝麻、花生、香菇、紫菜、无花果、乳品、蛋、鸡肉、肝、瘦肉、水产品等食物中特别富含维生素B3。
5.2.4、维生素B5
B5又称泛酸,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①、参与肾上腺激素的合成。②、协助其它维生素的吸收利用。③、帮助脂肪、蛋白质及糖类的能量转化。④、能增强体力,预防贫血、脱发、白发和未老先衰,维护消化道的正常功能。⑤、可以消除紧张、焦虑、治疗抑郁症。笔者注:将此定为【B5的功效】)
动物肾脏、肝脏、牛肉、猪肉、豆类、禽蛋、蘑菇、蜂王浆、全麦等食物中富含B5。
5.2.5、维生素B6
又称吡哆素,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除参与神经递质、糖原、神经鞘磷脂、血红素、类固醇和核酸的代谢外,参与所有氨基酸代谢。②、与维生素B2的关系十分密切,维生素B6缺乏常伴有维生素B2症状。它参与抗体的合成、消化系统中胃酸的制造、脂肪与蛋白质利用(尤其在减肥时应补充)、维持钠/钾平衡(稳定神经系统)。缺乏B6时会有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呕吐等症。③、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烘便排泄的特性,可降低人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减少分泌毒素的腐质在肠道内积滞,因而可防治便秘、肠炎,可减少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笔者注:将此定为【B6的功效】)
人体每日需要量约1.5~2mg,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且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所以人类很少发生维生素B6缺乏症。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来自于肉类、家禽、鱼,马铃薯、红薯、蔬菜中。
5.2.6、维生素B12
即抗恶性贫血维生素,含有金属元素钴,是维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又称钴胺素,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是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质,缺少它会产生恶性贫血症。②、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③、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肌体代谢。(笔者注:将此定为【B12的功效】)
人体对B12的需要量极少,人体每天约需12μg(1/1000mg),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缺少。
5.2.7、维生素B13
化学名乳清酸,它具有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作用和其它新功能,可防肝病及未老先衰,有助于对多种硬化症的治疗。(笔者注:将此定为【B13的功效】)
人们对维生素B13的了解有限,尚未发现有关B13的缺乏症,目前也不清楚每天需要多少。根茎类蔬菜中富含B13。
5.3、维生素C
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所以称作抗坏血酸,水溶性维生素。C是人体需要的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①、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C参加,所以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血管壁的强度和C有很大关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当体内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严重情况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现象,乃至死亡。牙龈是软组织,当缺乏C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丰富的胶原蛋白还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笔者注:将此定为【胶原蛋白的功效】)②、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甚至可以使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③、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显著的抗癌功效。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有醒脑提神,解除疲劳的作用。所以它是人体内的自由基的一个重要的天敌。④、可以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⑤、保护细胞、解毒,特别保护肝脏。⑥、排铅功能。维生素C与铅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排铅。⑦、提高肌体的应急能力。人体受到异常的刺激,如剧痛、寒冷、缺氧、精神强刺激,会引发抵御异常刺激的紧张状态。该状态伴有一系列身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转化而来,在次过程需要C的参与。(笔者注:将此定为【C的功效】)
许多五谷杂粮、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中皆含C,正常人只要合理饮食,一般不会造成C缺乏,肾脏能够把多余的维生素C排泄掉。
5.4、维生素D
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①、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②、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③、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④、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⑤、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D缺乏症主要是佝偻病、严重的蛀牙、软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笔者注:将此定为【D的功效】)
维生素D在食物中分布不广,畜肉、禽类、谷物、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D很少,它只存在于一些脂肪丰富的鱼类、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中,但这些食物并不被人们普遍食用,那人体如何获得充足的大量的维生素D呢?晒太阳!原来人体能够自行“生产”维生素D,其原料是胆固醇,它在肝脏转变为脱氢胆固醇,经血液运送贮存于皮肤,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就生成维生素D,所以它又被称为被称为阳光维生素。研究表明,1平方厘米皮肤经中等强度的阳光照射10分钟就能产生1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而成年人1天维生素D的需要量是200国际单位。只要每天接受充足阳光,就可获得满足人体90%的维生素D需求量,而剩下的10%则需要从每日的饮食中获取。这是多么的奇妙呀!这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多么得类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美观念的偏差,城市人(特别是某些女性)越来越远离阳光,外出时身涂防晒霜,头顶太阳伞,由于玻璃能阻挡紫外线,在室内晒太阳对补充维生素D无济于事。近年来发现多例先天性佝偻病的婴儿,他们的妈妈几乎全为白领丽人,其原因就是对阳光“严防死守”。
有两类人需要注意适当补充D:①、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照射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如长时间在室内工作的人、夜间工作者等等。②、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D,因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太少,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饮用未添加D的牛奶的小孩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D。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则不必另外加维生素D。
5.5、维生素E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它在人体内作用很广泛,故有“护卫大使”之称。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能维持生殖器官正常机能,对肌体的代谢有良好的影响。能促进男性产生有活力的精子,能促进女性卵泡的成熟,使黄体增大,并可抑制孕酮在全内的氧化,从而增加孕酮的作用。②、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预防癌症的心肌梗死。所以它也是人体内的自由基的一个重要天敌。③、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消除脂褐素在细胞中的沉积,改善细胞的正常功能,减慢组织细胞的衰老过程。④、对月经过多、外阴瘙痒、夜间性小腿痉挛、痔疮症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缺乏E会导致男性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还会导致动脉粥洋硬化、血浓性贫血、癌症、白内障等;还会引发近视等。(笔者注:将此定为【E的功效】)
在食油、水果、蔬菜及粮食中均存在E。小麦胚芽、红薯、山药、莴苣、猕猴桃、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鱼肝油、禽蛋等食物含E较丰富。所以只要坚持多样化饮食,就不会缺乏E。
5.6、维生素H
又称生物素、辅酶R,维生素B7,是水溶性维生素。它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还参与维生素B5、B12、M的代谢;促进尿素合成与排泄。(笔者注:将此定为【H的功效】)
动物肝、禽蛋黄、奶等食物中富含H。尚未见人类缺乏H的病例,可能是由于除了食物来源以外,肠道细菌也能合成H之故。
5.7、维生素K
维生素K分为二大类。维生素K1、K2是脂溶性维生素,K1存在于一些绿色植物中,K2存在于人和一些动物体内(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是人工合成维生素K3和K4。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主要功能是控制血液凝结。K是四种凝血蛋白(凝血酶原、转变加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和司徒因子)在肝内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缺乏K会出现流鼻血、尿血、胃出血及瘀血等症状。②、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③、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笔者注:将此定为【K的功效】)
因为人体自身能合成K,加上在动物肝脏、禽蛋和一些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量较丰,因此,一般人不会缺乏。但妇女在经期或者产后,应适当多吃一些富含K的食物,以避免流血过多。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痔疮便血的人、做了手术的人也应适当多吃一些富含K的食物。
5.8、维生素M
也称叶酸(富含于蔬菜的绿叶中故名)、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叶精、维生素B9,属水溶性。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抗贫血。②、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止胎儿畸形。怀孕早期孕妇常缺少维生素M,若不及时补充就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严重者会造成胎儿无脑和因神经管不能闭合导致脊柱裂竺等先天性畸形。③、对产妇、乳母有催乳的功效。人体缺乏M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红细胞的体积变大,发生巨细胞性贫血。(笔者注:将此定为【M的功效】)
人的肠道细菌能合成维生素M,故一般不易发生缺乏病。但当吸收不良,代谢失常或组织需要量过高以及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如磺胺类)等时,皆可引起维生素M缺乏。人体每日需要量约400μg。
5.9、维生素P
维生素P,又名柠檬素,是由柑桔属生物类黄酮、芸香素和橙皮素构成的,也是水溶性的。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它能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C的活性。在复合维生素C中都含有P。②、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有助于防治于脑溢血、视网膜出血、、牙龈出血、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出血性紫癜。(笔者注:将此定为【P的功效】)
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属于真正的维生素,但一般还是把它划归到维生素类。人体无法自身合成P,因此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柑橘类水果、杏、枣、樱桃、茄子、荞麦、茶等富含P。
正常的成年人只要饮食正常,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但是有三类人需要通过药物补充维生素:一是,处于迅速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不同的人对维生素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虽然是吃同样的食物,有的人不会缺乏维生素,但是会缺乏某种维生素。笔者对B2的吸收能力较差,所以我少年时代经常缺B2,突出的症状是口腔经常出现溃疡。但是与我同吃一样的食物的姐姐却很正常。我的这个生理“缺陷”遗传给了儿子,所以我儿子也一度经常出现口腔溃疡。后来我让他每天坚持吃一片B2。我救过调查得知,事实上很多少年儿童经常出现维生素缺乏,特别是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如,有的因为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有的因为缺乏维生素D而患佝偻病;有的因为缺乏维生素B1而得脚气病等等。二是,某些老年人。某些老年人因为某些生理功能的衰退而造成了对维生素吸收能力的下降,也会产生某种维生素缺乏症。三是,抽烟太多的人会缺乏维生素C,因为尼古丁会破坏大量的维生素C。
通过药物补充维生素一定要在饭后吃,因为空腹不利于吸收。
维生素对人体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过量摄取维生素只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若长期过量摄取维生素一方面会加重肾的代谢负担,另一方面还会对身体产生很多危害。
总之,既要保证摄取满足人体需求的维生素,又不能把维生素看作是有益无害的补品。
另外,在这里简要谈一下“伪”维生素。现在维生素的命名很混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其一,在维生素的发现过程中,有些化合物曾经被误认为是维生素,但是后来又被否定了,这是客观原因。其二,因为商业利益有些化合物被制造商故意沿用以前的名称,有的是被故意错误地命名为维生素,这是主观原因。常见的“伪”维生素有以下几种:
维生素B族中有一些化合物曾经被认为是维生素,如维生素B4(腺嘌呤)等。
维生素F——最初是用于表示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脂肪酸,因为脂肪酸的英文名称(FattyAcid)以F开头。但是因为它其实是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而脂肪在生物体内也是一种能量来源,并组成细胞,所以维生素F在正式的介绍上不称为维生素。
维生素Q——有些人认为泛醌(辅酶Q10)应该被看作一种维生素,其实它可以通过人体自身少量合成。
维生素S——有些人将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命名为维生素S。
维生素T——在一些自然医学的资料中被用来指代从芝麻中提取的物质,它没有单一而固定的成分,因此不可能成为维生素。而且它的功能和效果也没有明确的判断。
维生素U——某些制药企业使用维生素U来指代氯化甲硫氨基酸,这是一种抗溃疡剂,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现在世界主流科学界认为,在维生素的定义中必须同时满足四个特点才可以称之为必需维生素:②、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维生素D人体可以少量合成,但是由于较重要,仍被作为必需维生素),需要通过食物补充。②、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③、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④、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伪”维生素都不具备这四个特点。
在这里我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角度简要谈谈对“黄金搭档”的看法。“黄金搭档”多年来通过央视等媒体采用广告轰炸的方式叫喊着甜言蜜语,声称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读者朋友现在应该很清楚,“黄金搭档”是在有意误导消费者。正常人只要不偏食,完全可以通过主食、蔬菜等食物和饮水而满足身体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黄金搭档不过是由多种维生素和一些普通的无机盐(如锌盐、铁盐、铜盐等)组成的一种化学混合物,正常人服用黄金搭档只能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某些缺乏某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廉价的维生素片或无机盐药片(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锌等)即可,吃猪肝等动物肝脏是补充微量元素的一个好办法。现代科学还没有可靠的手段确定某种过量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对人体造成的慢性伤害,所以消费者很难体验出“黄金搭档”的功效,科研人员也很难发现“黄金搭档”的副作用。所以只有通过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特点,才能识破“黄金搭档”的真相,才能识破未来的忽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奸商导演的所有骗局。
6、水
水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特殊营养物质。我在《水·生命·健康》(东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水与生命、健康的关系。所以在这里仅简要介绍如下内容:
6.1、水是生命的源泉
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生命结构的基本构体,也就是说,水是人(和动、植物)体组成的基础物质。就人类而言,构成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大致如下:蛋白质占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钙等矿物质6%,剩下的61.5%为水,也就是说,体重的2/3为水,婴儿则含水量更高,约占80%。就生理来说,人体各部组织,也大都由水来支持,人体器官组织的含水量大致如下:血液83%,肌肉76%,肺、心脏80%,肾83%,肝68%,脑75%,就连骨骼也含水22%。人体可以说由水形成,生命活动甚至可以说以水为中心而进行,一旦缺水,生命必然结束。
水是新陈代谢的主要介质。维持生命体的存在,保持生命的活力,依靠的是新陈代谢过程。对人体而言,当我们吃进食物后,将它消化、吸收时,就有个加水分解的过程,这时必须要消耗一些水分。人体其它器官组织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功能,都要排泄一些废物,当然也都要靠水来携带废物。所以要每天摄取适量水分,使整个新陈代谢流程保持顺畅。对人体而言,水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帮助消化,排泄废物,润滑关节,平衡体温、维持细胞机能以及维持淋巴、血液等人体一切组织的代谢。俗话说:“人能三日无粮,不可一日缺水。”为了维持生命,人体每日需补充2000~2500ml水,扣除食物及其氧化所产生的水1000ml左右,每日须饮水补充1000~1500ml。据生理学研究,人不吃食物,大约可活二周甚至更久,但若滴水不沾至多可活7天。
正是因为水是人(和动、植物)体组成的基础物质,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介质,所以,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很重要,也很复杂,我在拙作《水·生命·健康》(东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对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多言了。我在这里仅仅强调两点:①、好的水源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好的水源是人体获取矿物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人(特别是正在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饮用人工生产的纯净水,不利于身体健康。有条件的饮用含很多矿物质的优质矿泉水最好。②、饮用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的人要注意多吃一些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就可以减轻重金属对身体的危害(参见后面的【果胶的功效】)。
6.2、要注意做到科学饮水
对此我在《水·生命·健康》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人和万物生命的源泉。人体失水占体重的2%时,人就会感到口渴,失水量达20%时就会死亡,饮水不足便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但饮水不当同样也会影响健康,所以,要注意做到科学饮水。要做到科学饮水,应注意8点:①、要明确“口渴”和“体渴”的不同含义。平时,我们渴了就饮水。可是饮水也大有学问。要分清“口渴”与“体渴”,对症饮水。人在安静时不流汗水,如果吃了很咸的食物,就会产生渴的感觉。这时,机体不缺水,只是出现了口渴。在这种“口渴”的情况下,需要饮用一些水冲淡体内盐的浓度,或者吃一些含水含钾量高的水果(如西瓜、西红柿、椰子等),渴就解除了。在运动时,身体流汗,人就想喝。但如果仅仅是喝水,很快就会觉着口不渴了,可身上还会感到疲惫乏力,如果称称体重,还会发现比运动前下降了。这是因为身体流汗,出现了“体渴”,水很快就能消除口渴,但身体的失水状态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喝淡盐水、茶水。②、别用饮料代替饮水。饮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电解质等,这些物质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离开胃,长期饮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同时还会增加肾脏过滤的负担,影响其功能。③、饮水要注意时辰。早晨起床后人们由于夜间长时间的睡眠而滴水未进,加之尿液的形成以及显性或不显性的出汗等导致体内水份缺乏。因此起床后适量多饮点水,可补偿一夜之间水的消耗,同时对预防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的形成等亦有一定的作用。上午10时左右饮水可补充由于工作流汗及经由尿液排出之水分,维护占人体约70%的水分。下午3时左右饮水可以有效地补充汗水、尿液排泄流失之水分,而且体内囤积的废物也会因此而顺利“搬运”出去,防止人体酸性化。4、晚上8时左右,睡前饮水被视为最适宜的时辰,因睡眠时血液浓度增高,饮水可以冲淡血液,加速血液循环。④、饮水要注意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与其它动物一样,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需要的水分也就比冬天相应增多,所以要注意适量多饮水。夏天炎热,人体排汗多,相对其余季节而言,需要补充更多水分。根据夏季的特点,除加大饮水量以外,还可以适量进食些新鲜瓜果和以“茶”代水。夏天瓜果异常丰富,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既可以当菜,又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让这些新鲜的瓜果成为辅餐,实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良好习惯。绿豆汤也是传统的补水消暑的好饮料。秋天的气温虽然凉爽,但因为空气干燥,光线穿透力强,阳光中所含的紫外线并不逊于夏天。秋天,人们肌肤的汗腺与皮脂腺的活动力较差,新陈代谢相对迟缓,许多人的脸上还会起皱纹或色斑、粉刺,原有的色斑、褐斑也会加深。在秋季要注意多饮热茶水。茶水中富含维生素及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糖、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它们与唾液发生反应使口腔滋润产生凉感。具有清心提神、除烦消炎、生津解渴、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喝热茶能促进人体汗腺分泌,大量水分从汗毛孔渗出散发热量。这样就达到了补水护肤的双重作用。另外秋季要注意多吃一点养肺的蔬菜和水果。如萝卜、甘蔗、柑橘等。萝卜能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痰稠等症,若与甘蔗、梨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甘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消痰镇咳之佳品。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冬天也要注意补水。冬天,虽然出汗甚少,但人体也会通过排便、排尿和皮肤自然蒸发等失去大量水分。在冬季运动,人体出汗似乎不多,但实际上出汗并不少,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锻炼时血管扩张,毛孔开放,水分蒸发很快。此外,冬季取暖如烤火、以及使用电热毯都会使失水增加。所以,冬天也应注意补水。⑤、忌饮生地表水。饮用生水虽能止渴,但若饮生地表水会引起肠炎、肝炎、痢疾、伤寒、霍乱等传染病,因为未经煮沸的地表水,常含有致病菌和寄生虫。即使经过消毒处理的城市自来水也不能生饮,因为城市自来水一般都是用氯气做消毒剂,生水中常含有过量的氯,饮了含有过量的氯的生水,人体就会受到氯的毒害,而在煮沸的情况下过量的氯就挥发了。所以最好饮用煮沸后的温开水。⑥、最好饮低温开水,不要饮温度太低的冰镇水。所谓低温开水,是将烧开的水凉到25℃左右。低温开水内聚力增大,分子间更加紧密,表面张力和水的密度、拈滞度、导电率等理化性能都有改变,其生物活性比自然水要高4—5倍,这些性质与人体细胞的液体十分接近,最易于渗透入细胞,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饮用温开水,不仅可以起到激活内分泌腺及心、肝、肾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保持皮肤水分,使人容光焕发;温开水的活性还在于提高脏器脱氧氢酶的活性,有利于将肌肉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降低,使人尽快地恢复体力与精力。所以,生活中尤其是活动后喝低温开水是十分有益的。有许多朋友在夏天喜欢喝“瓦凉瓦凉”的冰镇水,其实这绝对是错误的。在夏季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可以喝在室温环境下冷却的白开水,而绝不应该喝冰镇的水。冰镇过的水的确可以使口腔周围变冷,但对血管的刺激过于强烈引起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对胃粘膜的刺激很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重者还会引起胃痉挛和腹泻。⑦、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要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⑧、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饮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了的优质矿泉水(优质矿泉水对人体的好处在前面已经论述了,在此就不多言了。)。
6.3、五种水不能喝
对此我在《水·生命·健康》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有5种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分别是:①、老化水。俗称“死水”,也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常饮这种水,对未成年人来说,会使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则会加速衰老。许多地方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益增高,据医学家们研究,可能与长期饮用老化水有关。有关资料表明,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也随着水贮存时间增加而增加。②、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得过久,水中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份和硝酸盐含量很高。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时间加热沸腾的水,由于水分的蒸发,使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饮用后部分硝酸盐在人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③、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等剩锅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水垢经常随水进入人体,还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和造血系统病变,甚至引起早衰。④、不开的水。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经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专家指出,饮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当水温达到100℃,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效果较好。⑤、重新煮开的水。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水烧了又烧,使水分再次蒸发,亚硝酸盐会升高,常喝这种水,亚硝酸盐会在体内积聚,引起中毒。
6.5、自来水不宜直接煮饭
对此我在《水·生命·健康》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用自来水直接煮饭有两大害处:①、维生素B1是大米、小米等粮食中的一种主要的营养成分,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未烧开的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在煮饭过程中,水中的氯会破坏粮食中的维生素B1,时间久了,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诸如消化不良、皮炎等症。②、水中含有的很多有害重金属会溶解在饭里。正确的煮饭方法应该是先用我介绍的方法烧开自来水,然后倒入暖水瓶中沉淀一会,再将开水倒入锅中煮饭。否则,你做的饭就是谋害家人的药,请原谅我的直言不讳。另外,大米、小米等粮食中含有大量淀粉,这些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开水煮饭让大米一开始就处于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有利于淀粉的膨胀、破裂,使它尽快变成糊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6.5、当心烧水壶和暖水瓶里的“杀手”
对此我在《水·生命·健康》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烧水壶和暖水瓶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在内壁上形成一层厚厚的黄灰色的沉淀物,这就是水垢。
水垢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的化合物。若不及时除去水垢,这些重金属的化合物就与烧水壶(暖水瓶)中的水形成一种“沉淀——溶解”动态化学平衡,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大(若水质显酸性,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更大)。当人们长期小量地把这些重金属摄入体内,就有可能引起人体消化、神经、呼吸和造血系统的病变和功能障碍。所以化学家称水垢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再说,烧水壶中的水垢还不利于传热,浪费燃料。因此必须及时清除水垢。
清除水垢的方法是:用醋或者稀盐酸溶液。水垢除去后要用自来水冲洗几次烧水壶(暖水瓶)。
7、生物类黄酮
生物类黄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类有机化合物,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大多数都是脂溶性的。
因为现代科学对生物类黄酮的认识较晚,所以很多学者目前还不承认生物类黄酮是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我把生物类黄酮看作是人体需要的第七大基本营养物质,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生物类黄酮对人体的巨大作用。
生物类黄酮是维生素P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维生素P并不属于真正的维生素,因为生物类黄酮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发现了3000多种),而且对人体十分重要,所以我决定专门介绍生物类黄酮。
生物类黄酮一般都带有较多的酚羟基,属多酚类物质。具有生化活性的生物类黄酮在人体中参与了许许多多的生化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抗氧化作用。类黄酮的酚羟基可直接与活泼自由基反应,阻断自由基链的传递过程,从而抑制体内脂内的氧化。所以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及毒素,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它也是人体内的自由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天敌。②、抗突变和抗癌作用。类黄酮能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阻断最终致癌物质与DNA的结合,具有抑制HL-60白血病细胞生长和溶解癌细胞的作用。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多数类黄酮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可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清脂质,延长红血球寿命并增强造血功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④、有消炎、抗过敏、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⑤、它们与维生素C有协同效应,保护和稳定体内的维生素C。⑥、生物类黄酮已经被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弱、牙龈出血、静脉曲张、痔疮、淤伤、拉伤以及血栓症。因此,生物类黄酮被人们称为“植物营养素”。(笔者注:将此定为【生物类黄酮的功效】)
人体若长期缺乏某种生物类黄酮,将会引起某些部位发生病变。像一些维生素一样,很多生物类黄酮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如果通过食物及时补充了所需要的生物类黄酮,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生物类黄酮广泛存在于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类黄酮是这些食物中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一般情况是,某种食物的特殊气味越浓烈,则其所含的生物类黄酮也就越多。例如大蒜、葱、洋葱、姜、辣椒等具有浓烈辣味,所以他们所含的生物类黄酮较多。香菜、芹菜等蔬菜的特殊气味较浓烈,所以其生物类黄酮的含量也很丰富,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和降血压的作用。许多水果干果中也富含生物类黄酮。例如,柑橘属水果富含橙皮苷、柚皮苷、川陈皮素等多种类黄酮成分,具有防癌和降血糖作用。山楂中的类黄酮含量达,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葡萄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类黄酮、白藜芦醇等,在葡萄果皮中的含量较高。因红葡萄酒是带皮、籽发酵的,而白葡萄酒是去除皮、籽后用果肉、果汁发酵的,因而红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明显高于白葡萄酒,其抗动脉硬化、抗癌等功能也优于后者。另外,丹参、人参、黄芪、葛根、甘草、陈皮、柴胡、蒲黄、枳实、紫苑、槐花、银杏、黄芩等中草药中也富含生物类黄酮。一些中草药之所以能够治病,我认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充了人体缺乏的某些生物类黄酮。例如,丹参中含的丹参酮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A、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甲基丹参酮、羟基丹参酮等就是生物类黄酮。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所以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等等许多功效。
在这里介绍两种存在于常见食物中的两种生物类黄酮:
6.1、芦丁
芦丁(芸香甙)是目前被研究较多的生物类黄酮,对人体对多种调节及保护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特别对防治骨质疏松及延缓衰老有较好的作用,且毒副作用极小。②、具有维持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脆性等作用,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具有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降血糖、降尿糖、降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等功效。③、抗病毒作用。④、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型白内障的治疗。(笔者注:将此定为【芦丁的功效】)
6.2、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大豆甙、大豆甙元、染料木甙、染料木素、黄豆黄素、黄豆黄素甙元等。
大豆异黄酮的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有两个特点:①、神奇的双向调节作用。大豆异黄酮在化学上作为结构类似物与雌激素活性有关,显示抑制和协同的双向调节功效: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异黄酮以“竞争”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时发挥弱雌激素效应,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②、它能有选择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且性质温和。它与脑、前列腺、膀胱、心血管、骨组织这些受体的亲和力强,而对子宫、卵巢、乳腺等的亲和力弱,而且其活性只有雌性激素的1/1000-1/100000。因而避免了补充雌激素可能诱发癌症的风险。
大豆异黄酮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①、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在防癌、抗癌、抗衰老、调节机体免疫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起作用。大豆异黄酮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具有正常功能的细胞,同时,还可以抑制不良肿块结构,防止肿块增生和癌细胞扩散。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及白血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大豆异黄酮也可预防卵巢癌、结肠癌、胃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②、改善经期不适。经期不适一般与雌激素分泌不平衡有关,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维持正常水平,达到改善经期不适的目的。③、预防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现代女性出现更年期提前现象,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维持正常水平,推迟绝经期,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④、预防、改善骨质疏松。⑤、预防早老性痴呆症。⑥、美容、延缓衰老的作用。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女性皮肤光滑、细腻、柔嫩、富有弹性,焕发青春风采。女性通过补充雌激素激活乳房中的脂肪组织,使游离脂肪定向吸引到乳房,从而达到丰乳的效果。⑦、提高性生活质量。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女性阴道上皮细胞的成熟度增加,阴道肌肉弹性增强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笔者注:将此定为【大豆异黄酮的功效】)
另外,叶绿素虽然不是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但是却是一种经常被食用且对身体很有益的物质,我在这里顺便简要介绍一下叶绿素及其功效。
叶绿素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属天然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的叶子中,所以菠菜、油菜、生菜等蔬菜中也富含叶绿素。
