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钛客手柄怎么连王者:析公务员廉政心态的变异与对策--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28:01

析公务员廉政心态的变异与对策

高潮2010年04月22日15:40     胡锦涛同志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的心态发生变异,它是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诱惑而形成、出现的。当前,在部分公务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上出现的廉政心态变异,就是心理受不正之风感染,心态发生变异的结果。从而,导致一些公务人员违纪、违法、犯罪,从而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中,注重对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教育,防治心态失衡,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廉洁奉公形象,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此,特对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的表现、危害、原因,以及对策,讲一讲个人的看法。

  一、金钱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

  拜金主义是贫穷文化的一种产物,这种思想也使一些公务员深受影响和毒害。在社会上,金钱对人的诱惑可以说之多、之大、之广、之毒、之深。在我国,早在晋惠帝时的鲁褒在其传世之作《钱神论》中曾愤世嫉俗地描绘了钱在当时的作用:“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这就是钱的诱惑力之所在。在这种诱惑力的影响下,一些公务员信奉的是:从“有钱能使鬼推磨”到“一切向钱看”,从“有钱就有幸福,钱越多越幸福”到“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个别公务员表现为对金钱的顶礼膜拜。为了大把大把地捞钱,一是大肆贪污,二是到处受贿,三是用钱买官,买到官后则以权捞钱。在一些公务员的心目中,金钱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有钱走遍天下。所以,为捞钱置党纪国法而不顾,最后成了千古罪人。 “金钱至上”的历史根源,可以说,贪官自古就有之。北魏时期的元庆智,性贪鄙,作太尉主簿时,事情无论大小,总要先得贿赂,然后再处理,十来个钱,二十来个钱都收,被人称为“十钱主簿”;南朝时期的梁鱼泓,做过永宁等地太守,他经常对人说:“我当一郡太守,要搞他个四尽:水中鱼蟹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百姓尽。”被百姓讥之为“四尽太守”;北魏的元晖,任侍中领右卫将军时,十分贪纵,被称为“饿虎将军”……

  金钱至上是形成人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方面,金钱观的糊涂和错位、必然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糊涂和错误。人不可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进坟墓。古人说,“储水万担,用水一飘;大厦千间,夜眠六尺;黄金万两,一日三餐”。在公务员的廉政教育中,要注重加强廉政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淡化金钱意识,远离铜锈,廉洁奉公,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生活作风;加强反贪力度,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强化管理机制,使之不敢贪、不能贪;加强廉洁自律意识修养,使公务员不愿贪:建立健全经济和财经管理制度,为公务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权力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

  在人们的意识里,由于长期受权力至上的封建意识影响,升官、掌权、发财成了个别公务员的人生追求。权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特定的时期内,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这一资源,而多数人则是不可能得到的。这样以来,少数人便可以享受到多数人所得不到的名誉、地位和权力。这种名誉、地位和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便可以产生某种机遇——权钱交易的机遇,这种机遇,对任何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一个人一旦走向领导岗位之后,以前梦寐以求的现在垂手可得;以前围着别人转,现在别人围着自己转;以前只知道争取,现在要求你拒绝。甚而,你好吃,就有人投之甘饴;你好喝,就有人投之以佳酿;你好色,就有人投之以粉黛;你好捧,就有人投之以诌言。这样,就使有些公务员在工作中产生了很强的权力至上的意识,出现了捞权。他们往往是:一跑,跑官、要权、捞钱;二送,送礼、行贿、捞权;三卖官,有些能给人官帽的官、乱用权、使别人从中用钱买权、捞权。个别公务员经常奔走于权贵之门,用财物结交而谋权。 这种历史的遗毒,至今在一些公务员身上愈演愈烈。在不少公务员看来,在捞权、保权、买权升官上很舍得投入,这其中有金钱投入、情感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等等。没有权力时想方设法弄到权力,有了小权力就想方设法搞到大权力,有了权力就肆无忌惮地乱用权力,甚至玩弄权术。一些公务员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一旦权到手,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干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贪色腐败的事情。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个人谋私利;权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害人。权力变异背离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造成运用权力追逐个人私利,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权力变异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因素,预防权力变异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有的公务员,背离了权力的人民性,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的等级和特权,视作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和筹码,高高在上,以权压人,随心所欲地滥施滥用权力,千方百计地运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这样,权力就发生了变异。权力变异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权代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但无论权力发生怎样的扭曲与异化,其核心都是当权者不断膨胀私心、私利、私欲。 这就要求公务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强化依法掌权用权意识,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政。

