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王者荣誉一直闪退:井巷子看文化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7:00:02

井巷子看文化墙

    成都市宽窄巷子闻名遐迩。其实,宽窄巷子是相邻且相互平行的三条古巷子的合称,为了简化和突出,有时并不专门提及井巷子。下图是井巷子西侧入口处的晨景。

    由北至南,宽巷子与窄巷子相邻,窄巷子与井巷子相邻,东西走向的三条古巷子,形成宽窄巷子文化休闲区。如下图。

    只不过井巷子现在仅有“一半”的街区被开发利用。

    何谓“一半”?

    井巷子路南,共有400米长的墙体,把古巷子与现代化的大都市隔开。仅在路北侧复原或保留了原建筑。而在西侧入口处,又有一段马路,供地下停车场的汽车出入,未能开发利用。见下图。游人由东至西走过井巷子一半的路,大部分人会因为看到西侧游人稀少,而转头向北拐,去逛窄巷子。“一半”的意思,大概含有上述的意思在内吧。

    井巷子之所有叫做井巷子,是因为当初八旗清兵驻扎此地时,在巷子西口,凿有一口水井供清兵饮用,一直保留至今。如下图。辛亥革命后,把原名为“明德胡同”的巷子更名为井巷子。

    成都市在重建宽窄巷子时,征集到四万块不同年代的古砖,专门在井巷子路南侧,沿街用古砖和浮雕筑成一道展示老成都的文化墙。井巷子文化墙被称为砖砌的博物馆,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是用砖和墙为载体,展示老成都的历史、文化、民俗的一幅长卷。下图是长卷的局部之一。

    长卷由西向东展开,有三大主题区。

    一为“历史的背影”。共八幅画面,镶嵌在古砖砌成的台、城、壁、门、巷等的墙面上。从“宝墩遗城”(如下图)开始,到“明末毁城”(如下图)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现“新津宝墩”后,使成都市的历史,上推到四千年到四千五百年之久远。

    1944年8月,张献忠打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也使成都遭到一场旷古未有的大劫难。

    二是“历史的直面”。从“满城残阳”(如下图)始,共五幅画面,到“万岁展馆”(如下图)止。

    三是“历史的表情”。从“巷窄回眸”(如下图)始,共十二幅画面,到“宽巷暖烘烘”(如下图)止。

    文化墙的精彩画面气势恢宏,又不失细节的精彩。下面,选出一些画面,供大家欣赏。

    秦灭蜀后,于公元前311年,秦派张仪,始筑成都城。分两次筑“大城”和“少城”。

    “秦筑城廓”:

    “秦代创建大城少城图”:

    “汉砖遗风”:两汉期间,经济发达。因织锦闻名而被称为“锦城”。

 

    “清宣统成都地图”:

    “各朝代砖混砌”: 

    内外交融:“历史的表情”选用了十二幅黑白老照片,按照实际人、物、景的大小复制成浅浮雕。并与墙体和临街的马路浑然一体,当您走近时,恍然进入那个时代、那个街道、那个大院……

    “半巷刨饭“:是文化墙上有名的画面之一。

    1946年出生的本土名雕塑家朱成,是井巷子文化墙的作者。他的一些雕塑作品曾获得过国内外的奖项。经他的手,四万块古砖变成老成都的历史画卷。朱成说,“历朝历代在少城里的故事,全都在这些砖里头。”古砖的大小、颜色、厚薄均有差别,混砌一段后一看,果然沧桑,“但有力量感”——朱成如是说。

    下图是从“时尚网”转载的朱成与“巷窄回眸”浮雕“合影”的照片。

    正是:

    千年历史写满墙,

    少城文化写满房。

    宽窄巷子寻古韵,

    谈古论今话沧桑。

201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