叶绿素对人体的好处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有利于提高人的造血功能。叶绿素的结构跟人体的红血球素非常近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被称为“绿色的血液”、“可以喝的血”。因此产妇、献血者和因意外失血者适当多吃一些富含叶绿素的蔬菜很有好处。②、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对于很多炎症特别是皮肤发炎、外伤、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肠炎等都有良好的效果。③、能与杀虫剂、残留农药、辐射性物质等毒素,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④、有利于降低胆固醇。⑤、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事实上叶绿素的生理功能早在1919年就已提出,当时的报道认为叶绿素具有促进造血功能和加速治愈创伤的作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将叶绿素和青霉素并用来治疗伤员,不仅节约了一半以上当时价格昂贵的青霉素,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注:将此定为【叶绿素的功效】)
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介绍完了,但是我在这里要谈一个观点。现在的主流科学常常说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就会导致某种器官发生病变,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有一个伟大的幻想——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现在的科学家已经把吴承恩的幻想变成了现实,那就是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说明,哺乳动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了动物的全部的遗传信息,或者说哺乳动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了动物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只是组成不同器官的细胞所含的不同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罢了。因此我认为,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那么任何一个细胞都有发生病变的可能,只是现代科学目前还没有办法证明这一点,但是我坚信这一点迟早会被证明的。
㈣、日常食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
我在前面的《关于人体内的自由基》一文中说过,击退自由基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它的天敌,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很多自由基的天敌,那就是日常食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
在人们的日常食物中含有一些天然活性成分,它们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具有特定的保健功效,而且毒副作用很小或者没有。对食物中天然活性成分的了解,可使每一个人针对自己的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确定合理的科学的食谱,发挥活性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在前面的《人体所需要的七大基本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一文中事实上已经介绍了三类人体内的自由基的天敌:①、锌、锰、铜、铁等微量元素。②、A、B、C、E等维生素。③、生物类黄酮。我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另外7种日常食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
1、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一词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中还没有出现,当时只有“粗纤维”之说,用以描述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且仅包括部分纤维素和木质素。通常认为膳食纤维对人体不具有营养作用,甚至吃多了还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尤其是对矿物质的吸收,对身体不利,一直未被重视。后来才逐渐认识到那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非营养”物质,却与人体健康密切有关,而且在预防人体某些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癌和便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一词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其废弃改称为“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的食物营养素。以水溶性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水溶性纤维和非水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而果胶、树胶、卡拉胶、琼胶等多糖胶体属于水溶性纤维。一般说来,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优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膳食纤维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清理胃肠道。它刺激胃肠道的蠕动,软化粪便,防止便秘,促进排便,减少自由基、有害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和过量的营养物质在肠胃道中的停滞时间,保持肠胃道清洁,从而预防痔疮、胃癌、结肠和直肠癌胃等肠道疾病,还可预防肥胖、预防胆结石、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正因如此,膳食纤维有了“胃肠清洁夫”的美誉。我国的古代中医虽然不知道“膳食纤维”这个名词的化学含义,但是却早已经认识到了某些食物清理肠道的重要作用,因为韭菜具有清理肠道的显著作用,所以中医给韭菜是起了一个“洗肠草”的别名。现代科学证明韭菜富含膳食纤维。②、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维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有利于某些营养素的合成。③、能预防和改善糖尿病症状。膳食纤维能够延缓对葡萄糖的吸收,推迟可消化性糖类如淀粉等的消化,避免进餐后血糖急剧上升,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还可直接影响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血液中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所以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含量充足的饮食,无论是在预防还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功效。
人体主要是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摄取膳食纤维。例如燕麦中含有多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对阻止胆固醇吸收效果较好。此外,米糠和麦麸、豆类的外种皮、甘蔗渣和果渣中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另外,膳食纤维还有妨碍消化与吸收营养的副作用,所以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的人要注意不宜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但是有两类人可以利用这个副作用。①、想减肥的人。膳食纤维既能增加人的饱腹感,又能减少人体对食物中脂肪的吸收,降低膳食中脂肪的热比值,相对控制和降低膳食的总能量,避免热能过剩而导致体内脂肪的过度积累,既可解决饱腹而不挨饿的问题,又可达到控制体重减肥的目的。所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粉、土豆、红薯、韭菜、芹菜等)特别适合减肥者。②、肥胖者、老年人和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膳食纤维能够抑制对胆固醇的吸收,所以肥胖者和老年人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预防高血脂和冠心病。已经患高血脂和冠心病人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利于减缓病情。
只有了解了膳食纤维的有利作用和副作用,只有了解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含量情况,才能做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选择食物,才能做到充分利用食物的有利作用,才能做到把副作用变为适合自己的有利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科学饮食中也包含着辩证的哲学关系。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膳食纤维的功效】)
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重要成员果胶还有独特的作用,所以我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它。果胶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其功效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可显著降低血糖,血脂,减少胆固醇,疏通血管。所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和老年人要注意多吃一些含多糖胶体丰富的水果和蔬菜。②、能够吸附铅、汞等重金属。我国的长江、黄河等所有的大江大河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所以饮用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的人也要注意多吃一些含多糖胶体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就可以减轻重金属对身体的危害。③、对保护皮肤,防止紫外线辐射,冶疗创口,美容养颜都存一定的作用。另外,果胶还是高档的天然食品添加剂,被用作食品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增香增效剂等。(笔者注:将此定为【果胶的功效】)
有些学者把膳食纤维列为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素,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因为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我把它作为食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介绍。
2、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
2.1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上中央有相同的多烯链,根据存在于其两端的芷香酮环或基团的种类有α、β、γ、δ、ε。β-胡萝卜素在胡萝卜素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在众多异构体中最具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
胡萝卜素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在防癌、抗癌、抗衰老、调节机体免疫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起作用。
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胡萝卜所含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成维生素A。每一个胡萝卜分子可以转化成2个维生素A分子。所以它是重要的常见维生素A原。据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测定,食用胡萝卜,使其中的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且这种由胡萝素转化的天然维生素A,发挥的效果大大胜过人工合成的药物。并可以避免单纯服用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造成服用后的副作用,进而有可能引发维生素A过量引起中毒。一些研究表明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足量的β-胡萝卜素可能减少患上两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心脏病和癌症。通过吃胡萝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是人体获取维生素A重要途径。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胡萝卜素的功效】)
2.2、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的总称。普遍存在于动物、高等植物、真菌、藻类和细菌中的黄色、橙红色或红色的色素。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亦称脂色素。自从19世纪初分离出胡萝卜素,至今已经发现近450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高度不饱和化合物(多烯),含有一系列共轭双键和甲基支链。类胡萝卜素可分3类:
①、羟类化合物。最常见的是西红柿红素。西红柿红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作用是维生素E的100倍,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远胜于其它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对防治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有显著效果;能促使细胞的生长和再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制,被西方国家称为“植物黄金”;还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还能提高男女性机能。西红柿红素能聚集于前列腺、肾上腺等处,促使前列腺液分泌旺盛,可维护射精功能,女性多吃西红柿可激发性欲和激情;还具有预防骨质疏松、降血压、减轻运动引起的哮喘等多种生理功能。正因如此,2003年,美国《时代》杂志把西红柿红素列在“对人类健康贡献最大的食品”之首。西红柿、西瓜、木瓜、葡萄等蔬菜和水果富含西红柿红素。(笔者注:将此定为【西红柿红素的功效】)
②、叶黄素,亦称胡萝卜醇,是胡萝卜素的非酸性氧衍生物。含氧基团有羟基、酮基、醚基、环氧基和类呋喃基。常见的有隐黄质、玉米黄质、叶黄素、辣椒红、虾青素、虾红素、海胆烯酮、蒲公英黄质、新黄质、柠黄质、紫菌红素丁等。
③、类胡萝卜素酸,胡萝卜素的羧酸衍生物。例如:藏花素、胭脂树橙和红酵母红素等。
植物的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各种黄色质体或有色质体内。如秋季的黄叶,黄色花卉,黄色和红色的果实和黄色块根。动物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脂肪、卵黄、羽毛和鱼鳞以及虾蟹的甲壳的色素。动物的类胡萝卜素一般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如虾青蛋白含有虾青素,虾卵绿蛋白是虾青素与一种富含的的复合物。
类胡萝卜素也是优良的抗氧化剂,也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类胡萝卜素的功效】)
3、葫芦素
葫芦素是植物中的苦味素,是一类四环三萜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葫芦科植物中(葫芦科植物中包括各种瓜果,如黄瓜、冬瓜、西瓜、甜瓜等等),在十字花科、玄参科、秋海棠科、杜英科、四数木科等高等植物及一些大型真菌中也有发现。
葫芦素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也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逆转细胞免疫缺陷,激发细胞免疫功能,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抑制肝纤维增生等方面有一定作用。②、解毒清热,能消退黄疸,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麝浊、锌浊,消除腹水,改善蛋白代谢。(笔者注:将此定为【葫芦素的功效】)
4、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主要是植物)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
很多食物中的生物碱是优良的天然活性物质,例如,十字花科甘蓝属蔬菜具有较强的防癌作用,其防癌物质是甘蓝黑芥子硫苷的水解产物或衍生物。茄子中的葫芦巴碱、腺嘌呤和茄碱,甜菜中的甜菜碱具有抗肿瘤活性。
有些生物碱不仅仅是优良的天然活性物质,而且还有特殊的生理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很多中药材(食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因为其中富含的很多生物碱。例如,莲的各部分都含有生物碱,这些生物碱与其疗效有密切关系。例如荷叶能消暑利湿和止血,荷梗能宽中理气,莲子心则能清火去热,对高血压有一定效果。苦瓜中的苦味来源于生物碱中的奎宁。香菇、黑木耳和灵芝等真菌含有腺嘌呤及腺嘌呤核苷,是重要的抗血小板凝固因子,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以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L-肉毒碱(L-Carnitine)是存在于动物肌肉中的季铵盐类生物碱,它在生物体内能将脂肪酰基转运通过线粒体膜,有利于脂肪酸的氧化供能,是脂肪氧化分解的促进剂,因而具有减肥作用,并能在体育运动中提高体力和恢复疲劳。L-肉毒碱多存在于肉类食品,特别是牛肉每100g含130.7mg。(笔者注:将此定为【生物碱的功效】)
在这里强调说明两点:
其一,有些生物碱含量较低的时候对人体有益,但是含量很高的时候就会显示毒性。土豆中所含的龙葵碱就属于这样的生物碱。少量的龙葵碱既是优良的天然活性的物质,又有缓解痉挛的作用,还能减少胃液分泌,对胃疼有效;但大量的龙葵碱则对人体有害,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中毒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土豆经阳光暴晒后龙葵碱的含量会增加,在土豆发芽、皮色变绿、变紫的情况下龙葵碱也会增多,不能食用。在土豆发芽的初始阶段不宜煮食,可以炒土豆丝,而且一定加醋。醋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调味品,而且能够除掉过多的龙葵碱。生物碱有一个化学性质,那就是能与无机酸和有机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龙葵碱是生物碱,醋是有机酸,那么醋与龙葵碱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盐。初中化学中说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可以用初中化学中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理解醋与龙葵碱就发生化学反应。(笔者注:将此定为【龙葵碱的特点】)
其二,并非所有的生物碱都对人体有益,有些生物碱的毒性很强,即使含量很少也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例如许多野蘑菇中就含有剧毒的生物碱。但是当人患有某种疾病的时候就可以用有毒的生物碱治病,中医对此称之为“以毒攻毒”。例如,仙人掌中的生物碱有毒,蛇毒和蟾蜍毒也是生物碱。但是中医能用这些有毒的东西治疗很多疾病,而且疗效显著。
我在这里顺便告诉读者朋友一个预防误食野生毒蘑菇的好办法。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沂蒙山区农村度过的,进山采野蘑菇是我承担的一项重要的“家庭工作”,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家庭食用,二是将野蘑菇晒干以后卖给当时的供销社换钱。供销社把干野蘑菇卖给城里人。现在全国的很多地方的自由市场中都有卖野蘑菇的。我国的毒蘑菇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广大山区农村和城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野蘑菇品种很多,而且有时有毒的野蘑菇和无毒的野蘑菇生长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它们的长相很相似,所以有时很难辨别,所以经验不丰富的孩子误采毒野蘑菇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有些城里人因担心野蘑菇中毒而不买野蘑菇。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措施就是以谨慎的态度预防。预防的方法有2个:①、采野蘑菇的时候要预防。我从7岁进山采野蘑菇,直到上了高中为止。我跟山民学了很多的经验。我的体会主要有两个:一是,认真请教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人,仔细辨认。二是,从来不采不认识的蘑菇。②、以野蘑菇做菜的时候要预防。沂蒙山区农村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以野蘑菇做菜的时候放一瓣大蒜,若蒜瓣没有变色,则说明一般没有毒性;若大蒜瓣变成了黑色,则说明一定有毒性。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个好办法。我一直好吃野蘑菇,所以这个办法我一直沿用至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如果消毒等环节出现了问题,也有产生毒菌的可能,所以我以人工培育的食用菌做菜的时候也是放一瓣大蒜。虽然我一直没有遭遇过毒蘑菇,但是我一直这样坚持,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恳请读者朋友借鉴这个以防万一的办法。误食毒蘑菇的中毒症状是: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若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死亡。即使用了这个以防万一办法,也不能大意。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另外,毒蘑菇能使大蒜变黑色,说明毒蘑菇中的某种生物碱与大蒜中的某种成分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希望研究生物碱的化学科研人员对毒蘑菇能使大蒜变黑色的机理研究一下,也许会有一个意外的科学发现。
5、香豆精类
香豆精类是具有苯并α-吡喃酮基母核的一类化合物。香豆精及香豆精甙香豆精又名香豆素,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尤以伞形科、豆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中为多,原多数用为香料,后因发现其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肿瘤与防御紫外线烧伤作用而受到重视。伞形科蔬菜包括胡萝卜、芹菜、芫荽、小茴香等的香辛气味主要由各种倍半萜和香豆精类挥发成分组成,其中呋喃香豆精类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也是伞形科蔬菜主要的杀虫物质。伞形科蔬菜因本身含有杀虫成分,因此很少需要喷洒农药,故多属于A级绿色食品。香豆素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若经常食用富含香豆素的食物,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症状,而且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视网膜损害以及肥胖病等症状多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笔者注:将此定为【香豆素的功效】)
6、果酸
果酸是指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有机酸,最常见的有:苹果酸、柠檬酸(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鞣酸、甘醇酸、丙醇二酸、熊果酸、乳酸、草酸等。维生素C(抗坏血酸)就是一种重要的果酸。
蔬菜中含有多种有机酸,但是绝大多数的蔬菜有机酸含量较少,而且常以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所以绝大多数的蔬菜在食用时,感觉不出有酸味。只有西红柿等少数蔬菜中有机酸含量稍高,可感觉出酸味。大多数的有机酸盐进入胃里之后,就会被胃酸(盐酸)置换出来。
水果中的有机酸绝大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且含量比较高,所以很多水果有酸味。
绝大多数的果酸像维生素C一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其作用主要是刺激新的细胞生长,除过度角化的角质层,帮助患者去除受损的外层皮肤,具有润滑皮肤、增加肌肤弹性、改善皮肤质地的功能,常作为皮肤护理用化妆品的基料。另外,富含果酸还有3个功效:①、能刺激人体消化腺分泌,有利于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增进食欲;能调整胃肠功能,有助胃肠疾病的康复;还有促进新陈代谢、滋养身体的作用。②、对维生素C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这些酸可使维生素C稳定而不易被破坏,从而使食物中所含维生素C即使在烹调加工过程中也不易被氧化。③、它们能和酒精(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类化合物,所以有解酒的作用。(笔者注:将此定为【果酸的功效】)
因为常见的果酸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之中,因为它们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各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这里简要介绍几种常见果酸:
6.1、苹果酸
其功效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①、可直接参与人体代谢,被人体直接吸收,实现短时间内向肌体提供能量,消除疲劳,起到抗疲劳、迅速恢复体力的作用。②、可以使各种营养物质顺利分解,促进食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低热量,可有效地防止肥胖,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③、可以促进氨代谢,降低血氨浓度,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是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肝癌尤其是肝功能障碍导致的高血氨症的良药。④、可以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调整脑内神经递质,有利于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对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⑤、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对损伤内皮细胞效应具有抵抗作用。⑥、具有抗菌作用,所以苹果酸广泛的用于食品保鲜剂。⑦、在医药方面,用于治疗肝病、贫血、免疫力低下、尿毒症、高血压、肝衰竭等多种疾病,并能减轻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害作用。果酸钾是良好的钾补充,它能保持人体水分平衡,治疗水肿、高血压和脂肪积聚症等。⑧、是重要的食品酸味添加剂。(笔者注:将此定为【苹果酸的功效】)
6.2、柠檬酸
又名枸橼酸,其功效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能加快角质更新。角质的更新有助于皮肤的中黑色素的剥落,毛孔的收细,黑头的溶解等。常用于乳液、乳霜、洗发精、美白用品、抗老化用品、青春痘用品等。②、柠檬酸盐(柠檬酸钾、柠檬酸钠、柠檬酸钙等)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柠檬酸与钙离子结合则成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能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肌梗死。所以可以起抗凝血作用。还具有收缩、增固毛细血管并降低其通透性的作用。正因如此,在医药方面,柠檬酸钠和柠檬酸钠钾,用于矫正血液、体液及尿液的酸度。柠檬酸钠还用作抗凝血剂和输血剂,保存和加工血制品。③、有尿剂、化痰的功效。正因如此,在医药方面,柠檬酸钠和柠檬酸钠钾作为利尿剂、化痰剂等。④、对酵母、霉菌和许多真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正因如此,在食品行业,柠檬酸钠用食品防腐剂。⑤、柠檬酸为食用酸类,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适当的剂量对人体无害。在某些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所以也是重要的食品酸味添加剂。
虽然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过食含柠檬酸较高的水果等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柠檬酸的功效】)
6.3、琥珀酸
化学名丁二酸,其功效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①、它是人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组成成分。②、有抗痉挛、祛痰和利尿作用。③、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以及伤寒、绿脓、变形、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④、有镇静和降低体温的作用。⑤、免疫提高免疫力。⑥、解毒作用。⑦、也是重要的食品酸味添加剂。
酒石酸,又名二羟基琥珀酸,化学名2,3-二羟基丁二酸。与琥珀酸的功效类似。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琥珀酸、酒石酸的功效】)
6.4、甘醇酸
其功效主要体现在:甘醇酸的主要作用之一即是加速老废角质细胞脱落,增进上皮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促使肌肤更新,因此可以改善过度角化、粗糙暗沉、黑斑、以及发炎后之色素沉淀或异常,使皮肤变得光滑明亮。由于甘醇酸还能让毛孔周围的角化栓塞易于脱落,并畅通毛囊管,有效防止毛孔阻塞,因此对于油性肤质以及想要改善青春痘、粉刺、毛孔粗大等症状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笔者注:将此定为【甘醇酸的功效】)
6.5、丙醇二酸
又名2-羟基丙二酸,其功效主要体现在:能有效控制体内的糖类转化为脂肪,防止体内脂肪堆积,还能把肥胖多余的脂肪消耗掉,对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统都非常有益,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减肥有良好的效果。(笔者注:将此定为【丙醇二酸的功效】)
6.6、鞣酸
别名鞣质、单宁、单宁酸,味极涩,绿豆、茶叶中含量较高,柿子、苹果、梨等水果和黄瓜等蔬菜中也富含之,不成熟的水果中含量更高,其功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有防止细菌感染的作用。②、具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变硬,从而保护黏膜、制止过分分泌及止血。用来治疗腹泻,还可以用来治疗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③、能与铅、汞、银、铜、锌、铁等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所以能预防、解除铅、汞、银、铜、锌等重金属中毒。绿豆放在铁锅里煮了以后会变黑,就是因为生成黑色的鞣酸铁。因为铜、锌、铁等重金属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过食富含鞣酸的食物会影响人体对铜、锌、铁等重金属微量元素的吸收。
其特殊性质表现在:①、能使蛋白质沉淀,不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所以饭前半小时和饭后半小时内不要吃富含鞣酸的水果。若大量的高蛋白食物和大量的富含鞣酸的食物在胃中混合,那么蛋白质和鞣酸结合就会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鞣酸石”,小的“鞣酸石”最初如杏子核,但会愈积愈大。如果“鞣酸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所以吃了较多的鱼、肉、虾、蛋、奶、昆虫等高蛋白食物后,应少食或忌食柿子、李子、苹果、桑葚、梨、山楂、石榴、葡萄、杨梅、柠檬、橄榄等富含鞣酸的水果,应至少间隔4小时以上再吃这类水果;或者吃了较多的富含鞣酸的水果后,应少食或忌食高蛋白食物。②、大量的鞣酸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有的人喝了浓茶以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就是这个原因。严重时会引起肝脏毒性,甚至死亡。所以一定不能吃不成熟的柿子、李子、苹果、桑葚、梨、山楂、石榴、葡萄、杨梅、柠檬、橄榄等富含鞣酸的水果,也不要喝浓茶。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鞣酸的特点】)
另外,草酸等少数有机酸对人体没有什么益处,含量少的时候对人体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肾脏能够把它们清除体外。但是含量高的时候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例如,草酸过量会与食物中的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不仅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形成结石。肾结石中草酸钙占80%以上。所以富含草酸的食物不要经常吃或者一次吃得太多,特别是少年儿童和结石患者。(笔者注:将此定为【草酸的害处】)
7、真菌多糖
真菌多糖是指各种真菌的子实体和菌丝体所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活性多糖分为纯多糖和杂多糖两类,纯多糖一般由1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可分为直链结构,也可有分支结构。杂多糖除含有糖链外,还可含有肽链或脂类成份。
存在于香菇、金针菇、银耳、蘑菇、黑木耳、猴头菇、灵芝、茯苓等大型食用或药用真菌中的某些真菌多糖成分,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可以刺激免疫活性,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肿瘤细胞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活T细胞和B细胞,并促进抗体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肿瘤的活性。但对于肿瘤细胞并无直接的杀伤作用。活性多糖能降低甲基胆蒽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对一些易发生广泛转移,不粗采取手术治疗和放射疗法的白血病,淋巴瘤等,特别有价值。此外,真菌多糖还有促进蛋白质与核酸合成、抗衰老、抗辐射、抗溃疡及炎症、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保护肝脏、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等作用目前己广泛开发并在保健行业中的活性多糖主要有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猴头菇多糖,茯苓多糖,银耳多糖等。(笔者注:将此定为【真菌多糖的功效】)
食物中还有很多天然活性成分,在此未能一一列出。我介绍这些常见天然活性成分目的有二:其一,便于后面介绍一些常见食物。其二,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读者对食物中天然活性成分的重视,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方面的专业论文和书籍。
事实上,食物中通常同时含有很多天然活性成分,事实上,一种食物中通常含有多类天然活性成分,如大蒜、姜、葡萄、茶叶等。我后面具体介绍的常见食物的时候再详细说明。
㈤、从化学角度看人体
人和所有动物的血液都是显弱碱性的。人的血液的PH=7.4±0.05。如:牛的血液在7.27~7.49之间,马在7.20~7.55之间,猪在7.36~7.79之间,狗在7.31~7.42之间,猫在7.24~7.40之间,兔在7.21~7.57之间,绵羊在7.32~7.54之间,豚鼠在7.17~7.55之间,大白鼠在7.26~7.44之间,金地鼠在7.37~7.44之间,鸡在7.45~7.63之间……。这说明人和动物在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是饮用微碱性的水而生存,所以体内的血液才显微碱性,所以饮用弱碱性水有利于人和动物体健康。通过人和动物体血液显微碱性可以进一步推断古代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显微碱性的。
人有时吃酸性食物,有时吃碱性食物,但为什么人体的血液能维持在固定的弱碱性范围内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需要新介绍一个化学术语——缓冲溶液。
能够抵抗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而本身酸度(PH)变化不大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弱酸和它的盐(如H2CO3-NaHCO3),弱碱和它的盐(如NH3·H2O-NH4CI)以及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如NaH2PO4-Na2HPO4)水溶液,都具有缓冲酸、碱的能力,都可以用来配制缓冲溶液。但是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构成缓冲体系的某一方(如NaH2PO4或Na2HPO4)大量消耗时,则缓冲体系就遭到破坏。
人体的血液能维持在PH=7.4±0.05这个稳定的弱碱性范围内的原因,固然大部分依靠各种排泄器官,将过多的酸、碱物质排出体外,但主要的原因是血液中具有缓冲体系以保持本身和肌体的酸碱平衡。在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缓冲体系是:
H2CO3-NaHCO3、HHbO2(带氧血红蛋白)
HHbO2、HHb(血红蛋白)
HHbO2、NaH2PO4-Na2HPO4
由于这些缓冲体系相互协同作用,以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在相对稳定的酸碱度下进行。如果酸碱度突然发生变化,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症,若PH值的改变超过0.4单位,就会有生命危险。
之所以会发生“酸中毒”,是因为人的各种排泄器官的排泄能力是有限的,当人大量摄入酸性水时,势必有一部分氢离子(H+)进入血液,当血液中的氢离子(H+)的浓度增大时,就是跟HCO3-和HPO42-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HCO3-和HPO42-被消耗,离子方程式是:
H++HCO3-=H2CO3
H++HPO42-=H2PO4-
人体摄入的H+越多,则消耗HCO3-和HPO42-的量也就越大,当H+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两个缓冲体系就会遭到破坏,于是生命也就结束了。
之所以会发生“碱中毒”,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人大量摄入碱性水时,势必有一部分氢氧根离子(OH-)进入血液,当血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增大时,就是跟H2CO3和NaH2PO4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H2CO3和NaH2PO4被消耗,离子方程式是:
OH-+H2CO3=HCO3-+H2O
OH-+NaH2PO4=HPO42-+H2O
人体摄入的OH-越多,则消耗H2CO3和NaH2PO4的量也就越大,当OH-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两个缓冲体系就会遭到破坏,于是也就只能一命呜呼了。
由此可见,水的酸碱度接近“7.4±0.05”的水才不会对血液中的酸碱缓冲体系造成大的压力,也就是说,接近“7.4±0.05”的弱碱水才是真正适合人体的水。
我国的很多地方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由于受酸雨的影响,导致水的PH值都远远小于6.9,很显然,长期饮用这样的酸性水,必然破坏血液的缓冲体系,从而给人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正因如此,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PH值范围是6~8.5。
在此我说明一点,如果不是受某些排放含碱废水的污染源(如造纸厂)的影响,水体的PH值一般不会超过8.5。
如果没有学习过高中化学的人对上述内容肯定一时很难明白,那也无关紧要,您只要知道饮用酸性水对人体的酸碱平衡体系能产生破坏作用就足够了。了解人体酸碱平衡的真正意义是在饮食生活中注意维护自己体内酸碱平衡体系。例如,我国某些用氯气消毒的城市自来水常显弱酸性,为此我在拙作《水·生命·健康》(东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介绍了一种《自己改善城市自来水的简易方法》。再就是,很多水果中富含多种果酸,适量吃水果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是一次大量食用水果显然对人体的酸碱平衡体系会产生不良影响。还有的人好饮食醋,经常少量饮食醋对人体有一些好处,但是若大量饮食醋也肯定人体的酸碱平衡体系会产生不良影响。
㈥、营养学关于食物的酸碱性
在营养学上,一般将食物分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两大类。食物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物不一定是酸性食物),主要是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物,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物。在营养学上通常将食物的酸碱性分为强酸性食物、中酸性食物、弱酸性食物、弱碱性食物、中碱性食物、强碱性食物六类。六类常见的食物如下:
强酸性食物: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食物:小麦、猪肉、牛肉、马肉、鸡肉、鲔鱼、鳗鱼、面包、奶油、草莓等。
弱酸性食物:大米、花生、文蛤、章鱼、泥鳅、海苔、油炸类食物等。
弱碱性食物: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食物:大豆、萝卜干、红萝卜、西红柿、南瓜、菠菜、香蕉、橘子、柠檬等。