  三、名誉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

  在人生中,名誉关系着人的声望、威望。名誉之心人皆有之,但虚荣之心不可追求、不可有。正确的名誉观,是一个人成长,进步,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和动力。反之,错误的名誉观,特别是名誉至上的观念,它促使公务员一是在作风上瞒,不求真务实;二是在品行上不端,搞假政绩;三是骗取荣誉,提高自身的政治名望。于是,有些公务员就把捞不正当的名誉看的比党性、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还重,这种心态变异,是公务员心理上受一种不健康因素所支配的结果。

  因巨额受贿而被逮捕的武汉大学校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两人案发前都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政干部”等美丽头衔。陈昭方还被命名为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多次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政工干部”和“优秀党政干部”,经常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表彰。龙小乐2006年曾获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官方称“龙小乐勤奋敬业,克己奉公,心系群众,廉洁自律,是广大干部职工的贴心人。”这些荣誉没有使他们努力为党为人民工作,倒成了 他们腐败的一种保护层和催化剂。

  从法学的意义上讲,公务员的名誉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从反腐败的意义上讲,那些贪婪的、自私的、愚蠢的、骄傲的、不择手段的公务员,为了拿到一己的名誉,不顾党纪国法,甚至敢于铤而走险,这是令人发指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务员为了名次,为了政绩,很善于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实际上,那些荣誉只不过是有些公务员用来迷惑人的东西。西方有句格言说:“荣誉会败坏人的本性”。也有人讲过:“荣誉具有否定性”。正因为如此,有些贪官的头上就有许多的光环,荣誉越多,危害性就越大。比如:湖南省建筑工程公司原副总经理蒋艳萍,贪污受贿近1100多万元,可是她头上却有“模范干部”、“三八红旗手”等光环;又如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张昆桐,受贿、挪用公款110多万元,可是他头上却有“廉政模范”、“优秀党员”等光环。当他们光环加身的时候,谁能想到光环下面竟然是贪婪无耻的罪犯!有了这些光环,他们贪污受贿有恃无恐,总以为可以瞒过天下人耳目。虽然后来一个个成为阶下囚,但是他们利用光环呼风唤雨的事实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蛀虫,在他们锒铛入狱之前,他们头上的光环,或者是处心积虑骗来的,或者是金钱买来的,或者是顺手拈来,或者是上司指定奉送……但不管怎样来,一旦到了他们的头上,总是立刻法力无边。大凡贪官,都善于隐蔽自己,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头上罩着一层层光环,就是他们的“保护伞”。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荣誉观,说到底是反腐倡廉的需要。正当的荣誉,是党和国家授予的,是人民给的。公务员不应当把社会荣誉当作自己身价的砝码,而应当把荣誉当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动力,成为报效祖国的内在力量,这才是所取的心态。至于玩弄名誉光环保护自己,那是可耻的,千万不能搞那一套。

  四、 享乐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

  在一些公务员的思想意识里,社会发展了,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比从前优越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丢掉了。在心态上,有些公务员的心理存在着当官就是为了享乐,为了吃香的喝辣的、高人一等。这样的不良心态不仅导致了腐败,也给党和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许多公务员一奢,奢侈浪费;二色,包小姐,养情妇;三玩,游山玩水,赌博。不仅败坏了公务员的形象,也使人民群众产生了极大的公愤。

