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御景壹号公寓:2010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09:42
“08年经济危机噬虐之时,我的大学之路走到了尽头。大学不再是躲避求职的港湾,那一年毕业即代表了失业。”驻济某高校的小马回忆说。

  “09年大学毕业,经济危机余波意犹未尽,正巧我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可以躲避一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待三年后再寻找就业机会。”北京某高校小苏平静地说。

  “10年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转变,招聘单位增加了许多,这一年找工作我有信心。”上海某高校小孙说。

  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雷曼兄弟倒闭,层层蔓延,这场经济界的海啸在世界掀起了震荡。裁员、减薪还有倒闭的命运随之而来。具体到中国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众多企业关门倒闭,金融机构宣布裁员,一般性公司不再投放或者缩减招聘计划。农民工、大学生纷纷卷起行囊,开始了漫长的归家之旅。2009年延续08年的余味,毕业生选择缩在大学的温柔乡里躲避严冬。2010年经济回暖,就业形势真的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地步了吗?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有可能达到700万之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就像许多人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找工作难那点事,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又不能不写,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招聘会一窝蜂,记者也往前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首先,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时候,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攀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200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115万,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十年时间数字增加了5倍之多。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

  其次,教育结构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市场的需求是实用第一,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是“择高分录取”,分数之外的成绩往往不被重视。这种“一分遮百丑”的录取办法看似精确,但对学生的评价很不全面,也不公平。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错位。

  再次,投入不足造成大学生质量下降。过去十年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来自政府部分只增长了3.5倍,来自个人捐款和个人办学经费增加60倍,来自学费的增长18倍,其他方面的经费增长36倍。过去十年,中国大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而教师数只增长了1.7倍。财力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配套,直接导致学生质量的下降。大学的数量不是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就是学生质量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最后,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停留在传统模式。许多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去旅游等等,即便有的同学没有经历这些也只是在教师、餐厅、宿舍照例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大学四年,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绩单者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原因在于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社会经验。有的毕业生只认定了大城市,过着蜗居的日子,还在坚守着。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大多数在于自己。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自来会找上门来;大学不是毕业后非要留在大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也会大有作为。

  700万,庞大的就业大军涌向刚刚复苏的就业市场,场面是怎样的呢?3月20日上午,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有25家国企提供5000个岗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因为太受求职者热捧,主办方担心踩踏事件发生,不得不中途取消。武汉招聘会之所以会如此热捧,主要原因是招聘方是国企,应聘者都是冲着“国”字招牌来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13日济南高新区国际会展中心招聘会,上午十一点会场应聘者寥寥无几,招聘单位工作人员吃饭、聊天。稀疏的应聘者,大多是抱怨招聘单位没有名气,提供岗位绝大多数是营销类,没有想做的体面工作。

  这样的场面似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也似乎和经济形势没有太大的关联。毕业生追捧的仍旧是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于一些小型民营企业的营销类岗位并没有多少的热情。问题随之抛来了,大学生找工作真的是难吗?如果你问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大多有这么几种说法:和专业相关的,只要不是销售类的,工资高点的,不要太累的,等等。这些都是模糊的概念,没有一条具体的答复。

  这样的场面似乎很难确切的阐释就业难的问题,中国的就业状况真的就如新闻报道所说到了困境了吗?其实未必,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不多,关键在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态的问题。另外社会加在毕业生身上的无形枷锁,也束缚着他们前进的脚步。掏粪工、猪倌、擦皮鞋、卖豆腐,这些字眼和大学生结合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刺眼,随着社会上人们的理解,这些职业慢慢的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毕业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推销自己、用努力改变自己、用奋斗展示自己。最后,毕业生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等到风雨后彩虹出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