强碱性食物: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等。
一般说来,粗粮、鱼类、蔬菜、水果(包括干果)多是碱性食物;细粮、肉类多是酸性食物。水果虽然含有各种有机酸,吃起来有酸味,但消化后大多氧化成碱性食物。然而草莓有不能氧化代谢的苯甲酸,会使体液的酸度增加,属于酸性食物,是个例外。
人如果偶尔或者短时期内过多食用酸性食物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因为血液中的缓冲体系有自动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但是如果长期过多食用酸性食物,则会破坏了缓冲体系,会导致血液色泽加深,粘度﹑血压升高,从而发生酸毒症。年幼者会诱发皮肤病﹑神经衰弱﹑胃酸过多﹑便秘﹑蛀牙等,中老年者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胃溃疡等症。酸毒症主要是由于饮水或者长期过多食用酸性食物引起的。
在此需要强调说明一点的是,有些食物的酸碱性界定在学术界尚有争议,我的观点是对此无需过分较劲。我介绍这些常识的主要目的旨在使读者朋友树立科学的饮食理念,只要不偏食,只要坚持膳食多样化的原则,就不用过分担心某种食物的酸碱性。如果有好吃肉的嗜好,那就注意养成喝茶的习惯。肉食是蒙古、西藏等少数游牧民族的主食之一,但是他们都是好茶的民族,这正是食物酸碱平衡的一个绝佳运用。
从理论上看,碱性中毒也会发生,但人类碱性中毒现象不常见,因为人类有大量的胃酸可以中和。所以自觉适当多吃一些蔬菜等碱性食物对身体是有益的。
关于现代饮食科学基本知识就介绍这些,基本了解这些知识就能够建立起基本的正确的现代饮食科学理念,并在饮食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选择食物,识破当代和未来的居心叵测的各种食物(营养品)制造商导演的五花八门的骗局,防止上当受骗。下面接下来讲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知识。
二、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知识
多年的中华民族的医学先哲的智慧,中医学的最高境界是通过食物预防疾病,所以也可以说中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的科学。中医学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势,那就是食疗。简单地说,所谓食疗就是通过食物调理身体、治疗疾病。中华民族的先哲和现代中医学大师对中国人吃的许许多多的常见食物(包括许多野菜)的食疗功效都作了明确的说明。正因如此,避开中医谈饮食科学,就像是一只瘸腿的公鸡,叫得再好听,也只有一个完美的姿势——“金鸡独立”。要想建立起基本的正确的较完整的饮食科学理念,还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知识。
㈠、关于中医学
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中国古代先哲创造的唯物辩证的阴阳五行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一个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丰富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它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总之,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先哲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许许多多食物和中草药的功效成分已经被现代分析化学和现代医学解读,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有识之士在赞赏、学习、研究中医学。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得到了中医的有效治疗。
要想做到科学饮食,还必须具有基本的中医科学饮食理念。笔者在这里将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些基本的中医科学知识,目的就是为了让不了解中医科学的人能够通过这些基本的中医科学知识,建立起基本的中医科学饮食理念,并在中医理念的指导下做到合理饮食、科学饮食。
1、阴阳、五行思想与中医
阴阳思想是我们聪明的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而产生的一种唯物辩证的世界观。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例如:男为阳,女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火为阳,水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山为阳,水为阴,等等。又如,虚为阴,实为阳;“寒凉的”为阴,“热温的”为阳等等。阴阳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阴阳的对立斗争: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体运动、气候变化,乃至人类社会、人体自身,都普遍存在着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相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阴阳的依存互根:阴阳的两个方面,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无所谓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无所谓寒;没有寒,也无所谓热。阴阳两方面都是这样,阴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存在条件。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又称为“互根”。
阴阳的消长转化:阴阳消长,是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这种“阴阳消长”,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如果这种“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度,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偏盛偏衰,人某方面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还可以各自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以上阴阳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几方面的关系,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根据阴阳思想创造的。古人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不同属性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它同样闪烁的唯物辩证思想的光辉。
所谓五行就是:金、水、木、火、土。所谓“行”是运动的意思。我国的古人认为宇宙间物质的相互关系有五种形式,故以金、水、木、火、土作代表。金、水、木、火、土并不是指五种物质,也就是说“金”并不是黄金,“水”并也不是江河湖海中的水……下面我简述一下这五种代表的含义: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属于金,这个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
水,代表了流动性,具有寒冷、向下的川流不息的特性。
木,代表树木,代表草,代表顽强的生命活力。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木的特性,代表了生命的顽强的生发能力。
火,代表热能,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
土,代表地球的本身,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
物质世界中的这五类特性的东西时刻在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变化,这种变化很有规律性,名叫生克。
五行思想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因此生克就是五行思想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唯物辩证的阴阳、五行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的精华,也是人类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
2、中医理论体系概说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医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世世代代的职业中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人防病、诊病、治病;世世代代的许许多多炎黄子孙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建立了科学的中医养生理念。
《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已经由经验医学升华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医学。说中医理论体系,那就不得不首先说《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也是被后世中医推崇的四大经典之一。现一般认为,它不是一个时期、或某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秦、汉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不断增补而成,其大部分内容形成于战国。至于托名“黄帝”所作,当时托名“黄帝”的书有20多种,《内经》是其中之一。《内经》集中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了奠基和导向作用。历代医家的著作,有不少取材或取法于《内经》,而历史上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倔起,其学术理论也大都滥觞于《内经》。所以《内经》是医学之宗,不但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必读教材,就是现代的高等中医院校也仍将其作为一门必修的主课。今天中医界遵奉的一套基础理论,主要也是从《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甚至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如生命科学,气功原理,经络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地可从其博大精深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或有益的启迪。《内经》包括《素问》9卷和《灵枢》9卷,两部分各列专题81篇,内容非常广泛,逐步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
《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在它成书以后,又经过两汉时代或更晚一些时期的学者作了修订和补充。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黄帝内经》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科学深奥的理论方面。《黄帝内经》的伟大之处是把唯物辩证的阴阳五行思想应用到医学,它为中医科学创造了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医科学的方法论。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藏象理论、经络理论、养生理论、运气理论、论病理论、诊法理论。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藏象理论、经络理论和养生理论。我在下面只简要介绍藏象理论、经络理论和养生理论。
2.1、藏象理论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理论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是在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思想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如《灵枢·经水》中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例如因皮肤受凉而感冒,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因而认识到皮毛、鼻窍和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三是,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如从一些补肾药能加速骨折愈合的认识中产生了“肾主骨”之说。
藏象理论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理论体系。其中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讲,中医藏象理论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密切联系,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而且以经络为联系通道,相互传递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周于全身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
《内经》在长期医疗实践、活体观察和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通过经络沟通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阴阳五行思想渗透到医学领域以后,首先是用来和人体的五脏相配合,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中的一脏和其它四脏的关系,以拟五行中的一行对其它四行的关系。例如肝和心、脾、肺、肾之间的关系,是以木和火、土、金、水之间的关系来比拟的。因为五行思想认为木、火、土、金、火之间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就是所谓“五行相生”;同时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五行相克”。它在中医中的运用,在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的联系时,当正常的生理状况下,便是有规律性的活动,人体就处在一个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当病理的状况下,便是正常规律性的破坏,也就是人体的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被破坏。通过药物等手段恢复了阴阳平衡,于是人就康复了。将唯物辩证的阴阳五行思想应用于医学是睿智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的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科学和社会事业的每一步大的突破,都证明了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的正确性,所以世界上认识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和中医科学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随着现代科学对中医科学的进一步阐释,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和中医科学必将汇入为全人类的知识海洋……
2.2、经络理论
《黄帝内经》在讨论了人体生理、病理、解剖形态等以外,更注意机体功能有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发现了人体除了脏腑,还有精、气、津、液、血、脉、皮肤、肌肉、骨骼、五官等,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且组成整体,它们在发挥各自作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更重要的是以经络贯串了统一的整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理论。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络理论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表现,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
经络理论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理论,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思想的深刻影响。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经络理论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数千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络到底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
2.3、养生理论
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黄帝内经》还认识生理、病理现象和自然界外在环境有关以外,更指出与人体本身内在的情志活动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内经》提出了协调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寿的养生方法,其中防重于治的思想尤为可贵。在《灵枢·本神篇》写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有聪明的人,他们采取的保健方法,一定是顺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适应寒暑不同的气候,调和自己的情志,不能过喜过怒,并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调节阴阳的变化盛衰,使它相对平衡。象这样就病邪无从侵袭,于是可以延长生命而不易衰老了。
现代天文学、环境科学、环境地理学、现代医学等自然科学已经逐渐部分证明了养生理论的正确性。
3、中医的最高境界——治未病
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治未病”首先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论述体现的是中医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的境界。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战国时期,魏文侯曾经问当时的名医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会答:“大哥最善于当医生,二哥就次一些,而我扁鹊是最差的。”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大哥对于疾病,看到它的‘神’还没有成‘形’的时候,就把它除去了,因此他的名声只局限在我们家里,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只有细如毫毛的形迹时,就把它治了,因此他的名声只局限在我们的闾(二十五家人)之内;至于我扁鹊嘛,拿针去刺病人的血脉,拿有毒的药物去给病人服用,拿刀去剖开病人的皮肤和肌肉,病治好了,也就出名了,各个诸侯国里的人都知道我的名字。”这一段问答最精辟而形象地诠释了“治未病”等高层次医家的思维方法和治疗原则,其内涵是极其深刻的。
㈡、中医饮食营养学研究的内容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饮食营养学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中医养生观是中医学的皇冠,而中医饮食营养学是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数千年来,形成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饮食科学系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继承和发展中医饮食科学养生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使命,也将是对全人类的科学事业的一个贡献。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四个方面,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四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或孤立。
1、饮食养生
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中医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即所谓“无病强身”,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不同的。食养的内容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的补养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肥人、强筋、壮阳、种子(助孕)、益寿等二十余种。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构成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饮食治疗
中医饮食治疗,习称“食疗”、“食治”,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它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十分丰富,是为中医天然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后又有《食疗本草》等饮食疗法专著相继问世。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中医食疗内容渗透在中医各科中,食疗方法和方剂丰富多彩,近年来,中医食疗成果已有不少被现代科学所证实,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如应用芹菜防治高血压病;应用燕麦防治高血脂症;应用红枣防治贫血症;应用木耳防治眼底动脉出血症以及用百合、马齿苋、苦瓜等防治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疾患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食疗在防病治病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
3、饮食节制
中医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它包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正确选用饮食,且提倡全面膳食和节制饮食。中医食节内容散在于中医、中药、养生、民俗、民情、居家等学科中,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是中国饮食文化和医药文化的结晶。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4、饮食宜忌
中医饮食宜忌,习称“食忌”、“食禁”。中医“食忌”内容十分丰富,有别于现代营养学内容。它主张,常人与病人的饮食内容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应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它实际是在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宜,失当则为忌,在生活和临床中要做到“审因用膳”。例如,《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孙思邈进一步提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因此,在生活和临床中品评饮食的营养价值,不论是用于食补,还是用于食疗,都不应从珍、奇、名、贵出发,而应着眼于其使用是否得当。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饮食禁忌内容在生活和临床应用方面有一些具体要求,如饮食与季节、与体质、与地域不同在应用方面的禁忌;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以及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等。
㈢、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1、药食同源的中医观
药食同源是中医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常言道,病从口入。膳食构成和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处于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过程。有些人由于缺乏营养知识,把“吃好”和“好吃”等同起来;还有些人丢掉了传统饮食习惯,盲目崇尚西餐;还有些人盲目轻信西方国家的一些所谓的“专家”炮制的饮食理论,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维生素等等。结果出现了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的大会师。中国人那到底应该怎么吃呢?其实,在中医养生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和经济情况,保持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就可以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在上古时代食物和药物是分不开的,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药物,而且意识到许多食物,不仅能够填腹充饥、补养身体,同时具有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
由于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饮食营养的合理调剂,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黄帝内经》中首次阐述了“药食同源”的重要理论。
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同,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此,中医单纯使用食物或药物,或食物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在《内经》所载的十三个方剂中,有一半是食物成分,这也是最早的“药膳”方。在《五十二病方》中有1/4为食物成分方剂。《伤寒论》中的112方中食物方则占1/2以上。《神农本草经》记载:“上品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品125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竭病补虚嬴者,本中经。下品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积者,本下经。”在上品之中就有大枣、葡萄、酸枣、海蛤、瓜子等22种食品,中品内也有9种可食用。在以上古方中,应用桂、姜、枣、椒、茴、扁豆、薏米、酒、醋,乃至动物胶膏等食物是极为普遍的。
中医对食物调理养生的认识较之近代营养学更加深入而科学。慢性病患者可能体会到,当有肺虚咳喘之时,中医往往建议病人经常吃些百合、山药、白果、燕窝、银耳、猪肺、蛤蚧等食物,这是因为这些食物皆入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若肾虚腰痛腰酸之人,中医多半劝食栗子、胡桃、芝麻、山药、桑椹、猪腰等食物,这同样是因为这些食物都能入肾经而补肾壮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食物归经理论。
我对药食同源的理论非常赞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童年、少年时代经历的实践活动。我是1963年出生的,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先后在的沂蒙山区的5个贫穷落后山村度过的。在我6岁的时候,也就是1969年春天,妈妈给了我第一个家庭重要工作——挖野菜。挖野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因为我家养了很多兔子,野菜是兔子的食物;二是因为家里缺少粮食、蔬菜,野菜可以为家人充饥。因为我一开始不认识什么样的野菜能吃,什么样的野菜不能吃,什么样的野菜好,什么样的野菜不好。所以只能跟着比我大的孩子挖野菜,大孩子挖什么样的野菜,我就挖什么样的野菜。所以很快就认识了很多野菜。在我10岁的时候,我对野菜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因为我从10岁的时候有了第二个重要的家庭工作——挖山药。挖山药是为了换钱填补贫穷的生活。这个工作使我明白了:原来很多野菜是中药材。比如说,我经常采的一种俗名叫“泥姑头”的野菜的红色的根就是中药材丹参。后来我又发现,漫山遍野什么样的野菜都有,什么草都有,其中有很多有毒的野菜、野草。但是羊却从来不吃有毒的野菜、野草,所以从来没有中毒。我感到很奇妙,我认为羊在辨别野菜方面比我聪明多了,因为我6岁的时候什么野菜也不认识,所以只能跟大孩子学,尽管如此,我也仅仅认识了二十多种野菜,而羊能保证不中毒,这说明他们能辨别数不清的野菜、野草。不久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和两个奥秘:一个秘密是,刚出生的小羊是跟着妈妈学习辨别野菜、野草的,原来羊辨别野菜、野草的本领是世代相传的!一个奥秘是,嫩的青草是所有的羊都感兴趣的主食,但是羊对吃野菜却是有选择的。比如说,有的羊有时候吃苦菜,有时候不吃。再比如说,少年羊和青年羊对一种名叫“泥姑头”的野菜不很感兴趣,但是老年母羊却对这种野菜很感兴趣。我当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所以对此十分困惑。另一个奥秘是,人通常会患很多疾病,但是羊却很少因为疾病而死亡。这个现象更令我十分困惑。后来又有一种现象令我非常困惑,那就是,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成为了城市老年人的主要病种。但是我童年所在的沂蒙山区的老年人很少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后来因为我对“泥姑头”这种野菜的新认识,从而使我豁然开朗了……我通过一个专门从事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的博士,真正明白了丹参的药用价值和化学成份。后来又查阅了一些论文等资料,原来丹参中含有丹参酮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A、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甲基丹参酮、羟基丹参酮等。另含丹参素,鼠尾草酚,原儿茶醛等酚类分。此外,含维生素E,B一谷甾醇,甾体衍生物提果皂甙元等。在我国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甚广。传统医学记载,丹参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丹参能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称“一味丹参抵四物。”常用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心舒片、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可治疗心肌梗塞、心肌炎,可改善急性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丹参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可治疗高粘滞血症。丹参能对抗红细胞聚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可抑制纤维蛋白元转变成纤维蛋白,因此,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丹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心、脑、肾、四肢、肠系膜血管以及动静脉或毛细血管都有扩张作用,并使血流加速、聚积的血细胞解聚和增加开放性毛细血管的数目、可治疗血栓形成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参有凉血作用,又能养血安神,补心定志,安神宁心,起镇静和安定作用,可除心烦、用于高热、烦躁不安。丹参通脉养血,活血化瘀,调经血,故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闭经、产后瘀滞腹痛以及肢体疼痛等症。丹参还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常服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丹参能改善肝功能,对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炎皆有一定疗效。丹参还有凉血散瘀功能,和清热解毒药配伍,可治疗疮痈肿胀,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祛瘀生新,促进组织修复。我们的先人在没有分析检测设备,完全依靠中医理论和临床观察,就得出了如此精确的结论,实在令人惊叹!我由此终于明白了,我童年所在的沂蒙山区的老年人之所以很少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把丹参的叶当作野菜吃,所以我十分庆幸曾经有过一段吃丹参叶等野菜的经历。老年母羊之所以对丹参叶很感兴趣,也许就是因为它们祖先让它们知道了丹参的妙用,或者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对丹参有一种特别的感知。自2006年以来,有一些自诩现代科学“精英”的变态之人,他们各自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纠合在一起,刮起了一股诋毁中医科学的歪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口号,那就是否认中药的疗效。从这一点来看,沂蒙山区的老母羊比现在的那些诋毁中医的所谓的博士、博导、院士聪明多了……诋毁中医的领军人物之一的中南大学的那个张功耀博导,本身患有冠心病,却把阿司匹林当宝贝,把阿特金斯当圣人,把“阿特金斯食谱”当圣旨,并借此攻击丹参、诋毁中医。事实上,张功耀教授根本就不知道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也不知道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不知道阿特金斯死于肥胖引发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综合症,也不知道阿特金斯营养品公司在2005年就宣布破产了,也不知道英国人早已经把“阿特金斯食谱”当垃圾,也不知道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因被“阿特金斯食谱”欺骗了而追悔莫及,更不知道现代分析化学对丹参的分析结果……事实上,阿特金斯刚死不久,前纽约市长迈克·布鲁博格就对媒体说:“两年前我见过他,一个真正的大胖子,他吃的都是‘垃圾’食品,那些东西我只吃了一口,就吐到我的餐巾纸上了——简直太可怕了。”但是阿特金斯的谬论却蒙骗了很多像张功耀教授这样的对化学、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一窍不通的人。我现在十分困惑是,连对自己的生命休戚相关的阿司匹林都搞不明白的张功耀教授,居然研究科学史?还是个博导?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总之,我发现,无知无耻、无知无畏是当代诋毁中医的人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国古代中医经典中介绍了很多常见的粮食、蔬菜、野菜的药用价值,现代分析化学已经对很多粮食、蔬菜、野菜的化学成分作出了明确的分析结果。很显然,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科学理论和现代化学分析结论应用和探讨科学饮食的方法才是真正尊重科学的人,才是明智的人。否则就是一种愚昧。像张功耀博导那样的诋毁中医的人既是愚蠢的人,也是可悲的人。
2、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
中医养生学还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人与环境一体)、调补阴阳和审因用膳的观点,在营养保健学方面独具特色。天人合一,是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饮食营养方面。中医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目的。中医用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理论来阐述人体的生、老、病、死规律,同时应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制订各种休逸劳作,饮食起居措施,对饮食内容以及进食方式提倡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合而服之”,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食内容亦有所变化,做到“辨证用膳。”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对驱除寒湿有益,但辛辣之物却并不适用于干燥环境的人群。所以说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冬季人们常喜欢吃红焖羊肉、肥牛火锅、涮羊肉等,以增强肌体的御寒能力;夏季则常常饮用乌梅汤、绿豆稀粥等以消暑解热。这些都是天人相应思想在饮食养生中的体现。
3、调理阴阳营养观
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和饮食养生等则以调理阴阳为基本原则。中医营养学理论核心就在于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食事活动,以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关于饮食的宜忌,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出发的。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亦注重调和阴阳,使食物无寒热升降之偏颇。
4、因人用膳、审因用膳
中医养生观还主张还因人用膳、审因用膳。是指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我们知道人体需要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成分,所以《黄帝内经》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阴虚者多进食补阴的食品,阳虚者多进食补阳的食品,气虚者多进食补气的食品,血虚者多进食补血的食品,体质偏于实证者多进食一些有清泻作用的食品。少年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孕妇和某些疾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各不相同,同一种食物可能适合所有的人。例如,牛奶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小孩发育需要大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率快,细胞活动力大,修补受损细胞的能力强,喝全脂牛奶利大于弊。成年人代谢率转缓,细胞活动力较小,修补受损细胞的能力较弱,则喝全脂牛奶弊大于利。所以成人和老人以及心血管病患者以喝低脂牛奶为佳,脱脂奶粉的含脂量比低脂牛奶还低,也可选用。所以,要想做到因人用膳、审因用膳,除了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还必须常见食物的特点。笔者在后面从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的双重角度解读一些常见食物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给读者提供选择食物的参考。
㈣、《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配伍原则
《黄帝内经·素问》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这个膳食配伍原则是对远古时期数千年饮食经验的科学总结,又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医学实践检验,所以它既是中医学的一个至理名言,也是指导人们科学饮食的纲领性重要原则,两千多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谷为养:“五谷”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等谷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五果为助:“五果”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五畜”系指牛、犬、羊、猪、鸡等肉、鱼、乳、蛋等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每天进食适量的肉、鱼、乳、蛋等动物性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成年人保持体能,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
五菜为充:“五菜”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补营养、充饥腹、助消化、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古人认为,如果只吃粮食和肉类而不吃蔬菜,营养也不够全面,因此把蔬菜也提到议事日程,列为日常饮食的必需品。
上述四个方面,几乎把迄今为止人们饮食中的所有原料全部概括了。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其一,每类食品中的“五”字,告诉人们,要吃杂一点,即使粮食,也不能只吃某一种细粮而不吃杂粮。不同的食品,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各有所不同,吃杂一点是有好处的。肉类、蔬菜、果品也是一样。其二,对不同的食品,分别用了“养”、“助”、“益”、“充”四个不同的字眼。这不全是为了避免行文上的重复,而是有深刻用意的。它不仅讲了各类食品对人体的养益功能,而且有主次之分。“养”是主要的,“助”、“益”、“充”是辅助。就是说,应以“五谷”为主食;以“五果”、“五畜”、“五菜”为副食。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几乎全国各地的城市都有一个同名的“店”和一个同名的“公司”,那就是经销主食的“粮店”和经销蔬菜水果等副食的“副食品公司”。这是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笔者认为,《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配伍原则的核心实质是强调饮食品种要多样化,谷果肉菜要相互搭配,这样才能保持营养成分均衡。从化学和现代营养学来看,只有饮食品种要多样化,才能做到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和酸碱平衡。
