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四圣心源的实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6:41

四圣心源的实质

(2011-06-22 01:59:59)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杂谈

黄元御在清代发动医学理论大革命,编排样板戏#四圣心源#,黄帝岐伯扁鹊 仲景高举伏羲旗帜进行大武斗,持续到现在,很多人入戏了。快来看戏。

枢轴运动即圆运动,中气是枢轴,清气左旋升,浊气右转降,跟十二经左右对称不一样。五行之气可相生相克,五行的质则不能生克,但后文这种气质概念偷换是瞬间进行的,晕。

人之五行,中气为土,左旋为己土脾,上升为肝心,变成脾生肝心了,太革命了。右转为戊土胃,下行为肺肾,即胃生肺肾。

气血本原:胃生气,脾生血。胃土右转收敛,三阴右降为肺金清降心火,气清凉而性收敛,哈哈,是肺克心!胃属阴!!反之,所以脾属阳!脾克肝!!

五味根原:木生发作酸,金降敛作辛。这与酸收辛散的事实不符合。

辛金的"辛"是数,辛味是气,此辛非彼辛,混为一谈,概念偷换。金味辛之说气数已尽。

精华滋生:胃以纯阳含阴气,脾以纯阴含阳气。这不是与前面说的,胃右转降属阴,脾左旋升属阳矛盾。纯阳又含阴,纯阴又含阳,革命小将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糟粕传导:水谷入胃,消于脾阳。脾又属阳了,忘了前面说脾纯阴了,又论证脾阳一通。又说水之消化,较难于谷…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奇怪了,这与四逆汤证的下利清谷作何解?

六气从化:火硬是被拆分为君火相火。为了圆运动,火能升能降了。此节突然不讲圆运动了。

六气偏见:厥阴病则风盛,少阴病则热盛,少阳病则暑盛,太阴病则湿盛,阳明病则燥盛,太阳病则寒盛。仲景的六病可不是这样说的哦。

太绕了,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这是病理。又说土性本湿,这是生理。病理生理都是土湿,病或不病都一样,土燥的阳明伤寒承气证例外。造反有理。

六气偏见:厥阴病则风盛土金之虚,少阴病则热盛少阳病则暑盛金水之虚,太阴病则湿盛水木之虚,阳明病则燥盛木火之虚,太阳病则寒盛火土之虚。故厥阴病该补土金泻木,少阴少阳病该补金水泻火,太阴病该补水木泻土,阳明病该补木火泻金,太阳病该补火土泻水。可六气治法好象不按此法出方!

治厥阴风木法:补土金,按内经用甘辛味,黄元御出桂枝苓胶汤,应去酸味的芍药才合,但他常说桂枝达肝,芍药敛胆清胆火,疏木清风(金鼎汤玉池汤)。有矛盾。按汤液经法应用酸甘味,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这才合疏木清风之理。

治少阴君火法和少阳相火法:被强分君相,但都是该补金水,内经用辛咸味,黄元御给出黄连丹皮汤,和柴胡芍药汤,根本不靠谱!汤液经用酸苦味,就是朱雀汤即黄连阿胶汤或泻心汤、栀子豉汤。这才靠谱!!

治太阴湿土法:补水木,内经该用咸酸味,黄元御给出术甘苓泽汤,根本不对味。汤液经用苦辛味,经方桂枝人参汤,用苍术,其中甘味是作佐药用。苍术味苦辛,用术甘苓泽汤也可以合汤液经法。

治阳明燥金法:补木火,内经该用酸苦味,黄元御给出百合五味汤,五味子对点味,其它不对味。汤液经该用辛咸味,这也不好配,西方白虎,用大白虎汤即竹叶石膏汤。其实治阳明燥金法,汤液经该用辛甘苦咸,咸味不好配,经方少见咸味,西白虎的大白虎汤即竹叶石膏汤恰好接近。

治太阳寒水法:补火土,内经用苦甘味,黄元御给出苓甘姜附汤,不对味但靠谱。汤液经用辛酸甘味,北玄武,大小玄武汤可用,即真武汤或真武汤加人参甘草。两者接近。黄元御靠点谱了。

到此可知黄元御把四圣硬揉搓到一起,产生了混乱,圆运动不圆,说不通,打着红旗反红旗般地造反,新创的方子好多不靠谱,靠谱点的方如桔梗元参汤是经方的合方变化,有经方根的都靠谱,没经方根的不靠谱。流传下来的医案少,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先生独步医林的下气汤也是被改革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