  湖北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款公物,违反规定收受礼金,支持、庇护赌博,生活作风腐化堕落,据说他玩弄的女性达107人,创造了包养情妇的“数量吉尼斯”纪录,并因“吹、卖(官)、嫖、赌、贪”样样俱全,获赠“五毒书记”绰号。在一些公务员的心灵里,贪图享乐的心态,往往会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拉下水,行贿,被腐蚀的对象。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一刻不能放松。干部当到一定级别了,特别是岁数偏大之后,就容易放松警惕,产生“59现象”。领导干部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难,保持晚节更难。好人与坏人之间,从不隔着万里长城,思想防线一旦松动,法院院长也可能蜕变成罪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人生如逆水行舟,掌不好舵就会翻船。

  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质,要切实加强公务员的生活作风建设。要组织公务员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眼扎实推进公务员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公务员的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以党的优良作风为重点,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健全和落实制度规定为抓手,以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努力实现公务员思想的进一步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过硬的品质和作风。

  五、 学位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

  在公务员发展问题上,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对于加强干部队伍高素质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一些公务员的发展意识里,对高学历,讲学位已成为一种时尚。由于心态变异,出现了以文凭代替水平,从中捞名声、地位。学位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为名望一代、二助、三乞,所谓一代,即请人代替学习和考试;二助,即请人帮助自己做学位论文;三乞,即向高校和专家教授乞求学位。就出现了为捞学位造假,可谓花样翻新、丑态百出。制作虚假证明,骗取报名资格,尤为普遍。 在公务员参加高等教育的考试中,代考现象普遍,真是“假文凭”难控。代考主要有两种,一是申请学位者请人代考必须参加的全国统一外语考试和综合考试;二是本人根本不到学校上课,所有学位课程都由别人代考。个别领导干部由秘书代为上课,学位论文请他人写,连考试都不亲自到场。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职研究生考试时偷梁换柱、找替身者司空见惯。为了避免验证时露出马脚,现在又发展了一种新的代考方法叫“辅考”,即找一个“枪手”与自己一起同时报考,考试时两人都参加,但在试卷上互写对方的报名号和姓名,这样“枪手”的试卷就成了被代考人的试卷,监考老师很难发现冒名者。

  公务员在发展成长的道路上,要认真学习,刻苦读书,积极实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政治素养,修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要防止以假学历、学位为自己贴金,更不要以学历、学位为手段,做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六、命运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

  一些公务员把仕途看成是由命运决定的,热衷于一敬,就是敬神,靠神保佑;二看,就是看风水,住的地方好不好,风水大不大;三算,算命运,看命运里能做多大官,有没有灾难。平时,在思想上远离理想信念,不信马列、不信道德,而是信鬼神、信风水、信算命。

  公务员为什么笃信神灵、风水、命运?主要是他们在信仰上出了问题!为什么有人能升官,为什么有人丢了乌纱帽,在一些公务员看来,一切统统由命运决定的,是上神给的。于是就求诸于神灵,寻找精神寄托。关于风水“成功”的各种传说流言,给官场上的官员们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风水如果仅仅流行于民间,其危害则会小一些,但成为官员的信仰,且利用职权,把它强行拖入政治生活领域,甚至把封建迷信作为仕途升迁的主要因素,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公务员信奉风水的一个最著名的案例,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曾有人预测说胡建学可当副总理,只是命里缺一座桥。他因此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不过,他终究与副总理职位无缘,倒是因贪污受贿罪行暴露,被山东省高院判处死缓。

  公务员迷信风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危害。首先,看风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其次,公款私用,直接损害了公众的利益;第三,推波助澜,令风水之术火上浇油。官员频频出现风水场所,极易起到某种“示范”作用。他们的这种痴迷,更有可能被“风水师”作为招揽生意的活广告,推动迷信活动的发展。公务员迷信,不仅是一种心理异化,也是一种社会思想文化的倒退现象,更是一种反教育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官员崇尚迷信是社会转型期理想信仰缺失的表现。许多贪官对自身的犯罪行为,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和对命运没有把握住。所以,他们认为“可能不知道哪天就被双规了,心神不安,为求得庇护而求神拜佛。”