中国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那就是,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世界其它民族的精神都被五花八门的宗教桎梏过,他们都经历了政教合一的压迫,人民既要承受封建专制的经济等方面压迫,还要承受五花八门的宗教的精神蹂躏,而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经历(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部分少数民族除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科学的巨大影响。据笔者考证,中国古代,除佛教之外,还有很多宗教企图来中国传播,但是都被国人拒之门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几乎所有的古代宗教都有饮食方面的忌讳,这就违背了《黄帝内经》确定的膳食配伍原则,所以受到了中医和人民的抵制。在印度佛教曾是禁锢人民思想的国教,佛教徒是“人上人”,有许多特权。但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立即失去了特权地位,只有极少数的人因种种原因才出家当和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禁止浑食(肉食)。我国本土产生的宗教道教,不仅没有违背中医饮食科学的禁忌,而且在饮食养生等方面发展了中医饮食科学。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本身就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中医,后来的很多历朝历代的很多人都是双重身份,既是名道也是名医,如唐代的孙思邈、吕洞宾。实践证明,佛教的浑食忌讳是不科学的,因为虔诚接受浑食忌讳的佛教徒并没有长寿,家喻户晓的去西天(印度)取经的唐僧(玄奘602~664)仅仅活了62岁,而与他同时代的孙思邈(541或581~682)至少活了101岁。稍晚一点的吕洞宾(吕岩798~?)成了长生不老的神仙的象征(“八仙”之一)。史书中虽然没有吕洞宾死于何年的记载,但有很多文献记载他也是超过百岁的长寿翁。《宋史·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
我在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当代反中医“斗士”张功耀教授赞赏的“阿特金斯食谱”。2006年12月31日,《新语丝·中医骗子》发表了张功耀的一篇题为《我的身体很好》的文章,文中说:“事实上,自从我被检查出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以后,我就自己研究如何进行调理了。我认真阅读了阿特金斯医生写的《抗衰老饮食》一书。为了确认这本书的可靠性,我甚至检查了作者所罗列的参考文献是否真实。经我抽查,作者所引用的文献是有据可查的。因此,我为这本书的可靠性树立了信心。我按照阿特金斯医生的介绍,尝试着通过服用一些非处方药来调整自己的生理状态。半年下来,我没有吃一片‘降压灵’、‘降脂灵’、‘心脉灵’之类‘神通广大’的‘灵’药,到今年11月份全校教职工体检时,我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症状全都消失了。” 张博导所说的“阿特金斯医生写的《抗衰老饮食》一书”的书名叫《抗衰老饮食——阿特金斯医生的饮食建议》。我是从网上发现这本书的,看了书的目录和内容简介,觉得有一定参考价值,就购买了。该书的作者罗伯特·阿特金斯是现代医学博士,1951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1955年在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专攻心脏病学。他不仅创建了纽约城阿特金斯补充医学中心,而且写了一系列介绍健康饮食方法的著作。他倡导的阿特金斯健康生活方法有很多追随者。其主要的畅销作品一本就是《抗衰老饮食——阿特金斯医生的饮食建议》,另一本是《持续减肥与健康——阿特金斯医生的特别食谱》。我认真研读了这两本书,我认为《抗衰老饮食——阿特金斯医生的饮食建议》是一本很特殊的书,因为既有突出的优点,也有明显的谬论。该书有两个的突出的优点:一是,用现代科学观念解释了某些物质对人体的害处和某些物质对人体的好处。例如,他指出了人体过量摄取碳水化合物的害处,指出了胡萝卜素和生物类黄酮的益处。我从化学的角度看,这个突出的优点正好等于用现代科学证明了我国古代中医科学的伟大。二是,提出了通过提高免疫力、给身体解毒、锻炼身体等方法养生保健。因为我早已对中医养生之道做过研究,所以看了这些东西后,非常高兴,因为这等于阿特金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很多中医科学保健理论。我认为这部书的明显的谬论是阿特金斯的某些饮食建议并不科学,《持续减肥与健康——阿特金斯医生的特别食谱》介绍的某些食谱更是不科学。“阿特金斯食谱”认为,肉类等高脂肪食品并不是肥胖元凶,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碳水化合物。所以想要减肥尽可以享用高脂肪食品,但对碳水化合物则定要拒之门外,这就是他发明的“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又叫做“食肉减肥法”。我之所以认为这个理论不科学,理由有七:其一,这个理论不符合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沂蒙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国人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食物,名字叫甘薯,沂蒙山区称之为地瓜。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沂蒙山区农村主要是以地瓜为主食。所以那时候民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早晨地瓜汤,中午地瓜汤,晚上听着刀板响,还是地瓜遭了殃。”地瓜秋天收获,将地瓜切成片晒干,就成了便于储存的地瓜干。据我所知,地瓜干应该是含碳水化合物最高的食物之一,因为含碳水化合物高达80%左右,其中还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蔗糖。但事实上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地瓜为主食的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沂蒙山区农村可以说几乎见不到胖子,但是每个村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长寿星却不乏其人。直道现在的很多贫穷的山村还是这样。其二,我和我的一些高中同学的情况证明这个理论不正确。我和我的绝大多数的高中同学一天三顿饭都是一成不变的,那就是:地瓜干煎饼+咸菜。但是我们都是瘦子,我高考体检的时候,体重仅46公斤。2001年,我们高中同学举行了毕业20周年聚会。很多同学我认不出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很多胖子。我那时候的体重是150左右。也就是说比高中时毕业时重了近30公斤。我是从35岁开始发胖的,发胖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好吃肉;二是因为不从事体力劳动。我的那些发胖的高中同学的情况和我一样。现在每个城市的中小学中都有很多小胖子,据我调查,那些小胖子都是好吃肉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沂蒙山区农村开始出现胖子了,而且逐渐增加,那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好吃肉的人。其三,“阿特金斯食谱”不符合中医主张的一些养生之道。在这里我还是以地瓜为里做个说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还说:“红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做薯粮,使人长寿少疾。”他认为甘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特别强调:“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饥延年。”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甘薯“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白津”。《金氏神薯谱》记载:“性平温无毒,健脾胃、益阳精、壮筋骨、健脚力、补血、和中、治百病、延年益寿"。陈云在《金薯传习录》附载甘薯疗病六益:治痢疾下血、治酒积热泻、治湿热黄疸、治遗精淋浊、治血虚经乱、治小儿疳疾。”我国古代中医的这些观点显然符合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沂蒙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李时珍的观点是否符合现代科学?看一下现代分析化学的分析数据便一清二楚了,每100克地瓜干中所含的有关物质是:可食部100,水分14.5克,能量1406 千焦,蛋白质2.7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80.9克,膳食纤维0.1克,灰份1.7克,维生素A3毫克,胡萝卜素20 毫克,硫胺素0.03 微克,核黄素0.05 毫克,尼克酸0.2毫克,钙33 毫克,磷12毫克,钾66毫克,钠26.4 毫克,镁102毫克,铁10毫克,锌0.29毫克,硒2.62微克,铜0.05毫克,锰0.33毫克……现代医学证明,正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所以它是防病及延缓衰老的物质;还含有较多的鸡、鸭、鱼、肉等食品内缺少的粘液蛋白,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沉淀,防止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发生;甘薯纤维进入体内可刺激肠蠕动,减少便秘、防治痔疮、阑尾炎、糖尿病和大肠癌发生,抗癌指数居各类蔬菜之首。事实上科学家对他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例如,法国科学家阿瑟·施瓦茨研究发现,甘薯中还含有一种可以防止癌症和使人长寿的物质。这种被提取的甾类化合物,名为脱氢表雄甾酮,有的科学家称它为“冒牌荷尔蒙”。它存在于人体内,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减少。试验表明,使用它可延缓衰老。而且证实,脱氢表雄甾酮能抑制乳腺癌的发生。脱氢表雄甾酮是一种与哺乳动物体内的肾上腺分泌的激素相类似的胆固醇。施瓦茨给那些专门为培养癌细胞而喂养的白鼠注射了该物质后,均未患癌症,寿命由24个月延长到36个月,施瓦茨教授认为,从甘薯中提取的这种化学物质将对研治癌症和延长人类寿命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三,我控制体重的方法证明了中医养生理论的正确性。因为我仅仅刚够170cm,属于“三等残废”,所以当我的体重达到150斤以后,就有“将军肚”了,所以我姐姐建议我必须控制体重。我深知肥胖的坏处,所以虚心向姐姐请教,我姐姐对我说:“方法很简单,今后适度控制吃肉,以素食、青菜为主食,同时坚持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的原则,要是再养成喝绿茶和吃水果的习惯就更好了。”我因为我是学化学的,所以了解了一些营养化学方面的知识,所以认为姐姐的建议是正确的,所以立即照办。后来养成喝绿茶的习惯,但是没有养成吃水果的习惯,尽管如此,减肥效果是明显的,所以体重始终在150斤左右徘徊。其四,我两次献血的正反两方面的经历进一步证明了这个理论不正确。2002年我第一次献血后,我妻子和一些人建议我好好补一下身体,同时注意休息,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于是放开胃口大口吃肉了,猪肉、羊肉、牛肉、潍坊烧鸡、北京烤鸭等等轮番品尝,实在痛快!可是,半个多月后我觉得有点不妙,一称体重,结果是157斤!于是立即停止大吃大喝,不久以后体重又回落到150左右。2004年我第二次献血,这次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开始几天除了多吃了点动物肝脏和枣,以后正常饮食。于是体重始终在150斤左右徘徊,直到现在。其五,这个理论既忽视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久远历史形成的饮食习惯,又忽视了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地区的不同人的身体状况、生理特点的差异。比如说,草原上以放牧为生的民族(如蒙古族),世世代代以肉为主食,但是肥胖的人也不很多,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适用了这样的饮食方式。汉族以粮食、蔬菜为主食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了,古代医学家经过漫长的岁月的认识,才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符合绝大多数汉族人的饮食习惯的科学的饮食方法。但是同时汉族的每个人身体状况、生理特点也不一样,所以饮食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汉族人在吃粮食的同时喜欢吃肉类,有的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人)喜欢吃海货,有的人喜欢浑素兼吃。毛泽东就是一个浑素兼吃的典型。他既好吃红烧肉,也爱吃蔬菜,他的保健医生曾多次从营养学的角度让他吃符合老年人的营养丰富的西餐,但他置之不理。我的饮吃习惯颇似毛泽东,很讨厌西餐,我应朋友之邀,吃了几次西餐,结果都没有吃饱,这就是饮食习惯。所以可以说,没有一种食谱是符合所有民族的饮食习惯。所以盲目崇拜外国的某些食谱那就是愚昧的一种表现。其六,这个理论忽视了遗传因素对人体的影响。野牛以野草为生,但是长得膘肥体壮。猫科动物以肉为食,但是并不很胖。普通的猪吃的饲料不很好,但到了一定时候就长膘。但是有一种瘦肉型的猪,即使饲料很好,但就是不长肥肉。这是为什么?这就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人物一理,我从前的一个同事祖孙三代都是瘦子,但都好吃肉。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这就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其七,这个理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个性与共性”在饮食方面的体现就是,每个人的饮食习惯既具有民族、地域方面的共性,又有生理特点、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若承认有适用于全人类的饮食方法,那就等于否定了个性的差异,那也就是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错误的,而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理,所以那只能是阿特金斯的“食肉减肥法”理论不是科学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的上述认识是建立在事实和现代科学数据的基础上,所以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上,阿特金斯最后以他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证明了他的“食肉减肥法”理论的错误。2003年4月8日清晨,纽约。72岁的阿特金斯医生离开他在曼哈顿的办公室,步行前往东55街去见一位客人。在距离他办公室仅半条街远的地方,阿特金斯不慎滑倒,头部重重地着地,昏迷9天后,他去世了。对于“食肉减肥法”的科学性,医学专家一直持有异议。2003年,英国食物标准局就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所摄取的食物脂肪通常偏高,容易增加心脏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危险几率。而作为该减肥法的身体力行者,阿特金斯医生的突然死亡,因为9个月后纽约市长迈克·布鲁博格的一句不小心被媒体抓到的话,变得扑朔迷离,他说:“我不相信阿特金斯是简单地死于头部着地,两年前我见过他,一个真正的大胖子,他吃的都是‘垃圾’食品,那些东西我只吃了一口,就吐到我的餐巾纸上了——简直太可怕了。”此语暗指,肥胖使得阿特金斯的心脏负荷过重,他是在受到外力刺激后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的。美国内不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理查德德·弗莱明教授就一直对“食肉减肥法”深表怀疑,他甚至向纽约的医学鉴定中心索要阿特金斯的死亡鉴定书复印件,并将该鉴定书递交给了阿特金斯的对手、美国医师医药责任协会——一个倡导低脂、以蔬菜为主食谱的组织,最后,这份鉴定书经《华尔街日报》于2004年2月披露出来:阿特金斯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史,他死亡时的体重为258磅(约116公斤)。美国疾控中心参考他的身高(1.80米)后得出结论:阿特金斯死于肥胖引发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综合症。随着岁月的流逝,因为采用“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而引起疾病的案例也开始浮出水面,许多社会名流也是受害者之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的社会名流受害者。2001年,50岁的佛罗里达男子乔治·戈龙开始尝试“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在此之前6个月,他曾经做过心脏检查,显示他在今后5年内发生心脏病的几率低于4%;他的胆固醇指数为146,属于正常范围。两年内,“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似乎给乔治·戈龙带来了新生——“我减掉了90斤,一点副作用都没有。”但好景不长,2003年10月,乔治·戈龙突然感到胸闷疼痛难忍,经检查发现,他的一根主动脉的99%已被堵塞,不得不做心脏支架手术才保住性命。而他的胆固醇指数更是攀升至215,即使通过治疗,也还是在209的高位徘徊。乔治·戈龙立即停止了“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他的胆固醇指数马上恢复了正常。2003年,乔治·戈龙将阿特金斯和他的减肥公司一并告上了法庭。同年,媒体都报道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克林顿自己承认,他一直都在减肥,从低脂减肥到低碳(碳水化合物)减肥,最终阿特金斯的食谱,损伤了他的心血管。而就在那一年,阿特金斯本人也最终因为一次跌倒,引发了心脏病,不治身亡。阿特金斯营养品公司的倒闭宣告了“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成为了不光彩的历史。2005年12月28日,《今日美国报》推出了2005年美国减肥、营养学领域的全年重大事件回顾,其中第一件就是阿特金斯营养品公司宣布破产的消息。罗伯特·阿特金斯根据他的理论创立了的经营的低碳水化合物产品的阿特金斯营养品公司,但该公司的产品因为在2005年销售量直线下滑陷入全面亏损,以至于资不抵债,不得不在七月宣告破产。有观察人士表示,这标志着疯狂追捧低碳水化合物时代的终结。
通过我上面的分析,我觉得任何一个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都会明白,盲目崇拜《抗衰老饮食——阿特金斯医生的饮食建议》是一种对中医科学一窍不通的表现,是对现代科学孤陋寡闻的表现,是无视现实实践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如果张功耀教授果真把阿特金斯当圣人,果真把“阿特金斯食谱”当宝贝,那么我可以断言,张功耀教授的下场和阿特金斯完全一样……英国人早已经把“阿特金斯食谱”当作垃圾,有的人却把“阿特金斯食谱”翻译到中国,而且还蒙骗了像张功耀博导这样的以现代科学精英而自居的人,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可理喻!
㈤、关于食物(药物)的归经
归,即归属,指食物(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食物(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食物(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食物(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饮食(用药)提供依据。
中医是根据食物(药物)疗效和特性确定其归经的。前人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食物(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以此确定食物(药物)的归经十分准确。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
食物(药物)的归经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心包、三焦经等;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阴属性表述,如入少阴、入太阴、入厥阴、入少阳、入太阳、入阳明;有时也将上述二法合并表述,如入少阴心经、入厥阴肚经等。例如,小米的归经可表述为:归肾、脾、胃经,或者归肾、脾、胃。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有助于科学选择食物。
中医养生学根据食物的归经食物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用于补养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补气类食物有:大米、小米、黄米、糯米、大麦、小麦、莜麦、黄豆、白扁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药、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兔肉、青鱼、鲢鱼等。
补血类食物有:胡萝卜、桂圆肉、荔枝肉、桑葚、血豆腐、动物肝脏、动物肉类、海参、平鱼等。
补阳类食物有:韭菜、刀豆、豇豆、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鸽蛋、鳝鱼、海虾、淡菜等。
滋阴类食物有:白菜、梨、葡萄、桑葚、枸杞子、黑芝麻、银耳、黑木耳、百合、牛奶、猪肉、甲鱼、龟肉、乌贼鱼等。
像食物(药物)的性味一样,食物的归经也是中医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不同的医书中对某些食物(药物)的归经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目前的现代科学又没有对食物的性味做出圆满的解读。一般看来对纯药物的归经基本一致,比较准确,这是历代中医从纯药物的疗效中得出的正确经验,所以纯药物的归经争议较少。争议常出现个别的可以做药物的食物,但是并不影响中医科学的正确性,所以我认为对此也不必过分斤斤计较,由中医科研人员进一步摸索实践即可。
㈥、中医学关于人的体质
体质,即身体的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一个人要想做到科学饮食,要想客观、科学地认识有关食物的有关禁忌,就必须首先认识自己的体质。
1、外国体质学说概说
外国对人的体质有许多论述,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希腊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曾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体质学说,其气质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其比例决定了人的气质,并依此把人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古印度名医苏斯拉他主张三体液论:人体系由气、胆、痰三种原质组成。古印度佛教医学又提出四原素: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把人分为兴奋型、灵活型、安定型、抑制型。现代体质人类学又称为生物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群体的体质在不同进化阶段的特征,人类体质类型的形成和分布,人类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适应和变异,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各种外国人创造的体质学说的重大意义在于,许多医学先哲已经认识到人的体质的是不同,但是亘古至今所有的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养生、医疗实践,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养生、医疗实践密切结合。
2、中医体质学说概说
中医学认为体质反映身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胜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中医学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源头。《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若干分类。中医体质的分类对于指导养生、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寒、热”体质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基本,也就是说从“寒、热”角度,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热温体质和寒凉体质两大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热温体质又分为实热体质和虚热体质两个小类,虚热体质居少;寒凉体质又分为虚寒体质和实寒体质两个小类,实寒体质的人较少。对于不想深入了解中医的普通读者来说,只要知道自己是热温体质还是寒凉体质,并能够根据食物的性味自觉指导自己的饮食就足够了。
怎样自己辨别自己的体质类型呢?针对这个问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佩文先生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作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答复:辨别体质其实不难,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能提醒我们。
实热体质的人多身体壮实、舌质偏红、喜喝冷饮,平时常会便秘;虚热体质的人大都较瘦,容易上火,导致嘴角生疮、大便不通、面色潮红,常常咽干、口渴,易心烦失眠。
虚寒体质的人畏寒怕冷、手足发凉,通常不到冬天就已穿上了棉衣;寒实体质的人极其少见,可见水肿、痰实等症。
中医关于人的体质的分类虽然还没有被现代科学完全解读,但是我坚信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因为这个理论符合现实。我还坚信这个理论最终会融入体质人类学。中医关于人的体质的迟早会成为体质人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时间问题。
㈦、中医学关于食物的性味
要想做到科学饮食,还要了解中医科学关于食物的性味理论。食物之所以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食物都具有不同的性和味。
“性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性味是食物(药物)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食物(药物)的性味理论也是中医学对人类认识食物(药物)的一个伟大贡献。自古以来,典籍在论述食物(药物)的功能时,首先要标明其性味,这个方法沿用至今,对于认识各种食物(药物)的共性和个性,指导人们科学饮食(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关于食物的“性”
1.1、关于食物的“性”的分类
所谓食物的“性”是指食物的性质属性,中医科学将食物分为五性:温、热、凉、寒、平。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以平性食物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较少。
常见的平性食物有:大米、玉米、荞麦、红薯、马铃薯、黄豆、蚕豆、豌豆、芝麻、鲤鱼、黑鱼、鸡蛋、牛奶、南瓜、山药、莲子、蘑菇、香菇、葡萄、苹果、椰子、白糖等。
热温性食物的功效大多能温中、散寒和助阳,常见的热温性食物有:糯米、高粱、虾、鸡、鲫鱼、鲢鱼、羊肉、牛肉、狗肉、、大蒜、葱、姜、辣椒、胡椒、韭菜、荔枝、大枣、红糖、酒等。
寒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常见的寒凉性食物有:小米、大麦、青稞、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鸭肉、兔肉、蟹、甲鱼、田鸡、苦瓜、黄瓜、菠菜、竹笋、西瓜、梨、柑、柿、甘蔗、蜂蜜等。
小麦、藕等某些食物因加工方法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性”。在《第二讲》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再作详细说明。
1.2、食物寒热平衡原则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呢,我们养生还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中医养生的基础就是建立在阴阳平衡的理论之上,所以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维护阴阳平衡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寒热的平衡、气血的平衡、燥湿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寒热的平衡,对于不想深入了解中医的普通读者来说,只要充分了解并自觉运用寒热的平衡指导自己合理饮食就足够了。
为什么寒热的平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体分为热温体质和寒凉体质两大类,而食物又有热温性食物和寒凉性食物之别,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合理选择食物,不能够很好地维持寒热的平衡,当然就要影响到人体的阴阳平衡。若人体的阴阳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怎样自己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和食物的性合理选择食物呢?《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明确指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意思是说,寒凉体质的人要注意适当多吃一些热温性食物,热温体质的人要注意适当多吃一些寒凉性食物。对于平性食物,无论是热温体质的人还是寒凉体质的人皆可可长年食用。热温体质的人若经常吃热温性食物或者寒凉体质的人若经常吃寒凉性食物,则必然导致身体发生病变。所以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和食物的性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无论是做食物还是吃食物,都要坚持食物寒热平衡的原则。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坚持食物寒热平衡的原则?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注意:
首先,在做食物的时候要坚持寒热平衡的原则。做寒凉性食物时,要注意搭配热温性食物为辅料,或者加一些温热性调料(如,姜末、葱花、蒜末、酒、醋、辣椒、花椒、胡椒芥末、茴香、等)。例如,做鸭肉、兔肉等寒凉性食物时可以适当多加些姜末、葱花、蒜末、辣椒,这既可以调味,又可抵消其寒性,还增加了营养成分。做寒凉性鱼类等水产品时,可以适当多加些酒、醋,这不仅能够抵消鱼类等水产品寒凉性,还能除掉腥味,当然也可以适当多加些姜末、葱花、蒜末、辣椒等。事实上一些食物的许多传统做法就体现了这样的原则,如蒜泥拌黄瓜等等。同理,做热温性食物时,要注意搭配寒凉性食物为辅料。另外,在家庭烹饪中还要注意坚持“因家而已”的原则。家庭人员的体质情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寒凉体质的人,这种情况的家庭很好办,那就是以热温性食物为主流。不过这种情况的家庭居少。第二类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热温体质的人,这种情况的家庭也很好办,那就是以寒凉性食物为主流。这种情况的家庭也居少。第三类是,既有寒凉体质的人,也有热温体质的人,这种情况的家庭居多。属于这种情况的,在家庭烹饪中就要有“全局观念”,要注意照顾每一个家庭成员。主菜既要有热温性食物,也要有寒凉性食物。寒凉体质的家庭成员注意适当多吃点热温性食物,热温体质的家庭成员注意适当多吃点寒凉性食物。
其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大自然的气候协调,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否则不是雪上加霜,就是火上添油。热温体质的人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避暑措施,同时注意多吃一些寒凉性食物;寒凉体质的人在寒冷的冬季保暖措施,同时注意多吃一些热温性食物。
第三,在吃食物的时候要坚持寒热平衡的原则。①、寒凉体质的人不宜一次性多吃或者经常吃寒凉性食物,若想适当多吃,则必须同时多吃一些热温性食物以抵消其寒凉性。例如,寒凉体质的人吃螃蟹,就要注意同时吃些姜、大蒜、大葱等典型的热温性食物。②、热温体质的人不宜一次性多吃或者经常吃热温性食物,若想适当多吃,则必须同时多吃一些寒凉性食物以抵消其温热性。例如,热温体质的人如果吃狗肉,那么就应该同时吃些黄瓜、苦瓜、菠菜、竹笋等典型的寒凉性食物,或者饭后喝些寒凉性的绿茶。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寒热平衡,有利于健康。③、炎热的夏季不宜一次性多吃或者经常吃典型的热性食物。寒冷的冬季不宜一次性多吃或者经常吃典型的寒性食物。④、热病患者应少食或者禁食典型的热性食物;寒病患者应少食或者禁食典型的寒性食物。⑤、以温热性面粉为主食的人(一般是是北方人),要注意多吃一些寒凉性的蔬菜、水果等食物。⑥、有饮酒嗜好的人也要注意吃一些寒凉性的蔬菜、水果等食物。⑦、人体本身有调节寒热平衡的本能,并非每一餐都要注意寒热平衡,偶尔一餐或几餐或几天摄取的食物寒热不平衡不会严重影响身体。真正的意义是要有清醒的自觉调节寒热平衡的意识。比如说,如果连续几天吃了寒凉性食物,那么就要提醒自己要尽早吃些热温性食物调整过来。很多人没有调节寒热平衡的意识,所以有时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亚健康状态。比如说,热温体质的人若经常吃热温性食物,就会感到特别口干舌燥,舌红苔黄,小便黄赤,有时大便干结。心情烦躁,易暴怒。有的还会出现目赤耳鸣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性欲不振,甚至阳痿(女性表现为阴冷)。初期阶段若能根据寒热平衡的原则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则逐渐恢复。中期阶段通过中药调理也可恢复健康。后期阶段就是某种器官已经发生病变。严重的就患上了某种疾病,更严重的就患上了难治的慢性病,甚至是不治之症。处在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和处在衰老时期的中老年人的身体调节寒热平衡的能力差,所以寒热平衡长期失调容易导致少年儿童和中老年人患病。实践证明,长期偏食的人没有长寿的,根本原因就是两个:一是,摄取营养不平衡,二是,寒热平衡长期失调。
第四,服温热性中药时要少食或者禁食寒凉性食物;服寒凉性中药时要少食或者禁食温热性食物。否则会降低药效。
我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调查研究发现,18~35岁人的体内的寒热平衡自动调节能力较强,35岁之后开始明显衰退。所以我建议少年儿童和过了35岁之后的人更要注意自觉通过食物调节体内的寒热平衡。少年儿童不懂饮食科学知识,这就需要大人注意根据自己的孩子的体质类型调节好家庭生活。
(笔者注:将以上内容定为【食物寒热平衡原则】。笔者在后面具体介绍某种典型的典型的寒凉性或热温性食物时,不再对此作重复说明。只在【禁忌】中注明“此物是典型的寒凉性食物(或热温性食物),参见【食物寒热平衡原则】”。)
2、关于食物的“味”
所谓食物的“味”是指食物的味感,中医科学将食物分为五味:甘、酸、苦、辛、咸。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最少。
甘味食物主要包括米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酸味食物主要包括西红柿、山楂、葡萄、杏、柠檬、橙子等。辛味食物主要包括生姜、大葱、洋葱、辣椒、韭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咸味食物主要包括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苦味食物主要包括苦瓜、苦菜等。
正常饮食以甘味食品为主,兼顾其它四味调和口感。气候寒冷或外感风寒时,可适当增加辛热食物的食用,以祛寒解表。气候炎热或患有热性病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苦味或寒性食物,以清热降火。饮食中略佐以酸苦味,可开胃消食。饮食中酌加咸味食品有补肾益精的功效。
食物的性味是中医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不同的医书中对某些食物(药物)的性味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目前的现代科学又没有对食物的性味做出圆满的解读。热、寒两类一般没有争议,争议常出现在温、凉、平,所以虽然有局部争议,但是不严重影响对食物(药物)的基本定性分类,所以我认为对此不必过分斤斤计较,由中医进一步探索实践即可。
㈧、五色、五味、五脏、五腑、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腑、五官与五行的关系如下表:
五行





五色


绿


五味





五脏





五腑
大肠
膀胱

小肠

五官





中医用五行理论深刻地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意思是说,肺、肺属金,肾、膀胱属水,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脏与腑的关系式是经络关系。
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
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
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
人的健康状况通过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表现出来:
从五窍来看: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从五体来看: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过怒则伤肝,过喜则伤心,过思则伤脾,过悲忧伤肺,过恐则伤肾。
从五味来看:肝功能不好的人少吃酸的,美味不可多用;心脏功能不全的人少吃苦的,苦味入心,苦的在血管里不易流动;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甜食,甜味入脾,影响消化。肺脏功能不强的人少吃辛辣的食物,辛辣入肺;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咸的,咸味入肾,咸味过重伤肾,美味不可多用。
从五色来看:肝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青;心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红(高血压的人脸色发红);脾胃不和的人脸色发黄,无光泽;肺脏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白(结核的病人过午发烧,脸色发红);肾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黑,因为肾过滤毒素的,如肾脏不好,毒素虑不出去,反射到脸上,所以脸色黑。
在这里顺便强调一下四季养生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所以古代中医对顺应四季养生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我在这里仅仅从养阳、养阴的两个角度作简要介绍:其一,春夏养阳。春夏怎么养阳呢?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春季养生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对清我们的热都很有好处。夏天我们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对于肉食,要适当多吃一点寒凉性的,如鸭子肉;同时注意少吃一点大热性的肉食,如狗肉等。另外,要注意多吃一些夏天成熟的蔬菜和瓜果。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少吃生食。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其二,秋冬养阴。秋天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天地经过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万物该长的已经熟了,果子、庄稼都收藏了,这个时候呢,人也应该转为休息了,这叫作“收”。秋天主要要养肺。肺经过了夏热的燥,到这时就要多吃润的东西,比如梨、藕、杏仁、贝母、百合这些东西,来养我们的肺、润我们的肺,收敛我们的肺气。秋天湿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节。秋天天气干燥,“燥”易伤肺,使气宣发的功能受影响。从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症。所以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就是秋养肺的理论依据。进入冬天以后,就主藏了。这个时候万物都闭藏,有些动物去冬眠了,人的身体也该休息了。冬天最重要的养生就是养藏,藏什么呢?藏精,藏精就是适度节制性生活。藏好了精则来年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北方的许多地方的农村有一个不良的婚俗,就是选择在深秋后结婚。新婚夫妇自然性生活频繁。深秋后之后接着就进入严冬季节,生活的频繁既违背了藏精养生原则,也不利于优生。
㈨、关于食物相辅、相克
1、食物相辅、相克的含义
一个人要想做到科学饮食,仅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和食物的性味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食物的相辅、相克。
食物的相辅、相克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食疗、养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医认为的食物相辅主要是指两种性味相同的食物,食物相克主要是指两种性味相反的食物。中医认为,性味相辅食物一起食用,可强化食疗的作用;性味相克食物一起食用,会相互抵消其食疗效果。有的两种食物同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这也是食物相克的一种特殊形式。
根据现代营养专家解释,食物相克,是指食物之间(包括各种营养素化学成分)存在着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很多的食物不宜同时混合进食,是因为它们各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互相融合,能引起生物化学作用。有的致碱中和,营养相互抵消,有的相互化合,产生毒副作用,不但会使有些人发生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导致食物原有营养量减少,使人体吸收能力降低。
2、正确理解食物的相辅、相克
食物相克在民间广泛相传,多记载于中医古籍中,如,羊肉忌西瓜,同食则中毒;牛肉忌毛姜,同食有生命危险;驴肉忌金针菜,同食心痛致命;鸡肉忌菊花,同食则中毒;蛇肉忌萝卜,同食则中毒;鲤鱼忌甘草,同食则中毒;蜂蜜忌生葱,同食则肠绞痛;豆腐忌蜜糖,同食则中毒……等等。
我发现在书店里关于食物相克的书籍很畅销。“小部头”、“中部头”、“大部头”样样齐全,可谓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小部头”介绍数十种相克食物,“中部头”介绍数百种,“大部头”则介绍上千种之多。我在书店里翻阅过一本“大部头”,什么“鸡肉与芝麻相克:同食严重会导致死亡。”、“白萝卜+胡萝卜=得败血病”、“羊肉与醋相克:醋宜与寒性食物相配,而羊肉大热,不宜配醋。”云云……若遵照大部头的高论,那么常人根本就没法吃饭了!
