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和镇远期规划:广州河涌整治话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12:43

左上图为清代广州的河涌。

绘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广州《广州府舆图》,见证广州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
寻找水岸广州征文
□白俭
广州曾经是水城
广州古时,城市是“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格局,城内外遍布纵横交错的水道。西濠、东濠、玉带濠、清水濠、六脉渠、大观河、文溪、驷马涌、北津溪、柳波涌、荔枝湾……从越秀山往城里眺望,绿溪如网,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从宋代开始挖掘的六脉渠,贯通整座城市的南北,六条主渠与数不清的支渠编织成网,整座城市河道如巷,通达广州城区每个角落。
六脉渠不仅是城市的水源,也是防洪排涝的水道,更是人来人往的“交通要道”。商船能够据此直接进入羊城,其情形有如清明上河图。
那个时候,广州城内河道弯曲、水体清澈、古榕成阴、桥梁如虹、建筑如翼,一派水城风光。明代时,玉带濠可媲美南京秦淮河。
明末清初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写玉带濠景物道:“广州濠水,自东西水关而入,逶迤城南,径归德门外。南临濠水,朱楼画榭,连属不断,皆优伶小唱所居。隔岸有百货之肆、五都之市,天下商贾聚焉。屋后多有飞桥跨水,可达曲中。是地名濠畔街,当盛平时,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濠畔街西段是广州金融商业中心。各地商人在此建会馆,如浙绍会馆、山峡会馆等,建筑十分堂皇,规模宏大。每逢节日喜庆,灯火辉煌、笙歌彻夜。
而“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游艇如鲫,来往穿梭,叫卖声、管弦声、咸水歌声、欢笑声交织一起,构成了一组别有情趣的南国城郊水乡风情画。
古时多次疏浚六脉渠
三国时的刺史陆胤把白云山蒲涧水引入城中供民众食用,他是治理城北洪流的第一人。
唐代节度使卢钧又于今麓湖处“筑堤百余丈,潴水给田,建亭榭其上,列植木棉”。
唐代南汉国时,在卢钧所建亭榭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建成了“甘泉苑”,并沿河广植桃树,形成“桃花夹水二三里”的景观。
宋代,右谏议大夫邵晔在广州“始凿内濠,以通舟楫”,使南濠和内濠作为过湾商船的避风港。宋代的其他官员和元代的地方官员,也先后修桥建闸,治理濠涌。
明初永嘉侯朱亮祖修缮广州城,合宋代三城为一,并开挖东濠等作护城河,在城墙东北边设置小水闸。
明代成化三年,总督韩雍等准备开挖越秀山北面的护城河连通东濠、西濠,太监陈瑄查考旧志,认为省城地脉发迹于此,不宜开凿而作罢。
到了清代,河涌淤积日益严重,每逢暴雨,白云山的洪水便挟着大量泥沙,城北一带,往往变成一片汪洋。清雍正三年,两广总督孔毓珣疏浚六脉渠,八年后才竣工。
清乾隆五十六年,由于六脉渠淤塞,两广总督福康安重新修挖后仅存五渠。嘉庆十五年,广东布政使曾燠重新疏浚五渠,再分出大小渠十条。
鼓励市民挖淤泥作肥料
清末以后,随着古城墙拆除和开辟马路,水运逐渐衰落,城内河涌逐渐湮没,广州失去了“水城”特色。
民国年间的广州当局曾多次整治河涌。1928年,市行政会议通过工务局的《广州全市清理濠涌脉渠街渠计划》,还向市民筹集工程费。
1935年,对东濠涌做了大规模的疏浚整治,同时使白云山蒲涧水经东濠涌,直泻珠江。
为解决工程资金,1934年第101次市政会议议决,报省政府审批,将广州的建筑宅地税增加两成,作为整治东濠涌专款,期限二年。又对东濠涌上的五座桥梁(越秀南路桥、小东门桥、东华西路桥、大东门桥、造币厂前桥)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投标人需缴纳票银2000元。
1943年-1945年间,市政府鼓励市民挖浚河涌淤泥用作种植肥料,吸引不少市民申请,平洲农场主林德裕申请挖光复中路一带濠道淤泥。1944年,市民罗桂申请挖浚玉带濠淤泥用作种植肥料,工务局发给许可证规定:所挖濠泥只限于农场自用,须缴具保证金国币4000元等。
市民郑郁在琶洲乡承垦荒地一幅,种植杂粮,他写的申请说:“恳请准予承挖西濠涌濠泥以充肥料”。并保证“每日于水涨时驶入濠,水退后挖取。对濠内所有一切垃圾秽物,同时一并清理”。
1945年12月,广州市警察局曾提议“将沙面与六二三路濠涌填为平地”,幸好未曾实施,否则四面环水的沙面风光不复存在。
根治著名臭水沟西关涌
建国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污染,使得原来的河涌变干变臭。广州市多次对西濠涌、西关涌、玉带濠、百子涌、东濠涌等进行大规模整治清理。
1955年,市建设局召集九个有关单位开会讨论分步骤清理玉带濠。
1957年12月,广州市作出《关于根治西关涌的决定》,指出西关涌和北京的龙须沟一样是全国闻名臭沟之一,决定几年内,分三期、投资近千万元完成根治工作。
1958年,开始全面改造市区排水系统,一是把西关涌、玉带濠等全部改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暗渠,逐步铺设了街渠;二是把旧城区内街的石板明渠改为划一的暗渠。
同时,又组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建成流花湖等四个人工湖,作为城市排洪系统的一部分,也为城市增添景观。当时广州百万市民参加了义务劳动。
文革期间,对河涌的整治亦不曾停止。1971年9月,市城建办建议先改建司马涌为暗渠,因“司马涌上游靠近体育馆、东方宾馆及反修大厦,外宾来往较多,不彻底整治将带来不良影响”。而新河浦涌是省革委会所在地,建议暂不改建暗渠。
启事
寻找水岸广州———
图片文物征集暨征文活动
文物征集
东濠涌博物馆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征集与河涌有关的民俗旧物、历史文献资料、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等;经鉴定具有馆藏价值的文物,可付费收购;对无偿捐赠文物,由东濠涌博物馆颁发收藏证书;捐赠物品陈列时,将署名展出。
电话:020-83268396、83268142、13533033650;邮箱:yxxck@tom.com;通信地址:广州市越华路183号1013室,邮政编码:510030
征文活动
征集广州名人和草根居民记忆深处有关水城文化、水岸生活的事件、民俗、故事和经历。
征文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
邮箱:wbwhll@163.com;传真:020-87664976;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33号《羊城晚报》羊城沧桑版,邮编510085。
有关详情参阅4月25日羊城沧桑启事。
 
白俭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