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英雄恶魔猎手:曾节明:论满清入关战争的性质(删节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10:18

曾节明:论满清入关战争的性质(删节版)

 

作者:曾节明

 

发表时间:2010.8.7

 

中国一直是以汉民族和汉文化为主体的国家,这是一个毋须争辩的常识。根据这个常识,明末清初时代表中国的是明帝国。而明朝末年,关外的满清帝国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明帝国的国家,且其居主导地位的满洲(女真)语言、文化、习俗、信仰与中国完全不同。属于通古斯语言文化系统的满洲人,其与汉人的差异,其实比日、韩、越南人与汉人的差异远为巨大。因此,满清发动的入关灭明战争,根本不是什么“统一中国”的战争,而是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侵略战争。

 

这种战争性质,满清统治者自己都表达得很清楚:1644年5月,清军在逐走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金之俊等明朝降臣奴颜媚骨地上表,劝进多尔衮即(中国)皇帝位,多尔衮叫范文程训斥他们说:“此未是皇帝,吾国皇帝去岁已登极矣,何劝进之有?”(《明季北略》之《吴三桂请兵始末》)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逼迫已被软禁于北京四年的南明大臣左懋第说:“汝君已死、汝国已亡”,你既然不肯投降,就应该陪你国国君(指崇祯帝)去死(《明史·左懋第传》,卷275)。明朝降臣陈名夏曾上奏劝多尔衮停止“剃发易服”暴政,说:“南人剃发,不得归。远近闻风惊畏,非一统之策也。”多尔衮怒曰:“何言一统,但得尺则尺、得寸则寸耳!”(明末清初张怡史料笔记《玉光剑气集》)从这些可以看到,多尔衮始终很明确地区分中国和满清国,并毫不掩饰地以外国征服者自居。

 

征服战争的性质,也体现于其战争方式上:从顺治二年始,清统治者恢复种族屠杀和掳掠政策,清军攻一城屠一城,十八年中制造了扬州、江阴、嘉定、苏州、昆山、广州、大同、长沙等数十个城市的屠城惨案;满清还在张献忠屠川的基础上,将四川人民杀得十室九空。从顺治二年到康熙二年,屠杀汉族平民千万以上。满清的“统一战争”,与宋太祖取江南的统一战争、明太祖北伐复国战争大相径庭,其野蛮程度甚至在蒙古灭宋战争之上。这种以全民为敌的战争方式,是典型的征服战争的方式。

 

综上可见,当年满清入关,决不是为了什么“归化”、“民族融合”,而是为了夺取中国的土地和财富。

 

中国人的抗清战争彻底失败,全国被满清帝国的武装力量占领或控制,这意味着中国的亡国和满洲征服的成功。

 

即使从文化角度看,满清入关也不是归化中国文化的意志行为。

 

清统治者在整个入关征服过程中,没有任何归化中国文化的表示,反而流露出鲜明的文化征服色彩。多尔衮入关后颁布的第一号大政,就是强制“剃发易服”(1645年始推行),违者一律砍头。在屠杀了几百万人之后,终于消灭了汉服,在整个汉民族的头上种出了辫子。满清刚迁都北京,多尔衮就迫不及待地在占领区强制推行满语,狂妄地企图以满语取代汉语,但因为满语文化底蕴和表现力太差,且教材、师资匮乏而很快搞不下去。但终清一朝,满语始终为法定的“大清国第一国语”。满清强制推行满语,虽然未能得逞,但却改变了汉语的发音系统,满洲贵族造就满化汉语,形成了北京内城话。满清征服者对中国文化的扭曲,是造成中国文化劣质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事实证明:满清征服者非但丝毫没有归化汉文化的意思,反而处处流露出消灭汉文化的野心。事实上,满清的征服之初,满人非但没有汉化,汉族、回族和南方诸多少数民族反倒迅速满洲化。当然,这样的满洲化基本上停留在表层。但满洲化之所以基本停留在表层,仅因为征服者没有文化能力使这种同化达到较深的内在层面,而不是他们不想这样做。

 

在入主中国之后,满人固然开始了深刻的汉化进程,但这种进程是极不情愿的、不由自主的,而且相当缓慢。与北魏鲜卑统治者相反,满清统治者对汉化始终充满警惕和抗拒:入关之初,多尔衮就刻意阻止顺治帝学习汉语,以防统治集团汉化;入关百年之后,乾隆帝仍在大力强调“勿忘满洲根本”、“勿染汉人弱习”,竭力抵制汉化,甚至不惜惩处喜好以汉语赋诗作词的满洲贵族。清统治者自始自终实行的满汉隔离政策,客观上非常有效地延缓了满人的汉化进程。在国家权力的保护壳里,满语一直作为宫廷用语存在于清帝逊位的最后一刻。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的威逼下,满洲统治集团汉化进程被动加快,但清统治者仍然坚守种族特权专制及种族隔离的制度樊篱,抗拒着中国的同化。根据统治者自己的定性:满人是统治中国的民族,但决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意即,中国仅是满清帝国的一部分。清末民初,出身满洲贵族的女作家德邻就在其吹捧慈禧的书《御香缥缈记》中记述:她父亲教导她,他们(满人)不是中国人,但他们是中国的主人。满人彻底被同化、真正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在满清覆灭之后。

 

有人以满清入关后尊孔奉儒为由,指满清主动归化中国文化,这是只看表面。入关之初,多尔衮等清统治者装模作样地祭拜孔子,不是他们真的归向儒家,而完全是笼络汉族士人、巩固政权的手段。试看,满清入关之后,清统治者“尊孔”的同时,却大行屠城、剃发易服、大兴文字狱……不受任何道统限制,这难道是接受儒家的表现?清统治者大力宣扬儒家愚忠愚孝等糟粕部分,却对儒家中“尊王攘夷”、“华夷之别”内容及孟子民本思想绝对禁止,这种阉割儒家之手法反映出:儒家只被清统治者用以为愚弄汉族的手段,清统治者自身却决不喝儒家糟粕这副毒剂。与明朝皇帝不同,他们只有法术,没有信仰。清统治者所为,哪里是什么归向中国文化?分明是利用中国文化糟粕维系其殖民统治而已。

 

因此,从文化的角度看,满清入关是满洲蛮族文化企图征服中国文化的一次大尝试。从满清入关起,到清廷覆灭,满洲贵族在文化上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对以汉族为主的奴役民族表层满化的迅速成功——消灭汉文化的彻底失败——抗拒汉化和被动汉化——彻底被同化。因此,从主观意志上讲,满清入关,是蛮族文化企图征服中国文化的一次失败大尝试,而不是什么归化行为。

 

正因为这种蛮族文化征服企图,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历经两百六十多年艰苦的斗争,汉文化虽然彻底击败了满洲化,但由于满洲统治集团的强行满洲化和对汉化的长期抗拒和破坏,汉文化也付出了劣质化和异化的沉重代价。

 

在满清狡诈、卑劣的殖民统治下,近代中国也变得积贫积弱,并错失了十九世纪末政治转型的良机。

 

综上所述,满清入关战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民族征服战争,而根本不是什么“中国内战”。

 

来源:互联网(2010.8.7)

2010.8.22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