怎样科学理解食物的相辅、相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八方面考虑:
其一,科学的饮食要坚持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的原则。
食物的相克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各人体质的不同和季节的差异确定大致的饮食原则。湿热体质的人不能长久偏食或者一次性多食热温性食物,否则就会引起身体不适,久而久之会则生病。正确的做法是注意适当多吃些寒凉性食物。相反,寒凉体质的人不能长久偏食或者一次性多食寒凉性食物,否则就会引起身体不适,久而久之会则生病。正确的做法是注意适当多吃些热温性食物。譬如说,热温体质的人若偏食蒜拌狗肉,对身体不宜。但是寒凉体质的人多吃点蒜拌狗肉反而是对人体的一种大补,有益无害。假如热温体质的人在炎热的夏季吃0.5kg蒜拌狗肉,可能引发上火,但是在寒冷的冬季吃0.5kg蒜拌狗肉,则可以抵御严寒。所以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的原则。
其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应该特别遵循相辅、相克。患有某些疾病的人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注意找高明的中医师指导一下自己的饮食;二是,自己注意看一些像本书这样的指导科学饮食的书籍。
其三,不能庸俗地理解食物相克。有的“大部头”认为只要食物的性味相反的就相克,就不能同时食用,这是十分荒唐可笑的。比喻说,大蒜属于典型的大热食物,热温体质的人若经常吃大蒜不宜;黄瓜属于典型的凉寒食物,寒凉体质的人若经常吃黄瓜显然也不益。很显然,大蒜和黄瓜属于典型的相克食物,如果庸俗地理解食物相克,那么大蒜和黄瓜显然不能同食。而事实上蒜拌黄瓜是全国各地的一个家常菜。正是因为大蒜和黄瓜能相克,能相互抵消绝然相反的性,所以热温体质的人和寒凉体质的人都可以经常吃蒜拌黄瓜。所以不能庸俗地理解食物相克,若庸俗地理解食物相克,那么厨师就没法做菜了,那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恐怕会受到很大伤害,上至满汉全席,下至家常便饭,大概所有的菜谱、食谱,包括酒谱都得修改。西餐也会牵扯进来,有人说鸡和牛奶不能同食,那奶油罐闷鸡还怎么做?麦当劳、肯德基,还让不让人吃?
其四,身体健康的人只要注意坚持平衡膳食的原则,不必过分在意普通的食物相克。我所说的普通的相克食物是指两种以上的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相克食物。比喻说,很多人在炎热的夏季喜欢喝绿豆汤,但是夏季也是常吃大蒜、葱、姜、辣椒的季节。绿豆属于典型的凉寒食物,大蒜、葱、姜、辣椒典型的大热食物,那么吃了大蒜、葱、姜、辣椒就不能喝绿豆汤了?我看没有这个必要。总之,只要不偏食,同时吃普通的相克食物,对身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我国古医学家张仲景对宜忌的问题说得很简单:“得当者为宜,不当者为忌。”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吃适宜者不足以存生。”但他们都没有具体说明什么与什么相克。而大量的食物相克类书籍中有许多所谓的相克都是毫无根据的。有些并不精通中医科学的人,仅从食物的性味出发作出种种臆断。如,有人说猪肉和百合同吃了会中毒,那么饭桌上有西芹炒百合,又有红烧肉怎么办呢?还说猪肝、猪肚和红豆一起吃也会中毒,说吃鸡屎能解云云,这是对中医科学的玷污!
我们中国人请客的时候好吃大桌菜,若所有的菜都是凉寒食物,热温体质的人心满意足了,但是寒凉体质的人就心寒了;若所有的菜都是温热食物,寒凉体质的人满心欢喜了,但是热温体质的人却烦躁不安了。所以几乎所有的大桌菜都是由多种性味相克的菜组成的,热温体质的人注意适当多吃些凉寒食物,但也没有必要拒绝吃温热食物;寒凉体质的人注意适当多吃些温热食物,但也没有必要拒绝吃凉寒食物。所以,身体健康的人只要坚持平衡膳食的原则,不必过分在意食物的相辅、相克。
其五,不能把古籍的某些观点当作金科玉律。
关于普通食物之间的“相克”,不只有民间的传说,而且有很多古籍的记载。对于其中传闻最广的一些“相克”的食物,譬如“螃蟹与柿子”、“葱与蜜”、“花生与黄瓜”、“松花蛋与糖”,等等。曾由我国的生物化学家做过实验,用以喂鼠、喂狗、喂猴,最后并由人来试食,都证明毫无中毒现象。这当然是最有力的说明。我小的时候,我家夏天经常吃花生酱拌黄瓜,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异常。从我成家以后的20多年来,我经常喜欢同时吃蒜拌黄瓜和花生米,从来就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也没有因此而生病。再从化学的角度看看“螃蟹与柿子”。螃蟹富含蛋白质,柿子、西红柿中含鞣酸,鞣酸能够使蛋白质凝固,生成鞣酸蛋白,但是少量的鞣酸蛋白对人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且鞣酸蛋白本身是一种治疗急性胃肠炎及各种非细菌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的药。鞣酸蛋白在胃内不分解,在小肠处分解出鞣酸,使肠黏膜表层蛋白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渗出、减轻刺激及肠蠕动,所以有收敛、止泻作用。所以说,现代的人再把“螃蟹与柿子”说得危言耸听,显然是没有科学修养的表现,也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
有的人说,大蒜和狗肉不能同食,否则会引起中毒或死亡,怎么解毒,用人奶!蒜拌狗肉自古以来是北方很多地方的一个佳肴。狗肉和大蒜都是典型的大热食物,热温体质的人若偏食蒜拌狗肉,久而久之肯定对身体不宜,但是偶尔美餐一顿,对人体无妨,因为人体都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我没听说哪个人因为吃蒜拌狗肉而丧命,我本人属于典型的热温体质,但是我很好吃蒜拌狗肉,所以定期美餐一顿蒜拌狗肉,但我吃蒜拌狗肉的时候,同时注意吃一些黄瓜、油菜、菠菜之类的凉寒蔬菜,所以身体从来没有不适之感。
食物相克虽然有其理论基础,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缺乏可靠科学分析方法的古代,并不能保证其每一种说法或经验都准确无误,因而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食物本身毒素、食物污染、食物变质、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及过度偏食等饮食失节及某些偶然巧合所发生的饮食问题,都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是食物相克。食物过敏是免疫变态反应,但在中医食疗养生中,也属广义上的食物相克。所以不能把某些古书的观点当作金科玉律,正确的做法是尊重生活实践和现代科学分析成果。若生活实践中没有发现吃某些食物会造成不适反应或者是中毒症状,现代科学也没有明确的结论,那么就不必在意个别古书的观点。
其六,不能用狭隘的现代科学观念臆断“食物相克”。
同食某两种以上的食物可能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相互抵消,这是一些人用狭隘的现代科学观念臆断出的“食物相克”。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导致某些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与利用。例如:牛奶及奶制品等,是一种优质钙源,如同食富含草酸的菠菜等蔬菜,就会造成一部分钙的流失;一些谷物、肉类及蔬菜中富含铁,茶叶、咖啡中的鞣酸可干扰人对食物中的铁的吸收;动物肝、胰,肉类、牛奶、谷物、豆类均富含锌,但是如与高纤维的食物同食则会降低锌的吸收等等。事实上某食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产生有毒物质,所以不能随便臆断为相克。再比如说,有人说黄瓜和西红柿不能同食,理由是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的氧化酶。其实这种氧化酶在许多食物中都存在,它在食物没被切开的时候是不起氧化作用的,但食物一旦被切开,氧化酶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就会产生活性,造成食物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但这个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黄瓜和西红柿并不是不能同食,只是维生素C会有所损失,仅此而已。像这样的仅因为食物之间可以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就臆断为食物相克,这事实上是很不科学的态度。中医所说的食物相克并不一定是指两种食物同食对人体伤害很大,但是可能二者的作用会相互抵消,比如吃人参的时候不宜同时吃萝卜和喝茶。我的观点是,当人吃中药治病的时候,必须遵医嘱,或者必须按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严格忌口,但是一个健康的常人如果每餐都对若干食物之间的营养成分浮想联翩,那就没法吃饭了,没法正常生活了!某种营养素偶然增多或减少,打破了与其它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只是暂时的,身体完全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动用储备、减少排泄、增加代谢效率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如果患与有营养相关性疾病的病人,则应有目的和针对性注意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选择,否则不利健康的恢复,但也不至于导致中毒或死亡。
其七,对于现代科学还没有研究清楚的问题,要坚持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譬如说,有人说羊肉与醋相克,但是羊肉汤中加醋,很多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这个吃法,实践中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害处,现代科学也没有证明这个吃法有什么问题。再譬如说,有的人说羊肉和茶相克,可是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世世代代都喜欢吃羊肉喝茶,成吉思汗的子孙不都很强壮吗?现在的很多人在吃了羊肉之后喜欢喝清茶消食,没听说有人因此出现什么不良后果。既然如此,像这样的吃法就要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原则。
其八,对于现代科学已经研究清楚的问题,就要尊重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一些中医典籍中记载的食物禁忌未必正确。任何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每一门科学都是在一代代人不断地批判地继承中发展着,中医科学也是这样。李时珍就是在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的基础上写出《本草纲目》的。所以,只要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古代典籍记载的某些东西不符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就要尊重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譬如说,菠菜豆腐汤是民间的传统家常汤菜,以其清淡爽口而深得人们喜爱。古代典籍中没有记载这样的吃法不合适。豆腐是用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CaSO4)或者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MgCI2)做的。菠菜虽然营养丰富,但菠菜里含有很多草酸[(COOH)2],每100克菠菜中约含300mg草酸。菠菜与豆腐相遇,则菠菜里的草酸就会与豆腐里的硫酸钙或氯化镁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Ca(COO)2]或草酸镁[Mg(COO)2],这样一来,不但会造成钙、镁流失。久而久之还可能沉积成结石。所以是有肾结石、胆结石经历的人就要注意不能同时吃菠菜和豆腐。因为身体有正常的排泄功能,所以身体正常的人偶尔吃一次或几次菠菜豆腐汤无妨,但最好不要经常把菠菜和豆腐一起吃。若想经常同食,则最好先用沸水焯一下菠菜,因为草酸易溶解入水,这样可以有效地除掉菠菜中的大量的草酸。实验证明,吃焯水后的菠菜,比直接炒菠菜升高尿中草酸盐的幅度小。像这种情况,要尊重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另外,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现代作家(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先生写过的一篇题为《苋菜梗》的散文,她在该文中专门讲述了苋菜的食用状况。苋菜是一种清爽可口,营养、食疗价值俱佳的野菜,所以自古以来受到很多文人的青睐。一些古代中医经典记载苋菜不可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引起中毒。对此周作人先生在《苋菜梗》中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说到苋菜同时就不能不想到甲鱼。《学圃余疏》云:“苋有红白二种,素食者便之,肉食者忌与鳖共食。”《本草纲目》引张鼎曰:“不可与鳖同食,生鳖瘤,又取鳖肉如豆大,以觅菜封裹置土坑内,以上盖之,一宿尽变成小鳖也。”其下接联地引汪机日:“此话屡试不验。”《群芳谱》采张氏的活稍加删改,而未云“即变小鳖”之后却接写一句“试之屡验”,与原文比较来看未免有点滑稽。这种神异的物类感应,读了的人大抵觉得很是好奇,除了雀入大水为蛤之类无可着手外,总想怎么来试他一试,苋菜鳖肉反正都是易得的材料,一经实验便自分出真假,虽然也有越试越胡涂的,如《西阳杂俎》所记,“蝉未脱时名复育,秀才韦翱庄在杜曲,常冬中掘树根,见复育附于朽处,怪之,村人言蝉固朽木所化也,翱因剖一视之,腹中犹实烂木。”这正如剖鸡胃中皆米粒,遂说鸡是白米所化也。苋菜与甲鱼同吃,在三十年前曾和一位族叔试过,现在族叔已将七十了,听说还健在,我也不曾肚痛,那么鳖瘤之说或者也可以归人不验之列了罢。
同食苋菜和甲鱼会引起中毒说法,目前没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做出对与否的结论,笔者也没有实践过,也没有听说熟悉的人实践过。不过,我对这样的中医历史悬案有四点看法:①、甲鱼不是家常食物,而苋菜又是节令性很强的野菜,所以二者相遇的概率很小。所以没有这方面的中毒案例报道。②、建议中医和现代营养科研人员对这一类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可靠的动物试验。③、想轻生的人不妨饱餐一顿或几顿甲鱼苋菜汤,若果然中毒,则有两个好处:一是,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吃了两种美味,所以死而无憾了。二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验证了一个中医学历史悬案,故应算是重于泰山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务必通过手机录音等方式将中毒的感觉和症状交待清楚。如果没有中毒,那就说明天意不该死,那就立即取消轻生念头,重新好好生活。不顺心的时候需要冷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建议反中医“斗士”以自己的身体捍卫科学的精神。反中医“斗士”都以现代科学精英而自居,说中医是玄学,是封建迷信。既然如此,我强烈建议反中医“斗士”从同食苋菜和甲鱼开始,以自己的身体去验证这样的中医历史悬案。并在中医科研机构或者公证人员的监督之下,做好实验记录。这样的人体试验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如果不敢做这样的试验,那就是内心是害怕中医的,那就是居心叵测,那就是信口雌黄。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有一些自诩现代科学“精英”的人否认中医的科学性,那不过是变态之人的妄语。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举世敬仰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诋毁中医的人既没有一个人深入研究过中医,现代科学知识面又很狭窄,所以他们的言论毫无科学根据。我凭着我的知识积累,我认为李约瑟博士的见解是正确的。李约瑟博士(1900~1995年)是前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文学院院士。李约瑟后半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对中国古典思想和科学的研究,后来由他主编的七卷本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从1954年开始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被认为是是二十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是欧洲人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他因此而饮誉世界。他是第一个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外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大成就享誉国际学术界,1968年在巴黎第12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上被授予乔治·萨顿奖章,1974~1977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的科学史分会主席。李约瑟有一个十分能能可贵之处是,晚年潜心研究中医,不断向世界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原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没有专门的“医学卷”,仅仅是作为第六卷中的一部分。随着李约瑟对中医科学认识的不断加深,他为没有能专门列一个“医学卷”而深感遗憾,于是晚年深入研究中医,为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做准备,于是发表了很多与中医有关的文章,在《李约瑟文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中,三分之二是与中医有关的文章。他在临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给李约瑟研究所留下遗嘱,让他们在他和鲁桂珍(他的第二个妻子,华人,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已经发表德伦温的基础上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受李约瑟研究所委托,由席文教授选择若干李约瑟和鲁桂珍业已发表之论文,并附以长篇“导言”与“编者注”而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终于在李约瑟去世后5年的2000年问世。我认为李约瑟晚年研究中医的最大的亮点是他的“百川朝宗”理论。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在5大文明发源地都孕育了自己的科学。然而,世界是一个整体,关于世界的各种科学认识,都必然地汇聚为一个统一体,李约瑟用“百川朝宗于海”来形容。他说,不同文明的古老的科学细流,正像江河一样奔向现代科学的汪洋大海。从多元到统一,这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历史规律。李约瑟根据这个规律分析了中国许多古代科学汇入现代科学的汪洋大海时间,同时做出了这样一个断言:中医科学最终也会像其它科学一样现代科学的汪洋大海,成为人类的共同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医科学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汇入现代科学的汪洋大海,那是因为现代科学还没有能力对中医的诸多科学奥秘做出解释。事实上,现代医学、现代化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人体科学等科学的重大发现已经陆续证明了中医科学的正确性,所以,我认为李约瑟的这个观点是有远见卓识的,是非常英明的!
三、病人及月经期、孕期女士的忌口原则
“忌口”一词出自传统中医,“忌口”是指病人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正因如此,民间自古流传下来一个的俗语:“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意思是说,如果吃中药不忌口,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或起相反作用。具体地说,忌口分为因病忌口、因药忌口、月经期忌口和孕期忌口,等等。数千年来中医的医疗实践证明,病人及女士月经期、孕期必须注意饮食禁忌。现代科学已经对许许多多的中医饮食禁忌做出了解读。事实上服用西药(化学药物)也有许多饮食禁忌。关于病人的饮食禁忌很多,我在后面的《第二讲》中介绍具体的食物时,将介绍一些病人(及孕妇)的饮食禁忌,我在这里仅仅谈一些基本原则,以引起读者朋友的高度重视。
1、病人的中医的忌口原则
病人服用中药时的忌口至少应坚持个4原则:①、中成药的忌口禁忌一般都写在说明书中,所以在吃中药的时候一定仔细看说明书,并自觉遵守。吃中医师开的汤药的时候,要务必遵医嘱。②、从食物的“性”的角度来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凡热证、实证、阴虚心火旺之症,投用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药者,则忌食辣椒、葱、蒜、胡椒、羊肉、狗肉大热性的食物,更不能饮酒;凡气血亏损、寒湿凝滞、阴损及阳而用温中和胃、滋补气血之药者,则忌食生冷寒凉(如苦瓜及鹅肉、鸭肉等)、滋腻、粘滑之食物,这就属于因药忌口。③、从食物的“味”的角度来说。一般是: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④、从因病忌口角度来说,不同的病有不同忌口禁忌。如,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应忌口;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豆类和白薯应忌口,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忌食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消渴(糖尿病)忌糖、水肿病忌盐等。在这里顺便说明一点,中医所说的“忌”既包含“禁止”之意,也包含“少吃”之意。消渴(糖尿病)忌糖,就是禁止吃糖之意;水肿病忌盐,就是尽量少吃食盐之意。我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常量元素纳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水肿病大量吃食盐绝对错误,但是一点盐不吃也危害身体的一些正常功能。
2、病人的西医的忌口原则
西药(化学药物)的忌口一般是从两个方面确定:一是,根据西药(化学药物)的化学性质推定。如果某种食物中富含的某种化学成分能够与西药(化学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则必须忌口。如,服铁剂忌茶,因为茶中的鞣酸易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鞣酸铁,所以会降低药效;服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忌醋,因为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都和醋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醋酸钠和醋酸铝,所以会降低或破坏药效。这方面的忌口一般都注明在药品说明书中,病人自觉照办说明书即可。二是,根据发病器官生理功能和疾病的类型推定。如,肝病患者忌酒、高血压患者忌盐、痛风病人忌吃动物内脏、哮喘病人忌吃虾。再如,多吃盐可降低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的疗效,故在服用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时,尽量少吃盐,严格控制其摄入量;保泰松可使钠、氯离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水肿和血压升高,故服药期间应进低盐饮食。等等。这方面的忌口有的注明在药品说明书中,有的没有注明。所以病人要主动向医生咨询。三是,根据病人服用西药(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确定。虽然西药(化学药物)都是首先利用动物作试验。但是任何动物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都与人类差别很大,所以有些化学药物的忌口和毒副作用不能从够动物试验中发现。这方面的忌口有的注明在药品说明书中,有的也没有注明。所以病人也要主动向医生咨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去年一个朋友夫妻俩请我和妻子在一个酒店吃饭,朋友的妻子突然站起来说:“我有点恶心,出去一下。”说完就跑出去了。我很警觉,认为是食物中毒,所以立即站起来说:“是食物中毒,赶紧去医院!”谁知我的朋友却平静地说:“不是食物中毒,没事,一会就好了。最近一个多星期她经常这样,真奇怪,还没来得及去医院看医生。”我妻子也立即出去了。过了一会,朋友的妻子和我妻子一起回来了。妻子对我说:“小王(朋友的妻子)怀疑怀孕了,但是一直吃着避孕药。”我立即笑着对朋友说:“你们两个可都是国家公务员,要三思而后行。”朋友立即辩解:“我们不想也不敢再要个孩子,小王的确吃着避孕药。”我立即问朋友的妻子:“最近身体没有其它异常不适的感觉?”朋友的妻子回答:“没有。”我说:“任何避孕药的避孕率也不是100%,有时饮食不当也可能造成避孕药实效,我建议赶紧去医院查一下。”朋友的妻子问:“什么样的饮食不当可能造成避孕药失效?”我说:“我很留意饮食禁忌方面的书刊,大量吃柚子等柑橘有造成避孕药失效的可能。(笔者注:我在《第二讲》介绍柑橘的时候对此再作详细说明)”朋友的妻子对我说:“坏了!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同学从外地带回一箱柚子,很好吃,我吃了很多。”我立即说:“肯定是怀孕了。”朋友立即发牢骚:“药片说明书上根本就没说忌口的事,卖药的也没有放个忌口的屁。”我立即安慰:“社会问题多着呢,发牢骚没用,赶紧去医院检查,早采取措施。”第二天朋友给我回电怀说,已经做了流产手术……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让读者朋友明白一个道理,要相信现代医学,但是不能崇拜现代医学,现代医学还很不完善。
我在这里从化学的角度谈两3点个人看法:①、国家医药管理部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要及时发布已经发现的某些药物的饮食禁忌,对卖药的服务员要做必要的专业培训,并通过法规的方式明确规定让他们在卖药的时候将某种药的饮食禁忌告诉买药者。②、病人在买药的时候,无论说明书上是否有饮食禁忌,都要仔细询问医生或卖药的服务员,因为也许有新的饮食禁忌没有注明在说明书中。③、病人不管是吃什么样的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要大量喝茶,不要喝咖啡,不要大量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不要大量吃水果,不要大量喝果汁饮料,不要大量饮酒。因为茶、咖啡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咖啡碱等生物碱,因为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氢钠,因为水果中通常含有大量有机酸,因为果汁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柠檬酸等果酸,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这些成分很可能与药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能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3、月经期女士的忌口原则
月经期女士的应至少自觉遵守3个忌口原则:①、不宜大量吃水果等生冷食物。因月经期如吃生冷食物,一则有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出现痛经、闭经等。②、不宜吃刺激性强的辣椒等辛辣食物,也不宜喝酒,以免刺激血管扩张,引起月经提前和经量过多。应吃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③、不宜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应多吃些易消化的便于润肠通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仁及油、蜂蜜等,,以帮助消化,使大便通畅。因为月经期易出现大便干结不通,以致引起盆腔和下半身充血。
4、孕妇的忌口原则
4.1、中医关于孕妇的忌口原则
中医对孕妇确定了“产前宜凉,产后立温”的饮食原则。女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肌体的阴血相对不足,而阳气偏盛,因此凡辛热温操之物不宜食用,即所谓“产前宜凉”。若有妊娠恶阻者,则更应忌用油腻、腥臭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产后肌体常呈虚寒状态,同时多兼见瘀血内停,此时凡属寒凉、酸收、辛燥发散之品均宜“忌口”,故有“产后立温”之说。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个饮食原则很有实际意义。比如说,许多产妇发生一些“月子病”,就是因为没有遵循“产后立温”的原则,而是吃了一些过多的生冷寒凉食物。这是数千年中医实践一个经验总结,我坚信这个原则必定会被未来的现代医学圆满解读,所以我希望孕妇自觉遵守这个原则。
许多中医古籍中还记载了很多孕妇的饮食禁忌,但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很多饮食禁忌没有科学道理。例如:①、孕妇忌吃兔肉,否则产下的孩子会有兔唇。这一说法流传范围极广,流传年代也颇为久远。西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妊娠者不可啖兔肉,又不可见兔,令儿缺唇。” ②、不能吃狗肉,否则将来孩子爱咬人,吃奶时也爱咬奶头。③、不能吃驴肉,否则将来孩子“驴性”,不听话。④、要忌吃公鸡,这样生下的孩子夜里才不啼哭。⑤、忌食鸭子,认为吃了鸭子,孩子要生摇头病。等等。类似这样的荒诞的例子很多,而且现在的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把这样的禁忌都收集到“大部头”中。这样的禁忌没有丝毫科学道理,当代的中医主流专家也不认可。所以我希望读者朋友不要理睬这样的荒诞的禁忌。
再强调说明一点,当代的一些反中医“斗士”居然还认为“忌口”是中医的一种愚昧,事实上这样的反中医“斗士”才是真正的愚昧无知!