  在官员职务变迁上的“迷信”,可以从透明、制度的角度打消公众和官员的疑虑而不是让官员通过算命的方式来预测;解决官员“迷信”的问题,要以科学、理性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七、特权至上、导致公务员廉政心态变异

  什么是特权?顾名思义,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的权利,是一般人不能享有的权利。特权的存在,无疑与公平、正义的要求相对立,因此必然招致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对于特权,我们党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现实生活中,有的公务员借助自身的权力搞特权,并以特殊身份绕过大家都应遵守的规则,不接受纪律和法律约束……在他们看来,自己作为官员,手中有权、地位显赫,有条件高人一等,得到特殊照顾。追其根源,是“官本位”的封建思想在作怪,是“尊卑有序”的观念在闹腾。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危害甚大,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破坏。如果问问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哪些行为看不惯,耍特权无疑是其中之一。每当媒体揭露有领导干部耍特权,总是会引起群情激愤、舆论哗然!可以说,耍特权对群众感情的伤害、对党的威信的损害,都是十分严重的。其实,特权思想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有特权思想的公务员,在党内生活中也往往自认为是“特殊党员”,奉行“官大一级压死人”,喜欢搞一言堂、家长制,使党内民主窒息;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作风还具有“示范作用”,会腐蚀社会风气,使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享受特权的多少作为人生地位高低的判断标准,进而崇拜特权、追求特权。于是,利用特权一是去吓唬人、二是欺压人,三是装腔作势。

  那么,对于那些持有特权思想的公务员而言,耍特权得到的是否都是好处呢?显然不是。耍特权也许能图一时之快、占一时便宜,但最终难免要付出惨痛代价。在人生道路上,“红灯闯的多了,难免要出车祸”。公务员耍特权习以为常时,离自我毁灭也就不远了。那些因贪污腐化而锒铛入狱的领导干部,其拒腐防变的防线通常都是先由特权思想的蛀虫攻破的。权力——权利,权和利,总是联系在一起,有权就有利。特权——权势,有特权就耍权势,一切权势都是特权的产物。权势借助特权,特权助长权势。搞特权,就是高于法纪,高于群众,一是显示自己,二是以权谋私,使谋私合理化。在公务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隐性特权”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例如 领导干部把公款当作私房钱,用于修建豪华办公楼、旅游、吃喝或支付个人待客、交通、通讯乃至健身、按摩等费用;在福利、医疗、住房、用车等多方面的个人生活项目上享受额外照顾等等,这些都是“隐性特权”的表现。所以,享受和追求特权在某些地方、单位成为常态,甚至习非成是,固化为“潜规则”,达到了毫无隐讳的程度,从而导致和诱发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公务员之所以能搞腐败,就是通过不当手段扩张权力。腐败往往从特权意识中萌发,显然,特权意识或特权,其实就是和其他人待遇上的区别,当一个人能长期意识到享受了比其他人更高的待遇并逐渐以此为正常,那便是特权的的膨胀,也是演变的开始。特权意识滋生着“隐性特权”,“隐性特权”扩张腐败。“隐性特权”既 污染政治环境, 腐蚀道德风尚,又放纵腐败行为,其危害是不可低估的。

  公务员要消除“特权思想”,就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认清特权和“隐性特权”的危害,发展下去的严重性。消除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一套长效制约机制。要让 “特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及相关部门的制约,使公务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把使用权成为“阳光”的、“透明”的,这样相关人员就难以产生“特权思想”。 改革用权体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防止滥用权力。加强民主建设,实行民主执政,这是消除特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千万要抓紧抓好。

  (作者系河南省西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