4.2、西医关于孕妇的忌口原则
从西医(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孕妇应至少自觉遵守4个忌口原则:①、不要过量摄取维生素A。孕妇摄取太多的维生素A,会导致早产和胎儿发育不健全。所以孕妇不能过量摄取富含富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例如猪肝含极丰富维生素A,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孕妇切忌过量进食。正常的适量进食对孕妇和胎儿都是有好处的。②、不要饮太多的浓茶和咖啡。因为摄取太多咖啡因会影响胎儿的骨骼成长,有可能出现手指、脚趾畸形的情况,也会增加流产、早产、婴儿体重过轻的情况。③、尽量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令胎儿畸形,影响胎儿智商。遇到不得不饮酒的特殊情况,最多饮2杯啤酒、或1杯葡萄酒为极限。④、避免过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吃太多高糖、高脂肪食物如汽水、糖、薯片,令孕妇过胖,从而增加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压的情况,除增加日后患糖尿病和血压高的机会之外,分娩时也会有困难。
另外,吃药也应该特别注意,因为很多药物危害胎儿,对此我在拙作《父亲的责任——我的育儿教子回忆录》(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一书中专门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现在由现代医学专家编写的关于孕妇科学饮食的书籍较多,我建议准备做母亲的读者朋友注意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
四、科学解读“发物”
《高级汉语词典》给“发物”下的定义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疾病发生变化的食物。如鱼虾、羊肉等。
1、“发物”是数千年中医科学的经验总结
《金匾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这就阐明了不相宜的食物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应忌食鹅肉。
已故现代名中医秦伯未在《中医对于病员的膳食问题》中说过:“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齿肿胀、大便秘结等的荠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可能,俗称发物。”实质上“发物”是指摄食某些食物后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发物的范围很广,有时将荤腥食物都看作发物。
现在医学界一般认为,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中医原本产生于民间,所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发物”禁忌,并自觉遵守。还流传着许多与“发物”禁忌有关的传说,通常是当地的某某人不遵医嘱,偷偷吃了某某“发物”,结果大事不妙……祖朱元利用“发物”害死徐达算是一个著名的传说: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徐达患了背疽(后背长了一个大疮),最忌吃发物鹅肉,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肥鹅一只,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背疽扩散而亡。
中医食疗学认为,不同的食物在性能上有差异,尽管都有其可食性和营养功能,但在患病服用中药时期,如果不了解“发物”和不重视“忌口”,饮食不当,则可能引起病变,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和引起严重后果。这是数千年中医科学在治病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总结。
2、“发物”的致病机理与多种客观因素有关
很多人认为“发物”没有科学道理,不可采信。理由很多,如有的说自己吃了中医所说的“发物”,但是并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后果。这表面上看似乎有道理,事实上是不了解“发物”的致病机理。事实上,“发物”致病与人体的体质、遗传、季节、年龄、食后受凉或发怒生气等多种因素有关。如热温体质的人,享用羊肉美味可能成为“发物”,而寒凉体质的人却可安然无恙。这就是体质不同的现象。再比如,同一类型的体质的小孩吃了某种“发物”可能发病,但是年轻人吃了却没事,这是因为年轻人的抵抗能力强。
根据不同食物的性质、功效和作用特点,结合人的体质状况,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趋势等,食物可能成为“发物”而致发疾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方面。
其一,饮食不当。食物选择、搭配、烹饪不当,或饮食失节、违时、过量、长时间持续单一摄入,使食物中有害物质缺乏有效地抑减消除,或消化吸收不良,食物偏性挫伤脏腑功能,可能成为发物而导致疾病发生。
其二,食物与药物产生的不良作用。食物与药物各具不同性味及作用,患病服药治疗时,当所食食物的作用与药物产生的作用不一致时,就会减弱、抵消药物疗效,甚或产生毒副反应,从而妨碍疾病的治疗。
其三,食物与疾病的关系。病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之分,食物有温热、寒凉、酸苦甘辛咸味之别及消补、散泄、滑涩诸特点。食物的作用与所患病症的性质、趋势相从则助邪伤正,添病益疾。
其四,季节气候对择食的影响。不同季节、气候对人体可产生一系列不同影响,选食若不应时则易外招内感伤及脏腑功能。
其五,食物对病后调理的影响。疾病初愈,余邪未清,正气未复,饮食失当可致“死灰复燃”或变生他疾。
3、从我的亲身经历看“发物”
我目前经历了两次“发物”的伤害。一次是1973年(10岁)的时候吃河蟹,一次是1995年(33岁)的时候吃田螺。
我从小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有时候皮肤过敏。第一次皮肤过敏是在8岁的时候,我和一些小朋友在一个池塘里洗澡,结果浑身出了一些红疙瘩,很痒。我妈妈给我吃了两片白药片之后立即好了。我妈妈告诉我,今后不能再在不干净的池塘里洗澡了,也不要到有滥草的地方去。我从7岁的时候,每到初夏、初秋时节,经常跟爸爸在晚上到山间小溪捉螃蟹,所以经常吃螃蟹。我常吃螃蟹但是没有事,然而在1973年,有一次吃了螃蟹之后又皮肤过敏了,我妈妈又立即给我两片白药片。这次我妈妈告诉我:“这种药片名字叫苯海拉明,专门治这种痒痒病的。妈妈也偶尔犯这种病,所以家里备了这种药。你可能是随妈妈了,今后要注意,螃蟹是一种发物,发物能引发这种病。泥鳅也是发物,今后吃螃蟹、泥鳅的时候同时吃几瓣大蒜就没事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发物”这个概念。后来我还是经常吃螃蟹,但是每次都吃大蒜,所以再也没有发生过皮肤过敏。
我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游泳。1994年夏天,一个朋友约我到一个水库游泳,说那里有很多田螺,还说田螺很有营养,于是我就跟着去了,于是捞了很多田螺,于是喜欢上吃田螺了,于是经常去捞田螺。1995年有一次吃了田螺之后,又犯了“痒痒病”。我妻子很吃惊,我立即安慰妻子:“没事,我小的时候犯过这种病,到医院买一种药吃了就立即好的。”但是我记不清妈妈对我说得药名了,就立即去了医院,我让大夫看了身上的红疙瘩之后,把我以前犯病的经历简要告诉了大夫,最后对大夫说:“我记得那种白药片好像叫什么拉明。”大夫立即问我:“这次你吃什么东西了?”我立即说:“吃田螺了,我从去年经常吃田螺,但是一直没事。”大夫说:“我明白了,苯海拉明。”大夫的话唤起了我的记忆,所以立即说:“对,就是苯海拉明,快给我开药方吧。”这次我吃了药之后又和大夫聊了一会,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发物”医学知识。我这种“痒痒病”就是医学上说的荨麻疹。大夫的解释是:田螺、螃蟹这一类的水产品种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过敏体质的人,吃了田螺、螃蟹这一类的水产品以后,蛋白质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肌体会发生过敏反应,产生大量的组织胺、缓激肽等,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会引起荨麻疹,还有的可诱发哮喘。从此以后,我注意购买一些中医和现代科学饮食方面的书籍研究学习。
现在看来,我经历过的两次“发物”体验至少能说明四个问题: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中医的“发物”之说是科学的。其二,我爸爸和我姐姐、弟弟也经常吃螃蟹,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事,这说明“发物”因人而异。其三,我不是每次吃螃蟹、吃田螺都犯“痒痒病”,这说明“发物”因个人的不同的身体状况而异。其四,可以利用食物相克避免发病。从中医角度看,螃蟹、田螺属于典型的寒凉性食物,在烹饪时应该加些温热性的辣椒、姜末、蒜末作调料,就可以大大抵消其寒性,但是那次我家正好没有辣椒和姜末了,也没有大蒜,所以才导致了我出现过敏反应。后来家里常备一些干辣椒,到了夏天还是经常吃田螺,但是再也没有出现过敏反应。
4、中医是坚持“辨证论忌”的原则
因为“发物”的致病机理与多种客观因素有关,所以中医是坚持“辨证论忌”的原则。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其一,发物是和药物相冲突的食物。一般说来,当服用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其有收敛作用,能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温补药物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性凉下气,能降低药物温补脾胃之效能;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辣的食物性热,食辣的食物会增加热现象而抵消清热凉血药物(如石膏、银花、连翘、栀子、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服用补药人参时,不宜吃萝卜,萝卜有消食化痰、通气的作用,而人参是滋补性药物,这样一补一消,作用就抵消了,无疑浪费了贵重药物人参。
其二,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发物。一般来说,凡患热性疾病服药时,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因为酒、辣味食物性热,鱼肉类有腻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凡患寒性疾病服药时,应禁用白菜、芋头、萝卜、冬瓜、生冷食物等。即使同一种疾病也要根据寒热而定。如胃病患者,属热的忌葱、姜、蒜、胡椒、糯米、面粉、虾、羊肉、牛肉、狗肉,属寒的应忌白菜、芋头、萝卜、冬瓜、生冷食物等。患有荨麻疹、各种皮炎、湿疹、酒渣鼻、痤疮的人,则一切具有刺激性食物都可能成为“发物”。
其三,根据人的不同体质确定发物。如果你体质虚寒,而且近来大便溏薄,四肢发冷,则西瓜、雪梨、香蕉等凉性食物当忌;如果如果你体质湿热,你近来面目红赤,发热口渴,失眠心烦,痔疮下血,则生姜、胡椒、白酒、大蒜等热性食物当忌。
5、从现代化学角度看“发物”
事实上现代分析化学已经解读了某些重要的作用机理和中医“发物”禁忌机理。比如说,银屑病人的皮疹中含有高于正常人20多倍的花生四烯酸,这种化学物质经代谢后转化为白三烯,是皮疹中重要的致炎物质。红色肉类(如牛、羊、鹿、狗肉)含有丰富的花生四烯酸,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因此,银屑病人应忌食红色肉类,以免致炎物质的产生原料增多,使银屑病皮损复发或加重。再比如说,患病期间服用中药,均不能用茶水送服。茶叶汁中含有鞣酸,鞣酸会和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或重金属盐起化学作用而发生沉淀,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导致药物失效。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成分,具有强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及兴奋高级神经中枢等作用,所以,贫血病人服铁剂时,以及服镇静、催眠等药物的前后,都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叶水送服这些药物。例如,红枣是中医用来补血的常见良药。现代分析化学已经证明,红枣等补血药物普遍富含铁。如果吃了补血药物后在喝茶水,茶叶中的鞣酸就会与红枣等补血药物中富含的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的鞣酸铁,从而破坏了药效。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作一个化学实验证明,方法是将一些茶水倒入一个白色的饭碗中,然后放进一点含铁锈的东西(如生锈的铁钉),则茶叶水立即变成了黑色。当现代分析化学还没有产生的时候,一些人怀疑茶叶这个“发物”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现在再怀疑这个“发物”,那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愚昧无知了。与数千年的中医科学相比,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不过仅仅一百多年罢了,可以说现代科学仅仅是刚刚起步,现代化学对中药材的分析、对矿物质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的分析也才是刚刚起步,未来的探索的科学道路还很漫长,我坚信将来许许多多的中医“发物”必定会逐渐被未来的现代科学解读。
6、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发物”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目前的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有三种可能性:①、“发物”大部分是异性蛋白较为丰富的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一般由免疫功能异常引起,或因进食了含有丰富的异性蛋白而引起变态反应,导致疾病的发作。变态反应一词源于奥地利的一位医学家于190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意即“改变了的反应性”。这样就发展成为一门新的临床学科——变态反应学。过敏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不正常的反应。其主要原因是过敏病人产生过量的抗体——免疫球蛋白E,它会和一些环境中的物质(过敏原)产生作用,刺激机体释放过量的化学物质,引起过敏症状,医学上将此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牛奶会使有些人(特别是某些幼儿)出现过敏反应。牛奶里的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是目前现代科学公认的过敏源,可引起身体的过敏反而表现过敏症状。通常蛋白质会被胃肠里的酵素消化成氨基酸后再吸收,但仍有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有机会不经消化即被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这样的蛋白质即被人体视为过敏原。牛奶过敏的常见症状是皮疹、湿疹以及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再如,鱼、虾、蟹、螺等富含异性蛋白水产品往往也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②、某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一些动物激素,进食后对人体的内分泌、血管、神经系统及细胞代谢有激发和亢奋作用,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某些疾病发作。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③、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7、“发物”的分类
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载述的饮食,其涉及的发物种类提法趋于集中,且言明了在辨治疾病,养生调摄时,须忌食避害之理。传统中医把一些常见发物归纳为7类:①、动火发物:多具辛热燥烈之性,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之物。素体热盛,阴虚火旺,诸热所致病症不宜食用。②、动风发物:多具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阳气升散发越,内风亢逆,邪毒走窜。如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痈疔疖、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痹证等不宜食用。③、助湿发物:多具胶着粘滞、肥甘涩腻之性,能阻脾、助湿、恋邪。如饴糖、大枣、面食、肥肉及甘甜滋腻诸物。湿热病、黄疸、淋证、痢疾、带下、疟疾等忌食。④、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冬寒菜、苋菜、莴笋、柿子等。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泄泻、冷痛、阳虚水肿等不宜食用。⑤、动血发物:多具活血散血、作用峻烈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慈菇、胡椒、羊肉、狗肉、菠菜、烧酒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崩中漏下、痔疮、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衄、皮下出血、尿血等病症忌食。⑥、动气发物:多具滞涩阻气、固硬难化之性,能壅塞气机,妨碍脏腑运化功能。如黑大豆、芡实、莲米、芋头、薯类、豆类及某些瓜果。食积、诸痛、症瘕包块等实证患者不宜。⑦、动病发物:多具较强刺激之性,能诱发痼疾,突发诸症,常受一定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鱼、蟹、贝、某些禽畜肉、蛋、乳及蘑菇、椿芽、木耳、苋菜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
从食物的来源来看,发物可分为以下5类:①、畜禽类主要有猪头肉、鸡肉、鸡蛋、驴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野鸡肉、鹅蛋、鸭蛋、牛奶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②、水产类主要鲤鱼、白鱼、鲢鱼、鳟鱼、鲈鱼、鲥鱼、黄鳝、带鱼、黄鱼、鲳鱼、乌贼鱼、章鱼、虾、蟹、蚌等,这类食品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③、蔬菜类主要有茄子、茭白、韭菜、竹笋、南瓜、慈菇、蘑菇、豆牙、莴苣、菠菜、香菜、芥菜等以及葱、椒、姜、蒜之类辛辣刺激调味品,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④、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⑥、果品类主要有杏、李、银杏、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
8、怎样客观正确地看待“发物”?
怎样客观正确地看待“发物”?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五个方面考虑:
首先,有病在身的人要自觉遵医嘱。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发物”是数千年中医科学在治病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总结。许许多多“发物”已经得到了现代医学、化学等现代科学的解读,再就是现实中的许许多多的患者根据中医的嘱咐认真忌口“发物”,成功地治愈了疾病,这说明“发物”是科学的总结,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否定“发物”忌口,那就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所以找中医治病的人要遵自觉遵守中医的嘱咐,自己吃中成药治病的人要严格按说明书照办。在病愈之后停止服药的恢复阶段,也要注意“发物”忌口。身体完全恢复之后才能按正常人的要求正常饮食。
其次,身体正常的人要明确自己的体质属性,不要长期偏食对自己的体质不利的食物,而应该在坚持膳食多样化的原则地前提下,注意多吃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体质的食物。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看一些像本书这样的真正科学指导饮食的书籍。
第三,身体正常的人无需过分在意“发物”,只要是符合中国饮食传统的常见食物,想吃就吃,但是要坚持“美食不可过用”的原则。就是说,不管是什么食物,不管是多么好的食物,都不能吃得太多。因为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再好的食物如果吃多了那就变成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废物。比如说,甲鱼汤对某些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是大补的美食,但如果一次喝了太多的甲鱼汤,那身体肯定不舒服。
第四,身体正常的人要全面理解中医理念和现代营养学理念。比如说,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虽然是中医认为的“发物”,但是《本草纲目》等古代医学经典也都介绍了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好处,现代营养学认为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所含的丰富的生物类黄酮等活性物质对人体大有好处,所以,喜欢吃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的人如果吃了这些东西后人体没有异常感觉,那就应该坚持常吃。
第五,要正确地看待疾病。生老病死是万物都不可抗拒的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因为任何成年人的任何身体器官每天都在不断衰老,所以再高明的中医、西医和营养学专家也不能长生不老,也总要生病的,所以任何人患病以后都不要有任何埋怨,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启发读者朋友自觉在中医理念和现代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尽量做到合理饮食、科学饮食,做到尽量避害趋益,尽最大限度延长自己的生命期限,而不可能保证不得病,我坚信明智的读者朋友对此会理解的。
总之,既不要主观随意否定“发物”忌口,也不要把“发物”神秘化,而应该根据中医理念和现代营养学理念,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客观正确地看待“发物”。所以我在后面介绍常见食物的时候,主要是从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的双重角度介绍食物性味、归经属性和营养和食疗价值,一般不再一一说明某中食物是“发物”,只有笔者认为是重要的“发物”,才在“【禁忌】”中作这样的提醒:“此物是典型的发物。”
五、怎样从饮食的角度防治亚健康
1、亚健康的定义和主要症状
“亚健康”是西医(现代医学)提出的一个医学名词。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又称“亚健康状态”。英文单词是“subhealth”。又有“次健康”、“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现代医学给亚健康归纳了3大主要特征:①、仅是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②、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③、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
现代医学描述亚健康的症状常常是:倦怠无力、抑郁失眠、焦躁不安、易怒易悲、精神恍惚、记忆减退、食欲(性欲)不振、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头胀头疼、耳鸣多梦、面色失常、目赤面红(或苍白)、舌赤苔垢,口苦便燥(或便稀)、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呃逆胀满、腰酸背痛、阴冷梦交、阳萎遗精、肤色异常、嗅觉异常、味觉异常、皮肤燥痒、抵抗力差……
2、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亚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也就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从亚健康状态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恢复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向转化而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很多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感冒、肝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
现代医学认为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6个方面:①、饮食不合理。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②、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过度等。③、睡眠不足。④、生闷气、情绪不良、工作压力大、受到意外惊吓等。⑤、运动不足或体力透支。⑥、空气污染、水污染、微波污染、地磁场、气候等环境不良造成的。
2005年,一份权威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5万余人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约占被调查人群的73.6%。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我长期调查研究,事实上任何人都经历过亚健康状态。
虽然现代医学找到了部分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但是因为现代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现代医学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化学的基础上。脑电图、X光透视、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主要是物理技术设备,当然胶片的显影技术属于化学技术,对尿液、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头发、指甲的化验主要是化学技术。比如说,一个头晕耳鸣的人,尿液变为赤黄色,但是用现代医学化验技术检测不出异常。因为现代物理、化学技术无法检查、检测亚健康症状,所以西医对亚健康无可奈何。去医院找西医检查亚健康的人,都是向西医汇报自己的症状,于是西医开出一些检查单子,病人花了很多钱折腾了半天,结果只有两个:其一,不负责任的西医大夫通常一句话把你打发走了。这句话就是:你没有病。其二,有责任心西医大夫会问你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情,比如说,是不是最近睡眠不足?是不是最近生闷气了?是不是最近情绪不良?是不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最近经常过量饮酒吗?如果你真是睡眠不足,医生会说:“你这是属于亚健康状态,是因为睡眠不足造成的,今后注意休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有的人遵照医嘱,结果过一段时间后果然好了。如果果然是生闷气了或情绪不良或工作压力太大或过量饮酒,医生会劝解一番。如果你都回答“没有”,西医大夫就无可奈何了。如果你幸运地碰上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对中医有些了解的西医大夫,他会建议你看中医大夫。
有些不相信中医的人稀里糊涂回家了,于是过了一些日子后有4种结局:①、亚健康不治而愈了,这种情况是幸运的。②、患了西医能治的病,于是住院手术、打针、吃药折腾一番,终于痊愈出院。这种情况是侥幸的。③、患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之类的西药能够有效控制的疾病,于是带着一些药回家了,于是从此与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情况是无可奈何的。④、患了严重的癌症之类西医无可奈何的绝症,虽然折腾了很长时间,但还是绝望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种情况是追悔莫及的。
3、中医不承认亚健康
今天的中医都不承认亚健康,因为西医所说的亚健康在中医的眼里就是病,而且中医能够根据亚健康症状确诊病情的原因,并通过食疗或者中药、拔火罐、放血、针灸、按摩、熏熨、外敷、蒸浴等手段有效治疗,让亚健康状况迅速消失。
中医诊法理论就是:望、闻、问、切。又称“四诊”。
“望”就是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闻”就是闻诊,是中医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
“问”就是问诊,是中医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切”就是切诊,又叫“诊脉”、“脉诊”、“切脉”、“评脉”等,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中医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事实上,从中医的角度看,亚健康还与人的体质、性格、饮食不当、性生活过度或压抑、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有时同一种亚健康症状却是由于不同的因素或者两种以上的因素造成的。数千年来,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中医将人的非正常状态分为10类体质:①、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②、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③、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④、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⑤、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⑥、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宜补气生血。用当归、熟地、龙眼肉。⑦、瘀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⑧、痰湿体质:体胖腹大,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宜祛湿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梗等。⑨、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男阴囊潮湿,女黄带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易患痤疮,黄疸,淋症,火热等病。对气温偏高,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食疗同痰湿体质,忌辛辣刺激食品。⑩、气郁质:神情郁闷,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嗳气呃逆,咽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痛经。易患郁症,脏躁,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应调节心态,宜服行气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萝卜等顺气之品。不宜进补。
从中医饮食养生学的角度看,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不仅仅是西医说的“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更重要的是没有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合理饮食,即热温体质的人常食热温性食物或寒凉体质的人寒凉性食物。另外,经常违反某些食物的中医饮食禁忌,也会导致亚健康。
总之,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亚健康”就是某种疾病的初级阶段,中医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能够诊断并通过食疗、中药、拔火罐、放血、针灸等方法有效治疗“亚健康”,因而能够有效预防“亚健康”向坏的方向转化而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
4、从生物化学和微量元素的角度看亚健康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由许许多多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等构成的,蛋白质又是由许许多多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是由2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微量元素在人体各自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当人体中的某种微量元素含量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人若是断绝了食物或者水,不会马上饿死、渴死,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轻度饥渴阶段→重度饥渴阶段→极度饥渴阶段→身体极度虚弱→昏迷阶段→休克阶段→死亡。人之所以死亡,是因为组成某器官的细胞死亡造成的。这就说明人体器官的细胞的死亡过程也是类似的。当人体的某种细胞缺少它所需要的化学元素的时候,处于“饥饿”状态的细胞的生理活性就会降低,当某种化学元素严重缺乏时,处于严重“饥饿”状态的细胞就丧失了生理活性,当细胞长期处于严重“饥饿”状态时就会死亡。人体的某个器官是由许许多多的同样的细胞组成的,但许许多多的细胞的生命力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一个人的生命能力各不相同一样,所以许许多多的细胞不是同时死亡,通常是生命能力弱的首先死亡,当少量细胞死亡的时候,还有大量的细胞顽强地工作着,所以某器官仍然发挥着生理作用,所以人虽然有不舒适的感觉,但感觉不明显;如果大量细胞死亡的时候,某器官就大部分坏死了,这时候人就出现了病态反应;当绝大多数的细胞死亡了,某器官也就大部分坏死了,于是丧失了生理作用。
我在前面还说过,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说明,哺乳动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了动物的全部的遗传信息,或者说哺乳动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了动物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只是组成不同器官的细胞所含的不同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罢了。
如果人体中缺少某一种元素,通常是需要这种元素最多的器官首先受到影响。比如说,组成大脑、肾、前列腺、睾丸、卵巢的细胞大量需要锌元素,如果人体中缺少锌元素,那么首先是大脑、肾、前列腺、睾丸、卵巢受到影响。从微量元素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性生活过度也是造成亚健康的重要原因。我坚信任何男人都有放纵性生活的时候,所以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过分放纵性生活的时候,就有精神不振、腰酸、乏力等亚健康状态。当节制了性生活,过了一段时间后亚健康状态又消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男人的精子中含有大量的锌元素,如果一个男人过分放纵性生活,那么就等于将体内的大量的锌元素排泄出来,如果不能通过富含锌的食物及时补充锌,就会导致体的锌元素的含量降低,那么组成大脑、肾、前列腺、睾丸、卵巢的细胞就因为缺锌而处于“饥饿”状态,那么处于“饥饿”状态的大脑、肾、前列腺、睾丸、卵巢的细胞的生理活性就降低了,所以人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腰酸、乏力、心慌、盗汗等症状。当人节制了性生活以后,那么人通过食物和水获取的锌元素就会逐渐满足大脑、肾、前列腺、睾丸、卵巢的细胞对锌元素的需求,于是组成大脑、肾、前列腺、睾丸、卵巢的细胞又恢复了正常的生理活性,于是精神不振、腰酸、乏力、心慌、盗汗等亚健康症状又消失。如果一个人出现精神不振、腰酸、乏力、心慌、盗汗等亚健康症状而不节制性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男人的最大悲哀:阳萎!有的人还可能突然患了肾炎、前列腺炎、睾丸炎。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体内长期缺锌造成组成肾、前列腺、睾丸的大量细胞的生理活性降低,因而使肾、前列腺、睾丸的生理活性也随之降低。事实上,空气中经常充满了病菌、病毒,一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通过呼吸吸入体内大量的病菌、病毒,但因为正常的人的各种器官都有免疫能力,所以病菌、病毒无可奈何。但是当某个器官的生理活性降低时,其免疫能力也随之降低,于是就给了病菌、病毒可乘之机。当肾的生理活性降低时,那么病菌、病毒就在肾上安家落户了,于是肾就发炎了……事实上组成肾的细胞还需要很多种化学元素,由于现代科学手段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某种元素在某种人体的某种器官中的含量,所以当出现精神不振、腰酸、乏力、心慌、盗汗等症状时,甚至当一个人出现了阳萎等性功能障碍以后,所有的西医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无法确定病因,更找不到治病的合适西药。当出现了肾炎以后,虽然用抗生素等药物可以很快地治疗好肾炎,但是组成肾的细胞仍然处于“饥饿”状态,所以整个肾还是存在着病态。
现代分析化学、医学研究证明,当人体发生某种疾病的时候,则人体中的某种(或两种以上)的微量元素含量过低(或过高)。对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检测主要是分析化验头发、指甲、尿液、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等。正常人和亚健康的人体内的某种微量元素都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某种微量元素的在体内含量处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如果检测出病人体内的某种微量元素低于稳定的范围的最小值,则说明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缺乏这种微量元素造成的,现代医学的治疗的方法是口服化学药物补充某种微量元素(如果缺少微量元素锌,则通常口服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等),中医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中药(食物)中恰恰富含微量元素锌;如果检测出病人体内的某种微量元素高于稳定的范围的最大值,则说明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摄取这种微量元素过量造成的,现代医学的治疗的方法是口服化学药物削减某种微量元素(如果微量元素锌过量,则通常口服硫酸铜),中医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中药(食物)通常具有显著的排毒功效。
2003年我仔细研读了一本名叫《微量元素与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书(于占洋、侯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3月)。我认为该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介绍了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介绍了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或者过量可能造成的疾病。其二,针对具体的病例,对尿液、血液、精液等进行了详细的化验,列出了令人信服的化学分析数据。其三,都是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双重角度介绍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此我简要介绍一下该书论述得的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该书首先介绍了与男性不育症有关的微量元素,其中锌、硒、铁、锰四种元素的缺乏会导致男性不育症,铜、氟、铅、镉、汞、铊六种元素的过量也会导致男性不育症。其次列出了详细的化验数据表,最后介绍了一些现代医学和中医药方。前两种药方分别是:①、口服MEGADOSE片,补充锌、硒、铁、锰、碘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氨基酸,每次一片,每日三次。②、中药临床常用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枸杞子、沙苁蓉、当归等制成复方汤剂,每日一剂,连服30~90集。这些中药材锌、硒、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
从微量元素的食疗角度来看,如果平日注意摄取锌、硒、铁、锰、碘等微量元素就不会出现男性不育症;从中医现代医学的双重角度来看,如果平时注意摄取一些排毒功能较强的食物,就能够有效地排除体内过量的铜、氟、铅、镉、汞、铊六种元素,也不会导致男性不育症。
《微量元素与疾病诊断及治疗》是一本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该书从微量元素的角度证明了中医学的科学性,由此看来,当代的诋毁中医的领军人物张功耀、何祚庥、方舟子之流,是既不了解中医,也不了解微量元素。但是该书也有明显的两个不足:其一,介绍的病例不很多。这说明现代医学对微量元素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由于受现代科学的局限性决定的。我在前面曾经说过,人体内有数百万种蛋白质,但是组成、结构和生理活性已经研究清楚的仅仅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所以说仅从蛋白质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医学对疾病机理的研究仅仅处在非常低级的阶段,所以很多中医学问题还不能够被现代医学解读,所以过分夸大现代医学观点是十分愚蠢的!其二,仅从微量元素的角度解读中药是远远不够的。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男性不育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药方;另一方面,同一种病因,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也有不同的药方;再就是,同一种病因、同一种体质的人,因病的程度不同,一些药材的剂量也不相同。我童年所在的山东五莲县,当时有一个姓房的闻名遐迩的老中医,他的最大的特长是治疗男女不育症。他治病有一个特点,要求病人必须去大医院做过检查,而且西医明确表示没法治,然后病人拿着病历去找他。他看了医院的诊断后会对病人作三种答复:一种是,你这是生理的先天缺陷,我没法治。他通过“四诊”之后又有两种答复:一种是,不用担心,我一定能给你治好;另一种是,我没有把握一定能给你治好,如果你想让我治,我就试试看。结果是,他说能治好的都治好了,他说没有把握的,治好了多半。他治病的方法主要有食疗法、药膳法、中药法三种。
我在这里从生物化学和微量元素介绍亚健康,又以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为例作说明。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至少明白三点:①、在亚健康阶段现代医学技术无能为力,一旦现代医学技术能够检查、化验出来,就说明某种器官已经发生了严重病变。②、中医能够通过“四诊”确定亚健康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治疗。所以一旦出现了亚健康,不要不在乎,更不要靠侥幸心理自然恢复,应该及时找高明的中医诊治。③、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现代医学、中医学理念,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了解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食疗功效和饮食禁忌,从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工作特点、年龄阶段等情况及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从而有效防治亚健康。
5、我今生经历的四次“亚健康”
当代的反中医“斗士”把中医诋毁为伪科学、玄学,还表现了他们对哲学的无知。为了说明中医在治疗、预防“亚健康”方面的高明,下面以我今生经历的四次“亚健康”为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作简要的分析。
指导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思想就是我国古代先哲创造的唯物辩证的思想,但是很多人对唯物辩证的阴阳、五行思想不很了解或不够重视,然而我国的高中生都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我发现唯物辩证的阴阳、五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相互解读,所以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中医、解读“亚健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明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中医、解读“亚健康”的主要目的有二:其一,让读者朋友明白,中医学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是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二,让读者朋友能从哲学的高度重视预防、治疗“亚健康”的重大意义。
第一次亚健康:头痛头晕
【发病治病经历】:1977年秋,14岁我初中毕业了。那时候我家住在山东五莲县西南部的一个名叫杜家沟的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文革”以来,取消了考试升学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贫下中农”推荐制。我从小学到初中,始终以突出的成绩名列级部第一,尽管如此,“贫下中农”却没有推荐我上高中,于是我成了一个辍学的山村少年。“贫下中农”算个屁?事实上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荐制……有一天我突然感到有点头痛头晕,还感觉很疲惫,很象重感冒初期,所以妈妈立即给我做了一碗姜汤。我喝了姜汤又吃了两片阿司匹林,然后盖着被子蒙头发汗。这是我童年、少年时代治疗感冒的屡试不爽的妙方。但是这一次没有发出汗,而且症状更厉害了。头痛头晕症状更严重,而且有些胸闷,没有食欲,饭量仅是以前的1/3,但是没有饥饿感。又拖了几天后,虽然没有发烧,头痛头晕、胸闷、不愿吃饭等症状也没有减轻。我爸爸认为我的头部得了什么病,于是带我去县医院看病。我如实对医生说了自己的感觉,于是做了脑电图、拍了X光片。但是医生看了脑电图和X光片后,对我爸爸说:“看不出什么毛病,你领着孩子到中医科看看吧。”到了中医科,我爸爸将西医写的诊断书给了一个中医,我又将症状复述一遍。中医扫了一眼我的面部,又让我张开嘴看了舌头,然后给我诊脉。诊完脉后,问我:“你是不是最近遇到了一件很生气的事?”很多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上了高中,一个造反派头子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却洋洋得意地上高中了,所以我心里很生气。我失去了上高中的权利,是因为我爸爸在“文革”中受到了造反派的迫害。那时候“地、富、反、坏、右”称为“黑五类”,“黑五类”的孩子既没有资格升学,也没有资格参军,所以14岁的我很无奈,所以闷闷不乐。我如实把辍学后的郁闷心情告诉了中医,还对中医说:“我有时候自己在深山里乱骂一通,狂喊一通,胸闷的感觉就会差一些。”中医点了一下头,从抽屉里拿出一根缝衣服用的针,在我的两眉之间挑了几针,然后垫着一层卫生纸用力捏,同时问我:“你感觉很痛不?”我立即如实回答:“不很痛。”他又增加了力度,又问:“现在感觉很痛不?”我还是如实回答:“不很痛。”于是中医微笑着说:“你的病一会就好了。”过了一会,中医指着卫生纸上的很多黑乎乎的血迹,对我说:“正常人的血的颜色不是这样的深紫色,而是鲜红色的,这就证明你生病了。”他又拿出一个小镜子递给我,说:“你看一下,针挑的地方都冒出了一个个小紫疙瘩,这也是病的反映,正常人没有这样的小紫疙瘩。再说,如果你没有病,用力捏的时候就会感到很痛。”我连连点头,中医又问我:“现在感觉怎么样?”我如实兴奋地回答:“感觉好多了。”他又自信地对我说:“一会就彻底好了,今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这样自己及时给自己放血,放出这些紫黑色的血,病就立即好了。如果不及时放血,时间长了就会生别的大病,一定引起重视。”我立即问:“我这种病叫什么病?”中医说:“这是一种火,是由于生气造成的,放出一点血,火就泄出来了。但是也与饮食有关,你今后注意多吃些苦菜、苦瓜之类的蔬菜。我有些话要单独对你爸爸说。你先到院子里等着,”我走到医院的大院里,头痛头晕的感觉完全消失……从此以后,我一遇到很着急的事情或者很生气的事情,就犯这种头晕头痛病,每当犯病我就立即自己给自己放血,立即就好了!后来我的一些家人和同事也犯过我这种头晕头痛病,我立即给他们放血,立即痊愈……当我了解了中医之后,我知道了自己属于热(温)性体质,所以平日注意吃一些寒凉性的食物,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就找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所以再也没有犯过这种头痛头晕病。
【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分析】:
现象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对哲学范畴。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接触事物的现象开始,然后在逐步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外在形式。现象总是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具有直观性,如树有花、枝、叶、根、茎、树干、树根,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形状、姿式,树的叶子也不同,有大有小,有针叶、箭叶、巴掌叶、扇形叶等。我们认识事物并不应该满足于仅仅认识事物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对现象而言的,本质不是现象之外的另外一种特殊的东西,而是存在于现象内部,贯穿在各方面现象之中的内部的稳定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根据或内在原因,是组成事物各基本要素的特殊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根本矛盾不解决,事物及其过程也不会完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是辩证关系。首先,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其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其二,两者是相互蕴涵的,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本质寓于现象之中,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象是整体,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反过来,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其三,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某一具体的人无疑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但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即不断转变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于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的真正价值就是指导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的睿智的祖先早已经从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中发现了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将这一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医学。人体所患的某种疾病也通常以特有的病态现象表现出来,也就是病的症状。中医通过观察辨认病态所表现出的现象,然后根据中医科学理论作出分析判断病的本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的方法。我的头晕头痛、胸闷、疲惫、没有食欲症状就是我这种“上火”病的现象表现,也就是疾病的现象反映。那个中医通过观察我的面部气色,查看我的舌头,就是观察病的现象表现。通过给我切脉,做出了初步判断,又问我是不是遇到生气的事了,得到了我的如实回答后,他才确定了这种放血疗法。有时我头晕头痛的时候,我认为又需要放血了,就自己针挑放血,但是感觉很痛,而且血是鲜红色的,针挑的地方也没有冒出了小紫疙瘩,于是我就知道自己是感冒了。由此看来,不同的疾病有时可以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症状。我们的睿智的祖先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人体发生病变会通过很多现象表现出来,不同的疾病有时可以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症状,于是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观察了解病变引发的现象,然后通过现象确诊人体病变的本质,然后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症下药,于是人体发生病变的现象消失,于是患者痊愈。科学的东西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人都可以重复验证。我后来许多次重复用放血的办法给自己和家人、朋友治好了这种头痛头晕病。很多朋友还跟我学会了这种简单的放血疗法,这些实践活动就是科学的重复验证。我坚信任何读者朋友也可以重复验证。所以说中医是能够治病救人的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实实在在的科学。
第二次亚健康:因亚健康感冒
【发病治病经历】:1983年春天收获蒜薹的季节,我正上大二,有近两个星期学校餐厅几乎天天顿顿玩蒜薹。早上是酱油腌的蒜薹咸菜,中午晚上都是大锅炒蒜薹。吃了一个多星期以后,不仅从口味上十分厌恶蒜薹,而且身体感到很不舒服,有口干烦躁的感觉,肠胃系统也出现异常,经常放屁,而且特别臭。出现我这种不适症状的同学很多。中文系的一些才子用小字报的方式表示抗议,有一个小字报写得很有特点,所以至今记忆犹新,小字报的题目是《可怜的蒜薹》,内容是:“早上腌蒜薹,中午蒜薹汤,晚上餐厅刀板响,还是蒜薹遭了殃!”
结果学校最后进的一大批蒜薹还没有吃完,我们学校就爆发了一次流感,很多班级因为感冒的同学太多而不得不暂时停课。我们化学系八一级两个班共69名同学,感冒的同学超三分之一。我班有34名同学,其中有12名同学感冒,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们八一级两个班不得不暂时停课。
我了解了中医之后,我认为导致那次流行性感冒爆发的的罪魁祸首就是因为连续吃蒜薹。在《第二讲》中我将较详细介绍大蒜,大蒜本来具有杀菌功效,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适量常吃大蒜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但是大蒜(蒜薹)是典型的大热之物,所以把蒜薹当作唯一的主菜连续食用至少有两个坏处:一是,使热温体质的人体内的热汗平衡严重失调,出现了像我那样的“上火”症状,这种“上火”症状就是一种“亚健康”,姑且称之为“上火亚健康”。二是,营养、食疗价值越高的食物更不应该长期连续大量食用,否则就会严重危害身体。例如,即使身体虚弱的某些病人也不能连续大量食用人参。我们学校近两个星期连续大量食用蒜薹,肯定严重影响了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对健康状况产生了较大的副作用。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任何情况的“亚健康”状态都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现在回想起来,那次遭受流行性感冒病毒攻击的人多是像我这样的热温体质的因连续大量食用蒜薹而造成“上火亚健康”的人。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同时吃一些生菜之类的寒凉性的蔬菜,就不会出现这种“上火亚健康”,就能够抵御感冒病毒。
睡眠不足也是造成这次“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我兼职学生工作较多,那段时间工作特别忙,为了不耽误功课,必须熬夜弥补,身体锻炼时间也随之减少。事实上感冒的多是不注重身体锻炼而是擅长熬夜苦读的同学。
【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
内因和外因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对哲学范畴。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我和我的很多同学这次因亚健康感冒就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一个,因为我和很多感冒的同学都是热温体质,这个内因主要是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外因主要有四个:第一,首要的外因连续大量食用蒜薹而造成“上火亚健康”。第二,睡眠不足。第三,就是遇上了流感病毒。第四,很多学生在一起上课、吃饭、睡觉,相互传染。
假如我不是热(温)性体质,就不会出现“上火亚健康”,也许就能够抵御流感病毒;假如睡眠充足,自身的免疫能力也许还能够抵御流感病毒;假如没有流感病毒,那么停止吃蒜薹以后,再保持睡眠充足,那么身体就会自动调节过来;假如不是很多人在一起上课、吃饭、睡觉,肯定不会造成相互传染。
事实上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发生的。内因主要是一个人的先天的遗传因素。
我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包括我国、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正在遭受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攻击,我在修改书稿的时候(2009年11月至12月),猪流感已经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呈爆发趋势,据说很多中小学、大学已经采取了“封校”措施,有的学校已经放假。近年来“非典”、“禽流感”已经袭击过世界,所以我意识到,当今时代是恶性传染病毒泛滥的时代,主要原因肯定是气候异常造成的,猪流感肯定会过去,但是新的恶性传染病很可能还会袭击人类,袭击中国,所以我决定在这里简要谈谈过集体生活的学生怎样预防恶性传染病。我在这里所说的过集体生活的学生,是指离开了家庭,在学少食宿的学生,也包括在幼儿园食宿的小朋友。我主要谈四个问题:
其一,要正确看待各种传染病,不要惊慌失措。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病菌、病毒等微生物属于低等生物,在地球上早在各种动物诞生之前它们已经存在,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在地球上诞生那天起,就面临各种病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包围,水体、空气中时刻存在着数不胜数的病菌、病毒等微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就是因为自身有抵抗病毒的免疫力。
地球的气候在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变化着,在大多数的岁月中,病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少一些,在少数的岁月中要多一些,在某些特殊气候条件下某些病菌、病毒会泛滥。病菌、病毒在进化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新变种,所以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曾经遭受过许许多多的病菌、病毒的攻击。在医学还没有诞生的远古时代,人类和所有的动物一样,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抵抗病菌、病毒的攻击,免疫力强的人幸存下来,免疫力差的人成了病菌、病毒的美餐。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曾经遭受过瘟疫(恶性传染病)攻击,正因如此,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受到过重创,许多民族遭受了灭顶之灾,所以许多人类文明中断了,许多人类文明消失了。
在我国有可靠的史书记载的3000多年来,爆发过很多很多次的大规模瘟疫(恶性传染病)。我国发达的古代中医在抵抗瘟疫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唯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
我在前面介绍过,一个法国留学生曾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既能享受现代医学的好处,又能够享受中医的好处,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你们中国人是最幸运的人。”从防治恶性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也是很正确的。在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当今世界,人类已经有能力应对各种低等生物(病菌、病毒)挑战,中国又有发达的中医,所以中国人又有独到的优势。所以明智的中国人要正确看待各种传染病,不要惊慌失措,理智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觉依靠现代医学和中医的双重优势从容防治各种恶性传染病。
其二,提高免疫力是抵抗恶性传染病的前提。
在我的记忆中,1970年代的(山东)五莲山区,几乎每年都爆发鸡瘟(禽流感)和猪瘟(猪流感)。那时候的五莲山区每家农民都养鸡、养猪,那是一个西药匮乏的时代,那时候兽医很少,更没有应对鸡瘟(禽流感)和猪瘟(猪流感)的化学药物。所以每当鸡瘟(禽流感)和猪瘟(猪流感)爆发时,绝大多数的鸡和猪都悲惨地死去,少数的鸡和猪靠着自身的免疫力生存下来。那还是一个贫穷的岁月,所有的人家都没有把瘟死的鸡和猪埋掉而是都当作美食吃了。因为健康的鸡和猪都是卖给有钱的“工人阶级”吃了,贫穷的农民平日舍不得吃鸡肉和猪肉,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吃只鸡和一点猪肉。五莲山区的村庄多是沿河而建,通常一条河流的两岸会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山村,那时候的山村的人和牲畜都是主要以河流水作为饮用水,所以只要某一河流的上游出现鸡瘟和猪瘟,则会迅速蔓延至下游的所有村庄。那时候馋嘴的小孩都盼着自家的鸡和猪瘟死,那时候的大人和小孩都是从容不迫地美美地品尝瘟死鸡和猪,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吃瘟死鸡和猪而患病者。再说,那时候五莲的冬天的气候很冷,零下20多度是常有的事,可谓滴水成冰。那时候的民房都很简陋,取暖就是靠晚上烧个热炕头,屋里的水缸会结厚厚的冰。那时候无论大人小孩冬天的衣服就是自己制作的一件棉袄和一件棉裤。但是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很少感冒。偶然感冒的人药方都是一样的——热红糖姜水,能吃上一片阿司匹林算是体面人家,住院打针者十分罕见。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奇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迹,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免疫能力强。那时候的五莲山村的人之所以免疫能力强,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那时候的五莲山村的人都是以地瓜(红薯)为主食。无论从现代科学还是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红薯都是有利于提高人的免疫力的食物。二是,那时候的五莲山村的人都是吃自己的菜园里种的蔬菜和天然的野菜,而许许多多的野菜本身就是能提高免疫力的良好的中药材;三是,那时候的五莲山村的人都喜欢吃大葱、大蒜和姜,无论从现代科学还是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大葱、大蒜和姜都是能有效抵抗病菌、病毒的佳品。1970年代五莲山村的人创造的奇迹证明,提高免疫力是预防恶性传染病的前提。
其三,认识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
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症状和其它流感类似,一般是高热、咳嗽,浑身没力气。
其传播途径与普通流感病毒相同。即主要是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
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不同的是,主要攻击群体是25~45岁的青壮年。另外,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的自身抵抗力低,也要多加防护。其它年龄段的人也不能丧失警惕。
这次H1N1流感与很多普通流感病毒混在一起,事实上任何地方的绝大多数感冒患者是普通感冒,但是却给患者和与患者接触较多的人带来了一些恐慌。
其四,怎样提高过集体生活的学生免的疫力?
近日我通过6个医生朋友和从事中学、大学教育的同学、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近年来每次流行性感冒,过集体生活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占70%以上,再就是免疫力较低的某些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造成过集体生活的学生免疫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学校的学生餐厅的饭菜质量较差,蔬菜品种较少,而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足;二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睡眠不足;三是,活动量太低。我坚信这个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
既然提高免疫力是预防恶性传染病的前提,那么面对目前的猪流感,怎样提高过集体生活的学生的免疫力?
根据我国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提高过集体生活的学生的免疫力至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必须首先保证大脑的正常发育和正常代谢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学校餐厅和校内商店要想办法尽力对学生保证优质蛋白的供给,如果可能的话,有必要提高一点餐费标准。二是,多提供一些能提高身体免疫里的蔬菜、水果。三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另外,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杀毒、灭菌措施。我在大学遇到的那次流感,我们的一个老师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将用于做化学实验的分析纯醋酸(乙酸)倒入小烧杯中,再将盛着醋酸的烧杯放在教室和宿舍的窗台上。浓醋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整个教室和宿舍的空气中都很快弥漫着醋酸分子。醋酸对流感病菌(病毒)具有广谱的杀灭作用。我们化学系的流感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与那个老师的好主意有重大关系。我建议各种学校都实施这个好主意。将普通的食醋倒入1000ml以上的烧杯中,在教室中用电炉煮沸,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任何学校的化学老师都可以指导学生做这件事。再就是,自身免疫力较低的某些慢性病患者和孕妇,应该通过打球蛋白或流感疫苗等提高抵抗力。
从中医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要注意从调节寒热平衡的角度调节学生的生活,有效杜绝“亚健康”。为此也至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餐厅师傅在做菜的时候要注意遵循热平衡原则,既要提供温热性的食物,也要有寒凉性的食物。二是,葱、蒜、姜是中医对付感冒的良药。所以餐厅师傅在做菜的时候要适当多加一些葱、蒜、姜作调料。校内商店要满足供应葱、蒜、姜和水果。学生家长和老师要提倡学生生食葱、蒜、姜,还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选择水果。再说,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葱、蒜、姜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能有效杀灭病菌、病毒。在《第二讲》我将较详细介绍了葱、蒜、姜的营养和食疗功效,在此不多言了。三是,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达菲”(化学名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抗病毒药,也是举世公认的抗禽流感、猪流感(甲型H1N1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生产“达菲”的所用莽草酸主要是从八角中提取的,其中90%依靠中国的八角。八角是一种对人体大有好处的我国自古以来常用的食品调料(在《第二讲》中我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所以我建议餐厅师傅在做某些菜的时候要注意多用点八角。
总之,提高过集体生活的学生的免疫力,对抵抗恶性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本着对孩子负责的精神引起足够重视。另外,我希望军队、很多人在大车间工作的工人以及较多人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的群体,也应该采取类似的防范措施。
第三次亚健康:耳鸣病
【发病治病经历】:1992年春天我患了一种“耳鸣病”,主要症状是:耳鸣、头昏脑胀、口干舌燥、心烦易怒、舌苔黄厚、小便黄赤等。一开始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没有在乎,但是症状越来越厉害,以至于影响了工作、看书和写作,于是我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了,于是我去了医院。那时候享受公费医疗的人首先要向公费门诊看病。我向一个内科医生陈述了症状,内科医生怀疑我的脑部有了毛病,于是开出了一个系统检查的方案,于是我根据方案做了这样的一个检查流程:脑电图、拍X片、B超。折腾了半天,我终于拿到了3张检查报告单,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检查报告单交给了那个内科大夫,出乎我的意料的是,那内科大夫笑嘻嘻地对我说:“祝贺你,你什么病也没有!”我十分困惑地说:“我明明感到耳鸣,明显感到身体很不舒服,看书、写材料的时候更厉害,怎么能说没有病?我以前可从来没有这样过。”那医生不以为然地说:“我只能依照现代科学仪器的检查结果诊断病情,检查的结果你就是没有病。可能是因为你的工作太紧张了,我给你开一个病假条,休息两个星期也许会好的。”我那时候的工作的确很忙,每天晚上又熬夜读书、写作,所以我觉得医生说得也许有些道理,于是我就休息了。我彻底放松了两个星期,但是症状没有任何好转,于是我又去找那个内科医生说明情况。那个内科医生沉思了一会,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给你介绍一个中医,她也许能给你治这个病。”内科医生领我见到了一个女中医,向女中医介绍了我的情况后就走了。女中端详了我的面部,又让我伸出舌头看了一些,然后给我诊脉,诊完脉后又问我:“你注意过你小便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吗?”我立即说:“以前几乎没有颜色,现在是黄色,有时候像浓茶叶水一样。”女中医又问:“你特别好吃辣椒吧?”我点头回答:“对。”女中医又问:“最近经常喝酒吗?”我回答:“是的,前些日子随一个检查组检查工作,检查了8天,每天喝两顿酒,而且喝得很多,身体很不舒服,但是也没有办法。”女医生又问:“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或者是生了闷气?你要说实话。”我的确因为工作上的一件事生了闷气,我受理了一个信访案件,因为一个赃官的干扰,所以费了不少周折,所以就如实回答:“我生了点闷气,但是不严重。”女中医反问:“你怎么认为不严重?”我回答:“我生气大了就头疼,但是这次没有头痛。”于是女中医笑呵呵地说:“甭担心,是小毛病,我给你先开三服药。吃药期间绝对不能喝酒,绝对不能吃辣椒,也不要吃油腻的食物,要吃清淡的蔬菜,吃完药之后再来跟我说明一下情况。”我吃了两服药后就感到明显好转,吃了三服药以后就完全康复了,于是我向那个女中医作了如实汇报,还说了一些感激的话。女中医微笑着说:“甭客气,治病救人是我的职业。你这种病主要是因为四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过量喝酒,二是因为好吃辣椒,三是好吃油腻的食物,四是因为生闷气。是因为这四方面的原因使你的肝受到了损害,大病都是由小病发展造成的,所以今后一定注意尽量少喝酒,少吃辣椒,少吃油腻的食物,再就是今后遇到不顺心的事要想得开,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生闷气,那就等于自己伤害自己。”我又问:“我明明有病,为什么先进的现代医学仪器检查不出来?”那女中医说:“有些病当医学仪器检查出来的时候就很危险了,甚至是不可救药了。”我不解地问:“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那女中医沉思了片刻,又说:“比如说你这种病,如果不通过中药进行调理,那很可能就会发展成肝炎或者肝癌,通过B超、X光片很容易检查出肝癌,即时检查出来又有何用?现代医学还没有把握成功治愈肝癌,你明白了吧?”我吃惊地问:“问题会这么严重?”女中医坦然地说:“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很脆弱的,所以要好好珍爱生命。不过你也不要害怕,任何人都会生病,感到身体不舒服就赶紧看医生,西医检查不出来就找中医,中医的好处就是把病解决在萌芽阶段。从中医角度来说,饮食不当会造成很多疾病,今后你最好自学一些中医营养学和中药化学方面的书籍,你有较好的化学功底,自学这方面的书很容易。”身体恢复以后我注意了一段时间,但是有时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喝酒,有时不得不喝很多,虽然很无奈,但是没办法。所以到了秋天的一天我突然又感到耳鸣,就立即去医院找那个女中医,我一见到女中医就对他说:“前些日子我又喝不少酒了,所以又犯病耳鸣病了。”女中医诊了脉之后,对我说:“这次不很严重,不用吃汤药,吃两盒龙胆泻肝丸就好了。今后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直接拿两盒龙胆泻肝丸。”从此以后我虽然注意少饮酒,但是每年都遇到很多“特殊情况”,所以每年都吃几盒龙胆泻肝丸。后来听说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对肾脏有较大的副作用,就咨询了一个名中医,我对那个名中医如实汇报了三年多来吃龙胆泻肝丸的情况,名中医给我珍了脉之后,对我说:“今后再出现耳鸣症状,吃六味地黄丸也能好。”于是又吃六味地黄丸,效果很好。后来我了解了中医后,自己注意调节饮食结构,所以很少再出现耳鸣症病,但是每年还是至少吃两盒同仁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从2003年开始,我用枸杞子泡酒喝,正常情况中午、晚上每次喝1.5~2两(100g)。如果在外面喝酒了,回家就不再喝枸杞子保健酒。从此以后我与耳鸣病彻底告别了,而且感到精力充沛,精神状态良好,很少感冒。
【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量变和质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对哲学范畴。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之内的变化属于量变,超出了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其二,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其三,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一方面,质变体现并巩固着量变的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其四,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质变又可以转化为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着事物的永恒的变化和发展。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两种形而上学观点是:一种是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激变论;另一种是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庸俗进化论。
我们的睿智的祖先早已经从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中发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并将这一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医学。我认为中医科学的最伟大之处就是在于把疾病消灭在量变阶段。后来我是识到,那个女中医的见解非常正确!女中医说的“萌芽阶段”就是疾病的量变阶段。事实上从遗传学和中医的角度来看,任何人的生理都有某些先天性的“缺陷”,都会因为某些先天性的“缺陷”和饮食不当、过量饮酒、吸烟以及不良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造成各式各样的亚健康状态。各式各样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各式各样的疾病的量变阶段,任何大的疾病都会经历亚健康的量变阶段。我坚信,如果得过重病的人仔细回忆发病前的身体的异常感觉,就不会反对我这个观点。得重病的人都是因为不了解中医,没有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就是亚健康状态,也就是疾病的量变阶段。如果我当年不通过龙胆泻肝丸及时解除耳鸣病,肯定会使肝发生严重病变。所以说,中医科学的一个最伟大之处就是在于把疾病消灭在量变阶段,也就是亚健康阶段。
第四次亚健康:我的牙周炎前兆
【发病治病经历】:牙周炎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顽固性慢性病,据说没有遭受过牙周炎折磨的人很少。牙周炎的症状主要表现在:①、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滥脓,牙周脓肿。②、牙周袋形成:牙齿周围的牙龈与牙面的附着部向根方加深,从而形成牙周的袋状结构。牙周袋可渗血、溢脓。③、牙齿松动:由于牙槽骨破坏性地吸收,环抱支持牙齿的功能降低,牙齿发生松动。严重吸收时,牙齿可以自行脱落。④、口臭、钝痛、咬合无力。
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患牙周炎的可能,但是中老年人居多。我第一次体验牙周炎的痛苦是在1984年(在大四的时候),有一次我吃的馒头中居然有一个大沙粒,结果伤了一个牙,从此以后那个牙经常发炎。前些年好像有一个广告语: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很要命。有一次我的右腮帮子都肿了,进食非常困难,我很恼火,就让医生把那颗受伤的牙拔掉了。从此以后我远离了牙周炎,但是在我进入不惑之年(40岁,2003年)的时候,牙周炎又走近了我。刚开始我没有引起重视,所以仅仅按西医的办法治疗。西医治疗牙周炎的办法就是服用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消炎,同时用甲硝唑注射液漱口,还要求注意口腔卫生等。服用甲硝唑片抗生素消炎的办法很有效,但是经常复发,而且每次甲硝唑片的服用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西医(现代医学)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只是治疗疾病,而不研究病因,所以现在的西医大夫都只知道牙周炎与遗传有相关性,但不知道牙周炎的发病原因。我服用甲硝唑片的数量在逐渐增大,作为精通药物化学的我很清楚经常大量服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于是我开始探讨中医治疗和预防牙周炎的方法,我通过上网浏览一些中医网站,很快就搞明白了中医治疗牙周炎的方法。中医将牙周炎分为三个类型,并辨证论治:①、属肾阴虚损型的,宜补肾益髓,可服六味地黄丸、寄生肾气丸。②、属胃火上蒸型的,宜清热泻火,可服牛黄清胃丸、保安散、泻黄散。③、属气血不足型的,宜调补气血,可服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我看了中医的这些观点,突然想起,我每次犯牙周炎之前都是首先出现了大便干结,而且感觉胃部不适,还经常嗝气,于是我断定自己属于第二种类型,即“胃火上蒸型”。我不会诊脉,所以请一个名中医给我通过诊脉进一步确诊。名中医证实了我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我立即服用中成药“牛黄清胃丸”,结果很快痊愈。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牙周炎70%具有遗传性。也就是说70%的人的牙周炎与遗传有关,我的牙周炎就是受到了我老爸的遗传。我现在认为,很多疾病与遗传因素有相关性。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都是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更多年)的遗传进化,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数不清的瘟疫(传染病)等各种自然灾害,数不清的先人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死去了,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的祖先能够把遗传基因传递到现在,这充分说明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遗传优势。我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从遗传学的角度看也是“人无完人”,每一个家族虽然都有自己的遗传优势,但是同时也有自己的遗传不足。我老爸把他的较聪明的大脑的遗传基因传给了我,也把他易患牙周炎的不健康基因传给了我。
因为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于是我自己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寒凉性食物主动预防牙周炎,当我感到大便有点干结的时候,立即加大寒凉性食物的摄取量,减少热温性食物的摄取量,同时吃一些通便效果明显的寒凉性水果、蔬菜(如香蕉、菠菜、苦菜、生菜等)。从此以后我告别了牙周炎,告别了抗生素。如果我不用牛黄清胃丸根治牙周炎,如果不能根据中医饮食营养学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那么牙周炎肯定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抗生素也肯定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我的牙齿全部脱落为止。牙齿全部脱落可以换假牙,但是大量服用抗生素的后果是什么呢?难以设想……再说,如果不通过食疗的方法积极预防“胃火上蒸”,那么“胃火上蒸”也许还会带来更严重的疾病,“胃火上蒸”与胃癌有没有相关性?也许未来的科学能够证明有相关性!
事实上我曾用食疗的方法治好了很多我的家人和朋友的很多贫血、胃病、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并通过食疗的方法预防复发。“治未病”的益处、效果明显,所以用食疗的方法“治未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们的伟大发现!我坚信“治未病”这个名词必将来必定会融入全世界的科学海洋!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治未病”的好处,如果不能够据自己的身体特点积极通过食物“治未病”,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愚蠢!
我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治未病”并非是了不起的学问,任何一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只要了解了必要的中医饮食科学基本知识,只要了解了一些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疗功效和饮食禁忌,都能够实施“治未病”。我在本讲中介绍的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知识,和在第二讲中介绍的172种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疗功效和饮食禁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学会用食物“治未病”。
【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
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事实上,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好的事物,要积极改善、创造外部条件,以促使好事物的转化;另一方面,对于不好的事物,要及时调整外部条件,以阻止坏事物的转化。
我的牙周炎就是一个坏事物。这个坏事物的内因就是遗传因素。外因有两个:其一,年龄因素。其二,饮食生活。2003年我之所以患了牙周炎,就是因事外出半个多月,大家同桌就餐,自己没法自由选择事物,再就是饮酒不少。我年轻的时候更是经常外出,生活更随便,为什么没有患牙周炎?那是因为年轻时自身的免疫能力较强。后来我再外出的时候,都是自备一些香蕉、黄瓜之类的寒凉性水果,还自备寒凉性绿茶。我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依据中医饮食营养学通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有效预防“胃火上蒸”,从而杜绝了牙周炎。这就是我正确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例证。
【用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分析】:
共性和个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对哲学范畴。共性指不同事物所共有的普遍性质。它决定这类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它是事物具有各自的特点。
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的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并丰富了共性。共性与个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人们研究具体的事物,要求把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我们的睿智的祖先早已经从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中发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并创造性地将这一对辩证关系应用于中医科学。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既能从人体的共性方面把握疾病的规律,又能根据某个人的具体身体壮况对症下药。在用药方面,患同一种病的两个人虽然用同一个药方,但是某一种或者某几种的药材数量是不一样的。在药的作用方面,承认某一药方并非适合所有的人。现代医学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只注意共性,而不注意个性。比如说对牙周炎的防治,在西医的眼里,造成牙周炎的罪魁祸首就是牙周致病菌,西医预防的措施就是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清理牙垢,防止在牙垢上滋生牙周致病菌。治疗的方法就是用甲硝唑等抗生素杀死牙周致病菌。不管是什么人,西医都是用这样的防治方法。但是在中医的眼里,我的牙周炎是因为“胃火上蒸”,用中药清除了胃火,所以牙周病好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预防“胃火上蒸”,所以杜绝牙周病的复发。从我防治牙周病来看,西医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牙周炎经常复发。而中医才有治本的优势。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胃火上蒸”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就是牙周炎的前兆。“胃火上蒸”的亚健康状态造成了身体抵御牙周致病菌的能力降低,所以导致了牙周炎。至于为什么“胃火上蒸”会导致牙周炎,中医现在还没有做出圆满的解释,仅从这一点来看,中医的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很漫长……
一些当代的反中医“斗士”以某个中医药方不能治疗不同人的同一种病为理由否定中医,这恰恰是他们不了解中医的一种无知的表现。事实上,现代医学的实践也证明了人体具有鲜明的个性。比如说,有的人对青霉素等抗生素就过敏,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表现出的副作用症状也不相同。很显然,一些当代的反中医“斗士”以某个中医药方不能治疗不同人的同一种病为理由否定中医,既违背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又不尊重现代医学实践。这是一种无知!也是一种愚昧!!
当然,任何人的牙齿都是有一定的寿命,到了一定的老年阶段就会逐渐自动脱落,那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抵抗。
事实上我还经历多次不同的亚健康,有一段时间因为性生活过度而造成了腰酸乏力,而一度出现过阳痿。我及时节制性生活,同时通过食疗调理很快恢复。另外,我还学会了拔火罐、刮痧技术,为自己、家人和许多朋友解除了很多“亚健康”,并从中医饮食营养学角度为很多朋友提出了预防“亚健康”的建议,效果很好,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我在这里顺便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当代反中医“斗士”诋毁中医的伎俩。当代中国的“万能理论家”、“万能科学家”、“万能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北大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何祚庥老先生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了反中医“斗士”的行列,并被反中医“斗士”们推举为领军人物。从哲学的角度看,当代的反中医“斗士”分为两大派别。以方舟子为首的一派是把“实证主义”作为攻击中医科学的利剑;以何祚庥为首的一派是把“证伪主义”作为攻击中医科学的利剑。何祚庥为了诋毁中医,2006年10月30日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路琰的采访,其中何祚庥这样从容不迫地说:“中医里的阴阳五行,简直不知所云,越听越糊涂。应该说中医里的阴阳五行是典型的伪科学。玻普有一个关于‘伪科学’的定义,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即是伪科学。支持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朋友们,需要回答的一个尖锐问题是:这一理论的‘可证伪性’何在?” 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何祚庥所说的“伪科学”来源于一个名叫“玻普”的人。很显然,在这里何老先生把这个“玻普”的观点当作了圣经,当作了诋毁中医科学的利剑,可见这个“玻普”是何老先生心目中的圣人,所以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玻普”到底是何许人也?我在《敲响诋毁中医者的丧钟》中的《批判实证主义》一文中介绍过,方舟子是把“逻辑实证主义”作为攻击中医科学的利剑。由于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对证实的经验性的过分强调,在许多问题上也使其陷入困境。如何彻底地区分经验在何种程度上可证实或否证某一命题?如何使有限数量的经验陈述证明一个科学理论必然为真?对于这些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者不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甚至陷入了约定论的迷途。因此,这一原则遭到了后来各哲学流派,尤其是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者的波普的批判。在波普看来,一个经验的科学的体系必须能够被经验所证伪,并且可证伪度越高,即潜在的证伪因素越多,它所断定的事物就越多,内容就越丰富,就更具有说服力和预测力,同时也更便于进行检验、断定其真伪。所以他提出:科学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可证伪性,科学的陈述时刻准备接受他人思维的检验、实验的检验,并通过检验,科学陈述不断得到修正。因此,科学理论是在猜测与反驳中前进的。而把这证伪的做法或猜测——反驳的做法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作为发现新理论的方法,就是“证伪原则”。而事实上“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是西方的近代的两种势不两立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方舟子和何祚庥很团结,自相矛盾的“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能和睦相处联合攻击中医,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奇迹”!心理和思维正常的人不可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令我感到十分遗憾的是,方舟子和何祚庥的自相矛盾的谬论居然欺骗了不少对现代西方哲学不了解的年轻人。
何祚庥老先生把“证伪主义”作为攻击中医科学的利剑,还说明他已经老糊涂了,或者是心理已经严重变态。因为当何祚庥院士用玻普的“证伪原则”谬论诋毁中医科学的时候,他忘记了5年之前他曾经把这个玻普当作不共戴天的仇敌批判!我在网上找到了他在2001年写的一篇题为《量子力学的建立与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纪念普朗克创立量子论100周年》的论文,他在文中对玻普的唯心主义论调进行了这样的尖锐的批判:玻普曾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伪科学”,据说“马克思主义不具有‘可证性’”。可是,在唯心和唯物之争的问题上,现在已不仅仅是哲学的或物理的理论的分析,而是由科学实验来判定哲学争论的是非。/作为一位曾经长期在物理学哲学问题这一领域的从事研究的工作者,我们能贡献的意见是列宁曾说过的两段话:一段是“在哲学方面,‘现代物理学的危机’的实质就在于:旧物理学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对物质世界的实在的认识’,就是说,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而物理学中的新思潮则认为理论只是实践。大家已经不难看出,当何祚庥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时候,他把玻普当作了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当他诋毁中医的时候,他又把玻普当作了圣人!很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哲学思想的矛盾了,这分明反映了何祚庥的丑恶的两面派嘴脸,这是无耻的诡辩!这说明何祚庥的心理已经严重变态。所以当我看了何祚庥的这篇“论文”的时候,突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沂蒙山区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可爱的小动物——变色蜥蜴。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的皮肤的颜色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何祚庥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断语:“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从何祚庥院士的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反中医“斗士”的三个特点:一是信口雌黄,二是无耻的诡辩,三是心理严重变态。
真正的科学的认识都具有真理性,是不怕任何哲学思想攻击的,中医科学就是这样。实事求是地说,在对付伪科学方面,“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都有独特的优势。也就是说,虽然“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是两种水火不相容的唯心主义哲学论调,但他们是伪科学的两个劲敌。中医科学是能够治病救人的实实在在学问,所以“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对中医不适用。我在《敲响诋毁中医者的丧钟》还附了一个《姚有为致诋毁中医的愚蠢之徒的挑战书》,这个挑战书的目的就是用脉诊实证中医的科学性。事实上任何一个较高水平的中医都能够用脉诊实证中医的科学性。但是两年多来没有一个反中医“斗士”敢迎战。方舟子等反中医“斗士”不过是利用“实证主义”谬论傻扯蛋罢了,根本就不敢用具体的“实证主义”手段来验证中医。
现代科学认为,“亚健康”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中医学认为,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内因)是因为饮食不当而造成了体内寒热平衡失调。我的亲身经历和调查研究表明,中医学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的亲身经历和调查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不良情绪是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外因。不了解中医饮食营养学必然会造成体内寒热平衡失调,而且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就像俗语说“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亚健康”。而治疗“亚健康”是中医的一个强项,所以明智的人都应该自觉从中医的角度主动防治“亚健康”。
我在这里再顺便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下方舟子博士的一个愚蠢观点。2008年1月28日,方舟子博士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治未病”也要靠科学》的文章,文中说:“有些人提倡‘治未病’,则是因为知道没法再用‘治已病’糊弄人了,所以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明明你是健康人,非说你是‘亚健康’(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名词),需要他来给治治,反正没一个客观标准,难以验证,有病没病、健不健康、治疗的效果如何由他说了算。这种动机和手段与推销假保健品没什么区别。这样的‘治未病’,其实该叫‘骗未病。”这个方舟子博士居然认为亚健康“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名词”!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杂志上首次偶然发现“亚健康”这个术语的,记得是一个前苏联教授首先提出来的,但是人名我记不清了,因为我不喜欢记忆外国人的名字。当我看了方舟子博士的这篇新大作之后,我才在“Google”中输入“亚健康 苏联”搜了一下,立即找到那个前苏联教授的名字叫“N·布赫曼”!方舟子这个留美博士居然说“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名词”,真是无知得可怜!从方舟子博士的身上我又看到了当代反中医“斗士”的两个特点:一是学识浅薄、孤陋寡闻,二是,无知无耻、无知无畏。
现在已经不难看出,如果说世上有很多种可悲的人,那么那些诋毁中医的人至少是其中的一种可悲。他们的可悲之处不仅仅表现在对哲学的无知,最可悲的是他们愚蠢地认为现代医学手段检查不出来的病就不是病。后来我熟悉的三个人就是因为生了闷气而没有及时通过中医调治,而发展成肝癌,而走上了黄泉路。
2007年,有3个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通过我的网站公开信箱与我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个人来自于法国,他的汉语水平不错,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他的一个观点令我特别赞赏,他说:“中医、现代医学各有优势,你们中国人既能享受现代医学的好处,又能够享受中医的好处,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你们中国人是最幸运的人。”但是我们自己国家的一些人却诋毁中医,有的人居然发誓永远不看中医……我的数次“亚健康”如果得不到中医的及时治疗,后果很难设想……有的人对中医一窍不通,但是又不主动学习了解中医,这就等于明明有一条求生的路却不走,却偏偏选择黄泉路……
总之,中医有许多优势,饮食养生就是一个优势,有效治疗现代医学无可奈何的“亚健康”也是一个优势。希望读者朋友一旦出现了身体不适的“亚健康”症状,就应该立即看中医,并学会自己通过食疗等中医手段调理。
六、药补、食补、水补的比较
我在《水·生命·健康》(东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写了一篇题为《药补、食补、水补的比较》的文章,现原文转到这里:
----------------------------------------------------------
药补、食补、水补的比较
简言之,所谓药补就是以吃药的方式预防、治疗疾病;所谓食补就是以吃食物的方式预防、治疗疾病;所谓水补就是以饮水的方式预防、治疗疾病。为了便于比较药补、食补和水补,现以精神分裂症为例说明。精神分裂症由于临床分型复杂,临床症状也比较复杂,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幻觉、妄想、心境抑郁、悲观失望、孤僻冷漠、懒散、敏感、多疑、自我夸大等。
大家已经明白,某些疾病就是因为某些元素在体内减少,使某些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引起肌体发生某种病变。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精神分裂症主要与7种元素有关:
锂: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含锂比正常人严重偏低。用锂盐(如:碳酸锂Li2CO3)治疗缺锂型精神分裂症,取得了明显疗效。
锶:科研人员研究还发现,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含锶量也比正常人严重偏低。用锶盐(如:碳酸锶SrCO3)治疗缺锶型精神分裂症,取得了良好效果。
锌:科研人员研究还发现,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含锌量也比正常人严重偏低。缺锌型患者表现为厌食、抑郁、类妄想狂的意念等精神异常症状。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当补锌(如:硫酸锌ZnSO4)后,许多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
锰:科研人员研究还发现,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含锰量也比正常人偏低。锰在脑中含量最高,它参与中枢神经介质的传递。锰代谢障碍可以引起兴奋与抑制性神经传递的生化活性异常,使神经膜兴奋性发生改变,脑功能受到损害。用锰盐(如:硫酸锰MnSO4)治疗缺锰型精神分裂症,取得了明显疗效。
铜:科研人员研究还发现,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含铜量也比正常人低很多。用铜盐(如:硫酸铜CuSO4)治疗缺铜型精神分裂症,取得了明显疗效。
钙和镁:钙和镁均是宏量元素,它们在神经递质释放、细胞膜内信息传递、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与细胞代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钙和镁的含量也比正常人低很多。通过补钙(如:碳酸钙CaCO3)和镁(如:硫酸镁MgSO4)的方法,治疗缺钙和镁型精神分裂症,取得了明显疗效。
下面我分别谈谈药补、食补和水补的好处与不足
药补的好处与不足。药补的好处是见效快,不足是副作用大。事实上,病人家属和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生都希望患者早日康复,所以一般都超量用药。用西药治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若用铜盐(如:硫酸铜CuSO4)治疗,过量的铜对人体是有害的。
食补的好处与不足。食补的好处是既经济实惠,又能做到一食多补,还安全可靠。如,猪肝中锌、铜、锰、钙、镁的含量都不少,若让患者吃猪肝就达到了一食多补的效果。再说,动物对矿物质的吸收比例与人差不多,只要动物没有生病,就说明其体内的元素含量基本符合其新陈代谢的需要,那么食用健康的动物的器官不会受到危害,所以说安全可靠。食补的不足一方面是见效慢,一般得需要1个月以上;另一方面,有些微量元素在动物的哪些器官存在及含量还不十分清楚,所以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有时就很难通过食补。
水补的好处与不足。水补的好处是安全、广普,不足是见效更慢。现以崂山矿泉水做一下说明。我国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是参考崂山矿泉水制定的,是因为在崂山矿泉水中含有20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其中就包括锶、锂、锰、锌、铜、锰、钙、镁,最难得的是稀有金属锶的含量较高(0.24~0.65mg/L)。很显然,只要饮用此水,就可以达到全补的效果。优质矿泉水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所以自然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但是水中的矿物质的含量通常较低,所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见效的,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补、食补和水补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我认为明智的选择是坚持避害趋益的原则。人患了某种疾病的时候,就要以药补为主,同时辅助以食补和水补。方法是:用药量要小一点,适量多吃一点含某种元素丰富的动物内脏,饮含矿物质丰富的矿泉水。这样就既可以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又不至于受到药物副作用的严重危害。如果为了保健,那就要以水补和食补为主,药补为辅。因为水补和食补符合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而药补会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平衡。
李时珍非常重视“水疗”和“食疗”,但更崇尚“水疗”,所以他在《本草纲目》中说:“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化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在这里,他强调饮食的重要性,而且把“饮”置于“食”之前,把“水”至于“谷”之先。李时珍的“水疗”观念的确难能可贵!
待患了病再治疗,那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措施,所以最明智的选择是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做到:一是,平日吃饭不要偏食,要浑素兼吃,全面吸收多种营养;二是,不喝污染严重的水,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话,最好喝没有污染的营养丰富的矿泉水。如果养成用矿泉水泡茶的好习惯,那就更好了。
----------------------------------------------------------
我在这里说明一下,我这篇文章仅是从矿物质的角度比较药补、食补和水补,但是人体无法从水中摄取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生物类黄酮等营养物质。所以说食补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的环境状况,做到合理饮食、科学饮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历代中医大家都十分重视食疗的作用。例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所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他同时还指出药疗与食疗的不同之处:“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他并引用扁鹊语:“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我在这里顺便从化学的角度谈谈近年来的一个著名的“保健品”品牌——脑白金。我国的很多药品、食品(保健品)都是采用广告轰炸战术炮制出来的,脑白金也不例外。脑白金的广告语是“今年过年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这就给一些没有科学饮食理念的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脑白金才是天底下对任何人都最合适的高级礼品了。脑白金到底是何物?人体脑内有松果体腺,能分泌一种具有调节睡眠作用的物质,它的分泌量的大小随时间、光线、昼夜变化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比如晚上分泌得多,白天分泌得少。这种物质叫松果体素,又叫褪黑素,也就是脑白金的主要成分。对于有失眠毛病的人来说,不妨尝试一下脑白金。但是我强烈反对正常的人服用脑白金。因为褪黑素本是人体的分泌物,在正常情况下,最好不要干扰其自然分泌。如果人为地补充褪黑素,会抑制人体自身的分泌功能,影响人体固有的代谢平衡。同时,从外界补充的褪黑素,在人体内日夜都会起作用,这样效果就会越来越差,甚至产生较严重的药物和心理依赖性。
我国的保健品市场有一个显著特点: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曾几何时,“脑黄金”铺天盖地,现在的“脑白金”又横扫神州大地。而事实上,许许多多的“保健品”不过是一些奸商和赃官联合导演的并不高明的骗局罢了,只能蒙骗那些没有丝毫饮食科学观念的人。把健康依赖于五花八门的“保健品”的人,就是没有饮食科学观念的蠢人,就是自愿为奸商和赃官“捐款”的蠢人。如果一个人有了基本的正确的完整的科学饮食理念,再回过头来看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就能够达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境界……一言以蔽之,各种所谓的“保健品”都是药,没有病的人最好不要吃,有病的人要在信得过的高明的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保健品”。
七、饮食“八要”
在这里谈谈是饮食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进餐时的情绪、进餐的方式,进餐后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这些一些问题对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做到如下“八要”:
一要:根据中医、现代科学饮食理念和自己的体质类型其身体状况自觉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饮食、合理饮食。
二要:注意多吃软、温、暖的食物。要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慎吃过热、过凉的食物。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过凉食物。
三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情绪好坏直接影响着进食。食欲是人之本能,丧失食欲的人,任何美味佳肴吃到口里也如同嚼蜡,毫无兴趣。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意思是说,周代王室在进餐时,要奏美妙的音乐助兴。《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意思是说,在进食中,听轻快的乐曲,有助于消化吸收。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下丘脑有一群专管食欲的神经细胞,叫食欲中枢。食欲中枢在大脑控制之下,依靠胃部的反馈信息进行工作,因此也受人的情绪所制约。当情绪愉快时,吃什么都津津有味。因为愉快的情绪和兴奋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胃肠功能增强;相反,人在愤怒、忧郁或苦闷时,茶不思,饭不想,勉强吃下也难以消化,甚至会生病,正如古人所云:“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事实证明,任何紧张和不安都会破坏食欲,抑制唾液分泌。所以,在进餐时应保持良好安定的环境和舒适愉快的心情,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生气后最好不要立即进食,或者少食,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有些家庭常常利用吃饭的机会,争论问题,训斥孩子,这都不符合饮食心理学的要求。为了保持良好的情绪,在吃饭过程中要注意不谈令人不高兴的事情,更不要与人争吵。饭后情绪的急剧波动也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因此饭后也应该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情感变化,如愤怒、忧郁、思虑、悲哀、惊恐等。如果遇到了很不顺心的事情,就要注意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调节情绪。
四要:食宜专心。此指吃饭时不可分心。我国古代早有“食不语”及“食勿大言”的告诫。吃饭不说话,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德。若吃饭时喋喋不休,口沫四溅,既不卫生,又妨碍自己或他人进食。《马琬食经》主张:“凡食,欲得安神静气,呼吸迟缓。”所谓安神,是指进食时,需将头脑中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转移到饮食上来。倘若进食时,头脑中仍思绪万千,或一边看书报,一边吃饭,注意力没有集中在饮食上,那么,也不会激起食欲,纳食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
五要:注意细嚼慢咽,切忌经常狼吞虎咽。人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进入口腔后,首先牙齿把它们嚼碎,使大块的东西变成碎小的容易吞咽、消化。人还生有三对唾液腺:腮腺、颔下腺和舌下腺。这些腺体能分泌唾液,正常成人每天约分泌唾液1.5升,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促进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使之转变成麦芽糖。了解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就可以懂得细嚼慢咽的重要,如果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仅食物嚼不烂,而且食物在口腔里停留时间短,来不及起化学变化,吞下去后必然加重胃肠道的负担,有时还会引起打呃。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的牙齿不好,细嚼慢咽更为必要。古代名著《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日本医学家从实验中证明,细嚼30秒便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失灵。其试验方法是:把非常有害的致癌物质放入试管内,把吐出的唾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取样化验,观察其变化,开始没有发现什么,但当把混有唾液的试管反复摇动30秒以后,再观察时却发现里面的致癌物质的毒性80~100%都已消失。根据这一试验报告的方法,让大家对含微量致癌物质的食品添加剂、农药、食物霉菌、烧焦的鱼肉,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完全一样。这一试验表明,人们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它能杀灭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使其毒性失灵。不过,食物进入口内,必须细嚼30秒以上,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进餐速度太快,还超过胃部饱满信息向饱腹中枢反馈的速度,饮食就易过量。调查发现,胖人多数都有吃饭过快的习惯。老人和小孩更要慢点。另外,在咀嚼时,不要单侧咀嚼。单侧咀嚼天长日久会造成下颌骨单侧肥大,对侧的牙床也会萎缩。因此,要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另外,过度劳累时不要立即进食,大汗之后不要立即暴饮。《养生要集》中记载:“已劳勿食,已汗勿饮。”所谓“已劳勿食”,是说在十分劳累之后,不要立即进食,应该先稍事休息之后再进食;所谓“已汗勿饮”,是说大汗后不要立即暴饮,因为此时猛喝水,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六要:注意进食姿势。一些人喜坐低凳或蹲着吃饭,这样不符合饮食卫生。究其原因是胃体受压,食物在食管里不能顺利通过贲门入胃,食道粘膜长期受到机械刺激,容易损伤变性,甚至发生癌变。所以,进餐时应当端坐,上体与大腿应大于90度角,这样才能保证食物畅通入胃。
七要:注意食后漱口、散步。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清楚地说明了饭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做到食后漱口。这是因为,食后口腔内易残留一些食物残渣,若不及时清除,会发生口臭、龋齿、牙周炎等病。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时吃甜食后皆须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如水漱、茶漱、盐水漱、中药泡水漱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后胃里盛满了食物,既不适合剧烈运动,又不适合躺倒睡觉,而适宜做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如在院里或田野散散步,轻微活动一下,对消化是大有帮助的。这是因为,散步的轻微震动,对内脏器官有良好影响。再加上走路时腹肌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对胃肠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仅使胃肠蠕动加快,粘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更好地对食物进行消化,防止发生积食。若吃饭后即卧,会使饮食停滞,食后剧烈活动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惟有食后散步,才有利于胃肠蠕动。散步之后,宜作适当休息。因身体生病或身体残疾等原因不能散步者,饭后可以做腹部按摩活动。腹部按摩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于饭后进行。《千金翼方》中说:“平日点心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食后摩腹的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此种摩法能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正常人做腹部按摩活动自然也大有好处。
八要:要注意根据四季气候(温度)的变化调节饮食结构。《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意思是说,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有很大影响,故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周礼·天官》中亦云:“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这种因时择味的主张至今仍为群众所喜用。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升发,此时应养阳,在饮食上要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韭菜、葱、荽等,使聚集一冬的内热散发出来。在饮食品种上,也应由冬季的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冬季一般蔬菜品种较少,人体摄取的维生素往往不足,因此,在春季膳食调配上,应多采用一些时鲜蔬菜,如冬种绿色蔬菜春笋、菠菜、芹菜、太古菜等;在动物性食品中,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人们往往会食欲降低,消化力也减弱,大多数人厌食肥肉和油腻等食物。因此,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尽力引起食欲,使身体能够得到全面足够的营养。中医认为,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故应注意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宜多食甘酸清润之品,如绿豆、西瓜、乌梅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如果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利等胃肠疾患,这点对婴幼儿及年老体弱的人尤其重要,此外,夏季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秋天,气温凉爽、干燥,随着暑气消退,人们从暑热的困乏中解脱出来,食欲逐渐提高。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因气候干燥,在饮食的调理上,要注意少食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皆不宜多食,宜食用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此是主张秋季早晨要多喝点粥。冬天,气候寒冷,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饭菜口味可适当浓重一些,有一定脂类。因绿叶蔬菜较少,故应注意摄取一定量的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为了防御风寒,在调味品上可以多用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此外,炖肉、熬鱼、火锅亦可多食一点。冬季要少食粘硬、生冷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对于体虚、年老之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机。
本讲结束语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与漫长的岁月长河相比,不过是极其短暂的一瞬。所以在知识爆炸的当代,任何所谓有学问的人都只不过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喝了几口水而已。我对现代饮食营养学和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探讨了解一开始是通过化学专业课被灌输,后来是在好奇心理驱使下涉猎,再后来是为了“自保”而目的性很强地探讨。我是抱着实用主义原则探讨现代饮食营养学和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因为我不想做高明的职业医生或者营养师,所以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我向读者朋友介绍的这些饮食科学基本知识,可以说是我了解的这方面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我认为一个成年人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就能够建立起基本的正确的较完整的饮食科学理念,就能够达到“自保”的目的。我这里所说的“自保”,既包含读者自己,也饱含读者的家属、亲属、同事和朋友,我希望我的读者朋友都能成为自己的家属、亲属、同事和朋友科学饮食的“指导教师”。如果有的朋友通过研读这些知识而对饮食科学产生了兴趣,并进一步探讨研究,那么我介绍的这些东西就是抛砖引玉了,那我将感到十分荣幸。想进一步探讨饮食科学的朋友,可以自己研读我在【附录1】中介绍的那些参考资料。很多外国有识之士都羡慕我们中国人既能享受现代医学的好处,又能够享受中医的好处,这确确实实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了不起的幸运。我热切希望有更多的炎黄子孙珍惜这个不起的幸运,也热切希望有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学习、运用中医科学,更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中华民族的精英为发扬光大中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促进全人类的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